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基本制动系统介绍

1.基本制动系统介绍

1.基本制动系统介绍
1.基本制动系统介绍

制动系统

基本制动系统介绍:在本课程中,我们将讲述制动系统的使用目的,制动系统部件以及基本操作。

在完成了本课程内容的学习之后,你将能够了解:基本制动系统的目的和操作。还能了解制动系统的液压系统,以及了解制动液、刹车片、制动蹄、制动盘、制动鼓以及润滑剂的使用目的和操作。

基本制动系统使停车能由驾驶员控制。这些系统利用摩擦力将汽车的运动转化成热量。产生的热量与车速和停车减速率成比例,这意味着车速越高、停车越急就会产生越多的热量。制动器太热,就会‘失灵’,从而明显减少制动力。施加系统:制动踏板,制动连杆,制动助力器。踩压制动踏板可以作动连到助力器的连杆。助力器可以减轻需要作用在踏板上的力。

制动灯系统:制动灯系统包含制动开关、电线和制动灯。制动开关常位于制动连杆上,由它发出制动信号给汽车。踩下制动踏板后,制动开关触点闭合,形成完整回路并产生电压,从而制动灯亮。

液压系统:液压系统通常是由制动总泵、液压管以及组合阀、比例阀或计量阀组成,包含了盘式制动钳和鼓式制动分泵。液压系统被分成两个独立回路,以使制动更安全。液压系统传递并放大踏板上制动力,能得到有效的制动动作。

车轮制动器:车轮制动器装在前后轴轮毂上。有两种类型的车轮制动器:盘式和鼓式。虽然这两种制动器是使用同样的基本原理来减慢车速,但盘式制动用得更普遍。因为盘式制动冷却更快,使用的运动配件更少,因此制动更有效。

3

若车上使用的是盘式和鼓式制动器组合的制动方式,一般是前轮用盘式制动器,后轮用鼓式制动器。液压管路将每个轮子上的制动器和制动总泵相连。

制动过程

驾驶员脚踩踏板,制动过程就开始了。

由于驾驶员的脚踩踏板,连到制动踏板的连杆使助力器的推杆运动。

助力器将作用在踏板上的力放大。这个放大了的制动力就会帮助制动总泵里的阀移动。

随着制动总泵里的阀或活塞朝前移动,制动液通过钢质制动管和软管流到前后制动部件上。

平衡控制系统能使制动力得到平衡,前轮制动系统相比后轮制动系统能完成更多比例的制动工作。

制动控制系统能使前盘式制动器完成大约60%的制动工作,后轮鼓式制动器完成大约40%的制动工作。

当后轮鼓式制动器结合后,分泵活塞克服弹簧张力使制动蹄靠着旋转着的制动鼓。

前轮盘式制动器结合时,液压油使卡钳活塞移动,并且挤压刹车片,使之靠在转动着的转子上。

四轮上都装上盘式制动器的基本制动系统和那些前轮装盘式制动器、后轮装鼓式制动器的制动系统非常相似,在四轮盘式制动系统中,后轮制动器相对前轮制动器结合时间稍早。所有的车轮中,都是液压油使卡钳活塞移动,并挤压刹车片,使之靠到转动的制动盘上,从而减慢车速或者停车。

制动系统液压分配:单回路液压系统中,压力损失导致制动能力的完全丧失。出于安全目的,从1967年开始,在大多数汽车上,有两个独立的液压系统连到车轮制动器上。双独立液压系统的出现,使某个液压系统有液压损失时,汽车还能继续维持部分制动操作。有两种类型的双液压回路:前后式和对角式。

前后分布式液压系统是两种分布式液压系统较老的一种。在这个系统中,从制动总泵中出来的一个出口直接连到通向后轮两制动器回路。另外一个出口通向前轮制动器回路。这个系统只能使用在后轮驱动的汽车上。

在这个前后分布式液压系统中,前轮制动系统完成大部分的制动力,后轮制动系统承担的则是剩余小部分需要分担的制动力。若有一个制动系统出现故障,前后分布式液压系统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如前轮液压制动系统故障,则汽车只能有小于50%的制动力。因此,如果前轮制动系统故障,显然就需要更大的踏板力来使汽车停止。

今天,所有的前轮驱动汽车都装上了对角分布式液压制动系统。在这个结构中,制动管路对角分布,一个出口连到左前和右后制动器回路中,另外一个出口则连到右前和左后制动器回路中。

对角分布式液压系统,在任何一个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均衡每个液压系统的制动力。假如一个对角回路出现故障,不管是哪个回路出现故障,都有50%的制动力剩余。

制动系统的组成

大多数汽车上都使用液压制动。所有的液压制动系统都要使用规定的制动液。制动液不可压缩,这意味着,当踩制动踏板时,制动液能将踩踏板的力传给各个制动部件。

制动液一定要在一个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目的是为了维持制动系统的正确操作。通常,这些制动液有超过400°F (也就是204°C)的高沸点,低到-50°F (或者说是-45.56oC)的低冷凝点。

制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个热量进入到液压系统中。制动液一定不能让它沸腾并变成蒸汽,这是因为,蒸汽无法象制动液一样传递运动、压力或者力。如果制动液沸腾并变成蒸汽,制动系统就会失效。因此,制动液的沸点一定要高。

制动液的凝固点一定要低。若制动液处在寒冷的温度环境下就变稠,则它将无法正确传递来自制动踏板的压力,从而制动器也不会按预期工作。

制动液和很多制动系统中的配件相接触。所以制动液一定不能使接触的金属腐蚀,或者使橡胶件老化,如泵活塞和密封件。实际上,制动液还应当能够润滑这些部件。

制动液具有吸收液压系统中的湿气的特性。因此,图中列出了两种不同制动液的沸点。干沸点表示无湿气的制动液沸点。湿沸点是指带有湿气的制动液沸点。湿沸点总比干沸点要低。

·价格很贵很难找到

目前来说,DOT编号越大,表示其沸点越高,在理想条件下,比如在一个干净、密封的系统中,DOT编号越小,制动液的寿命越长。

硅树脂制动液和聚乙二醇制动液不能混合在一起。DOT5不能和DOT3、4和5.1混合。若混合了,DOT5会浮在上面,从而会降低制动效率,还可能会导致人身伤害。另外,在本应使用DOT3 、4和5.1的制动系统中使用了DOT5,这可能会导致橡皮密封膨胀,制动操作不能正常进行。若将DOT3和DOT4混合,会降低沸点,减少制动压力和产生安全隐患。所以最好使用汽车制造商所规定的制动液。若需要更换受污染的制动液,需要在更换前将系统完全冲洗干净。

刹车片和制动蹄上都有耐磨的摩擦件,这意味着它们都有可能因为摩擦而磨损。刹车片用于盘式制动器,制动蹄用于鼓式制动器。

刹车片是由表面带摩擦材料的钢板制成。它位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两侧,卡钳的内侧。踩制动后,刹车片被迫挤在制动盘的表面。依靠摩擦力制动汽车。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初探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初探 发表时间:2018-06-07T11:18:32.1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刘艳虎 [导读] 摘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对其空气压缩、制动盘和控制系统三个主要部分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以后的技术研究和发展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对其空气压缩、制动盘和控制系统三个主要部分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以后的技术研究和发展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空气压塑;制动盘;控制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短,列车制动频繁,其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决定了车辆运行安全,是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一。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技术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为轨道交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空气压缩 1.1技术背景 如今,铁路对用气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压缩气体必须达到较高的无水和无油条件,这使无油空压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尽管现阶段铁路领域的无油空压机实际应用仍有限,但依靠其无油这一显著特征,将很快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若按压缩方式,可对无油空压机做以下分类:回转形式的无油空压机以及循环往复形式的无油空压机。后者与活塞式空压机相对应,前者则与最常用的螺杆形式的空压机相对应。从活塞式空压机的角度讲,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润滑形式,即干式润滑及水润滑。 活塞与螺杆空压机常用于铁路领域,螺杆适合低压和中小流量,而活塞适合高压与多种压力范围。采用水润滑形式的无油螺杆,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对环境有严格要求,在铁路这种复杂环境下并不适用;采用干式的无油螺杆,其排量超过3m3/min,但仍未能达到出口压力,同样在铁路中不适用。从目前的铁路行业发展看,其对空压机有下列几项特殊要求:经久耐用;耐冲击、污染和高温;振动与噪声较低;维护难度与成本较低。 1.2技术原理 活塞式空压机进入随曲轴联动旋转状态后,在连杆提供的传动作用下促使活塞进行往复运动,此时活塞的顶部表面、气缸的内部表面和气缸盖三者形成的容积必定产生具有周期性特点的变化。活塞由气缸盖做运动后,容积不断增加,此时气体在进气管中推开进气阀门到达气缸,到容积不再增加为止,阀门关闭;活塞进入反向运动状态后,上述容积开始减少,但压力持续增大,超出排气压力以后,阀门打开,气体开始向外部不断排出,当活塞运动到最大行程后,阀门将自动关闭。活塞再次进入反向运动状态后,重复以上过程。 1.3特殊结构 对全无油形似的活塞空压机,其原理和油润滑形式的活塞空压机大致相同,区别为将油润滑换成自润滑。其中,气缸采用铝合金加工而成,表面做特殊处理,减小摩擦以延长使用寿命;活塞也采用铝合金加工而成,各活塞上设置导向环与密封环,二者都采用自润滑材料,能使摩擦达到最小;连杆和活塞由特殊销进行连接,配有全封闭式轴承,无需维护,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防超温使用。曲轴和各连杆间同样使用这种轴承;气阀为长寿命阀,能满足特殊的实际使用要求。 1.4优缺点 1.4.1优点 压缩空气输出更为洁净,只有极少量水和污染物,下游净化单元能直接去除,无油蒸汽和油滴,能防止下游管路被污染;压力范围较广,任何一种流量情况下,都能提供所需压力;具有很高的热效率,耗电省;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表现为排气范围广,受压力影响小等方面;可大幅降低维护成本,减少工作量;无润滑油方面的输出,过滤部件可长时间使用,负担小;由于不使用润滑油,所以还能解决低温启动方面的问题,而且对运转率也没有太高的要求。 1.4.2缺点 排气的连续性较差,存在一定气流脉动;在运转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的振动。 2制动盘 在当前的轨道交通车辆中,铝合金制动盘得到广泛应用,其优点有: 第一,自重轻,密度比铸钢与铸铁都小,能减轻车辆自重,尤其是簧下质量,若能减轻簧下质量,则能减小振动和噪音。此外,车辆自重减轻其能耗必定有所降低,能提高节能减排指标。 第二,有良好的耐磨性及导热性,且摩擦系数保持稳定,将钢铁替换为铝合金,能在减轻质量的同时,延长寿命,降低成本,保证可靠性与安全性。此外,出色的导热性能还能使制动盘适应反复变化的热负荷,降低了热疲劳裂纹产生率。 我国从九十年代起有相关院校开始研究铝基复合材料在列车制动盘中的应用,提出很多方法,如喷溅法和粉末冶金法等。然而,因研制难度相对较大,加之制造工艺十分复杂,所以成果主要为样件,要实现批量化生产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近几年,我国很多企业在广泛调研这项技术的前提下,对该行业现有技术能力进行综合,提出一套制造工艺,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总结,初步掌握批量生产办法。制动盘摩擦副现已完成各项分析实验,其所有性能指标都达到要求,且优于同类产品。 3基于模块化的新制动系统 3.1系统特点 采用以CAN总线为基础的分布式控制,各控制单元均能在CAN总线的支持下构成整个控制网络。EP09/S能提供防滑控制与电空制动两项功能,仅存在紧急制动对应的输入输出接口,需由总线提供常用指令;对EP09/G而言,不仅具有EP09/S全部功能,而且还有列车总线接口及扩展接口,能起到类似网关的作用,并对制动力进行管理。 3.2性能要求 控制单元可提供的防滑控制与电空制动等功能都相对固定,具有实现模块化与小型化目标的条件。实际应用要求对于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集中在接口能力方面,如各模拟量实际扩展和不同接口方式等,而且对系统测试、故障诊断与时间存储也有着越来越高的实际要求,因受到架控单元机箱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当前的网关单元在扩展能力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制动系统概述

制动系统概述 汽车的制动性是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自从汽车诞生之日起,汽车的制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并且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汽车行驶车速的提高,其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明显。制动性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太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所以,汽车的制动性是汽车行驶的重要保障。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汽车制动系统的几点知识。 一.汽车的制动性及其评价指标 所谓的汽车制动性就是指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并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以及汽车在一定坡道上能长时间停车不动的驻车制动器性能。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三方面来评价。 1、制动效能: 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是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制动距离与汽车的行驶安全有直接的关系,它指的是汽车空档时以一定初速,从驾驶员踩着制动踏板开始到汽车停止为止所驶过的距离。制动距离与制动踏板力以及路面附着条件有关。制动减速度反映了地面制动力,因此它与制动器制动力(车轮滚动时)及附着力(车轮抱死拖滑时)有关。由于各种汽车动力性不同,对制动效能的要求也就不同:一般轿车、轻型货车的行驶速度高,所以要求其制动效能也高;而重型货车行驶速度相对较低,其制动效能的要求也就稍低一些。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制动过程实际上是把汽车行驶的动能通过制动器吸收转化为热能,汽车在繁重的工作条件下制动时(例如下长坡长时间、连续制动)或高速制动时,制动器温度常在300°C 以上,有时甚至达到600-700°C,制动器温度上升后,摩擦力矩将显著下降,这种现象就称为制动器的热衰退。所以制动器温度升高后,能否保持在冷状态时的制动效能已成为设计制动器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汽车在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称为抗热衰退性能。制动器抗热衰退性能一般用一系列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的保持程度来衡量。根据国际标准草案ISO/DIS6597,要求以一定车速连续制动15次,每次的制动强度为3m/s2,最后的制动效能应不低于规定的冷试验制动效能(5.8m

东风日产天籁刹车制动系统概述

一、引言 从汽车诞生的是否开始,汽车的制动系统在车辆以及人的安全方面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着汽车技术以及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车速愈来越高。于是问题产生了: 这就是如何保障在高速行车中的安全?在这个时候刹车辅助系统应运而生。 电子制动辅助系统“EBA”和制动力辅助系统“BA”(也称为“BAS”)。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制动辅助系统会全程监测刹车踏板,一般正常刹车时该系统并不会介入,会让驾驶者自行决定刹车时的力度大小,通过判断驾驶者的刹车动作(力量及速度),在紧急制动时增加刹车力度,从而将制动距离缩短。 随着科技的发展刹车辅助系统的改善,大大的增加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使汽车在保护人身权方面做得更加周到。 二、刹车辅助系统的发展 汽车的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及辅助制动系统等。主要作用为使行驶中的汽车降低速度直至停车或使已停驶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等。其中这些系统在最先开始发展的时候多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或者混合式等。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被用在了汽车的制动领域。随着人们对制动性能要求的提高,从汽车刚刚

起步时的机械式的制动到液压制动,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等技术逐渐融入到制动系统当中。在这些的基础上东风日产又引入了更加先进的刹车辅助系统,电子紧急制动辅助装置的前身,它以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等技术为基础,来实现车辆的安全高效并且稳定的制动。 1现阶段刹车辅助系统的组成 刹车辅助系统主要由:防抱死刹车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刹车辅助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VDC)、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等组成。 2刹车辅助系统的主要的作用 (1)用以在踩刹车的情况下,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 (2)于汽车制动时产生轴荷转移的不同,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 (3)判断驾驶者刹车动作,在紧急刹车时增加刹车力,缩短刹车距离。 (4)当汽车出现车轮打滑、侧倾或者轮胎丧失附着力的瞬间,在降低发动机转速的同时,有目的地针对个别车轮进行制动控制,并最终将车引入正常的行驶轨道,从而避免车辆因失控而造成的危险。

中英文文献翻译—汽车制动系统的概述

附录 Automobile Brake System The braking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system in cars. If the brakes fail, the result can be disastrous. Brakes are actually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which convert the kinetic energy (momentum) of the vehicle into thermal energy (heat).When stepping on the brakes, the driver commands a stopping force ten times as powerful as the force that puts the car in motion. The braking system can exert thousands of pounds of pressure on each of the four brakes. Two complete independent braking systems are used on the car. They are the service brake and the parking brake. The service brake acts to slow, stop, or hold the vehicle during normal driving. They are foot-operated by the driver depressing and releasing the brake pedal.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e brake is to hold the vehicle stationary while it is unattended. The parking brake is mechanically operated by when a separate parking brake foot pedal or hand lever is set. The brake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basic component s: the “master cylinder” which is located under the hood, and is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brake pedal, converts driver foot’s mechanical pressure into hydraulic pressure. Steel “brake lines” and flexible “brake hoses” connect the master cylinder to the “slave cylinders” located at each wheel. Brake fluid, specially designed to work in extreme conditions, fills the system.

列车制动系统

自动式空气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自动式空气制动系统如下图所示: 各部分作用如下: 1.空气压缩机(1)、总风缸(2):原动力系统。空气压缩机:制 造压缩空气;总风缸: 储存压缩空气,供全列车系统使用。 2.给风阀(4):将总风缸的压缩空气调至规定压力,经自动制动阀 (5)充入制动管。 3.自动制动阀(5):操纵部件。通过它向制动管充入压缩空气/将 制动管压缩空气排向大气。 4.制动管(14):贯通全列车的压缩空气导管。向列车中各车辆的制

动装置输送压缩空气。通过自动制动阀(5)控制管内压缩空气压力变化实现操纵各列车制动机。 5.三通阀(8):车辆空气制动装置的主要部件,控制制动机产生不 同作用。和制动管联通,由制动管压力的变化产生作用位置。制动机缓解:制动管连通副风缸,制动缸连通大气。向副风缸充入压缩空气,把制动缸内压缩空气排向大气。制动机制动:制动管通大气,副风缸通制动缸。副风缸内压缩空气充入制动缸,产生制动作用。 6.副风缸(11):缓解储存的压缩空气,为制动时制动缸的动力源。 7.制动缸(10):制动时,把从副风缸送来的压缩空气转变为机械推 力。 8.基础制动装置(17):制动时,将制动缸推力放大若干倍传递到闸 瓦,使闸瓦夹紧车轮产生制动;缓解时,靠闸瓦自重使闸瓦离开车轮实现缓解。 9.闸瓦、车轮和钢轨:实现制动三大要素。制动时,闸瓦压紧转动 的车轮踏面后,闸瓦与车轮间的摩擦力借助钢轨,在与车轮接触点上产生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与钢轨平行)的反作用力,即制动力。(黏着效应) 制动缸压力计算 1空气制动机的工作过程就是利用空气受压缩后体积与压力的自动变化来实现的。

汽车制动系统的概况及作用8正文

绪论 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人们在汽车上装设专门装置,以便驾驶员根据道路和交通等情况借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车的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对汽车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使驾驶员和乘客免受车祸的灾害。这一系列专门装置即称为制动系。 1.汽车制动系统的概况及作用 1.1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概况 从汽车诞生时起,车辆制动系统在车辆的安全方面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车辆技术的进步和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这种重要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汽车制动系统种类很多,形式多样。传统的制动系统结构型式主要有机械式、气动式、液压式、气—液混合式。它们的工作原理基本都一样,都是利用制动装置,用工作时产生的摩擦热来逐渐消耗车辆所具有的动能,以达到车辆制动减速,或直至停车的目的。伴随着节能和清洁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汽车动力系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出现了很多新的结构型式和功能形式。新型动力系统的出现也要求制动系统结构型式和功能形式发生相应的改变。例如电动汽车没有内燃机,无法为真空助力器提供真空源,一种解决方案是利用电动真空泵为真空助力器提供真空。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是和汽车性能的提高及汽车结构型式的变化密切相关的,制动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2汽车制动系统作用 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2.制动器(brake staff)简介

制动器就是刹车。是使机械中的运动件停止或减速的机械零件。俗称刹车、闸。制动器主要由制动架、制动件和操纵装置等组成。有些制动器还装有制动件间隙的自动调整装置。为了减小制动力矩和结构尺寸,制动器通常装在设备的高速轴上,但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大型设备(如矿井提升机、电梯等)则应装在靠近设备工作部分的低速轴上。有些制动器已标准化和系列化,并由专业工厂制造以供选用。 制动器分为行车制动器(脚刹),驻车制动器(手刹)。在行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行车制动(脚刹),便于在先进的过程中减速停车,不单是使汽车保持不动。若行车制动失灵时才采用驻车制动。当车停稳后,就要使用驻车制动(手刹),防止车辆前滑和后溜。停车后一般除使用驻车制动外,上坡要将档位挂在一档(防止后溜),下坡要将档位挂在倒档(防止前滑)。 使机械运转部件停止或减速所必须施加的阻力矩称为制动力矩。制动力矩是设计、选用制动器的依据,其大小由机械的型式和工作要求决定。制动器上所用摩擦材料(制动件)的性能直接影响制动过程,而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工作温度和温升速度。摩擦材料应具备高而稳定的摩擦系数和良好的耐磨性。摩擦材料分金属和非金属两类。前者常用的有铸铁、钢、青铜和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等,后者有皮革、橡胶、木材和石棉等。 3.捷达汽车制动器结构分类 制动器按制动目的可分为行车制动器、驻车制动器、应急制动器和辅助制动器。制动器按耗散能量的方式可分为摩擦式、液力式、电磁式和电涡流式,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摩擦式制动器。摩擦式制动器按其摩擦副的几何形状可分为鼓式、盘式和带式,以鼓式、盘式制动器应用最广泛。 大众捷达鼓式、盘式制动器的分类如图3-1所示。

地铁车辆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地铁车辆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所面临的交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文对地铁车辆的制动功能设计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制动指令的相关设计,最后介绍了混合制动控制系统设计及相关控制策略,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辆;制动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国内许多大型城市都已有了地铁或者轻轨,随着大量的轨道交通项目投入运营,人们的日常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可随之而来的担忧也困扰着人们:“我们经常乘坐的地铁会不会刹车失灵呢、会不会追尾呢?” 1.地铁车辆的制动功能设计 地铁车辆采用减速度控制模式,制动指令为电气指令,即制动系统根据电气减速度指令施加制动力。乘客通过站台固定区域上下车,因而地铁车辆每次停站位置要求准确无误,为满足此要求,ATO系统或司机根据停车距离给定列车减速度电气指令,地铁车辆制动过程中必须能够根据减速度指令快速施加相应制动力,即制动响应准确、迅速。 制动系统设有载荷补偿功能。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载客量大,乘客上下频繁,因此要求制动过程中能够根据车辆载荷变化自动调整制动力,称之为载荷调整功能。 常用制动具有防冲动限制功能。制动指令是电气信号,制动指令变化瞬间可以完成,如果制动力跟随制动指令迅速变化,就可能造成冲动,引起乘客不适,而且常用制动需频繁施加,为减少制动时的冲动以避免制动力变化过快引起乘客不适,常用制动过程中需限制制动力的变化速率,称之为冲动限制功能。 2.制动系统功能 2.1常用制动 常用制动采用模拟电气指令方式,是由微处理器控制的直通式电空制动,它采用减速度控制模式,其制动力随输入指令大小无级控制,制动控制单元根据减速度指令和车辆实际载重来计算目标制动力,产生相应的减速度。常用制动具有冲击率限制功能,以改善乘坐的舒适性;常用制动采用空电混合制动并优先使用电制动,不足部分由空气制动补足,以尽可能减少空气制动的负荷。 2.2快速制动 当司机操作主控制器手柄使其处于快速制动位时快速制动被触发。快速制动是一种特殊的制动模式。快速制动与紧急制动的制动率相同。快速制动优先使用

制动系统-各种阀类原理介绍

制定系统简要介绍一:制动系统零部件的介绍 2、制动系统零部件的接口标示 0——真空接口 1——进气接口 2——出气接口 3——排气接口(通大气) 4——控制接口(进入部件) 5——备用 6——备用 7——防冻液接口 8——润滑油接口(空气压缩机用) 9——冷却液接口(空气压缩机用)

3、制动系统零部件的工作原理 A、气制动阀 用途: 在双回路主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和释放过程中实现灵敏的随动控制。 工作原理: 在顶杆座a施加制动力,推动活塞c下移,关闭排气口d,打开进气门j,从11口来的压缩空气到达A腔,随后从21口输出到制动管路I。同时气流经孔D到B腔,作用在活塞f上,使活塞f 下行,关闭排气孔h,打开进气门g,由12口来的压缩空气到达c腔,从22口输出送到制动管路II。 解除制动时,21、22口的气压分别经排气门d和h从排气口3排向大气。 当第一回路失效时,阀门总成e推动活塞f向下移动,关闭排气门h,打开进气门g,使第二回路正常工作。当第二回路失效时,不影响第一回路正常工作。

B、快放阀 用途: 该总成可迅速地将制动气室中的压缩空气排入大气,以便迅速地解除制动工作原理: 气路中没有压力时,阀片a在本身弹力的作用下,使进气口和排气口处于关闭状态。 制动时,压缩空气从1口进入,将阀片a紧压在排气口上,气流经A腔从2口进入制动气室。 解除制动时,1口压力下降阀片a在气室压力作用下,关闭进气口,气室压力从2口进入3口迅速排入大气。 C、挂车阀 a、挂车阀(不带接流装置) 挂车控制阀(不带节流) 用途: 用以控制挂车或半挂车的制动,装于牵引车上。

适用于挂车是双管路制动系统,牵引车主制动是双回路系统,停车或是断气式制动。 工作原理: 图一:不带越前装置。 正常行使时,从手制动阀来的压缩空气从43口进入,使进气门h关闭、排气门C打开,2口无气压输出。 当操纵牵引车行车制动时,从制动阀第一回路来的压缩空气从41口进入A 腔,作用在活塞A上,使排气门C关闭,进气门h开启,2口则有输出。2口输出气压值的大小与41口气压值成正比例。当第一回路失效时,41口无气压出入,此时从制动阀第二回路来的压缩空气从42口进入。E腔,作用在膜片e上,使排气门C关闭,进气门h开启,2口有输出。2口输出气压值大小与42口气压值成正比例。当解除制动时,41、42口气压下降而43口气压上升、进气门h关闭,排气门C打开,B腔气压(2口气压)从排气口3进入大气。 图二:带越前装置。 原理同图一,越前作用是通过调节螺钉(i)调节弹簧(h)的力,使2口相对与41口的压力越前值最大可达100Kpa。 B、挂车阀(带接流装置) 用途 用以控制挂车或半挂车的制动,装于牵引车上。适用于挂车是是双回路制动系统,停车或紧急制动为断气式制动。 具有当挂车制动系统控制管路断裂或漏气会自动引起挂车制动的功能。 工作原理: 正常行驶时,从空压机来的压缩空气从11口进入,使柱塞i处于上面的位置,节流阀体上的节流通道全部打开,气压从21口输出直挂车充气双接头,一方面给挂车充气,另一方面又回到12口的输入c腔。当挂车控制管路连接断裂或漏气,则制动时在22口不能建立压力,从41口输入G腔的压缩空气。使柱塞i下移,节流孔被堵住,使11口到21口的气流受到很大的节流作用,同时进气门C打开,因而挂车充气管路中的压力很快经12口,进气阀门C从22口排入大气。阀的其它部分工作原理同不带节流装置的挂车控制阀。

列车制动装置简介

现代轨道车辆列车制动装置简介

摘要:制动系统是列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本文重点介绍了各种制动装置的原理、结构及其在动车组上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制动装置电动制动电气制动再生制动动车组 引言:随着铁路现代化运输的发展,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牵引重量不断提高,我们除了要加大牵引力外还务必要提高机车、车辆的制动性能。支撑着所有铁道车辆安全运行的基本要素就是制动装置,“安全制动停车”是铁道车辆必须具备的功能。制动装置的性能不仅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列车速度和铁路通过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制动的概论 人为地使列车减速,停车或防止停留的车辆移动所采取的措施,称为制动。在铁路机车、车辆上,产生制动的方法比较多,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利用基础制动装置上的闸瓦紧压转动着的车轮踏面,使其相互间产生摩擦力,将机车、车辆动能转变为热能逸散,从而使列车减速或停车的方法。 二、制动装置的组成、分类及比较 (一)制动装置组成 制动装置一般可分为两大组成部分: (1)“制动机”——产生制动原动力并进行操纵和控制的部分。(2)“基础制动装置”——传送制动原动力并产生制动力的部分。(二)制动装置分类 1.按动能的转移方式分 (1)踏面制动 踏面制动,又称闸瓦制动,是自有铁路以来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制动方式。它用铸铁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瓦状制动块(闸瓦)紧压滚动着

的车轮踏面,通过闸瓦与车轮踏面的机械摩擦将列车的动能转变为热能,消散于大气,并产生制动力。现在的货车采用的是单闸瓦的踏面摩擦制动,而普通客车采用的是双闸瓦的踏面摩擦制动。 (2)盘形制动 盘形制动是在车轴或轮辐板侧面安装的制动盘,一般为铸铁圆盘,制动时用制动夹钳使合成材料制成的两个闸片紧压制动盘侧面,通过摩擦产生制动力,将动车组动能转变成热能消散于大气。 (3)电阻制动 电阻制动是在制动时将原来驱动轮对的牵引电机转变为发电机,由轮对带动发电,并将电流通过专门设置的电阻器,采用通风散热将热量消散于大气,从而使动轮产生制动作用。电阻制动装置可以取消压缩空气供给源,实现车辆轻量化,简化制动系统 (4)再生制动 再生制动也是将牵引电机转变为发电机运行,不同的是,它是将电能反馈回电网,使本来由电能变成的动车组动能再生为电能,而不是变成热能消散掉。 2.按用途分 (l)常用制动 常用制动是正常条件下为调节、控制列车速度或进站停车施行的制动。特点是作用比较缓和,且制动力可以调节,通常只用列车制动能力的20%~80%,多数情况下只用50%左右。

汽车制动系统介绍

制动系统新技术 盘式制动器在重型载货车中广泛应用 自90年代末气盘式制动器开始在欧洲重型载货车上应用以来,盘式气动制动器的使用比例持续增长,鼓式制动器的使用比例不断下降。目前,国外重型载货车,特别是公路运输用重型载货车基本上都采用盘式制动器,或前盘后鼓式制动器。全都采用鼓式制动器使用的比例很少,而且,也主要集中在工程用车中使用。 盘式气动制动器在重型载货车中之所以得以广泛应用主要是它的制动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鼓式制动器。盘式气动制动器在制动力和安全性方面,与鼓式制动器相比,在间断式制动时二者制动力相差不大,但是盘式制动器在反应速度和制动控制方面表现更好,更适合电气控制。在连续制动方面,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力比鼓式制动能更好地保证制动安全性。盘式制动器结构简单,质量轻,易于模块组装。在维护、保养方面,盘式制动器的的整套操作机构密封在外壳中,在组装时已进行充分地润滑和密封,不需要预防性维修保养。检查或更换磨损的蹄片时不用拆卸轮胎,感觉十分方便,与鼓式制动器比较,更换制动片所需要的时间可以节省80%。 发动机排气制动和缓速器作为辅助制动系统被列为标准配置 为了保证汽车的制动性能,国外经济发达国家新出台的交通安全法规规定重型载货车必须加装辅助制动系统,并将发动机排气制动和缓速器列为必须装备的装置。 发动机排气制动系统(EVB) 发动机排气制动是一种辅助制动装置。它是通过操纵排气制动开关,控制发动机排气蝶阀,进而控制发动机的排气来实现减速制动的。采用了发动机排气技术的重型载货车,下坡时不用踩刹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会自动给汽车提供制动力,将大量的能量吸收后转化为阻力释放,由此使整车的刹车制动力提高70%,可以有效杜绝刹车失灵,同时还可以降低制动器的损耗。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动机排气制动成为交通法规规定的一种强制性必须安装的装置,因此,它在国外重型载货车普遍使用该装置。 缓速器 缓速器也是一种国外重型载货车普遍使用的辅助性汽车制动装置,该装置既可以使汽车在坡道行驶时,方便地实现缓速和恒速行驶,也可以在高速公路或路况较差的情况下,及时轻松地进行缓速,因此可极大地提高汽车行驶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缓速器主要有3种,即:电涡流缓速器、液力缓速器和永磁缓速器。液力缓速器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等特点,因此,在国外重型载货车上普遍使用的液力缓缓速。 这种辅助制动系统功能强大,在车速较高的情况下,缓速器的效率比较高。而在车速较低的情况下,发动机排气制动又可以起到很好的制动效果。缓速器在车辆不同工况下能够自动控制系统的各项操作,并能协调其他相关系统( ABS/EBS),使车辆在较好的状态下工作。 据介绍,装载40吨货物的载货车,在下7%倾斜度的长坡时,只依靠液力缓速器就可以把车速控制在30公里/小时以下。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辅助制动系统能达到预期的制动效果,使制动部件的动作次数大大减少,从而延长了制动系统的寿命。 瑞典斯堪尼亚公司最近开发出能延长制动系统寿命、增强安全性技术——液力缓速器。 永磁式缓速器液压式缓速器 ABS的作用 ABS、ASR、EBS、ESP等系统 在制动传动机构方面,为了适应各国和各地区制动法规的要求,制动管路必须采用双回路传能的形式。为了改善操作条件,助力器的尺寸有加大的趋势。为了提高制动稳定性采用了ABS、ASR、EBS、ESP等系统。 ABS系统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装置是欧、美、日重型载货车的标准装置。早在1998年美国联邦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就颁布法令规定所有的汽车都必须安装ABS装置。 ABS是制动系统中的闭环控制装置,能防止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保持车辆的方向性和稳定性,缩短制动距离。重型载货车用ABS都是气压ABS。它主要由车轮速度传感器、调节阀和控制器组成。 ABS的作用 ASR装置 ASR系统(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即驱动力防滑系统,是ABS系统的延伸和扩展,两个系统可以共用有关的传感器、液压件、伺服系统及微机控制系统,其作用是在汽车驱动加速时使驱动力不超过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以防上车轮打滑,以获得更高的加速度。 EBS系统 EBS系统(电子控制制动系统)是一种集ABS与ASR控制功能于一体电控制动系统。该装置可以优化驾驶员的制动行为,在踩踏制动踏板时,驾驶员施加了一个减速力,EBS将根据这个减速力不断地调整汽车所有的减速参数,如:调整汽车制动缸的压力;调整牵引车的制动力的供给量,协调各轴之间的制动效果;起动发动机制动系统。 其优点是:提高汽车制动时车辆的稳定性;提高汽车制动的反应灵敏度;缩短停车距离;降低维修成本;在牵引车与拖车之间进行制动协调;具有自诊断功能。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奔驰Actros 重型载货车新开始全面使用WABCO EBS系统。随后,Scania公司开始使用Bosch公司的 EBS装置。目前该装置在国外重型载货车上普遍使用。

城市轨道车辆制动系统原理分析

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城轨车辆制动系统分析 二级院校铁道牵引与动力学院 班级宁波检修11级 学生姓名周旺 指导老师左继红 完成日期 2013.12

2014届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城轨车辆制动系统的原理分析 二、指导老师:左继红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课题概要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世界各地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城市都兴建了不同形式的轨道交通运输网,有些还成为所在城市的重要景观和标志性建筑。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地下铁道已经开通,成为这些城市市内交通运输的支柱。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城市交通网也在筹建和建设之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发展必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用于保证地铁车辆的运行安全,具有多种操作模式,与传统列车制动系统相比,结构和工作原理更为复杂。 通过对此课题的学习和设计,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地铁车辆制动和空气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和自身具备的技能来分析解决本专业相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完成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设计内容与要求 1、熟悉地铁制动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 2、简单介绍地铁车辆制动系统的组成。 3、详细分析地铁车辆及列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4分析现有制动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改进设计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 四、设计参考书 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殳企平编著水利水电出版社 2.《列车制动》侥忠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 3.《电力机车制动机》那利和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 4. https://www.doczj.com/doc/844586351.html,/ec/C356/kcms-2.htm 5 .https://www.doczj.com/doc/844586351.html, 6. https://www.doczj.com/doc/844586351.html, 7. https://www.doczj.com/doc/844586351.html, 五、设计说明书内容 1.封面 2.目录 3.内容摘要(200—400字左右,中英文)

我国城轨车辆制动系统介绍及选型_吕晓晖

我国城轨车辆制动系统介绍及选型 吕晓晖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266031,青岛∥高级工程师) 摘 要 介绍了日本N A BCO、德国K N O RR和英国WEST IN G HO US E制动系统控制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在我国各地城轨车辆上的应用。提出了选用城轨车辆制动系统需注意的几个方面: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尽量减少制动系统的运用。应考虑制动控制系统的寿命周期成本;在选用城轨制动控制系统时,需要研究其零部件维修的可能性,而不是自始至终从国外购买整机。 关键词 城轨车辆;制动控制系统;电空制动 中图分类号 U260.352 Selection of Vehicle Brake System in C hina Lv Xiaohui A bstract Compar ed with the br ake systems in Japan, Ge mar y and UK(NABCO,KNORR and Westing House), the com position and func tions of the contempor ar y urban ra il vehicle bra ke syste m adopted in China's ur ban r ail tra nsit ar e introduced,meanwhile suggestions and analysi s are pr ese nted on the selec tion of ur ban r ail vehicle br ake system.The auther ar gues that a fe asibility study on br ake parts maintenance should be car ried out be fore the pur chase of the wh ole car body f rom abr oud. Key words urban r ail vehicle;br ake contr ol syste m; elec tropne uma tic br ake Author's address Chinese Norther n Loco.and Ca r I ndustr ial Gr oup,266031,Qingdao,China 城轨车辆制动系统的整体使用寿命要求20~30年,是影响城轨车辆安全性和寿命成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城轨车辆主要选用的制动系统,从组成、功能和原理上进行了剖析,以便于城轨车辆制动系统的选用及维护。 1 城轨车辆制动系统介绍 目前我国城轨车辆主要选用国外进口的制动系统,主要包括日本NABCO制动系统、德国KNORR 制动系统、英国WES TING HO US E制动系统和SABWABCO(FAIVELEY)制动系统。以上均属于当今主型的模拟式直通电空制动系统,具有反应快速、操纵灵活,以及与牵引、TCMS(列车控制管理系统)和A TC等系统协调配合等特点。由于不同制动系统的风源和基础制动单元差别不大,下面主要对这些制动系统的控制系统或单元进行介绍。 1.1 日本NABC O制动系统 日本NABCO制动系统主要指NABCO的H RDA型电空制动系统,1992年投入应用,是一种传统的直通电空制动系统。在我国,该电空制动系统主要应用于北京和天津的城轨项目。 H RDA型电空制动系统的制动控制单元包括制动电子控制装置和气动控制装置两部分:电子控制装置为贮有定制程序的标准机箱,气动控制装置主要由电空中继阀、空重车调整阀和气路板等组成。制动控制单元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制动电子控制装置和气动控制装置同装于一个制动控制箱内。制动控制箱外形尺寸为710mm×615mm×590m m,总重100kg。 1.1.1 制动电子控制装置 H RDA型电空制动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整体结构采用6U标准机箱,主要芯片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的H8系统微控制器。该电子控制装置主要包括制动控制、防滑控制、通信及显示三个部分。 制动控制部可接收列车制动控制线的PWM 制动指令,进行空气和电制动的混合制动计算,控制电空中继阀上电空转换(EP)阀的电流,实现对制动缸的预控压力控制;同时,电子控制装置又根据两路空气弹簧压力(AS1、AS2)对预控压力按载荷进行自动调整,通过气动控制装置实现对制动力的控制。 防滑控制部可以测定各车轴的速度,一旦检测到有车轮滑行,便控制防滑阀降低滑行轴的制动缸压力,使滑行车轮恢复到正常的粘着状态。 通信及显示部用于与TM S通信及故障诊断信息的显示与存贮。 · 56·

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复习题库

绪论 一、判断: 1、使运动物体减速,停车或阻止其加速称为制动。(×) 2、列车制动系统也称为列车制动装置。(×) 3、地铁车辆的常用制动为电空混合制动,而紧急制动只有空气制动。(√) 4、拖车空气制动滞后补充控制是指优先采用电气制动,不足时再补拖车的气制动(×) 5、拖车动车空气制动均匀补充控制是指优先采用电气制动,不足时拖车和动车同时补充气 制动(√) 6、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实行紧急制动时必须由司机按下紧急按钮来执行。(×) 7、轨道涡流制动能把列车动能转化为热能,且不受黏着限制,轮轨间没有磨耗。(√) 8、旋转涡流制动能把列车动能转化为热能,且不受黏着限制,轮轨间没有磨耗。(×) 9、快速制动一般只采用空气制动,并且可以缓解。(×) 10、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都可以反映列车制动装置性能和实际制动效果。(√) 11、从安全的目的出发,一般列车的制动功率要比驱动功率大。(√) 12、均匀制动方法就是各节车各自承担自己需要的制动力,动车不承担拖车的制动力。(√) 13、拖车空气制动优先补足控制是先动车混合制动,不足时再拖车空气制动补充。(×) 14、紧急制动经过EBCU的控制,使BCU的紧急电磁阀得电而实现。(×) 二、选择题: 1、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不包括(C)。 A.动力制动系统 B.空气制动系统 C.气动门系统 D.指令和通信网络系统 2、不属于制动控制策略的是(A)。 A.再生制动 B.均匀制动方式 C.拖车空气制动滞后补足控制 D.拖车空 气制动优先补足控制 3、直通空气制动机作为一种制动控制系统( A )。 A.制动力大小靠司机操纵手柄在制动位放置时间长短决定,因此控制不太精确 B.由于制动缸风源和排气口离制动缸较近,其制动和缓解不再通过制动阀进行, 因此制动和缓解一致性较自动制动机好。 C.直通空气制动机在各车辆都设有制动、缓解电空阀,通过设置于驾驶室的制动 控制器使电空阀得、失电 D.直通空气制动机是依靠制动管中压缩空气的压力变化来传递制动信号,制动管 增压时缓解,减压则制动 4、三通阀由于它和制动管、副风缸及制动缸相通而得名( B ) A.充气缓解时,三通阀内只形成以下一条通路:①制动管→充气沟i→滑阀室→ 副风缸; B.制动时,司机将制动阀操纵手柄放至制动位,制动管内的压力空气经制动阀排 气减压。三通阀活塞左侧压力下降。 C.在制动管减压到一定值后,司机将制动阀操纵手柄移至保压位,制动管停止减 压。三通阀活塞左侧压力继续下降。 D.当司机将制动阀操纵手柄在制动位和保压位来回扳动时,制动管压力反复地减 压——保压,三通阀则反复处于冲压位。 5、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行过程中,乘客负载发生较大变化时,一般要求制动系统( B ) A.制动功率不变 B.制动率不变 C.制动力不变 D.制动方式不变.

制动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汽车制动系统如何发展 d 从汽车诞生时起,车辆制动系统在车辆的安全方面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车辆技术的进步和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这种重要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众多的汽车工程师在改进汽车制动性能的研究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目前关于汽车制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动控制方面,包括制动控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采用新的技术。 一.制动控制系统的历史 最原始的制动控制只是驾驶员操纵一组简单的机械装置向制动器施加作用力,这时的车辆的质量比较小,速度比较低,机械制动虽已满足车辆制动的需要,但随着汽车自质量的增加,助力装置对机械制动器来说已显得十分必要。这时,开始出现真空助力装置。1932年生产的质量为2860kg的凯迪拉克V16 车四轮采用直径419.1mm的鼓式制动器,并有制动踏板控制的真空助力装置。林肯公司也于1932年推出V12轿车,该车采用通过四根软索控制真空加力器的鼓式制动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军用车辆及军用技术的发展,车辆制动有了新的突破,液压制动是继机

械制动后的又一重大革新。Duesenberg Eight车率先使用了轿车液压制动器。克莱斯勒的四轮液压制动器于1924年问世。通用和福特分别于1934年和1939年采用了液压制动技术。到20 世纪50年代,液压助力制动器才成为现实。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世界汽车技 术领域最显著的成就就是防抱制动系统(ABS)的实用和推广。ABS集微电子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液压控制技术为一体,是 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产品。它的安装大大提高了汽车的主动安 全性和操纵性。防抱装置一般包括三部分:传感器、控制器(电子计算机)与压力调节器。传感器接受运动参数,如车轮角速度、角加速度、车速等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进行计算并与规 定的数值进行比较后,给压力调节器发出指令。 1936年,博世公司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ABS装置专利促进 了防抱制动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1969年的福特使用了真空助 力的ABS制动器;1971年,克莱斯勒车采用了四轮电子控制的ABS装置。这些早期的ABS装置性能有限,可靠性不够理想, 且成本高。 1979年,默·本茨推出了一种性能可靠、带有独立液压助 力器的全数字电子系统控制的ABS制动装置。1985年美国开发 出带有数字显示微处理器、复合主缸、液压制动助力器、电磁 阀及执行器“一体化”的ABS防抱装置。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