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瓷制作中的化学问题

陶瓷制作中的化学问题

陶瓷制作中的化学问题
陶瓷制作中的化学问题

陶瓷制作中的化学问题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陶瓷材料的成份主要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等。常见的陶瓷原料有粘土、石英、钾钠长石等。

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工艺流程

一、淘泥

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将瓷土、瓷石捣碎后,和水之后,形成瓷泥。

【·瓷土:瓷土(H4Al2Si2O9)是陶瓷的主要原料。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的,这种作用叫作“瓷土化”或“高岭土化”。

纯粹瓷土的成分是:SiO2 46.51%,Al2O3 39.54%,H2O 13.95%, 熔度为1780℃。

·瓷土化:典型的低温热液蚀变。在这种作用过程中,粘土类矿物大量交代围岩中各种矿物,特别是铝硅酸盐矿物。在低温下(400℃一下),因热液活动引起岩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物理化学特性变化的过程。】

二、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瓷器生产的一道工序。即将炼就之泥放于轮车上,借旋转之力,用双手将泥拉成器坯。

四、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瓷器生产的一道工序,拉坯阴干之后用车刀进行修整。

六、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釉又称“釉子”,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磨成粉末,加水调制而成的物质,用来涂在陶瓷半成品的表面,烧制后发出玻璃光泽,并能增加陶瓷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

·陶瓷坯釉相适应原理

陶瓷坯釉相适应是指陶瓷制品胎、釉紧密结合成不裂也不脱落的整体的能力。人们在进行坯、釉料配方设计时,就注意到影响坯釉相适应的诸多因素。首先,应使釉的膨胀系数略低于坯,使之成为压缩釉层;其次,应使釉具有较大的弹性和抗张强度;第三,釉层厚度及釉熔体对坯的润湿程度等等。然而,无论是坯、釉的膨胀系数,还是弹性、抗张强度,都必须首先清楚地知道坯、釉的化学组成,再通过加和性公式计算出来。

原料、釉、坯的化学组成,就要由化学分析来确定。这对于大多数陶瓷生产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来说,几乎不可能现场做到。同时,计算值也是概数,与实际值相差很大,导致有时即使按计算值进行设计的配方,也会产生坯、釉不相适应的状况。

九、烧窑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现在的窑有气窑、电窑、等。

·陶瓷中的泥土变硬了,就是发生了化学变化的原故。

在高温下,陶瓷生坯固体颗粒的相互键联,晶粒长大,空隙(气孔)和晶界渐趋减少,通过物质的传递,其总体积收缩,密度增加,最后成为具有某种显微结构的致密多晶烧结体,这种现象称为烧结。

这个过程中包含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坯体的化学变化:氧化和还原等变化,还原作用多在250-900℃时发生,分解作用多在500-1300℃时发生。

1)碳酸盐的分解。

2)碳素、硫化物及有机物的氧化。

粘土中夹杂的硫化物在800℃左右被氧化完毕。

3)坯体中存在的碳素及有机物在600℃以上才开始氧化分解,并持续到高温,此阶段产生的气体必须完全排除掉,否则会引起坯体起泡。

C+O 2 →CO 2 ↑

4)强还原阶段(1020-1150℃)。

此阶段坯体内的三氧化二铁及硫酸盐在釉层封闭坯体之前得到充分还原与分解。

5)氧化亚铁易与二氧化硅生成易熔的玻璃状物质,促进了坯体的烧结。

·普通陶瓷坯体在烧成过程中的物进化学变化

陶瓷坯体的烧成过程十分复杂,无论采用何种工艺(一次或二次烧成等)、何种窑炉烧成,在焙烧过程的各个阶段均将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原料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粒度大小、混合的均匀性以及烧成的条件,对于烧成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深入研究和掌握这些变化的类型和规律,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烧成工艺,选择或设计窑炉,确定相应的热工制度,并为烧成缺陷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调整配方,改进工艺、设备和操作,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目的。表3-8-1列出了普通陶瓷坯体烧成过程各阶段的物理化学变化。

一、低温阶段

低温阶段(室温~300℃)也可称干燥阶段。

进入烧成窑炉的坯体一般已经过干燥,但仍含有一定数量的残余水分(约2%以下)。本阶段的主要作用是排坯体内的残余水分,其温度一般在300℃(有的认为是270℃)以下。

随着水分的排除,组成坯体的固体颗粒逐步靠拢,因而发生少量的收缩,但这一收缩并不通货膨胀完全填补水分遗留的空间,故对粘土质坯体表现为气孔率增加、强度提高;对由非可塑性原料制成的坯体(加粘合剂者除外)则表现为

量超过3%,则必须严格控制升温速度,否则由于水分激烈气化,易导致坯体开裂.若入窑体水分<1%,升温速度可以加快.正常烧成时一般控制在2%.由于本阶段内气体中水汽含量较高,故应加强通风使水汽及时排除,有利于提高干燥速度。应控制烟气温度高于露点,防止在坯体表面出现冷凝水,使制品局部胀大,造成水迹或开裂缺陷。此外烟气中的SO2气体在有水存在条件下与坯体中的钙盐作用,生成CaSO4析出物CaSO4分解温度高,易使制品产生气泡缺陷。

本阶段坯体内基本不发生化学变化,故对气氛性质无特殊要求。

二、中温阶段

中温阶段(300~~~950℃)又称分解与氧化阶段,是陶瓷烧成过程的关键阶段之一。瓷坯中所含的有机物、碳酸盐、硫酸盐以及铁的氧化物等,大都要在此阶段发生氧化与分解,此外还伴随有晶型转变、结构水排除和一些物理变化。

1.氧化反应

(一)碳素和有机物的氧化陶瓷坯釉原料一般含有不同程度的有机物和碳素,象北方的紫木节土、南方的黑泥等含量较多。压制成型时,坯体中有时加入了有机添加剂,坯体表面沾有润滑油。此外燃烧烟气中未燃尽的碳粒可能沉积在坯体表面。这些物质在加热时均会发生氧化反应。其反应式为:C有机物+O2→CO2↑(350℃以上)

C碳素+O2→CO2↑(约600℃以上)

S + O2→SO2(250~~920℃)

上述反应均宜在釉面熔融、气孔封闭前结束,否则就易产生烟熏、起泡等缺陷。

2.铁的化学物氧化

其反应式为:

FeS2+O2→FeS+SO2↑(350~~~450℃)

4FeS+7O2→2FeO3+4SO2(500~~800℃)

FeS2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物质,应在此阶段把它全部氧化成Fe2O3。否则,一旦釉面熔融、气孔封闭,再进行氧化、逸出的SO2气体就可能使制品起泡;而生成的Fe2O3又易使制品表面污染成黄、黑色。

3. 分解反应

1.结构水的分解、排除

坯料中各种粘土原料和其它含水矿物(如滑石、云母等),在此阶段进行结构水(或称结晶水0的排除。一般粘土矿物脱水分解的起始温度为200~~300℃左右,但剧烈脱水温度和脱水速度则取决于原料矿物组成、结晶程度、制品厚度和升温速度等。例如高岭土的脱水温度为500~~700℃,后期脱水速度较快,蒙脱石脱水温度600~~750℃;伊利石脱水温度为400~~600℃后两者脱水速度较和缓;滑石在600℃以上脱水后,晶格内部重排,形成偏硅酸盐和活性SiO2我国辽宁滑石在900℃附近有明显吸热和失重效应。高岭土脱除结构水的反映式为

Al2O3*2SiO2*2H2O→Al2O3*2SiO3+2H2O↑(400~~~600℃)

升温速度对脱除结构水有直接影响,快速升温时,结构水的温度移向高温,而且比较集中。

1.碳酸盐的分解

陶瓷坯体中含有碳酸盐类物质,其分解温度一般在1050℃以下,其主要反应为:MgCO3→MgO+CO2↑(500~~~850℃)

CaCO3→CaO+CO2↑(850~~~1050℃)

4FeCO3→2Fe2O3+4CO2↑(800~~~1000℃)

MgCO3*CaCO3(白云石)→CaO+MgO+2CO2↑(730~~950℃)

2.硫酸盐的分解

陶瓷坯体中的硫酸盐,分解温度一般在650℃左右,其主要反应为:

Fe(SO3)3→MgO+CO2↑(560~~750℃)

MgSO4→MgO +SO3(900℃以上,氧化焰)

(一)、石英的多晶转化和少量液相的生成

石英在配方中一般用量较多,在本阶段将发生多晶转化。在573℃,β-石英转化为a-石英伴随体积膨胀0.82%;在867℃,a—石英缓慢转变为a-磷石英,体积膨胀14.7%在900℃附近,长石与石英。长石与分解后的粘土颗粒,在接触位置处有共熔体的液滴生成。

伴随以上化学变化,本阶段发生以上物理变化:随着结构水和分解气体的排除,坯体质量急速减少,密度减少,气孔增加。根据配方中粘土、石英含量多少发生不同程度的体积变化。后期由于少量熔体的胶结作用,使坯体强度相应提高。

为保证氧化分解反应在液相大量出现以前进行彻底,本阶段应注意加强通风,保持良好的氧化气氛;控制升温速度,保证有足够的氧化分解反应时间,必要时可进行保温,同时减小窑内上下温差。

三.冷却阶段

冷却阶段也可细分为急冷/缓冷和最终冷却三个阶段.

从最高烧成温度(高火保温结束)到850℃为急冷阶段。此时坯体内液相还处于

塑性状态,故可进行快冷而不开裂。快冷不仅可以缩短烧成周期,加快整个烧成过程,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液相吸晶和晶粒长大以及低价铁的再度氧化。从而可以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白度和釉面光泽度。冷却速度可控制在150~300℃/h。

从850℃到400℃为缓冷阶段。850℃以下液相开始凝固,初期凝固强度很底。此外在573℃左右,石英晶型转化又伴随体积变化。对于含碱和游离石英较多的坯体更要注意,因含碱高的玻璃热膨胀系数大,加之石英晶型转变,引起的体积收缩应力很大,故应缓慢冷却。急冷速度可控制在40~70℃/h。若冷却不当将引起惊釉缺陷。

从400℃到室温为最终冷却阶段,一般可以快冷,降温速度可控制在100℃/h以上,但由于温差逐渐减小,冷却速度提高实际受到限制。对于含大量方石英类陶坯,在晶型转化区间仍应缓冷。

对于采用氧化焰烧成陶瓷的场合,烧成过程较简单,关键是控制氧化分解反应在坯釉烧结之前进行充分。因此在950℃以上应缓慢升温,减小温差,通风良好。其他阶段和前面相同,烧成操作也较容易。

·烧窑中防止龟裂。

发生龟裂的原因很多,烧制是有很高技术要求的事情,需要很好的窑炉,还要掌握烧制技术,过去烧窑工是陶瓷厂工资最高的就是这个原因,不是加什么化学试剂就可以保证不发生龟裂的。

陶艺作品在进入窑炉进行烧窑之前,要经过充分的晾晒,确定它们已经完全干燥透了。如果泥坯中所含的水分没有完全蒸发,在进行烧成时,坯体中的水分遇热会膨胀、蒸发,导致作品产生龟裂,甚至毁坏。

但是刚造型好的湿泥坯要防止它的急速干燥,否则也很容易开裂。

无论烧成温度是多少,一般陶瓷器的烧成大致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l、低温阶段:这是烧窑的开始阶段。我们要让温度从常温慢慢地升到300度左右,这时泥股和釉内残余的水分进一步蒸发,但并不发生化学变化,所以这时要加强窑炉的通风,以利于排出水分。

2、高温阶段:作品坯体的水蒸气已经完全排除,将温度从300度升到需要的烧成温度,这时陶瓷的坯体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和化学变化。排除分子结构内的结晶水,进行氧化、分解;然后进一步熔融为液相,再重新结晶,逐渐达到瓷化。

3、保温阶段:这个阶段需要使温度保持与高温时一样,让其化学和物理反应更进一步持续,使构成瓷质的石英、二氧化硅等排列更加完善、平衡。

4、冷却阶段:这时窑内温度从高温逐步降至常温,陶瓷器凝固,最后烧结成为瓷器或陶器作品。注意,千万不要因为性急,温度还没有完全冷却前不要打开窑门,那样很可能会使陶瓷坯体因突然降温而出现破裂,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十、成瓷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十一、成瓷缺陷的修补,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进行修补,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陶瓷的组成

在高熔陶瓷被制造商用来使用,几乎不用来制作个别陶瓷修复体。该材料含75%~85%长石,12%~22%石英和4%高岭土。长石形成玻璃相,作为石英的基质,石英在烧结后仍呈悬浮状。

石英(SiO2)在陶瓷中用做增强剂。在正常烧结温度下,它没有结构上的变化,起到在高温下稳定块体(mass)的作用。

牙科陶瓷中所用的长石系硅酸铝钾(K2O Al2O3 6SiO2)和钠长石(Na2O Al2O3 6SiO2)的混合物。天然长石绝无纯品,K2O和Na2O的比例各不相同。在大约1250至1500°C(2280~2370°F),长石熔化变成带有游离晶体硅相的玻璃。

长石中的氧化钠可降低熔化温度,而氧化钾可增加熔化玻璃的粘度,减少烧结过程中陶瓷的热塑性流动(pyroplastic flow)。这是一个有用的性能,因为它能防止边缘变圆、牙齿形状的丧失以及表面印迹的消失,利于形成生动的外观。

高岭土系水合硅酸铝(Al2O3 2SiO2 2H2O),起粘合剂的作用以提高未烧结陶瓷的成型能力。因其不透明,故含量极小。

尽管许多修复陶瓷含有石英的游离晶体相,但它们应被描述为玻璃;更确切的讲,高熔陶瓷可被称做“长石玻璃”。

在中熔和低熔陶瓷的生产中,制造商将各种成分混合起来将其熔化,然后在水中骤冷。骤冷导致内部应力,使整个玻璃产生大量的裂缝和断裂。这一过程叫玻璃料的加热处理,产品叫做玻璃料。如此形成的易碎结构很容易被碾成粉末,供上瓷师使用。

在陶瓷的预熔过程中,组分间发生热化学反应,并出现与此反应相关的收缩。在随后的技工室烧结过程中,粉末熔在一起形成修复体。熔化温度取决于玻璃的组成,必须小心控制以尽量减小热塑性流动。

钾碱(potash)和钠碱(soda)是以碳酸盐或天然矿物质(如长石)的形式被引入。在后一种情况下,加入一些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硼可以硼砂或硼酸的形式存在。石灰可以碳酸钙的形式加入,在玻璃料的加热处理(fritting)过程中,碳酸钙回复为氧化钙(CaO)。

·

氯化钙在陶瓷釉浆中的作用

经过高温素烧后的胎体,在施釉工艺过程中,特别是施以较厚釉层时,

遇到的问题之一便是上釉难,挂不住釉或釉层厚度达不到要求等由于釉

浆流动性太好停留能力差所引起的一系列缺陷。因为,在吸水率很小的素胎上施釉,除了要求釉浆具有较好的粘附能力和悬浮性外,还要求釉浆具有合适的流变性和很好的停留性能。即对釉浆有三点基本技术要求: 1.施釉时釉浆能容易、均匀地粘附在素胎上,并达到工艺上所要求的厚度。

2.施釉后釉坯上的釉浆能立即维持原状,表面平整光滑,无挂下和滴下现象,即能抵抗一定的外力和内力(如重力)而不流失。

3.在施釉操作过程中,釉浆工艺性能稳定不变。

所以,与改善泥浆(坯料)的流变性能相反,这类釉浆的调制工艺主要是降低流变性和增加停留能力,即对釉浆的絮凝程度作细致的调节。

釉浆的停留能力实际上就是指釉浆流变性能的好坏。釉浆作为一种分散体系,它的流变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液体介质的粘度;

2.釉浆中固形物和悬浮物的浓度;

3.悬浮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4.釉子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即釉浆悬浮体系的稳定状态或絮凝状态。

对于一种配方确定且烧成后各项理化指标合格的釉浆,其液体介质水和外加溶液的粘度,釉浆固形物和悬浮物的浓度变化是很小的,釉浆细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釉子颗粒形状可认为基本一定,但釉浆悬浮体系稳定状态则因许多因素而变化,或因前三者的微小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由于球磨工艺要求,往往釉浆出球磨机以后或陈腐一定时间后,工艺性能不能满足施釉工艺要求,需要对其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调节和控制。添加少量氯化钙、氯化铵等无机絮凝剂对增大釉子颗粒间的絮凝作用力,降低釉浆流变性,提高釉浆停留能力有明显效果。

氯化钙(CaCl2)是易溶于水的碱土金属盐类,在水溶液中易电离成为Ca2+和Cl-。Ca2+的作用,使釉浆系统的基本性质发生变化。

一.氯化钙对釉浆基本性质的影响

一般釉浆中生粘土添加量为3~5%,其他为瘠性原料。因此,氯化钙的加入,立即与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生粘土发生作用,从而引起釉浆性质发生改变。

1.粘土颗粒在釉浆系统中的状态

粘土加水以后,形成胶体——悬浮体的混合体,通常称粘土——水系统。粘土的胶体化学性质会影响釉浆系统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能。这是因为颗粒的数量对流变性能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在极稀的溶液中甚至与颗粒的数目无关。由于粘土颗粒的电性质和离子交换性质及吸附作用,因此在制备好的釉浆中粘土一般呈胶团结构(如图一)。以粘土颗

粒为中心形成胶核,表面带有电荷,这种带带电离子依靠静电引力,吸引溶液中的反离子而构成扩散双电层。电位离子一般是OH-,反离子可以是H+,也可以是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如K+、Na+、Ca2+、Mg2+等。溶液中所有的反离子都能发生溶剂化作用——水化作用。由于带电胶核对极性水分子的静电吸引,水分子按一定取向排列在胶核周围。这种定向排列作用,随着与胶核表面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最靠近胶核的水分子定向排列最强,它们构成水分子的定向层——水化膜,厚度约为3~10个分子直径。水化膜的水分子与粘土胶核结合牢固,以致形成一个整体,可以在介质中随胶核一起移动,这种水称为“牢结合水”。在水化膜外面,是扩散层水膜,它们的定向作用已经减弱,与粘土胶核的结合力也较小,故称“松结合水”。在“松结合水”的外面是自由水,它们排列混乱,不受定向作用的束缚。这三种水的比例,对釉浆流变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2.Ca2+对粘土结构状态的影响

a.Ca2+对Zeta电位的影响

根据静电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推导出动电电位的公式:

式中ζ——动电电位

б——表面电荷密度

d——双电层厚度

D——介质的介电常数

Ca2+加入到釉浆系统后,会进入粘土胶团的吸附层中。前面已经提到,粘土胶团的吸附层是由电位离子OH-和反离子H-等阳离子构成。由于Ca2+与粘土胶粒异电性,所以将中和吸附层上的电量,使双电层的电量减少,б值降低。Ca2+还同时与扩散层中的反离子发生交换作用,这种交换是当量交换,进入一个Ca2+,代出二个H+。交换结果,使双电层变薄,d值减小。这双重作用都能使ζ电位降低,流变性急剧下降。

b.Ca2+对结合水层的影响

刚磨出的釉浆,流动性很好,粘度较低,停留能力差。加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后,粘度变得很高。随着氯化钙加入量的增大,流动性逐渐减小,当加入量达到一定值时,流动性趋向于零,此时停留能力为最大。这是除了ζ电位降低的原因外,釉浆中自由水减少,结合水增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Ca2+与胶团发生交换作用后,立即吸附大量的自由水包覆在胶团内成为结合水,使粘土胶团膨大。这些膨大的胶团成为连接釉子颗粒的桥梁,使整个釉浆系统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网状结构。釉浆内釉子与胶团互相牵联,互相制约,使粘土胶团不能自由移动。结果粘度大大增高,流动性急剧降低。

3.粘土结构状态变化对釉浆性质的影响

釉浆悬浮体经过一般时间就会沉降,分层,形成密实沉积(如图二)。加入Ca2+后,使粘土胶团结构状态发生了变化,也使整个釉浆系统成为一粘稠的絮凝状悬浮体。如果固体物质浓度较低,静置时间不长,CaCl2加入量又不大时,则会产生蓬松状沉积(如图三)。很明显,加CaCl2的釉浆比未加CaCl2的釉浆的分散程度和稳定性能得到提高,釉浆内部粒子分布也更加均匀,釉浆的Zeta电位降低。因而釉浆的流动性减小,停留能力增大。

二、氯化钙的加入量及工艺要求

氯化钙在釉浆中的加入量随釉浆浓度、釉浆中生粘土含量、粘土矿物类型、素胎吸水率、要求施釉层厚度和操作温度等因素而异,而且还因釉浆中其他添加剂的不同而异。因此难以订出一个统一标准。一般根据施釉工艺对釉浆性能的要求而逐渐加入,待釉浆达到合格性能时,取得经验数据。CaCl2要以溶液形式加入,如果釉将中不允许加入较多水分,则需要将CaCl2在较高温度的水中溶解,以增大溶质量而减少溶剂。

由于加入时不均匀,会在釉浆中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疙瘩,影响釉浆性能。因此,要一边加氯化钙溶液一边搅拌,并要过80目或120目的筛后才能施釉。这样既能去掉釉浆中的疙瘩,又能使釉浆更加均匀。总之,氯化钙作为一种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的无机絮凝剂,应用于二次烧成的釉浆中,对于改善釉浆施釉性能,稳定釉浆性质,特别是降低釉浆流变性,增大釉浆停留能力效果显著,从而达到提高施釉工作效率、提高釉坯质量的目的。由于添加量很小,因此对于烧成和烧成后釉面质量几乎没有影响。对于在素胎上进行装饰的颜料和色釉,用CaCl2溶液来调节工艺性能同样适应。

除了CaCl2以外,NH4Cl、AlCl3等都可以作为絮凝剂使用。如果釉浆工艺性能要求不太高时,可以用NH4Cl代替CaCl2。阳离子的絮凝能力依下列次序而逐渐减小。

Al3+>Ca2+>CS+>Rb+>NH4+>K+>Na+>Li+,具体可根据釉浆性能和施釉工艺性能的要求,试验选用合适的絮凝剂,也可以选用高分子絮凝剂。

化学中各元素性质

各元素性质 各元素性质 序号符 号 中 文 读 音 原子 量 外层电 子 常见 化合 价 分类英文名英文名音标其它 1H氢轻11s11、-1主/非/ 其 Hydrogen['haidr?d??n]最轻 2He氦害41s2主/非/ 稀 Helium['hi:li?m]最难液化 3Li锂里72s11主/碱Lithium['liθi?m]活泼 4Be铍皮92s22主/碱 土 Beryllium[be'rili?m]最轻碱土金属元素 5B硼朋10.82s2 2p13主/类Boron['b?:r?n]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的非金属元素 6C碳探122s2 2p22、4、 -4 主/非/ 其 Carbon['kɑ:b?n]硬度最高 7N氮蛋142s2 2p3-3 1 2 3 4 5 主/非/ 其 Nitrogen['naitr?d??n]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 素 8O氧养162s2 2p4-2、-1、2主 / 非 / 其 Oxygen['?ksid??n]地壳中最多 9F氟福192s2 2p5-1主 / 非 / 卤 Fluorine['flu?ri:n] 最活泼非金属,不能 被氧化 10Ne氖乃202s2 2p6主 / 非 / 稀 Neon['ni:?n] 稀有 气体 11Na钠那233s11主Sodium['s?udi?m]活泼

/碱 12Mg镁每243s22主 / 碱 土 Magnesium[mæɡ'ni:zi?m] 轻金 属之 一 13Al铝吕273s2 3p13主 / 金 / 其 Aluminum[,ælju'minj?m] 地壳 里含 量最 多的 金属 14Si硅归283s2 3p24主 / 类 Silicon['silik?n] 地壳 中含 量仅 次于 氧 15P磷林313s2 3p3-3、3、5主 / 非 / 其 Phosphorus['f?sf?r?s] 白磷 有剧 毒 16S硫留323s2 3p4-2、4、6主 / 非 / 其 Sulfur['s?lf?] 质地 柔 软, 轻。 与氧 气燃 烧形 成有 毒的 二氧 化硫 17Cl氯绿35.53s2 3p5-1、1、3、 5、7 主 / 非 / 卤 Chlorine['kl?:ri:n] 有毒 活泼

化学性质 → 单糖的一般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 单糖的一般化学反应 单糖的一般化学反应单糖的特殊反应 单糖的一般化学反应。单糖的许多化学反应是由于存在着羟基、羰基等官能团所引起的,下面的反应可说明这一点。 ①生成羟腈、肟、腙、苯腙及其衍生物的反应。单糖与氢氰酸反应生成羟腈,和羟胺、肼、苯肼及其衍生物缩合分别生成肟、腙、苯腙及其衍生物。这些反应在醛、酮、醌一章里都讨论过,不再重复。 ②还原反应。醛糖和酮糖分子中的羰基均可被还原成羟基,生成相应的多元醇。例如葡萄糖用NaBH还原或催化氢化,均可产生D-葡萄糖醇,它又称山梨醇,是生产维生素C的原料。 D-果糖在还原时,增加一个新的手性碳(C-2),因此得到一对非对映异构体的糖醇(D-葡萄糖醇和D-甘露糖醇),但实际上只有D-甘露糖醇占优势。 山梨醇和甘露醇在饮食疗法中常代替糖类。山梨醇所含的热量是D-甘露糖醇的一倍,与糖类差不多。山梨醇不易引起龋齿,这可能与它不像糖类发酵那么快有关。 糖醇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和果实中,例如山梨醇在海藻、梨、樱桃中有丰富的含量。甘露糖醇则在青草、水果中存

在。 ③酯化和甲基化反应。醇和酸反应生成酯,生物学上很重要的磷酸酯就是由磷酸和糖的一个羟基作用产生的。 最简单的三碳糖,如D-甘油醛和二羟基丙酮,并不以游离状态存在于人体内,而是以它们的磷酸酯的形式存在,其结构如下: 糖和磷酸酯也是生物化学中常提到的三磷腺苷(AT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及核酸等组成部分,NAD 及ATP的结构式见下式。这些化合物对人体的某些机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糖的羟基也可以乙酰化成酯,并且可用乙酰化或苯甲酰化来保护羟基。糖分子中的羟基都容易被酰化,生成完全酰化的糖,例如,葡萄糖和醋酐反应生成五乙酰葡萄糖,也叫葡萄糖五乙酸酯。不同的催化剂对生成物的立体构型有影响,例如,用酸性催化剂(HClO或ZnCl)得α-五乙酰葡萄糖,用碱性催化剂(NaOAc)得β-五乙酰葡萄糖。

元素周期律(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律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 1.根据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状态。一般熔、沸点:固>液>气, 如:碘单质>汞>CO 2 2.同一主族单质的熔点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属熔点渐低;而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渐高。 3.在原子晶体中和离子晶体中,子半径之和越小,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如熔点:金刚石(C—C)>碳化硅(Si—C)>晶体硅(Si—Si)。 如熔点:KF>KCl>KBr>KI,CaO>KCl。 4.分子晶体中,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地高,如:H2O>H2Te>H2Se>H2S)。 5.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 点越高。如:CH 4<SiH 4 <GeH 4 <SnH 4 。 6.同分异构体:链烃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随着支链增多,熔沸点降低。如: CH 3(CH 2 ) 3 CH 3 (正)>CH 3 CH 2 CH(CH 3 ) 2 (异)>(CH 3 ) 4 C(新)。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 1.同周期中,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条件要求越低,非金属性越强;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以强制弱); 6.与同种物质反应,观察产物的化合价; 例:2Cu+S =Cu 2S Cu+Cl 2 =CuCl 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金属性强弱判断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越强;3.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水、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5.用电化学的方法,在原电池中为负极的金属性强;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以及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以强制弱);7.金属阳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弱。;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和考点归纳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注意:铝、锌虽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它们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的金属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因此,铝、锌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放出氢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越左边的金属与酸反应速率越快,铜和以后的金属不 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金属+酸盐+H2↑(注意化合价和配平)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实验室制取氢气) Fe+2HClFeCl2+H2↑(铁锅有利身体健康)(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Fe+H2SO4FeSO4+H2↑(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注意: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回答这几点:金属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

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Fe+CuSO4Cu+FeSO4(铁表面被红色物质覆盖,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不能用铁制器皿盛放波尔多液,湿法炼铜的原理 Cu+2AgNO32Ag+Cu(NO3)2 (铜表面被银白色物质覆盖,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Fe+2AgNO32Ag+Fe(NO3)2 (铁粉除去硝酸银的污染,同时回收银)(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现象的分析:固体有什么变化,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四、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 A + BCB + AC 初中常见的置换反应:(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如 Zn+H2SO4ZnSO4+H2↑ (2)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如 Fe+CuSO4Cu+FeSO4 (3)氢气、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如 H2+CuOCu+H2O C+2CuO2Cu+CO2↑ 五、金属活动顺序表 应用: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前(即左边),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即越靠近左 边,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阳离子越稳定;越靠近右边,金属单质越稳定,对应阳离子越活泼。) 2、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氢以后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注意:(1)浓硫酸、硝酸除外,因为它们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 (2)铁和酸反应化合价变化:由0价→+2价。 3、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理 解为弱肉强食,弱的占位置(离子或化合物的位置)占不稳,被强的赶走;强的占位置占 得稳,弱的不能将它赶走!】 注意:(1)K、Ca、Na除外,因为它们太活泼,先和水反应。如2Na+2H2O2NaOH+H2↑ (2)变价金属Fe、Cu、Hg发生这种置换反应,化合价变化:由0价→+2价。 金属化学性质的中考考点知识: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方法:弱肉强食,能反应的是强的把弱的赶走,与酸反应越剧 烈,说明活动性越强;不能反应的是弱的赶不走强的。 例: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 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 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X> Z> Y C、Z> X>Y D、Y>Z >X

氧化铝陶瓷制作工艺

氧化铝陶瓷介绍 来自:中国特种陶瓷网发布时间:2005-8-3 11:51:15 氧化铝陶瓷制作工艺简介 氧化铝陶瓷目前分为高纯型与普通型两种。高纯型氧化铝陶瓷系Al2O3含量在99.9%以上的陶瓷材料,由于其烧结温度高达1650—1990℃,透射波长为1~6μm,一般制成熔融玻璃以取代铂坩埚:利用其透光性及可耐碱金属腐蚀性用作钠灯管;在电子工业中可用作集成电路基板与高频绝缘材料。普通型氧化铝陶瓷系按Al2O3含量不同分为99瓷、95瓷、90瓷、85瓷等品种,有时Al2O3含量在80%或75%者也划为普通氧化铝陶瓷系列。其中99氧化铝瓷材料用于制作高温坩埚、耐火炉管及特殊耐磨材料,如陶瓷轴承、陶瓷密封件及水阀片等;95氧化铝瓷主要用作耐腐蚀、耐磨部件;85瓷中由于常掺入部分滑石,提高了电性能与机械强度,可与钼、铌、钽等金属封接,有的用作电真空装置器件。其制作工艺如下: 一粉体制备: 郑州玉发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白刚玉生产商,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立玉发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生产多品种α氧化铝。专注白刚玉和煅烧α氧化铝近30年,因为专注所以专业,联系QQ2596686490,电话156390七七八八一。 将入厂的氧化铝粉按照不同的产品要求与不同成型工艺制备成粉体材料。粉体粒度在1μm?微米?以下,若制造高纯氧化铝陶瓷制品除氧化铝纯度在99.99%外,还需超细粉碎且使其粒径分布均匀。采用挤压成型或注射成型时,粉料中需引入粘结剂与可塑剂,?一般为重量比在10—30%的热塑性塑胶或树脂?有机粘结剂应与氧化铝粉体在150—200℃温度下均匀混合,以利于成型操作。采用热压工艺成型的粉体原料则不需加入粘结剂。若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干压成型,对粉体有特别的工艺要求,需要采用喷雾造粒法对粉体进行处理、使其呈现圆球状,以利于提高粉体流动性便于成型中自动充填模壁。此外,为减少粉料与模壁的摩擦,还需添加1~2%的润滑剂?如硬脂酸?及粘结剂PVA。 欲干压成型时需对粉体喷雾造粒,其中引入聚乙烯醇作为粘结剂。近年来上海某研究所开发一种水溶性石蜡用作Al2O3喷雾造粒的粘结剂,在加热情况下有很好的流动性。喷雾造粒后的粉体必须具备流动性好、密度松散,流动角摩擦温度小于30℃。颗粒级配比理想等条件,以获得较大素坯密度。 二成型方法: 氧化铝陶瓷制品成型方法有干压、注浆、挤压、冷等静压、注射、流延、热压与热等静压成型等多种方法。近几年来国内外又开发出压滤成型、直接凝固注模成型、凝胶注成型、离心注浆成型与固体自由成型等成型技术方法。不同的产品形状、尺寸、复杂造型与精度的产品需要不同的成型方法。摘其常用成型介绍: 1干压成型:氧化铝陶瓷干压成型技术仅限于形状单纯且内壁厚度超过1mm,长

各元素物理化学性质

各元素物理化学性质 序号符 号 中 文 读音 原子 量 外层 电子 常见化 合价 分类英文名英文名音标其它 1 H 氢轻 1 1s1 1、-1 主/非 /其 Hydrogen ['haidr?d??n] 最轻 2 He 氦害 4 1s2 主/非 /稀 Helium ['hi:li?m] 最难液化 3 Li 锂里7 2s1 1 主/碱Lithium ['liθi?m] 活泼 4 Be 铍皮9 2s2 2 主/碱 土 Beryllium [be'rili?m] 最轻碱土金属元素 5 B 硼朋10.8 2s2 2p1 3 主/类Boron ['b?:r?n] 硬度仅次于金刚石 的非金属元素 6 C 碳探12 2s2 2p2 2、4、-4 主/非 /其 Carbon ['kɑ:b?n] 沸点最高 7 N 氮蛋14 2s2 2p3 -3 1 2 3 4 5 主/非 /其 Nitrogen ['naitr?d??n]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 元素 8 O 氧养16 2s2 2p4 -2、-1、2 主/非 /其 Oxygen ['?ksid??n] 地壳中最多 9 F 氟福19 2s2 2p5 -1 主/非 /卤 Fluorine ['flu?ri:n] 最活泼非金属,不能 被氧化 10 Ne 氖乃20 2s2 2p6 主/非 /稀 Neon ['ni:?n] 稀有气体 11 Na 钠那23 3s1 1 主/碱Sodium ['s?udi?m] 活泼 12 Mg 镁每24 3s2 2 主/碱 土 Magnesium [mæɡ'ni:zi?m] 轻金属之一 13 Al 铝吕27 3s2 3p1 3 主/金 /其 Aluminum [,ælju'minj?m]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 金属 14 Si 硅归28 3s2 3p2 4 主/类Silicon ['silik?n] 地壳中含量仅次于 氧 15 P 磷林31 3s2 3p3 -3、3、5 主/非 /其 Phosphorus ['f?sf?r?s] 白磷有剧毒 16 s 硫留32 3s2 3p4 -2、4、6 主/非 /其 Sulfur ['s?lf?] 质地柔软,轻。与氧 气燃烧形成有毒的 二氧化硫 17 Cl 氯绿35.5 3s2 3p5 -1、1、3、 5、7 主/非 /卤 Chlorine ['kl?:ri:n] 有毒活泼 18 Ar 氩亚40 3s2 3p6 主/非 /稀 Argon ['ɑ:ɡ?n] 稀有气体,在空气中 含量最多的稀有气 体 19 K 钾假39 4s1 1 主/碱Potassium [p?'tæsj?m] 活泼,与空气或水接触发生反应,只能储存在煤油中 20 Ca 钙盖40 4s2 2 主/碱 土 Calcium ['kælsi?m] 骨骼主要组成成分

陶瓷生产工艺设计

一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二原料 菱镁矿,煤矸石,工业氧化铝,氧化钙,二氧化硅,氧化镁。三坯料的制备 1原料粉碎 块状的固体物料在机械力的作下而粉碎,这种使原料的处理操作,即为原料粉碎。(1)粗碎 粗碎装置常采用颚式破碎机来进行,可以将大块原料破碎至40-50毫米的碎块,

这种破碎机是无机材料工厂广泛应用的醋碎和中碎机械。是依靠活动颚板做周期性的往复运动,把进入两颚板间的物料压碎,颚式破碎机具有结构简单,管理和维修方便,工作安全可靠,使用范围广等优点。它的缺点是工作间歇式,非生产性的功率消耗大,工作时产生较大的惯性力,使零件承受较大的负荷,不适合破碎片状及软状粘性物质。破碎比较大的破碎机的生产能力计算方法如下: G=0.06upkbsd/tanq 式中G破碎机生产能力,Kg/h u物料的松动系数,0.6-0.7 P物料的密度 K每分钟牙板摆动次数,次/MIN b进料口长度,单位米 S牙板之开程单位米 Q钳角D破碎后最大物料的直单位毫米 (2)中碎 碾轮机是常用的中碎装置。物料是碾盘与碾轮之间相对滑动与碾轮的重力作用下被碾磨与压碎的,碾轮越重尺寸越大,则粉碎力越强。陶瓷厂用于制备坯釉料的轮碾机常用石质碾轮和碾盘。一般轮子直径为物料块直径的14-40倍,硬质物料取上限,软质物料物料下限。 轮碾机碾碎的物料颗粒组成比较合理,从微米颗粒到毫米级粒径,粒径分布范围广,具有较合理的颗粒范围,常用于碾碎物料。 (3)细碎 球磨机是陶瓷厂的细碎设备。在细磨坯料和釉料中,其起着研磨和混合的作用。陶瓷厂多数用间歇式湿法研磨坯料和釉料,这是由于湿式球磨时水对原料的颗粒表面的裂缝有劈尖作用,其研磨效率比干式球磨高,制备的可塑泥和泥浆的质量比矸干磨得好。泥浆除铁比粉除铁磁阻小效率高,而且无粉尘飞扬。 (4)筛分 筛分是利用具有一定尺寸的孔径或缝隙的筛面进行固体颗粒的分级。当粉粒经过筛面后,被分级成筛上料和筛下料两部分。筛分有干筛和湿筛。干筛的筛分效率主要取决于物料温度。物料相对筛网的运动形式以及物料层厚度。当物料湿度和粘性较高时,容易黏附在筛面上,使筛孔堵塞,影响筛分效率。当料层较薄而筛面与物料之间相对运动越剧烈时,筛分效率就越高,湿筛和干筛的筛分效果主要却决于料将的稠度和黏度。 陶瓷厂常用的筛分机有摇动筛,回转筛以及振筛。 (5)除铁 (6)A磁选条件 坯料和釉料中混有铁质将使制品外观受到影响,如降低白度,产生斑点。因此,原料处理与坯料制备中,除铁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序。 从物理学中,作用在单位质量颗粒上磁力为 F=RHdH/dh

化学丨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一、氢元素 1.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 2.没有中子的原子; 3.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 4.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5.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 6.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7.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 8.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9.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二、氧元素 1.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3.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4.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6.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 7.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 8.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 9.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 10.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

11.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 12.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三、碳元素 1.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3.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 4.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5.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6.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7.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 8.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 9.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四、氮元素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3.能与氢元素形成三角锥形四核10电子分子(NH3)的元素; 4.形成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元素; 5.能与氢、氧三种元素形成酸、碱、盐的元素; 6.非金属性较强,但形成的单质常用作保护气的元素。 五、硫元素 1.最外层电子数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钠和铝与氧气的反应;知道铝的氧化膜对内部金属的保护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金属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金属钠、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钠与氧气反应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析讨论法、归纳比较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品:钠、玻片、小刀、镊子、滤纸、坩埚、三角架、泥三角、坩埚钳、酒精灯、火柴、铝箔、砂纸。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巩固练习 1.金属钠是_______色固体,质地__________,将钠放在空气中一会儿,会发现金属钠的表面变暗,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钠放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的颜色是___________色。 2.保存金属钠时,应放在() A、水中 B、煤油中 C、棕色瓶中 D、酒精中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 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 D、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激烈 4.关于Na2O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白色的固体 B、都是碱性氧化物 C、都能和水反应形成强碱溶液 D、都是强氧化剂 5.当钠着火时,应选用灭火的是() A、煤油 B、水 C、沙土 D、泡沫灭火器 6.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Na B、NaCl C、NaOH D、Na2O2 7.2.3g纯净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物是() A、只有Na2O B、只有Na2O2 C、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 8.钠离子的性质是() A、有强还原性 B、有弱氧化性 C、有碱性 D、比钠原子稳定 9.取一小块钠放在玻璃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③燃烧时火星四射④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⑤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化学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化学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高中化学 2011-05-02 19:55 一.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二.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 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 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 (2011-04-30 20:09:45) ? (2011-04-30 20:04:35) ? (2011-04-29 09:58:50) ? (2011-04-07 17:33:15) ?(2011-04-06 17:32:47) ? (2011-04-06 16:00:54) ? (2011-04-05 19:26:15) ? (2011-04-04 12:10:35) ? (2011-03-21 10:57:34) ? (2010-05-26 20:21:19)

陶瓷艺术设计的毕业论文

陶瓷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选题 以下论文题目均为成品毕业论文,如需购买,请先在论文选题目录中选好您要的题目,每篇论文价格在50-200元,根据字数多少而定。此外,本团队专注于原创论文写作,提供单独定制服务。具体价格咨询 略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职业规划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论陶瓷艺术设计的自然美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设计人类学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要点及解决思路 树起“湖湘文化”的旗帜——从陶瓷艺术设计说起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探讨 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创新推动设计——论创新教育在陶瓷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地位 从中国文化心理学角度对陶瓷艺术设计的几点思考 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我国高等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艺工结合设置的探讨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品情感意蕴的传达 开拓个性化陶瓷艺术设计市场 修辞手法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关于加强陶瓷艺术设计实践基地教学的思考 以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例探析陶瓷艺术设计的人文生态特性 陶瓷艺术设计与传统图形元素的融合及创新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我国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艺术教学课程中陶瓷艺术设计与传统图形元素的融合探微 浅析陶瓷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实践基地教学新思考——以陶瓷艺术设计为例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初探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思路探讨——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陶瓷艺术设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从现代生活方式谈现代陶瓷艺术设计 论传统民居元素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与应用 浅议陶瓷艺术设计构图的情感表达 陶瓷艺术设计系教师作品在“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作评比”中获奖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困境探究 陶瓷艺术设计与审美讲座在醴陵举行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及发展趋势 让数字艺术设计技术填补陶瓷设计中的空白 高职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第九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生活与艺术陶瓷展销会召开 论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 中国山水画给陶瓷艺术设计的启示 论陶瓷的艺术设计与意境美 从“全球化”视点看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创造工程 “华光杯”2011年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第五届全国刻瓷艺术作品大赛将在9月举行 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刍议当代陶瓷艺术引入交互设计的意义与方法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评委点评会纪

高中化学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卤 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 卤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 (1)相似性: ①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有七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的稳定结构,因此卤素的负价均为-1价。氯、溴、碘的最高正价为+7价,有的还有+1、+3、+5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及水化物的化学式通式分别为X2O7和HXO4(F除外) ②卤族元素的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X2);均能与H2化合: H 2+X2=2HX;均能与水不同程度反应,其通式(除F2外)为:H2O+X2 HX+HXO;均能与碱溶液反应;Cl2、Br2、I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逐渐减小,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相似相溶)。 (2)递变性: ①原子序数增大,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②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从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状态从气→气→液→固,溶沸点逐渐升高;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与水反应的程度逐渐减弱。 ③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④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⑤最高正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氟没有含氧酸)。

元素的性质: 由于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使元素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1)元素性质同:均为活泼金属元素,最高正价均为+1价异: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 (2)单质性质同:均为强还原性(均与O2、X2等非金属反应,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银白色,均具轻、软、易熔的特点异: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依次变易,还原性依次增强,密度趋向增大,熔沸点依次降低,硬度趋向减小 (3)化合物性质 同:氢氧化物都是强碱。过氧化物M2O2具有漂白性,均与水反应产生O2;异: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注:①Li比煤油轻,故不能保存在煤油中,而封存在石蜡中。②Rb,Cs比水重,故与水反应时,应沉在水底。③与O2反应时,Li为 Li2O;Na可为Na2O,Na2O2;K,Rb,Cs的反应生成物更复杂。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镁、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22MgO 4Al+3O2=2Al2O3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2.铁、铜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2Cu+O22CuO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置换反应】 定义: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价。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湿法冶金”的反应原理:Fe+CuSO4=Cu+FeSO4 Fe2+的盐溶液是浅绿色的,Fe3+的盐溶液是黄色的,Cu2+的盐溶液是蓝色的。 比较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使用铁、银和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把铁、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没有现象;而银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并且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使用铜、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而在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基础练习】 1.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Zn B.Mg C.Fe D.Cu 2.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判断,下列各组内的两种物质,相互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镁与稀硫酸B.银与稀盐酸C.锌与硫酸铜溶液D.铝与硝酸银溶液 3.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 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下列物质可以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得的是( ) A.Fe2(SO4)3 B.CuCl2 C.AgNO3 D.Al2(SO4)3

(新)单糖、双糖在食品应用方面的化学性质

1 水解反应——转化糖的形成 蔗糖在酶或酸的水解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叫做转化糖。所谓转化是指水解前后溶液的旋光度从左旋转化到右旋。产用于转化躺生产的水是盐酸,酶是β-葡萄糖苷酶和β-果糖苷酶。 2 碱作用 糖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易发生变旋现象(异构化)和分解反应。这个反应手溶液温度、糖种类及浓度、碱的种类及浓度,以及作用的时间等因素。 上述异构化反应称为Lobryde-Bruyn-Van Erensteins 重排。所以可以用碱处理淀粉糖浆,使葡萄糖部分异构化生成果糖,从而形成果葡糖浆(人造蜂蜜),此产物与蜂蜜的风味极为相似,但维生素的含量不及蜂蜜。果葡糖浆的强吸湿性使其可以作为面包、糕点的保湿剂,是其质地松软,但这类产品不宜使用于酥脆食品和硬糖中。在生产甜酒和黄酒时,常在发酵液中添加适量的果葡糖浆,以加速胶木对糖的利用速度。用碱法生产果葡糖浆时,碱的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引起糖转化生成糖醛酸,并发生分解。 3 酸的作用

在室温下稀酸对单糖的稳定性无影响。酸对糖的作用与酸的种类、浓度、反应温度紧密相关。在不同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复合反应:如,不同酸对此反应的催化程度依次为盐酸>硫酸>草酸,在工业上用酸水解淀粉产生葡萄糖时,产物往往含有5%左右的异麦芽糖和龙胆二糖,影响糖的结晶性和风味。防止或尽量降低其含量的措施: (1)严格控制加酸量和淀粉乳液的浓度,0.15%盐酸,35Be 的淀粉乳液是比较合适的。 (2)控制液化温度; (3)控制液化时间。 ②脱水反应: 戊糖(加热和酸性条件)→糠醛; 己糖(加热和酸性条件)→5-羟基糠醛→(分解)甲酸等→(聚合)有色物质。 麦芽酚和异麦芽酚具有特殊的气味(焦糖香型),他们可增强其他风味,如增强甜味等。麦芽酚可以使蔗糖的阈值浓度降低一半,而异麦芽酚作为甜味的增强剂时,它所产生的效果相当于麦芽酚的6 倍。

铂系元素化学性质

铂系元素化学性质 2016-04-19 12:28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铂系元素铂系元素包括钌、铑、钯、锇、铱、铂6 铂系元素。其中钌、铑、钯的密度约为12 g.cm-3,称为轻铂系金属;锇、铱、铂的密度约为22 g.cm-3金属称为重铂系金属。铂系元素在自然界几乎完全以单质状态存在,高度分散于各种矿石之中,并共生在一起。铂系元素都是稀有金属,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都很小。铂系金属价格昂贵,它们和银、金被称为贵金属。 铂系金属的化学性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铂系金属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比所有其它各族金属都高。钌和锇,铑和铱对酸的化学稳定性最高,不仅不溶于普通强酸,也不溶于王水中。例如: 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 钯和铂都能溶于王水,钯还能溶于浓硝酸和热硫酸中。例如: Pd+4HNO3→Pd(NO3)2+2NO2+2H2O 2、在有氧化剂存在时,铂系金属与碱一起熔融,都可以转变成可溶性的化合物。例如: Ru+2KOH+KClO3→ K2RuO4+KCl+H2O 3、铂系金属不和氮作用。室温下对空气、氧等非金属都是稳定的,不作用。高温下才能与氧、硫、磷、氟、氯等非金属作用,生成相应的化合物。室温下只有粉状的锇在空气中会慢慢地被氧化,生成挥发性的四氧化锇OsO4,OsO4的蒸气化,生成挥发性的四氧化锇OsO4,OsO4的蒸气没有颜色,对呼吸道有剧毒,尤其有害于眼睛,会造成暂时失明。 4、铂系金属都有一个特性,即很高的催化活性,金属细粉的催化活性尤其大。大多数铂系金属能吸收气体,特别是氢气。锇吸收氢气的能力最差,钯吸收氢气的能力最强。常温下,钯溶解氢的体积比为1700,在真空中常温下,钯溶解氢的体积比为1:700,在真空中把金属加热到373K,溶解的氢就完全放出。氢在把金属加热到373K,溶解的氢就完全放出。氢在铂中的溶解度很小,但铂溶解氧的本领比钯强,钯吸收氧的体积比为1:0.07,而铂溶解氧的体积钯吸收氧的体积比为1:

卤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doc

卤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二)掌握卤素的歧化反应 (三)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了解氯化氢HCl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五)了解卤素的鉴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二、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 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三、教学重点 1、区别Cl 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2、卤素的歧化反应 3、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教学难点 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卤素的歧化反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强氧化性 五、实验原理 卤素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砹,其价电子构型ns2np5,因此元素的氧化数通常是—1,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氧化数为+1、+3、+5、+7的化合物。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氧化性,其氧化性顺序为:F2 > Cl2 > Br2 > I2。所以,Br-能被Cl2氧化为Br2,在CCl4中呈棕黄色。I2能被Cl2、Br2氧化为I2,在CCl4中呈紫色。 卤素单质溶于水,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X2 + H2O === HX + HXO 这就是卤素单质的歧化反应。卤素的歧化反应易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且反应产物随着温度和碱液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卤素的含氧酸有多种形式:HXO、HXO2、HXO3、HXO4。随着卤素氧化数的升高,

其热稳定性增大,酸性增强,氧化性减弱。如氯酸盐在中性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强氧化性,但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强氧化性,其次序为:BrO3- > ClO3- > IO3-。次氯酸及其盐具有强氧化性。 HCl的还原性较弱,制备Cl2,必须使用氧化性强的KMnO4、MnO2来氧化Cl-。若使用MnO2,则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且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六、仪器与药品 试管及试管夹、量筒(1mL)、酒精灯、滴瓶(5mL)、试剂瓶(500mL)、烧杯(250mL) KBr、KCl、KI、CCl4、H2SO4(浓)、NaOH、NaClO、MnSO4、HCl (浓)、KClO3、AgNO3、溴水、品红、酒精、浓氨水、碘伏水、pH试纸、KI-淀粉试纸、醋酸铅试纸、蓝色石蕊试纸。 七、实验内容 (一)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①取几滴KBr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②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③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溴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结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Cl-、Br-、I-的还原性 ①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Cl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试管放出的气体。 ②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Br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

金属的化学性质(1)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知识准备 对你熟悉的金属铁、铜、铝,你知道它们的哪些化学性质?你能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写出镁、铝、铁、铜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化学的角度解释“真金不怕火炼” [交流学习] 1.小组内检查化学方程式正误。 2.比较上述各反应的条件及反应的现象,按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将其排列。 [精讲点拨] 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铝在常温下就可以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使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其化学性质较活泼而非不活泼 2.思考与讨论 (1)上述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金属颗粒大小要基本相同?酸的量及酸的质量分数要相等?2)上述四种金属中能跟酸反应的有几种?反应剧烈程度如何?不跟酸反应的有几种?由此排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精讲点拨] 我们还可以根据金属与酸是否能发生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但在比较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条件,要保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3、(1)比较能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共同特点,总结什么叫置换反应。 (2)试写出一个前面曾经学习过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学生完成课本12页中实验填写下表。

( ( 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讨论: (1)上述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上述反应你认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何排列? (3)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获得了哪些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四、达标测试 1、公元二世纪我国炼丹专家魏殃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在的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A.很稳定 B.很活泼 C.易氧化 D.易还原 2、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出土的文物中,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铁器则锈迹斑斑,这表明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小华欲测定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稀盐酸和必要的仪器。小华取出该合金的粉末65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4克气体,试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五、能力提升 1、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废硫酸和硫酸铜,为了防止污染,变废为宝,在废水处理池中投入过量的废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固体是,将滤液蒸发后得到的固体是,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2、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现有反应:①Zn+CuCl2═ZnCl2+Cu ②Cu+2AgNO3═Cu(NO3)2+2Ag ③Cl2+2NaBr═2NaCl+Br2④Br2+2NaI═2NaBr+I2 (1)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四个反应有相似之处,均属于反应 再分析这四个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相似之处: (2)分析反应①和②,可以得到Zn Cu 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用同样的思维分析③和④,我们可知Cl2、Br2、I2的非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六、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困惑及你还想获得的知识分别有哪些。 课后练一练 必做题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①镁②硫③铁④磷⑤铜 A、①③ B、③ C、③④⑤ D、③⑤ 2、下列不能由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