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微课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6.88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语文《猫》教案一、教学内容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里有养宠物吗?你们喜欢宠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一只可爱的动物——猫。
”2. 自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猫的可爱和机灵。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描绘猫的形象的。
5.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猫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
6.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感受猫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老舍先生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各种猫的图片。
2.请接触过猫的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猫。
教师可随机介绍猫的眼睛、胡须、爪子的特点等等。
3.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课文《猫》。
老舍先生一生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两大爱好,就是养花和养猫。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老舍先生家里的猫。
(出示课文插图)向它打个招呼吧!(学生打招呼)从大家热情的招呼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都很喜欢老舍先生家的这只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先读读课后生字,然后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交流。
3.检查朗读。
出示: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指名读,听读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像说话,口语化。
)引导:是啊,老舍先生就像说话那样在讲他家猫的趣事,所以啊,读这篇课文要有讲故事的感觉。
怎样才能读出讲故事的感觉?先自己练练。
指名读,比读。
4.用讲故事的感觉朗读课文,读后讨论:课文第1-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描写的猫有什么不同?第1-5自然段写的是长大后的猫,第6自然段写的是小时候的猫。
即大猫和小猫。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快速默读第1-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概括介绍大猫特点的句子。
交流特点。
(板书:古怪)。
2.引导学生理解第1自然段、第5自然段”和第2-4自然段在内容上的关系。
点拨:总分总结构(总分总关系)。
3.快速默读第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概括小猫特点的句子。
先讨论交流,再点拨:淘气、总分结构。
(板书:淘气)小结:抓住总写的句子,弄清结构,课文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猫》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写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2)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
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1. 通过对猫的描写,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宠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对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确保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猫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层次感。
四、实践活动1. 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2.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评价和改进彼此的写作。
五、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猫的外貌、性格和生活习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与动物的相处方式,培养关爱动物的价值观。
六、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掌握课文内容,还能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关爱动物的价值观。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猫》导学案滨海新区汉沽三中崔超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了解三起三落、互为关联的情节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揣摩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复杂变化的感情,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微课推送:认真观看微课,提交我的心得。
预习导学一、作品、作家介绍本文的作者是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长乐人。
《猫》发表于1925年,是他创作的早期作品。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
《猫》表面上看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在《猫》中讲述的家庭生活,叙述时间与故事发展的时间同步(没有采用插叙或倒叙等手法来表现),文本反映的生活也不复杂,记写了家养“三只猫”的生活片段,语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但仔细品读作品的行文脉落就能发现其实作家很讲究写作技法,通过铺垫和对比手法的应用,主题与情感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渲染。
二、基础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sè红绫.sǒng yǒng 怅.然蜷.伏bēi chǔ惩.jiè安xiángzǔ骂虐.待wàng 下断语畏罪qián 逃三、初读课文,给课文标上序号,完成右面的表格(材料筛选概括)。
四、整体感知1、根据上图的表格提炼信息,说说作者的感悟。
读第一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我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读第二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我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读第三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我读出了作者的情感。
2、三次养猫的故事有什么联系?3、芙蓉鸟事件——庭审现场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愧疚、自责、更难过。
猫郑振铎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猫》,让学生理解作者郑振铎对猫的深厚感情,以及文章所表达的哲理。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深厚感情。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如何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猫》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展示有关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这种动物。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猫的了解和印象。
1.3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郑振铎及其作品《猫》。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课文《猫》,理解课文大意。
2.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2 各小组选取课文中的一个重点句子或段落,进行解读和分享。
4. 课堂讲解4.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解读,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4.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哲理,如善待生命、关爱动物等。
5. 实践拓展5.1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认识。
5.2 学生现场写作,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表达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重要性。
6.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7.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猫》的故事,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2 学生写一篇关于关爱动物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猫》朗读指导微课案例【教材】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猫》【微课目标】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微课内容】导入:《猫》的确是一篇美文。
在读课文时,就会发现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这只猫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体会这种感情。
幻灯片1、2、3句子一,“出去玩玩”“不回家”应该重读,读出喜爱。
在这里,说明作者已经不仅仅是把猫当作一个小动物,而是看作了家里的一个成员,他是多么喜爱这只猫呀!来,听老师读。
幻灯片4句子二,“小梅花”重读,读出喜爱。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本来是黑乎乎的猫爪印,作者却说是几朵美丽的小梅花,可见有多喜欢它。
幻灯片5句子三,词语“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重读,读出喜爱。
对于猫的叫声,作者连用了四个词语,简直把它写成歌唱家了。
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显而易见。
仔细听老师读。
幻灯片6句子四,“撞疼了也不哭”重读,轻拖一下,读出喜爱。
在写猫满月的时候,作者好像在写一个小孩子。
“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可见作者特别疼爱它,怜惜它。
幻灯片7句子五,“蹭”字重读,读出喜爱。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猫还跟主人撒娇呢!这句中的“蹭”字,就看出了猫对主人很亲。
“蹭”的感觉很轻,很温柔,还有耍赖的意思,从作者的嘴里说出来,显得人和猫的关系很亲。
一个不起眼的“蹭”字,包含的意思可不少。
这一蹭,蹭出了人和猫之间的真情。
人爱猫,猫亲人,真是其乐融融啊!幻灯片8【小结】师:可以说,全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把它当作朋友,当作家人,当作孩子。
正是有了爱,才能够把猫写得活灵活现。
正是有了爱,才使得人和动物亲密无间、和睦相处。
让我们通过朗读,继续体会吧!。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授课教师姓名于萍微课名称《猫》之“性格特点的描写”知识点来源□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鲁教版□所属章节:第四单元录制工具和方法录屏设计思路本节微课的设计主要通过学习《猫》的第一至三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从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主要构思是先了解古怪的含义;然后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猫的性格古怪体现在哪些方面,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最后回顾重点,掌握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好!现在,又是我们的语文幸福微课堂开课的时间了。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如何写出猫的性格特点。
二、授导过程猫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动物,我国著名作家老舍也特别喜欢猫,《猫》这篇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活灵活现,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描写的呢?2、浏览课文第1-3自然段,不难发现这三个自然段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那就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课件出示)3、“古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就是性格很奇怪,让人捉摸不透,难以了解。
)在第一段的开头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猫的性格古怪”,后边再通过事例具体描写。
这种结构叫做总分结构。
就好比是我说出一个结论,你还不明白,我给你举出好多例子让你听明白。
我的结论是总,所举的例子就是分。
我们来看一看老舍先生举出哪些例子来描写出猫的性格古怪呢?细读第一自然段。
找一找老舍通过哪些事例写出猫的性格古怪的?(在课本上批注。
)无忧无虑睡大觉(老实)体会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作用:出去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贪玩)“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尽职)试着概括:我发现这只猫有的时候(),可有的时候()。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猫》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猫》是四年级下册的课文之一,内容生动有趣,能引发学生对猫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通过深入探讨《猫》这篇课文,可以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与课文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语言点。
2.难点:通过课文内容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示各种品种的猫,拉近学生与猫的距离。
2. 导入•介绍课题《猫》,引发学生对猫的关注。
•提出问题:你有没有养过猫?你对猫有什么看法?3. 学习•教师朗读课文《猫》,让学生聆听和理解猫的特点。
•学生自主阅读《猫》,明确课文的中心思想。
4. 拓展•分组讨论:猫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交流猫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5. 练习•班级分角色表演《猫》课文,让学生通过表演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反思猫对人类的意义。
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猫的小故事。
六、教学反思此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猫》这篇课文,引发学生对猫的思考和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从课文中汲取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猫》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教案设计:《猫》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课文《猫》的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词短语的掌握。
- 观察和描述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课文句型的运用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文《猫》的文本或多媒体材料。
-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 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猫的兴趣。
2. 询问学生对猫的了解和经历,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猫》,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 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课文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模仿。
2. 学生练习使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四、观察和描述(10分钟)1. 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猫或图片,并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描述。
2.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描述,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对猫的看法和经历。
2. 每组选择一篇课文中的段落,进行角色扮演或朗读。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回家后观察自己家的宠物猫,并写一篇关于猫的短文。
-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动物保护活动,提高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猫》的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猫》,使学生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猫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猫》的大意。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语句。
2.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猫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课文《猫》的课文板书。
2.课文录音机或电子设备。
3.图片资料或小动画,展示猫的生活习性。
4.相关词汇卡片,帮助学生记忆生词。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引入话题:你家养过猫吗?你知道猫的生活习性吗?•准备好课件和相关资料,为学生呈现更直观的世界。
2. 学习课文《猫》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画出课文中关键词。
2.学生理解课文,讨论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辅导学生理解生词和生词搭配。
3. 活动展示1.展示猫的生活习性的图片或小动画,让学生更直观了解猫的特点。
2.学生根据展示内容口头描述猫的生活习性。
4. 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猫相关的习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复习课文重点。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自主搜索有关猫的资料,并写一篇有关猫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猫》的学习,让学生对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增加了学生对猫的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些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猫》这篇课文,增加对猫的了解和兴趣。
猫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初中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 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 能够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心,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2. 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出本课主题——猫。
2. 板书课题:猫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学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 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
五、练习巩固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宠物猫,用细节描写的方式来表现猫的特点。
2.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 板书课题:猫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学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1. 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 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宠物猫,用细节描写的方式来表现猫的特点。
2.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教案:初中语文《猫》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文《猫》全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猫的了解。
2.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引出本课《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猫》,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检测对课文的理解。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谈谈对猫的认识。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爱动物,珍爱生命。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猫的短文。
2. 观察身边的动物,谈谈对它们的了解和关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猫》,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引导学生关注关爱动物,珍爱生命,让学生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小l老师在小学四下语文教案猫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猫》。
教学目标:1. 了解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2. 掌握描述猫的词语和句子;3.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描述猫的词语和句子;2. 了解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子描述猫的特征;2. 理解并运用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1. 课文《猫》;2. 词语卡片;3. 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猫的了解和感受;2. 教师播放关于猫的音频,让学生听一听猫的叫声。
二、学习课文(15分钟)。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重点解释生字词语的意思;3.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三、课文理解(15分钟)。
1. 教师提问学生,课文中描述了猫的哪些特征和习性?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四、词语学习(10分钟)。
1.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快速认读;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词语,重点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五、课文朗读(1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2. 教师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并进行表扬。
六、课文运用(15分钟)。
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自己家里养的猫或者周围的猫;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描述,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点;2. 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猫的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描述猫的词语和句子。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动物的关爱和热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猫郑振铎微课教案Mao Zheng Zhenduo's Micro lesson teaching plan猫郑振铎微课教案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情达意。
对于斑羚飞渡优秀教案。
培养学生感情读文,品味揣摩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同情、垂怜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规定。
3、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引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板块式课堂结构,阅读活动课,既要阅读,又要说发现。
让学生反复、宽裕读文,不同角度读文,不同创意读文。
在此基础上,宽裕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职位地方。
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主动读书。
3.讨论法:其实斑羚飞渡说课稿。
指引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设想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
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本文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激发情趣,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xxx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围绕猫展开,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猫的基本生活习性、外貌特征、种类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本
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猫的生活场景,引起学生对猫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猫的特点和习性吗?请和同桌交流一下。
二、展示猫的外貌特征
1. 老师简要介绍猫的外貌特征,如毛色、眼睛等。
2. 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猫的图片,描述猫的外貌特征。
三、了解猫的习性
1. 老师讲解猫的基本习性,如爱梳理毛发、喜欢抓东西等。
2. 学生分组自行设计小实验,观察猫的某一种习性,记录下观察结
果并展示。
四、探讨不同种类的猫
1. 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展示不同种类的猫,如虎斑猫、波斯猫等。
2. 学生结合所了解的知识,分组讨论并展示各自喜欢的猫的品种及
原因。
五、猫与人类的关系
1. 老师介绍猫与人类的关系,如猫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等。
2. 学生就自己家中是否养过猫、猫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等话题展开小组讨论。
六、小结
1. 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2. 学生表达今天的收获和感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猫的相关知识,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环境的尊重,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希望学生在这堂课中能够体会到知识的乐趣,激发对动物保护的兴趣和意识。
《猫》微课设计
15、《猫》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3、结合重点词句来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人爱猫,猫亲人那种和谐美好的意境。
4、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同学们,视频中的这些猫可爱吗?著名大作家老舍先生家也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
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老舍先生家的猫。
(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白板上的词语大家都能够一举拿下。
1、出示词语,分组读。
2、全班齐读。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快速浏览课文,并找一找课文哪些段落写了大猫,哪些段落写了小猫?
(课文1~3自然段写的是大猫,4自然段写的是刚满月的小猫。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写大猫的部分,就是课文的1~3自然段)
2、按提示自读课文1~3自然段
①把课文读通顺;
②把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圈出表现猫特点的词语
3、自读反馈
这是一只
(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出、胆小、勇猛)
4、总结:
(难怪老舍先生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
四、整体感知,深析课文
1、研读猫的“老实”
①指名读课文写猫老实的部分。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猫的老实体现在哪
里?)
②说说哪些地方体现了猫的老实。
(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总结:对了,老舍先生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事例写出了猫的“老实”
的特点。
(板书:事例)
2、研读猫的“尽职”
①分小组读写猫尽职的内容。
②说说老舍先生是通过什么样的事例来写猫的尽职的?
(指生答: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③学习“非……不可”的句式。
(教师举例:放学了,我非到食堂吃碗米线不可。
请同学来学造句)
3、研读猫的“贪玩”
①自由读写猫贪玩的内容。
②说说老舍先生是通过什么样的事例来写猫的贪玩的?
(指生答: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
③学习“任凭……也”的句式。
(指生答:谁能用其他的关联词替换这组关联词?
不管……也无论……也即使……也)
4、研读猫高兴时的“温柔可亲”
①全班齐读写猫高兴时温柔可亲的内容。
(重点指导朗读)
②说说老舍先生是通过什么样的事例来写猫的尽职的?
(指生答:用身子蹭你的腿…………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③理解“小梅花”的含义。
(体会作者对猫的浓浓的爱意)
④在特定情境中体会猫丰富多腔的叫声(想象):
(碰到一只势均力敌的猫,眼看大战在即,这只猫它长叫一声——学生叫
………………………………………………………………………………)
5、研读猫的“胆小”和“勇猛”
①男女生分读写猫胆小和勇猛的内容。
②自己找找老舍先生是通过什么样的事例来写猫的这两个特点的?
五、总结升华
通过一定的事例,可以将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六、练习:
我家的小狗可尽职了,
可是它要是贪玩起来啊,
七、板书设计:
15、猫
老实贪玩尽职
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事例
胆小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