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采风资料(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民俗采风方案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俗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形态,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
而采风,则是一种了解和认识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准备阶段、采风内容和采风后续等方面,介绍民俗采风方案。
准备阶段1.定义主题: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主题。
比如水乡民俗、青年文化等。
2.掌握基础知识:在选择主题后,需要对该主题的相关历史、传说、习俗和表现形式等进行深入了解。
3.研究采风地点: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了解与民俗主题相关的采风地点。
在实际采风中,也可继续拓展采风地点。
4.制定计划: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制定一份详细的采风计划,包括采风时间、地点、人员组合、行程安排等。
采风内容1.观察现场:在采风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观察。
观察对象可以包括人、物、场景等。
关注的方面可以包括民俗文化的习俗、表现形式、仪式等。
2.采集资料:在采风现场,需要采集相关资料,比如录音、拍照、摄像等。
这些资料除了可以方便后期整理、归档,也可以用于制作采风笔记、报告。
3.交流沟通:与当地人交流,在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能收获更多的体验和感悟。
另外,交流还有助于消除当地人对采风者的困惑与抵触,提高采风的效果。
4.体验参与:在采风过程中,也可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采风的体验感,也可以深入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采风后续1.资料整理:对采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包括分类、筛选、编辑等。
可以通过文本、图片、视频和声音等形式加以整合和呈现。
2.制作报告:将整理好的资料制作成报告,包括采风心得、当地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特点与内涵等。
可以适当添加当地的风土人情、经济现状等信息,丰富报告的内容。
3.宣传推广:报告发布后,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专业网站等途径进行宣传推广。
也可以邀请相关专家、爱好者或者学生等参与讨论和交流。
4.持续关注:在采风活动结束后,持续关注当地的民俗文化动向。
也可定期返回当地,继续深入了解与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民间采风文学院09级9班陈媛 200902140902渝东南,一个山水秀丽、风景优美的地方,同时也养育了一群能歌善舞的土家族苗族人。
它有国家地震遗址小南海、国家A级森林公园武陵山。
那里的土家人围绕这养育他们的山山水水创造出各种神话故事。
最著名的应该就是米汤泉和罗家祠的故事了。
从前,米汤泉洞口很宽敞,泉水就从里面的暗河里流出来。
暗河里有一头犀牛,时常兴风作浪,他经常在暗河里面洗澡,所有流出来的河水经常都是浑浊的,像米汤一样。
大家就叫它米汤泉。
那犀牛传说是专吃肉食的妖怪,从泉水洞口经过的人畜都被它悄悄吃掉了。
当地土家人恨之入骨,想除掉它又无能为力。
在武陵仙山有个人家都喊董四娘的老女道丝,远近十分闻名。
只要她的号角一吹、司刀一舞,各路神仙都要来祝她一臂之力。
所有哪家死人后办丧事就请她做道场,哪家生了小孩后也要请她去跳迎魂舞。
在这一带没有她对付不了的妖魔鬼怪。
有一天,一个妇女怀抱不满周岁的小孩找到董四娘,说是她老公走到米汤泉洞口就不见了,连尸骨也没找到。
恳求董四娘去灭了犀牛,消除这个祸害。
董四娘只听说犀牛经常把暗河里的水搞浑,没想到它还真要吃人。
于是她决定要去收拾这个妖魔。
她就带着两个徒弟来到洞口并嘱咐他们“我要到洞口和犀牛斗法,我放一双绣花鞋在鼓边,你们两个负责敲这两面牛皮;大鼓。
我进去后你们就观察这双绣花鞋,如果绣花鞋跳得慢,你们就慢慢击鼓”她就带着两个徒弟来到洞口并嘱咐他们“我要到洞里去和犀牛斗法,我放一双绣花鞋在鼓边,你们两个负责敲这两面牛皮大鼓。
我进去后你们就观察这双绣花鞋,如果绣花鞋跳得慢,你们就慢慢击鼓;如果它跳得快你们就把鼓击快点,千万不能停下。
”说完她就径直往洞中走去。
不一会儿,绣花鞋跳起来了,两个徒弟就把鼓击了起来。
那双绣花鞋越跳越快,两个徒弟看傻眼了,他们就忘记击鼓了。
这下就坏了,鼓声刚停就听轰隆一声那洞口就被封死了,董四娘也被堵在里头,过了一阵那双绣花鞋也不跳了。
这时只见从洞里飞出一只非常漂亮的蝴蝶,在两个徒弟头上飞了几圈后就往天上飞去了。
民间采风调研方案1. 背景介绍民间采风是一种常见的文化调研方法,通过与民间人士的交流,了解其生活、思想和观念,收集、整理、分析并展示文化信息。
此方法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于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 调研目的•了解当地文化史,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收集有关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的信息,促进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了解民间文化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保护困境,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文艺演出、摄影展览、文化教育讲座等。
3. 调研对象•民间文化传承人士:包括有传统手工艺、口头传统、习俗礼仪等方面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在当地从事文化传媒工作的人士;•具有文化爱好和特长的市民。
4. 调研内容•地域文化: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习俗礼仪、传统手工艺、地方音乐、民族形象等相关信息;•诗词歌赋、书法水墨、民间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活动:包括当地的文化节日、庙会、民间音乐会、戏曲表演、绘画、手工艺制作等文化活动;•技能传承:包括具有特定的传统手工艺等技能的传承人士的探访和访谈;•文化产业:包括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品等相关信息。
5. 调研方法•采用实地走访、交流、采访等方法,与当地文化传承人士及相关从业人士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的互动交流;•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的形式展示文化信息,进行留言、互动等。
6. 调研成果•形成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并在相关平台展示,通过文章、视频、声音等方式进行推广传播;•组织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如音乐演出、文化沙龙、摄影展等;•为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推动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贡献。
7. 总结民间采风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调研方法,有助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着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目的,我们将在调研和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社会做出贡献。
民间协会采风方案背景介绍民间协会作为民间组织及公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聆听民间协会的意见和建议,采风活动成为其中一种有效途径。
本文将介绍针对民间协会的采风方案,力求在不影响工作进度的前提下更好地收集民间协会的意见和建议。
目的此采风方案的目的是收集民间协会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加强各方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推动社会共建共享进程的顺利实现。
方案前期准备为了确保采风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摸清民间协会的基本情况。
了解民间协会的性质、规模、组织形式和工作领域,确定采风对象范围和方向。
2.制定采风方案。
根据采风对象的特点和采风目的,制定详细、实用的采风方案。
方案中需要包含采风的时间、地点、目标、方式和组织形式等。
3.与采风对象协商并签署《采风合作协议书》。
明确采风的目的、内容和时间、组织形式,选定民间协会职工负责与该协会的沟通协调。
同时,在协议书中需要注明采风期间所需的物资及其费用问题。
采风过程1.制定工作计划。
根据采风方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采访对象的时间、地点、方式、目标等。
在采风前,通知协会相关负责人并取得他们的认可。
2.进行实地采访。
在采访对象的办公场所或其它场所进行实地采访。
采访内容包括民间协会的历史、工作成果、组织机构、工作运营及存在问题等。
3.当面交流。
在采集信息的同时,通过当面交流或座谈的方式,促进采风对象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对建设和发展过程提出有价值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采样。
根据实际情况,对采访内容进行适当地凝练和归纳,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处理。
后期整理1.录入数据。
将采集的信息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录入电子文档,并进行统计,形成采风工作的完整档案。
2.资料备份。
将采风工作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用于后期工作的参考和数据分析。
3.结果反馈。
将采风结果及有关部门处理意见反馈给相应的民间协会,进一步让他们了解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1、中华民族重大的传统节日以及风俗习惯:①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家人团聚)②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观灯猜谜吃汤圆)③清明节:公历4月4日或5日(扫墓祭奠踏青游玩)④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咸鸭蛋赛龙舟)⑤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敬老登高)⑦除夕节: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燃爆竹贴对联吃年饭)2、节日古诗句:除夕、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宵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端午节: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文秀《端午》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重阳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语言与风俗:总角:指代童年。
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出自《诗经》。
垂髫:指童年。
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出自《桃花源记》。
及笄:古代女子15岁时,把头发簪起来表示已经成年。
出自《礼记》豆蔻:指13、14岁的少女。
出自杜牧诗《赠别》弱冠:男子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
出自《礼记》。
今天的成人仪式在18岁时举行。
4、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天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耄耋(80岁90岁)期颐(100岁)5、蒙城县隶属于安徽省亳州市,地处淮北平原中部,位于安徽省西北部。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
水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富足。
6、蒙城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4000多年。
夏为禹贡豫州之域。
商为汤都,称北冢。
西周称漆邑。
公元前595年归楚,称楚北地漆园。
秦属砀郡。
汉三国,属魏谯郡山桑县。
关于民间采风是什么意思,采风是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
1、在我国古代,"采风"的含义主要是指采集民歌。
2、民歌是个总称,它包括民谣,后来又包括谚语,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易》中就有产生于商代的民间谣谚。
3、公元前五百多年时编写的《诗经》,其中《国风》的绝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就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民歌,它们都是从民间采来的。
4、可见我国的采风活动起源很早,历史悠久。
5、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一些学者从国外引进了民俗学,"采风"二字的含义就扩大了,它泛指采集一切民间的创作和风俗。
6、解放后,人们所说的采风,则又限于指采集民间的门头创作,包括神话、传说、歌谣、故事、谚语、小戏、说唱、谜语等。
简介:哲学家说,一滴水中见大海,一粒沙中见世界。
为了探寻生活背后的“学问”,关注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我踏上去远方的路,到民间采风。
第一站——彩云南国刚一到云南,满眼的...
哲学家说,一滴水中见大海,一粒沙中见世界。
为了探寻生活背后的“学问”,关注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我踏上去远方的路,到民间采风。
第一站——彩云南国
刚一到云南,满眼的山野风光,飘荡着自然热土的气息。
正当沉醉佳景时,耳后传来轻松,欢快的乐曲,闻声寻人——三个妇女,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
她们自由地歌唱着,以对歌为乐,作为一种娱乐活动。
我想,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云南的“歌”。
后听当地人介绍才知“金满斗会”是民歌风俗中盛大的集会。
乡村男女老少百多人,六人围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一连三天才散场,主要目的是传歌,男女老少连唱三天,不愧是“十年难逢金满斗”。
彩云南国,歌满天国,踏着歌声去旅行。
第二站——钱塘江畔
亲临浙江,只见家家户户忙里忙外,小孩子脸上笑开了花,想必是到了邀饮春酒的时日了。
漫步大街小巷,四处飘荡着自酿的八宝酒的香气,这是在别处不曾有过的香味。
我想,这正是我所追寻的——浙江春酒。
一到过年,人们最期盼的就是喝春酒,早在一个月前,用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两粒橄榄泡着,酒香加药香,香得醉人。
钱塘江畔,酒香飞飘,斟着春酒去旅行。
第三站——华北门户
刚到天津,我就直奔泥人张店铺,看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泥人从泥人张手中诞生,真是惊叹不已。
在捏泥人像时可以不看不瞅,瞬息而就。
形神兼备,出神入化,当之无愧的“奇人”啊。
杨七,杨巴也是两位响当当的人物,杨七手艺好,杨巴口才好,精明细致。
关于这三位“奇人”,有这样一段评说:手艺道上捏泥人,咸丰年间两地带,明山偶遇张海五,斗智斗勇传奇事;兄弟合伙生意火,中堂大人怒摔场,巧嘴滑舌解危难,杨巴茶汤名远扬。
华北门户,奇人倍出,带着惊趣去旅行。
第四站——祖国心脏
北京巷文化家喻户晓,听到最多的就是那街头吆喝声,这小小的吆喝声也别具一番韵味。
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将货物的特征或制作过程精准地介绍给过客。
儿化音,合辙押韵,方言等均为吆喝的声乐艺术,这些声音中平实透着儒雅,质朴不失鲜活,简直就是艺术。
祖国心脏,吆喝文化,赏着韵律去旅行。
没有了记忆的城市是可悲的,没有了文化奠基的民族是可怕的。
带上行李,踏上旅途,伴着民风,追寻一份独特,一份风情,一份韵味。
山西大同矿区同煤一中初二:张启迪
由于作文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经常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
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无所谓心理、速胜心理等。
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一消除。
使学生真正理解:畏惧、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写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重运用以上巧妙方法,定会有长足进步;无所谓和自大,是一种盲目思想的表现,是一种错误思想的熟悉,作文是一种技能,多练就会进步;速胜心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综合能力。
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问题,而是在长期的精读、多思、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只有巧妙地诱导学生,轻装上阵,身心融入,持之以恒地坚持一段较长时间的读练结合,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快速提高。
什么叫到民间采风去?这是什么风!也许你也会有这样的疑问,看完下面,你就明白了。
习俗风
家的习俗到现在也剩不了多少了。
除了那一两样重要的,便都被科学现代化潮流给冲跑了。
清明节‘踏青’也是大家都知道的。
其用意就是以祭奠祖先,顺带告诫后生小子要好好读书。
节日风
家乡的节日多的很!虽不比那“洋”节排场、但也是这泱泱大国的传统
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亲人的不舍与牵挂。
对于现在的90后来说,比较潮的就是情人节了,不过他们只晓得二月十四日的情人节,哪里知道七月七日的牛郎与织女啊!
人情风
这第一风自然是要采这人情风了。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咱这诺大的中国若是没了这乡里互相帮助的人情风,恐怕是安宁不了了。
乡亲之间你帮我、我谢你,和睦融洽,何乐而不为?所以人情风就是这民间最亮丽的风景线了。
特产风
说到这特产风咱安徽最出名的便是那徽菜与茶了。
徽菜咱天天都吃,虽不知其详也略知一二。
茶叶最好的应是那黄山毛峰了吧!自己虽然没能有幸品尝,其盛名却已久闻了。
这特产就先聊到这了,别的我也不知道了。
其实家乡的风也挺多的只是本人才疏学浅写不忘家乡的本色风韵,只能在大家面前写写皮毛。
采民风采不完民间的万种风情,看家乡看不尽家乡种种俗事。
我的家乡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但它却用甘甜的泉水和肥沃的土地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家乡人。
春天,是个充满生气的季节,我的家乡也不例外,人们背着农具去上地,新的农忙生活又开始了。
路旁的柳树发了芽,在春风的吹拂下,拂着人们的脸,村头几座红砖瓦房里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
夏天,天很热,农民们顶着烈日在干活,汗水一滴一滴流入土地,这可真是“汗滴禾下土”啊! 河边,一群孩子在玩耍、嬉戏。
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打水仗……这时,做一顶柳条帽戴上好不惬意啊。
秋天,一个丰收的季节。
秋高气爽、景色迷人。
去山上走走是少不了的事。
山上一片红色,映着袅袅的炊烟,真是一派农家气息。
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向下走,就来到了一片小树林。
这里枝叶茂密,地上还有一层厚厚的叶子,走上去软软的。
孩子们爬上树,摘几个果子吃是当然的了。
吃着这山果子,孩子们的心里是甜滋滋的。
再往下走是一个黄瓜泉,泉口像一个黄瓜,上面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它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夏天泉水甘甜可口、清凉无比。
冬天,水温很高,泉面腾起一片白雾,如仙境一般。
冬天,下起一场大雪。
孩子们正忙着堆雪人、盖雪房子、打雪仗……比城里的孩子花样还多。
最常见的群体游戏是点起一堆篝火,大家围着火堆唱呀跳呀,有的人拿一个带尖的铁棍烧几个土豆,吃着这美味的土豆,乡亲们心里暖洋洋的。
我爱我的家乡,它带给我土香土色的情趣。
我爱家乡的乡亲们,他们带给我纯朴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