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乌篷摇梦到春江导学案鄂教版20190418179
- 格式:wps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6课《乌蓬摇梦到春江》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汪启洲教学目的:①积累基础的字词、句和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②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③体会文章精练而又丰硕的语言。
④领悟文章蕴涵的思想情感,培育从日常生活中发觉美和感悟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蕴涵的思想情感,培育从日常生活中发觉美和感悟美的能力。
第1课时教具预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作业:见自测板书设计:略时刻教学进程一、导向:1、导语:前面咱们学习了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二篇今世女作家叶文玲的散文《乌蓬摇梦到春江》。
2、揭露目标:①积累基础的字词、句和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②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③体会文章精练而又丰硕的语言④领悟文章蕴涵的思想情感,裴炎从日常生活中发觉美和感悟美的能力。
二、自学: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熟悉的字写在黑板的左侧,熟悉的同窗就把拼音注上去。
教师订正。
棹.zhào 遨.游áo 七里泷.lóng 毕肖.xiào 相觅.mì趋.炎附势qū戈.壁滩gē灼.热zhuó濡.染rú一棹.清波zhào 迂.回yū闪烁.shuò兀.的wù漾.波漫流yàng 袅.娜niǎo 裙裾.jú奇岩崛.石jué飞珠迸.玉bèng 惬.意qiè眼瞳.tóng 千嶂.染翠zhàng 浪敛.波平liǎn 惊涛骇.浪hài 千舟百舸.gě嚣.音xiāo 钟huìcuì阿谀.奉承yú膂.力lǚ灵毓.秀yù荟萃..2、积累下列词语:①漾yàng波漫流②奇岩崛jué石③趋炎附势④千嶂zhàng染翠⑤阿谀yù奉承⑥飞珠迸bèng玉⑦惊涛骇hài浪⑧浪敛liǎn波平⑨千舟百舸gě⑩钟灵毓yú秀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叶文玲,今世女作家,浙江人。
《乌篷摇梦到春江》教案(鄂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乌篷摇梦到春江一、谋篇立意作者因为一直对美丽的富春江有一种神往之情,并做着同样美丽的梦,才有两次富春江之行,并且留下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篇章。
作品以其诗化般的语言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使我们在阅读和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一种美的熏陶,而且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风物美。
二、文章脉络全文共12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富春江之梦。
第二部分(3-5),写作者“圆梦”的缘由和游览富春江的行程之妙。
第三部分(6-11),描写富春江俏、娇、静的特点以及富春江的人文景观严子陵钓鱼台。
第四部分(12),收束全文,呼应文题。
三、写作方法1.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文章不少句子、词语都具有一种简约含蓄的美,能以少总多,具备诗化语言的特质。
如“乌篷摇梦到春江”中的‘摇”字,不仅点明了游览的工具,而且形象化地写出了作者游览富春江时的闲适、惬意和怡然自得的情趣,同时还从侧面烘托出富春江幽静怡人的氛围。
又如“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中的“丰”字,形象地概括了富春江的意蕴丰厚、美不胜收,不仅在于曲折多姿、委婉袅娜的江流,莫道不消魂的色泽,无与伦比的幽静,而且还在于有扬古启今、独具魅力的严子陵钓台。
文章中有很多句子音韵和谐,声调铿锵,具有一种音律上的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一棹清波碧水路’、“千种情思万般忧”、“澄于湖海碧于天”、“千重涧水汇清流”、“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诗句的恰当引用也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特点。
写早些时候做的有关富春江的梦时,作者引用了郁达夫的诗句“屋住兰江梦亦香”,形象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的魂萦梦绕,把作者对富春江的神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写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静时,引用“临流鼓棹,帆飞若驰”来写富春江昔日的热闹,引用“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来写富春江现在的幽静,这样,一动一静,突出渲染了富春江无与伦比的幽静之美。
《乌篷摇梦到春江》教案执教:程红林教学目的:1、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2、体味文章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
3、领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敏锐感知生活中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深入了解富春江景物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独有特点。
2、品味优美诗化的语言。
教学准备:1、制作好本课所用的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感受景物的画面美。
播放多媒体课件I,(以古筝音乐《姑苏风光》为背景,配合奇山异水富春江的多媒体画面。
)师:同学们,欣赏了富春江的秀丽风光,你是否油然而生一种荡舟江山的欲望。
今天就让我们坐上那古老的乌篷船随同作家叶文玲一起跨越时空,启动富春江寻美之旅吧!(播放多媒体课件II,揭示课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启动本次寻美之旅。
师:本次寻美之旅一共有四站,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三、寻美春江间——感知文本的内容美1、速读课文6—11自然段,说说作者笔下的富春江有哪些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请同学们仿照下面的句式表述:富春江的水真美啊!美在于她具有-----的特点。
富春江的水真---啊!美在于她的-----------。
师:作者匠心独运,用“我想”、“我在想”、“我还想”的“三想”句分别展示了富春江神奇的自然景观特点。
让我们一起深情的诵读一遍吧!(多媒体展示)2、作者在描绘富春江奇山异水的同时,为什么还写到了严子陵钓台?师:一句“又想”引出并抒发了作者对富春江人文景观的赞美:富春江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她的娇俏美丽,还在于她具有扬古启今的文化内涵。
3、作者在文中用哪一个字表达了对富春江的总体印象和感受?(提示:“丰”)师:一个“丰”既概括出了富春江的总体特点,又抒发了作者对富春江深情的赞美和浓浓的眷恋之情。
多媒体展示:(富春江的意蕴丰厚,美不胜收;富春江的江流,曲折多姿,委婉袅娜;富春江的环境,恬静幽雅,无与伦比.更有那扬古启今,独具魅力的严子陵钓台,这些都构成了富春江美丽的风景,丰富的人文内涵.)四、寻美文脉间——探寻文本的结构美细读文题《乌蓬摇梦到春江》,揣摩文题中“梦”字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
乌篷摇梦到春江(鄂教版九年级必修)江苏省丹阳市横塘中学姜丽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视频《富春江情》同学们,刚刚大家欣赏了富春江的简短介绍,让人不禁有荡舟江上的欲望。
元代吴桓曾有诗云“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宋代苏东坡也曾赞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他们的介绍足见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今天让我们坐上那古老的乌篷船随同作者一起摇梦到春江。
二、检查预习相信你们在课前对这篇文章进行了预习,请一位同学将预习中的“字词积累”到讲台上来展示一番学生上黑板展示,并带领全体学生集体朗读。
刚才这位同学的风采怎样?学生评点。
还有没有同学有补充,其余学生在下面补充重要的词语三、整体感知师评:预习成果的展示,让我看到大家在课前的预习是非常认真的,你们肯定也认真朗读了课文,那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出示思考题“文中哪个词语能体现富春江的总体特点?”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大声朗读课文,知道答案后请举手。
学生解答----丰师问:文章围绕“丰”描写了哪些风物?学生解答----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师问:自然景观有怎样的特点?学生解答----俏(曲)、娇(绿)、美(静)师问:人文景观描写了哪个景点?学生解答----严子陵钓鱼台师问:普通的钓台怎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让作者停驻了脚步?学生解答----扬古启今的魅力,不慕富贵、不媚权归的傲世风骨、神魂师问:从自然景观的绘就到人文景观的议论,作者用哪个字串联了材料?学生解答----梦教师总结:是啊,一个“梦”依托“想”的动作将全文所有的材料有机的组织在了一起,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富春江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四、品评赏析刚刚的感知,让我们初步领略了富春江的钟灵毓秀、风物独绝,和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奇山异水是富春江的灵魂,更是作者钟情的景致,让我们共同梦一回春江的画山秀水,一起品一番诗意的美词美句。
四人一小组将你在课前积累的好词好句读给你的朋友分享,别忘了告诉他你喜爱的缘由。
《乌篷摇梦到春江》教案(鄂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乌篷摇梦到春江》教案(鄂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乌篷摇梦到春江》教案(鄂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与教材分析本套教案针对的是鄂教版九年级必修文学选读《乌篷摇梦到春江》,这篇文章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所作,内容也是陆游一生中的一个真实的经历。
文章虽然长达数千字,但是情节紧凑,语言生动,加上作者对细节的描写,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了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乌篷摇梦到春江》的作者、背景,学习文学鉴赏的方法;2.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渲染力,理解文学作品所探讨的世界观,提高阅读欣赏的能力;3.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加深对语言文字艺术的认知。
三、教学重点难点1.《乌篷摇梦到春江》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2.学习文学鉴赏的方法及应用;3.提高阅读欣赏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讲授式和互动式相结合:通过讲述陆游的生平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背景和情感表达,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性认知,提高学习效果。
3.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五、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介绍陆游的生平和背景。
(2)与学生互动交流,开展简单的问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阅读:(1)师生共同阅读《乌篷摇梦到春江》,分析文章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组讨论,探讨文学作品的主题、文学价值、语言特点等。
3.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学习文学鉴赏的方法和应用。
(2)对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渲染力、语言表达和想象力等进行剖析和解读。
4.写作练习:(1)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与《乌篷摇梦到春江》相关的随笔或者短文。
(2)教师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现场指导和提醒,帮助学生加强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乌篷摇梦到春江》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
2、品味本文简练而意蕴丰厚的语言特色。
学习过程一、走进作者及其作品叶文玲,女,当代作家,1942年11月4日出生,浙江玉环人。
我们曾学过她的作品《我的“长生果”》,至今已有800多万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叶文玲文集》出版。
叶文玲的小说主要表现普通人的命运和心灵世界,感情真挚,生活气息浓厚,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畅。
二、走进文本(一)带疑初读整体感知环节要求:细读默想整体感悟卒章反刍1、点的字词注音。
棹()濡()染遨()游袅娜()惬()意膂()力浪敛()波平千舟百舸()钟灵毓()秀阿谀()奉承趋()炎附势2、文整体感知探究作者在文中用哪一个字表达了对富春江的总体印象和感受?文章围绕这个字描写了哪些风物?它们有怎样的特点?(二)小组合作置疑探读环节要求:疑义相析解疑互进献疑待诂1、本文吸引我们不仅在于作者精巧的构思,也得益于简练而意蕴丰厚的语言特色,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让我们共同梦一回春江的画山秀水,一起品一番诗意的美词美句。
学生欣赏的角度:可以从修辞、句式、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用词、语气、对中心的表达作用等方面入手鉴赏。
品味下面句子,感受其语言的魅力。
a、乌篷摇梦到春江b、春江裙裾一闪c、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d、棹清波碧水路、千种情思万般忧、澄于湖海碧于天e、哉:直抒胸臆,表达对富春江浓浓的眷恋之情;(三)交流展示释疑导读环节要求:小组交流陈述己见组间论辩教师点拨1、文章开头不像一般的游记散文那样,而是描写了青海之行为什么?2、第八小节写江的“静”,但是为何写到“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喧闹,还写了人们的感受?3、富春江的自然景观已经很美了,作者为何还写严子陵钓鱼台?三、迁移扩读环节要求:对应目标扩读增量发展能力认真阅读《夜晚》,按要求回答问题。
夜晚①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中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第6课乌篷摇梦到春江导学练测资料包(九年级语文上册鄂教)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濡r’染:沾染;浸润。
袅niƒo娜: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飞珠迸玉:形容瀑布像飞迸出来的珠子和玉石,晶莹剔透。
惬qiˆ意:满意;称心;舒服。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浪敛波平:浪头收住了,波涛平静了。
形容水面重又平静下来。
钟灵毓y”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人物。
荟萃:(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
阿谀y’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讨好。
趋炎附势: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叶文玲,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曾为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
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
至今已有600多万字三十四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
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
小说《心香》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寂静的山谷》、《拐角》;中篇小说《小溪九道弯》、《浪漫的黄昏》;散文集《不了情》,单篇作品《乌篷摇梦到春江》、《奇品》、《月之望》、《心系苍穹》、《未园之梦》、《素心长似香山雪》等等,也都分获海内外及省部级各种奖项。
1997年个人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
获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
2、相关知识:⑪乌篷船:船篷漆成黑色,在绍兴方言里叫“乌篷”。
乌篷之间透亮的叫“明瓦”,所谓明瓦,是以蚌壳薄片为材料制成的可透光线的小窗篷。
有三个这样的小窗篷,就叫“三明瓦船”,有四个就叫“四明瓦船”。
自古至近代,绍兴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
离家作客、迎亲送礼、踏青扫墓、出游名胜、观看社戏……等等皆动用乌篷船。
第6课乌篷摇梦到春江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濡r’染:沾染;浸润。
袅niƒo娜: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飞珠迸玉:形容瀑布像飞迸出来的珠子和玉石,晶莹剔透。
惬qiˆ意:满意;称心;舒服。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浪敛波平:浪头收住了,波涛平静了。
形容水面重又平静下来。
钟灵毓y”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人物。
荟萃:(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
阿谀y’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讨好。
趋炎附势: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叶文玲,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曾为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
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
至今已有600多万字三十四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
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
小说《心香》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寂静的山谷》、《拐角》;中篇小说《小溪九道弯》、《浪漫的黄昏》;散文集《不了情》,单篇作品《乌篷摇梦到春江》、《奇品》、《月之望》、《心系苍穹》、《未园之梦》、《素心长似香山雪》等等,也都分获海内外及省部级各种奖项。
1997 年个人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
获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
2、相关知识:⑴乌篷船:船篷漆成黑色,在绍兴方言里叫“乌篷”。
乌篷之间透亮的叫“明瓦”,所谓明瓦,是以蚌壳薄片为材料制成的可透光线的小窗篷。
有三个这样的小窗篷,就叫“三明瓦船”,有四个就叫“四明瓦船”。
自古至近代,绍兴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
离家作客、迎亲送礼、踏青扫墓、出游名胜、观看社戏……等等皆动用乌篷船。
人少,用小画船;人多,用明瓦画舫。
当年孙中山、周恩来、鲁迅泛舟鉴湖,乘坐的就是明瓦画舫。
今天我们乘坐的画舫,就是根据当年的样子复制。
它保持了原有的外形风貌,豪华典雅,古色古香;同时,又根据现代游客的需求,使其具有了一定的现代化功能。
乌篷船有大有小:小乌篷船犹如小轿车,一般乘坐3至4人,亦称“水上的士”,雅名叫“小画船”;大乌篷船,相当于豪华大客车,可乘坐二、三十人,雅称“画舫”。
⑵富春江“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您曾否想过,只要您再向前跨出一步,您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
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
群峰拥翠,为旅游风光中少见。
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融合众多飞瀑、雄奇岩峰、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可谓“水碧山青画不如”。
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
古人是怎样描绘富春江景色的呢?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胜诗集》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吟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2000余首。
其中南朝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日:“风烟俱净,天下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可见,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胜景了。
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富春山水,天下独绝。
遥望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这幅历史名作饱经沧桑,差一点被当成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
如今这烧为两段的画卷,分藏在大陆和台湾的博物馆中。
【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作者因为一直对美丽的富春江有一种神往之情,并做着同样美丽的梦,才有两次富春江之行,并且留下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篇章。
作品以其诗化般的语言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使我们在阅读和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一种美的熏陶,而且向我们展示了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风物美。
二、文章脉络全文共12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富春江之梦。
第二部分(3-5),写作者“圆梦”的缘由和游览富春江的行程之妙。
第三部分(6-11),描写富春江俏、娇、静的特点以及富春江的人文景观严子陵钓鱼台。
第四部分(12),收束全文,呼应文题。
三、写作方法1.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文章不少句子、词语都具有一种简约含蓄的美,能以少总多,具备诗化语言的特质。
如“乌篷摇梦到春江”中的‘摇”字,不仅点明了游览的工具,而且形象化地写出了作者游览富春江时的闲适、惬意和怡然自得的情趣,同时还从侧面烘托出富春江幽静怡人的氛围。
又如“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中的“丰”字,形象地概括了富春江的意蕴丰厚、美不胜收,不仅在于曲折多姿、委婉袅娜的江流,莫道不消魂的色泽,无与伦比的幽静,而且还在于有扬古启今、独具魅力的严子陵钓台。
文章中有很多句子音韵和谐,声调铿锵,具有一种音律上的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一棹清波碧水路’、“千种情思万般忧”、“澄于湖海碧于天”、“千重涧水汇清流”、“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诗句的恰当引用也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特点。
写早些时候做的有关富春江的梦时,作者引用了郁达夫的诗句“屋住兰江梦亦香”,形象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的魂萦梦绕,把作者对富春江的神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写富春江无与伦比的静时,引用“临流鼓棹,帆飞若驰”来写富春江昔日的热闹,引用“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来写富春江现在的幽静,这样,一动一静,突出渲染了富春江无与伦比的幽静之美。
2.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这是一篇形神兼备而且富有情思的优美散文。
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作者在文章中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发议论,使事、景、理三者结合在一起。
在写回归浙江后之所以能圆了畅游富春江的梦的原因时,作者把时间、人物、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游览的路程和游览中的感受都记叙得一清二楚。
然后作者开始浓墨重彩地为我们描绘他眼中的富春江,在描写的过程中作者还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引用的手法,来突出富春江那独特的美。
在写景时作者或融情于景或因情设景,创造散文意境,处处表露出作者对富春江喜爱之情。
而在写富春江的人文景观严子陵时,作者并没有写严子陵美在何处,而是把写作的重心放在了分析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严于陵仰慕的原因,一语中的地指出严子陵钓台千百年来受人们仰慕的真正原因在于严光身上的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骨。
从表达方式上看,作者用的是议论。
而文章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直接抒发了对富春江的浓浓的眷恋之情。
四、问题探究1.从作家对富春江的描绘中,你发现作者有着怎眼光?读完全文,我们或许会有一种新的发现,新的认识,那就是感知生活中的美,寻求生活的意义,需要有一颗敏感、诚挚、感恩的心,需要去亲近自然,亲近山水,体会自然,感悟山水。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自然中领略到自然风光的无限娇媚,获得某种人生的启示,进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妙与乐趣。
2.从作者观察事物的方式来看,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心态?意义、诗意固然离不开责任、道德、义务、良知、事业等等,但生活中不管什么时候、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不能缺少了美和对美的感知、感受和感悟。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但我们却时常听到类似活着真累的声音。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中国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所谓造化,指的是大自然,而所谓心源指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
当我们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相互吐纳、相互映照时,当我们向世间万物敞开胸怀时,当我们对身边的人报以善意的微笑时,当我们对身边的物投以凝视的目光时,我们就可以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
【练习解答】第一题:富春江有俏、娇、静三个特点。
通过描写富春江江流曲折多姿、委婉袅娜来体现它的俏;通过描写江水色泽之绿来体现它的娇;通过描写江水水敛波平、没有牛点儿惊涛骇浪来体现它的静。
第二题:写严子陵钓台是为了表明富春江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娇俏美丽,还在于它具有扬古启今的文化内涵。
第三题:1.“摇”字点明了游览富春江的工具,透露出作者游览时的闲适、惬意和自得之乐,同时从侧面烘托了富春江江水的宁静与娇美。
2.“闪”字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曲折多姿、委婉袅娜的特点。
3.“染”和“浸”简练而又准确地写出了富春江两岸千嶂染翠、江水澄于湖海碧于天的娇美,表现了富春江山清水秀之美。
第四题:意在加强我们对名段、名句的背诵、积累。
【类文品读】风景区老舍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
多么幽美呀!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
这几手没有什么人工的雕饰,只是纯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苹木。
谁也指不出哪里是一“景”,可是谁也不能否认它处处美丽。
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什么什么建树,或什么什么奇观。
它只是那么纯朴的,大方的,静静的,等待着游人。
没有游人呢,也没大关系。
它并不有意的装饰起来,向游人索要诗词,它自己便充满了最纯朴的诗情词韵。
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的在青天下①成一个翠环。
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的②着绿柳白杨。
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并看不见牧童。
也许有,恐怕是③在柳荫下钓鱼呢。
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
参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
这种绿色使人在梦里也忘不了,好像细致的④在心灵里。
绿草中有多少花呀。
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的,都那么毫不矜持的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凤蝶,闲散而又忙碌的飞来飞去。
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墩,就随便坐在绿地上吧,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
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夕阳在山,该回去了。
路上到处还是那么绿,还有那么多的草木,可是总看不厌。
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梁,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