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7
一、名词解释1、生产绿地: 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2、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
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3、绿地率: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4、绿地覆盖率:一定城市用地范围内,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该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6、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7、楔形绿地: 从城市外围嵌入城市内部的绿地,因反映在城市总平面图上呈楔形而得名。
8、城市绿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线。
9、对植: 两株树木在一定轴线关系下相对应的配植方式。
10、园林小品: 园林中供休息、装饰、景观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设施。
11、古树名木: 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神话故事的树木。
12、舫: 供游玩宴饮、观景之用的仿船造型的园林建筑。
13、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14、城市绿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线。
15、屋顶花园:是指将各类建筑物的顶部栽植花草树木,建造各种园林小品所形成的绿地。
16、其他绿地: 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17、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绿地规划复习资料绿地规划复习资料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场所,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绿地规划的定义、分类、设计原则和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讨论,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
一、绿地规划的定义绿地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对城市绿地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的过程。
绿地规划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绿地规划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绿地规划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绿地类型包括公园、植物园、游憩区、生态保护区等。
不同类型的绿地规划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和特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
三、绿地规划的设计原则绿地规划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其功能的发挥和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绿地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性。
其次,绿地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的塑造,创造出具有文化特色和人文价值的绿地空间。
此外,绿地规划还需要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四、绿地规划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绿地规划的实践应用,我们可以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上海的世纪公园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中心绿地规划案例。
该公园占地面积较大,内部设置了多个功能区域,包括湖泊、花坛、运动场等。
这些区域根据不同的功能和需求进行布局,使得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此外,世纪公园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植被的选择和管理,提高了空气质量和生态景观。
另外一个例子是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
这个花园是一个集休闲、文化、艺术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绿地规划项目。
滨海湾花园内部拥有多个花园和景观区域,包括亭台楼阁、水景、雕塑等。
这些景观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绿地空间,成为了新加坡的标志性景点。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绿地规划的成功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功能需求等。
名词解释:1.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4.居住小区;是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如河流等)划分,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居住小区内应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下限的依据,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5.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6.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指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的分工及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
7.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
8.道路红线宽度;9.居住绿地;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工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10.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
1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12.道路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地、分车带绿地、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问答:1、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效益一、试简述城市园林绿地功能与作用一、生态功能1.改善小气候:调节气温:太阳辐射的60~80%被植物所吸收,其中90%热能被植物的蒸腾所消耗;调节湿度: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降温,提高湿度一般蒸发的水分占从根部吸收的99%;调节气流:(1)挡防风林,减风速,减风沙,改善气候;(2)通道:带状绿地,加大空气流通,将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
2.净化空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2)吸收有害气体:吸收so2的有:臭椿、夹竹桃、石榴;吸收cl2的有:黄杨、油茶、山茶;吸收HF2的有:大叶黄杨、海桐、香樟;吸收o3的有:银杏、柳杉、冬青;(3)吸滞烟灰粉尘:一方面由于枝冠茂密,具有强大的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降低,一些大浆,空气中的尘埃经过树木时便附着于叶片及枝干,经过雨水的冲洗,又恢复其吸尘能力;(4)减少含菌量:植物减少尘埃从而减少含菌量,有些植物还能分泌具有杀菌能力的杀菌剂,使得空气含菌量减少;健康作用:负离子作用,芳香草对人体的影响,绿色植物对人体神经的作用3.防止公害灾害:(1)降低噪声A噪声来源:交通运输,工业噪声,其他噪声B树木绿化对噪声具有吸收和消声作用,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C减噪效果影响因素:植物配植方式、树冠层、高度、位置、种类、林带的结构与宽度;(2)净化水体与土壤作用:许多水生植物、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植物的地下根系的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3)涵蓄水源与保护地下水4.保护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二、空间功能:1安全防护作用:避震防火作用[防火树种];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
2提供游憩度假条件:日常户外活动;3.文化宣传、科普教育;4旅游度假;5度假及休闲疗养基地。
三、精神上作用:美化城市、装饰环境;自然美、艺术美和创造性(植物的自然特性、满足人的情感生活追求、道德修养追求和人迹交往追求、满足人们创造的需求,精神世界的发展,需要知识作为武器。
绿地规划考试复习资料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私家园林(2)皇家园林(3)寺观园林(4)风景名胜二、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原则(1)构架山水(2)模拟仙境(3)移天缩地(4)诗情画意(5)形式独特(6)造园手法高超三、造园的五大要素(1)建筑(2)植物(3)园路(4)山体(5)水体四、林荫道定义:是指与道路平行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为是带状的街头休息绿地五、城市广场的类型(1)公共活动广场(2)集散广场(3)纪念性广场(4)交通广场(5)商业广场六、道路绿化的断面形式及优缺点(1)一板二带式:优点是简单整齐、用地比较经济、管理方便。
缺点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不便于组织交通。
(2)二板三带式:优点是有利于绿化布置、道路照明和管线敷设,道路景观好。
缺点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不便于组织交通。
(3)三板四带式:优点是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量大时便于组织交通。
缺点是造价较高,占地面积较大。
(4)四板五带式:优点是便于组织交通,保证车速与行车安全。
缺点是造价高,占地面积广,维护费用高,不经济。
七、安全视距: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够停车的距离就称为安全视距。
视距三角形:根据两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之为视距三角形。
八、交通岛的设计要点(1)平面布置主要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抽象式三种。
(2)主要功能是组织环形交通,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所以不能布置成供行人休息用的小游园或吸引游人的过于华丽的花坛。
(3)通常以嵌花草皮花坛为主或以低矮的常绿灌木组成简单的图案花坛。
(4)在居住区内部,人,车流比较少,以步行为主的情况下,中心岛可以布置成小游园的形式,增加群众活动场地。
(5)乔木、灌木、绿篱、草坪、花卉等搭配在一起种植,既可减少繁忙的交通造成的噪声和尘土,同时也有助于创造四季景观。
(6)植物不宜过高,种植不宜过密,以免影响司机的视线。
(7)植物种植的种类、位置要与地下管线和地上杆线配合好,在种植设计前要按照规范要求定出具体尺寸,以免影响植物生长或破坏地下管线。
绿地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1、园林与生态相结合发展的5个阶段?①城市公园运动1843 1865年《人与自然》乔治·帕金斯·马什;1857年纽约曼哈顿美国中央公园;波士顿的公园翡翠项链②战争与工业快速发展阶段 1900③环保20年阶段1960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伊安·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自然在人居城市中的地位》④绿道运动 1980⑤景观都市主义 1995NOWADWS2、园林的四要素?①地形:指地面上各种高低起伏的形状。
②水体:能使园林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形成开朗的空间和透景线,是造景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植物:是指在园林建设中所需要的一切植物材料,以绿色植物为主,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④建筑:一般可定义为能够为游人提供休憩、活动的围合空间,并有优美的造型、与周围景色相和谐的建筑物。
3、刘滨谊教授的三元论?以及对应的学科?(一元论人为行为心理)环境规划建设环境·生态生态环境保护形态·美学公众活动组织行为·文化4、风景园林学科的意义?是协调什么?风景园林学科的定位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其周围的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和科学”。
艺术是风景园林学科的主要因素之一,风景园林学科是要从艺术的角度去研究和处理土地,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的。
如果取消了艺术这个要素,风景园林学就和地学、生态学、林学甚至城市规划学没有什么区别了。
5、什么是城市绿地?城市绿地分类?以及园林绿地的功能?城市绿地:是指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园林绿地的功能:①保护城市环境——生态功能②服务于公众——社会功能③美化城市——景观功能所包括内容:⑴生态作用①改善小气候②净化空气、促进健康③防止灾害公害④保护生物环境⑵用地空间功能①安全防护②游憩活动③调节土地利用⑶精神功能①审美②休养身心⑷经济作用①直接经济效益②间接经济效益6、现行城市绿化指标及各自的计算公式?以及现行指标的缺陷?如何理解绿量这个指标?城市绿地系统三大指标: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 城市公园绿地面积G1 /城市人口数量②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100%③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城市的用地面积)×100%缺陷:现行的城市绿地系统三大指标都是二维的。
一.问答: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所谓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包括城市规划用地平衡表中直接反映和间接反映的),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适宜人居的城市人工自然系统。
2.国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发展历程及趋势。
发展历程:其主要趋势如下:a.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要素趋于多元化。
b.城市绿地系统结构趋向网络化。
c.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区域化。
d.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
e.将森林引进城市。
f.高新技术的应用。
3.三种绿地模式的主要特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日益加快,人口、产业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急剧扩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从19世纪开始,西方先后产生了三种不同导向的绿地系统模式:第一,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第二,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第三,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
4.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对象。
5.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表现。
6.居住区绿地类型。
7.园林苗圃用地选择的条件。
8.根据高速公路防护画出高速功能断面示意图。
9.简述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内容。
10.城市公园游人的容量确定并用公式表示。
二.名词解释。
三.论述。
1.防护绿地的作用。
2.环境有污染的车间的绿化设计要考虑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城市道路绿化种植的形式及特点。
4.大学入口处绿地功能作用和设计要点。
5.综合性公园中如何进行功能分区和景色分区。
6.城市园林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指导老师:林杨一、识记题1、在城市用地实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的种类为3种。
2、油松不具有防火性。
3、乔木与有窗建筑物外墙的最小间距为3.0 m。
4、树带式种植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
5、在城市用地中按照土地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农业生产用地不属于城市用地。
6、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m2。
7、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保护环境的途径不包括充分进行宣传保护。
8、分车带在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更不应该种植乔木。
9、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10、适合于在儿童公园栽植的植物是南天竺。
11、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5m2。
12、下列哪项不是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
13、防护绿地不属于专用绿地范围。
14、生产绿地一般安排在郊区,并保证与市区游方便的交通联系。
15、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和卫生状况。
16、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确定依据不包括人口数量。
17、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树种的规划方法不包括绘制植物种植图。
18、水源地不是工厂企业的组成部分。
19、选择耐旱植物不是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
20、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9-22m2。
21、生产绿地不是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土地平衡绿化用地范围之内的绿地。
22、城市园林绿地布局,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经济发达不是其基本要求。
23、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原则不包括名贵树种为主。
24、有利于创造人文环境-社会价值不是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
25、杉木不是较好的防火树种。
26、在城市街道绿化中,保护行人不属于其卫生防护功能。
27、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中,当苗木刚出圃时,一般合适胸径为12-15cm。
28、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29、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绿地一般控制在每人不得小于9m2。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doc 28页)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ZL)题型:1.名词解释,2*4;2.连线题,1*10;或者判断题2*5;3.填空题,0.5*(28—32);4.简答题;5.分析说明题。
一、名词解释。
1、说明书:说明建设方案规划设计的思想、建设规模、使用土地的范围﹑面积、建设条件等。
2、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
3、道路分级:是决定道路宽度和线型设计的主要指标。
4、道路总宽度:也叫路幅宽度即规划建筑线(红线)之间的宽度。
5、分车带:又叫分车线,车行道以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通常高出路面10cm以上。
6、交通道:为便于管理交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设施。
7、人行道绿化带:又称步行道绿化带,是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
8、分车绿带: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也称为隔离绿带。
9、防护绿带:将人行道与建筑分隔开来的绿带。
10、基础绿带:又称基础栽植,是紧靠建筑的一条较窄的绿带。
11、安全视距:是指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时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距离。
12、视距三角形: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
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
叫“视距三角形”。
13、行道树:有规律地在道路两侧种植用以遮荫的乔木而形成的绿带,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最普遍的形式。
14、街道小游园;在城市干道旁供居民短时间休息用的小块绿地。
15、花园林荫道:与道路平行而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为带状街头休息绿地。
16、步行街:城市中专供人行而禁止车辆通行的道路。
17、高速公路;是具有中央分隔带及四个以上车道立体交叉和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专供车辆快速行使的现代公里。
18、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常常是公共建筑集中的地方。
绿地设计考试辅导复习要点:识记部分,要求全部背会理解部分,每一点的标题要求背会,后面的解释内容以理解为主应用部分,每一点的标题要求背会,能适当展开解释第1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识记部分城市景观的五大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要求背会)理解部分城市绿地存在的重要性(主要功能)、园林绿地对保护环境的作用考核册P2 题2(一)保护城市环境(重点)1、净化空气、水体、土壤(书P5-11):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粉尘,杀灭空气中的细菌;许多植物能净化水中和土壤中的污染。
2、改善城市小气候(书P12-15):减少温差变化,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风速,有效缓减城市“热岛效应”。
3、降低噪声(书P16):通过合理布置城市绿地,能减低城市环境噪声。
4、保护农田(书P16):农田防护林可阻隔有空气体,降低风速,增加湿度,提高土壤含水量。
5、保持水土(书P17):植物根系能固定土壤,地表覆盖植物可减少表土流失。
6、安全防护(书P17-19):蓄水保土、防震防火、防御放射性污染和备战防空等多种防护作用7、监测环境污染(书P19):利用某些植物的敏感性可以监测环境的污染。
(二)文教和游憩功能(书P20-22)1、文化教育功能:通过城市园林绿地中进行文化宣传、开展科普教育,提高人们艺术修养水平,丰富历史和科技知识,陶冶性情。
2、游憩功能:为人们提供日常游憩活动、锻炼身体、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场所。
(三)景观功能(书P22-26):城市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常起决定性作用。
应用部分一、城市景观五大要素及其应用(一)道路(书P24)1、具有连续性:道路通畅,其宽度、道路两侧建筑的功能及风格要统一。
利用绿化创造美的景观,形成城市的特有面貌。
2、具有方向性:道路沿线的两个方向应容易区分,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并在端点处重点绿化。
(二)边界(书P25):可利用空旷地、水体、森林等形成边界景观。
(三)区域(书P25-26):对线索进行一定的强化,创造一个强烈的景观形象,强化其现有的特征,保持区域特征的统一性。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1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②文教和游憩功能③景观功能2大气污染来源:⑴自然原因:火山暴发、森林火灾⑵人为污染:①工业企业②交通运输③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3园林绿地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②改善城市小气候③降低噪音④防护农田,增产增收⑤水土保持⑥安全防护⑦监测环境污染4园林绿地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的功能:⑴净化空气①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清新空气②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硫吸收氟化氢,吸收氯气,吸收其他有害气体③吸收放射性物质④吸滞粉尘⑵净化水体⑶净化土壤⑷树木的杀菌作用⑸增加空气负离子5改善城市小气候的功能:⑴园林绿地改善城市热环境状况⑵绿地对空气湿度的影响⑶绿地对气流的影响6降低噪音的功能①拟定噪声控制标准②城市规划合理布局③采取噪声控制技术措施7园林绿地的文教游憩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⑴动:①主动性游乐:体育活动、游乐活动②被动性游乐:高速惯性车、秋千、滑梯等⑵静:摄影、绘画、音乐、钓鱼、等。
8园林绿地的景观功能:⑴道路:除了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和变化、对景的布置外,用绿色植物构成连续构图和季相变化,以及退后红线的前庭绿地,均能使人产生美感。
⑵边界:利用自然河湖或城郊绿地形成边界,以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使进入城市的人们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⑶中心点:利用城市中心开辟为绿地不但美化了中心点的景观,更为城市中心找到一块难得的休息绿地,从功能和景观上均起到重要作用。
⑷区域特征:不同功能分区景观效果不同,应保持特色,可造成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效果。
⑸标志物:城市标志物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它以独特的造型,与背景有强烈的对比,以及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形成特色。
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一、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目标及原则: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来布置,综合地起作用。
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的居住、生产环境,并创造出清洁、卫生、安全、美丽的城市。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①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面积及内容。
②根据城市性质及城市经济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拟订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③对总体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进行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并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的红线。
④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⑤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意向图和规划方案。
⑥城市园林绿地树种规划:贯彻执行国家生物多样性有关规定,确定城市各主要乔、灌、草种类;并进一步制订育苗计划。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⑴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及原则。
⑵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及城市自身的生态要求,国民经济计划,生产、生活水平以及城市发展规模等,研究城市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及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⑶选择和合理布局各项绿地,确定其性质、位置、范围和面积等,使其与整个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相结合,形成一个合理的系统。
⑷提出各类绿地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进行树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提出分期建设及实施措施及计划⑸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及文件⑹对重点的公园绿地提出规划设计方案,提出重点地段绿地设计任务书以备详细规划使用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绿地系统规划总的目标应为:使各级各类绿地以最适宜的位置和规模,均衡地分布于城市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使各类绿地本身能正常持续地发展。
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以生态学的而观念,从城市整体空间体系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城市绿地,使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考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的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进行·城市绿地应均衡分布,有合理的服务半径,满足全体市民的休闲需要。
·城市绿地系统应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期实施·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经营管理中,除要充分发挥其环境、社会效益外。
还可结合生产,创造经济价值。
6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所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它包括了与城市密切相关的城郊生态绿地。
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各级各类绿地的功能、位置、所属管理机构均有不同,使各类绿地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7城市绿地分类原则:·以主要功能为分类的根本依据·应包含城市范围内所有绿化用地·新的分类标准应具有延续性·新的分类标准应具有可比性·城市绿地分类应具有前瞻性·新的分类应具有可操作8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分类【分为5大类、13中类、11小类】:G1公园绿地:①综合公园②社区公园③专类公园④带状公园⑤街旁公园G2生产绿地G3防护绿地G4附属绿地:①居住绿地②公共设施绿地③工业绿地④仓储绿地⑤对外交通绿地⑥道路绿地⑦市政设施绿地⑧其他绿地G5其他绿地9各类绿地的特征·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公园绿地以向全体市民开放,具游憩功能为主要特征,兼具景观、生态、教育、减灾等功能。
公园绿地可分为以下五项: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生产绿地:生产绿地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其主要功能是为城市绿化服务。
·防护绿地:防护绿地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绿地,它的主要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危害起到一定的防护和减弱作用。
它可细分为: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安全防护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附属绿地:附属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它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其他绿地:其他绿地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二、城市绿地系统指标:1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167-169):·国民经济水平·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自然条件·所在地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等的条件·城市用地的分布现状·城市中已形成的建筑物·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2城市绿地指标的确定: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的概况·绿地被侵占情况严重·城市环境恶化·园林绿地周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管理水平差,绿地园容、艺术面貌差,设施陈旧3全国指标(93年建设部指标):2000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7m2,城市绿地率>25%,城市绿地覆盖率>30%;2010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8m2,城市绿地率>30%,城市绿地覆盖率>35%.4城市绿地指标计算公式(目前通用):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公园绿地面积m2÷城市人口数量(人)⑵人均绿地面积(m2/人)=【公园绿地面积(m2)+生产绿地面积(m2)+防护绿地面积(m2)+附属绿地面积(m2)】÷城市人口数量(人)三、城市绿地系统布局:1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应均匀分配,服务半径合理,满足全市居民文化休憩需要2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目的:·满足居民方便的文化娱乐、休憩游览的需求·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需求·达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满足城市景观艺术的需求3城市园林绿地布局:⑴总目标: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布局合理·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质量改善⑵各类绿地布局(176-177)⑶生态环境景观绿地⑷避灾绿地规划4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形式:基本模式: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5我国绿地系统形式:⑴块状绿地布局:若干封闭的、大小不等的独立绿地,分散布置在规划区内。
特点:分布均匀,使用方便,但对构成城市景观及改善生态环境作用不大。
四、城市园林植物规划:1城市园林植物规划原则:·符合城市所处森林植被区域自然规律,并突出城市个性·根据绿地类型合理选择树种,发挥植物的综合功能(生态功能、美化功能、结合生产的功能)·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形成生态功能良好的人工植物群落·速生树—慢生树,常绿树—落叶树结合2城市园林植物规划方法:⑴内容·基调树:一般为市树或地区最优秀的树种。
形成绿化基调。
1—4种。
·骨干树:城市各绿地类型中的重点树种。
5—12种。
·一般树种:增加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景观的树种。
·树种比例:乔、灌木的比例;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比例。
⑵方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树种,确定符合**要求的树种。
五、城市绿地系统文件编制与规划程序:1基础资料·城市概况·城市绿化现状·管理资料2编制工作·图纸部分·文件部分第三章: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一、居住区绿地:1居住区绿地的组成:⑴公共绿地: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形式,公共绿地相应采用三级或二级布置,即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区公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
这类绿地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供居住区居民公共使用⑵专用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
如俱乐部,戏剧院,少年宫,中小学,幼儿园,医院,邮电所等用地的绿化⑶道路绿地:指居住区的各级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化用地⑷宅旁绿地:指居住建筑四旁的绿化用地,是最接近居民的绿地2居住区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小游园•组团绿地3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小游园•组团绿地4居住区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⑴居住区公园设置内容: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小卖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地和铺装地面等要求:园内布局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最小规格(ha):1.0 最大服务半径(m):800-1000 ⑵小游园设置内容: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要求:园内布局应有一定的功能划分最小规格(ha):0.4 最大服务半径(m):400-500 ⑶组团绿地设置内容: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要求:可以灵活布置最小规格(ha):0.04 最大服务半径(m):5居住区绿地的定额指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筑用地标准》规定:居住区绿地率为30%;人均公共绿地为3m2/人,其中居住区级公共绿地为人均2 m2/人,小区级公共绿地为人均1m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