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写作技巧(七言绝句)
- 格式:ppt
- 大小:332.50 KB
- 文档页数:62
近体诗格律近体诗(律诗,绝句)的平仄,指的是句子的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共有四个句型,即:(一)○仄仄平平仄(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
下同。
)四个句型错综变化,成为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如下:(一)首句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首句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首句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绝句是五言律诗的一半,所以也有四种平仄格式,如下:(一)首句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首句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首句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诗也有四个句型,即:(一)○平平○仄仄平平仄(二)○仄仄平平仄仄平(三)○仄仄○平平平仄仄(四)○平平○仄仄仄平平四个句型错综变化,成为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如下:(一)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首句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导语】⾔绝句是绝句的⼀种,属于近体诗范畴。
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常见的绝句有五⾔绝句、七⾔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绝句。
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绝句。
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七⾔绝句⼤全,快来看看,会对你们有帮助的。
七⾔绝句⼤全(1): 1、《望庐⼭瀑布》 唐·李⽩ ⽇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安慰⼥朋友的话 2、《送孟浩然之⼴陵》 唐·李⽩ 故⼈西辞黄鹤楼,烟花三⽉下扬州。
随遇⽽安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早发⽩帝城》 唐·李⽩ 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已过万重⼭。
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纷纷,路上⾏⼈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望天门⼭》 唐·李⽩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
6、《赠汪伦》 唐·李⽩ 李⽩乘⾈将欲⾏,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夜⾬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夜⾬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夜⾬时。
8、《客中⾏》 唐·李⽩ 兰陵美酒郁⾦⾹,⽟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9、《芙蓉楼送⾟渐》 唐·王昌龄 寒⾬连江夜⼊吴,平明送客楚⼭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冰⼼在⽟壶。
10、《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离家⽼⼤回,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1、《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寻常见,崔九堂前⼏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逢君。
12、《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晚来急,野渡⽆⼈⾈⾃横。
13、《枫桥夜泊》 唐·张继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
律诗写作九忌李晋灵律诗与绝句均属于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是从诗体上区分,并非时代概念。
近体诗滥觞于南齐永明年间,史称“永明体”。
近体诗大兴于唐,对于字数、押韵、对仗、平仄均有严格规定,讲究格律,故又称格律诗。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七言)、律诗(五言、七言、排律)。
律诗定型于初唐时期,盛唐以后,大盛于世。
《全唐诗》有4.89万余首,仅七言律诗就有9000余首,约占总数1/5。
律诗是一种十分精致的文学架构,它有中国式的平衡对称美,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和谐。
整体架构又具有整齐中见差异,参差中见整齐的美。
它利用音、形、义的配合,构成了多维性的对称和变化。
正如胡应麟所说:律诗是“綦组锦绣,相鲜以为色;宫商角徵羽,互合以成声。
”(《诗薮》)我们学习写作律诗要掌握其基本规律,练好基本功。
徐增道:“八句诗,何以名律也?一为法律之律,有一定之法,不可不遵也;一为律吕之律,有一定之音,不可不合也。
”(《而庵说唐诗》)故而,写律诗要遵守基本规则,勿违犯禁忌。
一忌,立意不明,或散或庸。
“立意”就是确定主题。
王夫之:“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姜村诗话》)诗歌立意贵集中、创新、深远、真挚。
古人云:“意多乱文”。
一首诗意绪纷乱,等于无意。
比如宋《西昆酬唱集)中的《泪》“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
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掩袂时。
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
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
”北宋西昆派追求形式美,堆砌词藻典故。
此篇将八种不同的悲苦之泪并列排出——思妇、弃妇、征夫、纤夫、皇后、壮士、悲秋、伤春等多以典故出之,犹如散珠一片,漫散浮泛。
虽然诗中有意象,但立意不明。
在当前律诗创作中,也有注意了诗歌的形象性,忽略立意的现象,如一首写农村的诗歌:“街宽路净早脱贫,院绿楼红景物新。
万木冲天分左右,千花铺地扮冬春。
九龙照壁招商驻,四座牌坊待客临。
合作医疗民受惠,儿童无有辍学人。
”此诗并列八种现象——街路宽、院楼新、万木冲天、千花铺地、照壁招商、牌坊待客、合作医疗,儿童上学。
【导语】七⾔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在押韵、粘对等⽅⾯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下⾯是分享的七⾔绝句古诗⼤全及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七⾔绝句古诗⼤全及赏析:咏柳 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
赏析 ⾸句写树,柳树就像⼀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的美⼈。
柳,单单⽤碧⽟来⽐有两层意思:⼀是碧⽟这名字和柳的颜⾊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发、互为补充的。
⼆是碧⽟这个字在⼈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字⽤典⽽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歌》,其中“碧⽟破⽠时”已成名句。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家⼥”,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家碧⽟”这个成语。
“碧⽟妆成⼀树⾼”就⾃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联系起来,⽽且联想到她穿⼀⾝嫩绿,楚楚动⼈,充满青春活⼒。
故第⼆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的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答,是⼆⽉的春风姑娘⽤她那灵巧的纤纤⽟⼿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给⼤地披上新装,给⼈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喻和设问结合起来,⽤拟⼈⼿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然的⼯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诗的结构独具匠⼼,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在语⾔的运⽤上,既晓畅,⼜华美。
【篇⼆】七⾔绝句古诗⼤全及赏析:望天门⼭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
整体赏析 天门⼭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离不开长江。
诗的前两句即从“江”与“⼭”的关系着笔。
绝句和律诗的基本格律近体诗对句子中字的平仄有要求。
所谓平,指的是平声的字,现代汉语中时第一第二声的字,所谓仄是第三第四声。
古代与现代读音不同,多了一个入声字,也归为仄声范畴。
现在写诗,可以用古代的韵,也可以用现代的韵。
按古代的可以查《平水韵》,按现代的查《中华新韵》以下只论一般情况,不包括拗救等特殊体格句子。
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格式先说五绝。
有四个基本句型:1仄仄平平仄,2平平平仄仄,3平平仄仄平,4仄仄仄平平,这四个基本句型相互搭配就可以构成绝句和律诗。
五言绝句常见格式有四种,如下:平起式:凡平起的都是第一句平仄不同,余下格式相同。
一、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蓝色字押韵二、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按:平(仄)起是指第一字平(仄)声起步(实际上第一字多是可平可仄的),首句入韵是说第一句押韵。
仄起式:凡仄起的也都是第一句平仄不同,余下格式相同。
三、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四、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1、括号内的字表示此处可平可仄,去掉括号内的字即为五言绝句的标准格式;2、这是平韵绝句,凡平声字结尾,都要押韵。
3、七言句句的标准格式就是在五言绝句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平仄与五言绝句每句第二个字相反的字,且七言绝句的第一个字毫无地位,均是可平可仄。
以五言绝句为例,每句首句增加两个字,七言绝句的格式为:一、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绝句的平仄一般所称绝句,即律体绝句。
它与律诗为唐代建立的新体诗,有严密的格律,时人称今体诗,后人称近体诗。
律体绝句与古绝相对,简称近绝、律绝。
近体诗讲究平仄声互相交替配合,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与声律美。
五言绝句有四种句型:(1)仄仄平平仄,首字可平。
(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首字可仄。
(4)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
这种律化的句式称律句。
近体诗通常限用平声韵。
近体诗上下两句称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格律要求一联内两句平仄声相对或基本相对,后一联出句与前一联对句两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即相粘(首字常平仄不拘,故以第二字为准,通常看第2、4、6字)。
违犯这两条,谓之“失对”、“失粘”。
(首句完成之后,由第一句产生出第二句用的是“对”,原则是平对仄,仄对平。
由第二句产生第三句用的是粘,原则是平粘平,仄粘仄。
)近体诗的押韵规则是:(1)全部押平韵;(2)一般偶句押韵。
绝句2、4句必韵,律诗2、4、6、8句押韵。
1句可韵可不韵,3句不得押韵。
(4)一韵到底。
一、五言绝句及平仄根据以上规则,五言绝句有以下四种平仄格式:A.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拂:入声字C.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卢纶塞下曲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白、石:入声字又如,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七:入声字D.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国古代七言绝句大全七言绝句是汉族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
[1] 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我在此整理了中国古代七言绝句,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国古代七言绝句11、《礼石霜千僧冢塔》释智遇• 宋万指恬然一路归,髑髅对对眼如眉。
须知一色明边外,生死如何搆得尹。
2、《春中杂诗》陈宪章• 明小雨如丝落晚风,东君无意驻残红。
野人不是伤春客,春在野人杯酒中。
3、《范氏庄园》范成大• 宋夕阳尘土涨郊墟,六六峰头梦觉余。
竹色唤人来下马,乱蝉深处有图书。
4、《渡淮》范成大• 宋船旗衮衮径长淮,汴口人看拨不开。
昨夜南风浪如屋,果然双节下天来。
5、《泊舟》陆游• 宋蘸岸烟波檥画船,幅巾萧散饯流年。
两行杨柳吹晴雪,只著啼莺未著蝉。
6、《题利州道上江月轩》李曾伯• 宋何用朝朝夜夜钟,一拳打透彻虚空。
诗僧不见禅僧老,月自西沉江自东。
7、《山水小景》陈虞之• 宋千年老树立苍石,三峰两峰天出云。
青溪道士坐船上,自按玉箫人不闻。
中国古代七言绝句21、《虚舟》释惟一• 宋内亦空兮外亦空,不施橹棹不张蓬。
听它东去又西去,谁管漫天鼓黑风。
2、《吴门十》苏曼殊• 近代碧城烟树小彤楼,杨柳东风系客舟。
故国已随春日尽,鹧鸪声急使人愁。
3、《暑夕三首》王镃• 宋夜深月晒碧荷香,傍水亭台易得凉。
更剪遮窗蕉叶去,放教山影入藤床。
4、《诗债》顾逢• 宋诗债未能偿得尽,白头犹自耸吟肩。
如何黑发人先死,地下修文爱少年。
5、《谢许君瑶》折彦质• 宋东坡遗物来归我,两手摩挲思不穷。
举取吾家阿堵物,愧无青玉案酬公。
6、《嘲邵景、萧嵩》韦铿• 唐一双胡子著绯袍,一个须多一鼻高。
相对厅前捺且立,自惭身品世间毛。
7、《闻禽献咏》舒岳祥• 宋郭公莓熟郭公语,谢豹花开谢豹啼。
万斛愁消一樽酒,庄生物理底须齐。
中国古代七言绝句31、《游石湖治平寺用唐人许浑所题诗韵》张简• 明湖上春云挟雨来,楞枷山木尽低摧。
近体诗(格律诗)的押韵标准和技巧⼩乌⽼师的诗词课程讲义尽⼼了便⽆悔2018年元⽉整理收藏近体诗的押韵押韵是诗歌的基本要素之⼀,我国的民歌、诗、词、曲⽆不押韵,所以诗歌⼜叫韵⽂。
押韵是把同韵母或韵母相近的字,放在诗篇某些句⼦的末尾,使诗歌读起来顺⼝,听起来悦⽿,容易记得住、传得开。
押韵的⽅式,古体诗⽐较⾃由,可以隔句押韵,也可以句句押韵;可以⽤平声押韵,也可以⽤仄声押韵;可以⼀韵到底,也可以换韵;换韵的形式⼜有多种。
近体诗即格律诗的押韵⽅式,则有定规。
⼀、⼀律以平声押韵(也有少数以仄声押韵的,其中五⾔诗居多,但格律诗以平声押韵为正格;因古体诗容许仄声押韵,所以仄声押韵的绝句和律诗也称“古绝”、“古律”);⼆、不论五绝、五律、五排,七绝、七律、七排,都必须⼀韵到底,不得半途换韵;三、不论五⾔、七⾔,都是双句⼊韵,单句不⼊韵。
但⾸句可以⼊韵,也可以不⼊韵。
七⾔诗⾸句⼊韵的较多,五⾔的较少;四、押韵句的尾字⽤平声,不押韵的必须⽤仄声(古绝、古律押韵句的尾字⽤仄声,不押韵的⽤平声)。
过去写诗,靠韵书来做统⼀的标准。
所谓韵书,就是把同韵的字放在⼀起,分成若⼲部,作为做诗押韵的依据。
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隋朝的《切韵》,唐朝的《唐韵》,现存完整的韵书是宋朝的《⼴韵》。
《⼴韵》的韵部分得很细,有206韵部。
到了⾦代,以《平⽔韵》为官⽅韵书,供科举考试之⽤。
平⽔是平阳府城(今⼭西临汾市)的别称,因为该书刊⾏于此城,故名《平⽔韵》(⼀说为南宋时代平⽔⼈刘渊根据前⼈韵书修编⽽成,故名《平⽔韵》)。
该韵书将宋代《礼部韵略》(官⽅颁布的科考标准韵书)注明同⽤之韵,悉数合并,共106韵,上平声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声17韵。
各声韵⽬第⼋章已经开列,不再重复。
元、明、清各代,都以《平⽔韵》为作近体诗押韵的依据,,⼀直沿⽤到现在。
前⼈做诗押韵有两种情形:⼀种是严格按韵书的规定做诗。
例如封建时代,奉皇帝命令所作、所和的“应制诗”;科举考⽣作的“试帖诗”,押韵的字必须属于同⼀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