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开合松静功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太极拳基本功有哪些太极拳基本功有哪些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太极拳基本功有哪些,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哪些松静功第一,松静功。
头脑要静,身体要松,这是太极拳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要求。
练松静的功夫,基本方法是“打坐”。
坐在一个高度适当的座位上,两脚放平,把束缚身体的物品尽量放开,头正项直,微微上领,身体坐正,坐直,双手平放在膝盖上,全身放松。
双目微闭、垂帘,唇轻合,牙轻扣,舌上卷,耳静听,把身体各部位调整到最舒适的状态。
这叫“调身”。
然后把心收回来,什么都不要想,让大脑尽量轻松。
如不由自主地想起什么,就马上打消,时间长了,杂念会越来越少,达到完全“入静”的状态,这是“调心”。
同时调整好呼吸,要深长细匀,出入绵绵。
吸气时,收腹提肛;呼气时,落入小腹,即所谓“气沉丹田”,这是“调息”。
总之,做“心静、体松、身正、气平”八个字。
在这样状态下尽可能持久,逐渐形成习惯。
有了这种功夫,打拳时才能完全松静下来。
此外还可用站姿、卧姿,要领与坐姿相同。
桩功第二,桩功。
又称“站桩”,即双腿站立练功。
拳谚讲“百练不如一站”。
站桩最基本的是马步桩,又称“无极桩”。
即双腿分开,略宽于肩,脚尖向前,屈蹲成马步。
腿的弯曲度可大可小,即视身体条件而定,角度越小即身体越低越吃力,功力也越大。
开始练功可用高架,随着功力增加,逐渐降低。
但高不能直立,必须保持一定角度;低大腿不能低于水平。
头正项直,身躯中正,膝盖不超过脚尖。
垂肩坠肘,胸部微含,松腰落胯,收腹敛臀,如同端坐在凳子上。
环手抱于胸前,如同抱一棵大树。
其它要领与静功相同。
做好“三调”,然后静站不动,坚持时间越长越好。
站一定时间就会有种种生理反应,如双腿发胀、酸痛,甚至发抖,双手有麻热感,身体有膨胀感,出口水,肠鸣排气等,这都是正常现象,说明外静内动,血脉流动与新陈代谢加快,肠胃蠕动加强。
练久了,会感到全身无比舒畅,欲罢不能。
怎样练好松静功?
松静功是比放松功更进一步的功法。
放松功强调的是心身放松,而松静功的核心是在放松功的基础上,神志越来越宁静,逐渐达到气功态。
所谓神志的宁静和气功态是指意识由普通的清醒状态进入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特殊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练功人除自知自己是在练气功外,大脑皮层的其它部位进入到主动休息抑制状态。
当练功人处于这种状态时,身体会产生一种飘飘然的舒适感。
身体的感觉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以听觉为例,即会感觉外界的声响变得遥远微弱,甚至完全消失,呈现“虽有惊雷而无动于衷”的现象,又可对要想主动感知的事物感觉的极其清晰敏锐,达到“金针落地亦能闻其声”的程度。
上述状态被气功界称为“入静状态”或“气功态”。
而从现代心理生理学角度来看,它在实质上属于自我催眠状态,是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
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各种意守法。
这种方法是在放松功对心身放松的基础上,主动地将意识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对象上。
这个对象可以是身体的某一部位,如一个病变的脏腑、经络、一个穴位,也可以是一个美好的客观事物,如一盆鲜花、一幅壁画、一件令人陶醉的往事等等。
这种意守法应该是在心身真正放松后自然呈现的,而不是强行追求所能达到的。
对意守的对象又要做到“似有意,似无意”。
没有意念是不可能的,而意念太重也不是好事,或可使意念的内容消失,或可使气功态时意守的对象在意识回到清醒状态时也无法消失,转化成一种练功偏差。
升降开合功法去病强体升降开合功法,分为上开合、中丹田开合及下部会阴穴位开合三大部分,无论慢性病患、高低指标者,或是重病病患极需要保健者,都可勤练此功法,达到祛病强体之目的。
重点:升与合的身体重心在前脚上。
降与开的重心在后脚上。
高血压者的上开合只到口的部位,不可太高。
妇女月事及孕妇,不宜做下开合动作,以免血崩。
施功时,除胆、肝、眼疾之外,先出右脚,其它的病况,仍然按男左女右方式出脚,(天下养生网)我们先以男性为例:点左脚后,上前半步,将后右脚方位转四十五度,站立好姿势,重心移向后方的右脚,左脚放虚,脚跟提起,此时双手自中丹田徐徐向上升起,升起时,重心移向前方,十指相对,掌心向内,至膻中穴时,向内翻掌,继续上升至印堂穴止,将身体重心移向后脚,在印堂穴作开的动作,「即双手向左右平开」,开到与肩同宽,然后双掌相对,停两秒钟,再将身体重心移到前脚上,双手慢慢向印堂穴位合拢,合拢后仍然十指相对,掌心向内,将身体重心移到后脚后,双手由上而下降至中丹田处;作中丹田开的动作,重心仍在后脚,待开的动作做完时,重心移向前脚,做合的动作,合完之后,重心不变,还是在前脚,将双手向上提升至膻中穴位,再将重心移到两胯之间,双手自膻中穴位向下降,降至后腰与腿「膝盖」,同时弯曲到下蹲,双手在胯下前方,对准会阴穴位做一个开合;做完后先将臀部提起,再将腿腰伸直至正常站立姿势,双手升至膻中穴位( 重心在前),然后重心移向后方,双手自膻中穴降至中丹田外自然分开,此为第一个方位作功完成,完成后改变方位,由于男生左脚在前,故向左方移转九十度,移动方法是前左脚脚尖翘起,以后脚跟作为旋转重心,转移方位后,将后右脚位置站好,作第二个方位的升降开合。
升降开合必须要做四个方位,做完后上后脚与前脚平行站立,作一个中丹田开合,然后换脚点地,(天下养生网)开始作反方向四个上、中、下三开合后,上后脚与前脚平行,作三开合,如此四正四反八个方位做完,方为一轮,要做三轮。
升降开合功培训教材升降开合功是具有很好疗效的正式功目,也可以做为其他功目的预备功。
此功通过升、降、开、合这四个方面的形体动作,可以使内气有上、下、内、外四个流向,即人体升降屈伸活动促使气血的上、下交流,而双臂的开合活动,则促进气血的内、外交流,由这四个流向组成了内气的纵与横的循环。
内气的纵、横循环,在松静良好时循环效率就高,所以,这个功目对癌症、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第一节预备功与自然行功的预备功相同。
第二节升降开合升降开合包括三升三降三开合:1.上丹田开合。
接预备功,患者根据病情出脚,无病者按男左女右出脚。
以先出左脚为例:点脚起步,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脚放平,调整后脚,使前、后脚成斜丁字形。
两手自两胯旁向中丹田前合拢。
当两手中指尖快要接触时,两手掌心向里沿任脉缓缓地向上提起,身子稍向前移,重心移至前脚,后脚跟提起(但身子不要向前倾斜,不要耸肩)。
双手升到膻中穴(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前,变成指尖朝上。
升至上丹田(印堂穴--两眉连线的中点时,双手掌心相对再转掌心向前向外。
双手向外开,使双手手背逐渐相对,上身向后移,开到双手略宽于双肩,重心移至后腿,前脚变虚,脚跟提起,脚尖点地。
(心脏病和肝病病人开的宽度要小一些)接着,缓缓地转动双腕,使掌心相对,指尖向上,上身向前移,前脚逐渐放平,双手慢慢地向印堂穴前方合拢,重心移至前脚,后脚变虚,脚跟提起,双手合至印堂穴前,中指尖将相接。
2.中丹田开合。
接上式,双手从印堂穴前开始下降,身体重心后移,降至膻中穴前变掌心向里,降至中丹田前,重心移至后脚,后脚踏实,前脚变虚,脚跟提起,双手转掌心向下向外,变为手背相对向外开,开到双手略宽于双肩,转为掌心相对,逐渐向中丹田前合拢,身体重心前移;双手合到中丹田前,中指尖将要相接,掌心向中丹田,前脚跟着地,重心移至前脚,后脚变虚,脚跟提起。
3.下丹田开合。
接上式,双手从中丹田前逐渐上升,至膻中穴前时,身体重心移至两腿中间,开始下蹲,双手从膻中穴前顺势下降。
刘贵珍内养功功法内养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功法,具有防治疾病,保健延年的作用。
内养功历史上皆以单传口授相继承。
1947年家父刘贵珍工作劳累过度,加上抗战时期环境艰苦,缺医少药,因而积劳成疾,身患肺结核、胸膜炎、胃溃疡和严重的神经衰弱,后学得内养功法并静心练习,身体完全康复。
经组织批准,家父正式拜内养功的传人刘渡舟老人为师,开始系统挖掘继承内养功功法。
在功法整理过程中还得到了李维华、张幼天两位前辈的协助。
1949年家父在冀南行署干部休养所将内养功功法应用于临床治疗,结果发现疗效甚佳。
1953?年在河北省唐山市政府程玉林等领导的支持下,家父倡导成立了气功疗法研究小组,对内养功的功理、功法、临床等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并经多种医疗仪器和手段的检测,得到了大量的医学指标数据,证实了内养功疗法的科学性及医学价值。
由于家父研究和推广内养功疗法成绩显著,1955?年受到国家卫生部的表彰和嘉奖,李德全部长为其颁发了奖状和奖金。
从此,气功疗法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得到国家的承认,广泛应用于临床,由此创建了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河北省北戴河气功康复医院)?,并向全国进行推广。
1957年家父著《气功疗法实践》一书,先后发行百万余册,畅销国内外,深受广大患者和气功爱好者欢迎,使气功保健活动得到空前的普及,被后人称之为“新中国第一功”,即第一个走进医院,并进行临床科研观察的功法,第一个被国家认定并向全国推广的功法,我国当代的第一个气功热潮就在当时形成。
十年动乱中内养功曾遭到扼杀,但他深深活在人们的心中,内养功至今仍是我院临床治疗康复的重要功法。
内养功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活动中,其内容不断充实,功法更趋完善,适应症有所扩展,显示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笔者根据家父的遗稿,结合自己近年来的练功教功经验,对内养功进行了重新整理,姑且定名为刘贵珍内养功。
内养功的特点内养功要求身、息、心并练,配合调整饮食。
既要求规范的形体调练,又要求意守丹田、默念字诀、舌体起落,同时强调悠、匀、细、缓、深、长的腹式停闭呼吸,具有大脑静、脏腑动的锻炼特点。
“升降开阖功”,是由内丹功化裁出来的,方法很多。
兹仅将最易学而又见效快者,介绍与下:〔一〕吐浊法(旧名“开北窗”):取仰卧式,姿势摆好后将眼睛轻轻闭上,内视小腹丹田,以收摄杂念;次将口略向内收,形成笑容,以缓解形体和精神的紧张,使人渐入于轻松舒适的境界;同时,在笑容的姿势下,舌头则会自然轻触上腭〔一般所说舌顶上腭,舌抵上腭,舌柱上腭,都有紧张感,都不自然。
严格说,都是不妥当的〕,使上下前后之阴阳,都得籍鹊桥的作用而沟通。
待心定气和后,乃行腹式呼吸的“ 吐浊法”。
用口吐气时,小腹随之用自然凹进,并意想内脏浊气均集中从口而出,稍停,吸气;吸时小腹随之自然鼓起,不着意。
如此反复呼吸,凡十次,即可接行下式。
但当注意两点,一是先吐后吸,二是吐多吸少,吐长吸短。
〔二〕吸清法(旧名“引南风”):行此法时,也是先吐后吸,吐时,小腹随之凹进,但不着意;吸时,小腹随之自然鼓起,但当同时着意。
即当存想日月精华及四周清气,都源源不断地从鼻孔而入并循经脉而下丹田。
在吐纳的比例上,则应纳多吐少,吸长呼短。
为了加强作用,也可配合手势进行。
凡十次,略事休息,续行下式。
〔三〕通任督:吐气时,小腹随之凹进。
并同时存想内气穿过命门,上至玉枕而窜入泥丸(行之日久,必有热流循督脉上行感觉),稍停,乃行吸气;吸时,意想泥丸中内气乃随外气合流而下入丹田。
如不应,也可结合吞津法进行。
凡十次,续行下式。
〔四〕行升降开合:吐气时,小腹随之凹进,同时存想丹田之气。
一部分经命门而上入泥丸,一部分则由丹田向整体体表放射而到皮表(行之日久,必可感到体表内气充盈并发热),吐完后,稍停,续行吸气。
吸时,除泥丸之气随外气而下丹田外,同时意想体表之内气,亦随吸气而缩回丹田。
此次升中有开,降中有合,使上下内外之阴阳,都得到调整,转之单行大,小周天者,功效较大,对感冒病,则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资料:常见病的气功治疗/张文江。
什么是宫颈癌原位癌宫颈癌原位癌治疗什么是宫颈癌原位癌宫颈癌原位癌一般指宫颈原位癌宫颈原位癌,病变细胞几乎或全部战局上皮全程,细胞核异常增大,核质比例显著增大,核型不规那么,染色较深,核分裂相增多,细胞拥挤,无极性。
手术是早期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和子宫颈截除术可治愈一些病例。
主要适用于希望生孩子的青年妇女。
其他的病人应采用单纯性子宫切除术。
宫颈癌原位癌简介宫颈原位癌:病变细胞几乎或全部占据上皮全层,细胞核异常增大,核质比例显著增大,核型不规那么,染色较深,核分裂相增多,细胞拥挤,无极性。
宫颈癌原位癌治疗指1.手术治疗:手术是早期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和子宫颈截除术可治愈一些病例。
主要适用于希望生孩子的青年妇女。
其他的病人应采用单纯性子宫切除术。
上海医科大学妇产医院从1952年—1985年共收治宫颈浸润癌1165例,其中根治手术1049例,其五年生存率Ia期(早浸润)100%,Ib,期(浸润癌)97.6±0.6%。
疗效居国内先进水平。
2.放射治疗:可用于各期子宫浸润癌。
根治性放疗包括腔内镭疗和子宫旁组织的外照射。
镭疗应给予6000—7000伦琴的剂量。
3.化学治疗:①大剂量顺铂疗法:第一天静点生理盐水1000—2022毫升,第二天给予顺铂(PDD)80—120mg/米2,同时挣点生理盐水4000—5000毫升,加甘露醇250毫升利尿,并重复水化3—5天。
③BLM—P方案:BLM20mg/m2,I.V,第1—3天;CD—DP60mg/m2,I.V,第1天,每21天重复,有效率:36%。
4.中药治疗:①血蛊回生汤:处方:三棱、莪术、黄药子、茜草、白头翁、半枝莲、桂枝、茯苓各20g,黄柏、黄芩、丹皮、赤芍、红花、桃仁各15g。
加减:便血、里急后重,去黄芩,加生地榆20g、鸦胆子14粒(用糖水送服,日服4次);尿频、尿痛、尿血者去桂枝、茜草,加夏枯草、白茅根各20g,甘草梢25g。
开合劲(静功动功)
此功动静兼备,练修并重,百日功成,不仅可克敌制胜,还可发气治病。
一、开合劲动功
1、千斤坠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成掌直举头上,手指相对,掌心向上,两眼平视。
两掌内翻向下压触地后,直臂向外推,变推变直腰举掌上头顶,还原成起式。
反复练习,不限次数,下沉呼气,上起吸气。
2、撞碑手马步,双手屈肘抱拳于腰,体正,平视。
双拳变八字掌,掌心朝前。
同时由腰间向体前推出,配合呼气,意守劳宫。
接着两掌分别外旋,成手心朝上,变拳,屈肘内收。
随势徐徐收至腰间,拳心向上,配合吸气。
不限次数,量力而行。
3、左右逢源接上式向左转身,乘左弓步,两手由胯后向前
平举,掌心向下。
与肩同宽,平行,意守劳宫。
两掌后收至腋窝处立掌,指微屈,身后坐成右弓步。
两掌推出与肩平行。
反复练习数次后,再转身向右练功,姿势相同,方向相反。
4、收式接上式,两掌相对,掌心向上,从下丹田捧气至中丹田,翻掌慢慢下压回下丹田。
捧起时吸气,下压时呼气。
二、开合劲静功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掌侧平举,掌心向下。
两眼平视,意守劳宫1分钟。
然后两掌侧下至胯后再向前平举,掌心向下,下蹲成马步,又练一分钟。
然后两掌收至腰间,缓缓上升至胸前,距胸1尺。
掌心向内,手指张开相对略成爪状,意守劳宫,感到支撑乏力时,就还原成静功起式,重练,共30分钟。
大千老师谈升降开合(一)“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刚才说了这一团气升降开合四个字,气升上来之后就浮于表,降下去就沉于里了,所以说“浮”是阳气上蒸的一种状态,“沉”是整个气机下降的一种状态,这里说的阴阳就是想讲明升降开合气机之后的表现层次。
为什么没有把“浮沉”作为气团内部运行的机理呢?因为浮沉是状态是结果,不是气机,气蒸腾向上而变成浮,气沉郁下降而变成沉。
开合也一样,气开于表就浮出来了,气闭于里就沉进去了。
这里一定要想象有一个气团,里面有两股气在不断的升降开合,从而产生了沉浮,你沉我浮,这就是整个的阴阳气机变化的道理和表现形式。
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气开于表,人吸气的时候气怎么运动?大家吸一口气看气作什么运动,是不是感觉气往上提?我们平常会说提提气,精神精神,这就是吸一口气,一下气提起来了,明显气机是升的运动;垂头丧气、哀叹一声,气就沉下去了,很简单的道理。
人高兴气在表,不高兴气往下沉,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看你弯腰塌背、垂头丧气的,一点精神打不起来,气都去哪了?都沉下去了。
所以说气由人的情志和呼吸、运动所调节,一高兴、一运动、一吸气马上就提上来了,腹肌一收,胸脯一下就鼓起来了,这时人就感觉很舒服,这是升降。
开闭也很好理解,举个例子:喝一碗热面汤之后很快出汗,什么是出汗呢?人所有的毛窍都开了,汗液往外排,如果是冬天,那一团蒸气往外蒸腾,连额头上都浸出汗珠,头发都湿了,头发中的热气往上蒸发,这就可以说气开了。
气正开着呢,为风寒之气所击,所有毛窍为抵御外寒的侵蚀迅速关闭,汗一下就止住了,浑身鸡皮疙瘩起来了,只打冷战,汗也不出了,毛窍也不开了,人缩成一团了,这叫气闭。
气闭是主动防御,如果防御不及时为寒气所击,寒气藏于腠理,那这时的闭就是病理上的关闭了,气闭在表,里面蒸蒸然发热,这就是人感冒发烧的病机所在。
人气开合升降、吐故纳新,里气为寒气所闭出不来所以化热,人的体温马上就升上来了,对治之法就是“气闭者开之,气开者收之”。
见证十:复式升降开合升降开合松静功,简称升降开合。
是由郭林老师编创,通过在“印堂”、“中丹田”和“会阴”三处穴位的“开、合”及其间的“升、降”导引,调整人体气的升降出入、左右流通,挖掘人体潜能,提高免疫力,增强生命活动的气功功法。
据具本艺老师讲,郭林老师说“升降开合”松静功可以开心肺、降心火、调脾胃、和肝肾、补肾还脑提神,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可以调整各种血项指标的高低,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主功;是突发病、疑难杂症,以及肿瘤、癌症病人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辅助功,也是吐音的预备功。
在一般新气功书中把升降开合的作用归纳总结为:调整阴阳,促进新陈代谢、气血循环、气体交换和液体交换,帮助松腰入静,调节精、气、神,防止出偏、以及纠偏等。
具本艺老师所教的是复式升降开合松静功。
复式升降开合的特点是特别强调身体的沉起、拉伸、点脚、停顿等,手势导引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下先上,附合身体力学理论,拉长了导引路径,很容易使人沉浸其中。
以下是作者请具老师所做的教学版连贯动作的复式升降开合,比实际操作缩短了近4/5的时间,请学练者充分注意这一点。
具老师所教复式升降开合松静功的要领(以正常指标为例)是:升在前,开在后;合在前,降在中。
手的方向:虎口侧对外开,转手心相对内合(中丹田,下丹田)几何图形:正常指标长方形。
升降速度相同,开合大小一样,心脏病开合不过肩。
要领记忆口诀名词解释:印堂:两眉中间膻中:两乳头连线中点。
重中:重心在两脚中间,重前:重心在前脚,后脚尖姆指点地。
重后:重心在后脚,前脚尖姆指点地。
上丹田印堂开合口诀:1)合丹重中;2)升膻坠肘重中;3)升印重前;4)调整重中;5)外开重后;6)内合,后一>中一>前;7)降膻坠肘重中;(脚尖,脚掌内侧重心在另则,脚心,脚跟着地)8)降丹重中。
手通过肚脐,抱球。
特別注意事项:每到一个重心,每到一个大穴都要默数36下!高指标的:上小下大的梯型,升快降慢。
升降开合松静功
郭林老师的升降开合功导引词是:
升入云端,手推乌云,采日月这光以补神;
神还大地,手推枯木,采大地之花以补气;
气沉大海,手推礁石,采大海之灵以补精。
1、要领:三升三降三开合。
(1)重心的移动:升在前,合往前,降往后,开在后,下蹲开合在中间;(2)正常指标者:双手虎口向上,升降中速;
(3)高指标者:指尖向下升,手心向下降,升快降慢,指尖向下开合;(4)低指标者:手心向上升,手心向上降(沿身体两侧阳经下)升慢降快,手心向上开,手心相对合,指尖向前。
2、要求:每只脚作四个方向,向先出脚的方向转,左右换脚时作中丹田三个开合。
此功适宜所有病人操练,并可作为独立功随时随地操练;亦可作预备功;此功还可纠偏,心情烦乱生气时睁眼多作此功。
3、口令:以出左脚为例松左脚,点左脚,出左脚(脚跟先着地,肝胆眼病先出右脚,脚尖先着地,癌症患者一律先出左脚,脚跟先着地)慢慢放平,调整后脚,呈斜丁字步,两手向中丹田合拢,中指相接,虎口向上。
升在前,重心前移,沿‘任脉’向上,‘膻中’变手指向上,‘印堂’合虚掌(后脚跟起来),后脚慢慢放平站稳。
上丹田:开在后,(前脚尖点地),开至比肩稍宽一点。
合往前,重心慢慢前移,两手
心相对,印堂合虚掌(大拇指对鼻尖为好)。
降往后,重心慢慢往后,‘膻中’变手,‘虎口’向上,降到‘中丹田’。
中丹田:开在后,合在前;升在前,到‘膻中’;降,下蹲,后脚跟提起,‘百会’朝天。
下丹田:两手在两膝前开——合——;升,以腰带胯慢慢起来两手升到‘膻中’;降,往后,两手到‘中丹田慢慢分开到两胯谤。
要做好升降开合功,必须做到:
(1)升、降、开、合的手势、路线,位置要正确;
(2)重心要移动好,虚实要分明;
(3)速度要柔和、舒展,如行云流水。
升降开合功二十六要旨
赵继锋
升降开合松静功,外导内行经络通。
扶正祛邪施佳法,正气存内邪无踪。
开合前后莫过大,双脚虚实须分明。
双手开至略宽肩,合手似接非接中。
合前开后圆软远,沉肩圆肘手腕松。
闭目开官展窍穴,松静自然基本功。
上田开如拨乌云,合采日月育神明。
中田开似推水木,合抱采气入丹瓮。
下田开撼礁石动,合聚海灵以补精。
一开一合真气聚,万物生成开合中。
升降犹如通天地,相贯三焦阴阳平。
指尖相对掌向内,变掌升停在膻中。
检验指标要明确,辨证施功师问明。
升如鸿雁即飞起,降如落雁稳中停。
蹲时悠悠松腰胯,起时缓缓导气行。
升在前来降往后,升降悠然真气涌。
三升三降三开合,上中下田方位明。
跷脚松腰转方向,勿懈怠来气仍行。
导体令柔宜缓慢,百会顶天腰脊松。
虚实分明内气动,活血化瘀经络通。
一日三次早中晚,量累质变悟觉明。
聚精累气全元神,天地与人自相融。
升降开合真气动,万物并作随吾行。
手足阴阳十二经,奇经八脉三焦通。
丹田种得长寿果,举手之劳享太平。
逍遥自在谁得知?悟得神仙在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