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精华版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53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导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正是如此。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这首词的赏析,欢迎大家学习。
《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登上诗坛的第一首词,抒发青少年时代的理想抱负。
该词置于卷首,为毛主席的诗词世界拉开序幕;同时,它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同类题材的压卷之作。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
翻阅毛主席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
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毛主席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逍遥自在,得其所哉。
“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天,诗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屈原“天问”时,等待“天”的回答。
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
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怎么没提国家和人民?其实,那“问苍茫大地”,不就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能“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他们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
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
爱国诗人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诗人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
沁园春长沙原文赏析
1. 《沁园春·长沙》那可真是经典之作啊!就像一幅宏伟的画卷在你眼前展开。
你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简简单单几个字,不就把那种寂寥又壮阔的场景给勾勒出来了吗?这画面感,绝了呀!
2. 哎呀呀,“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描写得多生动啊!就好像你真的能看到漫山遍野的红色,那一片火红的林子,是不是感觉特别震撼?就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
3.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哇塞,那江水清澈碧绿,船只竞相前行,这场景多有活力呀!这不就像是一场激烈的比赛吗?你能不被吸引吗?
4.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多形象啊!老鹰在天空翱翔,鱼儿在水底畅游,这是多么自由的景象啊,难道不让你心生向往吗?
5.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多有气势啊!就好像在质问整个天地,这气魄,谁能比呀!真让人热血沸腾呢!
6.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想想和朋友们一起游玩的时光,那是多么珍贵呀!不就像我们和小伙伴们的美好回忆一样吗?
7.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那些年轻的同学们,充满了朝气和活力,这不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吗?难道你不想拥有那样的青春吗?
8.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那股子豪迈和自信,真让人佩服啊!就像我们在追逐梦想时的那种冲劲,多棒啊!
9.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是多么豪迈的举动呀!仿佛他们在主宰着这个世界,这感觉太爽了吧!
10. 《沁园春·长沙》真的是一首让人赞叹不已的词啊!它的魅力简直无法阻挡,你读了能不喜欢吗?我觉得它就是诗词中的瑰宝呀!。
沁园春长沙高一原文(原创实用版)目录1.沁园春长沙高一原文概述2.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3.诗歌的主题和意境4.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赏析5.诗歌的影响和价值正文【沁园春长沙高一原文概述】《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描绘长沙美景的诗歌。
该诗写于 1925 年,当时毛泽东正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
这首诗歌以长沙的自然风光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沁园春是毛泽东的故乡,长沙则是中国湖南省的省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1925 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创作了这首描绘长沙美景的诗歌。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省韶山人,是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外交家、政治家、著作家、诗人。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之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伟大领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建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
【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对长沙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诗歌描绘了长沙的自然风光,包括岳麓山、橘子洲头、湘江等著名景点,通过对这些景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展现了作者心系国家和民族的胸怀。
【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赏析】《沁园春·长沙》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境开阔:诗歌描绘了长沙的自然风光,通过对岳麓山、橘子洲头、湘江等景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2.形象生动:诗歌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红遍,百舸争流”等诗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长沙的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3.情感真挚: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展现了作者心系国家和民族的胸怀。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注释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解释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是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有关回忆。
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解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沁园春·长沙原文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教导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翻译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远眺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亮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宽敞的天空飞,鱼在清亮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拘束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打算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很多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犹如粪土。
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拦住了奔驰而来的船?沁园春·长沙解释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四周的湘江中。
舸(gě):泛指船:此指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头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主:主宰。
沉浮:比方事物盛衰、消长。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课文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基础知识】重要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 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沁园春长沙全文解析一、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少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二、上阕解析1. 开篇描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点明了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头,湘江边)和人物(独立的作者)。
“寒秋”一词奠定了一种清冷而壮阔的氛围,“独立”则显示出作者的卓然不凡。
2. 景物描写-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这几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从远处着眼,描写了群山经霜后的红色,一个“遍”字,一个“染”字,写出了秋意之浓。
-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把视角拉到湘江江面,江水清澈碧绿,众多船只争着行驶,“碧透”写出了江水的清澈,“争流”则体现出江上的热闹与活力。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进一步描写天空中的鹰矫健地飞翔,江中的鱼轻快地游动,“击”字表现出鹰的矫健有力,“翔”字描绘出鱼的自在轻快。
- “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对上述景物描写的总结,在寒秋季节里,万物都在竞相展现自己的生命力,自由自在地活动。
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
3. 抒情议论-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由写景转为抒情议论。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感到惆怅,这种惆怅并非消极的情绪,而是一种深沉的思考。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者将自己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之间,思考着谁能主宰世界的命运,这一问,体现出青年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宏伟抱负。
三、下阕解析1. 回忆往昔-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由眼前之景转入对往昔的回忆。
“携来百侣曾游”,作者回忆起曾经和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游玩的情景。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得名。
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
橘子洲:风景名胜,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长空:广阔的天空。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
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浅。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广远空阔。
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广阔。
苍茫:旷远迷茫。
《沁园春·长沙》的作者是毛泽东,属于近现代,作品描绘了长沙秋景和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表达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全文如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人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归纳《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省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创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秋创作的。
1925年的2月,毛主席从上海回到湖南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主席秘密离开韶山,到达了长沙,后独自去了橘子洲头。
毛主席通过对描绘长沙秋景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重点字词:百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
廖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挥斥方遒:挥斥,奔放。
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遏:阻止。
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