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与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护理的本质是人文关怀,其中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护士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1]。
随着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时代,医务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技术,还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护士在创造良好医疗环境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2]。
如何提升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护士的人文素养是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也是当前护理研究的热点。
巴林特小组活动[3]是匈牙利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迈克尔·巴林特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强调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医患关系作为一种治疗性工具[4]。
它所应用的原理是使医护人员以案例的形式,讨论人文关怀能力在医患沟通中发挥的作用,以一种代入体验的方式,提高参与者的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缓解职业压力,培养人文关怀能力,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
本研究采用巴林特小组活动进行培训,探究其在提升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通过院内自主报名方式招募91名护士参加人文关怀能力培训,纳入标准:年龄<40岁;本院在职护士;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辅助岗位或行政岗位护士。
剔除标准:培训期间由于各种原因累计休假时间>1个月。
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36名和对照组55名。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1.03.010基金项目:2018年皖南医学院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WKS2018F07)作者单位:241000芜湖市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胡新宇:女,硕士,护师,E ⁃mail :182****************2020⁃05⁃13收稿巴林特小组活动提升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效果研究胡新宇刘秀红邢彩霞方芳熊玫陈锡珊胡甘露[摘要]目的探究巴林特小组活动提升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效果。
方法通过自主报名方式招募91名护士参加人文关怀能力培训,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名和试验组36名。
对照组参加6次医院组织的人文关怀主题讲座,持续1年时间;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季度增加1次巴林特小组活动。
护理学杂志2021年5月第36卷第10期・71・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践及效果王双杨丹许娟张练徐玉兰耿力刘义兰1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人文关怀教学方法"方法选取120名实习护生为对象,从带教老师的人文培训、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关怀及人文关怀教学实践方面进行为期3周的护理人文关怀教学°结果教学后,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及住院患者对护生的人文关怀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教学前(均P<001%结论人文关怀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患者对护生的人文关怀满意度°关键词:护生;人文关怀;临床教学;护理教育;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G642文献标识码:A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1.10.071The practice and effect of humanistic mentoring in clinical nursing environment Wang Shuang#Yang Dan#Xu Juan#Zhang Lian#Xu Yulan#Geng Li#Liu Yilan.Nursing Department#Union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43002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for practicing humanistic mentoring in clinical nursing environment.Methods A total of 120nursinginternswereenro l edandsubjectedtoa3-weekhumanistic mentoringprogram Thenurse mentorsreceivedtraining regarding theory and skills of humanistic care before the mentoring#then they were asked to practice caring for the students and implement caring-based teaching during the program.Results After the mentoring,the caring ability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humanistic care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P<0.01for both).Conclusion Hu-manisticmentoringcanenhancecaringabilityofnursingstudentsandpatientsatisfactionwiththestudentsKey words:nursing s tudent;humanistic care;clinical mentoring;nursing education;caring ability;satisfaction with humanisticcare人文关怀教学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的教学⑴。
“人文+心理”护理理念在临床护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
方法:通过加强护士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理念的培训,改变以疾病为中心、专科护理的理念,转变为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的整体护理理念,将理念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细节中。
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全面提升了医院的护理服务品质。
结论:“人文关怀+心理护理”整体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应用中,改善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医院护理服务品质。
标签:人文关怀;心理护理;护理理念;服务品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环境、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时代发展的医疗护理优质服务,不仅仅是过去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素质管理、护理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透明收费管理、护理环境管理、护理文化管理和护理制度管理等,更重要的是要以患者和患者健康为中心,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尊重患者权利、让患者参与全过程治疗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整体护理服务理念,是提高医疗卫生系统服务质量的核心体现。
部队医院作为一个救死扶伤,有着特殊意义的保障场所,不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要一心一意做好卫勤保障,要做的不仅仅是治好患者肉体上的痛苦,更应从心身两个层面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积极倡导和谐、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系。
这不仅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调查本院住院、门诊及军队患者,病种选择内科、外科、急诊、手术及军队休养干部,共计1200例,男女各600例,年龄16~86岁。
1.2方法将“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理念具体细节实施后,并融入临床护理工作1个月后,评价该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1.2.1.1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心理护理就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
2023-10-27contents •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研究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目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性01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患者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患者需求的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研究的不足02虽然已有一些研究关注了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缺乏对实际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以及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研究问题的提出03为了解决现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旨在通过现状调查,明确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本研究将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实际调查,深入探讨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丰富和完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理论体系。
理论意义通过本研究,我们将提出针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为实际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参考,提高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水平,满足患者的更高需求。
实践意义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进行多维度的调查和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
方法学意义研究意义02文献综述人文关怀能力是指个体在尊重、理解、关爱和接纳他人的基础上,运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其合理需求,促进其福祉和成长的能力。
定义在现代医学模式中,人文关怀能力在医疗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医学伦理的要求,也是医护人员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
重要性人文关怀能力定义与重要性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研究结果调查显示,大部分护生具备一定的人文关怀能力,但在沟通技巧、情感表达、文化素养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研究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包括提高其情感表达、沟通技巧、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能力。
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引言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它强调了护理工作者对患者的整体关注和关怀。
在医疗实践中,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和精神需求。
护理人文关怀的理论概念在护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护理人文关怀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护理人文关怀的概念护理人文关怀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护理学家吉娜·瓦特森(Jean Watson)提出,她将其定义为“一种关心与关爱的态度,是一种能够使患者感到关怀、理解和接纳的精神氛围。
”这种关怀与治疗的关系,强调了护理工作者对患者的整体关注和关怀,而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
护理人文关怀概念包括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促进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接纳,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和应对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等方面。
1. 理论探讨对护理人文关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该理论概念的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上。
研究者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护理人文关怀的内涵和实践意义,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和框架,丰富了该理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 实践应用护理人文关怀的研究也集中在该理论概念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探讨了护理人文关怀在不同临床环境下的应用效果,总结和推广了一些有效的护理实践经验,为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3. 评价指标当前,对护理人文关怀的研究也逐渐关注其评价指标。
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定性分析等方法,构建了一些评价护理人文关怀的指标体系,用于评价护理人文关怀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施效果,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供了参考依据。
护理人文关怀在护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和需求,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需要理解患者的病情和其心理、社会和精神需求,以便更好地协助患者应对疾病的影响,调整情绪和促进康复。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研究进展[关键词]护理;人文关怀;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综述人文关怀是护理情感中的一部分,是护理的精髓。
目前,护理界普遍认为人文关怀在护理上有三层涵义[1]。
第一层涵义为照顾,即护理行为。
一个护士要照顾患者,必须采取适当的护理活动来满足患者的需要。
第二层涵义为关心和爱护,即对待患者的态度及情感支出。
第三层涵义为小心谨慎,即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一种责任心。
而人文关怀能力是护理者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护理学生(护生)作为未来的护理工作人员,其人文关怀的能力对自身素质、护理质量等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当前对于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护理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人文关怀能力相关概念1.1关怀照顾关怀照顾又名关爱、关怀,它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诞生。
关怀伦理学的代表人物内尔·诺丁斯认为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关怀体现为一种关系,即关怀者与被关怀者关系[2]。
Leininger[3]是第一位研究关爱的护理学家,她曾经指出关爱是人的一种天性,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特性,是人类文明社会形成、生存、发展壮大的基础。
1.2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具有科学、道德、价值原则、人本和终极5个层面的涵义。
人文关怀实质上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指的是一种态度,确切地讲就是对于人和人类社会相关的一切事物表示关注的一种精神,包含着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4]。
1.3护理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是护士秉承人性、德行,融体力、智力、知识、观念、情感、态度、意志为一体的内在修养,外化为自觉地、创造性地服务于患者的实际本领与才能,是综合护理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即形成人道、利他价值观,灌输信念和希望的能力,促进情感交流的能力,帮助寻求精神力量的能力,提供良好环境的能力,协助满足人类需要的能力,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健康教育的能力[5]。
护理人文关怀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与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对于护理人文关怀的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护理领域主要注重于技术性的护理操作,而对于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人文关怀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在我国,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护理专业的逐渐完善,护理人文关怀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目前我国对于护理人文关怀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本文旨在对我国护理人文关怀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护理人文关怀在我国的研究意义:护理人文关怀作为护理学科中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护理人文关怀强调了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注,提升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护理人文关怀能够促进医患沟通,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护理人文关怀也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健康的恢复,有利于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我国,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人文关怀已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护理人文关怀在我国的现状及影响,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概念和原则,也能够为我国护理服务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进一步研究护理人文关怀在我国的状况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提升我国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护理人文关怀在我国的研究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建议,为推动我国护理人文关怀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护理人文关怀的概念和内涵,对国际上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可以为我国护理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在我国的实践路径和发展模式,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服务方法,提升护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实现全面护理的目标。
学院护理专业开题报告论文名称探析临床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培养作者姓名所在单位联系方式指导老师提交时间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开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越来越得到关注,护理人员仅有美好的愿望和善良的心是不够的,需要具备具备一定的知识,包括认识服务对象、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掌握促进服务对象成长和发展因素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包括专业的,也包括公共的,即广泛的人文关怀知识。
而这些正是以往的护理教育和临床工作所缺少的部分。
因此,如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1)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需求,提供高品质人性化护理。
(2)通过人文关怀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提供较为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和管理模式。
(3)解决现阶段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不足的现状,提高住院患者的关怀护理工作满意度,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4)为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三、关键词及定义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主动关怀人的意愿、意识或责任,并在具体的关怀行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和态度。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是护士秉承人性、德行,融体力、智力、知识、观念、情感、态度、意志为一体的内在修养,外化为自觉地、创造性地服务于患者的实际本领与才能,是综合护理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
四、文献回顾[1]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5,6.[2]黄弋冰,许乐.刍议当代护理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建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4):70-72.[3]计惠民,蒋鹤生.护理人文关怀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进展[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4,8(8):281-282.[4]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43(6):540-543.五、研究设计类型本论文研究设计类型为理论结合实际,偏重理论分析六、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某医院(二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60 名,其中产一科护士24 人,产二科护士10 人,妇一科护士10 人,妇二科护士10 人,外科护士6 人。
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与研究
目的将临床实践和人文关怀理论体系有效结合,进而为相关临床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及培训方法。
方法对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及人文关怀理论讲述。
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关怀进行感知测评以及对关怀护理工作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有效对比培训前后。
结果多数因素都会影响临床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其合理有效的培养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
结论为有效实现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应将学校教育及临床有效融合,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有效结合。
标签: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1 影响我国临床护理人文关怀的因素
1.1 护理人力资源存在缺失
当下,我国大部分医院的护士比例标准与实际规定不符,以至于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繁重,负荷力较大,其中,还经常被其他非护理性工作所困扰,如:标本送检及物品取送等,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消耗着护理人员的时间及精力,造成他们过分关注技术性操作,却忽视了临床患者的心理及情感满足。
1.2 环境的限制
首先,受家庭环境的制约,大部分在岗的护理人员都是独生子女,受家人庇佑以至于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再者多数家庭过于注重智力培养却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培养,进而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实际解决能力,关心、理解及尊重他人的意识比较薄弱;接着,受环境因素影响,一方面在招生护理专业的学生时,大部分家长及学生过于看重就业前景,却忽略学生的真实择业需求,以至于有关护理人员在工作及学习中有很大的被动性。
另一方面,相关单位在招聘护理人员时,过分看重技能与学习成绩,却忽视人文关怀能力的考核,以至于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缺失。
1.3 护理人文教育体制不健全
当下,我国的护理人文教育体制不健全。
以往的护理教育过分注重技术与专业,大部分都是医学内容,以“病”讲“病”,以至于实际工作中的临床护理护士严重缺乏人文关怀能力。
1.4 不完善的护理人文管理标准
当下,国家卫生行政单位未有效引导护理人文关怀,也未出台和健全临床护理人文护理标准,且没有明确的规定及要求。
在实际的护理质量标准及考核中,
我国大多数医院虽制定了相关的素质标准,却未深入落实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2 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对策
2.1 全面强化临床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
一方面,应加强岗前培训,当相关护士人员开始进行临床工作前,应在人文关怀护理程序、礼仪规范、人际交往能力及沟通方面等强化其培训,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引导,也应强化在职护理人员的培训,逐渐普及相关的人文关怀知识,强化临床人文关怀教育,进而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应强化临床带教老师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加强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系统培训以及教育理念,进而有效提升人文关怀能力的水平。
2.2 逐渐改进临床教学方法
首先,可将启发式教学应用于临床教学,为提升教学能力与效果,可有效使用情景模拟、礼仪示范、课堂讨论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其次,为提升相关护理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学习能力,可有效运用护理个案讨论、临床带教辅导及护理专题讲座等形式,从而全面提升临床护理的人文关怀能力水平。
2.3 对护理专业技能及理论有效掌控,有效提升相关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力
当下,我国在研究临床心理护理上还处于弱势,相关护理人员在这方面的知识还比较缺乏,而且大部分护理人员也不会合理使用心理评估工具,过分关注病人的负面情绪,却未深入观察他们潜在的心理问题,也就不能有效解决,进而影响到临床心理护理能力的提升。
因此,为改善这种局面,应不断强化护理继续教育,对他们的技能学习及心理护理知识进行有效加强,进而为患者的心理问题進行准确评估,并提供全方位的情感、治疗方法及心理咨询,有效提升心理护理水平。
2.4 营造人文关怀护理文化氛围
在实际工作中,医院的人文关怀护理文化氛围对于护理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与其密切相关,且在实践人文护理关怀的过程中,医院的文化氛围、管理制度、职业道德及医院愿景都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医院应不断健全临床护理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服务程序及质量标准,有效落实人文关怀。
2.5 强化人文关怀意识,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从实际工作中来看,一些护龄较长、职称高的护理工作者的整体人文关怀水平较高,经验比较丰富[1]。
因此,在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实践中,应积极发挥他们的引导性与重要性,通过他们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传授给一些年
轻的护士,同时应在临床带教及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全面推广,有效提升他们的人文关怀护理能力。
综上所述,当下,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不断强化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这是极其重要的。
相关护理管理人员應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服务需求进行深入探究,健全和完善相关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程序及制度,全面落实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进而有效提升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水平,使其达到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 范卢明,梁桂仙,官庆妮,王其恩.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16:1929-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