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搭一搭2
- 格式:ppt
- 大小:329.00 KB
- 文档页数:10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二)》数学教
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二)》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P6和P7《搭一搭(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搭房子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且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2.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
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1 2 3
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图形的拼搭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的拼搭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各种平面图形模型、剪刀、胶水、彩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讲解图形的拼搭方法,结合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图形的拼搭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图形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 搭一搭(二)2.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搭方法3.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的拼搭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4.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六、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图形的拼搭方法。
2. 提高题: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形拼搭创作。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平面图形的拼搭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七、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图形的拼搭方法。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在图形拼搭过程中,空间想象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课题:搭一搭(二)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除法》中第6—7页《搭一搭(二)》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认识并学习其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科书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由情境引出除法的横式,引导学生结合操作活动得到答案;第二个问题结合情境和第一个问题的结果利用竖式解决问题,并认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第三个问题是一个逆向思考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解释算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解答、自学交流、观察比较,经历用竖式来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过程,提升自学观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相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学交流中,获得探索新知与运用新知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除法竖式,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
除法竖式的书写形式与加减法和乘法竖式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结合教材中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一方面,借助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竖式算理;另一方面,借助竖式也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和余数等概念的意义。
5、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
6、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经过动脑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7、教学资源:鸿合电子白板课件、PPT课件(参考)、学生每人16根小棒。
8、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节课总体来说,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
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
1、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我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除法中余数的含义,这样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搭一搭(二)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8根小棒,每4根摆成一个,可以摆(4)个,还剩(2)根。
答:可以摆4个,还剩2根小棒。
一、搭一搭。
1、出示课件。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2、小组合作:自己试着搭一搭,解决问题。
(5分钟)3、汇报交流:16 ÷6 = 2(个)……4(根)4、小组合作: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5、汇报交流。
16÷6=2(个)......4(根)4表示还剩4根小棒,不能再搭了。
4是余数。
二、看一看,说一说。
1、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每人分到(2)辆,还剩(3)辆。
答:每人分到2辆,还剩3辆。
2、5片树叶粘成一朵花。
可以粘成(2)朵花,还剩(3)片。
答:可以粘成2朵花,还剩3片。
三、小结。
在计算除法时,有时候会有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比除数小。
余数比除数小,说明商不能再大,正合适。
四、练一练。
1、有37个毽子,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37÷5=7(个)......2(个)答:每人分7个,还剩2个。
2、儿童读物每本4元,小红拿了23元钱,最多买几本?还剩多少元?23÷4=5(本)......3(元)答:最多买5本,还剩3元。
3、有38枚纽扣,每件衣服钉5枚,可以钉几件衣服?还剩几枚纽扣?38÷5=7(件)......3(枚)答:可以钉7件衣服,还剩3枚纽扣。
1、舞蹈队有30名同学,每8人排成一行,可以排几行?还剩几人?30÷8=3(行)......6(人)答:可以排3行,还剩6人。
2、兔妈妈买回40棵白菜,送给山羊伯伯8棵,剩下的平均分给5只小兔,每只小兔能分到几棵?还剩几棵白菜?40-8=32(棵)32÷5=6(棵)......2(棵)答:每只小兔能分到6棵,还剩2棵白菜。
3、二一班57名同学去春游,碰碰船每条可以坐6人,如果都玩碰碰船,应该租几条船?57÷6=9(条)......3(人)答:一共要租10条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搭一搭(二)”。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搭积木活动,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厘米和米的关系。
2. 能够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够正确地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积木、计时器学具:每人一套测量工具(尺子、笔、记录本)、积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用积木搭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结构,并记录下所用积木的数量。
2. 讲解长度单位(10分钟)我会用尺子作为教具,向学生们解释厘米和米的概念。
我会让学生们观察尺子,并指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让他们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3. 测量长度(10分钟)学生们将以小组为单位,用尺子测量他们搭建的积木结构的长度,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例题讲解(10分钟)我会用PPT展示一些测量长度的例题,并进行讲解。
例题将会涵盖如何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们将独立完成随堂练习,练习题将包括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填写相应的单位。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长度单位的定义,厘米和米的关系,以及测量长度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尺子测量你身边的某个物体,并记录下长度,填写在作业本上。
答案: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并将结果填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教学的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如果发现有学生没有掌握,我会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在家里找一些物体,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