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网络技术第2章TCPIP协议组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66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tcp,ip协议包括哪些篇一:tcpip和osi模型分别分为几层,每层主要作用以及包括的主要协议tcp/ip协议分为4层1.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line等)来传送数据。
主要协议:ip(internetprotocol)协议3.传输层: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主要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datagramprotocol)。
4.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主要协议:Ftp、telnet、dns、smtp、Rip、nFs、http。
osi模型分为7层1.物理层: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数据。
主要协议:eia/tia-232,eia/tia-499,V.35,V.24,Rj45,Fddi。
2.数据链路层:传输有地址的帧以及有错误检测功能。
主要协议:FrameRelay,hdlc,atm,ieee802.5/802.2。
3.网络层:为数据包选择路由。
主要协议:ip,ipx,appletalkddp。
4.传输层:提供端对端的接口。
主要协议:tcp,udp,spx。
5.会话层:解除或建立与别的接点的联系。
主要协议:Rpc,sql,nFs,asp。
6.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压缩和加密主要协议:tiFF,giF,jpeg,,pict,ascii,mpeg,,midi。
7.应用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文件服务,虚拟终端。
主要协议:telnet,Ftp,http,snmp。
篇二:tcpip协议简介tcp/ip协议简介什么是tcp/ip?tcp协议和ip协议指两个用在internet上的网络协议(或数据传输的方法)。
第二章TCP/IP协议2.1TCP/IP协议的功能及其内部关系2.1.1TCP/IP协议的功能TCP/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在第一章中我们已对其标准及标准的形成方式、管理机构作了介绍,但由于TCP/IP协议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几乎每一个从事网络及通信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都必须掌握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和一些基本、常用的协议。
并且掌握TCP/IP协议的应用接口、调用工具和测试软件,才能从事网络构建、测试、故障排除、网络管理等工作。
可以说,没有TCP/IP协议的开放性、没有IP层的协议,也就没有Internet今日的辉煌,更没有IP网络的未来。
因此我们首先要认识网间网的实质:要解决异种网的通信问题。
隐藏网络细节,向用户提供一致的通信服务,最终实现网络的互联。
实现互联的方法有两种:利用应用程序或利用操作系统。
要达到此目的,就需要在低层网络技术与高层应用程序之间增加一个中间层软件,以便抽象和屏蔽硬件细节,向用户提供通用网络服务。
如此互联的一个一致性的大网,即网间网。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人为的网间网层.......,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去构建不同网络的互通及融合,以形成IP的网络。
而构筑此网间网层的实现方式就是数据的封装和拆.................封(即数据的打包和拆包)..。
通过打包构成共同认知的数据来构成互通;通过拆包变成上层认知的数据格式交给不同的业务或服务处理。
TCP/IP协议的主要功能简单归纳如下:▲应用层: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
▲传输层:提供应用程序间(即端到端)的通信。
格式化信息流;提供可靠传输(TCP)。
▲网间网层(IP层):1、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到信宿的路径,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端口;2、处理输入数据报:首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寻径若已到达信宿,则去掉报头,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若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据报;3、处理ICMP报文,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
TCP/IP简介TCP/IP协议是互联网协议的一种。
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uite)是一个网络通信模型,它是互联网的基础通信架构,也常被通称为TCP/IP协议族,因为该协议家族的两个核心协议就是TCP(传输控制协议,它管理被传送内容的完整性)和IP(网际协议,它负责将消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
TCP/IP提供点对点的链接机制,将数据应该如何封装、定址、传输、路由以及在目的地如何接收,都加以标准化。
它将软件通信过程抽象化为四个抽象层,采取协议堆栈的方式,分别实现出不同通信协议。
协议族下的各种协议,依其功能不同,被分别归属到这四个层次结构之中,常被视为是简化的七层OSI模型。
1、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ISO的建议,它是为了使各层上的协议国际标准化而发展起来的。
OSI 参考模型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这一参考模型共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如下表所示。
表1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主要是处理机械的、电气的和过程的接口,以及物理层下的物理传输介质等。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的任务是加强物理层的功能,使其对网络层显示为一条无错的线路。
网络层(Network Layer)确定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选择。
路由可以选用网络中固定的静态路由表,也可以在每一次会话时决定,还可以根据当前的网络负载状况,灵活地为每一个分组分别决定。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从会话层接收数据,并传输给网络层,同时确保到达目的端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而且使会话层不受硬件变化的影响。
通常,会话层每请求建立一个传输连接,传输层就会为其创建一个独立的网络连接。
但如果传输连接需要一个较高的吞吐量,传输层也可以为其创建多个网络连接,让数据在这些网络连接上分流,以提高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