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 四书,并加以注释,作为先于 “五经”儒学基础读物。
三、文化之变——①贯通古今新儒学
3.特点
进一步思辨化,理论化(从宇宙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伦理的本体性、先 验性、客观存在性。)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将人伦升至天理,提出人生修养的办法,存天理灭人欲, 发明本心。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 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等,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 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 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一、经济之变——百物周流的时代
(二)何以周流?——商业、城市的繁荣
人口的增加 农业发展(粮食增加) 种植经济作物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市场 城市
概况
①市、坊界线的打破;②基层市场的蓬勃涌现;③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 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①两宋:东京、临安;②元朝:杭州、元大都商业繁华;③元朝漕运发达,运河 沿岸兴起了工商业集镇。
2.内容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 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
——《朱子语类》
(1)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源
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 天的意旨,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守的普遍原理。
什么是“理”或者“天理”?
(2)社会观:“天理”反映到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
经济格局 文化重心 交通贸易 人口分布
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教育文化重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北宋科举实行南北分卷制 度 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裁弯取直,缩短航程;开辟长途海运航线; 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 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激化人地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