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6.20 KB
- 文档页数:2
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依达拉奉是一种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其应用范围和研究进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并探讨相关的研究方向。
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它能够有效地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依达拉奉的应用较为广泛。
急性脑梗死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造成神经元损伤。
依达拉奉能够迅速进入脑组织,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保护脑组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临床研究表明,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的早期使用依达拉奉,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脑出血方面,依达拉奉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治疗潜力。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脑组织会出现继发性损伤,其中自由基的过度生成是重要的致病机制之一。
依达拉奉能够减轻血肿周围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除了脑血管疾病,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的其他疾病中也有应用。
例如,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延缓疾病的进展。
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依达拉奉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虽然目前的疗效尚不十分明确,但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心脏疾病方面,依达拉奉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细胞会因缺血缺氧而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心肌损伤。
依达拉奉可以减轻心肌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
此外,在心脏手术中,依达拉奉也被用于预防术后的心肌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预后。
然而,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皮疹、瘙痒、肝功能异常等。
但总体来说,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大多为轻度和可逆的。
目前,关于依达拉奉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
一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进一步优化依达拉奉的给药方案,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接受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作为一名急性脑梗塞患者,我在接受依达拉奉治疗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其疗效。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探讨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方面的疗效,并分享我的亲身经历。
让我们了解一下急性脑梗塞。
急性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疾病。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在我国,急性脑梗塞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近年来,研究发现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方面也具有显著疗效。
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1. 抑制血小板聚集:依达拉奉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血小板聚集程度,从而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2. 抗凝作用:依达拉奉具有抗凝作用,能降低血液凝固性,防止血栓形成。
3. 保护神经细胞:依达拉奉能减少神经细胞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再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4. 抗炎作用:依达拉奉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治疗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症状有所改善。
原本出现的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逐渐消失,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我发现自己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也比预期要快。
这些变化让我对依达拉奉的疗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然而,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并非万能。
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出血、过敏等。
因此,患者在服用依达拉奉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诊。
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通过我的亲身经历,我相信越来越多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将在依达拉奉的治疗下重获健康。
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依达拉奉并非唯一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方法,患者还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达到最佳疗效。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与研究进展近年来,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及其机制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本文将结合现有研究,详细探讨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方面的疗效观察和研究进展。
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为其在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依达拉奉的主要作用是清除体内的超氧化物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依达拉奉还具有抗炎、抗凋亡、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多种作用。
这些药理作用使得依达拉奉在治疗脑梗塞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疗效观察方面,我们的研究显示,依达拉奉治疗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等方面均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改善。
依达拉奉治疗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这些结果表明,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进一步的研究进展显示,依达拉奉能够减轻脑梗塞后的神经细胞损伤,保护线粒体功能,促进神经再生。
同时,依达拉奉还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这些研究进展为依达拉奉在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科学依据。
然而,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与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尽管目前的研究结果普遍认为依达拉奉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关于其安全性的问题仍不可忽视。
有文献报道,依达拉奉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合理调整剂量,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其药理作用、疗效观察以及研究进展均显示了其在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然而,依达拉奉的治疗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探讨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和最佳治疗方案。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高质量研究来验证依达拉奉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力支持。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24 h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 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 d。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水肿程度及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 OS)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脑水肿程度及3个月的GO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减轻脑水肿,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残率,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标签:依达拉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自由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极高。
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及术后脱水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等对症处理。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可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住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入院时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3~8分入选。
②患者均经颅脑CT检查证实为重型颅脑损伤。
③无合并心、肺、肝、肾等脏器损伤及衰竭。
1. 2 一般资料所有80例患者以基本同等伤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5~55岁;对照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13~58岁。
1. 3 治疗方法有手术指征者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脱水、降压、止血、预防消化道出血等治疗。
依达拉奉组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加0 . 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 d。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依达拉奉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稀释后30min内静滴注完,1次/12h连续10天。
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不给予脑保护。
结果给药组伤后10天内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升高的幅度,缩短昏迷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改善预后安全可靠。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sedfety of edaravone on acute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Methods 60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reatment group(30 cases)with edaravone,positive control group(30 cases)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without any protective drugs.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proportion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y and severe encephaledema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decreased obviously. Conclusion Early treating with edaraveone piomoted acute severe brain traumatic injury recovery and decreased death risk of patients,and the sid effects of edaravont apperared seldom.【Key words】Edaravone; Acute severe brain injury;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重型颅脑损伤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尼莫地平治疗。
观察两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差异。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D-D、PT、APPT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脑创伤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改善凝血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依达拉奉右莰醇;尼莫地平;颅脑创伤;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颅脑创伤患者多伴有脑水肿、脑血管痉挛等症状,若无法得到及时治疗,会加重脑组织损伤,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且多数幸存者遗留后遗症,极大降低了生存质量。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是在依达拉奉注射液中加入右莰醇。
右莰醇是一种从传统中药天然冰片中提取的小分子物质,其通过抗炎、对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等功效,发挥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1]。
尼莫地平则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改善意识障碍等[2]。
基于此,本研究将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脑创伤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的效果观察张焕初【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9(0)17【摘要】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将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对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 0%,高于对照组的48. 0%(P <0. 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能力评分为(83. 19±2. 31)分,高于对照组的(65. 59±2. 58)分(P <0. 01)。
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增强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41-42)【作者】张焕初【作者单位】广西横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相关文献】1.脑创伤后依达拉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大鼠神经行为学影响的近期观察2.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3.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4.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效果5.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保护药依达拉奉应用研究进展王丽李英博*(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淄博255025)摘要: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近几年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做了全面系统介绍,为其今后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依达拉奉自由基清除剂有效性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351(2019)08-0136-02依达拉奉(edaravone,MCI-186)化学名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2001年5月在日本上市,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本品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并可以避免神经细胞坏死,有效地抑制脑水肿和脑梗死[1]。
本品上市十多年以来广泛应用,本文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1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的5min内,脑内氧自由基迅速增加,而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的损伤机制有密切关系。
同时,脑组织及血清中过氧化物的量也迅速增加。
进而破坏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造成细胞功能丧失导致细胞死亡。
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许多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物可减轻脑水肿和组织损伤,显示本品是一种有效的脑神经保护剂,可用于急性脑梗死和具有出血倾向的脑栓塞的治疗[2]。
2临床应用一项依达拉奉单次或连续静脉注射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在30例中国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中进行[3]。
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依达拉奉20、30和60mg。
只有接受30mg的剂量组每日先后两次接受相同剂量的药物,并且连续5d。
三组单次静注药物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64±1.37,5.17±0.93和11.25±3.42mg·h/L,30mg多次给药组的平均AUC5.06±0.89mg·h/L。
临床医生专用:依达拉奉研究全解读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我对依达拉奉的研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依达拉奉的来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全面解读。
依达拉奉,一种脑保护剂,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它是由日本三共株式会社研发的一种新型抗自由基药物,于2001年在日本上市。
我国于2004年也将依达拉奉列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推荐药物。
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强大的抗自由基能力上。
自由基是导致细胞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和脑组织坏死的重要因素。
依达拉奉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少氧化应激,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
依达拉奉还能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改善脑灌注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在临床应用方面,依达拉奉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试验表明,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依达拉奉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近年来,依达拉奉的研究进展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依达拉奉不仅具有脑保护作用,还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脂等多种生物活性。
这为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在我国,依达拉奉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对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为我国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依达拉奉的基础研究和新型制剂研发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脑保护剂,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然而,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会密切关注依达拉奉的研究进展,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脑血管痉挛的作用陈立朋;林亮君;杨国容;黄岸佳;龙会宝;王彤【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16(037)002【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脑血管痉挛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确诊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n=30)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n=30),连续治疗2周。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第1、7、14天的颅内血流速度变化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后1、4、7、14 d 脑脊液内皮素-1(ET-1)浓度和格拉斯哥昏迷( GCS)评分,并统计脑梗死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第1天的颅内血流速度均较为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血管血流速度均有所降低,到住院第7、14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在住院后第7、14天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的ET-1浓度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显著的降低,观察组患者在第4、7、14天的ET-1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在第4、7、14天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有6例(20%)患者发生脑梗死,观察组有1例患者(3.3%)发生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脑血管痉挛患者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总页数】4页(P288-291)【作者】陈立朋;林亮君;杨国容;黄岸佳;龙会宝;王彤【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医院急诊科 528400;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医院急诊科 528400;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医院急诊科 528400;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医院急诊科52840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川芎嗪注射液配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脑血管痉挛患者的影响[J], 李林虎2.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J], 赵晓君;武晓瑛;刘晓斌;李民;张丽娟;吴乐静3.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J], 陈晟;邱政;郑绍俭;熊建平4.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J], 李普华; 黄汉宁; 黄波; 蔡慧5.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J], 林创;王海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达拉奉联合脑苷肌肽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联合给予依达拉奉和脑苷肌肽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取8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展开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前者单独实施脑苷肌肽治疗,后者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
对比治疗前后脑水肿面积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后2组脑水肿面积均显著减少(P<0.05),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2组脑水肿面积和ADL评分对比均可见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临床效果分布和总有效率与常规组对比均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脑苷肌肽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减轻脑水肿,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且对临床疗效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苷肌肽;重症颅脑损伤;脑水肿面积重症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为常见的危急重症疾病类型之一,该病多发生于车祸、建筑行业中,多伴有其他部位骨折甚至是脏器损伤,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给予脑苷肌肽能够消除脑水肿,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但是作用不甚理想,且综合疗效也有待进一步提升[1]。
鉴于此,本研究特尝试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脑苷肌肽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脑保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并将其治疗作用与单用脑苷肌肽的效果进行对比,旨在为此类患者提供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自医院2015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筛选出88例展开临床试验,利用PEMS3.0软件包生成的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
常规组中,共有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33-68岁,平均(45.8±5.2)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13分,平均(8.5±2.0)分;联合组中,共有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31-70岁,平均(46.0±5.4)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13分,平均(8.3±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