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学】第七章

【植物学】第七章

【植物学】第七章
【植物学】第七章

1

2

3

4

5

植物学概论

第一章植物细胞 第一节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单细胞植物,一个细胞代表了一个个体,一切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均由一个细胞完成。复杂的高等植物,一个个体由无数细胞组成,细胞之间有了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分工,相互依存、彼此协作,共同保证有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 3.细胞具有遗传上的全能性。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植物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大小差异很大,通常以μm——微米来计算,1μm=10-6m,1?=10-4μm=10-10m,1nm=10-9m,细胞的直径一般为20-50μm,要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但西红柿、西瓜的果肉细胞直径较大,可达1mm,肉眼可见。苎麻的纤维长度为55cm。 形状:由于植物体是多细胞体,细胞彼此间相互挤压,呈多面体,长宽近于相等,根尖、茎尖生长锥细胞近于等径,细胞的形状为14面体。但这种理想化的细胞形状很难见到。一般看到的有球形、椭球形、多面体、纺锤形、柱状体。细胞的形状由它所处的位置,执行的功能有关,是由遗传因素也就是细胞核控制的。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体的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 原生质体是活的具有生命特征的部分,细胞壁包在原生质体的外面。 (一)原生质体protoplast 原生质体的概念:构成生活细胞的除细胞壁以外所包含的各部分,如 细胞质、细胞核等,共12种结构。 原生质的概念:构成原生质体的主要物质称为原生质。细胞中具有生 命的物质基础;植物细胞中生活的胶状内含物;在生活细胞中提供生 命过程的基础化合物。原生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内的一切 代谢活动都在原生质内进行。 在原始生物体中细胞内的原生质结构简单,仅是一团没有明显分化的 生活物质。 较进化的生物:分化出细胞核,核外有细胞质,在细胞质中悬浮着细 胞器。 原生质的化学组成:复杂,不是单一成份,新陈代谢使化学组成不断 变化。蛋白质占原生质干重的60%左右,加核酸、糖类、脂类型,约 占干重的90%,其他为无机盐等。在生活状态时,原生质呈胶体状态, 水占全部原生质90%左右。 原生质的物理性质:带有粘性的、半透明的胶质,具有半流动性,形 成0.1-0.001μm的微小颗粒,分散在胶态的液体中,胶粒表面吸附一 层水膜,带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的排斥,使胶体均匀分散,不会凝聚。 亲水胶体颗粒的性状: (1)由于胶粒高度分散,有很大的表面积,有利于物质交换和 各种生化反应。 (2)由于包有水膜,在干旱、寒冷情况下有一定的水分维持生

植物学概论第四章

第四章园艺植物的育苗技术 第一节播种育苗 一、果树实生育苗 1.采种 要从最优良、纯正、强壮的采种树上采、要注意成熟度和采后正确处理。这样才能保证苗木是健壮的。 2.后熟和休眠 一些果树的种子在外观上已经成熟,但仍不能正常发芽,这是因为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这类种子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使种子内部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使胚进一步成熟,种子才能萌发,这种变化称为种子的后熟作用。 3.层积处理 层积处理的步骤:秋天把果实采下来以后、把种子清洗好、经过一定的晒凉,然后及时的和湿沙土掺起来,埋入土堆中,温度应保持2度以上,或者一层沙、一层土。种子多,要保持通风,如绑上草把。这实际上是模仿自然界安全越冬、萌发的条件。 4.浸种催芽 一般用温水侵芽,2份热水,1份凉水,或者用特别热的水,然后很快捞出来,放入冷水,冷热处理,这对于厚皮的种子有很好的催芽作用。 5.整地、播种  如果有温室、设施,可以在冬季经过50天的低温,可以在温室播种,50天内要使种子度过后熟、休眠。如果在陆地播种的话,得等到地温稳定达到10度以后。 二、一、二年生植物播种育苗 1.育苗前的准备 在设施条件播种育苗要准备好苗床。 播种的时期,在设施条件下育苗要根据需要的时间来播种。 播种的方法和播种量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来确定的。比如一些大粒的种子,像球根花卉,可以用点播的方式,而非常小的种子,如萝卜、白菜的种子,可以用撒播的方法。密度可根据育苗以后分苗的情况来确定。 2.苗期的管理 包括施肥、浇水、打药,如果在设施条件下,需调节温度、湿度、光照。

分苗是一技术关键,有的分一次就可以了,有时需多次分苗,每次分苗要注意几个环节,在分苗前,要适当控制水分,移栽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充分的光照,适当的提高温度。 二、一、二年生植物播种育苗 1.育苗前的准备 在设施条件播种育苗要准备好苗床。 播种的时期,在设施条件下育苗要根据需要的时间来播种。 播种的方法和播种量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来确定的。比如一些大粒的种子,像球根花卉,可以用点播的方式,而非常小的种子,如萝卜、白菜的种子,可以用撒播的方法。密度可根据育苗以后分苗的情况来确定。 2.苗期的管理 包括施肥、浇水、打药,如果在设施条件下,需调节温度、湿度、光照。 分苗是一技术关键,有的分一次就可以了,有时需多次分苗,每次分苗要注意几个环节,在分苗前,要适当控制水分,移栽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充分的光照,适当的提高温度。 3.定植技术 定植是指将培育好的秧苗栽植到大田或其它地点的作业。 定植期:大田首先考虑温度,特别是土温,一般的植物最适温度15度以上,原产亚热带、热带的植物要求20度以上。最低15度以上。定植期一般决定于气温条件。 定植前的准备: 主要是从土壤方面准备,主要是土壤的改良、土壤的施肥、土壤的消毒、土壤的湿度。 定植方法 一般来讲按照株行距来定植。 第二节扦插育苗 扦插育苗:从植物母体上切取茎、根和叶的一部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促使成为独立的新植株的育苗方法。 在果树、花卉用的很普遍,如葡萄、月季、柳树。 影响扦插的因素: ▲ 内因:主要与种类、品种、枝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物质有

植物学各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植物细胞那些结构保证了物质和信息传递? 活细胞----胞间连丝;死细胞---纹孔 2.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分层结构特点和功能? 从外向内: 胞间层:果胶 初生壁:细胞生长中形成;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等;纤维素构成微纤丝 次生壁:细胞停止生长后形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微纤丝有方向性 营养物质?鉴别? 3.淀粉(淀粉粒):碘液染色—蓝紫色蛋白质(糊粉粒):碘液染色—黄色 油:苏丹III染色—桔黄色 第二章 1.植物组织概念?细胞组织器官关系? 组织:形态、结构相似,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担负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 细胞组织器官 2.区别以下概念? (1)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使器官或组织伸长或增粗。 成熟组织:细胞不分裂,保护、支持、分泌、输导、营养等功能。 (2)厚角组织:活细胞,初生壁角隅处加厚;厚壁组织:死细胞,次生壁几乎均匀加厚(3)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输导水和无机盐、支持 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输导有机物、支持 (4)表皮:表皮细胞、气孔、表皮毛;来自原表皮,初生结构表面的保护 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来自木栓形成层,次生结构表面的保护 (5)导管:死细胞、输导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筛管:活细胞、输导有机物、在韧皮部(6)导管:输导水和无机盐,靠穿孔运输; 管胞:输导水和无机盐,靠纹孔运输(7)筛管:输导有机物,靠筛孔的原生质联络索运输;筛胞:输导有机物,靠胞间连丝运输(8)乳汁管:分泌乳汁、有节和无节两种类型; 树脂道:分泌树脂,中央为分泌道,周围是分泌细胞 3.传递细胞的特征和功能? 传递细胞:细胞壁内突,胞间连丝丰富;细胞之间短途运输 4、为什么说裸子植物比被子植物更高级? 裸子植物:运输有机物为筛胞,运输水和无机盐主要为管胞,高等的有导管 被子植物:运输有机物为筛管和伴胞,运输水和无机盐主要为导管,管胞同时存在 植物组织系统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功能? 6、皮系统:外侧,保护;基本组织系统:皮系统和维管组织系统之间,营养、支持等 维管组织系统:内侧,输导和支持 第三章 1.种子萌发条件? 内在:种子成熟;外在: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氧气 3、种子休眠原因:种皮障碍、种子后熟、种子含有抑制萌发物质 4、种子萌发后各部分去向? 胚根:主根;胚芽:茎和叶;胚轴:根和茎;子叶:枯萎 5、子叶出土幼苗:下胚轴伸长;子叶留土幼苗:上胚轴伸长; 第四章

植物学第五章 花

1、禾本科植物的果实为()。B A、瘦果 B、颖果 C、坚果 D、蒴果 2、小麦籽粒的一端的一撮毛,称为() A、果毛 B、种皮上的表皮毛 C、表皮附属物 D、腺毛 3、雌蕊的组成从上向下分别为()A A、柱头、花柱、子房 B、柱头、子房、花柱 C、子房、花柱、柱头 D、花柱、柱头、子房 4、禾本科植物(小麦为例)小花花芽分化的顺序为() A、颖片,浆片,雄蕊,雌蕊 B、稃片,浆片,雄蕊,雌蕊 C、颖片,稃片,雄蕊,雌蕊 D、浆片,稃片,雄蕊,雌蕊 5、双受精过程的特征是() A、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另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 B、一个精与卵细胞融合,另外一个精子与反足细胞融合 C、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另个一个精子与助细胞融合 D、两个精子分别与两个助细胞融合 6、无花果的果实美味可口,这种果实是() A、一个子房发育 B、离生单雌蕊发育 C、花序发育 D、花托发育 7、梨和水稻的子房位置分别属于( ) A、子房上位和子房下位

B 、子房下位和子房上位 C 、子房上位和子房半下位 D 、子房半下位和子房上位 多项选择题 1、高等植物包括( ) A 、苔藓植物 B 、被子植物 C 、藻类植物 D 、裸子植物 E 、蕨类植物 2、小麦麦穗的花序类型属于( ) A 、穗状花序 B 、总状花序 C 、复穗状花序 D 、复总状花序 E 、葇荑花序 1、一朵花中的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的,这个雌蕊称为( )A

A、复雌蕊 B、单雌蕊 C、离心皮雌蕊 D、合心皮雌蕊 2、果实是()发育而成的。 A、胚珠 B、子房 C、胚囊 D、珠心 3、禾本科植物的稃片,从来源上来说是()C A、花被片 B、花的苞片 C、花序的苞片 D、花萼片 4、葫芦科植物的胎座类型为() A、中轴胎座 B、侧膜胎座 C、边缘胎座 D、特立中央胎座 5、药室内壁的主要功能是()A A、与花药的开裂有关 B、与减数分裂有关 C、与花粉粒发育有关 D、与雄配子体的形成有关 6、桃可食部分为()C A、花托 B、外果皮 C、中果皮 D、内果皮 7、棉雄蕊的花药为()室。D A、1 B、2 C、3 D、4 1、伞形科的果实为() A、复果 B、颖果 C、双悬果 D、瘦果 2、葫芦科植物的胎座类型为() A、中轴胎座 B、侧膜胎座 C、边缘胎座

第七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七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一) 植物分类学基本知识 ?生物分界,到现在都有争论,但有几个较为公认的: ? 1.最早分为植物动物两界。 ? 2.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于1886年提出分植物、动物、原生生物三界。 ? 3.1969年,R.H.Whittaker提出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营养方式提出植物、动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五界。 ? 4.由于五届系统未能反映非细胞生物阶段,我国陈世骧提出三总界:非细胞总界(病毒)、原核总界(细菌和蓝藻)、真核总界(植物、动物和真菌)。 ? 5.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另一分法,植物、动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古菌六界。 ⑴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即植物分类的基本等级,以白玉兰为例: ?界(Regnum)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门(Divisio,Phylum)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 ?亚门(Subdivisio)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纲(Clasis)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目(Ordo)木兰目(Magnoliales) ?科(Familis)木兰科(Magnoliaceae) ?属(Genus)木兰属(Magnolia) ?种(Species)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 ?根据各种植物在长期演化中所形成的特点,通常将地球上的植物分成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①藻类植物 特点:多生活于水中;大小和形态结构差异很大(单细胞-衣藻,多细胞-水棉,构造复杂体积很大-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②菌类植物 ?生活环境广泛;形态大小多样;一般为异养生物。有的有益(固氮菌) 。 ③地衣 ?菌类和藻类的共生体。 ?根据其生长状态可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三类。 ?强的耐旱和耐寒能力(能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长、北极或其它不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可以繁殖成群落);对空气污染非常敏感(二氧化硫);可将岩石分化成土壤。 ④苔藓植物 ?有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型,大多数仍需要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结构简单而矮小;有茎叶分化,可直立生长,但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由1或几个细胞构成的丝状体,具有固定和吸收作用如,葫芦藓。 ⑤蕨类植物 一般陆生,少数水生;有根茎叶的分化;不产生种子,以孢子繁殖;常分布在森林草本层中,不少种类可作为指示植物。 ⑥种子植物 ?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最大的特征是能产生种子,胚包含在种子内,使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裸子植物:主要特征,胚珠外面没有心皮包被,因而形成的种子是裸露的。多为乔

植物学总复习精编版

植物学总复习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第五章藻类植物 定义:一群具有光合作用色素、能独立生活的自养原植体植物。 一、藻类植物的特征 1.具有光合作用色素 2.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无保护层保护 3. 无根、茎、叶的分化 4.无胚的形成 二、藻类植物的分类依据 1.植物体的形态 2.细胞核的构造 3.细胞壁的成分 4.载色体的结构和光合色素的种类 5.贮藏养分的种类 6. 鞭毛有无、着生的位置和类型 7.有性生殖的方式 8. 生活史类型 根据上述特征,把藻类分成9门:蓝藻门、裸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绿藻、红藻门、褐藻 三、各门藻类植物的特征比较 四、各门藻类的代表种类 蓝藻门:色球藻、颤藻、念珠藻、螺旋藻等 绿藻门:衣藻、水绵、石莼、轮藻等 红藻门:紫菜、江蓠等 褐藻门:水云、海带、马尾藻等 注意蓝藻的原始性与褐藻的进化性、绿藻与高等植物的特征异同。 五、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原核生物: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线粒体的一类单细胞生物。 藻殖段:藻殖段是由于丝状体中某些细胞死亡或形成异型胞,或在两个营养细胞间形成双凹形分离盘,以及机械作用等将丝状体分成多个小段,每一段称为藻殖段,每个藻殖段发育成一个丝状体。 水花(水华)与赤潮: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同配生殖:两个形态、大小相似的性细胞(即同形配子)相互结合的一种较简单的有性生殖方式。见于低等动植物,特别是藻类和真菌。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植物学 2、英文名称:Botany 3、课程代码:011189 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园林、林学 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9、学时:总学时64(理论课46学时,实验课18学时) 10、学分:4学分 二、课程教育目标 植物学是植保、园林、林学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系统分类两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了解植物学的历史和发展动态;理解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植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细胞生长、

分化,植物细胞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细胞的死亡;理解原生质,细胞的特征,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掌握植物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 教学内容: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系统类型。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复合组织,分泌结构,理解组织系统的概念;掌握组织的概念、各类组织的形态、分类(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结构及功能。 教学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各组织的结构特征。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教学内容: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种子的休眠;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种子和幼苗的类型;理解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机制;掌握被子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种子休眠和萌发。 第四章根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根系的概念,根系类型及其在土壤中的生长分布规律,根的生理功能;根尖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及生长动态;根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的概念,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侧根的形成;根瘤的产生与作用,菌根的类型及功能;根的变态类型和功能。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根的功能,根系的类型;理解根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根的变态类型、侧根的形成、根尖结构及生长动态;掌握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园林专业、植物保护专业重点掌握),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林学专业重点掌握)。

植物学概论第二章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生物学原理 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营养生长 一、种子和种苗 1.种子的构造及类型 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是由受精胚珠发育而成。一般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构成。 ▲胚 胚是由受精的合子发育而来,是植物的原始体,胚又可分为子叶、胚芽和胚根。 ▲胚乳 胚乳是极核受精后发育而成的。 它可为胚的发育提供养份,但有些植物是没有胚乳的,是因为这些种子的胚乳在形成过程就被胚吸收了。所以,这些种子一般都有肥大的子叶,为胚的发育和以后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豆类的种子就是如此。 ▲种皮 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成的,主要起保护作用。 不同植物的种皮有厚有薄,种皮薄的种子吸水快、发芽快,种皮厚的种子吸水慢、发芽也慢。 2.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的条件有水分、温度和氧气。 在适宜的温度下,种子吸水,营养物质开始分解和转化,胚生长突破种皮,开始出苗。 不同种子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一般耐寒植物是15~20℃、喜温植物是25~30℃。 3.幼苗的形成 ▲幼苗类型 幼苗的出土方式有两种 ●子叶出土的幼苗 如菜豆、大豆、西红柿、青椒等 ●子叶不出土的幼苗 如豌豆、蚕豆等 ▲幼苗的生长 幼苗的生长,在子叶展平前靠胚乳或子叶的贮藏养分,为异养阶段;子叶展平后即可制造养分,开始进入自养阶段。但这时真叶还未长出,主要靠子叶的光合作用来制造养分,所以子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苗的生长。 二、根的生长 1.根的功能 ▲固定植株、吸收功能、合成与转化功能、运输功能。 ▲贮藏功能,变态根、多年生植物的普通根能贮藏有机营养。 ▲繁殖功能,有些靠变态根来完成和普通根的扦插繁殖。 ▲改善环境的功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根的形态和根系的构成 ▲主根 主根是种子萌发后胚根向下生长形成的根。 ▲侧根 侧根是主根的分枝

植物学总复习

第五章藻类植物 定义:一群具有光合作用色素、能独立生活的自养原植体植物。 一、藻类植物的特征 1.具有光合作用色素 2.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无保护层保护 3. 无根、茎、叶的分化 4.无胚的形成 二、藻类植物的分类依据 1.植物体的形态 2.细胞核的构造 3.细胞壁的成分 4.载色体的结构和光合色素的种类 5.贮藏养分的种类 6. 鞭毛有无、着生的位置和类型 7.有性生殖的方式 8. 生活史类型 根据上述特征,把藻类分成9门:蓝藻门、裸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绿藻、红藻门、褐藻 三、各门藻类植物的特征比较 四、各门藻类的代表种类 蓝藻门:色球藻、颤藻、念珠藻、螺旋藻等 绿藻门:衣藻、水绵、石莼、轮藻等 红藻门:紫菜、江蓠等 褐藻门:水云、海带、马尾藻等 注意蓝藻的原始性与褐藻的进化性、绿藻与高等植物的特征异同。 五、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原核生物: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线粒体的一类单细胞生物。 藻殖段:藻殖段是由于丝状体中某些细胞死亡或形成异型胞,或在两个营养细胞间形成双凹形分离盘,以及机械作用等将丝状体分成多个小段,每一段称为藻殖段,每个藻殖段发育成一个丝状体。 水花(水华)与赤潮: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同配生殖:两个形态、大小相似的性细胞(即同形配子)相互结合的一种较简单的有性生殖方式。见于低等动植物,特别是藻类和真菌。 异配生殖:有性生殖方式之一。有性生殖时,进行交配的两个配子在形态、大

小和结构方面有区别,同时有性别分化,通常大的配子活动性差,相当雌配子;小的配子活动性强相当雄配子,大小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合子长成新个体。 卵式生殖:是指配子的大小和形状都很悬殊的配子生殖.大配子失去鞭毛,不能游动,叫卵细胞,小配子叫精子.精卵结合成为合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卵式生殖是一种高级的异配生殖 2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最早分化出维管系统的植物类群。 1,主要由木质部与韧皮部组成, 2,形成不同类型的中柱,包括: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和具节中柱等, 二,大多为多年生草本,有根,茎,叶的分化。 1,根通常为不定根, 2,茎多为根状茎,少数为直立根,二叉分枝, 3,叶可分为单叶和复叶,并有大型叶和小型叶,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型叶与异型叶之分, 三,是以孢子世代占优势的植物类群。 1,孢子囊通常单生于孢子叶的近轴面叶腋或叶子基部,且孢子叶通常集生在枝的顶端, 2,较进化的真蕨类植物不形成孢子叶球, 四,原叶体小型,结构简单,生活期较短 3. 试述蓝藻门、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的主要特征,并列举至少3种代表植物。

(整理)专升本植物学章节重点.

《植物学》专升本考试辅导资料 ●各章重点 第一章植物细胞 一、简答题(试从发生、主要成分、特点等方面比较初生壁和次生壁) 初生壁:在胞间层内侧形成的壁层,果胶质和纤维素,具可塑性。 次生壁:在初生壁内侧形成的壁层,纤维素,不具可塑性。 二、名词 1.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原生质体:是细胞中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壁以内所有结构的总称。 3.纹孔:次生壁在形成时的中断部分。 4.胞间连丝:是连接相邻细胞间的细胞质细丝。 5.后含物:是细胞新陈代谢形成的产物。 6.减数分裂:是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一次特殊的有丝分裂。 7.细胞生长:是细胞体积的增大和重量的增加。 8.细胞分化:来源相同的众多细胞向不同方向发展,各自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差异的变化过程。 三、单项选择 1.下列细胞器中属于单层膜结构且与蛋白质合成有关有关的是()C粗面内质网 2.植物细胞中起分解消化作用的最主要细胞器是()B溶酶体 3.细胞核内合成核糖体亚单位的重要场所是()B核仁 第二章植物组织 一、论述题 1.何谓维管束?维管束的组成分子是什么?维管束有哪些主要类型? 在蕨类和种子植物器官中,以输导组织为主体,由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共同组成的复合组织。被子植物的韧皮部包括: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木质部包括: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无限维管束,有限维管束,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和周韧维管束等。 二、简答题 1.何谓分生组织?其有哪些类型? 具有分裂能力的组织。按来源分: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按位置分: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2.薄壁组织有哪些类型?组成其细胞有哪些特点? 同化组织,吸收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和传递细胞。壁薄,有发达胞间隙,分化浅。 3.试区分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异同点。 厚角组织:局部加厚,初生壁,活细胞 厚壁组织:全面加厚,次生壁,死细胞 4.试区分导管和筛管的异同点。 导管和筛管均为输导组织。 导管:输水组织,存在于木质部中,具次生壁,为死细胞 筛管:输导有机物组织,存在于韧皮部中,为初生壁,为活细胞 三、名词 1.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担负一定生理机能的细胞组合。 2.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的组织。按来源分: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按位置分: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3.成熟组织:由分生组织分化而来,包括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4.维管组织:在蕨类和种子植物器官中,以输导组织为主体,由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共同组成的复合组织。

植物学复习资料

植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胞: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由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一种或数种类型的细胞构成的 功能单位,也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单位。 3.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顶端的分生部位,其细胞小、排列 紧密、近于方形,有较长期地保持旺盛的分裂能力。 4.居间分生组织:位于茎、叶等器官节段的基部或成熟组织之间, 它由顶端分生组织衍生而来。 5.侧生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是一类分布于 植物体内、平行于所在器官的边缘,且与所在器官的增粗有关 的次生分生组织。 6.原生分生组织:胚和成熟植株茎尖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先端的原 始细胞。 7.初生分生组织:位于根端、茎端的原分生组织的后方或节间的 基部,是原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后经有限生长或衍生或保留的组 织。 8.次生分生组织:多位于较老的根、茎等器官的内侧,是由某些 成熟组织经脱分化、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来的组织。 9.胞间连丝:是连接相邻两个植物细胞间的细胞质细丝,是细胞 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传递的直接通道。 10.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纤维网架

系统。 11.传递细胞:是一类细胞壁显著向内生长、胞间连丝发达、短途 运输物质能力强的薄壁细胞。 12.凯氏带:内皮层中,各细胞的上下横壁和径向壁上具有木质化 和栓质化增厚的带状结构。 13.根瘤:土壤中的根瘤细菌、放线菌和某些线虫侵入某些植物的 根部,形成根瘤。 14.菌根:植物的根与土壤中的真菌结合而形成的共生体。 15.年轮:木本植物的维管形成层在一年中活动一次而形成的次生 木质部。 16.边材:靠近形成层部分的木材是近几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颜 色浅,其导管、管胞和木薄壁组织有效地负担疏导和储藏的功能。 17.芯材:靠近中央部分的木材是形成较久的次生木质部,这部分 颜色较深,其导管和管胞由于侵填体的形成,并因单宁、树脂、色素等有机物的积累而失去疏导功能。 18.维管束:维管植物的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成束状排列 形成的结构,散生于基本组织中。 19.等面叶:上、下表皮内侧的叶肉组织形态相同,或叶肉没有栅 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的叶。 20.异面叶:上、下表皮内侧的叶肉组织形态不同的叶。 21.泡状细胞:禾本科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的不少地方,有一些特

植物学第七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论述题

第七章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 响 1基本概念 (1)过渡区:根与茎维管组织发生转变的区域称为过渡区。 (2)叶迹:进入叶的维管束,从茎中分枝起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止,这一段维管束称为叶迹。 (3)叶隙:在叶迹上方,留下空隙,由薄壁组织填充,这个区域称为叶隙。 (4)枝迹:茎维管束的分枝,通过皮层进入枝的这段维管束,称为枝迹。 (5)枝隙:枝迹伸出后,在它的上方留下空隙,由薄壁组织填充的区域。 (6)主动吸水:是由于根系的代谢活动引起的植物吸水现象。 (7)根压:靠根系的生理活动吸水并使液流由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 (8)吐水:完整的植物在土壊水分充足、土温较高、空气湿度大的早晨,从叶尖或叶边缘排水孔吐出水珠的现象? (9)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称为伤流。 (10)被动吸水:由于枝叶的蒸腾作用引起的根系吸水称为被动吸水。 (11)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的表面向外界散失的过程。 (12)源:制造、输出有机物的部位或器官。 (13)库:消耗或贮藏有机物的器官。 (14)根冠比:某时期内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干重或鲜重的比值。 (15)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长出主茎,侧芽长出分枝,通常主茎顶芽生长很快,而侧枝和侧芽生长很慢,这种主茎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16)同功器官: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形态学上来源不同的变态器官,称为同功器宫。例如茎剌、叶剌和皮刺。 (17)同源器官:外形与功能郁有差别,而形态学上来源却相同的营养器官,称为同源器官。例如茎刺、茎卷须和根状茎。 2根、茎、叶中的维管束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解: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虽髙度分工,但又密切联系,不仅根、茎、叶的皮组织系统、基本组织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它们的维管组织系统也是互相联系的。根和茎的维管束,通过根、茎过渡区的转变,由根中的辐射维管束转变为茎中的并生外韧维管束,使根和茎中的维管束联系起来。茎和枝条以及叶中的维管束通过茎中形成的维管束分枝,形成枝迹和叶迹,从而使茎和枝条、叶片相连。 3植物对水分是如何吸收、运输和利用的?

植物学第四章 根 论述题

第四章根 1.比较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的主要异同点。如表所示。 2.试述根的次生生长过程及次生结构。 解:根的次生生长是指由根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产生次生组织的过程。 (1)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过程: 1)根在増粗生长前,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组织恢复分裂能力产生维管形成层,形成层开始是在每一韧皮部内方产生,是片段状的。随后,各段形成层向两侧扩展至木质部辐射角,同时,与木质部辐射角正对的中柱鞘细胞也恢复分裂能力形成部分形成层,与前面各形成层片段连接成一个闭合的波状环。 2)由于初生韧皮部内方的形成层产生最早,分裂也较快,因此在初生韧皮部内侧形成的次生组织多,而在初生木质部辐射角处的形成层活动较晚,形成的次生组织较少。这样,初生韧皮部被新形成的次生组织推向外方,波状的形成层也逐渐变成圆环状,然后形成层继续分裂活动,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 (2)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过程: 1)根中第一次木栓形成层的产生是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的,木栓形成层产生后,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多层木栓层细胞,向内产生少量栓内层细胞,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周皮。由于根的不断加粗,先形成的周皮被撑破,在周皮内侧再形成新的周皮。 2)根中第二次之后的周皮产生于韧皮部的薄壁细胞,这些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新的木栓形成层,由新的木栓形成层产生新的周皮。新周皮的产生位置随根的不断加粗而逐渐内移。 (3)根的次生结构:根的次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 1)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2)韧皮部(包括少量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在双子叶植物中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

第8章思考与练习

思考与练习 一、选择题 1.一个10位的A/D转换器,模拟输入量程为0-5V,若其相对误差为1LSB,则用百分数表示的相对误差为(C)。 A、1% B、0.39% C、0.488% D、0.18% 2.A/D转换结束后,单片机读取数据的方式有3种,其中不包括(B)。 A、查询方式 B、直接读取 C、中断方式 D、固定时间延时 3.A/D转换器在使用前都需要调节零点和增益,调节零点时,模拟输入量(A );调节增益时,模拟输入量(A)。 A、0V,5V B、0V,最大值 C、最大值,最小值 D、最大值,最大值。 4.DAC0832有(B)几种控制方式。 A、全通、单控、双通 B、直通、单缓冲方式、双缓冲方式 5.当单片机启动ADC0808进行模/数转换时,应采用(D)指令。 A、MOV A,R0 B、MOVX A,@DPTR C、MOVC A,@A+DPTR D、MOVX @DPTR,A 二、填空题 1.A/D转换器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转换精度和_ 转换速度。 2.A/D转换器种类很多,目前应用广泛的主要由3类:逐次逼近式、双积分式和V/F 变换式。 3.ADC0808是8 位256逐次逼近并行A/D转换芯片,具有地址锁存、译码电路的8路模拟开关。 4.D/A转换器的种类很多,DAC0831是8位串行D/A转换芯片。 5.DAC0832的工作方式通常是直通方式、单缓冲方式以及双缓冲方。 三、应用题 1、用单片机设计一简易数字电压表,并在PROTEUS中进行仿真。 参考答案(详见作业8.1):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CS=P2^0; sbit CLK=P2^1; sbit DATA=P2^2; uchar code num[]={0xfb,0xfd,0xfe}; uchar code table[]={0x40,0x79,0x24,0x30,0x19,0x12,0x02,0x78, 0x00,0x10}; //共阳极数码管带小数点段码表

植物学思考题(120408期末)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2010) 参考教材(马炜梁《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1.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二界、三界、五界系统的分 类依据)。! 2.了解植物在自然界的的地位与作用。! 3.掌握生物分类阶层系统及物种概念。!! 4.掌握植物命名的:双名法 5.了解栽培植物的命名的格式 6.简答什么是植物学及其意义? 7.了解植物学发展简史,注意重要理论、方法和研究工具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 用。 一、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物种;双名法;自然分类法;Higher plant and lower plant; spore plant and seed plant; vascular plant and novascular plant 二、简答题 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括的层次。! 2、简述植物分类学及其意义?! 3、植物各级分类单位有那些?什么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4、何谓双名法?举例说明。!! 5、植物界分为哪几个基本类群? 6、高等植物的一般特征怎样?包括哪几个类群? 三、思考题 1、在整个地球演化史中,苔藓植物从未形成过森林,而蕨类植物却曾经是地球上极其繁盛的植被,为什么? 2、种子植物非常适应现代的地球环境,为优势植物,结合形态和结构等方面特征,举例说明它们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1.试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 ! 2.简述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3.简述液泡的结构及其功能。 4.简述细胞壁的结构及其功能。 5.植物的细胞器主要有哪些? 6.植物细胞后含物的主要种类? 7.什么是组织?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8.简述植物分生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9.简述输导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10.简述机械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区别何在?

植物学 第八章 营养器官之间的互相联系及互相影响

第八章营养器官之间的互相联系及互相影响 以上各节分别阐述了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一般规律。然后,必须明确一株植物的各营养器官在结构及功能上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充分体现着植物的整体性及生长相关性。 一、根、茎、叶之间维管系统的相互联系 在种子植物体中,维管组织在植物体内成为复杂而完整的体系,贯穿于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构成植物体的骨干,形成维管系统。 1. 根、茎间维管系统的相互联系 种子萌发时,胚轴的一端发育为主根,另一端发育为主茎,二者之间通过下胚轴连接。所以根与茎是一连续的植物体轴。然而,虽然根茎的初生维管组织是连续的,但其发生及结构特点却是不同的(根的初生维管组织是间隔排列,外始式木质部,茎的初生维管组织却是相对排列,内始式木质部。因此,在根茎的交界处,维管组织必须从一种形式逐步转变为另一种形式。这种使维管组织从一种组织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区域,特称为转变区(过渡区)。在此区域,表皮、皮层、中柱鞘及次生维管组织都是直接相连续的。 轴变区一般发生在下胚轴的一定部位,在这里,由于维管组织要从根部的初生维管组织转变为茎的初生维管组织,所以中柱的范围相当扩大,而且维管束按某种形式分叉、转位或合并。一般,根据维管束的变化情况,可将转变区分为四种类型:挂图P157 P127 属A种:如棉花 B种:南瓜、菜豆、早金莲、槭树 C种:苜蓿 D种:知母 然而,事实上,很多植物转变区的结构远比上述复杂,而且变异也多。如向日葵的根茎转变区,根中为四原型中柱,但茎却为六原型的结构。 但不论怎样,通过转变区,使根茎中的维管组织相连。 2. 茎、叶间维管系统的相互联系 叶、茎的维管束也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且以一定的规律相连接。 叶着生在茎的节上,茎维管束在节中分枝,进入叶柄,而后进入叶片并反复分枝形成各级叶脉。 茎中,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即木质部在内方,韧皮部在外方,二者并生,相对排列;当维管束进入叶后,叶脉中维管束则表现为木质部位于腹面(即靠近上表面),韧皮部位于背面(即靠近下表面),二者也为并生,相对排列。由引可见,茎、叶间的维管组织并未发生如根、茎间维管组织结构上的转位。 进入叶的维管束,从茎中分枝起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为止,这一段叫叶迹。每一叶的叶迹数目,从一个至多个,但每一种植物具有一定的数目。 由于维管束的分枝,在茎中叶迹的上方出现一个由薄壁细胞所填充的区域,称为叶隙。 枝的维管束,同样是从主干的维管束分枝而来的。主茎维管束分枝穿过皮层进入枝的部分叫枝迹。每一枝的枝迹一般为两个,也有一个的。 在枝迹的上方,也同样再现为薄壁细胞填充的区域,叫枝隙。 由上可见,植物体内维管组织,从根通过过渡区与茎相连,再通过枝迹和叶迹与所有枝、叶中的维管束相连,构成了完整的维管系统。从而保证了植物生活中所需水分、矿质元素及有机物质的输导和转移。 二、营养器官之间主要生理功能的相互联系 1. 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输导及蒸腾 水分在植物的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维系着植物的生命,保证着植物的生长。

植物学概论第三章

第三章园艺植物的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 第一节园艺植物品种选育的任务及主要目标 一、园艺植物品种选育的任务 1.品种的概念和良种的作用 品种是指来自同一祖先、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基本遗传性状稳定一致、能满足人类生产物质资料及科学研究目的的一种栽培植物群体。 品种特性:优良、适应、整齐、稳定、特异。 良种作用:增加产量、提高品种、延长品种供应期、减少环境污染、适应集约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园艺植物品种选育的任务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 ▲利用引种、选种和育种等途径,按一定目标培育新品种 ▲采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繁育新品种 ▲防止新品种的混杂退化,保持良种的优良特性 二、园艺植物的主要育种目标 1.提高产量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急剧增长的人口和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会日益突出,所以,丰产仍是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要求。影响产量的因素很多,对某种植物来说,要先找出主要因素。如大白菜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单位面积栽种株数、单株叶片数和叶片重,而叶片数和叶片重又往往成负相关。所以,一般不可能同时增加叶片数和叶片重,而只能侧重一个方面。 2.提高品质 近年来对园艺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和产量同等重要或者说有时候比产量还重要。但是品质又是一个比较复杂、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含的内容实在太多,如按产品的用途和利用方式可分为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贮运品质。而每一项中包括很多内容,如感官品质又包括产品的大小、形状、色泽、风味、香气、质地等。营养品质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矿物质、蛋白质和有害物质。 3.培育不同成熟期的品种 培育成熟期长短不同的品种,使早、中、晚熟品种配套,主要是为了解决园艺产品的周年供应问题,目前很多种类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4.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 也叫抗逆性,如抗寒、抗旱,耐高温、低温,抗涝、耐盐碱、抗大气污染等。 5.对病虫害的抗耐性 通过遗传改良,增强园艺植物品种对病虫害的抗耐性,是减轻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每种作物的病虫害有很多种,只能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生产中的危害。如要求“95”期间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必须抗TMV、耐CMV,黄瓜必须抗黄瓜花叶病、霜霉病、白粉病。

植物学教案(下)

植物学(二)教案 课程编号:1410110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时:45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 授课教师:姚发兴 开课学期:大一第二学期 2008.10

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引言1学时 第一章藻类植物7学时 第二章菌类植物4学时 第三章地衣植物1学时 第四章苔藓植物2学时 第五章蕨类植物3学时 第六章孢子植物小节1学时 第七章裸子植物4学时 第八章被子植物18学时 第九章植物分类学发展动态2学时 2学时(机动)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吴国芳,冯志坚等.植物学(下)[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参考书目: 1.胡鸿钧等.中国淡水藻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李伟新等.海藻学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邓叔群.中国的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4.杨庆尧.食用菌生物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5.邵力平等.真菌分类学[M].北京:林业出版社,1984 6.赵继鼎.中国地衣初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7.胡人亮.苔藓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8.叶创兴,廖文波,戴水连等.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M].北京: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9.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10.吴国芳.种子植物图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1.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有关卷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2.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3.侯宽昭编,吴德邻等修订.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