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教案(下)

  • 格式:doc
  • 大小:270.01 KB
  • 文档页数:5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二)教案

课程编号:1410110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时:45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

授课教师:姚发兴

开课学期:大一第二学期

2008.10

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引言1学时

第一章藻类植物7学时

第二章菌类植物4学时

第三章地衣植物1学时

第四章苔藓植物2学时

第五章蕨类植物3学时

第六章孢子植物小节1学时

第七章裸子植物4学时

第八章被子植物18学时

第九章植物分类学发展动态2学时

2学时(机动)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吴国芳,冯志坚等.植物学(下)[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参考书目:

1.胡鸿钧等.中国淡水藻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李伟新等.海藻学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3.邓叔群.中国的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4.杨庆尧.食用菌生物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5.邵力平等.真菌分类学[M].北京:林业出版社,1984

6.赵继鼎.中国地衣初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7.胡人亮.苔藓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8.叶创兴,廖文波,戴水连等.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M].北京: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9.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10.吴国芳.种子植物图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1.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有关卷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2.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3.侯宽昭编,吴德邻等修订.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引言

一.植物界的分门别类

(一)系统分类学的意义和任务

1.意义对地球上现存的大约50万种植物进行有系统的、科学的分类,是学习和研究植物学的第一步。

2.任务识别物种、鉴定名称,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研究物种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向。

(二)植物分类的方法

1.人为分类系统(artificial system)

仅以植物的形态、习性、或用途等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性状作为分类的依据,根本不考虑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关系。

十九世纪中期以前的植物分类都是人为分类系统。影响较大的学者和著作有:

古希腊的本草学家提奥弗拉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

瑞典的林奈根据雄蕊的有无、数目及着生情况进行分类的生殖器官分类系统,实际上也是人为分类系统。如他把单性花且雌雄同株的玉米和松树放在同一类。

有时为了某种应用上的需要,一些部门仍使用人为分类系统,如在经济植物学或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利用上,往往以粮食、油料、药草、纤维、香料等进行分类。

2.自然分类系统(natural system)

十九世纪后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分类系统是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学和细胞学等不同角度综合研究,力求客观地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植物系统,形成了植物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植物分子系统学。

国际上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自然分类系统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恩格勒和柏兰特于1872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中提出的。后经苏联学者塔赫他间、美国学者克朗奎斯特修正。尽管此系统很不完善,但它比人为分类系统进步得多,它基本是建立在科学的、进化理论的基础上的。

直至目前,人们尚未能提出一个完全反映出客观规律的植物系统。

(三)门类的划分

由于不同学者分门的依据不完全一样,所以分门的数目也不相同。

16门藻类8门、细菌、粘菌、真菌、地衣、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

18门(另加黄藻门、硅藻门)

15门(裸子、被子植物合为一门)

14门(蕨类、裸子、被子植物合为一门)

人们常把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门归并成更大的类群。根据植物是以种子繁殖还是孢子繁殖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大类:

孢子植物(spore plant)包括: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

(隐花植物cryptogamae)

种子植物(seed plant)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显花植物phanerogamae)

根据植物体有无根茎叶的分化及合子是否发育成胚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大类:低等植物(lower plant)藻类、菌类、地衣

(无胚植物、原植体植物)

苔藓

高等植物(high plant)蕨类颈卵器植物(archegoniatae)

(有胚植物、茎叶体植物)裸子植物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

被子植物种子植物(seed plant)

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

(一)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1.分类阶层即分类单位(等级、阶元)。主要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specise)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2.分类的阶层系统把各个分类等级按照其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地排列起来。

在各个分类等级中还可插入一些亚单位,如亚种、亚属、亚科……亚门等。(二)植物的命名

1.命名的混乱现象

同物异名:对同一种植物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玉蜀黍,有叫玉米、包谷、棒子等。

同名异物:不同植物有相同的名称。如叫白头翁的植物,多达16种,分属4科16属。

2.双名法(binomial system)

林奈于1753年创立和使用了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给植物命名的方法。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词是种加词。

双名法的组成、书写形式和有关规定:

1)植物的种名=属名+种加词

2)属名一般用名词单数第一格,若用其它文字或专有名词,则必须使其拉丁化。

种加词一般用形容词,并要求和属名的性、数、格一致。属名、种加词的来源很多。

3)属名的头一个字母大写,种加词小写。

4)一个完整的学名,还包括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如小麦的学名:Tricicum aestivum(L).

一个植物的名子通常有三种,即土名、中名和学名,其中土名不是正式名称,中名是用中文命名的名称,它只有和学名共同使用时才有意义,也不是正式名称,植物的唯一正式名称是学名,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命名的,因而人们也叫它为拉丁学名。当我们核对一个植物的名称是否正确时,不是看它的土名和中名,而是看它的学名。

植物的俗名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对植物通俗的习惯称呼。欧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植物英文名称就是俗名。相对于学名(拉丁名)来说,国内常用的“中文名”、“地方名”、“别名”等也都是俗名。

3.三名法

如果是变种或亚种,则采用三名法。属名+种加词+变种加词(或亚种加词)。

如蟠桃是桃的一个变种,桃:Prunus persica l(L) Batsch.

蟠桃:P. persical pressa Bean.

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模式标本——动植物新种(或新亚种、新变种)原始记载和订名所根据的标本。

模式标本有多种(主模式标本等)。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恩格勒~、哈钦松~、塔赫他间~、克朗奎斯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