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体系统动力学-张云清
- 格式:pdf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73
多体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与分析引言:多体系统是一个具有多个相互作用体组成的复杂系统,如分子集合、物理颗粒等。
研究多体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对于理解物质的宏观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各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实际观测和分析多体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因此,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多体系统进行仿真与分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多体系统建模与数值模拟方法1.1 粒子系统模型粒子系统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多体系统建模方法。
它将多体系统中的每个个体看作一个质点,通过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描述整个系统。
常见的粒子系统模型包括分子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动力学模型等。
1.2 数值模拟方法为了对多体系统进行精确的仿真与分析,研究者使用了多种数值模拟方法。
其中,蒙特卡洛方法用于模拟统计学问题,分子动力学方法用于模拟分子集合的动态行为,离散元方法用于模拟颗粒集合的力学行为等。
二、动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与分析2.1 物质的运动行为在多体系统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运动行为。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行为。
例如,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模拟和分析分子在溶液中的运动行为和化学反应过程,通过离散元方法可以模拟和分析颗粒在固体材料中的运动和变形过程。
2.2 相变和相变动力学相变是多体系统中重要的现象之一,如固液相变、液气相变等。
通过数值模拟与分析,可以研究相变的过程和机制。
例如,通过蒙特卡洛方法可以模拟和分析固液相变的温度-时间相图,通过相变动力学模拟可以模拟和分析相变界面的动力学行为。
2.3 动力学行为的变化和预测多体系统中的动力学行为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外界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改变等。
通过数值模拟和分析,可以研究动力学行为的变化和预测。
例如,通过改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的变化,通过改变颗粒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预测颗粒群体的流动行为等。
三、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数值模拟方法在研究多体系统动力学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仅依靠数值模拟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和局限性。
离散多体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研究离散多体系统是指由一些离散的质点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是牛顿力学、电磁力学或量子力学等不同种类的力所描述。
研究离散多体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是物理学、化学学、生物学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离散多体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探讨,介绍其研究方法、计算模拟、实验观测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离散多体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在离散多体系统中,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动态变化的,其运动规律复杂多样。
研究离散多体系统的动力学行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质点的运动。
离散多体系统中的质点可以沿不同的方向运动,其速度和加速度也是动态变化的。
需要研究其移动方向、速度和加速度与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运动方程。
质点的运动方程可以通过牛顿力学、电磁力学、量子力学等不同的力学模型来描述。
其次是相互作用的强度。
离散多体系统中,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是吸引力或排斥力。
相互作用的强度决定了质点间的距离和相对速度的变化。
需要研究相互作用强度与质点间距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
再者是动力学的稳定性。
由于离散多体系统中涉及到的质点数目非常巨大,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也非常复杂。
因此,需要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以及这种稳定性和不稳定性背后的物理机制。
为此,可以从系统的周期、极点、奇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稳定性分析模型。
离散多体系统的研究方法离散多体系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模型、计算模拟和实验观测三种方法。
理论模型是离散多体系统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质点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描述和运动规律的推导,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对离散多体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预测和分析。
计算模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离散多体系统的运动行为。
计算模拟通常采用计算机演化算法,通过把时间离散化、将质点位置离散化,将质点间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力学模型,再计算质点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
实验观测是检验理论模型和计算模拟预测的一个重要手段。
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动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的学科,对于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我们需要探究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运动规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方法,以及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 多体系统的描述多体系统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物体之间可以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力进行作用。
为了对多体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我们首先需要对每个物体的位置、质量、速度等进行描述。
在经典力学中,可以通过使用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其中 F 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2. 多体系统的相互作用在多体系统中,物体之间可以通过万有引力、电磁力、弹性力等多种相互作用力进行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力是决定多体系统运动规律的重要因素。
在进行动力学分析时,我们需要考虑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的运动轨迹。
3. 动力学分析方法在对多体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求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微分方程求解。
我们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建立运动微分方程,然后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得到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的函数关系。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动力学分析方法,如拉格朗日方法、哈密顿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系统的自由度来建立系统的拉格朗日函数或哈密顿函数,并利用变分原理求解系统的运动方程。
4. 多体系统的应用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在物理学、工程学、天文学、生物学等众多领域都具有重要应用。
在物理学中,通过对多体系统的分析,可以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如行星运动、机械振动等。
在工程学中,动力学分析可以用于设计复杂结构的机械系统、车辆运动仿真等。
在天文学中,动力学分析可以研究星系、恒星运动,以及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生物学中,动力学分析可以用于模拟生物体的运动、神经信号传递等。
总结: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是研究物体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多个互相作用的物体或者粒子的运动和演化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增强和理论工具的不断发展,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新发展,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非线性多体动力学非线性多体动力学研究涉及到物体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在很多自然现象中都十分普遍,例如地震、心脏跳动以及大气运动等。
针对非线性多体动力学研究,近年来涌现了许多新的数值计算方法,如离散元法和网络动力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更精确地描述非线性多体系统的行为,还能够研究系统的稳定性、相变和临界现象等重要问题。
二、统计力学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融合统计力学是描述具有大量粒子的系统行为的重要理论框架。
近年来,许多研究工作将统计力学与多体系统动力学相结合,研究具有大量相互作用粒子的系统。
通过使用统计物理的方法,可以得到系统的稳定性、相变和动力学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这种融合为研究材料科学、生物物理学和社会物理学等领域的大规模多体系统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工具。
三、网络动力学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联结近年来,网络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等领域。
网络是由节点和连接构成的图形结构,节点代表物体或粒子,连接代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网络动力学研究了节点和连接的演化过程,以及这些演化过程对整个网络的影响。
将网络动力学与多体系统动力学相结合,可以研究多体系统在复杂网络结构下的运动和演化行为,并揭示出网络拓扑对多体系统动力学的重要影响。
四、量子多体系统动力学量子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涉及到由多个量子粒子组成的系统的运动和演化。
由于量子力学的非经典性质,量子多体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往往具有许多经典系统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
随着量子计算机和量子模拟器的发展,对量子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案,用于研究量子多体系统的非平衡动力学行为和相变现象,为量子计算机的实现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验证及仿真分析作者:张宇来源:《中国机械》2014年第22期摘;要:随着车速的不断提升,整车的稳定性能备受瞩目。
作为复杂的机械系统,人、车、外界载荷环境等相互作用下,一直是汽车动力学模型建立、分析的难题。
本文以某轿车的整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建立为理论主体,考虑转向系统及前后悬架的几何参数,以及阻尼器与橡胶衬套等非线性特征,对所建模型进行多元化实验,分析样车的稳定性能及可操控性等相关特点,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就较高的精度,在动力学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多体动力学;车辆动力学;模型建立;仿真实验前言随着车速的提高,汽车的平顺性、稳定性以及制动性能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本文以ADAMS软件建立轿车非线性多体动力模型并进行有效实验验证。
建模过程以实际汽车运行情况为主,考虑转向系统、悬架的运动学约束,来用非曲线衬套模拟实际力学特征。
同时考虑转向系统及前后悬架的几何参数,以及阻尼器与橡胶衬套等非线性特征,对所建模型进行多元化实验,分析样车的稳定性能及可操控性等相关特点,对仿真模型进行瞬态脉冲实验以及转向性实验等进行一系列的仿真分析。
1.整车多体模型建立1.1;多体系统动力学定义1.2;非线性力元模型多体模型中存在多种非线性力元,如非线性弹簧、非线性阻尼器以及非线性衬套等。
这些力元自身结构复杂制约模型建立。
因此,建立力学模型的基础是ADAMS实验结果。
同时,在实验模型的基础上加大仿真精度。
阻尼器阻力对非线性关系,在ADAMS中定义模型为:Fd=fd(v)。
1.3;轮胎模型制动力及动力总成模型1.4;整车多体模型表1:类型约束个数类型圆柱铰等速铰转动铰移动铰齿轮条铰胡克铰个数31085122.模型验证2.1;转角脉冲瞬态实验验证在实车实验过程中,转向盘转角为仿真输入对象,测量转角间隙并在实验转向盘数据减去间隙数据,将处理后的数据作为仿真数据。
测试结果显示,仿真曲线较为平滑且试验曲有高频信号反应,实验与仿真结果有一定的重合度。
学术|制造研究ACADEMIC某三缸机车型蠕行工况整车抖动共振的分析与改善Analysis and optimal the problem of resonance vibration ofa vehicle equipped with one three-cylinder engin(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宁波315336)(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Zhejiang 315336,China)马艳恒、韩全友、张翰芳、孙义勇、王冬冬摘要:针对某三缸机车型在蠕行工况存在整车抖动共振问题,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LMS 设备进行实车试验。
通过分析和对比试验,对液压悬置阻尼特性优化后,抖动共振问题明显改善,达到可接受水平。
关键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共振;液压悬置;阻尼中图分类号:U467 文献标识码:AAbsrtact :In the light of the problem of resonance vibration of a vehicle equipped with one three-cylinder engine,set up the multi-body dynamic Model ofpowertrain mount system,and used LMS equipment for the vehicle test. 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tests,after the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of hydraulic mount are optimized,the resonance vibration problem is obviously improved to an acceptable level.Keywords :powertrain ;mount system ;resonance ;hydraulic mount ;dampinMa Yanheng,、Han Quanyou、Zhang Hanfang,、Sun Yiyong、 Wang Dongdong0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多体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与分析引言:多体系统是指由多个物体相互作用组成的系统。
多体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与分析主要目的是研究系统的运动规律、稳定性和可控性等问题,为工程实践中的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从多体系统的建模方法、运动规律分析和稳定性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深入探讨多体系统动力学特性的研究与分析方法。
一、多体系统建模方法多体系统的建模方法主要包括几何建模和数学建模两个方面。
1.几何建模几何建模是指将实际多体系统映射为几何模型,以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运动方式。
常用的几何建模方法包括多体图、多体坐标系、多体图象和多体仿真等。
其中,多体图是指将各个物体抽象为节点,相互作用关系抽象为边,形成图形化表示。
多体坐标系是通过设定合适的坐标系对多体系统进行描述和计算。
多体图象是将多体系统的几何模型用图形进行表示,以展示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多体仿真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运动学方程,模拟多体系统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过程。
2.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指通过建立多体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力学。
常用的数学建模方法包括拉格朗日方法、哈密顿方法和牛顿-欧拉方法等。
其中,拉格朗日方法是通过引入广义坐标和拉格朗日函数,对多体系统进行建模和计算。
哈密顿方法是将拉格朗日方程变换为哈密顿方程,通过引入广义动量和哈密顿函数,对多体系统进行描述和计算。
牛顿-欧拉方法是直接应用牛顿定律和欧拉公式,对多体系统的运动规律进行建模和计算。
二、多体系统的运动规律分析多体系统的运动规律分析是研究多体系统的运动方式和轨迹,以探究运动的特性和规律。
常用的运动规律分析方法包括状态变量分析、速度变量分析和加速度变量分析等。
1.状态变量分析状态变量分析是指对多体系统的位置和姿态等状态变量进行分析,以揭示运动规律。
状态变量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可以通过建立运动学方程进行分析和计算。
状态变量分析可以得到各个物体的位置和方向等信息,进而研究多体系统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式。
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
戎保;芮筱亭;王国平;杨富锋
【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
【年(卷),期】2011(030)007
【摘要】多体系统动力学是当今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为机械、航空、航天、兵器、机器人等领域中大量机械系统的动态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与技术支撑.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设计和控制研究是当前重大工程领域的迫切需求.对近年来国内外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求解策略、控制设计、软件开发、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概括和总结,并简要展望了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发展趋势.
【总页数】10页(P178-187)
【作者】戎保;芮筱亭;王国平;杨富锋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发射动力学研究所,南京210094;南昌陆军学院,南昌330103;南京理工大学发射动力学研究所,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发射动力学研究所,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发射动力学研究所,南京21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212;TH213.3
【相关文献】
1.非光滑多体系统动力学数值算法的研究进展 [J], 王琪;庄方方;郭易圆;章杰;房杰
2.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绝对节点坐标方法研究进展 [J], 田强;张云清;陈立平;覃刚
3.多体系统动力学中关节效应模型的研究进展 [J], 王庚祥;刘宏昭
4.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与建模方法 [J], 何勇
5.萤火虫算法求解多体系统动力学微分-代数方程 [J], 张笑笑;丁洁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体系统动力学经典书籍多体系统的动力学领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描述和研究多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的运动。
下面是几本关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经典书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这个领域的内容。
1. 《多体系统:动力学与几何交融》("Many-Particle Systems: Dynamics and Geometry") -作者:Gerald Gustav Mahan 这本书介绍了多体量子力学和多体统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讨论了与凝聚态物理中的多体问题相关的几何形态。
作者通过几个例子,如理想气体和平均场近似下的费米系统,阐述了多体系统动力学中的关键概念。
此外,书中还涵盖了费米子和玻色子的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中的超导现象。
2. 《Classical Mechanics: Point Particles and Relativity》-作者:Walter Greiner这本书介绍了经典力学中多体系统的动力学。
它从单点粒子的运动开始,逐渐引入多体系统,并讨论了与相对论相关的动力学效应。
作者通过详细的数学推导和丰富的实例,展示了多体系统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3. 《一般多体动力学:约束系统的力学和数学分析》("General Dynamics of Particles and Fields: Constrained Systems") -作者:René Thorn这本书着重介绍了多体系统受到约束条件限制的力学和数学分析方法。
它涵盖了广义坐标系统、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以及与约束系统相关的辛几何和辛积分算法。
该书内容深入浅出,既适合初学者入门,也适合专业研究者深入研究。
4. 《多体系统动力学》("Dynamics of Multibody Systems")-作者:Ahmed A. Shabana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多体系统中的刚体动力学和柔体动力学。
多体系统动力学中的约束机制与优化设计研究引言:多体系统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在多体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约束机制,这些约束机制对于系统的运动和稳定性起到关键的作用。
面对复杂的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求优化设计的方法,以实现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本文将从物理定律的角度出发,详细解读多体系统动力学中的约束机制和优化设计研究,以及它们在实验上的应用和其他专业性角度的讨论。
一、约束机制的物理定律基础在多体系统动力学中,约束机制是指物体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如刚性约束、弹性约束等。
这些约束机制基于几个物理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表明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作用在它上面的力的影响。
在多体系统中,通过对每个物体的质量、加速度和受力的综合考虑,可以得到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质点运动方程质点运动方程描述了质点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包括质点坐标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在多体系统中,质点的运动方程可用来描述系统中每个物体的运动,从而为约束机制提供基础。
3. 刚体运动学刚体运动学研究的是刚体的几何变换和位置、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多体系统动力学中,刚体的运动学分析可用来描述系统中各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和约束关系。
二、约束机制的实验准备和过程约束机制的实验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装置的设计针对具体的多体系统,需要设计相应的实验装置,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观测的准确性。
例如,可以使用多个传感器来监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并根据实验需求设计合适的约束装置。
2. 实验参数的测量与调整在实验进行之前,需要测量和调整实验参数,如物体质量、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这需要使用各种测量设备和仪器,如天平、测力计等,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 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采集物体的位置、速度等数据,并进行分析。
利用计算机和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时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从而获得约束机制的更多信息。
第22卷 第2期计 算 机 仿 真2005年2月 文章编号:1006-9348(2005)02-0199-04QREV电动轿车的制动性建模与仿真高雪峰,张建武(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30)摘要:运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知识,以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为技术平台,建立QRE V电动轿车的功能虚拟样机。
该样机由前悬架、后悬架、转向系及轮胎四个子系统组成。
在此基础上,通过直线制动和转弯制动仿真,分析研究该车的制动效能、制动稳定性以及制动力矩作用时间和制动力矩大小对制动性能的影响。
仿真结果表明该车具有较好的制动性。
利用虚拟样机技术研究汽车动力性,可以减少实车试验次数,缩短研制周期,有效降低成本,为汽车设计制造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电动轿车;虚拟样机;制动性;建模和仿真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A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Braking Performance of QREV E lectric C arG AO Xue-feng,ZHANGJian-wu(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030,China)ABSTRACT:Using the knowledge of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in the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simulation s oft2ware ADAMS,a virtual prototype of QRE V electric car is developed and numeric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or braking per for2mance of the QRE V car.The virtual prototype includes front suspension,back suspension,steering and tire subsystem.I tresearches the 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of braking per formance through braking of straight line and braking of s werve.The re2sults of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car has a better braking per formance,and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KE YWOR DS:E lectric car;Virtual prototype;Braking per formance;M odeling&simulation1 引言QRE V纯电动轿车是在某轿车基础上改装而成,以镍氢电池为能量源,具有零排放、低噪声、易于操纵、维修及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在环保和替代能源方面具有相当良好的的前景。
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多体系统是指由多个物体或部件组成的系统,这些物体或部件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表现出特定的动力学行为。
对于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和优化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优化方法。
一、动力学分析方法对于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牛顿力学原理进行建模和推导。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物体之间的运动方程,求解得到多体系统的运动状态。
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刚体动力学、柔体动力学或者混合动力学等不同的方法。
刚体动力学适用于系统中物体质量分布均匀、自由度较少的情况;柔体动力学适用于系统中物体存在变形、相互作用复杂的情况;混合动力学则是将刚体和柔体动力学相结合,综合考虑系统的特点。
此外,也可以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如有限元法、多体动力学仿真等,对多体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
这些方法基于离散化的模型,通过求解微分方程或者差分方程,模拟多体系统的运动。
二、动力学优化方法多体系统的动力学优化旨在寻找最优的设计或控制策略,使得系统在满足特定需求的同时具有最佳性能。
在动力学优化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优化:通过调整多体系统的结构参数,如长度、形状、材料等,来改变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结构优化可以采用传统的数学规划方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也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优化。
2. 控制优化:通过调整多体系统的控制策略,来实现所需的运动或者性能。
控制优化可以基于优化方法,如最优控制理论、模型预测控制等,也可以利用强化学习等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优化。
3. 整体优化:考虑多体系统的结构和控制同时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优的系统性能。
整体优化可以采用综合优化方法,如多目标优化、多学科优化等。
在动力学优化过程中,还需考虑实际工程的约束条件,如可行性、稳定性、安全性等。
同时,也要综合考虑多体系统的动力学特征,如非线性、不确定性、耦合等因素。
多体系统动力学
华中科技大学CAD中心
张云清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多体系统动力学
机械束
一.机械铰链与约束方程
二.运动学分析基础
三.平面多体系统运动学
四空间多体系统运动学
四.空间多体系统运动学
五.动力学分析方程两种形式六.平面多体系统动力学
多体系动学
七.空间多体系统动力学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机械铰链与约束方程
•坐标系的分类
•坐标系的变换
•基本约束
•平面铰链
•空间铰链
•自由度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大地坐标系—惯性坐标系
地坐标系坐标系
•刚体固连坐标系—质心固连坐标系-主轴固连坐标系•铰链坐标系—铰链标架
•力元坐标系—力元标架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cos sin θθ−⎡⎤=⎢sin cos A θθ⎥⎣⎦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基本约束
•垂直1型约束
•垂直2型约束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基本约束
•平行1型约束
•2
平行型约束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平面铰链
•转动铰链(Revolute Joint)•(Translational(Prismatic)Joint)平移铰链(Translational(Prismatic) Joint)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空间铰链
•Spherical Joint)
球铰(S h i l J i t
•圆柱铰链(Cylindrical Joint)•Prismatic Joint
平移铰链(Prismatic Joint)
•转动铰链(Revolute Joint)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空间铰链
•万向节(Universal (Hooke)Joint)向节(U i l(H k)J i •螺旋铰链(Screw Joint)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自由度
•平面机构自由度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自由度
•空间机构自由度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运动学分析基础
•位置、速度、加速度方程
•铰链的约束方程
•驱动约束的方程
运动学分析的计算方
•运动学分析的计算方法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位置、速度、加速度方程
•平面问题位置、速度、加速度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位置速度加速度方程位置、速度、加速度方程
•空间问题位置、速度、加速度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位置、速度、加速度方程
位置速度加速度方程
•空间问题位置、速度、加速度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铰链的约束方程
•Ground Constraints
•Revolute Joint
•Prismatic Joint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铰链的约束方程
•Prismatic Joint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驱动约束的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运动学分析的计算方法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运动学分析的计算方法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平面运动学分析例子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平面运动学分析例子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平面运动学分析例子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平面运动学分析例子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平面运动学分析例子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平面运动学分析例子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两自由度平面机械臂运动学分析•平面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学分析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空间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空间四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动力学分析方程两种形式
•最大量坐标形式—DAE方程
•---ODE
最小量坐标形式ODE方程
•开闭环问题的动力学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最大量坐标形式—DAE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最大量坐标形式—DAE方程
DAE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最小量坐标形式---ODE 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ODE 最小量坐标形式---ODE 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ODE 最小量坐标形式---ODE 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开闭环问题的动力学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开闭环问题的动力学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开闭环问题的动力学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平面多体系统动力学
平面刚体的广义惯性力
平面刚体的动力学方程
受约束的平面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
受束学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平面刚体的广义惯性力cos sin sin cos A θθθθ−⎡⎤=⎢⎥⎣⎦sin cos cos sin A θθθθθ−−⎡⎤=⎢⎥−⎣⎦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平面刚体的广义惯性力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平面刚体的广义惯性力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平面刚体的广义惯性力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平面刚体的广义惯性力-质心固连坐标系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平面刚体的动力学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受约束的平面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受约束的平面刚体的动力学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受约束的平面刚体的动力学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受约束的平面刚体的动力学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
受约束的平面刚体的动力学方程
2010-1-6机械系统动力学计算机辅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