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弗莱克斯纳报告与美国医学教育认证的起源
- 格式:docx
- 大小:17.91 KB
- 文档页数:6
对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基金会发展的思考工商131班詹海婷10132482摘要:在美国这个现代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高度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国家-政治领域就出现了一种“后现代”现象:第三部门,本文以洛克菲勒基金会为例介绍美国的第三部门,并由此看中国基金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
关键词:第三部门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一、对第三部门和基金会的介绍1.第三部门的定义第三部门,即“通过志愿提供公益”的NGO或NPO。
从范围上讲是指不属于第一部门(政府)和第二部门(企业)的其他所有组织的集合。
因此,主要为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未注册的草根组织。
第三部门是一个与传统模式相异的全新组织形式,美国学者萨拉蒙称之为现代民族国家之后的“全球社团革命”。
据说工业化发展模式要求民族国家,而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则要求发展跨国的第三部门组织。
虽然一般谨慎的学者认为它应当与第一、第二部门互补互动,而不是向这两个部门挑战乃至试图取代它们。
在美国,这是在现代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高度发展成熟后,这两个部门的失灵充分表现出来以后才产生的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种“后现代”现象。
在国家-政治领域就出现了“既不是自由市场,又不是福利国家”的“第三条道路”取向,而在社会生活领域,第三部门便应运而生。
2.基金会在美国的发展基金会(慈善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
公募基金会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围,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必须在民政部门登记方能合法运作,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民间非营利组织。
美国基金会在20世纪后开始蓬勃发展。
1900年的卡内基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是最早成立的一批基金会中比较知名的两家。
1936年成立的福特基金会,由福特家族资助,拥有数十亿美元,项目遍布全球,影响范围很广。
奠定美国现代医学教育基础的Flexner报告之方法学特征于双成;安志国;安力彬
【期刊名称】《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奠定美国现代医学教育基础的弗氏报告,体现英教育研究的方法学特征:确立参照系做有针对性考察;以实地调研结果为依据梳理关键论题阐述观点;以先进教育哲学理念为灵魂统领调研及学术见解的论证.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于双成;安志国;安力彬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2.7
【相关文献】
1.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 [J], 靳润成
2.加强舆情研究奠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J], 汤先萍
3.为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在全省“普九”攻坚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J], 何天淳
4.注重“三个对话”,奠定《道德与法治》教育基础 [J], 朱正平
5.“弗莱克斯纳报告(Flexner Report)”诞生百年纪念人为壁垒面临重构专科全科比翼双飞 [J], 李晓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现状与思考谭飞;万宝俊;舒涛;吕家高;刘文励;冯占春【摘要】Integrated Curriculum model has been more than 60 years. Now,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has become the main mode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analyzes the status of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it should start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teacher training, organization guarantee,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e⁃valuation system.%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经过6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了当今欧美医学教育和国内部分医学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本文系统回顾了欧美国家整合课程的发展历程,亚洲国家和地区整合课程现状以及国内整合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及学者对整合课程实施效果展开评价的情况,建议从教师培训、组织保障和完善评价体系3个方面推进国内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期刊名称】《医学与社会》【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4页(P94-97)【关键词】医学教育;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作者】谭飞;万宝俊;舒涛;吕家高;刘文励;冯占春【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现状与思考谭飞1万宝俊1舒涛1吕家高1刘文励1冯占春2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汉,430030摘要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经过6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了当今欧美医学教育和国内部分医学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本文系统回顾了欧美国家整合课程的发展历程,亚洲国家和地区整合课程现状以及国内整合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及学者对整合课程实施效果展开评价的情况,建议从教师培训、组织保障和完善评价体系3个方面推进国内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新编临床医学英语第1期:病患的问题与诉求Unit 1 Text A Internal Medicine and Today's Internist第1单元文章A 内科与内科医生Questions/Pleas of the Patient病患的问题与诉求How can I find a good doctor?"我如何找到一位良医?How can I find a good doctor whom I can afford?"如何能够碰到一位价格亲民的医生?How can I find a good doctor who cares about me as a person?〃又如何能够遇见一位把我当成“人”看待的医生?How can I find a good doctor who will take the time to listen and understand?"如何找到一位能够花时间倾听我的诉说,了解我的名医?People who need medical care ask these quest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 every day.每天,全球有许多病患都在询问这些问题。
They ask them because they face a health care system that is scientifically complex, organizationally overloaded, and generally not oriented to the patient as a person.他们之所以问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医疗保健体系技术深奥、机构臃肿,而且一般都没有意识到病人首先是一个“人”。
When an individual first becomes ill, regardless of the symptoms, he or she needs mostsomeone who seems to say,如果有人生了病,不管症状如何,他们最希望听到的是:"I am a good doctor;I charge a reasonable amount for my services;I care about you,thepatient and I will take the time to listen and understand."“我是医生;我只收取亲民价格,我关心病患,我将倾听你的诉求,理解你。
2010《弗莱克斯纳报告》
《弗菜克斯纳报告》的发布引发了美国医学教育的剧烈变革,包括提高入学和学制标准,确立医学院教师的学术身份,配备实验室和教学医院,改变医学院运营的资金来源等。
这极大地提高了医学教育的质量,促进了医学的职业化进程,使得医生成为精英职业,但也同时带来了低收入人群较难获得正规医疗服务等问题。
我国应当从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历程中吸取经验,更好地解决医学教育体制学制、资金支持、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等问题,为全民健康提供保障。
在现代社会的各类职业中,医生无疑是具有最高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的职业之一。
从行医者到现代意义上的医生职业,其间经历了复杂的职业化过程,而专业教育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美国20世纪初期的医学教育改革便是一个显著的例证,以《弗莱克斯纳报告》为指南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加快了美国医生的职业化进程,医生成为美国社会中收入、权力和声望最高的职业之一。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发展与展望作者:万姗姗来源:《速读·上旬》2021年第04期◆摘要:概述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历程和现状,探讨住院医师培训发展方向。
医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连续教育过程,包括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医学院校教育后,以住院医师身份在经认定的培训医院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划化培训。
住培是毕业后医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
◆关键词:住院医师;医师培训;规范培训一、国际住院医师培训发展历程与现状19世纪中期,德国柏林大学的Langenbeck教授率先提出住院医师培训的思想,要求对医学毕业生进行系统培训,并率先试点实施。
1889年,美国的 Halsted教授借鉴德国模式,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开设了第一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20世纪初,弗莱克斯纳对美国医学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并于1910年发表了《美国和加拿大医学教育:弗莱克斯纳报告1910》,在美国掀起了一场以住院医师培训为核心的现代医学教育改革,推动世界开启现代医学教育之门的同时,使美国成为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引领国。
经历了100多年的探索和西方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的应用、推广和完善,住培制度现如今已被世界各国认可。
国际上许多发达的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建立了体系合理、管理规范、标准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1世纪初,医学教育经历了重大革新:从基于结构和过程的医学教育转化胜任力导向医学教育。
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是指运用结构化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以结果为导向来设计、实施与评量的医学教育方式;是第3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均构建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培训框架体系,在培训基地认证与监管、培训内容与标准、考核与评价等各方面都有明确而细化的规定,以期培养同质化的、能独立行医的临床医师。
弗莱克斯纳报告及其对美国医学教育的影响报告速读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医学中心转移到德国。
相对于欧洲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美国的医学教育水平仍很落后。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医学教育委员会和卡内基基金会联合对美国医学教育展开了综合调查,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合理的改革举措。
这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教授接受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委托,调查美国医学教育现状。
1910年,弗莱克斯纳发表《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致卡内基基金会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报告揭露了当时医学院校令人震惊的教学条件:在弗莱克斯纳走访的医学院中,只有16所医学院要求医学生在入校前必须有两年的大学学习经历;多数医学院实验条件差,教学方法过多使用讲授法;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少,很少接触患者;一些医学院被那些基本上不重视质量的综合大学吞并。
总的来说,长期以来,很多带有商业性质的学校通过大量广告招收培养了过多没有接受到良好训练的医生。
全篇报告对美国的医学院校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批评,他认为“现代医学不只是看、听,培养学生成为重复背诵者,而是要在实验室及医院病房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探究精神及批判能力的思考者。
通过科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才会知道如何获得信息,以及当信息到手时如何处理。
”在揭露医学院问题的同时,弗莱克斯纳向美国医学院协会(AssociationofAmericanMedicalColleges)提出有关医学教学方案的建议:首先是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相结合,医学生在接受医学教育之前必须至少有两年在大学研修基础学科的经历;其次,在四年制的医学教育中,前两年以学习生物化学、解剖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及理论课程为主。
大部分教学应在教室里,以老师授课的方式进行。
而后两年以临床医学教育为主,必须在医院接触患者。
学生要学会如何写病历、如何进行身体检查以及如何诊断等;再次,提高师资质量,教师要有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最后是教学设备要优良等。
燕京大学:近代中国医学预科教育的典范刘芳【摘要】自1925年至1952年,协和医学院委托燕京大学办理医学预科教育.燕京大学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各项优势,为协和医学生在其职业教育前打下坚实的通识教育基础,显示出不同于其他院校医学生培养的特点,为中国医学界培养了大量精英人才,创造了近代中国医学预科教育的奇迹.【期刊名称】《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6)002【总页数】4页(P151-154)【关键词】医学预科;协和医学院;燕京大学;通识教育;职业教育【作者】刘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 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92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与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PUMC)均是20世纪初由外国人在我国创办的著名高等学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人才。
却鲜有人知道,这两所院校曾有过长久密切的合作,协和医学人才的造就离不开燕大的重要贡献。
据燕京校友陈述,民国时期“普通一般印象,谓燕京大学,与协和医学校,有特殊关系”[1],可见燕大和协和的密切关系为当时人的共识,其根本原因就在医学预科教育。
自1925年起,协和开始委托燕大为其培养医学预科学生,除了1942至1945年间因抗战被迫中断,合作持续了24年之久。
本文利用藏于北京大学档案馆珍贵的燕京大学史料,致力于追溯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考察燕京大学医学预科教育的内容与特点,或许对今日的医学预科教育有一定的启发。
20世纪初,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了一个名为“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又译“罗氏驻华医社”)的机构,决定接办原本由英美教会创立的“协和医学堂”(Union Medical College),于1915年开始筹组“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16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注册。
最新弗莱克斯纳报告与美国医学教育认证的起
源
《弗莱克斯纳报告》与美国医学教育认证的起源
在《弗莱克斯纳报告》的催化下,一场深刻的医学教育认证改革在美国展开,医学教育认证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的新时代。
换句话说,《弗莱克斯纳报告》对当时美国医学认证制度本身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医学教育逐步实现了入学标准的正规化、学制合理化以及培养人数的精英化。
当前中国的医学高等教育正在朝着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我国医学教育规模的拓展,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
通过对《弗莱克斯纳报告》和美国医学教育认证制度的介绍,希望对我国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弗莱克斯纳报告》倡导医学教育认证的背景
(一)美国医学教育数量与质量的矛盾突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社会事业如火如荼,发达的工农业客观上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这也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尽管美国高等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却是在一种非常松散的管理机制下展开的。
从1636年哈佛学院成立直至19世纪末长达两个半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被称作“无认证的时期”。
期间各种学校林立,所有制形式和办学条件各不相同。
不同学校在入学条件、入学标准、学制、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
方面也都各异。
医学院校大多设施简陋,教师素质低,课程设置陈腐,教学方法仍以讲授为主,内容枯燥、乏味;即使实验医学渐受重视,但实验室所需较高的费用和大多数医学院基金的短缺决定了其医学教育的质量。
到底大学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大学中的专业教育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成为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首先发端于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的医学教育领域。
(二)政治文化理念需要并维持着社会化认证体系
社会发展先于政府的历史使美国公众形成了对政府不信任的社会心理,加之强烈的个人主义文化特质的影响,美国人民对集权极为反感,不愿意依赖政府来解决社会问题,而是寻求自由结社,依靠协会、社会团体的集体力量来维护权利。
另外,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上的兼容并蓄形成了个人主义、院校自治、自由结社等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
其中,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
它崇尚个性、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反对外部力量的过分干预,体现在教育系统中就是以多样性的教育形式来满足多样性的需求,尽可能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联合自愿活动更成为不同背景移民解决问题的有效选择。
美国人这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理念需要和维持着社会化认证体系,成为医学教育认证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必要社会心理条件。
专业认证组织则是各行业为提高大学中专业教育的质量,规范从业资格,避免行
业腐败而自发组织的。
在以后的发展中,民间自愿性的认证组织与政府之间一致保持着合作但不合并,独立但又为政府服务的关系。
(三)美国高等教育存在高度自治和分权管理的传统
(四)联邦政府和公民社会对医学教育认证的共同诉求
联邦政府为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同时防止高校反对、维护各州的教育管理权力,使自己的干预和管理名正言顺,联邦政府选择高等教育认可作为联结政府、高校和社会的纽带,利用认证制度来缓冲其与州政府、高校之间的关系,满足各利益主体的需要。
联邦政府通过《高等教育法案》将高等学校的教育认证与其教育基金挂钩,以通过财政杠杆来促使高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除此之外,联邦政府还通过一系列法案对高等教育给予了赠地、拨款支持,对高等教育质量格外关注,这些措施给高等院校通过教育认证以巨大驱动力。
20世纪初,美国公民社会已形成了一个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的舆论环境。
美国在国家和个人之间存在一个公共领域——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具有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能力,它鼓励公民自主而广泛地参与社会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其存在为医学教育认证以非政府、非营利的民间形式生成提供了广阔空间。
1910年的《弗莱克斯纳报告》的发表引发了对医学教育等专业教育质量的关注。
但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象牙塔”式的神秘性、高贵性依旧保持着。
随着高等教育
的参与面的扩大,利益相关者的增多,社会影响力加大,公民社会要求高等教育打破其过去那种特权领域的神秘性,向社会公布其基本情况和信息。
政府和公众的需求,成为认证制度形成的一个主要动力,并一直推动着认证制度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联系高等教育、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重要桥梁。
二、《弗莱克斯纳报告》对医学教育认证的启蒙作用
医学教育认证的依据是医学教育标准,这些标准是由权威认证机构召集下属成员学校的专家一同讨论拟订,并得到下属成员学校共同认可后确定的。
不同时期的医学教育标准反映了当时医学教育水平,无疑是当时教育专家认识程度的体现。
在《弗莱克斯纳报告》发布之前,美国医学教育参差不齐。
(一)传统医学教育质量亟待提高
(二)《弗莱克斯纳报告》对医学教育论证的构想
《弗莱克斯纳报告》在医学教育认证部分中提出:“应该建立各州医学考试委员会和举行医学认证,各州相关委员会的成员应由医学界专家和知名人士组成。
在举行认证考试方面,政府应赋予各州委员会权力并组成专门机构;对不合格的医学院校不予认证;坚持医学院校的入学标准;获取足够资金以履行其职能。
”
(三)医学教育论证制度发挥的成效
美国的医学教育认证机构通过对医学院进行质量评审
和评估,以保证并提升高校教育能力和教学效益。
使得美国医学教育的质量水平大大提高。
3 医学院校学制合理化。
《弗莱克斯纳报告》提出。
医学院校需要4年制的学制,前两年进行课程教学,强调大学应该完全掌握医学教育和培训,为医学院前两年的课程学习提供所需的实验设备、教职员工等资源;后两年进行临床实习,强调大学应该管理和掌握附属教学医院,保证临床教学顺利进行。
同时还提出,专门负责临床教学的教师应和其他教师一样,属专职教师并同样可以享受教授序列职称和头衔。
三、美国早期医学教育认证制度的萌芽和确立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始进行高等教育认证的国家,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其中真正意义上的医学教育认证工作是由美国医学会下属的医学教育与医院认证委员会进行的。
(一)美国医学教育论证的萌芽时期
(二)美国医学教育认证的确立
在1904年美国医学会成立医学教育与医院认证委员会(CMEH)。
CMEH是一个独立于政府和医学院的民间组织,具有独立开展认证工作的权利,不仅不受行政力量的干扰,而且保证了认证的客观性和可信性,切实保障了医学教育的质量。
CMEH首次提出设立医学院的标准和一个医学院校的名单,根据他们的学生在职业证书考试中的表
四、借鉴与启示
美国的医学教育认证机构是独立的、民间的社会中介组织,而我国的评估机构是由国家教育部下属单位组成,从评估指标的制定到组成人员的遴选由政府来决定,缺乏像CMEH 这样民间第三方组织的参与。
此种评估难免出现政府“自己评价自己”的倾向。
虽然现阶段在我国建立完全脱离行政独立的市场调节下的民间中介组织条件还不成熟,但是建立在政府适当引导、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下的第三方中介评估主体制度是一个比较实际的选择。
首先,认证机构要独立于政府和医学院校之外,即使认证机构的人员大多由医学院专家组成,但其代表的是其所属行业的整体利益,必须维护认证的客观公正。
其次,评估机构的发展和认证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考虑如何增强评估机构的合法性问题。
美国医学教育认证机构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高校评估认证工作在于其具有的合法属性。
再次,政府应将精力主要放在加强对高等教育认证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上,充分发挥社会及公众力量的监督作用,并且自觉维护认证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