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城市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10.49 MB
- 文档页数:26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摘要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杭州将从西湖时代进入钱塘江时代,沿江开发,跨江发展。
杭州钱江新城区位于杭州地理几何中心和交通中心,紧依钱塘江北岸,由清江路、秋涛路、庆春东路和钱塘江围合而成的4.02平方公里钱江新城核心区,则是优先建设的重点区域,它的功能定位是杭州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和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重点发展金融、会展、商贸、文化、旅游、中介咨询等服务业。
因此对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合理规划设计对钱江区乃至整个杭州市的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是在完成地面规划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核心区实现立体空间开发,而对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地下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并从总体说明,地下交通规划,主要节点地区规划,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共同沟规划,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以及人文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和设计。
从而让钱江新区发挥地面和地下空间开发最大的功能效应。
关键词: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市政设施轨道交通1.总体说明1.1钱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情况:钱江新城位于杭州地理几何中心和交通中心,紧依钱塘江北岸,距西湖风景区4.5公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8公里。
钱江新城总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
新城的大部分地区位于老海塘——钱江路和航海路以外,曾是杭州的城郊结合过渡地带,因此现状主要以居住用地、村镇用地和村办工业、仓储用地为主;沿江地区大部分为水塘和农田,且地势低洼,平均地面标高在7米左右。
由清江路、秋涛路、庆春东路和钱塘江围合而成的4.02平方公里钱江新城核心区,是优先建设的重点区域,功能定位是杭州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和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核心区可建建筑面积约为650万平方米,包括八个功能区,即行政办公区、金融办公区、商务办公区、商贸会展区、文化休闲区、商业娱乐综合区、办公园区和滨江休闲游游憩区。
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杭州CBD)位于市城区的东南部,它将平行于钱塘江的富春江路作为核心区商务发展轴,将是钱江新城最长、最繁华的景观道路;新城核心区以市民中心为核心,向江形成中轴线,两侧将建设杭州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
前言在世纪之交,杭州市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开始实施跨江、沿江发展新战略,城市空间从围绕西湖建设发展的“西湖时代”正式跨入以钱塘江沿岸为依托,两岸夹江联动发展的“钱塘江时代”。
作为这一转折的标志,在钱塘江北岸滨江地带建设15平方公里的钱江新城成为新世纪杭州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次规划区域位于钱江新城的核心地段,经过几轮规划和一系列分析论证后,其规划面积由原来的2.56平方公里扩大到4.01平方公里,目前杭州大剧院和部分区域性基础设施已先期启动,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2021年初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又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编制了“钱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规划国际咨询”方案等,为有利于将上述方案中好的设计理念得以贯彻实施,并指导下一步各具体区块的城市设计、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特编制本规划。
2021年1月30日,由杭州市政府组织,在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召开了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规划审查会,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规划文件以该会议纪要(见附件)为依据,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并形成该正式文本。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三年三月第一部分回顾与总结回顾与总结一、规划演变过程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设想到逐渐成熟的各个阶段,其中的几轮规划和无数次的论证都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第一阶段:定性与功能探讨虽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有许多规划界专家学者提出城市向钱塘江边发展的思路,但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是在1996年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中,明确提出了在钱塘江边的原江滨二、三号区块建设杭州未来的商务中心区(CBD)。
以此为契机,由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设为城市内部服务并兼顾中央商务职能的城市新中心的概念。
第二阶段:规划雏形初现99年杭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对该地区与城市的你们,空间形态、功能区块的划分进行了概念方案的设计,并由杭州市规划院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
P l a n n i n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5年 第39卷 第1期 VOL.39 NO.1 JAN. 201564【作者简介】张 佶(1976-),女,双硕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城市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修改日期】2014-12-22【文章编号】1002-1329 (2015)01-0064-11【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doi 】10.11819/cpr20150112a【摘要】目前政府主导开发的城市重点地区的规划实施评价相对缺失,且规划评价的空间专题多囿于空间几何属性、特征描述以及布局和量上的比对。
本文尝试运用空间句法,从空间本体入手,从理论与案例两方面来探索一种新的规划空间评价的研究范式与方法,通过对空间自组织方式的解读使空间与人们的使用状况相联系,进而评价空间绩效与规划预期的吻合度。
以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空间为例,详细讨论了新城中心性及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的契合度,以期为核心区规划实施中期的空间评价提供基于实证的科学支撑。
【关键词】城市重点地区;中期空间评价;空间句法ABSTRACT: There is currently a lack of evaluation on urba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for government-led redevelopment in the urban core area, and the most relevant spatial evaluation is limited to the descriptions on the geometrical feature of the space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spatial layout and volume. Through a theoretical review and a case study, the paper sets out to study the space itself and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pace syntax in the spatial evaluation to provide a new research paradigm and approach. It aim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by looking 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pace use and original plans by revealing the underlying self-organization mechanism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case study of Qianjiang New CBD in Hangzhou, the study discusses the centrality and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function and the potential of space structure,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an empirical scientific support to evaluate the mid-term spatial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in the urban core area.KEYWORDS: urban core area; mid-term spatial evaluation; space syntax城市规划评价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工作在我国长期处于缺失状态。
钱江新城核心区块城市设计前言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块从2001年初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始编制《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至今已有将近三年的时间,其间先后完成了15平方公里概念设计,德国欧博.迈亚公司的核心区块规划咨询方案,以及我院于年初编制完成的核心区块控制性详规等;一些后续规划也正在逐步展开,如地下空间概念性规划和控制性规划。
2003年2月,杭州市政府颁布了《关于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杭政函《2003》24号),使该规划成为目前指导核心区块内地块开发的有效法律文件,虽然控规对地块开发的强度、指标、空间形态控制等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但对于核心区这一未来的城市新中心来说,仅有一般的控制要求是无法满足土地开发与规划管理要求的,必须通过城市设计细化城市空间、街道空间、建筑群体组合关系等内容,对每个地块提出明确的规定性指标和指导细则,才能有效指导下一步的开发建设。
因此,本次规划是上一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化和补充,在遵循控规确定的功能定位、总体格局和规划结构基础上,结合正在编制的地下空间规划,提出钱江新城核心区块的城市设计要求。
第一部分背景关系一、规划范围二、现状概况三、前期规划解读四、规划任务五、规划调整内容六、主要设计依据第二部分设计总则一、整体构思1、城市设计将为钱江新城核心区创造一个完整和谐的视觉形象:沿钱塘江以致密的高层塔楼群界定疏散开敞的以市民中心建筑为主体构建的主轴线空间;高层群之间通过楔形绿地形成空间分隔与缓冲。
2、通过沿灵江路和新安江路所形成的风格协调的的建筑塔楼形成韵律界面,群房有统一的退界形成连续界面,界定主轴线空间,其中钱江路东南高层建筑临街并直接落地,形成挺拔的视觉感受;而钱江路西北侧高层建筑适当后退,使市民中心的形象更为突出。
3、结合轨道交通站场使地下空间向周边地块延伸,并通过地下、地面与临街裙房的二层以上空间处理形成完整的商业立体开发系统。
主要的商业零售空间设置在与轨道交通站场垂直的区内支路两侧和环境优美、宁静的楔形绿地周围,尽量避免对城市主交通流向的干扰,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空间。
2107.钱江新城CBD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研究及实践俞顺年陈松[摘要] 本文以杭州钱江新城CBD的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实践为例,通过系统研究成果总结,从多学科的视角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公共空间开发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一整套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法及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新条件下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钱江新城CBD 公共空间管理法规奖励机制1. 公共空间的概念及国内规划实践1.1 公共空间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是城市公共生活的主要载体,涉及全体市民的日常生活。
可以说,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广大市民规划、设计、管理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主要由公共产权用地上相对独立完整的公共空间和非公共产权用地上的附属公共空间构成。
前者包括街道、广场、河道、公共绿地等,后者主要指建筑后退红线形成的临街空地、小广场、街区内院、底层架空的骑楼空间,以及跨越不同用地范围通向地铁站等交通枢纽或重要城市公共设施节点的空中连廊、地下通道和公共垂直交通空间等。
1.2 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规划领域的局限性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进步,建设了大量公共空间,大量实践也促进了公共空间的研究。
然而,绝大部分研究关注的是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设计。
事实上,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受到多方面要素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一个规划设计问题,因此对公共空间的研究必须采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城市学等各方面的视角进行横向综合研究,而不能局限于物质设计的层面。
从规划理论的角度,传统对公共空间的研究有何启示?在投资多样化、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确定城市公共空间的属性?谁是公共空间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公共空间的建设如何作用于社会服务、提升城市活力或“人气”,从而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通过什么政策和技术途径才能促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的发展?如何建立有理论依据的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框架?这些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有重要理论意义的问题都超过了物质设计的内容。
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
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B-03地块建筑设计回顾摘要:对于在未来的城市中央商务区同时设计的四栋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我们不能不重点考虑它们四者的关系,同时又要很好的服务于城市生活,并对城市景观和城市肌理的完整性有所加强。
因此,它的设计应该是一个综合考虑的产物:可能会是一个平淡乏味、千篇一律的折衷品,也可能会是一个既兼收并蓄、又个性突出的城市地标。
关键词:楔形绿地;韵律界面;围合空间;下沉广场1. 项目概况钱江新城核心区B-03地块位于核心区西北部,南临富春江路,东临曹娥江路,西北临4号路,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用地面积29339㎡,地上总建筑面积199550㎡,由一座酒店式写字楼、一座四星级酒(100米限高)店及两座商业综合楼组成(150米限高)。
(如图1)图1 总平面图2.设计目标B-03地块的方案设计结合地形、功能、造型等自身特点,很好的诠释了钱江新城“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设计宗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放性:B-03地块建筑群不是一个孤立的岛屿,它是钱江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片吸引人流,易于接受并与周围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都市乐土,体现了新城“开放性”的设计理念。
共生性:我们的设计力求建立与城市最好的融合关系,在建筑设计完成的同时也完成对城市的设计,从而建立一种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机制,更加增强建筑的生命力。
多样性:在以方形、矩形为主要形式的塔楼林立的新城建筑中,我们的设计追求更多样化的形式组合模式。
形态的多样性带来的是含蓄的“地标性”和更有深度的可“识别性”。
统一性:B-03地块的四栋建筑在形态和立面设计上都相互呼应,在多样变化的同时做到了和谐的统一,以简洁大气的整体形象自然地融入到新城的建筑组群中。
图2:鸟瞰夜景适宜性:B-03地块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宽敞舒适、条件优越的公共空间,推动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多层次的享受。
四栋塔楼的巧妙布局最大程度增加了平行面的间距,减少了相互对视的弊端;也保证了景观、朝向的均好;办公空间的灵活分隔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的业主,并适应不断发展的需求。
钱江新城核心区块城市设计钱江新城核心区块城市设计钱江新城,是建在江面宽达1000米、比黄浦江甚至宽一倍钱塘江边上。
因此,新中心区的空间规划布局上,将从大范围、大尺度、高视点的角度,体现现代城市以高层建筑群为核心的特色。
但是,钱塘江边上的建筑也要有杭州的特色,设计符合本地区地理、历史、文化特征的独特的建筑实体布局和建筑天际线,内涵有杭州的一些灵气、杭州的文化、杭州的历史、杭州的个性。
在注重建筑独特性、标志性同时,新城建筑还注重建筑物彼此之间呼应与兼容性,倡导开放性、亲民性第二部分设计总则一、整体构思1、城市设计将为钱江新城核心区创造一个完整和谐的视觉形象:沿钱塘江以致密的高层塔楼群界定疏散开敞的以市民中心建筑为主体构建的主轴线空间;高层群之间通过楔形绿地形成空间分隔与缓冲。
2、通过沿灵江路和新安江路所形成的风格协调的的建筑塔楼形成韵律界面,群房有统一的退界形成连续界面,界定主轴线空间,其中钱江路东南高层建筑临街并直接落地,形成挺拔的视觉感受;而钱江路西北侧高层建筑适当后退,使市民中心的形象更为突出。
3、结合轨道交通站场使地下空间向周边地块延伸,并通过地下、地面与临街裙房的二层以上空间处理形成完整的商业立体开发系统。
主要的商业零售空间设置在与轨道交通站场垂直的区内支路两侧和环境优美、宁静的楔形绿地周围,尽量避免对城市主交通流向的干扰,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空间。
4、步行系统与商业零售、绿化开敞空间系统结合设置,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城市空间的同时,也为土地开发商带来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
5、区域内绿化空间主要功能是提供游乐和休闲的场所,在密集度高的建筑群中起到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
根据其位置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环境特色:滨江绿带与高架城市阳台结合,既为人们提供主要的休闲活动空间,又成为整个核心区的沿江绿色基座;楔形绿地则是高层建筑群之间的主要缓冲空间,将滨江绿带引入城市内部;而主轴线空间内通过建筑、广场、绿化空间的结合多层次立体化的处理,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