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名单
- 格式:doc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4
北洋政府时期历任元首(总统、执政、大元帅)表1、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逸仙),广东中山,1912.1.1-4.1,为南北统一,荐袁世凯以自代而辞职。
袁世凯未南下就职,至3月10日,在北京袁就大总统职后,孙在4月1日解职。
副总统黎元洪。
2、第二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慰亭),河南项城,1912.3.10-1913.10.10,因国会选举正式大总统而解职。
副总统黎元洪。
3、总统:袁世凯,1913.10.10-1916.6.6,帝制失败羞愤成疾而死。
民国五年1月1日(1916.1.1)僭称“皇帝”,改号洪宪,至3月22日下令撤销帝制,23日,废止洪宪年号。
副总统黎元洪。
4、总统:黎元洪(宋卿),湖北黄陂,1916.6.7-1917.7.1,因安徽督军张勋复辟而辞职。
(因袁世凯死,以副总统继任。
)1916.10.30,国会补选副总统,冯国璋当选。
5、代总统:冯国璋(华甫),河北河间,1917.7.6-1918.10.10,受皖系压迫,在任职期满即退职。
(民国六年七月在南京摄行总统事,8月入京)6、总统:徐世昌(菊人),直隶天津,1918.10.10-1922.6.2,因直系军阀邀请黎元洪总统复任,以便他日推举曹锟为总统,徐被迫退位。
(徐自1918年9月当选总统,至1922年6月2日通电辞职,黎元洪于6月11日入京复总统职,其间由阁员高凌蔚摄行总统职务。
副总统未选出)7、总统:黎元洪,1922.6.11-1923.6.3,因直系军阀拥戴曹锟为总统,被逼去职。
8、总统:曹锟(仲珊),直隶天津,1923.10.10-1924.11.2,冯玉祥倒戈叛吴,于10月23日发动北京政变,曹锟被幽囚于延庆楼,后被逼通电辞职。
自1924年11月2日曹锟通电并咨国会参、众两院辞职,将总统印信移交国务院,代理国务总理黄郛即宣告摄行总统职务,至同月24日,解职。
9、临时执政:段祺瑞(芝泉),安徽合肥,1924.11.24-1926.4.20,因未获奉系张作霖支持,且联奉拒吴计划又告失败,乃通电下野,返居津门。
北洋军阀六巨头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北洋时代,从时间段上说,是指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中经武昌起义、清帝逊位、民国创立、军阀混战,直至1928年奉系易帜,民国在形式上实现一统,这样一个前后共计33年的时段,北洋集团正式执政则共计17年。
从政治制度方面看,北洋集团执政的政府是帝制中国解体以后,根据宪政共和的制度设计建立起来的第一届正式政府。
这一时期,由于清代皇族宗室拒绝改革,导致王权解体,群雄逐鹿。
政治舞台上如走马灯一样变幻。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袁世凯之一)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
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
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
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
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
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
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
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
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
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
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历任国务院国务总理【国务总理】唐绍仪,字少川,广东中山人。
1912.3.29~1912.6.27。
1912年3月29日,唐绍仪就任国务总理,6月27日因与袁世凯总统政见不合而辞职。
【国务总理】陆徵祥,字子欣,上海人。
1912.6.29~1912.9.22。
1912年6月29日,陆徵祥就任国务总理,因不容于国会,愤而称病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赵秉钧,字智庵,河南临汝人。
1912.8.20~1912.9.24。
内务总长赵秉钧代理国务总理,因国务院改组而去职。
【国务总理】赵秉钧。
1912.9.25~1913.7.16。
1912年9月25日,赵秉钧就任国务总理,因宋案涉嫌称病辞职,至1913年7月16日始奉准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
1913.5.1~1913.7.16。
陆军总长段祺瑞代理国务总理。
【代理国务总理】朱启钤,字桂莘,贵州紫江人。
1913.7.17~1913.7.18。
交通总长朱启钤代理国务总理。
【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
1913.7.19~1913.7.31。
陆军总长段祺瑞代理国务总理。
【国务总理】熊希龄,字秉三,湖南凤凰人。
1913.7.31~1914.2.12。
1913年7月31日,熊希龄就任国务总理,因财政困难而辞职。
【代理国务总理】孙宝琦,字慕韩,浙江杭县人。
1914.2.12~1914.5.1。
外交总长孙宝琦代理国务总理,因袁世凯废止国务院官制而去职。
【国务卿】徐世昌。
1914.5.1~1915.10.26。
1914年5月1日,徐世昌就任国务卿,因不满袁世凯实行帝制而请辞。
【代理国务卿】陆徵祥。
1915.10.26~1915.12.21。
外交总长陆徵祥代理国务卿,12月21日奉命真除。
【国务卿】陆徵祥。
1915.12.21~1916.3.22。
1915年12月21日,陆徵祥就任国务卿,因袁世凯帝制失败改组内阁而去职。
【国务卿】徐世昌。
1916.3.22~1916.4.22。
一篇文章读懂北洋时期所有的军阀从清朝灭亡到奉系军阀东北易帜的这十六年时间里,军阀混战不断,“北洋政府”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实权则属于控制北京政府的各军阀。
北洋政府是民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对这段历史很模糊,今天作者就以一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一下北洋时期的军阀。
北洋五色旗一、袁世凯时期1912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中国开始进入民国新纪元,袁世凯以北洋新军虎视群雄,最终成为了民国的实际控制人。
袁世凯的政府是以北洋新军这个军事集团为主导,因此实际上来说袁世凯也是军阀。
袁世凯1916年袁世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彻底把持了北洋政府的实权,但他还不够满足,他还妄图称帝,结果仅仅在他称帝八十三天后,就被赶下了台,最后在众叛亲离中孤独地死去,袁世凯时期的北洋政府正式结束。
二、北洋系军阀袁世凯死后,没有一个人能单独控制数量庞大的北洋新军,原本就派系林立的北洋新军分成三个独立的军事集团,他们相继把持中央政府大权。
1、皖系军阀1916年袁世凯死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事集团,扶植黎元洪为大总统,但实际掌权的却是作为总理的段祺瑞。
1920年皖系军阀在直皖战争中被打败,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主要控制范围为安徽、两湖等地区。
2、直系军阀直系军阀是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军事集团,因首脑冯国璋为直隶人,因此称其为“直系军阀”。
1920年,直系军阀联合奉系张作霖在“直皖战争”中打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张作霖实际上没有出力),开始控制中央政府。
其中孙传芳和吴佩孚是直系的后起之秀,在他们崛起时,控制中央政府的是奉系的张作霖。
主要控制范围为直隶、山东、江西等地区。
3、奉系军阀奉系军阀是以张作霖及其几个拜把子兄弟为代表的军事集团,因为张作霖是奉天人,因此称其为“奉系军阀”但从根源上讲,奉系并不是北洋系,它只是依附于北洋系。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军阀打败直系军阀开始控制中央政府。
北洋政府的历任总统们北洋政府是指在满清退位以后,继任的中国合法政府,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在国家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始于孙中山在南京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在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正式形成。
为世界各国所承认的合法政府。
而北洋政府最值得称道的就是。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一个国家法统的国家,并且保持了疆域的完整。
在1912年建立起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
历时的十六年的北洋政府一共历经15任国家元首,22任国务总理。
北洋政府始于辛亥革命,必须承认的是辛亥革命是个早产儿,是一个并不成熟的革命,是锅夹生饭,但他的意义是重大的,他推翻三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结束了腐朽的满清统治。
可以说,北洋政府是极其腐朽和衰败的,他的15任国家元首都是谁呢?孙中山,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1912年2月13日在任,时年46岁。
任期只有一个多月,却影响深远。
但必须指出的是,孙中山当总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一生三次当总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孙中山是伟大革命先行者,他唤起了革命的号角。
但他的一生却是蹉跎的一生,没有任何一个集团和实力派依附和听命于他,无兵无将,他的权力也确实被北洋军阀“窃取”但这是实力使然,是必然的选择。
1925年去世,时年59岁。
袁世凯,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
1914年10月16日,袁世凯就任第一任中华民国总统,时年55岁。
必须要指出的是,袁世凯当总统是合理合法的,正式在他的任期内,国际社会才正式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是合法政府。
也应当指出的是,是孙中山和袁世凯共同地推翻了满清统治,而且是以和平方式,避免的国家内战。
也免于外国的干涉。
北洋政府历经15任国家元首,都是哪些人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简称“民国”。
孙中山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但此时新生的民国不仅还没有实现统一,而且时刻面临外部的威胁,因为北方的满清政府仍在苟延残喘。
此时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为了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彻底推翻满清统治,巩固民国,被迫与袁世凯达成一条件“如果袁世凯促使清帝主动退位,就将总统之位让给他”。
1912月2月12日,清帝正式退位,民国实现统一。
第二天,孙中山提出辞呈,并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
15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从此,中国正式进入北洋政府时代。
袁世凯袁世凯,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被正选选举成为民国临时大总统。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前期,袁世凯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为了民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到了后期,袁世凯为了一己私利,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恢复帝制。
最后在全国风起云涌的讨袁运动中,仅做了“83”天皇帝梦的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中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
取消帝制不久后,郁郁寡欢的袁世凯在北京病逝。
纵观袁世凯的一生,恢复帝制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
黎元洪在北洋政府历任中的总统中,黎元洪是唯一一个不是袁世凯嫡系的总统。
1913年10月,黎元洪凭着自己在辛亥革命所积攒下来的资历与袁世凯一起被选举成为中华民国的副总统和总统。
在1916年更是接任成为总统,可是实际权力则为国务总理、皖系军阀段祺瑞所掌握,而黎元洪手上一点实权都没有,最后因府院之争而下野。
1922年,黎元洪梅开二度,再次出任民国大总统,但仍旧没有什么实权,他的总统之位是北洋各个利益集团妥协下的产物。
北洋政府北洋政府,也称北京政府。
北洋是指位于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的一个地域,因这一地带出现了近代新1926年的中华民国全图民国元年(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后,中华民国政府从南京北迁至前清故都北京,临时政府进入北京时期。
1912年12月初至1913年3月,北京临时政府举行第一届国会大选。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在北京召开。
在这段时间里,中华民国的中央政府体制逐渐确立,但国家政权也落入袁世凯等北洋派人士的掌握之中。
至1913年10月6日,中华民国国会选举袁世凯为第一任大总统,但袁世凯日后意图恢复帝制未果。
当时在各省设置的都督掌握了地方的政经与军事大权,成为日后军阀养成之温床。
(1912-1916年)袁世凯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10 日在北京就职,又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
二次革命失败后,南北对峙局面宣告结束,袁世凯用北洋新军武力统一全国,北洋集团由此统一了全国政袁世凯称帝权。
接着,国会于10月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
1914年5月1日,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总统制,总统独揽一切大权。
袁世凯统治期间,镇压了革命派的活动,北洋派也保持着大体上的一致,因而政局相对稳定,北洋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各种体制的基础多在这一时期奠定,公布的一些法规、条例对工商业发展也起了一定作用。
但大总统职位仍不能使袁世凯满足,自1915年春开始,他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积极准备改行帝制。
同年12月12日宣布恢复帝制。
旋下令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废除民国纪元。
但经过辛亥革命,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加之袁在北洋派内部排挤手握兵权的段祺瑞、冯国璋等人,造成北洋派内部的分裂。
以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坚持反袁,组织了中华革命党与中华革命军,在沪、鲁、陕等地发动起义,但因孙中山、黄兴有分歧,缺乏实力,又脱离群众,故影响不大。
1911-1949 中国领导人本表纪录中华民国自1912年开国至今的国家元首。
包含临时大总统、大总统、广州军政府领导、国民政府主席、1948年行宪后及1996年公民直选后之中华民国总统及副总统。
一、临时总统及北洋时期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 孙文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1日至1912年4月1日2 袁世凯北洋军阀1912年3月10日至1913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大总统1 袁世凯北洋军阀1913年10月10日至1916年3月22日1915年12月12日至1916年6月6日(1915年12月12日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
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继任黎元洪进步党1916年6月7日至1917年7月1日(1917年张勋在7月1日至发动政变,宣布清朝复辟。
7月12日此政权遭段祺瑞的“讨逆军”推翻。
)代理冯国璋直系军阀1917年7月6日至1918年10月10日(7月6日以副总统代理大总职)2 徐世昌皖系军阀1918年10月10日至1922年6月2日国务总理署任周自齐交通系1922年6月2日至1922年6月11日复任(1)黎元洪研究系1922年6月11日至1923年6月13日代总理署任高凌霨无党派1923年6月14日至1923年10月10日3 曹锟直系军阀1923年10月10日至1924年11月2日代总理署任黄郛无党派1924年11月2日至1924年11月2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临时执政段祺瑞皖系军阀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大总统改为虚位,由国务总理摄行。
)代总理署任胡惟德无党派1926年4月20日至1926年5月13日中华民国大总统总理署任颜惠庆无党派1926年5月13日至1926年6月22日代总理署任杜钖圭直系军阀1926年6月22日至1926年10月1日代总理署任顾维钧无党派1926年10月1日至1927年6月16日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奉系军阀1927年6月18日至1928年6月3日二、广州军政府时期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第一次护法)1 孙文中华革命党1917年9月10日至1918年5月4日(溥仪复辟后国会被废。
北洋政府内阁部分阁员间社会关系一览表中国向来为伦理社会, 以关系为本位,以地缘、血缘、学缘、姻亲等关系为重要纽带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而在长期的专制统治中, 人治色彩相当浓厚, 因而以姻亲、师生、僚属、朋友、结拜兄弟、同学、同乡为主要纽带的传统私人关系在中国政治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阁部分阁员间社会关系一览表 (1916-1928)表中展示的这样一个复杂而又清晰的社会关系网络无疑是令人吃惊的。
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近代社会, 婚姻都是官场上官员之间建立政治联系的重要手段。
顾维钧因受到唐绍仪的赏识, 在博士论文还未曾完成之时, 便被唐推荐回国任总统府和国务院的英文秘书。
与唐的三女唐梅结婚后, 即开始在外交部工作, 不久就升任参事。
三十岁不到便开始了职业外交生涯。
另一个著名的外交家施肇基也是因为年轻之时便被唐看中, “目为佳士, 期以远大, 遂以其兄之女妻之。
施、唐既联姻娅, 绍仪益善遇之, 先后任英美使馆随员, 后以道员指省直隶”。
民国建立后, 唐绍仪出任国务总理, 于是便“引肇基任交通总长”。
孙宝琦为内阁总理之时, 因颜惠庆是其妹夫, 遂邀颜出任外交总长, 但前任外交总长顾维钧少年持重, 深得曹锟信任, 曹宁可放弃孙宝琦, 也一定坚持要由顾执掌外部, 孙宝琦只得改任颜惠庆为农商总长。
1924年11月, 段祺瑞复出并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转年便特任其内弟吴光新为陆军总长, 丝毫没有避嫌之意。
友谊作为传统社会关系的一种, 虽然它的政治意义很难确定, 但往往具有其他个人关系所不及的更大的政治力量。
事实上, 友谊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中形成的, 作为一种感情上的联系不仅十分主观, 这中间还会夹杂着其他各种关系。
如王宠惠和罗文干就为同事兼朋友关系, 1916年北洋政府成立修订法律馆, 罗文干在该馆就职, 1918年7月在王宠惠手下任副总裁, 在修订刑法典过程中, 他们两人成为挚友, 在此期间罗文干在北京大学任法学教授、法官训练所讲师。
北洋政府(时称北京政府)自1912年3月成立直至1928年12月灭亡,十六年间共产生了一任临时总统,五任总统、一任代总统,一任执政,一任大元帅。
·北京政府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1912年3月10日至1913年10月10日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10日至1916年6月6日任第一任大总统。
·北京政府第二任大总统黎元洪,1916年6月7日因袁世凯病亡,以副总统继任大总统,至1917年7月1日因张勋复辟退职。
北京政府代总统冯国璋,1917年7月6日以副总统在南京摄行大总统,8月入京秉政。
因受皖系军阀排挤,于1918年10月10日即行退职。
·北京政府第三任大总统徐世昌,1918年9月被安福系推为总统,10月10日就职(南方军政府不承认,称其“伪总统”)。
因受直系军阀排挤,于1922年6月2日通电退职。
·北京政府第四任大总统黎元洪,1922年6月11日入京复任总统,后因直系军阀逼迫,于1923年6月3日退职。
·北京政府第五任大总统曹锟,1923年10月10日通过“贿选”就职,1924年10月23日因直系军阀冯玉祥倒戈吴佩孚,发动“北京政变”,被迫于11月24日解职。
北京临时执政府临时执政(相当于总统)段祺瑞,1924年10月24日受冯玉祥及奉系军阀张作霖拥戴就任,1926年4月20日因未获奉系军阀支持,被迫通电下野。
北京安国军政府大元帅(相当于总统)张作霖,1926年6月18日就职,因南方国民革命军夹攻北京,于1928年6月3日被迫去职。
1928年12月29日,东北全境换下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挂青天白日旗,全国始告统一,北洋政府历时十六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文、图:臧伟强岁月遗珍——民国名人老照片(二)北洋政府历任元首肖像照赏鉴APPRECIATION袁世凯亲笔题赠亲信、北京政府大理院院长章宗祥(字仲和)签名照。
袁世凯题赠章宗祥签名照此照,摄于天津福陞照相馆,系袁世凯亲笔题赠亲信章宗祥(字仲和),赠与时间当为1912年8月至1914年2月间(章宗祥北京政府大理院院长任内)。
附录二:北洋政府将军府之将军名单(1914-1927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并镇压了二次革命后,为了改变都督掌握一省大权的局面,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于1914年6月30日下令裁撤各省都督而设立“将军”诸名号。
7月18日,袁世凯又公布将军府编制令和将军行署编制令,并在北京设立了将军府,作为“军事之最高顾问机关”,直接隶属袁大总统。
一般的高级军官,授与“将军”;“有特殊功勋者”,授与上将军;各省有督理军务之权的,授与“将军”,并冠以一“武”字(派往东北的例外,冠以“镇安”二字);凡在一省做过都督而被解职来京者,授与“将军”,并冠以一“威”字。
“将军”的名号属荣誉衔,与军阶有别;将军府实用作安置闲散将领,并无实权。
袁世凯死后,将军府依然存在,时断时续给有关军人颁授名号,直至1927年6月18日明令撤消将军府。
其间共任命上将军衔27个,左将军衔1个,右将军衔3个,将军衔534个。
这里所收录的,是一些曾被授过“将军”名号的军人,以便研究者查找(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槐:1914年6月授将军府奋威将军。
于珍:1926年授将军府珍威将军。
于学忠:1924年6月授将军府佑威将军。
马济:1924年10月授将军府拯威将军。
马骐:1923年底授将军府锐威将军。
马麟:1923年底授将军府翰威将军。
马龙标:1921年授将军府恒威将军。
马玉仁:1923年授将军府衡威将军。
马廷骧:1924年7月授将军府勖威将军。
马联甲:1923年10月授将军府联威将军。
马福兴:1924年2月授将军府舒威将军。
马福祥:1922年7月授将军府祥武将军。
马毓宝:1922年9月授将军府宝威将军。
王普:1924年授将军府通威将军。
王士珍:1922年1月授将军府德威上将军。
王占元:1915年10月授将军府壮威将军;1916年1月授襄武上将军。
王永泉:1923年9月授将军府溥威将军。
王廷祯:1917年授将军府祯威将军。
王怀庆:1918年授将军府庆威将军;1923年11月授靖武上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