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最终
- 格式:pptx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9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是本册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洋政府在1912年至1928年期间的统治情况,包括其腐败、军阀割据、制度名存实亡等黑暗现象。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北洋政府的历史背景、状况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一复杂的历史现象,学生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状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历史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状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一复杂的历史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北洋政府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洋政府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北洋政府的特点和问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状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现象,从、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
4.讲授与分析:教师进行讲解,深入分析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
5.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增强对国家历史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袁世凯上台之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
为了维护共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进行了“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与北洋军阀展开不懈的斗争。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又学过“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这对学习本课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
但是由于本课涉及“北洋军阀”“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概念,相对较难理解且枯燥,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历史进行感知、探究。
另外还应适当补充史料,帮助学生了解以史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北洋政府名称的由来,认识北洋政府的性质。
通过史料阅读与分析,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采取的革命行动,认识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通过图表与数据分析,能够认识到军阀混战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同时提升维护国家和平与统一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以及军阀割据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材料一《老猿百态——刀大杀人多》——吴浩然:《民国漫画·袁政府画史》,101页,济南:齐鲁书社,2016教师设问:漫画中的“老猿”暗指谁?这幅漫画反映是什么史实?(参考答案:袁世凯;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标要求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袁世凯篡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又进一步走向专制、独裁,再进而复辟帝制,结果走上灭亡之路。
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即中国社会进步力量,在逐渐认识袁世凯本质后,开展了一系列斗争,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虽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形式上恢复了民国,但政权仍掌握在封建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
学情分析从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来看,八年级学生个性比较突出,喜欢彰显自我,所以应把课堂交给学生,但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对很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还不到位,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作出肯定的同时,还更要给予适当的分析指导,让学生知学好学,寓学于乐。
教学方法1.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2.采用自主学习探究,研究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读阅读.讨论和分析.3.讲述法,本科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陌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讲述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二次革;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二十一条”;中华革命党;护国战争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过程与方法学习袁世,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学生认识到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
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的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重点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