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肾上腺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3.74 MB
- 文档页数:29
免疫组化肾上腺疾病结果判读标准一、绪论肾上腺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常见的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免疫组化技术在肾上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免疫组化肾上腺疾病结果判读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二、免疫组化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免疫组化是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组织标本中的相应抗原结合,然后通过染色或发光等方式来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
在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中,免疫组化能够帮助医生发现肿瘤细胞的来源、类型,识别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免疫组化在肾上腺疾病中的标记物在肾上腺疾病的免疫组化诊断中,常用的标记物主要有肿瘤抑制基因p53、Ki-67、S-100、Cytokeratin、Synaptophysin等。
这些标记物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等密切相关,能够为医生判断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提供帮助。
四、免疫组化肾上腺疾病结果判读的标准1.肿瘤抑制基因p53的表达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肿瘤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免疫组化检测肾上腺疾病样肿瘤患者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如果p53的阳性率高,说明肿瘤细胞增殖活跃,预后不佳,需密切观察和治疗。
2. Ki-67的表达Ki-67是细胞增殖标记物,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能够反映肿瘤的活跃程度。
免疫组化检测Ki-67的表达水平,能够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生长速度和转移风险,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3. S-100的表达S-100是一种神经系统特异性标记物,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能够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来源和类型。
免疫组化检测S-100的表达情况,对于肾上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 Cytokeratin的表达Cytokeratin是上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对于肾上腺皮质样肿瘤和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组化检测Cytokeratin的表达情况,能够帮助医生明确肿瘤的类型和来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肾上腺疾病的常见症状
1、电解质紊乱。
由于皮质醇及醛固酮分泌减少、肾脏潴钠排钾功能减低,尿钠排量增加,慢性失钠,脱水,血容量下降,在病情较重及摄钠量不足者,可出现明显的低血钾钠及高血钾。
2、胃肠功能紊乱。
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由于患者进食减少,体重明显下降,由于水盐代谢紊乱,患者往往喜吃咸食。
3、全身症状。
乏力是本病早期出现的重要症状,随病情进展,乏力程度逐渐加重,因此严重乏力,易疲劳,休息后不易恢复是艾迪生病的常见症状。
4、抵抗力降低。
由于皮质醇水平低下,患者对各种刺激均缺乏魁梧抗力,在感染、外伤、手术、精神刺激及其他应激情况下,会出现血压降低,神志模糊,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危象。
5、糖代谢紊乱。
由于皮质醇水平低下,患者对各种刺激均缺乏抵抗力,在感染、外伤、手术、精神刺激及其他应激情况下,会出现血压降低,神志模糊,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危象。
6、心血管症状。
武汉肾内胡婉红医生解释说由于低钠,脱水,血容量不足,心排出量减少,故肾上腺疾病病人多为低血压、易发生头晕、直立性低血压,甚至一过性晕厥。
心脏往往较小,心电图可显示低电压、窦性心动过缓等。
肾上腺外科疾病临床诊疗指南第一节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如主动脉旁嗜铬体和膀胱等)的肿瘤,属于APUD系统的肿瘤。
该肿瘤持续或间歇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的功能及代谢紊乱。
肿瘤90%位于肾上腺,10%为肾上腺外;单侧肿瘤约占90%,双侧占10%;单发肿瘤约占90%,多发占10%;良性肿瘤占90%,恶性占10%。
【诊断要点】1.高血压为最主要的表现,呈阵发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基础上阵发性发作,血压可达26.5—33.9/16.9—23.9kPa。
2.血压升高常伴心悸、气急、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发冷、视觉模糊等。
重者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脑出血,甚至死亡。
3.部分患者有血压升高的诱因,如外伤、妊娠、分娩、麻醉、手术等。
这类患者危险性较大.若处理不当,往往会引起死亡。
4.代谢紊乱引起血糖升高、发热、体重减轻和消化道症状。
5.位于膀胱的嗜铬细胞瘤,常在排尿时或排尿后出现头痛、头昏、心悸、出汗和血压升高,甚至晕厥。
其他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能出现受累器官的相应症状。
6.血和尿儿茶酣胺水平升高,24小时尿儿茶酚胺>50mmol/L,尿VMA>85umol/L;症状发作时收集3小时尿检查对诊断帮助大。
7.酚妥拉明抑制试验:适用于高血压患者,血压高于22.6/14.6kPa时方可施行。
方法:平时血压平均值作为对照,开放静脉通道,酚妥拉明5mg快速注入静脉。
每30秒测1次血压、若2—3分钟内血压下降4.67/333kpa,并持续3—5分钟为阳性反应。
8.组胺激发试验:可适用于怀疑无症状嗜铬细胞瘤。
试验前2天停用一切镇静药,取组胺0.025一0.05mg,1—2分钟静椎,观察方法同酣妥拉明试验,血压升高6.67/4.0kPq持续5分钟为阳性。
9.B超检查可发现肾上腺.主动脉旁和膀胱等部位的肿瘤,为定位诊断提供线索。
肾上腺疾病知识点总结肾上腺是人体内一对位于肾脏上方的内分泌器官,其中分泌的激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肾上腺疾病是指肾上腺激素分泌不足或过多引起的一类内分泌性疾病。
肾上腺疾病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肾上腺的解剖、生理功能、肾上腺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肾上腺的解剖和生理功能1. 肾上腺的结构肾上腺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方,呈三角形状,分为外皮和髓质两部分。
外皮由胆囊样细胞和网状细胞组成,分泌皮质激素;髓质由嗜铬细胞组成,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 肾上腺的生理功能(1)皮质激素:包括皮质醇、醛固酮和雄激素,调节新陈代谢、水盐平衡和性特征发育。
(2)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代谢和应激反应。
二、肾上腺功能减退症1. 病因(1)原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肾上腺皮质受累导致皮质激素分泌减少。
(2)继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由于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肿瘤、感染等原因引起。
2. 临床表现(1)慢性疲劳、乏力;(2)低血压、低血糖;(3)皮肤黏膜色素沉着;(4)体重减轻、食欲减退;(5)消化系统症状等。
3. 诊断和治疗(1)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检测;(2)ACTH刺激试验和甘氨酸刺激试验;(3)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如氢化可的松等。
三、肾上腺功能亢进症1. 病因(1)良性髓质性肿瘤:多为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由于肾上腺皮质产生过多醛固酮引起。
2. 临床表现(1)高血压、心悸;(2)头痛、出汗、焦虑;(3)代谢紊乱,如体重增加、糖耐量减退等。
3. 诊断和治疗(1)24小时尿儿茶酚胺和醛固酮排泄量测定;(2)肿瘤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3)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介入治疗等。
四、其他常见肾上腺疾病1. 肾上腺卒中由于急性出血或血栓引起,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休克等。
肾上腺CT报告:肾上腺增生1. 引言肾上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肾上腺疾病,它通常指肾上腺皮质增厚或肾上腺腺体增大。
通过肾上腺CT扫描可以准确诊断肾上腺增生,本文将介绍肾上腺CT报告的解读和相关注意事项。
2. 肾上腺CT扫描结果2.1 扫描技术肾上腺CT扫描采用XXX技术进行,扫描范围覆盖了肾上腺区域。
2.2 影像特征肾上腺增生在CT影像上表现为以下特点: - 双侧肾上腺体积增大; - 肾上腺皮质增厚; - 密度均匀,可与邻近组织区分开。
2.3 结论根据肾上腺CT扫描结果,患者表现为肾上腺增生。
3. 肾上腺增生的临床意义3.1 病因肾上腺增生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 -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 噻嗪类利尿剂使用不当等3.2 症状和体征肾上腺增生常常伴随以下症状和体征的出现: - 高血压 - 头痛 - 代谢紊乱 - 脂肪堆积等4. 肾上腺增生的治疗和预后4.1 治疗方法肾上腺增生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4.2 预后肾上腺增生的预后通常良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5. 注意事项5.1 鉴别诊断肾上腺增生的CT影像特征与其他肾上腺疾病相似,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肾上腺皮质腺瘤 - 肾上腺皮质腺癌 - 肾上腺囊肿等5.2 定期复查患者在确诊为肾上腺增生后,需要定期进行肾上腺CT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
结论肾上腺CT扫描是诊断肾上腺增生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肾上腺CT影像的分析,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上腺增生,并作出相应的治疗决策。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肾上腺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并进行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最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十五、肾上腺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一、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一、【概述】儿茶酚胺增多症(hypercatecholaminemia):由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髓质增生的共同特点是肿瘤或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或多巴胺),而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统称为儿茶酚胺增多症。
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a,PHEO ):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肿瘤,合成、存储和分解代谢儿茶酚胺,并因后者的释放引起症状。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起源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的肿瘤,包括源于交感神经(腹部、盆腔、胸部)和副交感神经(头颈部)者。
前者多具有儿茶酚胺激素功能活性,而后者罕见过量儿茶酚胺产生。
2004年,WHO的内分泌肿瘤分类[1]将嗜铬细胞瘤定义为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的肿瘤,即肾上腺内副神经节瘤;而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来源者定义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
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嗜铬细胞瘤特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而将传统概念的肾上腺外或异位嗜铬细胞瘤统称为副神经节瘤。
恶性嗜铬细胞瘤(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WHO的诊断标准[1]是在没有嗜铬组织的区域出现嗜铬细胞(转移灶)如骨、淋巴结、肝、肺等。
局部浸润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均不能用于区分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
二、【临床表现】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约80%~90%[28]。
50%~60%为持续性,40%~50%为发作性,10%~50%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5%血压正常。
可伴有典型的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其发生率为50%以上[29]。
伴有血糖增高的发生率约40%。
部分患者可能会以心肌病、高钙血症、血尿、糖尿病、库欣综合征、肠梗阻、甚至视力下降等原因就诊[30];家族性PHEO/PGL可以相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如MEN-2(甲状腺髓样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发粘膜神经瘤)、VHL病(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肾囊肿或肾细胞癌、胰腺囊肿或肿瘤、附睾囊腺瘤)、NF-1(皮肤多发神经纤维瘤、色斑、虹膜“利舍结节”)、家族性PHEO-PGL综合征(头颈部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等[2, 5, 31, 32]。
肾上腺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方,它分泌多种激素,对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肾上腺发生病变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肾上腺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肾上腺疾病的分类肾上腺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上腺髓质疾病等。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又可细分为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库欣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所致,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则是由于醛固酮分泌过多引起。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由自身免疫、感染等原因破坏了肾上腺皮质导致,继发性则常因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所致。
肾上腺髓质疾病主要包括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
二、肾上腺疾病的临床表现1、库欣综合征患者通常会出现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特殊的外貌改变,皮肤变薄,容易出现紫纹。
还可能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男性则可能有性欲减退等症状。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等。
长期低血钾还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律失常。
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常感到乏力、疲劳、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尤其是在皮肤暴露部位和关节皱褶处。
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低血糖等症状,甚至发生昏迷。
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乏力、低血压等,但皮肤色素沉着不明显。
4、嗜铬细胞瘤典型症状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可伴有头痛、心悸、多汗、面色苍白或潮红等。
发作时血压骤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5、神经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常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发热、贫血等。
三、肾上腺疾病的诊断诊断肾上腺疾病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