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许敬宗的一段经典对话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一段经典的君臣对话,跟古人学做人之道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人有言卿之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而行者恶其泥泞;秋月如圭,佳人喜其玩赏,而盗者恶其光辉;天地之大犹有憾焉,而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受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许敬宗回答: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许敬宗许敬宗(公元592年—公元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
隋大业年间中秀才,后担任书佐。
其父许善心被杀之后投奔瓦岗军,被李密任命为记室。
李密兵败之后投奔唐朝,补涟州别驾,秦王李世民问其才学召为秦府学士,贞观八年(634年)任著作郎、监修国史,不久迁中书舍人。
贞观十年(636年)因事贬官,任洪州都督府司马,之后历任给事中、检校黄门侍郎、检校右庶子、检校礼部尚书等职,其间参与了《武德实录》、《太宗实录》的撰写工作,因此被封为高阳县男,太宗李世民征讨高丽期间,许敬宗因起草诏书得体而深受太宗欣赏,在岑文本死后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加银青光禄大夫,高宗李治即位后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
进阶练07 课外文言文(知识难点梳理)20篇一、课外阅读师经,战国时期魏文侯的乐师。
①无见违:没有人违抗我。
①中旒(liú):击中了冠冕上的玉串。
①溃之:把玉串撞散了。
①符:凭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为.楚令尹为:担任B.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担心C.师经鼓.琴鼓:弹奏D.是.寡人之过也是:这5.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6.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B.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C.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D.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众人向孙叔敖祝贺,一位老人对此极为不满,穿粗布衣服来吊唁斥责。
B.从甲文中孙叔敖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虚怀若谷、为民着想的官员。
C.乙文中师经用琴撞了魏文侯后,努力劝谏魏文侯要做尧舜那样的明君。
D.乙文中魏文侯勇于改过,可以看出他包容的胸怀和从谏如流的品质。
【注】①勒兵:操练士兵。
①末:解决问题的下策。
①夫椒:地名。
①保栖:退守。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2)遂.兴师10.对文中画曲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B.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C.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D.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A.“官治以法”的“以”字可联系成语来理解,与“绳之以法”的“以”意思相同。
B.词典解释“尤”主要有四个意思:①突出的;①更加,尤其;①过失;①怨恨,责怪。
“捕其尤者四人”的“尤”字根据上下文语境,应为解释①的意思。
C.“檄诸绅投谒”的“谒”字可联系课内所学来理解,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生以乡人子谒余”的“谒”意思相同,都是“拜见”之意。
《唐太宗问许敬宗》阅读答案
《唐太宗问许敬宗》阅读答案
唐时,太宗问许敬宗①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酥,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
天地之大,犹有憾焉,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戮,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许敬宗:唐太宗的文学馆学士,深得太宗赏识。
9.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2分)
朋友听之别
解析:朋友听之 / 别可根据句意断句,句意: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春雨如酥,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
解析:春雨像乳汁一样,农夫喜爱它润泽万物,走路的人厌恶它让道路泥泞。
本题2分。
重点词语“恶”“泥泞”解释正确,译句通顺得满分。
重点词语解释有误扣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11.本文讲述唐太宗与许敬宗的君臣对话,许敬宗运用的方式,意在向唐太宗阐明的道理。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解析:类比(设喻)。
人无完人;一个人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无须理会别人说长道短;不要听信是非;要谨言慎行。
本题2分。
每空1分,阐明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唐太宗和大臣的这段经典对话,多忙都要看,绝对受益匪浅!《君臣对》一文出自《贞观政要》。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者,何哉?”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遭株,父听子遭戳,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许敬宗当时任中书侍郎,深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
一天,唐太宗问许敬宗:“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者,何哉?”意思是说:“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对这个问题回答的很妙:“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这就是说,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可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但是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尚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以春雨和秋月打比喻,虽说明了一些问题,但给人的印象还不深。
于是,许敬宗接着又说:“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遭株,父听子遭戳,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
”这段话回答得更妙。
许敬宗说,我没有好吃好喝的东西去堵塞人家的嘴,不让人家议论我。
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许敬宗一口气列举了六个事例。
2016年科学备考(中考版)文言文习题——科学备战,一套就够了.一. 焚庐灭鼠越西有独居男子,结茨①为庐,力耕以为食。
久之,菽②粟盐酪具,无仰③于人。
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
男子积憾之。
一旦被④酒归,始就枕,鼠百故恼之,目不能瞑。
男子怒,持火四焚之。
鼠死,庐亦毁。
次日酒解,怅怅⑤无所归。
龙门子唁⑥之。
男子曰:“人不可积憾哉!予初怒鼠甚,见鼠不见庐也,不知祸至于此。
”【注】①结茨(cí):编结茅草。
②菽粟:指粮食③仰:这里有“靠”的意思④被:遭,受。
这里是“醉”的意思。
⑤伥伥:迷茫、失意的样子。
⑥唁:对别人有不幸表示慰问。
1.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2.(1) 结茨(为)庐 ( )(2) 菽粟盐酪(具).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从前老鼠成患,每天都成群结队地行动,夜晚又叫又咬直到早晨。
B.曾经担心老鼠,白天就成群结队地行动,夜晚叫个不停直到早晨。
C.曾经老鼠成患,白天都成群结队地行动,夜晚又叫又咬直到早晨。
D.从前担心老鼠,每天成群结队地行动着,夜晚叫个不停直到早晨。
3.文中男子“焚庐灭鼠”的根本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二.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字。
(4分)(1)月色入(户):(2)(欣)然起行:(3)(念)无与为乐者:(4)水中藻、荇交(横):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原文及译文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查看。
卷二·论求谏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
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
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
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
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
昔箕子佯狂自全,孔子亦称其仁。
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曰:“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仲尼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世基岂得以炀帝无道,不纳谏诤,遂杜口无言?偷安重位,又不能辞职请退,则与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
昔晋惠帝贾后将废愍怀太子,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阿意苟免。
及赵王伦举兵废后,遣使收华,华曰:‘将废太子日,非是无言,当时不被纳用。
’其使曰:‘公为三公,太子无罪被废,言既不从,何不引身而退?’华无辞以答,遂斩之,夷其三族。
古人有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故‘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张华既抗直不能成节,逊言不足全身,王臣之节固已坠矣。
楷书唐太宗百字铭及唐太宗对许敬宗曰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最贤。
人言其卿之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者恶其泥淋;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
天地之大,人犹憾焉!何况臣乎?臣无美酒肥羊以调其众口、。
是非且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戳,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绝。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百字铭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氣衰。
少飲不亂性,忍氣免傷財。
貴自勤中得,富從儉里來。
溫柔終益己,強暴必遭災。
善處真君子,刁唆是禍胎。
暗中休使箭,乖裏放些呆。
養性須修善,欺心莫喫齋。
衙門休出入,鄉黨要和諧。
安分身無辱,閑非口不開。
世人依此語,災退福重來
耕夫碌碌,多无隔宿之粮。
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
身穿一缕,常思织女辛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
无功受禄,寝食难安。
交有道之朋,绝无义之友。
拒非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紧闭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功名富贵长久
收录唐太宗百字图歌:
大着肚皮休闷听天自有安排得宽怀处且宽怀世事有成有败快活我曾过了艰难我也经来算来有命不由乖好歹自家忍耐和气立身之本刚强惹祸之胎不争不妒是贤才亏我些有何害钝斧砍石易破利刀割水难开试问古往与今来多少英雄何在。
精心整理
一段经典的君臣对话_人生感悟
前言:只要自己路走得直,无愧于心,完全不必去理会他人的评说。
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
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
这是许敬宗智慧的地方,也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和参照。
《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原文及译文卷二·论求谏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
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
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
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
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
昔箕子佯狂自全,孔子亦称其仁。
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曰:“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仲尼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世基岂得以炀帝无道,不纳谏诤,遂杜口无言?偷安重位,又不能辞职请退,则与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
昔晋惠帝贾后将废愍怀太子,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阿意苟免。
及赵王伦举兵废后,遣使收华,华曰:‘将废太子日,非是无言,当时不被纳用。
’其使曰:‘公为三公,太子无罪被废,言既不从,何不引身而退?’华无辞以答,遂斩之,夷其三族。
古人有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故‘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张华既抗直不能成节,逊言不足全身,王臣之节固已坠矣。
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诤,诚亦合死。
”太宗曰:“公言是也。
人君必须忠良辅弼,乃得身安国宁。
唐太宗问许敬宗【原文】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者,何哉?”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受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选自《贞观政要》)【译文】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说:“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小议】这是《贞观政要》中所记载的一个片段,这段对话被刻在陕西耀州药王山庙旁的一块石碑上。
唐太宗认为许敬宗是百官中最贤良的一个。
然而,在群臣中,仍有人说许敬宗的坏话,于是,君臣之间便有了这样的一番对话。
面对君王的疑问,许敬宗的回答可谓妙极。
许敬宗并没有直接为自己辩解,而是用“春雨”和“秋月”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从而使唐太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今天,许敬宗的这番话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田蕴章行楷欣赏《唐太宗问于许敬宗曰》(附释文)
田蕴章行楷欣赏《唐太宗问于许敬宗曰》
【原文】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人有议其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滋生万物,农民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辉光,天地大尚不可满足人愿,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难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信,君听臣遭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绝,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11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语常常比黄金更有效。
——德谟克利特非凡智慧和口才,定会非常尴尬。
但能言善辩的冯导却从容镇定,机智反转:他巧妙地把自己和金鸡奖类比成恋爱中的情侣关系,而情侣间说话都是正话反说的。
如此这般把覆水难收的话收回来了,此番话语比喻贴切,又机智幽默。
真诚致歉,化错为正有段时间,一篇文章《马云: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在各大媒体传播开,马云公开道歉说:“这些年在很多不同场合,我说了不少的‘疯话’‘胡话’和‘愚蠢的吹牛’,给自己也给别人带去了不少问题和麻烦。
我这年龄真不该‘童言无忌’啊!这次聊天,没想到一个朋友把聊天再次录音成文,很多话确实是我说的,但媒体却弄出一个我批评京东的标题文章,传播得很快。
友人间的吹牛聊天被公开成报道,对大家都不公平,特别是对京东可能会造成无端的困扰和添乱,我深表歉意。
我补充一下我对京东的另外一些思考吧:任何商业模式都是不完美的,没有所谓真正正确的模式。
适合自己的鞋子才是最好的鞋子,适合自己理想的、受客户欢迎的就是最好的!今天的京东也已经不是昨天的京东,我们真心关注并祝福它的努力和变革。
”马云对自己覆水难收的失言,先进行了幽默调侃,然后坦诚承认这些话是自己私下只图“嘴爽”说的,并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自我批评,最后真诚道歉,同时对京东进行了正面的肯定和祝福,化错为正收回“覆水”。
俗话说:“马有失蹄,人有失言。
”失言后,通过发自肺腑的真诚道歉,将错的内容转化为正确的内容,不但能够消除失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可以为交际平添几分温情。
生活中难免会有说错话的时候,但掌握一些说话技巧,也许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你消除尴尬和化险为夷。
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大臣之中,只有你德才兼备,但有人却不这样认为,反而不断地在我面前说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说:“春雨像油一样珍贵,农民喜欢它对庄稼的滋润,但是走路的人却厌恶它在路上产生了泥泞;秋天的月亮像镜子一样,漂亮的女子喜欢它有明亮的光辉能够用来欣赏,但是盗贼却怨恨它的光辉。
唐太宗与许敬宗的一段对话,值得深思。
唐太宗与许敬宗的一段对话,值得深思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最贤,然犹有诽者,何也?许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厌其泥泞。
秋月如圭,佳人乐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
天地之大,人尚叹焉。
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
况且是非之言不可听,听之不可信。
君信臣遭诛,父听子遭戮。
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
乡里听之疏,亲戚听之绝。
人有七尺躯,口有三寸舌。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附注:许敬宗(592-672年9月20日),字延族,杭州新城人,今富阳新登人。
(按,《旧唐书》作兴城人。
此从《新唐书》,杭州乃勘误,敬宗出生前后其父善心皆在京师大兴城)少有文名,隋大业中,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不久入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
其父许善心被宇文化及杀害后,许敬宗许敬宗像[2]即参加李密瓦岗起义军,为元帅府记室。
瓦岗军失败后降唐。
后唐太宗闻其名,召为文学馆学士。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不久改中书舍人。
[3]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其父许善心,为隋礼部侍郎。
敬宗性轻傲,善属文,少有文名。
隋时官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
江都之变,许善心为宇文化及所杀。
依瓦岗军李密为记室。
瓦岗军失败后降唐,初为秦王府学士,贞观中,任著作郎,兼修国史。
不久贬洪州司马,累迁至检校中书侍郎。
复修史,迁太子右庶子。
高宗即位,擢礼部尚书,与李义府等支持武皇后,助她逐褚遂良,杀长孙无忌、上官仪。
显庆元年,加太子宾客,官拜侍中,显庆三年,进封郡公,又代李义府为中书令。
显庆四年(659年),洛阳人李奉节状告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使李巢朋比为奸,唐高宗派许敬宗审理此案。
龙朔二年(662年)任右相,加光禄大夫。
三年(663年),拜太子少师。
卒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享年八十一岁,谥曰恭。
著《文馆词林》。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因完成武德、贞观两朝《实录》封高阳县男,权检校黄门侍郎。
许敬宗的睿智作者:祁文斌来源:《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04期陕西耀州药王庙旁的一块石碑上篆刻着一段文字。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者,何哉?”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厌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乐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
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受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如果把这段古文翻译成白话,大意则是——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发现满朝文武百官之中,唯有你是最贤良的,然而,还是有人在我面前说你的坏话,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答道:“陛下,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它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惡它;秋天的月亮像明镜一样光华普照,才子佳人喜欢在月下游玩品赏,而盗贼却讨厌月亮的光华,因为月华让他们的盗窃行迹暴露无遗。
天地广袤无垠也有缺憾之处,何况微臣呢?我没有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让人人心满意足,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大臣的,可能会受到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会遭到诛杀,夫妻之间听信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之间听信谗言可能会绝交,亲戚之间听信谗言可能会疏远,街坊邻里之间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长着七尺高的身躯,要防范嘴里三寸长的舌头,搬弄是非的舌头如同龙泉宝剑,杀人都见不到血。
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不被说呢?”唐太宗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会记住的!”这段文字源于《贞观政要》的记载,如今广为流传。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的确是颠扑不破的唯物主义。
这段与孙思邈无关的记载被刻在了药王庙旁,想必人们看来:一种睿智的见解,同样是一剂生活的“灵丹妙药”吧?历史上,担任过唐朝宰相的许敬宗是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其因乖戾善变,行为不检,被同僚所鄙,而宋代将其列入《新唐书》内《奸臣传》之首。
唐太宗:许敬宗,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家二喜爱它,行路的路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
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
盗贼却因此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
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是一个普通人呢
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信,听到之
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
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
亲人听信谗言可能会疏远,相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
不见血,那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那个人背后没有不被别人评说?唐太宗:你讲的很好,我会记住的,的确,一个人弱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是依正道而行,无愧于心,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
人觉悟到这一点,自然就省却了许多的烦恼。
这也应该是系那是生活中
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和参照。
《唐太宗问许敬宗》之君臣对有感2016年4月9日,同夫人登锦屏山,踏进碑林右侧,拍下一块前清林则徐录《唐太宗问许敬宗》的碑文图片。
原文如下:唐太宗問許敬宗曰:朕觀群臣之中唯卿最賢,人言其卿之非者何也?敬宗對曰:春雨如膏,農夫喜其潤澤,行者惡其泥淋,秋月如鏡,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惡其光輝,天地之大,人猶憾焉,何況臣乎!臣無美酒肥羊以調其眾口,是非且不可聽,聽之不可說,君聽臣遭誅,父聽子遭戳,夫婦聽之離,朋友聽之別,親戚聽之疏,鄉鄰聽之絕,人生七尺軀,謹防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太宗曰:卿言甚善,朕當識之。
已卯長至後一日林則徐这块碑文是《贞观政要》中所记载的一个片段。
唐太宗认为许敬宗是百官中最贤良的一个。
然而在群臣中仍有人说许敬宗的坏话,于是,君臣之间便有了这样的一番对话。
这番对话对如何看待“是非”的哲理甚强。
面对君王的疑问,许敬宗的回荅可谓妙极。
许敬宗并沒有直接为自己辯解,而是用“春雨”和“秋月”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春雨如膏,農夫喜其潤澤,行者惡其泥淋,秋月如鏡,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惡其光輝,天地之大,人猶憾焉,何況臣乎!从而使唐太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番对话对“是非”的危害剖析甚透。
如果听伩谗言:君聽臣遭誅,父聽子遭戳,夫婦聽之離,朋友聽之別,親戚聽之疏,鄉鄰聽之絕,人生七尺軀,謹防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奉劝唐太宗在是非前面识别真伪。
从唐代到现代,1600多年过去了。
但今天我们重温许敬宗答唐太宗问这篇短文,仍有现实意义,大可借鉴和参照。
做人应该大公少私如春雨,光明磊落如秋月,在受到诽谤时,能牢记许敬宗的这段话,那么不快之感便会自然瓦解冰消;凡事正道而行,无愧于心,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虽不能尽遂人愿,但总应对得起绝大多数人。
对己应该严要求,对人不可说是非,更不可听信是非!图文:郑玉德注: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先来看一个故事:唐太宗问许敬宗,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的确,一个人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无愧于心,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
人若悟到这一点,自然就省却了许多的烦恼。
这也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和参照。
只要自己路走得直,无愧于心,完全不必去理会他人的评说。
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
两人的主张相差十万八千里,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
后来王安石获胜掌握了实权,司马光从宰相宝座上被赶了下来。
这时,皇帝询问王安石他对司马光的看法,想不到王安石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文学造诣都给了很高的评价。
正因为如此,虽然司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并没有因为大权旁落而陷入悲惨的境地,得以从容地“退江湖之远”,吟诗作赋,锦衣玉食。
风水轮流转。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王安石因为强力推行改革,招致太多人的攻击,皇帝只好就地免职,重新任命司马光为宰相。
这时很多人向皇帝告王安石的黑状。
皇帝听信谗言,要治王安石的罪,征求司马光的意见。
君臣对原文及翻译《君臣对》原文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
天地之大,人皆有叹,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遭株,父听子遭戳,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听之绝。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译文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说:“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赏析这是《贞观政要》中所记载的一个片段,这段对话被刻在陕西耀州*王山庙旁的一块石碑上。
唐太宗认为许敬宗是百官中最贤良的一个。
然而,在群臣中,仍有人说许敬宗的坏话,于是,君臣之间便有了这样的一番对话。
面对君王的疑问,许敬宗的回答可谓妙极。
许敬宗并没有直接为自己辩解,而是用“春雨”和“秋月”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从而使唐太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今天,许敬宗的这番话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如果在受到诽谤时,能牢记许敬宗的这段话,那么不快之感便自然会瓦解*消。
唐太宗李世民与许敬宗的一段经典对话
唐太宗李世民与许敬宗的一段经典对话
唐太宗问事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中唯卿最
贤,然有人言卿之过,何也?
敬宗对曰:臣闻春雨如膏滋润万物,农夫喜其滋润万物,行人恶其泥泞;明月当空普照四海,佳人喜其观赏,盗贼恶其光辉。
天且不緃人愿,何况人乎?况臣无美酒肥羊,岂能润泽众人之口。
古谚云:谗言不可聼,听之祸殃结,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灭,夫妻听之离,亲戚听之绝,朋友听之疏,邻舍听之别,人身七尺躯,畏其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谁人人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没人说。
唐太宗与许敬宗的一段经典对话,多忙都要看
▪
唐太宗问许敬宗: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回答: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
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
的确,一个人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无愧于心,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
人若悟到这一点,自然就省却了许多的烦恼。
这是许敬宗智慧的地方,也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和参照。
只要自己路走得直,无愧于心,完全不必去理会他人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