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问许敬宗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许敬宗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许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
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
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
善心为宇文化及所害。
敬宗哀请得不死,流转投于李密,密以为元帅府记室。
太宗闻其名,召补秦府学士。
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
十年,文德皇后崩,百官缞绖。
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敬宗侮笑自如,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马。
十九年,太宗亲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敬宗与高士廉等共知机要。
中书令岑文本卒于行所,令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
太宗大破辽贼于驻跸山,敬宗立于马前受旨草诏书,词彩甚丽,深见嗟赏。
高宗即位,代李义府为中书令,任遇之重,当朝莫比。
册拜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并依旧监修国史。
乾封初,以敬宗年老,不能行步,特令每朝日乘小马入禁门至内省。
敬宗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
初,虞世基与敬宗父善心同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踣以求生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
敬宗嫁女与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子,九陇本皇家隶人,敬宗贪财与婚,乃为九陇曲叙门阀,妄加功绩。
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宗所修者,颇多详直。
自贞观已来,论次诸书,自晋尽隋,皆总知其事,前后赏赉,不可胜纪。
威亨元年,抗表乞骸骨,诏听致仕,俸禄如旧。
三年薨,年八十一。
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文武百官就第赴哭,陪葬昭陵。
文集八十卷。
谥曰“恭”。
(节选自《旧唐书·许敬宗传》)译文:许敬宗,杭州新城人,是隋代礼部侍郎许善心的儿子。
他的先祖从高阳南渡,世代在江左为官。
敬宗年幼时擅长写文章,被荐举为秀才,朝廷授任敬宗为淮阳郡司法书佐,不久在谒台值班,奏通事舍人事。
进阶练07 课外文言文(知识难点梳理)20篇一、课外阅读师经,战国时期魏文侯的乐师。
①无见违:没有人违抗我。
①中旒(liú):击中了冠冕上的玉串。
①溃之:把玉串撞散了。
①符:凭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为.楚令尹为:担任B.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担心C.师经鼓.琴鼓:弹奏D.是.寡人之过也是:这5.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6.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B.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C.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D.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众人向孙叔敖祝贺,一位老人对此极为不满,穿粗布衣服来吊唁斥责。
B.从甲文中孙叔敖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虚怀若谷、为民着想的官员。
C.乙文中师经用琴撞了魏文侯后,努力劝谏魏文侯要做尧舜那样的明君。
D.乙文中魏文侯勇于改过,可以看出他包容的胸怀和从谏如流的品质。
【注】①勒兵:操练士兵。
①末:解决问题的下策。
①夫椒:地名。
①保栖:退守。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2)遂.兴师10.对文中画曲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B.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C.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D.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A.“官治以法”的“以”字可联系成语来理解,与“绳之以法”的“以”意思相同。
B.词典解释“尤”主要有四个意思:①突出的;①更加,尤其;①过失;①怨恨,责怪。
“捕其尤者四人”的“尤”字根据上下文语境,应为解释①的意思。
C.“檄诸绅投谒”的“谒”字可联系课内所学来理解,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生以乡人子谒余”的“谒”意思相同,都是“拜见”之意。
戴鹏?凭吊济水?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济水的忌日我不清楚。
只知道1855年6月的某日,她慷慨让出自己的河道给了姐姐——黄河,由此结束了她荒古以来三隐三现、独归大海的靓丽身姿,终止了她吟唱千万年的澈韵清歌。
如今的济水,不过是黄河的一段支流。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晓,当年的济水竟是一条与长江、黄河、淮河齐名的大河洪川,一道横贯千里、直奔入海的名渎巨水,是与黄河并行的又一条母亲河!一条大河怎么说隐没就没了踪影,只留下一段往事、一个传说?上苍偏爱炎黄子民,特意让黄河、济水姊妹二人来共同承当哺育炎黄子孙的使命。
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姐姐黄河倔强刚烈,生性好强,妹妹济水隐忍内敛,慧中秀外,当冲突给予子民生息带来不幸时,妹妹总是退让迁就,委曲求全。
终于在那个不同寻常的六月,暴烈的黄河不堪河道淤塞阻滞,又一次挣脱堤坝羁绊,汪洋恣肆。
而近在咫尺的妹妹济水顾念子民,明晓大义,慷慨接纳桀骜的姐姐,让她得以一路狂奔向大海;自己那么将万涓清流汇黄河,水乳交融,不离不弃。
这一壮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营造了珍贵的环境。
济水像早逝的娘,济水是通灵的河。
济水融汇了太多的爱,济水一定注入了天国!我在回味那次遥远的对话。
“天下洪流巨谷不载祀典,济水甚细而尊‘四渎’注,何也?〞唐太宗李世民问。
“渎之为言独也,不因余水,独能赴海也,济潜流屡绝,状虽微细,独而尊也。
〞大臣许敬宗答。
他认为,济水独行入海,具有不弃细微、百折不回的顽强精神,就是它能够位列“四渎〞的原因。
太宗的问题,一定也是历代许多人的共同疑问。
然而,许敬宗也许只答对了一半。
另一半也许更重要,更合理。
那便是济水自身表达的精神内涵,正好表达或者契合了作为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的情操追求和价值取向。
正是这个阶层的赞赏与推崇,赋予了济水独有的文化元素,使其具有了人格化、精神性的特征。
清贫,清高,清苦,清廉,清白,清正,清纯,清净,自古以来是华夏知识分子追求的情操境界和文化人格。
人们通常更把他们中品高学渊、不慕荣华、不随波逐流的群体称为“清流〞。
《唐太宗问许敬宗》阅读答案
《唐太宗问许敬宗》阅读答案
唐时,太宗问许敬宗①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酥,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
天地之大,犹有憾焉,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戮,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许敬宗:唐太宗的文学馆学士,深得太宗赏识。
9.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2分)
朋友听之别
解析:朋友听之 / 别可根据句意断句,句意: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春雨如酥,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
解析:春雨像乳汁一样,农夫喜爱它润泽万物,走路的人厌恶它让道路泥泞。
本题2分。
重点词语“恶”“泥泞”解释正确,译句通顺得满分。
重点词语解释有误扣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11.本文讲述唐太宗与许敬宗的君臣对话,许敬宗运用的方式,意在向唐太宗阐明的道理。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解析:类比(设喻)。
人无完人;一个人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无须理会别人说长道短;不要听信是非;要谨言慎行。
本题2分。
每空1分,阐明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简评许敬宗的政治生涯及其为官之道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
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卒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
他于隋朝大业年间登上政治舞台,历任淮阳郡书佐、通事舍人、瓦岗军的元帅府记室、唐朝的著作郎、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太子右庶子、银青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太子宾客、中书令、光禄大夫、宰相等职。
他的一生经历了隋朝文士、秦府学士、贞观文臣、高宗重臣、武后宠臣一系列的转变,作为一个官员,许敬宗沉浮宦海数十载,位极人臣,并最后得以善终,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本文试从许敬宗的政治生涯及其为官之道入手,对许敬宗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一、许敬宗的政治生涯纵观许敬宗的政治生涯,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公元605—621年,是许敬宗政治生涯的第一个阶段。
据史书记载:“敬宗幼善属文,大业中举秀才中第,调淮阳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
”【1】(卷223上列传148上P4801)大业年间(605—616),许敬宗就凭借自己的才华步入仕途,并且开始做一些掌管诏命以及呈奏案章等事务。
然而隋朝末年, 隋炀帝荒淫无度,大兴土木,还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导致整个国家民不聊生, 农民起义遍及全国。
隋炀帝本人还只喜欢听好听的,甚至处罚一些谏臣,致使朝风日下。
武德初年,“隋炀帝至江都,荒淫益甚”【2】(卷185唐纪1 P2228)他也认识到隋朝将要灭亡,“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2】(卷185 唐纪1 P2228)此时的隋朝气数已尽,就在这一年,许敬宗的父亲许善心又被宇文化及杀害,当此之时,许敬宗作为一乱世文人,国难家难当头,他投靠当时的起义军瓦岗军,依然从事自己的本行,与魏徵一起在瓦岗军首领李密那里作元帅府记室。
瓦岗军失败后,许敬宗投降唐朝,由于文采出众,武德四年(621年),三十岁的许敬宗被李世民召为幕下之宾,与虞世南、房玄龄、杜如晦等并称为“秦府十八学士”。
在许敬宗政治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他经历了从隋末到唐初的政局演变,也从一个乱世文人转变为秦府的学士,成为唐太宗平天下、入东宫、治国家的重要助手之一。
许敬宗的人物生平许敬宗,字延族,公元592年生于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
父许善心,仕隋为给事中。
隋大业中期,许敬宗考中秀才,任淮阳书佐。
不久,值班于谒者台,负责接待、传送文书。
公元618年隋义宁二年,隋右屯卫宇文化及发动政变,杀许善心,许敬宗哀求,得免一死。
他立即投奔瓦岗军,为李密记室。
与魏征一起掌管文书。
归顺唐朝李密失败后,许敬宗归顺唐朝,被补为涟州别驾。
秦王李世民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秦府学士。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许敬宗被任命为著作郎,兼修国史,升迁为中书舍人。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去世。
百官为长孙皇后服丧期间,许敬宗看见率更令官名欧阳询样貌丑而大笑,被御史揭发,被贬为洪州都督府司马。
后迁给事中,仍兼修国史。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他因完成《武德实录》、《太宗实录》的撰写工作,被封为高阳县男,赐物八百段,代检校黄门侍郎。
李治为太子后,迁太子右庶子。
太子李治即位,敬宗为检校礼部尚书。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太宗亲自出征攻打高丽,皇太子留守定州处理国政,敬宗与高士廉等一起执掌机密的要政。
中书令岑文本死在行所,朝廷令敬宗凭借本官的身份检校中书侍郎。
太宗在驻跸山下摧毁了辽贼,敬宗站在太宗马前接受圣旨起草诏书词藻文采非常华丽,深受太宗的赞赏。
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敬宗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
高宗即位后,敬宗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
敬宗把女儿嫁给少数民族部族之长冯盎的儿子,收纳了很多金银珠宝,被有司揭发,降任郑州刺史。
公元652年永徽三年,许敬宗入朝担任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立功武后公元654年永徽五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坚决反对。
公元655年永徽六年,重新拜为礼部尚书。
许敬宗为迎合高宗,多次劝长孙无忌促成此事,受到厉色斥责。
而武则天则对许敬宗极为感激,引为心腹,迁礼部尚书。
皇后废立之事,久拖未决。
许敬宗说:“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就想换老婆,何况天子欲立后,这本来就与别人没有关系,何必要妄加议论呢?”武则天就让身边的人将这话告诉高宗。
君臣对【原文】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者,何哉?”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受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选自《贞观政要》)【译文】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说:“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小议】这是《贞观政要》中所记载的一个片段,这段对话被刻在陕西耀州药王山庙旁的一块石碑上。
唐太宗认为许敬宗是百官中最贤良的一个。
然而,在群臣中,仍有人说许敬宗的坏话,于是,君臣之间便有了这样的一番对话。
面对君王的疑问,许敬宗的回答可谓妙极。
许敬宗并没有直接为自己辩解,而是用“春雨”和“秋月”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从而使唐太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今天,许敬宗的这番话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唐太宗问许敬宗》鉴赏【原文】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人有议其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滋生万物,农民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辉光,天地大尚不可满足人愿,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难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信,君听臣遭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绝,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
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今译】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大臣之中,只有你德才兼备,但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说:“春雨像油一样珍贵,农民喜欢它对庄稼的滋润,但是走路的人却厌恶它在路上产生了泥泞。
秋天的月亮像镜子一样,漂亮的女子喜欢它有明亮的光辉能够用来欣赏,但是盗贼却怨恨它的光辉。
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叹,何况我呢?我没有山珍海味来调节别人的口味,因此别人说三道四不能听,即使听了也不能相信。
皇帝如果听信了类似的话,无故的大臣就要遭到杀害,作为父亲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把儿子杀死,夫妻之间听信了类似的话就要离婚,朋友之间如果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分手,乡邻之间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相互疏远,亲戚之间如果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断绝来往。
堂堂七尺男子汉,需要提防的是三寸不烂之舌,有些人的舌头像龙泉宝剑一样,说出来的话杀人不见血。
”皇帝听后说:“你说的话很有道理,我应当认识到这一点。
”【鉴赏】太宗问许敬宗:“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意为:我看这么多官员中,只有你最好,可是有人说你不好,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对这个问题回答的很妙:“春雨如膏,滋长万物,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尚不能尽遂人愿,何况臣呼?”这就是说,春雨那么好,农民喜欢它,可行人却因路滑难走而厌恶它;秋月那么好,像镜子一样,漂亮的女子喜欢它有明亮的光辉能够用来欣赏,但是盗贼却怨恨它的光辉。
楷书唐太宗百字铭及唐太宗对许敬宗曰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最贤。
人言其卿之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者恶其泥淋;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
天地之大,人犹憾焉!何况臣乎?臣无美酒肥羊以调其众口、。
是非且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戳,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绝。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百字铭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氣衰。
少飲不亂性,忍氣免傷財。
貴自勤中得,富從儉里來。
溫柔終益己,強暴必遭災。
善處真君子,刁唆是禍胎。
暗中休使箭,乖裏放些呆。
養性須修善,欺心莫喫齋。
衙門休出入,鄉黨要和諧。
安分身無辱,閑非口不開。
世人依此語,災退福重來
耕夫碌碌,多无隔宿之粮。
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
身穿一缕,常思织女辛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
无功受禄,寝食难安。
交有道之朋,绝无义之友。
拒非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紧闭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功名富贵长久
收录唐太宗百字图歌:
大着肚皮休闷听天自有安排得宽怀处且宽怀世事有成有败快活我曾过了艰难我也经来算来有命不由乖好歹自家忍耐和气立身之本刚强惹祸之胎不争不妒是贤才亏我些有何害钝斧砍石易破利刀割水难开试问古往与今来多少英雄何在。
⼀段君⾂对话
唐太宗问许敬宗:我看满朝的⽂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个,但还是有⼈不断地在我⾯前谈论你的过失,
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春⾬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喜爱它,⾏路的⼈却因为春⾬使道路泥泞
难⾏⽽嫌恶它;秋天的⽉亮像⼀轮明镜辉映四⽅,才⼦佳⼈欣喜地对⽉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
了他们丑恶的⾏径。
⽆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满意,何况我⼀个普通⼈呢?我没有⽤肥⽺美酒去调和众⼝
是⾮,况且,是⾮之⾔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听信⾂⼦的,可能要遭受杀戮;⽗亲盲⽬
听信⼉⼦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可能会断交;亲⼈听到谗⾔,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可能会⽣分。
⼈⽣有七尺⾼的⾝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头上有龙泉剑,杀⼈不见⾎。
哪个⼈在⼈前没有说过别⼈?哪个⼈背后不被别⼈评说?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
的确,⼀个⼈若想取悦于每个⼈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愧于⼼,别⼈说长道短,⽆须理会。
⼈若悟到这⼀点,⾃然就省却了许多的烦恼。
这是许敬宗智慧的地⽅,也应该是在现实⽣活中我们为⼈处世的借鉴和参照。
只要⾃⼰路⾛得直,⽆愧于⼼,完全不必去理会他⼈的评说。
唐太宗问许敬宗【原文】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者,何哉?”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受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选自《贞观政要》)【译文】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说:“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小议】这是《贞观政要》中所记载的一个片段,这段对话被刻在陕西耀州药王山庙旁的一块石碑上。
唐太宗认为许敬宗是百官中最贤良的一个。
然而,在群臣中,仍有人说许敬宗的坏话,于是,君臣之间便有了这样的一番对话。
面对君王的疑问,许敬宗的回答可谓妙极。
许敬宗并没有直接为自己辩解,而是用“春雨”和“秋月”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从而使唐太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今天,许敬宗的这番话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唐朝宰相许敬宗:有才无德就是我公元618年,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要杀时仕准阳书佐的许敬宗的老爹,许敬宗不去保护老爹,而是跪地求饶,希望宇文化及能放自己一条生路。
宇文化及见他如此懦弱,想必也构不成什么威胁,就杀了他老爹,饶了他一命。
隋灭后,许敬宗归顺唐朝。
不可否认的是,许敬宗虽懦弱,却才学过人。
他起草的文告,文从字顺,辞意畅达,文采斐然。
特别是他主持修撰的国史,把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描绘得细致人微,深得要领,使唐太宗赞不绝口。
但有才的人往往很狂傲。
许敬宗见到同事,从来不打招呼,还说自己忘记对方是谁了。
有人责备他记性不好,他却回答:“如果是曹植、谢眺,我就算是摸也能摸出来。
一次,唐太宗到翰林院视察工作,见许敬宗一人坐在那里,其他人则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就问他:“你这么有才,为什么大家都和你处不来呢?”许敬宗脱口而出:“春雨贵如油,农民感谢它带来的润泽,但行路的人怨恨它带来了泥泞; 秋月圆满如镜,美人欣赏它的美好,但盗贼厌恶它的光亮。
天地尚且要招人埋怨,何况我呢?许敬宗不仅狂傲,还十分无德。
公元636年六月,长孙皇后去世,文武百官都披麻戴孝。
著名书法家、时任率更令的欧阳询因相貌丑陋,穿上丧服后,更是怪异。
许敬宗看见后,竟指着欧阳询放声大笑。
因为这事,许敬宗被御史弹劾,降职为洪州司马。
公元652年,许敬宗东山再起,人朝担任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好不容易回到了中央,按说本该处处小心才是,可他不然,竟随意篡改史实。
当初,著名书法家虞世南的哥哥与许敬宗的老爹一起被宇文化及杀害,时任内史舍人的封德彝也在场,他曾对人说起当时的情况:“虞世南跪地而行,请求替哥哥受死,而许敬宗却摇尾乞怜地为自己求生。
”许敬宗因此十分忌恨封德彝,为他立传时,毫不客气地加了很多恶行。
白州人庞孝泰是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中的平庸之辈,率兵出征高丽时大败而归。
许敬宗收了他送的财宝后,竟在史书中写他屡战屡胜。
还好唐高宗发现得早,令人更正,才给后世留下了真实的历史。
11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语常常比黄金更有效。
——德谟克利特非凡智慧和口才,定会非常尴尬。
但能言善辩的冯导却从容镇定,机智反转:他巧妙地把自己和金鸡奖类比成恋爱中的情侣关系,而情侣间说话都是正话反说的。
如此这般把覆水难收的话收回来了,此番话语比喻贴切,又机智幽默。
真诚致歉,化错为正有段时间,一篇文章《马云: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在各大媒体传播开,马云公开道歉说:“这些年在很多不同场合,我说了不少的‘疯话’‘胡话’和‘愚蠢的吹牛’,给自己也给别人带去了不少问题和麻烦。
我这年龄真不该‘童言无忌’啊!这次聊天,没想到一个朋友把聊天再次录音成文,很多话确实是我说的,但媒体却弄出一个我批评京东的标题文章,传播得很快。
友人间的吹牛聊天被公开成报道,对大家都不公平,特别是对京东可能会造成无端的困扰和添乱,我深表歉意。
我补充一下我对京东的另外一些思考吧:任何商业模式都是不完美的,没有所谓真正正确的模式。
适合自己的鞋子才是最好的鞋子,适合自己理想的、受客户欢迎的就是最好的!今天的京东也已经不是昨天的京东,我们真心关注并祝福它的努力和变革。
”马云对自己覆水难收的失言,先进行了幽默调侃,然后坦诚承认这些话是自己私下只图“嘴爽”说的,并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自我批评,最后真诚道歉,同时对京东进行了正面的肯定和祝福,化错为正收回“覆水”。
俗话说:“马有失蹄,人有失言。
”失言后,通过发自肺腑的真诚道歉,将错的内容转化为正确的内容,不但能够消除失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可以为交际平添几分温情。
生活中难免会有说错话的时候,但掌握一些说话技巧,也许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你消除尴尬和化险为夷。
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大臣之中,只有你德才兼备,但有人却不这样认为,反而不断地在我面前说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说:“春雨像油一样珍贵,农民喜欢它对庄稼的滋润,但是走路的人却厌恶它在路上产生了泥泞;秋天的月亮像镜子一样,漂亮的女子喜欢它有明亮的光辉能够用来欣赏,但是盗贼却怨恨它的光辉。
许敬宗的睿智作者:祁文斌来源:《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04期陕西耀州药王庙旁的一块石碑上篆刻着一段文字。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者,何哉?”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厌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乐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
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受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如果把这段古文翻译成白话,大意则是——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发现满朝文武百官之中,唯有你是最贤良的,然而,还是有人在我面前说你的坏话,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答道:“陛下,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它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惡它;秋天的月亮像明镜一样光华普照,才子佳人喜欢在月下游玩品赏,而盗贼却讨厌月亮的光华,因为月华让他们的盗窃行迹暴露无遗。
天地广袤无垠也有缺憾之处,何况微臣呢?我没有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让人人心满意足,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大臣的,可能会受到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会遭到诛杀,夫妻之间听信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之间听信谗言可能会绝交,亲戚之间听信谗言可能会疏远,街坊邻里之间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长着七尺高的身躯,要防范嘴里三寸长的舌头,搬弄是非的舌头如同龙泉宝剑,杀人都见不到血。
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不被说呢?”唐太宗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会记住的!”这段文字源于《贞观政要》的记载,如今广为流传。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的确是颠扑不破的唯物主义。
这段与孙思邈无关的记载被刻在了药王庙旁,想必人们看来:一种睿智的见解,同样是一剂生活的“灵丹妙药”吧?历史上,担任过唐朝宰相的许敬宗是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其因乖戾善变,行为不检,被同僚所鄙,而宋代将其列入《新唐书》内《奸臣传》之首。
近在咫尺的成语故事如下:
有一天,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认为有些大臣不够忠诚,许敬宗,你看有这样的人吗?”许敬宗回答说:“知臣莫如君,陛下认为谁不够忠诚,我就觉得谁是不忠的。
”唐太宗说:“你错了。
我看有的大臣明明知道有人谋反,却不报告,这是不忠诚。
”许敬宗说:“我以为忠臣不一定会报告,报告的不一定会忠臣。
”唐太宗听后十分不满,说:“我近在咫尺,你却如此不忠诚!”
这个成语形容距离非常近,但形容人的时候多形容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冷落或背叛。
《唐太宗问许敬宗》之君臣对有感2016年4月9日,同夫人登锦屏山,踏进碑林右侧,拍下一块前清林则徐录《唐太宗问许敬宗》的碑文图片。
原文如下:唐太宗問許敬宗曰:朕觀群臣之中唯卿最賢,人言其卿之非者何也?敬宗對曰:春雨如膏,農夫喜其潤澤,行者惡其泥淋,秋月如鏡,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惡其光輝,天地之大,人猶憾焉,何況臣乎!臣無美酒肥羊以調其眾口,是非且不可聽,聽之不可說,君聽臣遭誅,父聽子遭戳,夫婦聽之離,朋友聽之別,親戚聽之疏,鄉鄰聽之絕,人生七尺軀,謹防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太宗曰:卿言甚善,朕當識之。
已卯長至後一日林則徐这块碑文是《贞观政要》中所记载的一个片段。
唐太宗认为许敬宗是百官中最贤良的一个。
然而在群臣中仍有人说许敬宗的坏话,于是,君臣之间便有了这样的一番对话。
这番对话对如何看待“是非”的哲理甚强。
面对君王的疑问,许敬宗的回荅可谓妙极。
许敬宗并沒有直接为自己辯解,而是用“春雨”和“秋月”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春雨如膏,農夫喜其潤澤,行者惡其泥淋,秋月如鏡,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惡其光輝,天地之大,人猶憾焉,何況臣乎!从而使唐太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番对话对“是非”的危害剖析甚透。
如果听伩谗言:君聽臣遭誅,父聽子遭戳,夫婦聽之離,朋友聽之別,親戚聽之疏,鄉鄰聽之絕,人生七尺軀,謹防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奉劝唐太宗在是非前面识别真伪。
从唐代到现代,1600多年过去了。
但今天我们重温许敬宗答唐太宗问这篇短文,仍有现实意义,大可借鉴和参照。
做人应该大公少私如春雨,光明磊落如秋月,在受到诽谤时,能牢记许敬宗的这段话,那么不快之感便会自然瓦解冰消;凡事正道而行,无愧于心,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虽不能尽遂人愿,但总应对得起绝大多数人。
对己应该严要求,对人不可说是非,更不可听信是非!图文:郑玉德注: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先来看一个故事:唐太宗问许敬宗,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的确,一个人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无愧于心,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
人若悟到这一点,自然就省却了许多的烦恼。
这也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和参照。
只要自己路走得直,无愧于心,完全不必去理会他人的评说。
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
两人的主张相差十万八千里,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
后来王安石获胜掌握了实权,司马光从宰相宝座上被赶了下来。
这时,皇帝询问王安石他对司马光的看法,想不到王安石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文学造诣都给了很高的评价。
正因为如此,虽然司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并没有因为大权旁落而陷入悲惨的境地,得以从容地“退江湖之远”,吟诗作赋,锦衣玉食。
风水轮流转。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王安石因为强力推行改革,招致太多人的攻击,皇帝只好就地免职,重新任命司马光为宰相。
这时很多人向皇帝告王安石的黑状。
皇帝听信谗言,要治王安石的罪,征求司马光的意见。
唐太宗问许敬宗
【原文】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唯卿最贤,人有议卿非者,何哉?”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
君听臣受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
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选自《贞观政要》)【译文】
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说:“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哪个人
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
【小议】
这是《贞观政要》中所记载的一个片段,这段对话被刻在陕西耀州药王山庙旁的一块石碑上。
唐太宗认为许敬宗是百官中最贤良的一个。
然而,在群臣中,仍有人说许敬宗的坏话,于是,君臣之间便有了这样的一番对话。
面对君王的疑问,许敬宗的回答可谓妙极。
许敬宗并没有直接为自己辩解,而是用“春雨”和“秋月”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从而使唐太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今天,许敬宗的这番话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如果在受到诽谤时,能牢记许敬宗的这段话,那么不快之感便自然会瓦解冰消。
的确,一个人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无愧于心,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
人若了悟到这一点,自然就省却了许多的烦恼。
这是许敬宗聪明的地方,也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和参照。
只要自己路走得直,无愧于心,完全不必去理会他人的评说。
许敬宗的这番言论的确是至理名言,难怪古人要将他的这番话铭之金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