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针法

进针法

进针法
进针法

步骤要诀:刺、捻、行。

进针特点:无痛进针、突出针感、自然连续、动作优美。

1、第一步骤:刺。

针灸产生痛觉的第一个环节是针刺通过皮肤的过程。快则疼痛不明显或不痛,慢则疼痛明显,剧烈,难以忍受。“刺”的目的是达到快速无痛的进针,减少疼痛。操作:快速刺破皮肤,使针尖进入皮下(未进入肌肉组织)。操作过程占全部过程的1/6,约0.5秒。

年轻人、女性、皮肤弹性好、质地细腻的患者,可以通过“刺”,使针尖直接进入皮下。老年人,皮肤干瘪、弹性差、质地坚韧粗糙、皮下有节结的患者,“刺”,不能直接刺入皮肤时,就应使用“压”的方法。“压”法进针指力需要持续保持,不能松懈,松懈后再发力就会产生痛。如果还不能进入皮肤,可以配合小幅度捻转,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步骤“捻”。

2、第二步骤:捻。

针灸治疗强调“气至而有效”,针刺人体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感觉。针刺在肌肉组织里是酸、重、胀的感觉,刺中神经是麻和放电感,产生疼痛是由于刺中了血管或末梢神经。“捻”的目的是加强针感,促进得“气”,气至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操作:针尖进入皮下(刺),或者在透皮的末段(压),就可以实施捻操作了。向下进针,同时配合捻转,进针和捻转速度要均匀一致,不可过快过慢。进针到达需要的深度后,停止进针和捻转的操作。操作过程占全部过程的2/3,约2秒。进针过程中,力量不可以松懈,手指不可以离开针柄,精神集中,细细体会,强调“治神”。

3、第三步骤:行。

“行”是指行针,施以大幅度的捻转手法。目的是加强针感,巩固得“气”,催“气”远行,振奋经气,畅达经脉,提高临床疗效,是“三三”进针手法的最后一个环节。

操作:进针达到需要深度后,停止捻转。将中指离开针柄,与其余四指呈握空拳状,用拇指指腹和食指挠侧缘挟持针柄。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挟持针柄做单向旋转,达到食指中节指骨的舒适位置后稍作停顿,食指带动中、环、小指做迅速伸掌动作,利用拇指指腹和食指挠侧缘挟持针柄做单向旋转。手掌接近平伸时,手指离开挟持的针柄,此时打开虎口,伸展五指,压低手腕,并保持片刻。整体动作连贯似“凤凰展翅”或“大鹏扶摇”。此过程占全部进针过程的1/6,约0.5秒,要求持针松紧适度,动作优美自然。[2]

国医大师程莘农:“改良三才进针法”

1大师出招:国医大师程莘农“改良三才进针法” 国医大师程莘农“改良三才进针法” 程莘农指出,针刺手法是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针刺临床获效的关键因素,包括持针、进针、运针手法等。程氏“三才针法”包括三才配穴、动手探穴、指实腕虚持针法、三才进针法、振颤补泻法和飞旋行气法,几个动作连贯操作,一气呵成,快速有效。 一、三才配穴 程莘农根据《黄帝内经》“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思维模式,通过天、地、人三才认识宇宙万物的发展,提出针灸临床以“天、人、地”三部选穴,称为“三才配穴”。 三才对应天、人、地,即人体上、中、下三部。 人体整体划分: 头颈以上为天(上), 胸腹背为人(中), 四肢为地(下); 人体局部划分: 胸腹部:横膈以上为天(上),

横膈至脐中水平为人(中), 脐至耻骨联合水平为地(下); 腰背部: 至阳以上为天(上), 至阳到命门为人(中), 命门以下为地(下); 四肢部: 肩膀、胯臀部至肘、膝部为天(上), 肘、膝部至腕、踝为人(中), 腕、踝至指、趾部为地(下)。 三才取穴举例:以人体整体划分,如失眠,天才取百会,人才取中脘,地才取神门、三阴交;胸部划分,如气虚,天才取膻中,人才取中脘,地才取气海;背部划分,如咳嗽,天才取肺俞,人才取脾俞,地才取肾俞;四肢划分,如四肢活动不利,上肢天才取肩三针,人才取曲池,地才取合谷;下肢天才取环跳、髀关,人才取足三里、阳陵泉,地才取太冲。 程莘农认为,“三才配穴”的临床运用不能机械死板,应根据病情、病性、病位,并结合中医 辨证思维灵活变通,可整体运用,可局部运用,也可整体与局部结合运用。 二、动手探穴 程莘农指出,腧穴定位既是针刺操作的重要环节,又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基本保证。古代 虽给出了骨度折量、指寸定位、简便取穴等腧穴定位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只是一种粗略的经 验定位,并不能完全定准穴位。正如《备急千金要方》所云:“人有老少,体有长短,肤有肥瘦,皆须精思斟量,准而折之,又以肌肉纹理、节解、缝会、宛陷之中,乃以手按之,病者 快然,如此仔细安详,用心者乃能得之耳。”此外,腧穴体表定位会因体位改变而改变。例如,取足三里,虽均定位为膝下3寸,胫骨外缘,然下肢伸直和屈膝取之时不能合一。其他诸多 穴位也会如此。 程莘农还强调腧穴的定位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必须经过“经验取穴”和“动手探穴”两个步骤,即先据常规取穴法定出穴位的大概所在,然后施以循、摸、按、压等手法以精确定位。现代 穴位解剖学特征研究发现穴位多在骨、肌或筋膜围成的孔隙或隧道,那么探摸时手下感觉也 会有相应变化,如程莘农针刺百会穴时,虽然标准定位为两耳尖连线中点处,临床中通过手 下探摸,多定位为中点偏后的孔隙处。如《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 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灵枢?背腧》亦曰:“按其处,应在 中而痛解,乃其输也。”

中医护理毫针法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毫针法技术操作规程 毫针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 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小儿囟门未闭合式的头顶腧穴部位。 (四)告知 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及时通知医师。

2、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遵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的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择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 7、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

片刻,防止出血。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部位,暴露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3、遵医嘱准确取穴,正确运用进针方法、进针角度和深度;勿将针身全部刺入,以防折针。刺激强度因人而异,急性病、体质强者宜强刺激,慢性病,体质弱者宜弱刺激。 4、针刺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师病配合处理。 5、起针时要核对穴位及针数,以免毫针遗留在患者身上。 6、用过的针具,经灭菌处理后在进行检查和修理,经再次灭菌处理后备用,有条件者使用一次性针具。 7、对胸胁、腰背部位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内脏。 8、孕妇禁止针刺。 (八)针刺意外的护理及预防

进针法

进针法 临床上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用右手持针,以拇、食、中指挟 持针柄,其状如笔,故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 身,故称为“押手”。《难经·七十八难》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 知为针者信其右。”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 针尖,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 出针时手法操作等。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的穴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 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身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针痛和 协助调节、控制针感。 单手进针法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此法三指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体,中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能捻转。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应针之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双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 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腧穴。此法多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夹持进针法: 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 食两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 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多适 用于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 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 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 要用于皮肤松弛的部位。 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 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 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针管进针法 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也有用安装弹簧的特制进针器进针者。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针刺的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而确定的。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三种。 直刺(perpendicular 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 表面呈90度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斜刺(oblique 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45度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薄处或内有重要 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平刺(horizontal needling)即横刺、沿皮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 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针刺的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在腧穴各论中已有详述,在此仅从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部位等方面做一介绍。

常用的针法和花型介绍大全完整版

常用的针法和花型介绍 大全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常用的针法和花型介绍大全 珠地——(单吊目)在衫身上直的一条一条,而每条又是一粒粒象珠一样帮称珠地(又称 元宝针);双机板排针同四平;半转打花半转平;底右面左松,面右不动(特殊要求除外)。珠地要开面包针,留意花针与挂砣和面左字码两面有不相称的外观和结构,正面线 圈大而圆,反面极为细小的条状. 柳条——(双吊目)1X1罗纹,在衫身上也是直的一条一条,但没有珠状,故称柳条,双 机板排针同四平;控制键全开,底左面右字码密(放高),底右面左字码松(放低)。(换 一边也可以)区别柳条字码,要看是否条直,开针要开斜角,且针跟打花字码靠由於每一行 纹路包括多行线圈,所以衫身阔度向擅长程度很大,生产速度比较慢,然而厚度和重量及丰 满手感,是其它组织不可达到的 打鸡——双机板排针同四平,1转元同半转平,字码适当正面和反面相同,比三平和四平 更稳定,因为织片线圈张力相称,所以不会卷曲而特别适合需要结实,稠密和稳定的针织衫. 过令士——(桂花目),将机板的机针进行几专面针,过底针几专这样达到的效果. 扭绳—— 又叫辫子花,分3支扭支,6支扭6支等,扭绳左右两边一定要1-2支底针,这样在才显 出扭绳的主体感,(又称麻花)这里举例,扭绳有一般扭绳,蝴蝶绳,鸳鸯绳.等.在多针扭 绳时,可在扭绳位将底放几支针以拉长线圈. 搬针——收针,同一组织单支针或多支针向 多方向搬移也可以说是收针的一种,但是做法比较特别,故列出来.同一组织多支针整体移

动. 谷波——排针同四平,织谷位时,关底边2个控制键,面针(单边)可织多几转后再与底针相连形成一个鼓起的波浪形和卷纹 单边——单机板满针,左右起针三角控制键全开,字码适当单边织片是一排织针编织,单边的针步是在同一的平面并排着的 四平——双机板满针,四个控制键全开,字码适当。四平是用两排对角针板编织的双面织片,两面机板的织针全部操作而每排织针随着各自方面, 交替牵拉编织而成.织片的底和面的外观相同,织片有弹性. 元同——双机板满针,控制键面左及底右打开,字码适当。元同有一般元同,开口元同和通心元同之分.常见的有元同无缝骨做法., 首先是面机板吃线平编,然后底针平编,两面有相同的横列. 三平——双机板满针,控制键底右关闭,字码适当。上好梳,织好衫脚后,调好字码(主要元同字码松,四平字码结), 织片正面是拉长的横列,背面是两行横列.正是由於背面两位於正面因而朝向面卷曲,织片较平针纹路有更高的稳定和结实性. 坑条—又叫罗纹分2X1,3X2,4X3;10x2,4x1,6x1等.双机板按规定数间隔排针,控制键全开,字码适当。坑条收花,吐针有二种(底过面收,或分底面收吐).上梳,收花要漫波,两面的纵行交错配置形成纵向纹路或沟形效果.

水针法的操作常规及流程图

水针法的操作常规及流程图 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的一种技术操作。将针刺及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穴位注射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 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慎用。 2.局部皮肤有感染、瘢痕或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四、告知 注射部位出现疼痛、酸胀的感觉,避免着水,以免感染。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无菌注射器及针头、砂轮、皮肤消毒液、镊子、棉签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协助松解衣着,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 3.遵医嘱确定注射穴位,测试患者局部感觉及反应,消毒局部皮肤。 4.术者手持注射器(排除空气),另一手绷紧皮肤,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用针刺手法将针身刺至一定深度,并上下提插,得气后若回抽无血,即将药液缓慢注入。如所用药量较多,可于推入部分药液后,将针头稍微提起后再注入余药。 5.药液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轻按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注意观察用药反映。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按医嘱处方进行操作,熟练掌握穴位的部位和注射的深度。注射药量遵医嘱而定。 3.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部位,避免药物注入血管内。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 4.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操作前检查注射器情况。注射器的处理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执行

十种静脉穿刺技巧

十种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穿刺作为临床护士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其熟练度、精准度直接体现出临床护士对于这项专业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现将收集到的一些静脉穿刺方法和个人临床的小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在临床中对大家有所帮助。 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认为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2)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对指趾静脉穿刺、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患者,均主张配合热敷法,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4、非握拳穿刺法: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主张被穿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另外嘱患者紧握拳,数秒钟再让其半握拳(拳心呈空虚状态),亦可嘱其反复握拳、松拳。采取反复握拳、松拳,能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回流,手背静脉充盈明显。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人痛苦大,而且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致管腔变瘪,进针后易穿透血管,再且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见,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运用。 5、穿破后的补救方法:对静脉穿刺时扎穿血管后,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即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当有回血停止,立即指压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用1条胶布固定针柄。先以指重压1s左右,然后打开输液调节器,手指轻按以液体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调整滴数。认为此法特别适用于

1、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包括毫针刺法及其他针法操作)

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 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 一、毫针刺法 【准备工作】 针盒内盛无菌毫针,无菌持物钳,75%乙醇消毒棉球以及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一)选择针具 针具的选择和介绍:临床常用的针具,一般粗细为28~30号,长短为1~3寸。 (二)选穴定位 按照规范要求,取穴正确,定位准确。 (三)选择体位 患者感觉舒适、安稳,并能适应持久留针;医者能在此体位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操作时顺手。 1.仰卧位:适用于取前身部(头面、颈部、胸腹、四肢前面)的腧穴。

2.俯卧位:适用于取后身部(侧头、胸肋、侧腰、臀部、四肢侧面)的腧穴。 3.侧卧位:适用于取侧身部(头颈、背、腰、臀、下肢后侧)的腧穴。 4.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颈、胸、四肢的部分腧穴。 5.俯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颊、耳、颈侧、上肢的部分腧穴。

6.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的部分腧穴。 对活动障碍者,应根据患者本身的体位,选取便于取穴的体位;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者,最好选取仰卧位,以防晕针;选穴处方时便要考虑到体位,尽可能采用一种体位进行取穴针刺。 (四)常规消毒 1.医者手指术前以肥皂水洗净,然后以75%乙醇消毒棉球消毒。 2.施术部位以镊子夹住75%乙醇消毒棉球在所选腧穴部位处由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五)进针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灵枢》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针灸手法操作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 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 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一、毫针刺法 1、针刺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 ①指切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 (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

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 要领: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o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3、针刺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中,最重要的是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这两项内容也是笔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记忆的时候,要配合动作找其中的规律,不要单纯背文字,不然很容易搞混的。 (1)提插补泻法: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下插用力为主)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上提用力为主) (2)捻转补泻法: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为补;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为泻。 捻转时补法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 捻转时泻法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 (3)迎随补泻法: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 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4)疾徐补泻法: 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进针时快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5)开阖补泻法: 出针时迅速按拙揉针孔为补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为泻法。 二、灸法操作 1、灸法总论: 灸法的内容看起来虽然比较多,但在实践技能第二站的考试中,考点主要集中在艾柱灸的间接灸和艾条灸的悬起灸。这是复习的重点。在灸法内容的复习中,首先要分清每个灸法的大概类别和内容,这样就容易多了。 艾灸主要分两大类:艾柱灸和艾条灸。这两类的划分,是用于灸法的材料的不同。

程氏三才进针法

程氏三才进针法——程老自创的针灸手法大师手记 扎针的方法有百十种的不同,我就认为三才法很适合教学,又进一步改进三才法,去掉了一些复杂的东西,所以把这种方法就叫改进的三才进针法。天、地、人叫三才,天在上面,地在下面,人在中间,叫天、地、人,我把扎针叫天、人、地,天、地,中间是人。 ——摘自《中国纪录》 国医释读 20世纪70年代,针灸以成本低、无消耗、见效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程莘农教授在推广针灸疗法的同时,还不断对自己的针灸手法进行完善。他在元朝开创的“三才法”基础上,经长期总结、摸索,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灸手法,医界同行称之

为“程氏三才法”。在针灸界,人们对这种手法的普遍评价是:进针快、穴位准、见效快。 程老认为,三才进针法最适合教学。在过去,中医扎针的方法有百十来种,学起来非常麻烦,学生不容易掌握。而三才法则把针灸简单化了,天、地、人叫三才,天在上面,地在下面,人在中间,他把扎针叫天、人、地,天就是浅,人就是在中间,地就是深,实际上就是“浅、中、深”,从而轻巧利索、准确迅速地将点穴、押指、穿皮、进针等融合为一体,在一两秒钟内快速完成,让患者没有任何疼痛感。 除此之外,程老又指出,针灸还有一大特点,即有双向性,这穴位既可以升血压,又可以降血压;既可以止大便,又可以通大便。并且,针灸也讲补和泻,顺着经脉进针就是补,逆着经脉进针就是泻。在取穴方法上,应以大、小、缓、急、奇、偶为原则,取穴的多与少则应以证为凭、以精为准、以适为度、以效为信,所以在临床取穴时,他

一般少至一两穴,多达十几二十穴不等。 健康回音壁 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的联系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性,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有副作用。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他国开花结果,繁衍出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到目前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医护理皮肤针法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皮肤针法技术操作规程 (一)概述 皮肤针法是一种多针浅刺人体腧穴或特定部位达到防 治疾病目的的针刺法。因为它的刺激轻微,又只局限在身体表面,适用于儿童病人,所以还被称为“小儿针”。皮肤针法和其他针法不同点,除了刺得浅以外,叩刺的重点还着重在十二经线和皮部,不仅仅是穴位。 (二)器具药物 皮肤针的式样很多,有梅花针、七星针、罗汉针及电梅花针等。临床最为实用的是市售的皮肤针具,其头部,一面为七根针分散组成的七星针,一面是五根针合在一起的梅花针,装有一根富有弹性的长针柄。 (三)操作方法 右手握针柄,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拇指与无名指挟持针柄1/3处,食指压在针柄的上面。这样可以充分依靠腕力操作。叩刺时,要求针尖刺及皮肤表面时立即弹起。每分钟叩刺100次左右。叩刺的强度分轻、中、重三种,可根据不同体质、部位或病症进行选择。

1、轻刺激:用较轻的腕力叩刺,仅使皮肤略有潮红。适用于小儿或年老体弱者,头面部及虚症或病程较长的慢性病。 2、中刺激:用略重的腕力叩刺,使局部皮肤潮红但不出血。适于治疗一般常见病。 3、重刺激:腕力重,针具高抬,节奏略慢进行叩刺,局部皮肤明显潮红并有微量出血。多用于体质壮实者、局部压痛明显以及背、肩、臀部等肌肉丰厚的部位。 根据刺激强度和病情,皮肤针治疗可每日或隔日1次,以10~20次为一疗程。 皮肤针的叩刺部位分类的方法很多,为便于初学者掌握起见,我们只选择介绍三类,即整体叩刺部位、局部叩刺部位和腧穴叩刺部位。其中腧穴叩刺部位,和其他穴位刺激法一样,根据病症选择穴位在穴区区域内叩刺即可。另外两类部位如下: 1、整体叩刺部位:在背部脊柱两侧叩刺,一般分成三纵行:第一行距脊柱约1厘米,第二行距脊柱约2厘米,第三行距脊柱3~4厘米。多数病症都可叩刺这些部位。

中医针灸手法技巧

浅谈针灸手法几个细节 “ 要看一位医生针灸水平怎么样,就要看他取穴是否精简,手法是否纯熟圆润” 恩师就是这样教导我的。 “ 百穴易得,针术难求” 不少的医书上只给出下针穴位,手法的甚少,针法历代是不传之术,也因为手法是身传临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针灸大成》里面所讲到到的针刺手法也是能算是一个方向。 真正是内涵是没法写出来的。就好像做菜一样,程序给你了,但能否做出一首美味的菜,就看自己的悟性了,“ 师父领入门,修行在个人”学中医更加。医者意也。多想想吧。 站在高处远望,思考会更好。(在这我多言一名望,不是看风景,而是看天地运转之气,阴阳之道,尽我直接杀入主题吧,就拿现在很多人在义论的“ 烧山火” “ 透天凉” 来说吧,我在网上自到不少有关对这两个手法的作了很深透切的议论。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把我的对这个手法的认识也作深一步的婵述。尽是个人观点,请各位网友点评。 我把一个针灸分成三个部分,并作计分。 一下针前(为1分)二手法(2分)出针后(1)。这整个针灸过程只有4分。我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因为这样我感觉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力求能争取稳拿每一分。是医生都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去做。 《针灸大成-神针八法》开头一段是可以概括了下针前的应用“ 心无内慕,如待贵宾,心为神也,医者心,病者心,与针随上下” 。心指的是医者心,患者心,如何做到心无内慕??这就是下针前的一个重点。我的方法是“ 放松” (没有思考的放松)我的做法患者取针灸体位,闭目,鼻子深吸气,嘴巴呼气,慢慢放松全身,慢慢放松太阳穴,不要思考,放松感觉紧张的地方“ 朋友,你们也可以试试,现在就去感受一下,多做几次,找感觉.也可以看看有关催眠的书,就知道这个原理了。 医者患者都做到心无内慕,当然能随针上下。 值得一提的时《针灸大成-八法神针》里面有一个很好的无痛下针方法。“ 左捻九而右捻六,此乃无痛下针方法” 意思说,左手按在穴位上,向左按转九圈,右按转六圈。这个方法,非常不错,我在临床上都是接下来谈谈,我对上乘心法烧山火和透天凉的认识。 好了现在到这里先,我有时间再打,先把上面的慢慢学好,一定要稳拿这一分先。针灸不可心不在焉的。 在我打下一次时,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发过的< < 清朝之前的针灸医案> > 里面有一本无极针法.是很难得的一本书,可惜大家没有重视.很遗憾.很心痛.临床上用烧山火和透天凉与《针灸大成》为指导方向,并注重一些细节上,以透天凉为例试问有没有被吓着的经历,是否还能对那当时的感觉记忆犹新,如果没有那就试想打屁股针时的感觉,当进针时,全身如触电一样,顿时有清凉感,紧接着可能会发热,当针深入时,感觉就不明显了,其中原理我就不进行细说,但由此推论并总结针刺角度为45度并逆经。 其次紧提慢按钩鱼的朋友都知道,鱼标沉下去,并有一定深度时,就证明鱼上钩了。迅速甩杆(当然也只有钩小鱼的时候才会甩杆)。紧提慢按就是这种意境,慢慢插下去,快速提起来。而两者的幅度不同,如鱼标沉下去不比甩杆的幅度大吧,具体怎么样,要结合实际自己惦量,由于进针的幅度比退针的幅度小,所以由地部开始,才能渐退到天部。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程

中药贴敷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作用】 依据所选取物的功用不同,对肿疡起到消肿定痛,对溃疡起到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的作用。 【适应证】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 【用法】 1、告知患者中药贴敷治疗的作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患者应注意事项。 2、根据患者贴敷部位大小准备厚纱布或棉垫 3、在上面均匀地涂一层软膏 4、根据病情辨证选用掺药并均匀掺入。 5、单层纱布覆盖以防止药物撒落并用少量液体湿润后贴敷在患处。 6、胶布固定或包扎。 【注意事项】 凡皮肤湿烂,疮口腐肉已尽,摊贴油膏应薄而勤换,以免脓水浸淫皮肤,不易干燥。目前调制油膏大多应用凡士林,凡士林系矿物

油,也可刺激皮肤引起皮炎,如见此等现象应改用植物油或动物油;若对药物过敏者,则改用其他药。油膏用于溃疡腐肉已脱、新肉生长之时,摊贴宜薄,若过于厚涂则使肉芽生上长过剩而影响疮口愈合。 利眠贴 发布时间:2014/3/31 9:31:36 更新时间:2013/7/3 13:54:39 浏览次数:2298 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利眠贴 产品标签:失眠贴剂医院 产品类型:医疗器械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招商区域:全国 生产单位:武汉利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苏泰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1260041号【验证真伪】 规格: 3贴/盒,5贴/盒 成份:褐色凝胶 用法用量:每晚一贴,睡觉前30-60分钟内开始使用,次日晨起结束。用前先将前额 和眉心(印堂穴)擦净擦干,撕开包装取出贴剂,将附有凝胶的凝胶面直接敷于前额,其中柄对准印堂穴,睡时先仰卧把注意力集中到前额和眉心,睡着后采取自由体位,次日起床后将利眠贴揭下 中标区域:广东 产品用途 本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亦可用于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等伴随的失眠。适用于入眠困难、多梦易醒、早醒、睡眠质量差等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适用科室神经内科、精神科、中医科、老年科、睡眠中心、耳鼻喉科、呼吸科等;现在已在向肿瘤科,产科,以及术后病人推广。对于肿瘤病人长期服会治肿瘤的药物,而同时服用西用失眠药对肿瘤药物的效果又有一定的影响;利眠贴对于产后产前抑郁有很好的疗效,对术后病人出现的暂时性失眠也十分有疗效。 产品补充说明 一、“利眠贴”的主要原理本临床研究在中医“印堂穴治疗失眠之功效”理论基础上, 借鉴“按摩针剌印堂穴有促进睡眠功效”的实践,采用简单易操做、无痛无刺激的睡眠贴持续贴敷按压印堂穴的方法,来源源不断地轻微刺激按摩印堂穴和前额,达到治疗失眠症的目的 二、可能的作用机制 该产品在中医“印堂穴治疗失眠之功效”理论基础上,借鉴“按摩针剌印堂穴有促进睡眠功效”的实践,采用简单易操做、无痛无刺激的利眠贴持续贴敷按压印堂穴的方法,

手缝针法大全缝补衣服针法

手缝针法大全--缝补衣服针法 我喜欢手工,但是对一些基本的缝法还不是很懂,也不是说完全不了解,只是有些教程的用词一不同,就以为是换了个针法,其实都是同一种罢了。所以在网上找了写资料,毕竟这实际操作是离不开理论的东西。 网上搜索到的东西,结合了下,只为大家一起学习: 1、平针: 掘(jue)、拱(gong)=平针缝 这是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手缝方法,通常用来做一些不需要很牢固的缝合,以及做褶裥、缩口等。可以一次多挑几针然后一起拉紧线头,一般是连缝两三针才拉出。适用于布块拼接,平针的针脚距离一般保持在0.5厘米左右。 汉服里平针叫拱针:正面针迹较细短,排列整齐。用于衣边装饰,又可加固衣缝。

2、疏缝、假缝: 绷(beng):稀疏地缝住或用针别上。(《现代汉语词典》)起到临时固定,就是珠针的作用。=疏缝 和平针的针法一样,但针距较大,这种手缝方法通常用来做正式缝合前的粗略固定,为的是方便下一步的缝合,作用类似于珠针。 3、回针、倒针: 缉(qi):用相连的针脚密密缝。(《现代汉语词典》)=回针缝 这是类似于机缝而且最牢固的一种手缝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缝合拉链、裤裆、包包等牢固度要求较高的地方。同样适用于布块拼接,在不织布玩偶中较常用,这种缝法很结实。回针缝还分为全回针缝和半回针缝(多用于缝制拉链)。 汉服里称为倒针又称回针。此针法为先向前运一针(约0.6厘米); 然后倒退一针(约0.3厘米),依此类推。多用于易受力部位.如拉链等处。

4、锁边缝: 锁(suo):用于衣物边缘和扣眼儿上,针脚密,线斜交或钩连。锁边,锁眼。 这种方法一般用来缝制织物的毛边,以防织物的毛边散开。 5包边缝(图左)和扣眼缝(图右):这是两种极为相似的缝法, 用途和锁边缝一样,但后两者的装饰性和实用性都要更强一些。多用于内部缝合。

唇部的针法操作

唇部的针法操作、术后修护及预防问题 唇部的针法操作、术后修护及预防问题 工具与针法~韵 工具:唇部操作一般使用功率较高、速度较快、可以变速的纹唇机;唇线操作速度较慢、唇面是速度较快,简称“手快机快、手慢机慢” 一、唇线:单针、出针0.4-0.6毫米、垂直进针、进三退二针法; 第一遍:出针稍长,进针稍深(0.3-0.4毫米) 第二遍:出针稍长,进针稍浅(0.2-0.3毫米) ※重点技巧提示: 1、出针稍长便于看清楚线的具体位置操作,实际进针要短(0.2-0.3毫米)左右; 2、进针不可以外斜或内斜,容易造成唇线晕开,必须垂直进针; 3、走针以短线条重复走针为主,线条细腻流畅; 二、唇面:三针或单、三针相结合,出针0.2-0.4毫米,进针0.2-0.3毫米 ·第一遍:三针整体上色,出针、进针一致短浅,顺向斜刺“之”字针法,操作速度稍快可达到80%以上的上色; ·第二遍:三针巩固上色、出针稍长,进针稍浅,大、小圈针法,操作速度稍慢。

·第三遍:单针或三针局部补色、出针稍长,进针稍浅,密集打圈,“之”字针法相结合,操作稍慢,唇面操作上色后可将色料用医用棉签均匀的涂于唇部渗透三至五分钟,敷盖保鲜膜加强渗色、效果更佳。 ※重点技巧提示: 1、每遍针法操作完后色料不要快速擦掉,用薄薄干棉片敷上舒缓液,舒缓唇部神经,加强色料的渗透性,使上色更快; 2、中途敏感部位有痛感则可滴上少量中途止痛剂用医用棉签擦拭30秒到1分钟即可止痛; 2、如果操作时出现不易上色、应及时检查针具及色料;检查无误后可使用舒缓液或导色液辅助上色; 4、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可使用修正液或白色浓缩液进行修改; 5、操作时间要适当、以免唇部肿胀或术后的感染; 唇部术后修护注意事项 唇部术后修护期需要一周到三个月的时间: 1、术后当天嘱咐顾客:保持口腔卫生,饭后用淡盐水漱口,多做唇部运动,嚼口香糖。 2、术后一周嘱咐顾客:禁忌辛辣刺激(如:烟、酒、辣椒等)、易上火(如:火锅、牛、羊肉、桔子、芒果等)、易过敏(如:海鲜、菌类)食物及水果; 3、术后一周嘱咐顾客:禁忌游泳、桑拿、泡温泉等; 4、术后一周嘱咐顾客:外用修护液清洁消炎和固色营养液保色(详见药物说明)修复; 5、术后一周嘱咐顾客:口服消炎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牛黄解毒片、板蓝根、维生B2等、(详见药物说明)

毫针进针法

求的深度。此法多用于长针进针。 (3)舒张法:即左手五指平伸,食中两指分开置于穴位上, 右手持针,针尖从食中两指间刺入皮下。行针时,左手食中两指 可夹持针身,以免弯曲,在长针深刺时常用此法。对于皮肤松弛 或有皱纹的部位,可用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 侧撑开使之绷紧,以便进针。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 (4)提捏法:即用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 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 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 (四)以进针器具分法 1.针管针进针法用金属、塑料、有机玻璃等制成长短不一的 细管,代替押手。选用长短合适的平柄针或管柄针置于针管内, 针的尾端露于管的上口,针管下口置于穴位上,用手指拍打入或 弹压针尾将针尖刺入腧穴皮下,然后将套管抽出。 2.进针器进针法用特制的圆珠笔式或玩具手枪式进针器,将 长短合适的平柄或管柄毫针,装入进针器内,下口置于腧穴皮肤 上,用手指拉扣弹簧,使针尖迅速弹入皮下,然后将进针器抽出。 以上各种进计法,在临床应用时需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 针刺深度、手法要求等具体情况,以便于进针、易于得气、避免痛 感为目的,灵活选用相应的进针法。

毫针进针法 进针法,又称刺针法、下针法、入针法、内针法,是指毫针在 刺手与押手的密切配合下,运用各种手法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是毫针刺法的首要操作技术。在进针时要注意指力与腕力的 协调一致,要求做到无痛或微痛进针。毫针进针方法很多,有以 进针速度快慢分,以刺手刺入术式分,以押手姿势分,以使用进 针器具分等。现代常用的进针法举例如下。 (一)以进针速度分法 1.速刺法:即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快速刺透表皮,针入皮下的手法。速刺法适用于四肢腧穴和耳穴。 2.缓刺法:即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缓缓刺透表皮,针入皮下的手法。缓刺法适用于头身腧穴和头穴。 (二)以刺入术式分法 1.插入法:即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不加捻转或 其他术式,直接刺入皮下的手法。 2.捻入法:即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稍加捻动将 针尖刺人皮下的手法。 3.飞入法:即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以拇食指捻 动针柄,拇指后退瞬即将针尖刺人,刺入皮下时五指放开作飞鸟 状的手法。 4.弹入法:即指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并以中指 弹动针柄时瞬即将针尖刺入皮下的手法。 (三)以刺押手势分法 1.单手进针法:即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 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用于短毫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即刺手与押手互相配合,协同进针。常用的 有以下几种。 (1)爪切法:又称指切法,临床最为常用。即以左手拇指或 食指之指甲掐切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 的手法。 (2)夹持法:即左手拇食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 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当贴近皮肤时,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程文档

醒脑开窍针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通过针刺复苏人体脑窍及其连属的组织的受抑、受损、受挫的功能,开发恢复其具有主宰传导、联络和支配作用,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用醒神、调神的方法来恢复脏腑和肢体的功能。适用于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各种急症、神志、精神疾患、各种脑病等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醒脑开窍针法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以下是常见穴位操作及手法量学。 内关:针刺深度1.0~1.5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捻转角度大于180度,频率50~60转/分。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 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度,采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 三阴交:针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度向斜后刺入,深1~1.5寸,行重提轻插之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 .5~1.0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风池、完骨、翳风: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小于90度)、高频率(大于1 20转/分)的捻转补法1~3分钟。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 泻法,使患者食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 上廉泉:针向舌根1.5~2.0寸,用提插泻法。 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1。 丘墟:向照海透刺1.5~2.0寸,局部酸胀为度。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进针。 主方一:(“大醒脑”) 主穴: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 副穴:患侧极泉、尺泽及委中。

升阳大法排寒针法及大叉穴整理篇.

升阳大法——排寒针法及大叉穴整理篇 吕氏三才中医秘方绝技总计有298个秘方和手法绝技,这些秘方绝技有些是吕即来老师多年的经验方、秘方,如吕即来老师通调百病的“三才方”、治疗各种色斑、粉刺的验方。有些是吕即来老师在全国各地花重金在一些名老中医那里购买的,如在安徽名医马天法那里重金购买的治疗颈肩腰腿痛外用秘方、三次治愈痛经的秘方、六次治愈宫颈糜烂的秘方等。有些是吕即来老师在他的医道好友那里得来的。如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的秘方、治疗痔疮的秘方等。还有一些是多年来吕即来老师参加各地学术交流会的时候和一些中 医老师分享得来的。如生男孩的秘方、治疗癌症的秘方、治疗乳腺增生的秘方等。还有花重金在史氏神效疗法工作室、吕院长门诊特效专科秘方等处购买的秘方和技术等。由于吕即来老师已经皈依佛门。对这些珍贵的秘方绝技不敢私留。故通过空间展示给有缘之人,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便告欣慰。 但需注意的是:1、不能将这些方子拿来谋取暴利;2、有些方子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方可应用;3;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排寒针法及大叉穴整理篇大叉,大白,灵骨提阳,治阳萎,单取,热力十足《奇绝神针特色疗法之一》 1,男右支沟,左公孙。女左支沟,右公孙。缓解肢体寒凉。行针45分,但要记住,左升右降的运作程序,不要刻意去追求。 2,立即针法。为排寒针法。针时。有寒气排除。逐渐转热感,双太白。双支沟,0.18或。16的针,轻轻进针,支沟捻针。要四肢或双下肢出来排寒的感觉。停止 3,男左女右,女先扎1右火主,2左火主进针,一个个捻转,,客人会告诉你热哪里了,然后3左大叉针灸,4右大叉捻转,4,四正位艾灸1支 5,先喝一点姜糖茶,或者艾叶茶 上面都是排寒针法 下面讲讲我临床上使用的方法,绝对的效果, 一,男左女右,女先扎1右火主,2左火主进针,一个个捻转,,客人会告诉你热哪里了,然后3左大叉针灸,4右大叉捻转15-20分钟, 二,脐针四正位用艾条1支 【标准定位】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