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田驹HS20-Ⅱ型浆纱机工艺特点及浆纱实践
- 格式:docx
- 大小:37.09 KB
- 文档页数:2
浆纱机的技术进步与展望作者:萧汉滨来源:《纺织导报》2013年第02期摘要:文章介绍了浆纱机11个方面的技术进步,并详细分析了浆纱机5个主要部分即浆槽、湿分绞装置、烘燥部分、后上蜡装置、预湿上浆及含固率检测装置等的技术现状。
关键词:浆纱机;浆槽;湿分绞装置;烘燥;后上蜡装置;预湿上浆中图分类号: TS103.323 文献标识码:A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Outlook of Sizing Machine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izing machine in 11 aspects, analyzed in details the technological status of 5 major parts of a sizing machine including size trough, wet splitting device, drying device, waxing device and pre-wet sizing and solid content testing device.Key words: sizing machine; sizing trough; wet splitting device; drying; waxing device;pre-wet sizing“十一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已拥有织机126万台,比“十五”末增长了31.1%。
其中无梭织机占有率由28.71%增长到46.63%,国内“十五”期间开发的与无梭织机配套的GA308型、GA338型、GA368型等七单元传动、电脑控制的新型浆纱机大量投入使用,促进了浆纱机的技术进步。
1 浆纱机的技术进步1.1 经轴架和退绕张力控制普遍采用H型双层经轴架,节约占地面积,经轴容量扩充到20个以上,适应经纱多头份品种需要。
现代纺织上浆》系列之四浆纱机的现状和发展、浆纱机发展概要由于原纱的纤维间抱合不强、表面毛羽较多,难以直接织造。
为提高经纱在织机上可织性,以使经纱能在织机上承受经仃片、综、筘和经纱之间等等的反复摩擦、拉伸、弯曲等作用,而不致起毛、甚至断头。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经纱上浆目的是贴伏毛羽、增强耐磨。
经纱上浆工艺过程早在古代就有。
那时的手工浆纱是将经纱碾成片状,用刷子或筘抹上浆糊,晾干后绕成织轴。
元代王祯《农书》中有使用纑刷对经纱上浆的图文。
《天工开物》中"过糊"一节记载了用淀粉、牛皮胶、骨胶浆丝的方法和工具。
18世纪末英国出现动力织机,使浆纱和织布分开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工序,从而出现了现代浆纱机的雏形。
以后几经改进,到1853年英国人J.博洛夫等的专利,使浆纱机具有它的基本特征。
A、浆纱方法:浆纱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1、绞纱上浆------是近代用得最早的一种浆纱方式,有手工和机械两种,都是将绞纱在浆液中浸透、绞干、抖松,然后烘干。
这种方法适用于色织、织带、复制品等小批量生产。
2、单纱上浆------从筒子上退出单纱,在单纱上浆机上浆、烘干后再卷绕成浆纱筒子。
也可在低速络纱机上加装浆槽和烘干器而成。
也有专一设计的《单纱上浆机》。
这种方法虽然产量低、工耗大,但上浆质量好、浆膜完整度高。
在丝织和苎麻织造中有时采用。
近来在特种纤维上浆常有应用。
3、织轴上浆------由分条整经机做成织轴,经上浆后再卷绕成织轴。
多用于丝织、色织的多品种和小批量生产。
4、经轴上浆------将若干只经轴上的经纱同时引出,浸入浆液,压掉多余浆液,烘干、分纱,最后按规定长度巻成织轴。
这是应用得最广的上浆方法。
在老的丝织厂用于粘胶长丝上浆时,也有用醮浆方式的。
5、整浆联合------在整经机的筒子架和机头之间安装一套上浆和烘干装置,将整经和上浆合成一道工序,多用于合成纤维长丝上浆。
6、染浆联合------在浆纱机的浆槽前加装染色烘干设备。
《织造学1》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1:纱线浆纱实验(综合性)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常用浆料的形态,以及不同浆料的性能,学会针对不同纱线进行浆液配方设计,在单纱上浆机进行上浆,并对比上浆前后纱线性能的变化。
了解浆液配方和粘度对上浆率、纱线强度、伸长率、耐磨性、纱线毛羽的影响。
利用旋转式粘度计测定其不同浓度和温度下的浆液粘度,了解旋转式粘度计的原理,掌握旋转式粘度计的使用方法,加深对粘度的概念的理解,了解粘着剂浓度、温度与粘度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根据某一种经纱确定其浆液配方,并利用旋转式粘度计测定其不同浓度和温度下的浆液粘度。
并采用所调制的浆液在单纱浆纱机上进行浆纱,烘干后测试不同粘度下的性能指标,比较浆纱前后的纱线强力和断裂伸长、纱线毛羽、纱线耐磨性能以及不同年度上浆率(选择①上浆率、②增强率和减伸率、③浆纱毛羽指数和毛羽降低率、④纱线耐磨率的其中一项进行检测实验)。
三、实验要求(1)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书,设计好实验方案,在实验中要手脑并用,细心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自觉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2)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原始记录经指导教师签阅后妥善保管备查。
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四、基本知识1.浆液粘度概念浆液的粘度是描述浆液流动时的内摩擦力的物理量。
粘度的表示方法分为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
浆液浓度和温度直接影响浆液的粘度。
2.浆料组分的选择的原则浆料组分的选择的原则是浆料配合的种类越少越好,且各组分之间不应发生化学变化,各组分之间应是物理混合过程。
选择浆料组分要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尽量选择与纱线纤维有相同基团或相似极性的粘着剂,以使之产生良好的粘附力和亲和性;还要根据纱线线密度(号数)、品质、织物组织、密度、用途、加工条件选择浆料。
3.不同浆料和浆液的粘度对纱线的上浆后性能的影响 (1)上浆率上浆率指纱线上浆后,浆料的干重对纱线干重之比的百分数。
上浆率的检测方法分为手感、目测、计算法、退浆法,实验室常常用退浆法。
合理控制上浆率,提高浆纱可织性生产实践添加日期:2012/8/2张元红何义敏黄彦萍何向龙西安四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摘要:通过分析影响上浆率的各种因素,提出在保证布机效率和产品质量前提下,采用高浓低粘高压,降低上浆率,提高浆纱可织性,降低布场湿度,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上浆率、纤维特性、织物组织、浆料配方、湿度、浆纱工艺0. 前言浆纱一贯被视为织造生产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其目的是通过上浆,贴伏毛羽,增强经纱抵御织造时经受复杂机械作用的能力,以弥补原纱质量不足,达到降低断经,提高经纱可织性。
近年来,随着新型纤维品种的日新月异,高速、高效无梭织机数量日益增加,高支高密高附加值服装面料、装饰用布及采用新型纤维与棉纤维交织的各种条格织物不断开发,织造生产对浆纱工程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质量要求,此外,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政策对浆纱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就影响上浆率的因素、探讨如何在保证织造效率和质量前提下,合理制定上浆率,采用高浓、低粘、高压,实现较低上浆率和压出回潮率,达到降低布场相对湿度,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1.国内外上浆率控制情况1.1合理控制上浆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上浆技术问题,理想的上浆效果是满足品种织造要求和质量要求,但由于浆料性能、浆料的工艺组合、上浆设备的机械性能,适应性能以及织机速度、品种、纱支、经纬密、组织、紧度、纤维种类等多因素影响,要想得到良好的上浆效果,以较低的上浆率满足织造要求,确实是一项系统性较强、技术性较复杂的问题。
过去,为了防止轻浆,造成布机开口不清、阻纬、断经、影响产质量水平提升,我们一度对上浆率提出宁大勿小、大而不并,用浆槽浆液粘度来保证上浆率,片面认为粘度越大,上浆越大,对浆液粘度要求是宁高勿低,导致上浆率越来越高,分纱阻力越来越大,甚至难以分纱,引起断头,导致二次毛羽产生,并纱、倒断头多、落浆多、断经高,织造时,不得不提高织布车间相对湿度,降低断经,以稳定布机效率,但由于湿度加大后,对于回潮率较小的纯涤品种易出现综丝和停经片生锈、挂花,造成布机综合效率降低,所以如何控制上浆率也就成为广大技术人员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之一。
浆纱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浆纱机的结构与原理。
2.了解纱线上浆的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
3. 熟悉浆料配方设计方法,掌握浆液调制方法。
4. 掌握浆液粘度的测试方法,了解浆料粘着力的测试方法。
5. 熟悉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实验仪器与工具:浆纱小样机、NDJ-79型旋转式粘度计、恒温水浴锅、烧杯、温度计、锥形烧瓶、调浆桶、毛羽测试仪、单纱强力机、抱合力机、超级水浴锅、电子天平等。
2.实验材料:变性淀粉、纱线等。
三、实验内容1.了解浆纱小样机的机器结构以及工艺流程。
2.调制浆液。
配制变性淀粉6%的浆液1000ml,90℃保温1小时。
3.保持浆液浓度不变,测试温度对浆液粘度的影响。
分别在50℃、70℃、90℃下保温20分钟,在转速不变的前提下,待浆液的温度达到待测温度时,分别测量这三种温度下的粘度。
4.保持浆液的温度不变,测试浓度对浆液粘度的影响。
配制浓度分别为8%、6%、4%的90℃浆液,在粘度计中测定各自的粘度,记录粘度值。
5.在浆纱小样机上对纱线进行上浆,浆液浓度为6%,之后测定上浆纱线的上浆率。
6.采用以上三种浓度的浆液对纱线进行上浆,将三个筒子的纱线做好标记待用。
7.用单纱强力机测试三种纱线的强力,与没有上浆的纱线比较。
8.用毛羽测试仪测试纱线毛羽指标,比较未上浆纱线与上浆纱线的毛羽值。
9.在抱合力机上测试浆好的三种纱线的抱合力与原纱比较。
温度对粘度的影响、上浆率以及可织性指标转速对粘度的影响四、思考题1.简述浆纱小样机的结构与浆纱的工艺流程。
2.上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浆纱的工艺要求是什么?4.试述淀粉浆料的主要性质。
淀粉上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它适用于哪些纤维的上浆?5.分析浆液的粘度与温度、浓度之间的关系。
6.浆液的搅拌速度会对浆液的粘度产生影响吗?简述之。
7.上浆后的纱线其强力和毛羽都有怎样的变化?8.通过实验,分析上浆后的纱线的可织性。
津田驹HS20-Ⅱ型浆纱机工艺特点及浆纱实践
张元红;陶文;黄彦萍
【期刊名称】《棉纺织技术》
【年(卷),期】2002(30)5
【摘要】@@ 0 前言rn我公司于1996年引进一台日本津田驹HS20-Ⅱ330型双浆槽浆纱机,与津田驹190型、280型及比利时毕加诺公司生产的DELTA-190型喷气织机相配套生产细号高密织物,经过几年生产实践,我们认为合理的浆纱工艺配置能使HS20-Ⅱ型浆纱机充分发挥其独特性能,满足喷气织机优质高效的要求.rn1 HS20-Ⅱ型浆机工艺特点rn1.1 浆槽结构rnHS20-Ⅱ型浆纱机浆槽结构见图1.由图1可知,经纱经过张力检测辊后绕过导纱辊,经浸没辊作用进入第一对上浆辊及压浆辊组成的第一挤压区(主要作用是将纱线中的空气压出,使部分浆液压入纱线内部,充分浸透,并挤掉多余浆液,经第二对上浆辊、压浆辊、接触辊组成的第二挤压区后(主要作用是使纱线适当增加被覆上浆,实现渗透与被覆合理分配,保证浆膜完整,毛羽伏贴),垂直向上拉出.纱片垂直向上拉出是HS20-Ⅱ型浆纱机的显著特点之一.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张元红;陶文;黄彦萍
【作者单位】陕西唐华四棉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唐华四棉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唐华四棉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3
【相关文献】
1.津田驹HS20系列短纤纱浆纱机的工艺特点 [J], 李惠君;申尔谦
2.津田驹HS20-II型浆纱机中压上浆的研究及实践 [J], 唐长亮;杨云华;万明
3.HS20-Ⅱ型浆纱机的技术特点及生产实践 [J], 孙世海;张新宏;刘梅;荣扣军
4.祖克ZYGWN型与津田驹HS20—Ⅱ型双浆槽浆纱机浆液循环系统对比 [J], 徐小莉;张禹佑
5.津田驹公司生产的HS20-Ⅱ浆纱机 [J], 诚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