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 (2)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优秀9篇)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能根据课后注视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懂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
【教学难点】学生参考注视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幻灯片):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指明读,并讲每句话的意思。
)2、师: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3、这些警句就是选自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传承古代文明的媒介。
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
板书课题《学弈》(出示课件:插图)师:谁能讲讲这幅图?课文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呢,下面同学们的开书。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1、师范读课文:师:老师读的有时么特点?生:老师读得比较慢。
生:老师读得比平时读课文时停顿较多。
2、总结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出示课件:文章的停顿。
)3、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学生自由练读。
)4、检查学生读得是否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评价,老师指导)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
(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言文两则》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赏析:
《学弈》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两个人向弈秋学习下棋的故事,强调了专注和专心的重要性。
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在听,但心有旁骛,想着射鸿鹄的事情。
结果,前者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这篇文章告诫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专心致志,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言文。
故事中,两个小孩对太阳在早中晚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进行了辩论,各有各的道理,连孔子也无法判断谁对谁错。
这个故事揭示了知识的相对性和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同时也鼓励我们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两篇文言文都是通过生动的故事,传达出深刻的道理,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也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学习文言文也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两则学弈①(原文)弈秋②,通国③之④善⑤弈者也。
使⑥弈秋诲⑦二人(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弈,其⑧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⑨弈秋之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只听弈秋讲的为听;一人虽⑩听之⑾,一心以为有鸿鹄(wú)⑿内容;另一人虽然也在听讲,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将至,思援⒀弓缴(zhuó)⒁而射之。
虽与之⒂飞来,想着拉弓搭箭去射它。
虽然他和前俱⒃学,弗(fú)若⒄之矣(yǐ)⒅。
为⒆是其⒇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智弗若与(yú)(21)?曰(yuē)(22):非(23)然(24)也。
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字词导读:①弈:下棋。
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③通国:全国。
④之:的。
⑤善:善于,擅长。
⑥使:让。
⑦诲:教导。
⑧其:其中。
⑨惟:只。
⑩虽:虽然⑾之:指弈秋的教导。
⑿鸿鹄:天鹅。
⒀援:引,拉。
⒁缴(zhuó):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又读jiǎo,是交纳,交付的意思,如“缴纳”。
缴付。
收缴。
⒂之:他,指前一个人。
⒃俱:一起。
⒄弗若:不如。
比不上。
⒅矣:了。
⒆为:因为。
⒇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21)与yú:吗。
又读yǔ,如“与人为善”;与时俱进;还读yù,如“与闻”、“与会”。
(22)曰:说。
(23)非:不是。
(24)然:这样。
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问其故②。
(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③日始出时去④人近,而日中⑤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远也。
”时候距离人远。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⑥,(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及⑦日中则⑧如盘盂(yú)⑨,此不为⑩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等到正午时就像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⑾,及其日中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如探汤⑿,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时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不能决⒀也。
六年级语文重要课文《文言文两则》知识点讲解_六年级语文知识点_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
(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连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吗?把你的感悟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答:(1)《学弈》告诉我们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以上就是由为您提供的六年级语文重要课文《文言文两则》知识点讲解,希望您阅读愉快!。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两则》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哉:zāi(美哉、善哉、呜呼哀哉)巍:wēi(巍峨、巍然、巍巍)弦:xián(琴弦、弦乐器、扣人心弦)轴:zhóu(线轴、轴心、中轴线)锦:jǐn(锦缎、锦绣、锦鸡)曝:pù(曝露、曝晒、一曝十寒)矣:yǐ(悔之晚矣、由来久矣)二、多音字斗:dòu(争斗)dǒu(斗胆)曝:pù(曝晒)bào(曝光)角:jiǎo(角落)jué(角色)三、课文翻译《伯牙鼓琴》【注释】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样子。
⑥若:像。
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⑨破琴:把琴摔破。
⑩复:再,又。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
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注释】①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②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③戴嵩:唐代画家。
④《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⑤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⑥拊掌:拍手。
⑦搐:抽缩。
⑧股:大腿。
⑨乃:却。
⑩掉:摆动,摇。
⑪谬: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⑫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
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三段六环节”教学法课时备课
学科:语文主备人:时间:2016年2月23 日课题学弈课型讲读
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对照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教法学法
六步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则得也
三心二意则不得也
(学生板书多音字)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广泛的自主思考的空间,没有用老师对文章的理解牵着学生的思维走,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
以第一自然段为引领,教会学习方法,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学习方法,自学其余几段,注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既重视内容、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也重视文章结构的整体感知。
引领学生体会“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一、课1、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学习
文言文有前导入什么好处?
2、什么是学弈?
3、《文言文两则》是指《学弈》和《两小儿辩
日》
这节课我们学习《学弈》谁能介绍一下作者
孟子
二、初读1、按要求读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注
释解决
(3)掌握生字字形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3、指名朗读,解决难读语句
请同学们阅读预习提示找答
案
介绍一下作者孟子
学生自读课文
小组自学生字词解疑难
学生个性读课文
集体读课文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展示交流三、研究探究,理解文意
1、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不理解之处作上记号。
反馈学生的疑问。
2、学习第一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有谁
理解的?谈谈你的方法。
(学以致用)
大屏幕出示解释,提醒“者”的意思,是“……
的人”,如读者是读书的人,有志者是有志气的
人。
指导朗读。
(很肯定的语气。
)
3、学习最后两句(设问句):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联系注释,说说你的理解。
(必要的添油加醋)
提醒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得会更顺畅些,要能活
学活用。
这是一组设问句,有问有答。
你能把这一问一
答读精彩吗?朗读。
4、既然不是智商高低的问题,那究竟是什么原
因呢?请找到文中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一人读一人翻译
质疑,学生抢答解疑
分工读这几句话。
A、出示第二、三句:参考注释,反复朗读,同桌合作,读懂这两句话。
还有不懂的字词吗?解疑。
说说这两句话的主要意思。
B、有人用“之乎者也”来形容古文的特点,因为这四个字出现的频率很高。
这两句话中,就有五个“之”,它真是神行百变,一会儿在句中,一会儿在句末。
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说说五个“之”的意思。
学懂了吗?用朗读检查一下。
5、两个人的学习环境相同,表现却截然不同。
请你用两个词分别概括一下。
6、说说你从这篇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专心致志——出自《学弈》)
7、轻松片刻:欣赏《学弈》的动画。
短短的一则古文,到现在还在影响着后人。
8、有感情再读全文:我们也来学学古人,重现古人读书的情景。
你们现在就是坐在私塾里听先生上课的小儿,再读古文,入情入境了,你也可摇头晃脑。
自由读,指名读。
齐读,(好一群满腹诗文的书生啊!)
四、拓展总结
1、这篇古文其实最前面还有一句话,大屏幕出示句子:今夫(fú)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借助注释理解句子。
(比如说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而已,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
)
专心致志,则得也。
(则大有可为也)
三心二意,则不得也。
2、孟子的名言。
交流《两小儿辩斗》(1)第一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①小儿:小孩
②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③指名朗读,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2)其余各段的方法同上
四、体会
1、两个小孩喜欢探索的精神可嘉
2、两个小孩认识事物角度不同,结果就不同A、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B、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有感情再读全文
自由读,指名读。
检测反馈1、《学奕》选自,作者是。
通过写的事,
说明了
2、《两小儿辩日》选自,作者
是。
故事体现了
和孔子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孔
子是时期的
,学派的创始人。
他一生的
言行被弟子编成一书。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孰为汝多知乎?
独立做题
小组交流
集体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