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古诗文考试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6
2023届上海市静安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 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 21 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高峰入云,。
(《答谢中书书》)2.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鱼我所欲也》)4.初春,你和家人去杭州西湖踏青。
听到耳边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你抬头望去,情不自禁引用了《钱塘湖春行》中“,”这两句诗来形容眼前的景象。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5—10 题(22分)【甲】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乙】出师表(节选)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丙】九龄风度(唐)明皇以李林甫为相,后因召张九龄问可否。
九龄曰:“宰相之职,四海具瞻①。
若任人不当,则国受其殃。
林甫为相,臣恐他日之后,祸及宗社。
”帝意不悦。
一日,帝曲宴②近臣于禁范中。
帝指示于九龄、林甫曰:“庭前盆池中所养鱼数头,鲜活可爱。
”林甫曰:“赖陛下恩波③所养。
”九龄曰:“盆池之鱼,犹陛下任人,但能装景致助儿女之戏尔。
”帝甚不悦。
时人皆美九龄之忠直。
(选自《开元天宝遗事》,有删改)[注释]①具瞻:为众人所仰望。
②曲宴:私宴,多指宫中之宴。
③恩波:帝王的恩泽。
5.【甲】诗作者陈子昂是代诗人。
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3题。
2.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 ,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 念天地之悠悠, 。
(《登幽州台歌》)3.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4. 临近毕业,你在留言册上写下了《<论语>十二章》中“ , ”这两句话,表达对光阴似箭及珍惜青春的感叹。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9题(22分)【甲】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质讷:质朴,不善言辞。
②训注:注解。
5.【甲】文出自《 》一书;【乙】段节选自《 》一文。
(2分)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通国之善.弈者也 ( ) (2)人有从.学者(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8.(1)【乙】【丙】两段文字中,“学”者面对了不同的困难:【乙】文段中“余”最初面对的困难是“ ”(原文回答);【丙】文段中,“从学者”面对的困难是 。
2023年宝山区第二学期初三二模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3题。
2.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6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2.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4.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时,小明被抗日军民不畏生死、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5—10题(23 分)【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
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郁离子》,有删改)【注释】①斫:欧断。
②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③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
④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
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
5.【甲】文选自《________》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________》。
(2分)6.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及.其家穿井()(2)使.国工视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2024年上海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初三语文试卷2024.4(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1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劳其筋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水不在深,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3.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参观龙华烈士陵园时,同学们深深感动于革命烈士们“_______,______”的献身精神。
(文天祥《过零丁洋》)(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2分)【甲】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龙赋王安石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①。
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
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
则常出乎害人,而未始②出乎害人,夫此所以为仁。
为仁无止,则常至乎害己,而.未始至乎丧己,夫此所以为智。
止则身安,曰惟知几;动则物利,曰惟知时。
然则龙终不可见乎,曰:与为类者常见之。
【注】①章:同“彰”,彰显。
②始:曾经。
5.【甲】诗作者是________朝文学家。
(1分)6.根据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4分)7.对【丙】文中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只有(龙)无法被看见,所以不知道它的居所。
B.只有(龙)无法被看见,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居所。
C.因为(龙)无法被看见,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居所。
2023年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初三下学期中考调研试卷(一)语文试卷(含答案)2023年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初三下学期中考调研试卷(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4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累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杜甫的《望岳》中,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
(2)《竹里馆》中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的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5)《约客》中表达作者寂寞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名著,完成下面小题。
(6分)文段一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文段二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
马路上一个水点儿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白光。
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结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2023届上海市金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13分)1.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
《《回乡偶书》)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小石潭记》)3.是故_________,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所欲也》)4.小慧和家人去旅游,山峦重叠间正担心无路可走时,忽然眼前出现了一个山村,此情此景让她不禁吟起了《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2分)[甲]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善。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壮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象,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①变容曰:”善哉,回之割!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②,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注释]①愀然,表情变化的样子。
②审自得者,对于自己的得失看得很清楚的人。
审,明察。
5.[甲]诗的作者是_____(朝代)的郑燮;[乙]文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人名)。
(2分)6.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1)任尔东西南北风()(2)行修于内者()7.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多利用自己而受到拘累的。
B.知识足够的人,是不会因为利禄而让自己受到拘累的。
2024年初三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24.5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2.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3.复行数十步,。
(陶渊明《桃花源记》)4.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困境,信心动摇时,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鼓励自己坚持本心,坚定志向。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9题。
(22分)【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尚节亭记(节选)刘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①无营乎外之心也。
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注释】①澹乎:恬静、安然的样子。
5.【甲】诗作者是南宋文学家(人名),【乙】文作者是(朝代)哲学家周敦颐。
(2分)6.下列各句中“为”字的释义各不相同,请作解释。
(4分)(1)岂徒为.玩好而已 ( )(2)故为.亭竹间 ( )(3)以为.读书游艺之所 ( )(4)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 ( )7.下列对【丙】文画直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的确是有远超过常人的地方。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2题14分)今年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75周年,学校开展“红色‘冀’忆”主题活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
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甲(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
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
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
75年过去了,重温“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乙(激励/激荡)着我们,(bǐng chí)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íng chén)______②(bǐng chí)______(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ú)B.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ú)C.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ū)D.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ū)(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乙______(4)有同学读到“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时,思考“擘画”的意思。
依据“擘”的字形,他想到“擘”的意思可能与部首“手”有关。
结合语境推测,“擘画”的意思应该是______(①筹划②一幅画③管理)。
(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5)有同学手绘了“进京赶考”路线示意图(下图),请根据文段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出对应的地名。
2023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默写(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2)______,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香远益清,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4)小新在骑行时看见嫩绿的草地上铺满了掉落的花瓣,不禁想到《桃花源记》中的两句“______,______”。
(二)(22分)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念,余因得遍观群书。
【丙】凌晓楼先生曙①,嘉庆间江淮大儒也。
先生以一孤童,贫而居市,十岁就塾,年馀,读“四子书”未毕,即去乡,作杂佣保。
然停作辄默诵所已读书,苦不明诂解。
邻之富人,为子弟延经义师,先生乘夜狙②其轩外,听讲论。
数月,其师觉之,乃闭外户不纳。
先生憤甚,求得已离句③之旧籍于市,私读之达旦,而日中佣作如故。
(选自《郎潜纪闻》,有删改)【注释】:①凌曙:字晓楼。
著有《四书典故核》等。
②狙:伺察。
引申为觊觎。
③离句:指剖章析句。
2.【甲】诗是由______(朝代)诗人______(人名)所写。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走.送之()(2)而日中佣作如故.()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5.请根据【乙】【丙】两文内容,填写下表。
共同特点具体表现(用自己的话概括)“嗜学”宋濂:(1)凌曙:(2)白天做工,夜晚在窗外听邻居家老师讲课(3)6.面对磨难,【甲】诗作者并未放弃追逐理想,而是以“______,______”(用原句)勉励自己。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九年级语文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基础(28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1分)(2)欲为圣明除弊事,□□□□□□□!□□□□□□□?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分)(3)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以“□□□□□□□,□□□□□□□。
”两句正面写“行路难”。
此两句用比喻手法写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2分)(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5)把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默写完整。
(4分)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 yāo ráo()。
(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 yǎ()的喉咙歌唱。
(3)百花的 guān miǎn()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4)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 chén zuì()了凝望它的大地。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B.进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地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C.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我在这世间停留的时间也算长的了,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
D.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是颠扑不破的不二法门....。
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明变化了早晨睡懒觉的习惯。
(把“变化”改为“改变”)B.当我走进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初三年级(下)古诗文考试试卷(10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号数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_一.基础。
(30分)1.默写古诗文。
(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诗经·蒹蒹》(2)崔颢《黄鹤楼》描绘出黄鹤楼晴日里美妙的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面对金融危机,只要我们敢于直面现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信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达想要建功立业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
知汝远来应有意,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塞下秋.来风景异 B.媵人持汤.沃灌/赴汤.蹈火C.晓.畅军事/家喻户晓.症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后顾.之忧3.仿照句式,写两个句子。
(4分)一粒种子,可以悄无声息地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一块煤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性活动。
(7分)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家正大力提倡“阳光体育”活动。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积极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1)请你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为这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假如你是体育委员,请为你们班拟一个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方案。
(3分)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方式(两项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1)~(2)题。
(5分)【片断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
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
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断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
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
(1)【片断一】中的“他”是指;【片断二】中的“他”是指。
(2分)(2)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这三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
(60字以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文段阅读(一)(20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自.自.富阳至桐庐 B.从从.流飘荡自.非亭午夜分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C.绝猿则百叫无绝. D.日有时见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日.光下澈2.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
(4分)①天山共.色()②一百许.里()③互相轩.邈()④窥谷忘反.()3.简答。
(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4分)(1)说说富春江景色的总体特征。
(2)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富春江水流之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你怎么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6.根据《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三篇文章内容对对子。
(任选一道....作对)(3分)①两岸连山无阙处,②石潭上竹树环合,(二)(24分)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夙夜..(不长草的地方)..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C 当奖率三军..(革除)..(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恐/托付不效B .深追先帝/遗诏C .臣/不胜受恩感激D .进尽/ 忠言4.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4分)8.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三)(16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判若.两人腰.缠万贯C.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臭.气相投再.接再厉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