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 格式:ppt
- 大小:11.75 MB
- 文档页数:58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0页、111页例1。
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
1、出示卡片口算4/5-2/5= 3/4-1/4= 2/7+3/7= 8/9+2/9= 16/18-15/18=2、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3、为什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根据情境提问题并列式。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渗透不乱扔垃圾,自觉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教育。
用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问题:(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 1/4+3/10 3/10-3/20 (板书算式)2、比较不同,导入新课教师:黑板上这两道题,同学们能直接算出结果吗?(不能)刚才那些题你们算得特别快,为什么这两道不行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指名回答)教师:是的,像黑板上这样,由不同分母分数组成的加减法,叫异分母加减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加、减法计算的本质,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经历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理解算理,迁移整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悟算理的一致性。
3.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感悟数运算的一致性。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知。
1.多媒体展示:校园里的“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的分类活动。
从展示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危险垃圾、纸张、食品残渣、废金属分别占生活垃圾的3/20、3/10、3/10、 1/4。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一列算式吗?预设:①纸张和食品残渣共占全部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②纸张和废金属在生活垃圾中占几分之几?③危险垃圾和食品残渣比,谁多?它们的差占生活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揭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1)探究纸张和废金属在生活垃圾中占几分之几,你能列出算式吗?预设:3/10+1/4=(2)3/10+1/4=这个算式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吗?(3)探索算法。
活动要求:①独立思考,你能利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进行计算吗;②可以采用老师提供的小圆片、正方形纸片等进行画一画、写一写进行表示;③完成后,请四人小组交流想法。
(4)交流展示。
预设:追问:①你同意第一种方法吗?②第二种方法你看懂了吗?请你说说她是怎么算的?(5)巩固练习。
2.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减法。
(1)迁移: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方法一样吗?(2)思考:在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三、对比辨析,感悟本质。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篇一」五年级数学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教师提问: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什么?(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方法是什么?(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2.出示一组数:(1)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2)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分成两类:一类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类为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教师引入: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这节课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探究新知.(一)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1.教师提示:你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学过了通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计算出来,能行吗?2.学生分组讨论.3.汇报结果:你怎么做的?把思路说出来.引导学生明确:以为例,与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通分的方法使他们分母相同,找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6做公分母,就是,就是,加就等于加.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板书:4.你认为最关键的地方是干什么?运用通分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5.反馈练习:(二)异分母分数减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减法算式)1.教师提示:请你依照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问题.2.汇报结果.3.填空,并说明理由.4.反馈练习:(三)整理法则.1.启发学生讨论:根据上面做题的过程,怎样把异分母加法法则和异分母减法法则合并成一个法则.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3.反馈练习:①学生独立完成.②说说应用什么法则及计算过程.③验算.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的验算方法相同,都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用差加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三、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四、随堂练习.1.填空.(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然后按照()法则进行计算.(2)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化成()分数再加减.(3)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2.列式计算.(1)与的和是多少?(2)减去的差是多少?3.填空.4.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以前,火车乘轮渡过长江,需用小时,现在从大桥通过只用小时.现在火车过江比乘轮渡节省多少小时?五、布置作业.计算六、板书设计.导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也可能是别的)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一节。
从整个章节看,由于在实际计算中经常遇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它是分数加减法教学的重点,也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这节课是在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并且整合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不但是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回顾和巩固,更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作好准备。
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把“异分母”化为“同分母”也是数学“化归思想”一次很好的渗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学生在上一个学段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直接相加减,又在前一个单元里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所以,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方法目标:1、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1、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即设置问题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法则——巩固应用。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93、94页例1。
教学目标:1.联系实际,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学生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学生在探索、交流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培养学生迁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4.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先通分的算理。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了约分、通分和把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进行互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活动分享名人名言(个别学生)二、质疑导入1、从名言“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中,巧妙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师:大家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掌握的不错,检测一下:课件出示:(抢答、指名、齐答等不同方式回答)3、当学生在口算 ,出现困难时 师质疑:这是怎么啦?怎么没人举手了?看来是有顾虑了。
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预设:(1)这题的分数的分母不同。
(2)这题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不同。
师评价: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刚才那些算式的分母都一样,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板书:同分母)而这算式是…?(生)异分母分数相加。
(板书:异分母)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4、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1、师:你们能计算 12+13 = 吗?如果有困难,可以跟同桌交流。
汇报:(预设多种答案)随机板书生1:12+13=25我是这样想的:因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就拿分母作为公分母,分子相加减,而这个算式是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所以就把相同的分子作公分子,分母相加作分母。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予以浅说,敬请指正!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学情我所教的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知识迁移的能力,懂得知识间的转化,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但对于数学知识理解不够全面,尚未涉足社会看不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少数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且注意力较差。
三维目标根据本篇目的结构与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能准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解答过程、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良好验算习惯。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以及环保意识。
重难点依据人教版数学教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为教学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计算法则,才能进行计算。
同时,也确定了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中国教育中一门必修学科,因此,从小学数学教学开始,就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