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绪论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教案【篇1】近些天来,赵春玉校长给高二年级做了专项的教学辅导工作,另外还就育英高中的现状写了文章。
通过学习并反思以往教学,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
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观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
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
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完成,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反思教学设计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
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思考,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因此,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
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
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绪论》之一[复习内容]1.记住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并能在有关情境中识别它们。
2.知道生物科学的发展和新进展3.了解当前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复习重点]1.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及其联系2.应激性、反射、适应性和遗传性的判断【基础知识】一、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要是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性状的体现者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性状及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结构基础:细胞(1)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由细胞组成(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完成说明:所有生物都具有严整的结构,包括病毒。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概念: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场所:主要是细胞质基质过程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过程:同化作用:合成物质贮存能量完成自我更新异化作用:分解物质释放能量意义: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说明:(1)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存在、同时进行的(2)病毒是严格活细胞寄生生物,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3)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都是ATP在细菌的生长曲线中,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时期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时期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时期是。
3.生物体都有应激性概念: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的反应,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举例:根的向地性、茎的向光性、动物的反射等。
4.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生长发育生殖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细胞形态、结构性成熟的个体和功能分化,形成产生后代,细胞结构体积的增大(细胞生长)不同组织、器官。
保证种族延续数量的增加(细胞分裂)发育过程不可逆转说明:(1)生长与发育是同时进行的。
(2)生长侧重于重量和体积的增加,发育侧重于结构和功能的完善(3)生殖对个体而言为非必需,对种族而言是必需的5.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在生殖过程中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来保持物种的稳定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最初的原材料,使物种不断发展进化说明:(1)遗传和变异同时存在(2)所有生物在性状表达过程中都共用一套密码子。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1复习与检测教案复习要点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2. 腐乳的制作3. 泡菜制作和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复习过程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知识点讲解】1.制作流程2.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3.装置图解读(1)各部位的作用在①充气口: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②排气口: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2;与排气管相连的长而弯曲的胶管:加水后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③出料口:取样。
(2)使用方法: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例题讲解】(2016新课标2卷.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为题:(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________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值速度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
(4)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答案】(15分)(1)细胞质基质重铬酸甲线粒体快(2)有氧(3)低于(4)原不含有二、腐乳的制作【知识点讲解】1.制作流程2.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温度【方法点拨】防止杂菌污染方法(1)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1.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故①正确;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针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故②错误;纯化时,要进行无菌操作,需要在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故③正确;平板划线法一般用于分离而不是计数,故④错误。
答案C2.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基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解析在只含有尿素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答案D3.通过实验测定土壤中的细菌数量,下列与此操作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104、105倍的土壤稀释液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培养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D.选择菌落数在300个以上的培养皿进行计数解析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答案D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解析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所以A、B不正确。
第一单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第1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运动、应激性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一个池塘的全部鱼?)8(不是所有的鱼,包含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9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绪论考纲要求1.生物的基本特征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教学目的1.生物的基本特征(B:识记)。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知道)。
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1.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2.教学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3.教学疑点:植物也具有应激性吗,有反射活动吗?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工程方面绪论生物科学的新进展生态学方面目的要求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学习方法【注解】一、生物的基本特征(B)(一)共同的基础1.物质(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2.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二)新陈代谢1.概念: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2.实质: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三)应激性1.概念: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2.实例:根的向地性(重力),茎的向光性(单侧光)3.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应激性是指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反应,它更多地强调刺激 反应的过程。
在短时间内完成,刺激消失后反应也在不久后消失。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它更多地强调结果。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比较稳定。
即使刺激消失,这种适应环境的结果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遗传性强调的是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的具体形式,不同生物对同一刺激作出反应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这是由不同生物的遗传性所决定的。
生物体所表现的应激性、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性决定的。
【例析】.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这一现象被称为?.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决定含羞草具有这一现象是因为?(四)生长、发育和生殖1.生长:生物体由小→大结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原因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2.发育: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系列变化→成熟个体3.生殖:成熟个体→产生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
生物选修一高三一轮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生物选修一高三一轮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物选修一高三一轮教案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
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
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回扣基础+核心突破+命题探究)10.37基因工程教学案新人教版1.涵盖范围本单元包括选修3全部内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以及生态工程。
2.考情分析(1)考查力度:占分比重相对稳定,如山东理综只出一个8分的简答题。
(2)考查内容①基因工程中三种工具。
②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
③基因工程成果——转基因生物实例及安全性讨论。
④细胞工程中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
⑤动物细胞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⑥核移植技术。
⑦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
⑧干细胞的研究。
(3)考查形式①有的省将选修与必修有机结合,既可出简答题也可出选择题。
②有的省如山东省全部以简答题形式呈现,且不与必修联系。
3.复习指导(1)复习线索①以基因工程的具体成果(如抗虫棉)为主线,系统复习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和操作步骤等知识点。
②以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为基础,系统复习其他细胞工程技术手段。
③以体内受精作用和个体发育过程为基础,系统复习胚胎工程的流程。
(2)复习方法①图解法复习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
②比较法复习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③关注热点科研成果,注意知识的实践应用。
第37讲基因工程[考纲要求] 1.基因工程的诞生(Ⅰ)。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Ⅱ)。
3.基因工程的应用(Ⅱ)。
4.蛋白质工程(Ⅰ)。
考点一聚焦基因工程的概念及基本工具1.分析基因工程的概念(1)供体:提供目的基因。
(2)操作环境:体外。
(3)操作水平:分子水平。
(4)原理:基因重组。
(5)受体:表达目的基因。
(6)本质:性状在受体体内表达。
(7)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判一判)(1)限制酶只能用于切割目的基因( ×)(2)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3)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后可产生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类型( √)(4)DNA连接酶能将两碱基间通过形成氢键连接起来( ×)(5)E·coli DNA连接酶既可连接平末端,又可连接黏性末端( ×)(6)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 √)(7)载体的作用是携带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使之稳定存在并表达( √)易错警示巧辨基因工程操作工具的8个易错点(1)限制酶是一类酶,而不是一种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6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篇1本学期教学工作任务高三年级两个班生物教学,新学期开始,我对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一、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各个章节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通过科学方法练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练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然观、科学的世界观,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让他们有社会决策意识,有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热情,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基础较差,需要加强基础的学习。
针对以上的情况,在教学中,我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出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2、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心理和一个稳定的思想状态,为搞好学习提供保障。
3、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详细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4、认真备课与制作课件,真正做到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堂。
5、认真设置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
6、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认真研究考纲和考题,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测试,及时做好反馈。
8、认真指导学生进行高考模仿训练,为学生提高高考成绩打下良好基础。
9、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
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绪论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教学目的
1.学习高中生物选修课意义(A:知道)。
2.生物科学技术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A:知道)。
教学重点
通过介绍生物科学在医疗保健、农业、生物工程产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高中生物选修课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板书】
学习高中生物选修课的重要意义
生物科学与人体健康
绪论生物科学与农业
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产业
生物科学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注解】
一、学习高中生物选修课的重要意义
(一)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将会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的成果
(二)人类社会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突出,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
二、生物科学与人体健康
(一)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人体自身的健康
(二)研究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营养平衡、免疫机制,直至从分子水平探寻疾病的产生原因和治疗方法,以促进人体自身的健康
三、生物科学与农业
生物学方面:研究光合作用机理和碳代谢类型,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率、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进步与粮食问题的解决研究固氮的机理,使更多的作物能固氮,提高产量,
少施化肥,减少环境污染。
生物技术方面: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将其他生物中决定优良性
状的遗传物质定向引入农作物,培育农作物新品种。
四、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产业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一)分类发酵工程
酶工程
(二)特点:利用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在常温、常压下生产产品,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五、生物科学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根据生态学原理,改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导学案蛋白质新课标人教版
【课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考点解读】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5.学习重点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6.学习难点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和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自主探究】
2、例题精析:
〖例1〗下列为某一多肽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结构中,代表氨基的结构式为_________;代表羧基的结构式为_________;
代表肽键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R基。
(2)上述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 种氨基酸组成。
(3)该化合物是由_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_分子水形成的,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
这样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_。
水分子中的氧来自于__________,氢来自于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2)氨基酸的种类是由R基决定的,根据R基结构可以数出有2种氨基酸。
(3)要知道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的数目,应首先找到肽键(—CO—NH—)的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有3个氨基酸通过2个肽键连接,肽的命名和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的数目相同,因此该化合物称为三肽。
脱水缩合时前一个氨基酸的—COOH提供羟基(—OH),后一个氨基酸的—NH2提供氢(—H),“—OH”和“—H”结合生成水。
答案:(1)—NH2—COOH —CO—NH——CH3—CH2OH
(2)两(3)三两三肽脱水缩合—COOH —NH2和—COOH
〖例2〗某一条多肽链中共有肽键151个,则此分子中—NH2和—COOH的数目至少有()A.152;152 B.151;151 C. 1;1 D.2;2
解析:每两个相邻的氨基酸之间会形成一个肽键。
因此在肽链的两端一定是(—NH2)和(—COOH),如果构成多肽的每个氨基酸分子的R基上没有(—NH2)和(—COOH),这时该多肽所含的(—NH2)和(—COOH)数最少。
答案:C
〖例3〗现已知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20种,它们的平均分子量为128,由50个氨基酸形成的某蛋白质的一条多肽链的分子量是()
A.6400 B.2560 C.5518 D.2218
解析: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是一个脱水缩合的过程,通过相邻的氨基酸脱去一分子水、形成肽键而连接起来。
因此,在计算氨基酸一条多肽链的分子量时,仅仅算出氨基酸的总分子量是不够的,还要计算出脱去的水的分子量,两值相减才是多肽链的分子量。
即:一条多肽链的分子量=氨基酸的总分子量-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因此本题的计算过程为:128×50-18×49=5518。
若为一条肽链时,则脱水数=肽键数= n-1 (n表示氨基酸数)
若为m条肽链时,则脱水数=肽键数= n-m (n表示氨基酸数, m表示肽链数) 答案:C
【相关链接】
1、蛋白质分子的复杂结构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分子的复杂结构决定的。
蛋白质分子结构十分复杂,可以分为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本身的折叠方式(包括螺旋结构);三级结构是指螺旋的肽链结构再盘绕折叠成复杂的空间结构;四级结构是指含有两条或多条肽链的蛋白质中,各条肽链之间依靠电引力、分子引力、氨基酸侧链的相互作用,联合成更为复杂的空间构象的大分子。
所以,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以及多样、复杂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2、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
(1)两性
因为蛋白质是α氨基酸通过肽键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内存在—NH2和—COOH,所以蛋
白质具有酸碱两性。
(2)盐析
由于蛋白质分子的直径达到了胶体微粒的大小,所以蛋白质溶液是胶体。
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以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这个过程叫盐析。
盐析作用主要破坏蛋白质的水化层,所以当盐析沉淀出的蛋白质重新用水处理时,沉淀重新溶解、性质不变。
因此盐析是可逆反应。
利用此法可以分离、提取蛋白质。
(3)变性和凝固
蛋白质分子在一定的生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性质,这个变化叫做蛋白质的变性。
蛋白质变性后就失去了生理活性,也不再溶于水,从溶液中凝结沉淀出来,这个过程叫蛋白质的凝固。
高温灭菌消毒,就是利用加热使蛋白质凝固从而使细胞死亡。
(4)水解反应
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生成一系列中间产物,最后生成α氨基酸。
(5)显色反应
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例如分子中有苯环的蛋白质与硝酸作用时呈黄色。
蛋白质与水合成茚三酮反应显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