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问宿主感染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590.37 KB
- 文档页数:4
寄生人体的恶魔—医学寄生虫学_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图为答案:肝吸虫卵2.下图为答案:阴道毛滴虫滋养体3.下图为答案:日本血吸虫成虫4.下图为答案:猪带绦虫头节5.下图为答案:硬蜱(♀)6.在痰液和粪便检查时可能找到夏科-雷登晶体的寄生虫病是答案:肺吸虫病7.兼性寄生虫是指答案:成虫或幼虫既可营自由生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8.感染裂头蚴病的主要方式是答案:局部贴敷生蛙肉9.人既可作为中间宿主,又可作为终宿主的寄生虫是答案:链状带绦虫10.对疑有蛔虫感染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答案:直接涂片法11.血吸虫卵从肠壁进入肠腔最根本的原因是答案:成熟虫卵内毛蚴分泌SEA引起变态反应导致肠组织变性坏死12.世代交替是指原虫生活史中的答案: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交替13.危害人类最严重的节肢动物属于答案:昆虫纲14.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答案:病人、带虫者、感染的动物15.配子体呈新月型的疟原虫是答案:恶性疟原虫16.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答案:脊椎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病17.在丝虫病流行中起重要作用的传染源为答案:血中带有微丝蚴的病人18.医学原虫是指那些答案: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单细胞低等动物19.棘球蚴囊壁外层的半透明粉皮状物是答案:角皮层20.绦虫的成虫常寄生于答案:消化道21.棘球蚴在人体最常见的寄生部位是答案:肝脏22.具有复发现象的疟疾答案:间日疟和卵形疟23.以下哪项不属于吸虫的形态结构特征答案:无消化道24.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答案:中间宿主25.在生活史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的绦虫是答案:曼氏迭宫绦虫26.华支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有()答案:麦穗鱼27.下列哪项症状与钩虫病无关答案:有尿频、尿急症状28.不以粪管为防治措施的寄生虫病是答案:黑热病29.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细粒棘球蚴的组成部分答案:包囊30.钩蚴侵入宿主皮肤主要靠答案:主要靠机械作用,也有酶的作用31.蛔虫的感染阶段是答案:感染期虫卵32.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直接危害不包括答案:E.传播疾病33.确诊疟疾的依据是答案:C.周围血液中检出少量疟原虫34.节肢动物对人体最重要的危害是答案:D.传播疾病35.虫卵有卵盖的绦虫是答案:B.曼氏迭宫绦虫36.疟疾发作的潜伏期是指疟原虫答案:E.红外期发育时间加上数代红内期裂体增殖所需时间37.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基本发育阶段答案:E.滋养体和包囊38.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答案:D.人体巨噬细胞内39.诊断黑热病常用的骨髓穿刺部位是答案:B.髂骨40.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是( )答案: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和蛞蝓41.下列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答案:D.新鲜粪便中常可查到感染性蛔虫卵42.日本血吸虫感染人体后至成虫定居肠系膜静脉产卵约需时间答案:B.24-26天43.猪肉绦虫对人的主要危害是答案:D.囊尾蚴寄生组织所造成的损害44.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也可传播的绦虫是答案:A.微小膜壳绦虫45.下列何种表现不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答案:C.腹痛、腹泻46.下列节肢动物中仅吸人血的是答案:A.人体虱47.我国平原地带水稻种植区按蚊的优势蚊种是答案:D.中华按蚊48.头虱寄生于头部,下列部位中最多的是答案:C.耳后部49.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寄生的宿主主要是D.犬、狼和豺等食肉类50.羽化是指昆虫答案:C.由蛹变为成虫的过程51.下列哪种节肢动物的幼虫期可致病答案:B.蝇52.溪蟹可作为第二中间宿主的吸虫是答案:D.肺吸虫53.下列哪种病原体在媒介体内只有发育而无繁殖A.班氏丝虫幼虫54.蛔虫的生殖系统答案:B.雌性为双管型,雄性为单管型55.患幼虫移行症的脊椎动物,其体内的寄生虫是答案:B.处于滞育状态的幼体56.关于绦虫形态的描述,错误的是答案:C.雌雄异体57.自人体排出时卵内含有成熟毛蚴的蠕虫卵是A.日本血吸虫卵58.毛蚴孵化法可用于确诊答案:D.日本血吸虫病59.关于班氏微丝蚴下列哪项不正确答案:C.头间隙较长,长度约为宽度的2倍60.在蚊体内既有发育又有繁殖的寄生虫为答案:A.疟原虫61.寄生虫免疫逃避的含义是指寄生虫D.对抗宿主免疫力的攻击而继续生存62.血吸虫病免疫的主要效应机制答案:B.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63.日本血吸虫病的基本病变是答案:D.虫卵肉芽肿64.钩虫生活史有哪些幼虫阶段答案:C.第一期、第二期杆状蚴,丝状蚴65.饱和盐水浮聚法最适用于检查A.钩虫卵66.寄生虫能在自然界繁衍、生存、最主要的适应性改变是答案:D.生殖能力增强67.所谓医学节肢动物是指答案:C.危害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68.哪种绦虫卵在成熟后直接从子宫孔排出答案:B.曼氏迭宫绦虫69.哪种绦虫的卵有卵盖B.曼氏迭宫绦虫70.布氏姜片吸虫卵形态特征之一是答案:B.卵壳薄、卵盖不明显71.马来丝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答案:B.上下肢浅表淋巴系统72.下图为答案:C.钩虫卵73.下图为答案:B.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74.在送检的标本中,检到图中所示,请诊断患者所患疾病有()答案:B.恶性疟疾75.下图为答案:B.班氏微丝蚴76.下图是( )答案:C.十二指肠钩虫头部77.最常见的肠外阿米巴病为答案:A.阿米巴肝脓肿78.原虫不同纲的分类依据是答案:B.按运动细胞器的不同79.宿主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答案:D.带虫免疫80.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答案:D.甲硝咪唑81.由于食入具有感染性虫卵造成感染的有答案:C.蛲虫A.鞭虫82.弓形虫病原检查可取材于答案:A.脑脊液B.骨髓C.淋巴液83.幼体阶段寄生人体的寄生虫有答案:D.细粒棘球绦虫A.日本血吸虫B.猪带绦虫E.旋毛形线虫84.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包括答案:A.传染源B.传播途径85.通过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寄生虫病有答案:E.丝虫病B.疟疾A.黑热病86.下列WHO公布的几大热带病中,其媒介生物正确的有答案:D.黑热病-白蛉C.锥虫病-苍蝇B.丝虫病-按蚊、伊蚊、库蚊A.疟疾-按蚊87.阴道毛滴虫生活史说法何项错误答案:C.成熟包囊为感染阶段A.生活史分滋养体和包囊2个时期88.经口感染的寄生虫有答案:B.蓝氏贾第鞭毛虫A.蛔虫C.蛲虫89.怀疑棘球蚴病时,可对病人做如下检查答案:D.皮内试验A.超声波检查90.成虫对人体的危害比幼虫大的线虫有答案:C.钩虫A.似蚓蛔线虫E.蠕形住肠线虫B.毛首鞭形线虫。
食源性寄生虫目录一、食源性寄生虫的分布及感染情况二、疾病分类三、常见寄主四、传播途径五、食源性寄生虫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的总体目标预期目标五年预期目标六、食源性寄生虫病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食品安全危机的影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概念影响食品安全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主要病原和流行趋势影响食品来源安全七、现代生活方式对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与感染有关的生活方式八、致病九、流行特点十、常见种类及防治对策十一、广东常见食源性寄生虫有哪些?如何预防?内容一、食源性寄生虫的分布及感染情况目前,由寄生虫引起的多种传染病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近年全球平均每年有1700多万人死于传染病。
WHO/TDR要求重点防治的7类热带病中,除麻风病、结核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人类离不开动物性食品,但很多肉类、水产品等食物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
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
最近,卫生部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新“富贵病”,我国城镇居民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感染人数呈上升势头。
我国人群易受到哪些寄生虫病威胁我国人群易受到哪些寄生虫病威胁我国人群易受到哪些寄生虫病威胁我国人群易受到哪些寄生虫病威胁目前,除了人们熟悉且危害严重的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外,我国人体重要的寄生虫病还有土源性线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蛲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及囊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等)和包虫病等。
饭前便后不洗手,易感染蛔虫病蛔虫病是由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
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和过敏症状。
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还能阻塞肠管引起肠梗阻、肠扭转或肠套叠。
蛔虫有钻孔、乱窜习性,往往侵入胆管、阑尾、眼、气管、肺甚至心脏和大脑等各种脏器和组织,引起严重并发症。
广东省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邓卓晖;张启明;林荣幸;黄少玉;张贤昌;吕山;刘和香;胡铃;裴福全;崔惠儿;王金龙【期刊名称】《华南预防医学》【年(卷),期】2008(34)4【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分布情况,为制定监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不同地理位置分层抽样方法,分别抽取粤东、粤西、粤北、珠江三角洲共17个县(市),每县(市)随机抽取1-2个行政村(区)作为调查点。
在野外现场采集不同品种的淡水螺和陆生螺,用匀浆法和肺检查法解剖调查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捕捉老鼠,解剖心肺组织检查其成虫;以及采集新鲜鼠粪用清水沉淀法进行病原学检查。
结果17个调查县(市)中,各地均有福寿螺分布,且数量众多;广宁县没有开展褐云玛瑙螺的调查,除河源和平县和韶关曲江区没有采集到褐云玛瑙螺外,其余地方都有褐云玛瑙螺分布。
17个点共采集福寿螺、褐云玛瑙螺3329只,除徐闻县外罗镇未发现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螺外,其余16个点采集的螺中均发现有自然感染的广州管圆线虫,平均感染率为6.64%(221/3329)。
福寿螺感染率南澳县最高,为17.58%(29/165),褐云玛瑙螺感染率花都区最高,为43.75%(7/16);梅县受检螺平均感染率最高,为17.45%(41/235)。
各地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和感染度远高于福寿螺。
在5个调查点的农贸市场购买圆田螺89只和石螺252只中,仅有罗定县的1只石螺检测到阳性,阳性率为1.43%(1/70)。
在6个调查点捕捉到褐家鼠(27只)、韵黯(5只)、小家鼠(2只)、黄胸鼠(3只)和田鼠(3只)共40只,其中和平县、雷州市和中山市捕捉到的褐家鼠中各有1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成虫,阳性率为11.11%(3/27)。
在7个调查点采集到新鲜鼠粪34份,阳性率为44.12%(15/34)。
结论广东省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除粤北部分山区未发现有褐云玛瑙螺分布以外,其余地区均有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分布,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有不同程度感染。
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动物感染情况调查
蓝玉清;陈燕飞;柳付明;徐伟波
【期刊名称】《浙江预防医学》
【年(卷),期】2009(021)012
【摘要】@@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sis)是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尾感器亚纲圆线目管圆科管圆线虫属成员,它是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原体.广州管圆线虫是我国陈心陶教授于1935年在广州发现的[1],主要宿主动物是鼠类和软体动物.
【总页数】3页(P20-21,29)
【作者】蓝玉清;陈燕飞;柳付明;徐伟波
【作者单位】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丽水,323000;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丽水,323000;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丽水,323000;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丽水,3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83.1+9
【相关文献】
1.佛山市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华圆田螺和环棱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J], 张丽华;陈加力;董为人
2.2007年江门市鼠类广州管圆线虫与带状链尾蚴感染情况调查 [J], 谭启明;陈代雄;张赟;詹希美
3.广东省江门市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J], 黄迪;宋记泉;
叶杰;蔡昭炜;刘淑君;钱丽仪;薛金方;陈美君;陈芳;王棠健;陈代雄;李小敏;詹希美
4.湖南省抽样点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分布及其感染情况调查 [J], 段绩辉;李正祥;刘洪庭;唐小雨;王江浩;张传禄;周海羽;李海余;郭淑珑;王郭清;唐阳
5.广东阳春螺类和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J], 黄迪;陈代雄;张赟;李小敏;詹希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严重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报道?1126?【文章编号】1672?3619(2006)10-1126-02 JournalofTropicalMedicineV o1.6N—o.100—ct.2006一例严重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报道郑南才,黄宝明,梁柏年,彭小玲,冯晓薇(广东省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门529050)中图分类号:R532.19文献标识码:B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Chen,1935)Doughertv.1946]由我国陈心陶教授于1933年在广州的鼠体内首次发现,首例病人1945年报告于台湾.广州管圆线虫病又名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是一种食物源性寄生虫病.全球已报道确诊和疑似病例达3000余例,其中我国台湾省占300余例.过去,该病在我国大陆极为罕见,直至1996年才报道4例确诊病例c".近年来,我国不断出现现症病例和疑似病例,且在部分地区引起爆发C2--4],由于医务人员对该病不熟悉,故易造成误诊.目前.广州管圆线虫病引起死亡的病例报道较少,已报道的死亡病例基本为婴幼JU.最近,我们发现一例严重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发病第10天出现谵妄,第13天出现昏迷.第15天时重度昏迷,瞳孔对光迟钝,呼吸功能受损,处于病危状态.经抗寄生虫治疗后,出现脊髓神经和末梢神经损伤,表现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症状,恢复较差.1临床资料患者文某,男,24岁.2006年8月1日生食褐云玛瑙螺(俗称东方螺)2只,当天出现腹痛,呕吐,第5天出现发热(37.5℃)和四肢乏力症状,住院后一直采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住院第10天出现谵妄, 意识模糊.第13天时出现昏迷,第15天时深度昏迷,此时患者出现高热,烦躁,谵妄,颈项强直和颅内压增高等中枢神经疾病症状.瞳孔对光反应迟钝,需借助呼吸机维持呼吸,处于病危状态.人院后第10天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5.7x109,中性粒细胞90.6%,淋巴细胞6.3%,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正常,但骨髓中升高为30.5%,脑压增高为420mmHg,脑脊液清亮,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未见寄生虫.但人院后第16天脑脊液浑浊,镜检发现球菌.人院后第16天,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进行抗寄生虫治疗,由于一时难以获得其它咪唑类药物,给予左旋咪唑150mg/d,连服7d.同时对脑脊液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进行人工计数,送血液和脑脊液标本到南方医科大学和广州医学院进行免疫学检测,另外对患者所食螺属地褐云玛瑙螺进行病原学检查.患者抗寄生虫治疗后,第2,3天病情加重,但第3天开始有所好转,治疗后第5天患者转为作者简介:郑南才,男,医学博士,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大学一江门市热带病研究基地"科长.?病例报道?半清醒状态:人工计数发现脑脊液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13%和30%;入院后第19天检测血清抗广州管圆线虫抗体I和IgM均阳性;从患者采食螺属地采集褐云玛瑙螺体内发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20只螺中发现6只感染幼虫.感染率为30%.患者经抗寄生虫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已脱离危险期.但恢复较差,病情反复,治疗后第10天意识仍未完全恢复清醒,肺部继发性感染较严重,同时,出现脊髓和末梢神经炎,四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几乎无自主运动能力,呈现典型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症状.2讨论广州管园线虫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轻重不一.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该例患者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的头痛, 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因而一直未考虑广州管圆线虫病.从而延误了治疗.早期仪器检测血液和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正常,后人工计数为升高,原因是仪器程序错误所致,也是诊断延误的原因之一.人院第16天脑脊液镜检发现球菌,但以后几次抽取脑脊液镜检均未见球菌,表明是采样或涂片时污染所导致.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脑脊液中很难查及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仅有2.5%~10%的患者通过病原学检测确诊[,该病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除在脑脊液中直接查找病原体外,临床上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嗜酸粒细胞计数与免疫学检测等进行综合判断[.本例患者虽然症状很严重.但脑脊液中未见幼虫.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和脑脊液嗜酸粒细胞升高,免疫学检测阳性,从所食螺属地同种螺体内发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以及抗寄生虫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等综合判断,最后确诊该患者患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经抗寄生虫治疗后第2,3天病情加重,但随后缓解,这可能与虫体死亡崩解后抗原物质释放有关.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感染导致死亡的病例报道极少.儿童感染后死亡主要因为呼吸衰竭,尸检发现肺动脉及其肺小动脉有大量虫栓塞[.动物实验表明,鼠感染过多时会死亡,一般不能超过100条[.我们发现的该例患者由于未能及时确诊和治疗,至入院第15天时出现重度昏迷,肺功能受损,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濒危.因此,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根据资料报道,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主要为福寿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10月箍鲞筮螺和褐云玛瑙螺[4.9],近几年的爆发流行事件中,多因食凉拌"辣味螺肉"或"爆炒美国蜗牛肉"所致.随着中间宿主的不断蔓延,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饮食方式的多样化,城乡居民感染事件日益增多,广州管圆线虫病已成为大陆某些地区最具潜在危险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广州管圆线虫病虽然主要经食物传播,但动物实验结果提示,也可通过皮肤,粘膜感染【川.苏媾莉【】发现的3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死亡患儿中有2例无明显可疑进食史,认为可能与直接接触宿主或食用被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及饮用生水等有关.因此,避免婴幼儿在泥地上爬行,加工螺类时戴手套,不生食蔬菜,不饮生水同样可以预防广州管圆线虫病.[参考文献][1]许隆棋,余森海,徐淑惠.中国人体寄生虫分布与危害[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9—120.[2]杨发柱.张荧珍,屠昭平,等.一起疑为食用螺肉引起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10 (1):44—45.[3]薛大燕.阮云洲,林宝楚,等.温州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1127?爆发流行的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0,18(3):176-178.[4]陈宝建,李友松,林金祥.福建省长乐市广州管圆线虫爆发感染及疫源地的调查研究[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03,1(1):6-8.[5]苏媾莉,张美德,谭丽梅.广州管圆线虫病3例误诊分析[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2):120.[6]袁静,马维艳.广州管圆线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3例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3,16(2):6.[7]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454—455.[8]张榕燕,李莉莎,林陈鑫,等.广州管圆线虫病两例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6):456[9]李莉莎.周晓农,林金祥,等.福建省广州管圆线虫6种新宿主的发现及疫源地的感染率周年变化[J].中国人兽共患病,2006,22(6):533—537.[1OJWANGLC,CHAOD,CHENER.Experimentalinfectionroutes ofAngiostrongyluscamortensisinmice[J].Helminthol,1991,65(4):296—300.(收稿日期:2006.09.03;修回日期:2006.10.08)(上接第1072页)本47例,结果表明所检测患者共有3种HCV基因型的分布,分别为1b,2a和4型,其中1b占85.1%, 2a占12.8%,4型占2.1%,lb为主要的流行型别,与中国其它地区HCV的研究报道结果比较一致-7|.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结果来看,基本没有HCV4型的报道,4型主要在中东及周边地区流行.广东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大量外籍人士定居此地,是HCV4型在本地出现的重要外在因素.这种病毒流行趋势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应该引起本地疾病控制和流行病监测部门的高度重视.当然也不排除病毒株自身基因突变的可能.作为HCV分型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套式RT.PCR方法扩增特异性HCV基因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确定基因型别,研究了部分广东地区HCV病人的病毒基因分型情况,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初步反映了该地区HCV病毒的型别分布.由于本研究收集样本的数量有限,进一步的结果尚有待与相关流行病调查机构和医院展开科研合作.为HCV所致肝炎的疾病控制和诊断治疗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参考文献][1]路福兴,藏隽,编译.丙型肝炎流行病学[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1998,5(4):109—111.r21张永祥.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8,25(2):53.[3]SIMMONDSP,MCOMISHF,YAPPL,eta1.Sequencevariability inthe5?non?codingregionofhepatitisCvirus:identification ofanewvirustypeandrestrictionsonsequencediversity[J]. JGenVirol,1993,74:661—668.[4]HEWM,ERALIM,PAGES,eta1.HepatitisCgenotyping by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J].Clin Microblol,2004,42(1):158.『5]SAITOI,MIYAMURAT,OHBAYASHIA,eta1.HepatitisC virusinfectionisassociatedwiththedevelopmentof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ProcNatlAcadSciUSA,1990,87:6547—6549. [6]NIZARN.Zein.ClinicalsignificanceofhepatitisCvirus genotypes[J].ClinMicrobiolRev,2000,13(2):223—235.『7】张立新,王磊,徐皖苏,等.山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及血清学分型的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4):215-216.『8]孙南雄,范晓峰,杜绍财,等.丙型肝炎病毒Simmonds基因分型法酶切分型的研究[J].江苏医药,1999,25(7):481—483.(收稿日期:2006.05.29;修回日期:2006.07.17)。
广东省广州市黃埔区广州管圆线虫流行病学调查赖勋远郝建军区少兰周忠敬王霞余美玲詹希美【摘要】目的开展黃埔区广州管圆线虫流行病学调查。
方式调查螺类和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及检测人群中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IgG抗体。
结果褐云玛瑙螺111只,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阳性率别离为%,平均感染度别离为75条/只,共解剖鼠38只发觉感染鼠2只,鼠总感染率为%,1037份人血清标本,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阳性标本为53份,阳性率为%。
结论黄埔区是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流行病学调查;黄埔区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属于新发传染病之一,最近几年来病例有增多的趋势,而且散布范围愈来愈广。
1997年浙江温州和2002年福建长乐等地显现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后,2006年北京市又显现160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暴发流行。
2007年3月广东省广宁县也报告有1次6人发病。
这些情形引发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于2003年将广州管圆线虫病列为我国“新发传染病”。
为了把握广东省黄埔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散布和人群的感染状况,在2007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对广东黄埔地域广州管圆线虫的终宿主鼠类和要紧中间宿主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和本地居民的感染情形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式调查对象螺类褐云玛瑙螺要紧在黄埔地域范围内的竹林、菜地、花园、水池和沟渠等处搜集。
鼠类的搜集鼠类要紧在黄埔区城乡房舍周围及野外采纳鼠笼、电捕鼠器等方式捕捉。
受调查的本地居民情形这次同意调查的人群为随机选取的本地居民共1037人。
其中男性450人,占%,女性587人,占%。
其年龄介于14~75岁之间,被调查者的职业散布:教师和学生占35%,饮食从业人员占40%,其它从业人员占25%。
试剂和仪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IgG由博士德公司生产;96孔聚苯乙烯酶标板(Greine);GmbH超声粉碎仪和Eppendorf核酸蛋白检测仪均为德国制造;SunriseRemote/Touch酶标仪为奥地利TECAN公司产品。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东方科技学院班级:13级动植物检疫2班姓名:戴铃辉学号:201341918105课程论文题目:非洲大蜗牛课程名称:入侵生物学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非洲大蜗牛学生:戴铃辉(东方科技学院13级动植物检疫2班,学号:201341918105)摘要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一种陆生螺,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大部分湿热地区. 非洲大蜗牛自20世纪初传入我国,现已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省(区)及港澳台地区均有分布,并在农业生产、病虫传播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通过文献查阅,研究分析了非洲大蜗牛在我国的发生历史、分布现状、生物学特性、危害现状和防治方法以及今后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非洲大蜗牛入侵生物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一、非洲大蜗牛的形态特征1.非洲大蜗牛的生态界分类地位2.非洲大蜗牛的生物学特性1)鉴定特征非洲大蜗牛是腹足纲动物,是一种中大型的陆栖蜗牛,通常体长7-8厘米,最大20厘米,体重可达32克。
壳略呈纺锤形,高约8厘米,壳质稍厚,有光泽,呈卵圆形。
非洲大蜗牛有6.5~8.0个螺层,整个螺壳呈圆锥状,螺旋纹与生长纹相交错,体螺层大,螺旋纹不明显。
壳顶尖,螺层间缝合线较深;呈现黄或深黄底色的壳面有焦褐色雾状花纹,因此俗名又称褐云玛瑙螺、花螺、菜螺、东风螺、法国螺。
壳口呈卵圆形,其可将整个身体缩入壳内。
壳顶尖,缝合线深。
胚壳一般呈玉白色。
其他各螺层有断读的棕色条纹。
生长线粗而明显,壳内为淡紫色或蓝白色,体螺层上的螺纹不明显,中部各螺层的螺层与生长线交错。
壳口呈卵圆形,口缘简单,完整。
外唇薄而锋利,易碎。
内唇贴缩于体螺层上,形成“S”形的蓝白色的胼胝部,轴缘外折,无脐孔。
足部肌肉发达,背面呈暗棕黑色,遮面呈灰黄色,其粘液无色。
螺体色泽变化很大,一般为黑褐色,但也有白色且能稳定遗传的变异品种,螺体色泽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