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与翻译
- 格式:pdf
- 大小:70.08 KB
- 文档页数:2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文化语境,就是在某一特定的具体文化中,人们的认知环境,该认知环境同样包括语言环境、具体语境和认知语境。
每一环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翻译是一门科学,它需要知识,需要核对事实的能力,需要懂得描述这些事实的语言。
翻译中,错误的内容,错误的事实,应该加以鉴别。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翻译的观念、方法、样式、标准、风格,无不与时俱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语言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它总是生长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
在语言活动过程中,处处都有文化的烙印,时时可见文化的踪迹。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要仗着它来发展。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信息传播日新月异,人员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日趋广泛,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选修课上,王老师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以语言学、语用学、社会符号学、跨文化交际学等为理论依据,深入浅出地对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文化观念和文化习俗进行了对比,着重探讨了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不同民族文化对语言翻译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某些文化现象对语言翻译的制约作用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告诫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英汉两种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进行比较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地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翻译是一门比较有趣的学问,它需要译者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严谨的作风,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英汉翻译有口、笔之分,范围涉及文学、科技、经贸、法律、旅游等各个领域,总之,不论文体如何区别,在翻译标准方面,对原文要求有比较深透的理解,对译文要求通顺达意,能反映出原文的精神实质。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作用【关键词】文化;语境;翻译1 关于语境关于翻译的本质,奈达说:“翻译是交际,它取决于听读者从译文所获得的信息。
”语境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提出来的。
后来弗思发展了这一理论,创立了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
后来在论及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时,纽马克指出:“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
”语言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信息系统,无论其产生,演变或发展,还是进行信息的传递,接收或加工,总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受其影响和制约的,这种前提条件,就是语境——语言环境。
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总得以一定的语境作为依靠。
事实上,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
语义的确定、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均离不开语境。
因此,语境就构成了正确翻译的基础。
2 语境的分类一般语言学家都认为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境指词语出现的前后句或上下文;广义的语境还包括语言交际的时间、场合和交际双方的职业、年龄、经历、身份、遭遇、心情等外部因素。
根据语境的表现形式,又可将它分为语篇语境、文化语境及语体风格语境三大类。
本文着重就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作用进行深入的讨论。
3 文化语境与翻译的关系文化语境指的是源语和译入语所依附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
也就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
由于各民族区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性,在跨文化的翻译中便时常会遇到诸如误解原文、译文词汇空缺等情况。
由于复杂的文化难以用翻译技巧加以弥补,处理此类翻译必须要对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有全面、透彻的认识和了解。
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各民族文化在趋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局部的交叉、碰撞和冲突。
文化语境与文学翻译词语翻译翻译,是指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内在与外在含义的转化过程,要求既要有对源语(sourcelanguage)和目标语(targetlanguage)的深入理解,又要能够驾驭这两种语言的异化对应转换。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先生曾指出“译事三难信达雅”。
而翻译之难事的解决途径,也是众多翻译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翻译是把跨文化交流联系起来的纽带。
翻译和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特别是和文化语境密不可分。
因此,翻译一定是与文化语境相结合的产物。
一、文化语境与翻译的内在跨度补偿文化从学者的角度看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①我国出版的《辞海》对文化作了如下解释: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语境随文化的进化而改变,而“文化进化的主要趋势是趋同,即随着文化的发展各种文化越来越趋向于统一;只要文化还存在,文化趋同的过程就是无止境的。
”②文化语境是受到文化进化趋同影响最深的一个部分,因此对于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中词语翻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文化语境与翻译最终需要内在跨度补偿予以解决。
著名的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把语境分为三类,即: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其中文化语境的定义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二是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文化中,人们的认知环境,该认知环境同样包括语言环境、具体语境和认知语境。
这每一环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是对文化的一种承载,是和文化密不可分的有机的一部分。
美国著名汉学家李达三(JohnDeeney)教授在《熟悉两种文化与翻译》(BiculturalismandTranslation)中指出:“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外一种语言,还必须力求表达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与表达感情方面的习惯。
校园英语 /语境与翻译昭通学院外国语学院/陈剑【摘要】霍尔的语境观独树一帜,从其观照翻译尚需深入。
翻译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语言意义的处理,也是对语境的处理。
语际翻译是低语境的语言文化传播行为。
【关键词】语境 意义 翻译【Abstract】It is of necessity to further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from Hall’s unique theory concerning context,which is essential for translation and closely correlates to meaning。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is transmitt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with low context.【Key words】context; meaning; translation语境是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式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
语境对于翻译这种常常跨文化、跨语言、有时跨时空的交际活动自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也得到了诸多翻译研究者的重视。
Newmark就曾说过: “...;context is the overriding factor in all translation,and has primacy over any rule,theory or primacy meaning .”(在所有类型的翻译中语境是超越任何法则、理论或基本词义最重要的因素。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西方的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先后被引入我国,从语境角度来观照翻译(翻译语境研究)逐渐发展,在近十几年成为国内译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不但引发学者论战,还涌现了不少的学术专著和论文。
除了主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和认知语用学关联理论语境观之外少数翻译研究者借鉴了爱德华霍尔的语境观对翻译实践活动进行研究,但是研究的主要目的,只是对中西文化语境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只停留在文化语境结构差异或错层对翻译实践的影响的描述和例证上,缺少了应有的深度。
语境分析与翻译《语境分析与翻译》一、语境分析的本质语境分析是一种分析语言原文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语言和文化的方法。
它的本质在于正确地理解语料的背景,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以及它在不同语料中的变化。
通过语境分析,我们可以更快地理解语言原文,并准确地传达它们的意思。
根据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语境分析可以包括文化历史方面的探究,以及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研究。
它是一种多学科的研究,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使语境分析变得更加复杂。
二、语境分析在翻译中的作用当进行翻译时,为保持原文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语境分析是翻译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内容需求完整译出两个语言原文中的所有信息,以正确地表达出复杂和艰深的思想;而语境分析则起到指导作用,使译者通过理解背景,传达准确的语义和精神内容。
另外,语境分析有助于翻译工作的独立性和一致性。
语料中的各种背景信息,如文化历史,国家或社会礼仪,方言,术语等,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翻译结果,而语境分析可以帮助译者最大限度地减少歧义,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三、语境分析技巧语境分析不仅限于以上提及的多学科研究,而且还需要一些技巧。
语境分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提分析和深入分析。
前提分析是对语料的大略分析,其目的是了解语料的内容;而深入分析是对前提分析的延伸,其目的是了解语料中细微的文化信息,以及译文如何表达这些信息。
前提分析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检查原文及其各部分;2.把握整体语境;3.分析不同文本特点。
深入分析可以根据上述信息进行:1.跨文本分析;2.借助比较和对比技巧分析;3.调查文化背景信息;4.研究神话,传说,故事等文化内容。
综上所述,语境分析是分析和理解语料的重要方法,也是翻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正确的理解,语境分析可以有效地帮助翻译者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和精神,提高翻译质量。
英语语境与翻译摘要:语境在语言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语言交际中所不能忽视的因素。
在翻译过程中,对一个词、词组、句子、段落的正确分析和理解,往往需要根据其所在的具体语境来确定。
本文首先泛述了中外学者关于语境的相关研究,然后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对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从而得出结论,语境是理解和翻译的基础,翻译离不开语境。
关键词:语境;理解;表达;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语境”的概念是由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首先提出的。
他把语境分为三类:即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话语语境指字、词、句、段等的前后可帮助确定其意义的上下文;情景语境是指语篇产生的环境;文化语境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
j.r.firth将语境发展为语内语境和语外语境。
前者指语言内部一个结构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和一个系统内项目或单位之间的聚合关系;后者来自语言外部即情景语境,包括参与者相关特征、相关物体和言语行为效果。
一、语言语境的与翻译语言语境即上下文,它在理解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脱离具体的语境,词的意义是非限制性的。
现以last一词为例,它有“最后的”、“最近的”、“唯一的”、“最大的”、“极端的”、“最不可能的”和“最不合适的”等意思。
(1) i’ ll defend the bridge to the last drop of m y blood . 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要守住大桥。
(2)i though t her last book was one of her best .我认为她最近出版的那本书是她的最佳著作之一。
从例句中的last一词的译法可以看出只有考虑具体的语境,才能在翻译时从概括的定义中筛选出最适合语境的意义,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
教育博览Education Expo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语境,能使你更易理解别人言辞,自我更如表达思想情感。
语境对于翻译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在英语的翻译当中,对词语或者是句子的理解和表达都是在一定的语境当中进行的。
所以,语境对于英语翻译准确特别重要,在对英语进行翻译的时候,不但要充分地理解翻译原文必须抓住语境,反复打磨,译语的表达也一定要密切地联系到语境,准确地达意传神。
一、语境和理解语境是正确理解语言的基础。
语境作为一种语言理论在人类相互交流思想、情感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if not more so”(如果不是更多的话)在各种语境当中的不同翻译理解。
①Thus,translati on continues to remain as much an art as a sci ence,if not more so.(所以,翻译继续被认为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如果不更强调后者的话)②If more, and not be playing,so that he hastened to filla section.(若是较多,且没打条,赶紧让他补个条)③If he had more foresight,he would not have b een knocked about so much.(如果那时他目光远大一些,他就不会吃那么多的苦头了)就像是上面所说的“if not more so”(如果不是更多的话)这个短语,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就会有不同的翻译效果。
二、语境和英语翻译不同的语境当中的词语,它表达的意思也会不同,这个时候就要根据这篇段落的语境来对这句话进行分析,作出准确的表达。
在翻译过程当中,有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就有着很多不同的意思:Blue.这个单词最直观地看来就是蓝色的意思,但是它不仅仅可以表达出蓝色这一种意思,它还有着忧郁的这一层意思,就比如在这个句子当中,blue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指他的眼睛是蓝色的,在这个句子当中的blue 仅仅是表达了我们对这个单词最直观的意思,就是蓝色,He has a big white moustache,blue eyes,a dandy's flower stuck in the lapel of his gree n army jacket.但是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根据不同的语境,对于英语翻译出的意思也就不同。
语境与翻译在语境中理解原语1. 引言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
作为两种语言之间以传达语义为主要目的的语言交际活动,翻译发生在由特定的语言,情景和文化交织的语境之中,深受语境的制约和影响。
正如纽马克所说:“语境在所有的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
”有时,由于句子的语法结构超出常规,语言之外有特定的情景限制,不同的文化内缺乏对等物等原因,单靠词典义项很难将意思传达到位。
所以,对语言进行翻译,把握原文特定语句赖以生存的语境,对于领会原文的意义和功能,选择恰当而得体的表达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语境的基本概念语境研究的历史由来已久,在语言学界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者对语境概念一直持有异议,争论不休。
语境理论源自英国社会人类语言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马林诺夫斯基。
他于1923 年提出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概念,并指出:“话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语言语境是指字、词、句、段等的前后可帮助确定其意义的上下文;情景语境是指语篇产生的环境;文化语境是指某种语言赖以根植的民族里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准则的总和。
之后,伦敦学派语言学家弗斯继承并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观点并将语境划分为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和由语言与社会环境之关系构成的情景上下文,他指出言语只有依靠语言环境和上下文才能产生真正的含义。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继承并发展弗斯基本理论,他提出了语域的概念,认为语体是由于使用语言的环境、场合、对象各不相同而产生的各种语域变体;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并在一定的语境中得以理解与阐释。
后来,韩礼德把制约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个变项:(1)语场(field ),指言语活动发生的环境;(2)语式(mode), 指言语交际的渠道或媒介;(3) 语旨(tenor) ,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翻译就是不同语种之间的、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翻译要考虑到诸多的客观因素,其中语境就是其中之一。
要想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章及言语翻译的神形俱到,那么翻译的过程语境是比不可少得,在和人沟通的时候翻译理解也是构建在当地的文化语境之上的。
一、语境的作用通俗的语境就是人与人在沟通时所涉及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从表达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对于语境的划分呈现出的是一个多元化的趋势,简单的划分就有广义的语境和狭义的语境,按其交际互动的理论来划分就有无言语境、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和心理语境,不管语境的划分多么繁琐,语境的功能作用是不变的。
首先在不同的语境之中就要采取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词语也会有不同的含义;其次在不同的语境就要选择不同的说话方式,说话的语气和语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语境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一个词语的含义往往不只有一个,有了语境就可以排除那些不恰当的意思,从而排除有歧义的部分,帮助翻译者保留正确的语义;语音不仅赋予了一个词语固定的含义,这个固定含义在特定的语境中,常常会衍生出言外之意,有的是相反意有的是近似意,更有甚者和原来的含义没有任何关联,语境可以帮助译者猜测旧词语的新含义。
离开了语境,一个常见的词语我们很难确定它表达的准确含义,理解语境就离不开交际中的每一个层面。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对语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才有利于翻译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地步。
二、文化背景与语言翻译语言环境制约着交际过程,对人们的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每一种语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就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因素都对语境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文化背景对于正确的翻译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文化背景语境是在语言外语境中隐藏着的,社会文化因素是文化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入了一个社会的基本情况,它涵盖了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它是一个社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历史文化的积淀。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
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清朝时的闭关锁国正是其体现。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
以“爱”为社会核心。
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以新海路开辟时对新大陆的侵略为代表。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造就了中西方语言表达的差异,中国的语言表达更加注重含蓄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愿,而西方则刚好相反,他们更加的直白更加的外向,就如柳宗元写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其中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孤独寂寥的情感,把自己的感情通过周围的事物来显现。
然而英语就会翻译成: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Angling silently in the river covered with snow.英语的翻译没有显现出其中的思想情感,只是一种直白的表达,并没有翻译出文中的艺术所在,导致了全诗貌似神离。
因此翻译的时候要结合原句的含义还要注重其语言的文化语境,翻译的时候才能够展现出蕴含其中的感情。
三、翻译和语境人与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彼此之间一种信息的传达,其中包含了信息的组织和信息的理解,即信息的编码和信息的解码过程,沟通的双方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环境就是语境。
脱离了特定的语境,就不会有信息的传递,也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人们用来沟通的语言才会有意义,脱离了语境语言就不会承载任何信息。
信息发出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往往夹杂了很多的东西,如个人的情感、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及社会文化等,接受者只有经过层层的解析,再加以自己的补充才能够被接受者所理解。
所以接受者要想清楚地看透表达和语言所承载的真实含义,就必须结合言内语境、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等,而不是凭空的想象,臆断的猜测其中的含义。
而翻译者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文本中或者是交流过程中信息发出者用语言文字编码的信息准确的表达给信息接受者,其中翻译要译出表达者真实的意图,蕴含其中的感情色彩,做到这点才算是翻译的准确。
翻译绝大多数是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其经历了信息的组织到信息的表达、翻译就是把信息在组织再解码的过程,从而把另一种的文字转换成了为另一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代码,简单记的就是信息的解码、信息的转换、信息的再现三个阶段,其中翻译者就相当是一个转换器,如果转换器不能够清晰有效的进行转换,信息就不能流向下一个环节,在翻译的过程中还要突破浅析语境与翻译方学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摘要:语境在语言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语言交际中所不能忽视的因素。
在翻译过程中,对一个词、词组、句子和段落的正确分析和理解,往往需要根具其所在的具体语境来决定,语境的划分呈现出的是一个多元化的趋势。
本文从语境的作用和文化背景在语言的翻译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浅析。
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对语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得出结论,语境是理解和翻译的基础,翻译离不开语境。
在翻译的全过程中,语境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境文化背景功能意义(下转第186页)层层语境的障碍,所以说翻译和语境是同步的。
四、结论不管任何语言的翻译,语境是必须考虑在内的。
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于语境,有时翻译也可以创造语境。
语境贯穿于“翻译理解”和“翻译表达”全过程。
翻译的实质就是沟通,就是把信息从不同的语言传递到另一种语言,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针对信息的源头、信息的客观内容、传播环境等进行一个处理,这点体现的就是语境。
要把翻译的准确到位,这就要求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环境,准确的把握文章信息。
翻译是译者把原语文本中的语码在其特定语境中传递的信息用译语语码准确地传达给译语文化中的接受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从“信息的解码”(原语)到“信息的再编码”(译语)到“信息的再解码”(译语),涵盖三个阶段,即翻译的理解、表达、检验和接受三个阶段。
语境有助于翻译理解;翻译表达也离不开原文语境的约束和具体交际语境的需要;检验和接受阶段也要把语境考虑在内才能更好的进行。
在翻译的全过程中,语境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余高峰.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2]曾悦.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重要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8)[3]段丁.翻译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02)[4]唐雅红.浅谈英语语境翻译[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 (Z5)[5]司显柱.语境与翻译刍议[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 (01)[6]崔曙光.语境与翻译浅论[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1)[7]任彦卿.语境与翻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8]于东.翻译中的语境因素[J].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9]彭利元.语境与翻译关系新探[J].外语教学,2003,(02)[10]刘珊珊.语境与翻译关系探析[J].科技信息,2009,(24)[11]詹爱莲.成功翻译的奥秘———语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06)[12]宋玉阁.浅析语境与翻译[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 (07)作者简介:方学桐性别:女籍贯:内蒙古学生,现就读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需尽快培育茶叶品牌,充分发挥海南茶叶资源的优势,提高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海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3.1突出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加强茶文化研究与宣传,提升茶文化旅游价值。
茶如果抛开它与禅、器、水、诗、画、歌舞、习俗、健康、食用等方面的诸多关系,便只剩下解渴的意义,与旅游就无甚相关了。
因此茶文化旅游的开展必须突出它的文化内涵,通过学术研究,挖掘丰富茶文化内涵。
因为文化性越强,游客的愉悦感就越高。
这也对从事茶文化旅游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对茶文化宣传的力度,使各界对茶文化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3.2加强区域合作建立现代旅游营销系统在区域合作方面,一方面要加强省内区域茶文化旅游的合作,打造茶文化旅游区,共创区域旅游品牌;另一方面要加强省区间茶文化旅游的合作,打造精品线路,实施客源共享。
在旅游营销方面,要在主要客源市场建立销售联盟,组织当地重点旅行社、直航航空公司作为营销同盟,联合销售海南茶文化旅游产品。
同时,通过举办一系列茶文化庆典活动等措施,加强茶文化旅游的宣传,努力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
3.3不断开发茶文化旅游新产品“以旅促茶,以茶促旅”。
旅游购物是旅游者完整体验的一部分,茶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重视旅游商品开发研制。
茶文化旅游产品应包括各种品牌的茶叶以及茶画、茶书法、茶工艺品等。
应发挥特色优势,将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创新开发,设计出令游客满意的旅游商品。
现在,茶肴盛行,各种调饮茶、茶食品也越来越丰富,茶具茶叶,特别是名茶,正在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赠品。
应该抓住这种消费心态,开发既美味又具保健功效的茶菜茶点,同时还可开发更多的既装潢精美,又质量上乘的茶文化礼品,有效地表现茶文化内涵,系统综合地开展配套服务,扩大茶文化旅游的延伸度。
好的茶文化旅游副产品不仅能引起旅游者的购买欲,增加旅游收入,而且也能反过来作为一种旅游吸引物。
3.4发掘茶文化民俗风情资源茶文化资源的核心层是文化风情,也是动态活文化,如茶道、茶节庆、茶礼俗、宗教茶仪等。
利用这些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可开展茶民俗风情游,提高茶文化旅游的竞争力。
凭借内容丰富的茶文化艺术景观类资源,我们可以开展各种以茶为题的歌舞戏曲表演、赋诗填词、吟咏古诗名句、书法绘画、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联谊等多项专项旅游活动,它们往往集表演性、民俗性、群众性和参与性于一体。
参考文献:[l]李福全,杨主泉.旅游业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弘扬[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5144—15146,15196.[2]周岚.关于茶文化旅游的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6):58—61.[3]王丰,刘小华.我国茶叶品牌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贵州茶叶为例[J].贵州茶叶,2006(2):32—37.[4]曹霞.安徽茶文化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30—5932.[5]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九州出版社,1993.[6]郭孟良.中国茶史[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上接第1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