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象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61
正常骨髓象的四个基本条件骨髓象就是骨髓细胞学检查所看到的景象啦。
正常骨髓象可是有四个超重要的基本条件哦。
一、骨髓增生程度骨髓增生程度得合适才行呢。
就好像炒菜放盐,不多不少才刚刚好。
一般来说,它是活跃的。
这就像一个热闹的小市场,细胞们在里面有条不紊地活动着。
如果增生程度太低下,那就像市场冷冷清清,没几个摊位,好多细胞都没了活力,这可不是正常的状态哦。
相反,如果增生过度活跃,那就像市场挤得满满当当,到处都是细胞,乱哄哄的,也不正常。
所以骨髓增生程度在合适的活跃度是正常骨髓象的一个重要条件呢。
二、粒红比例这个粒红比例也很有趣。
简单来说,就是粒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比例。
正常情况下,这个比例大概在 2 - 4:1。
这就像是一场细胞之间的平衡游戏。
粒细胞就像一群勤劳的小卫士,负责保卫身体,红细胞呢,就像勤劳的运输小工,负责把氧气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
如果这个比例失调了,就像小卫士太多或者小运输工太多,那身体这个大王国的秩序就会被打乱啦。
比如说粒红比例太高,可能是粒细胞异常增多,这时候身体可能就会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也许是哪里出了问题,身体在努力抵抗着什么。
要是粒红比例太低呢,可能就是红细胞太多或者粒细胞太少了,这对身体的正常运转也有影响。
三、细胞形态正常细胞的形态可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细胞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生物,它们都有自己特定的样子。
粒细胞要有粒细胞的模样,红细胞要有红细胞的可爱形状。
如果细胞形态不正常,那就像是一个人穿错了衣服,或者长错了五官一样奇怪。
比如说,正常的红细胞是双凹圆盘状的,像个可爱的小饼饼。
如果红细胞变得奇形怪状,像个刺球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形状,那就说明身体可能出现问题了。
粒细胞也是一样,它的细胞核、细胞质的形态都是有标准的,如果出现了异常的分叶或者其他奇怪的形态,那就不是正常的骨髓象了。
这就好像我们认识的朋友,突然变成了一个我们都不认识的模样,那肯定是哪里出了状况。
四、巨核细胞正常巨核细胞虽然名字听起来很霸气,但它也是正常骨髓象里很重要的一环。
骨髓象分析报告1. 引言骨髓象(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骨髓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从而诊断和监测一系列血液系统疾病。
本文将对骨髓象分析过程与结果进行详细介绍。
2. 检查目的骨髓象的主要目的是确认或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此外,骨髓象还可用于评估骨髓造血功能、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反应。
3. 检查方法骨髓象通常分为两个步骤:骨髓穿刺(bone marrow aspiration)和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
3.1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通过将针头插入骨髓腔,抽取骨髓液的方法。
常用穿刺部位有髂骨后上缘、胸骨下缘和腓骨头。
骨髓穿刺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患者取乳坐位或侧卧位,消毒穿刺部位。
2.注射局部麻醉剂,通常为利多卡因。
3.将穿刺针插入穿刺部位,逐渐向髓腔方向推进,同时抽取骨髓液。
4.抽取足够的骨髓液后,缓慢地将穿刺针拔出。
3.2 骨髓活检骨髓活检是通过取出一小段骨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方法。
一般与骨髓穿刺同时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麻醉穿刺部位。
2.使用骨髓活检钳将部分骨髓组织抓取下来。
3.将抓取的骨髓组织放入含有4%甲醛的福尔马林液中固定。
4.将固定后的骨髓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组织切片染色和病理学诊断。
4. 骨髓象分析指标骨髓象分析主要包括骨髓细胞分类和骨髓细胞形态学评价。
4.1 骨髓细胞分类骨髓细胞分类是通过骨髓液中各类细胞的比例来评估造血系统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法朗斯淋巴细胞分类法和骨髓细胞计数法。
•法朗斯淋巴细胞分类法将骨髓细胞分成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和浆细胞。
通过观察各类细胞的比例和形态,可以初步判断骨髓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或病变。
•骨髓细胞计数法通过计算骨髓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来评估造血功能和血液系统疾病的程度。
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
骨髓象检查流程和具体内容英文回答: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A 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 are two procedures that are used to collect samples of bone marrow for examination. Bone marrow is the soft, spongy tissue inside your bones that produces blood cells.Bone marrow aspiration.A bone marrow aspiration is a procedure in which asmall amount of liquid bone marrow is removed from your hip bone. The procedure is usually done in a doctor's office or clinic. You will be lying on your side, and the doctor will numb the area of your hip where the aspiration will be done. The doctor will then insert a thin needle into your hipbone and withdraw a small amount of liquid bone marrow. The procedure usually takes about 30 minutes.Bone marrow biopsy.A bone marrow biopsy is a procedure in which a small piece of bone marrow is removed from your hip bone. The procedure is usually done in a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You will be given general anesthesia, which means you will be asleep during the procedure. The doctor will make a small incision in your hip and remove a small piece of bone marrow. The procedure usually takes about 30 minutes.Risks of 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The risks of 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 are rare, but they can include:Bleeding.Infection.Pain.Bruising.Swelling.Benefits of 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including:Leukemia.Lymphoma.Multiple myeloma.Sickle cell anemia.Aplastic anemia.Iron deficiency anemia.Vitamin B12 deficiency.Folate deficiency.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 can also be used to monit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for certain conditions, such as leukemia and lymphoma.If you are considering having a bone marrow aspiration and biopsy, talk to your doctor about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the procedure.中文回答:骨髓象检查流程和具体内容。
常见血液病骨髓象诊断要点F3.1 缺铁性贫血(IDA)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小,幼红细胞呈现核固缩和胞浆量少及着色偏蓝等核老、浆幼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
外铁阴性,含内铁细胞减少。
此类贫血最常见,临床上常有胃病、痔疮和月经多等病史。
F3.2 巨幼细胞性贫血(MA)成熟红细胞体积偏大,可见巨大的红细胞,幼稚红细胞常呈核染色质疏松、浆量增多、着色偏红等核幼、浆老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
且可找到巨大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分叶也偏多。
巨核细胞核分叶增多,但不出现多个小核的巨核细胞,巨核细胞浆内易见由核染色质脱落下来的核小体(该类细胞约占巨核细胞20-30%)。
临床上常有胃肠手术、营养不良和妊娠等情况。
外周血象常出现3系减少。
F3.3 溶血性贫血(HA)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其总比例常大于50%,但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并可见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等特殊形态的变化。
此病临床资料对诊断尤为重要,病人常出现黄疽、尿胆原和间接胆红素增高,网织红细胞常大于5%。
急性溶血时,外周血象可出现幼红细胞。
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酸溶血试验常出现阳性。
F3.4 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小粒呈空架状,脂肪球增多。
粒、红、巨三系细胞减少,其中以巨核细胞减少更为明显,成熟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网状细胞、浆细胞、嗜碱组织细胞常偏多。
血象3系减少,但脾脏不肿大。
F3.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红细胞可见多核、核碎裂及巨幼样变,成熟粒细胞分叶减少(或增多),粒细胞胞浆颗粒减少或无或过大而多,核浆发育不平衡。
易见多个小核的颗粒巨核细胞和微小型巨核细胞。
此类病人外周血象易见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成熟单核细胞常增多。
临床抗贫血治疗效果差。
诊断MDS后,按骨髓和外周血象中原始细胞多少,有否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可分为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RAS)、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中原始细胞片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4型,至于慢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CMML)已属白血病可不再列入MDS。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骨髓象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通过对骨髓细胞形态、数量和比例的观察,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多种疾病。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是指骨髓象检查结果符合正常生理状态的报告单。
下面将详细介绍正常骨髓象报告单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一、骨髓象检查结果。
1. 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形态正常,包括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等细胞形态符合正常生理状态。
2. 骨髓细胞数量,骨髓细胞数量正常,各类细胞比例协调,无明显增多或减少。
3. 骨髓细胞比例,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的比例符合正常生理状态,无明显异常。
4. 其他相关指标,骨髓象检查中还包括骨髓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免疫组化检测等,这些指标也应符合正常生理状态。
二、临床意义。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意味着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数量和比例均符合正常生理状态,这对于排除骨髓疾病、判断骨髓功能是否正常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正常骨髓象报告单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注意事项。
1. 骨髓象检查应由专业医生进行,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骨髓象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 骨髓象检查结果的解读应慎重,避免片面解读或误诊。
四、结语。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是指骨髓象检查结果符合正常生理状态的报告单,对于排除骨髓疾病、判断骨髓功能是否正常具有重要意义。
骨髓象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目录1. 骨髓象概述1.1 骨髓象是什么1.2 骨髓象的检查项目1.3 骨髓象的意义2. 正常骨髓象报告解读2.1 白细胞2.1.1 中性粒细胞2.1.2 淋巴细胞2.2 红细胞2.2.1 红细胞数量2.2.2 红细胞形态2.2.3 血红蛋白2.2.4 红细胞平均体积2.2.5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2.3 血小板2.4 骨髓象其他项目3. 结论与建议骨髓象概述骨髓象是什么骨髓象是通过对骨髓内细胞形态学和数量学的检查,来评价造血组织中不同细胞系的分布情况,以及判断是否存在病理性改变的一项检查。
骨髓象的检查项目骨髓象的主要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不同细胞系的数量和形态,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评估。
骨髓象的意义骨髓象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髓增生异常、恶性肿瘤或其他疾病,为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正常骨髓象报告解读白细胞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主要类型,中性粒细胞数量正常范围为......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类型,其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可能反映体内炎症反应或感染状况。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主要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数量的异常变化可能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红细胞红细胞是携氧的主要细胞系,其数量和形态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红细胞数量正常范围内的红细胞数量有助于维持适当的氧气输送和供应。
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形态的正常与否可以反映贫血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氧载体,其浓度需要保持在一定水平。
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体积是红细胞大小的指标,异常值可能与营养不良或其他疾病有关。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反映了单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其变化可能与不同类型的贫血相关。
血小板血小板是人体内最小的血细胞,其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可能与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相关。
骨髓象其他项目除了上述主要项目外,骨髓象报告还可能包括其他细胞系的指标,如嗜酸性粒细胞、巨核细胞等。
SOP_09-2 骨髓检查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血液骨髓检验。
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
四、操作步骤: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用于观察骨髓与血液中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借以了解其造血功能。
对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预后等研究都具有重大价值。
血细胞化学染色是在观察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细胞化学成分,对血细胞各种生化成分及代谢产物作定性、定位和定量的观察,临床上亦常用以协助诊断、鉴别诊断血液病和其他疾病。
1 骨髓象检查:1.1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步骤:(1) 骨髓取材:①骨髓穿刺部位:一般取胸骨、棘突、髂骨前嵴或后嵴等部位。
两岁以内小儿主张用胫骨穿刺。
穿刺部位不同,取材可能有明显差异。
以胸骨穿刺最好,棘突次之,髂骨最差。
故必要时应多部位取材,以便能全面地了解骨髓情况。
②吸骨髓液:一般不超过O.2ml,否则易于稀释。
③骨髓取材满意的几项指标:抽吸骨髓时,患者有特殊酸痛感,骨髓液中应含有骨髓小粒。
显微镜下观察涂片,可发现骨髓特有细胞。
(2) 涂片检查:①涂片制备:要求涂片均匀,有头、体、尾三部分,血膜面积约1.5cm×3cm,厚度以透过血膜可看清字迹为限。
选择骨髓小粒部分制作涂片,骨髓液量不宜过多。
因骨髓的凝固较快,涂片过程要快。
骨髓不可用草酸盐抗凝,否则会使血细胞核变形,核染色质致密,胞浆空泡形成,出现草酸盐结晶。
②涂片检查:一般体积大的细胞分布于涂片的上下边缘及尾部,计数时应该从体尾交界处开始迂回向尾部移动。
(3) 染色:选用瑞氏(Wright)和姬姆萨(Giemsa)混合染色。
具体方法:髓片两端用蜡笔划线,必要时在血膜边缘较厚处用铅笔写明患者姓名及日期或编号。
加染液3~5滴于涂片上,静置1min(天热时间缩短),然后加5~10滴磷酸盐缓冲液,使两液混匀,约10~15min,用水冲洗髓片,冲洗时平放玻片,缓缓用流水冲洗(勿先倒去染料),待干镜检。
骨髓象检查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在常规的检查项目中,大部分的患者对骨髓象检查还是非常陌生的,因为他们甚至都没有听过这种检查,但是在血液科,骨髓象检查是很常见的一个检验项目,利用骨髓象的检查,能够对骨髓造血细胞程度做出评估。
主要对一些疾病做出判断,例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提到骨髓象检查,有一些人不免泛起嘀咕,骨髓象检查难道是需要开刀将骨髓抽出来的一种检查吗?那么骨髓象检查是不是非常的痛苦?患者心里存在着诸多对骨髓象检查的疑问,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在文章中一起来解答一下吧!你知道什么是骨髓象检查吗?骨髓象检查又被称之为是骨髓细胞组的检查,它是根据和细胞所占的比例将骨髓增生程度划分等级,来感受认识骨髓造血的活跃程度。
在取材,制片和染色良好的情况下,正常人的骨髓增生程度大多描述为骨髓增生活跃,一些贫血患者骨髓代偿增生能力良好,则会表现增生明显活跃,如果造血功能低,则表现为骨髓增生减低或者是极度减低,如果患者不慎出现了白血病,那么骨髓增生会出现明显活跃或者是极度活跃。
骨髓象的检查就是骨髓涂片后,在显微镜上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
骨髓象检查需通过骨穿,抽取少许骨髓液、图片、染色,然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抽取骨髓液不需要开刀,是用专用的骨穿针,在抽取时会用到特殊的骨髓活检针会穿透皮肤到达骨髓处,一般在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进行骨髓穿刺;特殊需要时可作胸骨穿刺。
两岁以下的小儿多选在胫骨上1/3段前方,偏内侧中央处穿刺,其他部位,如脊突也可选用。
骨髓象检查时,需要对骨髓进行穿刺活检,抽取骨髓液,抽取的部位以胸骨,脊椎棘突和髂脊最常见。
骨髓象检查时的注意事项知多少?骨髓象检查时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项,为了让检查的结果更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就需要注意这些检查事项。
宏观看待很必要由于人体细胞形态的变化多种多样,所以在观察细胞时不能抓住某一、二个特点就轻易地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而应全面观察细胞的胞体大小、形态;胞核大小、形态、位置、核染色质等,例如要对核仁数量、大小、清晰度进行综合观察才可以判定;同时要注意于周围细胞进行比较,有时可见到难以识别的细胞,可参考涂片上其他细胞后做出判断,如仍不能确定可归入“分类不明”细胞,但不宜过多,若有一定数量,则应通过细胞化学染色、集体读片或会诊等方法弄清类别。
二、血象检查当血液系统发生疾病时,血象、骨髓象中血细胞会发生质或量的改变,检验骨髓象同时必须检验血象,对确定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十分必要的。
㈠血片检查步骤及内容1、染色(瑞姬氏、时间、避免偏酸或偏碱)2、计数100个白细胞①粒系②红系③淋巴④浆细胞(异常时出现)⑤单核细胞⑥巨核细胞⑦其他:有无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如疟原虫、恶组、淋巴瘤3、计算结果4、描述结果1㈡血片检查的重要性1.不同疾病时,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区别。
2.不同疾病时,骨髓象有区别而血象相似。
(传淋)3.同一患者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血象有异常。
(传单)4.同一患者骨髓象异常,血象无变化。
(MM)5.血中细胞来源于骨髓,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晚。
2三、骨髓象检查㈠临床应用1.适应症①血细胞减少或增多。
②各种急慢性白血病。
③各种类型的贫血。
④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⑤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出血。
⑥恶性血液病化疗的疗效观察⑦细胞培养2.禁忌症:血友病、晚期妊娠3.主要作用:辅助诊断和疗效的观察㈡骨髓穿刺1.穿刺部位①髂后上棘:第五腰椎向上3cm处。
②髂前上棘:顶端后约1-2cm处。
3③胸骨:胸骨中线,相当第二肋间水平的胸骨体上端。
④小于3岁的小儿选择胫骨内侧2.穿刺步骤①选择部位,②消毒、戴消毒手套、将孔布盖于消毒的局部、孔布口对准穿刺部,③注射麻醉药,④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穿刺针与骨面垂直旋转刺入,深度为达骨膜后再刺入1cm左右,⑤拔出针芯,接10ml注射器,轻轻负压抽取,抽取骨髓液不超过0.2ml,立即涂片,⑥必要时再取骨髓液0.5-2ml,作有核细胞计数,⑦拔出穿刺针,压迫伤口敷以消毒纱布。
注意事项:⑪穿刺术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严防骨髓感染。
初诊病人在治疗前做骨髓穿刺,死亡病例应在死亡后半小时内进行。
⑫抽吸骨髓液动作要缓慢,首次吸取0.2ml4只限作涂片用。
如需作其他检查时,再吸取1-2ml。
⑬由于取材部位的不同,其检验结果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