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46
骨髓组织学检查骨髓组织学检查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用于确定患者的病情。
根据其诊断及治疗效果,最近骨髓组织学检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骨髓组织学检查是一种包括骨髓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免疫细胞流行病学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形式。
这类检查主要用于对白血病、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成多集体病,结构性骨髓疾病(如骨髓纤维化)等病变状况的诊断和治疗管理。
首先,为进行骨髓组织学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
在具体采集过程中,要采用直接穿刺或术中采样,以实现有效采集。
然后,活检标本采集完成后,要进行正确处理、切片、取片,以保证有效存取和有效展示病变部位,再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观察其骨髓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接着,经历了形态组织学检查后,要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此时会利用免疫组织学方法对已准备的骨髓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与相关抗体的结合反应,以确定骨髓样品中出现的抗原。
经过这一检查后,可以鉴定患者某种病变的分子标记,进一步精确检测患者的血液中某些病变性细胞的存在,有助于进行准确的血液检测和临床诊断治疗。
最后,还可进行免疫细胞流行病学检查,将被测标本投入免疫细胞流行病学分析系统中,与正常骨髓标本进行对比,用免疫细胞流行病学方法来检测定量表达的抗原,可以更加精确地诊断患者病情,由此测定出患者实际病变部位所存在的免疫细胞,有助于对患者采用合理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案。
总之,骨髓组织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手段,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诊断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
但其检查费用较高,因此其检查应该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才进行,必要性要慎重确定,以避免浪费资源。
骨髓检查报告单骨髓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一些疾病的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而骨髓检查报告单则是这项检查的结果,通过它,病人和医生可以了解到病情的具体情况。
骨髓检查是通过取骨髓进行检查而得出的结果,它对病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创伤。
因此,在进行骨髓检查之前,医生会仔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和身体情况,以确保病人能够承受这项检查。
骨髓检查报告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这是骨髓检查的最基本部分,它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中各种不同种类的细胞,这些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这部分的内容通常会列出病人骨髓中这些细胞的数量、比例和形态等,以及相应的参考值。
医生通过这些数据来判断病人的骨髓是否正常以及有无出现异常情况。
2. 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这部分主要是通过检查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来判断是否存在某些遗传性疾病,例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这部分的报告内容通常会列出病人的染色体组成情况,以及相应的分析和解释,以帮助医生对病情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3. 其他相关指标检查除了上述两部分以外,骨髓检查报告单还会包括其他一些相关指标的检查结果,例如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液凝固功能等。
这些指标的检查结果可以反映出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总之,骨髓检查报告单对于医生和病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让病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更清晰的认识。
因此,如果你进行了骨髓检查,一定要认真了解相关的报告内容,并向医生咨询任何你不理解的部分。
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骨髓检查是什么样?为什么骨穿会有失败的?骨髓,这个存在于我们体内骨骼中的神秘组织,是我们生命的基石。
它不仅孕育着造血细胞,还承载着无数的免疫细胞。
然而,当我们的骨髓出现问题时,我们如何能够了解它内部的真实情况呢?骨髓检查,这一看似神秘的检查方法,正是帮助我们揭开骨髓面纱的关键工具。
在医学领域,骨髓检查是一种通过抽取骨髓样本,对骨髓细胞进行化验和观察的检查方法。
那么骨髓检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骨穿会有失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骨髓检查的奥秘。
֢֢骨髓检查是什么样的呢?骨髓检查是一种医学诊断方法,主要用于评估骨髓造血功能、发现恶性肿瘤、感染或遗传性疾病。
这种检查通常分为两种类型: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
①准备工作:在进行骨髓检查前,医生会与患者讨论检查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
患者需要提供详细的病史和过敏史,以确保检查过程顺利进行。
此外,患者还需要完成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检查。
②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检查方法,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医生会在患者的髂骨、胸骨或腰椎刺突选择一个合适的部位,然后用穿刺针抽取一小部分骨髓。
这个过程通常持续几分钟,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酸痛感,但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对穿刺标本进行涂片,送至检验科检查。
③骨髓活检:骨髓活检也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使用特殊活检穿刺针进入骨髓腔,取出1-2公分左右的骨髓组织,这个过程通常也只有几分钟,患者可能轻微不适,再把骨髓组织置于福尔马林固定液中送到病理科检查。
④检查结果:骨髓检查的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通常需要几天到一周。
实验室会对骨髓样本进行详细的分析,以评估骨髓的造血功能、细胞形态、细胞数量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这些结果对于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至关重要。
骨髓活检优于骨髓穿刺,可全面了解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密度及其布局,避免骨髓稀释,对骨髓纤维化、毛细胞白血病有确诊作用。
骨髓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①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及疗效观看,如白血病诊断及化疗后的观看;②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高雪氏病等;③诊断原发性或转移性癌肿,如多发性骨髓瘤、肺癌、骨癌的骨体转移;④诊断某些原虫病,如黑热病、疟疾等;⑤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如用骨髓进行细菌培育、干细胞培育及染色体培育等。
(2)禁忌证:对血友病患者禁止作骨髓穿刺。
有明显出血偏向的病人及晚期妊妇应慎重。
简记为:诊断诊断造血系统疾病及疗效观看、诊断原发性或转移性癌肿、诊断某些原虫病、协助诊断某些疾病、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
3个诊断、1个协助诊断、1个提高诊断率。
略述血细胞从幼稚到成熟进程中的形态转变规律。
一样而言:(1)胞体:由大—>小(但巨核细胞由小—>大,粒系早幼比原粒大)。
(2)胞核:①大小,由大—>小(巨核细胞胞核由小—>)大;成熟红细胞无核);②形状,圆形—> (粒细胞)分叶;③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紧密;④核膜,不显著—>显著;⑤核仁,有—>无。
(3)细胞质:①量,少—>多(淋巴细胞例外);②颜色,深蓝—>浅蓝或淡红(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颜色不变);③颗粒,无—>少—>多(红细胞系无颗粒)。
l骨髓检查报告一样应包括哪些内容?(1)取材、涂片和染色情形。
(2)骨体象所见:包括有核细胞增生情形,粒/红比例,粒系统、红系统、淋巴系统、单核系统、巨核系统细胞等量和质的转变及其他异样细胞的情形,巨核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情形,有无寄生虫。
并应注意血涂片情形。
(3)提出诊断意见:依照骨髓象、血片所见并结合临床资料,可①作出确信诊断;②支持临床诊断;③排除某些疾病;④不能支持临床诊断时可简述骨髓象的特点,提出复查或作其他检查的建议。
列举几种经常使用的细胞化学染色。
经常使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有:过氧化物酶染色、苏丹黑B染色、中性粒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酸性磷酸酶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糖原染色、酯酶染色、铁染色、脱氧核糖核酸(DNA)染色、核糖核酸(RNA)染色等。
白血病骨髓检查流程白血病骨髓检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预约挂号和就诊患者首先需要预约挂号,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病情,包括症状、病史等。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是否为白血病,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骨髓检查。
二、骨髓穿刺前准备如果医生判断患者可能患有白血病,会安排患者进行骨髓穿刺前准备。
这包括排除一些禁忌症,如感染、出血倾向等。
同时,患者需要了解骨髓穿刺的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以减轻紧张情绪。
三、骨髓穿刺术骨髓穿刺术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可采取坐位或侧卧位。
穿刺部位通常选择在骼骨后上峭或胸骨部位。
医生使用骨髓穿刺针抽取一小滴骨髓血,操作过程相对安全,对患者健康无损害。
四、骨髓涂片制作和细胞学检查骨髓穿刺取得的样本立即送至实验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将骨髓血制作成涂片,然后进行细胞学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分析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如大小、核形态、核染色质等,以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病情程度。
五、骨髓活检在骨髓涂片和细胞学检查的基础上,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骨髓活检。
骨髓活检是通过手术切除一小段骨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六、诊断和治疗根据骨髓检查结果,医生会确诊患者是否患有白血病,并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
随后,医生会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
七、治疗监测和复查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定期进行骨髓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治疗缓解后,患者仍需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发现白血病复发,及时进行治疗。
总之,白血病骨髓检查流程包括预约挂号、就诊、骨髓穿刺前准备、骨髓穿刺术、骨髓涂片制作和细胞学检查、骨髓活检(必要时)、诊断和治疗以及治疗监测和复查。
通过这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白血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骨髓检查注意事项
骨髓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观察骨髓的细胞成分、形态和数量,帮助诊断骨髓异常、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
在进行骨髓检查之前,有以下一些注意事项:
1. 通知医生有无药物过敏史:骨髓检查可能需要使用局麻药或苯铅酸潘多拉干涉(Pandora's Fluoride/EDTA),有过敏史的患者需要告知医生。
2. 血液凝固功能检查:由于骨髓检查可能引起出血,对于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如血小板减少症或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凝血功能检查。
3. 通知医生有无明显感染:如果患者存在明显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等,应该及时告知医生,以免骨髓检查过程中出现并发症。
4. 预防感染:骨髓检查是一项需要穿刺的操作,为了防止感染,医务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无菌操作措施,如消毒操作和穿戴无菌手套等。
5. 骨髓检查前准备:患者在骨髓检查前需要空腹。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例如个别患者合并糖尿病或低血糖症患者时,可能需要适当调整饮食和胰岛素使用。
6. 心理准备:骨髓检查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对患者而言可能带来一定的疼痛或不适感,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以免影响检查的进行。
总之,骨髓检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检查方法,在进行之前需要患者和医生充分交流,明确注意事项,并依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如果对骨髓检查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临床检验骨髓检查的内容及检测方法第一章:引言骨髓检查作为临床医学领域的关键检验方法之一,在诊断和监测各种血液疾病、肿瘤以及其他疾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骨髓检查的内容、检测方法以及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骨髓检查不仅为医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重要信息,还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康复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章:骨髓的生理和解剖骨髓是一个关键的组织,位于人体骨骼的中心,它在维护血液系统的正常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深入探讨骨髓的结构、功能和生理特点。
骨髓的结构:骨髓是一种软性组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红髓和黄髓。
以下是对它们的简要描述:1.红髓(红骨髓):红髓主要位于骨骼的平坦骨骼(如骨盆、骨骼末梢和胸骨)以及长骨(如股骨和胫骨)的骨髓腔中。
它呈现出深红色,因为它充满了血液供应,其中包含大量造血干细胞和成熟的血液细胞。
红髓是造血的主要场所,负责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黄髓(黄骨髓):黄髓主要由脂肪组织组成,位于长骨的骨髓腔内。
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髓逐渐被脂肪所取代,但仍保留了一些造血功能。
黄髓在能量存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释放脂肪以供机体使用。
骨髓的功能:骨髓是一个多功能的组织,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造血功能:红髓是造血的中心,它包含了造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这些血液细胞的生成和成熟都发生在骨髓内。
2.免疫功能:骨髓中的造血细胞也包括各种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这些免疫细胞在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帮助身体对抗感染和疾病。
3.储备功能:骨髓还具有储备功能,它可以储存一定数量的血液细胞,以应对身体的需要。
在某些情况下,如出血或感染,骨髓可以迅速释放额外的血液细胞以维持内稳态。
骨髓的生理特点:了解骨髓的生理特点对于理解骨髓检查的意义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骨髓的生理特点:1.细胞丰富:骨髓是一个高度细胞丰富的组织,其中包含多种类型的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等。
骨髓涂片检查方法
骨髓涂片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骨髓疾病。
其操作流程简单,操作便捷,可以快速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准备工作:骨髓涂片检查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所需的检查器材和仪器,消毒好检查区域和检查人员的手部。
2.取样:使用无菌器具,将针头穿刺入骨髓腔内,抽取一定量的骨髓液。
骨髓液应该充分搅拌均匀,然后用吸管将骨髓液抽入试管中。
3.制片:将制片材料放置在平面上,然后将吸管中的骨髓液滴在制片材料上,用另一块制片材料将骨髓液平均涂抹,形成一层薄薄的骨髓涂片。
涂片应该均匀平滑,厚度均匀。
4.染色:将涂片浸入染色液中,待一定时间后取出,用水洗净,晾干。
5.观察和诊断:将制好的骨髓涂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大小、染色情况等。
通过观察和判断,可以得出骨髓疾病的诊断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骨髓涂片检查过程中,应该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感染。
同时,在涂片制备和染色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时间和液体浓度,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 1 -。
骨髓造血功能检查项目
骨髓造血功能检查项目包括以下几项常见的检查:
1. 骨髓涂片检查:通过骨髓穿刺获取骨髓组织,制作涂片进行划片染色及显微镜观察,以评估骨髓细胞及细胞比例,鉴别异常细胞的存在。
2. 骨髓活检:通过手术切取骨髓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以评估骨髓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学结构。
3. 骨髓细胞分类计数:通过涂片或骨髓液离心制片后染色,对不同类型的骨髓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评估造血功能。
4. 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通过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骨髓细胞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构异常等。
5. 骨髓免疫组化检查:使用抗体染色技术,检测骨髓细胞表面的免疫标记物,确定细胞类型和免疫表型。
6. 骨髓DNA检测:通过提取骨髓细胞中的DNA,进行特定
基因的突变检测,以帮助诊断和疾病预后判断。
以上检查项目可以辅助医生评估骨髓的造血功能情况,并帮助诊断与治疗相关的疾病。
具体的检查项目还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医生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白血病骨髓检验鉴定标准
白血病的骨髓检验鉴定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骨髓形态学检查:包括骨髓涂片染色和骨髓活检。
通过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如原始造血细胞增生、异型淋巴细胞增生等。
2. 免疫表型鉴定:使用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骨髓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包括淋巴系和粒细胞系相关抗原。
通过确定异常抗原的表达情况,可以判断白血病的分型。
3. 分子遗传学鉴定:通过检测白血病相关基因的突变、重排或异常表达等遗传变异,进行白血病的分型和预后评估。
常用的方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4. 染色体核型分析:通过检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判断是否存在染色体畸变,如染色体的缺失、重排、倒位等,以及染色体数目的异常。
这些骨髓检验鉴定标准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白血病的确诊和治疗方案,还需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信息。
SOP_09-2 骨髓检查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统一项目操作规程,严格检验质量标准,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结果报告。
二、适用范围:血液骨髓检验。
三、操作人员:检验科授权工作人员。
四、操作步骤: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用于观察骨髓与血液中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借以了解其造血功能。
对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预后等研究都具有重大价值。
血细胞化学染色是在观察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细胞化学成分,对血细胞各种生化成分及代谢产物作定性、定位和定量的观察,临床上亦常用以协助诊断、鉴别诊断血液病和其他疾病。
1 骨髓象检查:1.1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步骤:(1) 骨髓取材:①骨髓穿刺部位:一般取胸骨、棘突、髂骨前嵴或后嵴等部位。
两岁以内小儿主张用胫骨穿刺。
穿刺部位不同,取材可能有明显差异。
以胸骨穿刺最好,棘突次之,髂骨最差。
故必要时应多部位取材,以便能全面地了解骨髓情况。
②吸骨髓液:一般不超过O.2ml,否则易于稀释。
③骨髓取材满意的几项指标:抽吸骨髓时,患者有特殊酸痛感,骨髓液中应含有骨髓小粒。
显微镜下观察涂片,可发现骨髓特有细胞。
(2) 涂片检查:①涂片制备:要求涂片均匀,有头、体、尾三部分,血膜面积约1.5cm×3cm,厚度以透过血膜可看清字迹为限。
选择骨髓小粒部分制作涂片,骨髓液量不宜过多。
因骨髓的凝固较快,涂片过程要快。
骨髓不可用草酸盐抗凝,否则会使血细胞核变形,核染色质致密,胞浆空泡形成,出现草酸盐结晶。
②涂片检查:一般体积大的细胞分布于涂片的上下边缘及尾部,计数时应该从体尾交界处开始迂回向尾部移动。
(3) 染色:选用瑞氏(Wright)和姬姆萨(Giemsa)混合染色。
具体方法:髓片两端用蜡笔划线,必要时在血膜边缘较厚处用铅笔写明患者姓名及日期或编号。
加染液3~5滴于涂片上,静置1min(天热时间缩短),然后加5~10滴磷酸盐缓冲液,使两液混匀,约10~15min,用水冲洗髓片,冲洗时平放玻片,缓缓用流水冲洗(勿先倒去染料),待干镜检。
骨髓检测实验报告解读引言骨髓检测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学和染色体、遗传物质的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本文对一份骨髓检测实验报告进行解读,帮助读者了解如何从实验结果中获取相关信息。
实验方法实验中,通过骨髓细胞抽取和处理,得到骨髓细胞涂片。
涂片经过特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同时,使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对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结果1. 视野中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对于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包括细胞的大小、形状、核质比、染色质分布等。
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骨髓细胞是否存在异常。
2.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骨髓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
根据染色体的数量、结构和核型的正常与否,可以判断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构改变等。
结果解读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在正常情况下,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应该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细胞的大小、形状、核质比等参数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异常表现。
如果发现细胞形态学特征存在明显异常,可能提示存在异常增殖或发育异常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2. 异常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核型的异常可以提示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染色体结构改变。
例如,染色体数目增多的情况可能与染色体三体综合征相关;染色体结构改变,如染色体缺失、易位等,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相关的疾病有关。
根据具体的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结论骨髓检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对实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骨髓异常,进一步明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骨髓检测结果的解读应该结合临床病史、体征等综合考虑,以达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小华. 骨髓细胞学的分类、识别标准《中国基础医学杂志》, 2004, 25(6): 543-546.> [2] 侯玉书, 孟嘉豪等. 骨髓涂片染色法对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诊断准确性的评价《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 44(17): 12-14.。
骨髓活组织检查操作流程
骨髓活组织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可用于检测骨髓内的细胞组成和结构。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预处理:检查前需确认患者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如收集患者个人信息、测量体温、血压和脉搏等。
2. 体位调整:患者需要采取适当的体位,一般为俯卧位,松弛肌肉,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
3. 局部消毒:将骨髓穿刺部位进行局部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局麻处理:为了减少患者的疼痛,通常会先进行局部麻醉注射。
5. 穿刺操作:在麻醉处理后,医生将针头插入骨髓腔中,通过抽吸少量骨髓进行检查。
6. 标本处理:将采集到的骨髓标本放置于载玻片上,用尤文涂片法或做细胞学检查。
也可进行骨髓涂片染色,染出骨髓中的各种细胞类型。
7. 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可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8. 注意事项:操作前要认真检查患者的过敏史、出血倾向等,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术后要嘱患者卧床休息、多饮水等,并密切观察其身体状况变化。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骨髓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医学检验学的部分知识做了汇总,今天我们来学习医学检验基础知识-骨髓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骨髓检查的主要临床应用:①断造血系统疾病:对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和造血系统障碍的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也复查骨髓象来评价疗效或判断预后。
②助诊断某些疾病:如各种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淋巴瘤的骨髓浸润和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
③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利用骨髓液检验疟原虫、黑热病原虫和红斑狼疮细胞等可提高阳性率。
(2)检查的适应性和禁忌证:①适应症:外周血细胞成分及形态异常;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骨质破坏和肾功能异常等;化疗后的疗效观察;骨髓活检、造血祖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等等。
②禁忌症:如血友病(出血性疾病)、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术等慎重。
(3)骨髓标本采集:大部分采用穿刺法吸取。
穿刺部位应选①髓腔中红骨髓丰富;②刺部位应浅表、易定位;③避开重要脏器。
髂骨后上棘处是临床上更好的选择的穿刺部位。
(4)骨髓涂片检查:①普通光镜低倍镜检验: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②油镜:选择满意的区段,观察200~500个细胞,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计算其百分率;观察各系统的增生程度、细胞数和质量变化。
(5)骨髓象检验注意事项:①由于细胞形态的变化多种多样,不能单凭一、两个特点下结论,应综合多方面分析判断。
②各系统的原始细胞虽各有特征,但极相似,甚难鉴别,应做相应的细胞化学染色协助区别。
③介于两个阶段之间的细胞,不论其来源如何,应统一按成熟方向的下一阶段来计算。
④在特殊情况下,个别介于两个系统之间的细胞,甚难鉴别。
应细胞化学染色、骨髓病理、电镜或集体读片等方法弄清楚类别,或作形态描述记录、照相记录、动态观察,以待进一步明确。
(6)对于骨髓象的分析报告:包括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粒系细胞改变、红系细胞改变、巨核系细胞改变、淋巴系细胞改变和其他血细胞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