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讨论课题
- 格式:doc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18
1、消化道的定义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2、pKa值酸度系数酸度系数,又名酸离解常数,代号Ka值,在化学及生物化学中,是指一个特定的平衡常数,以代表一种酸离解氢离子的能力。
药理学中的PKa当溶液中药物离子浓度和非离子浓度完全相等,即各占50%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药的离解常数,用PKa表示。
3、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非血管内给药都存在吸收过程。
1)胃的结构与药物吸收--胃的吸收面积有限,不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一些弱酸性药物可在胃中吸收(一般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几乎不吸收);--特别是液体剂型与胃壁接触很好,有利于药物通过胃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较好;--药物在胃中吸收机制主要是被动扩散。
2)小肠的结构与药物吸收--小肠表面有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故有效吸收面积很大(约70平方米),是药物、食物等吸收的主要部位;--药物吸收途径主要是血液系统,也可通过淋巴系统(作用很小)。
--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以被动扩散为主,同时存在其他吸收机理;--小肠中存在许多特异性载体,是药物主动转运的特异吸收部位。
3)大肠的结构与吸收--无绒毛结构,有效吸收面积比小肠小得多,不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结肠段药物降解酶较少且活性较低,可能成为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较理想吸收部位;--直肠下端近肛门处,血管丰富,是直肠给药的良好吸收部位;--大肠中药物吸收以被动扩散为主,兼有胞饮和吞噬作用。
4、哪些药物因素对消化道吸收有影响?由于药物本身理化性质不同,通常在消化道中的吸收也是各不相同的。
专 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讨论邓文龙(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成都 610041) 摘 要 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
在讨论到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后,着重从基本药效问题、关于复方研究问题、关于治法原理研究问题、关于动物模型问题及关于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
我们的建议是:应当有一个高屋建瓴的全面规化,应当提倡和实施百花齐放的方针,应当制定中药药理研究的相关原则、规范与评价标准。
关键词 自从1985年中药药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建设和发展以来,其学科定义、学科构架与学科任务也与时俱进不断被发展与完善,并随时作为一种评价标准以考核学术发展方向与进步。
近年由于多种因素正以宏大的力量推动着中药药理研究的步伐,也影响着中药药理学科的正常发展,于此有必要对一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以就正于同道。
1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作为一门学问,学科定义是基本固定的,但学科的任务却可因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需求而有所变化。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仍可归纳为3个方面,即:①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结合物质基础的研究,阐明中药主要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揭示中药治病的现代科学基础,并指导临床更为合理用药和准确用药。
②基于传统用药经验和现代药理-化学相结合的研究结果,推动传统中药的进步,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
③以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为基础,总结、发现中药作用的规律、特点与优势,联系中医药基本理论的发展与进步,创建现代中药药性理论。
基于此,如果说中药药理学不只是一个中医药学的研究方法,而恰恰也是一个独立的学科,那么"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创建就是一个试金石。
没有一个理论,没有一套专门的技术,没有一种规律性的东西,没有形成一种全面系统的知识,中药药理学何以能以"学"名!2 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如果以1985年10月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作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那么从那以后,在以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为核心的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大致经历过了几个历程,即从1985年学会提倡的"不论用什么思路和方法,也不论从那一个角度进行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都是应当值得欢迎的";到1987年~1990年锐意提倡中药的复方药物特别是中医经典名方的研究;再到九十年代周金黄教授提倡的五个结合,中药药理的基础研究迅速发展,成果突出,也基本形成了中药药理学的基本学科构架。
课程论文
一、参考题目
1.褪黑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临床常用降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3.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4.抗大肠杆菌的中草药研究进展
5.左咪唑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6.青霉烯类抗生素药理学研究进展
7.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探讨
8.浅谈药理学创新课堂教学
9.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10.黄连素药理学研究进展
11.绿原酸药理学研究进展
12.槲皮素药理学研究进展
13.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14.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15.中草药抗真菌研究新进展
16.抗真菌药物治疗新进展
17.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18.免疫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二、要求
1.课程论文记入平时成绩(40%)。
2.课程论文题目紧紧围绕《药理学》课程内容,可参考老师提示题目,也可自拟。
3.要求3000字以上。
论文综述格式,手写,统一论文纸。
4.完成日期14年11月20日。
5.至少10篇参考文献,并在文中相应位置标注,格式如下例:
题目:褪黑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姓名班级
摘要:
关键词:
引文
1
1.1
1.2
2
2.1
2.2
总结
参考文献:
[1] 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药理学教学研讨
药理学教学研讨是一种旨在促进医学教育和学术研究的活动。
它通常由医学院、药学院或相关学科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组织和参与。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所产生的作用、效应及其机制的科学。
药理学教学研讨的目的是通过讨论和探讨不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药理学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在药理学教学研讨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学习心得,讨论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改进,探讨药理学教学的难点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法。
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介绍最新的药理学研究成果和科学进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
药理学教学研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病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药理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还可以举办学术会议和研究交流活动,促进药理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药理学教学研讨对于提高药理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推动药理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进步。
通过持续不断地进行药理学教学研讨,可以不断提升药理学教育的效果,并更好地服务于医学教育和人类健康。
药理学讨论课题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系2011. 2第一篇药理学总论第1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药理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2.了解药物和药物发展史,药理研究在新药开发和研究中的作用和新药研究的大体过程。
【讨论题】1.药物、毒物、新药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药理学概念、研究内容及任务。
3.试述新药研究的过程。
第2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药物作用机制,受体与配体的概念,受体类型及跨膜信息传递机制。
2.了解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讨论题】1.什么是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理效应选择性与药物作用特异性的关系?2.什么是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分类及各类的定义及主要特点是什么?药理效应与疗效、副反应之间的关系?3.以某药为例,可从其量效曲线上获得哪些重要信息?阐明这些信息的意义。
4.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的定义及意义?5.用简明的方法描述药物作用机制的类型。
6.反应激动药内在活性和亲和力的参数有哪些?7.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作用如何?8.如右图所示,A、B两药的量效曲线平行,最大反应相同,他们的pD2值和K D值谁大?9.受体和配体的概念,受体类型及跨膜信息传递机制有哪些?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各种基本参数及其概念。
2.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讨论题】1.什么是pKa?已知药物的pKa和环境pH后,怎样计算弱酸性和弱碱性药物的离子化程度?计算:⑴丙磺舒是一弱酸,pKa=3.4,其在胃液(pH=1.4)和血浆中(pH=7.4)的解离率分别是多少?⑵某弱酸性药物的pKa=3.5,它在pH=7.5的肠液中可吸收多少?⑶某弱酸性药物在pH=7.0的溶液中90%解离,其pKa值约为多少?2.生物利用度的含义?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公式和用途?什么是首关消除?有何意义?3.零级消除动力学的定义及特点?如何计算按零级消除动力学代谢的药物的t1/2? 4.药物按一级消除动力学代谢有何特点?如何计算药物的t1/2?5.用公式表达血浆清除率、消除速率、表观分布容积、给药速度。
药理学讨论课题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系2011. 2第一篇药理学总论第1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药理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2.了解药物和药物发展史,药理研究在新药开发和研究中的作用和新药研究的大体过程。
【讨论题】1.药物、毒物、新药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药理学概念、研究内容及任务。
3.试述新药研究的过程。
第2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药物作用机制,受体与配体的概念,受体类型及跨膜信息传递机制。
2.了解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讨论题】1.什么是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理效应选择性与药物作用特异性的关系?2.什么是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分类及各类的定义及主要特点是什么?药理效应与疗效、副反应之间的关系?3.以某药为例,可从其量效曲线上获得哪些重要信息?阐明这些信息的意义。
4.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的定义及意义?5.用简明的方法描述药物作用机制的类型。
6.反应激动药内在活性和亲和力的参数有哪些?7.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作用如何?8.如右图所示,A、B两药的量效曲线平行,最大反应相同,他们的pD2值和K D值谁大?9.受体和配体的概念,受体类型及跨膜信息传递机制有哪些?第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各种基本参数及其概念。
2.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讨论题】1.什么是pKa?已知药物的pKa和环境pH后,怎样计算弱酸性和弱碱性药物的离子化程度?计算:⑴丙磺舒是一弱酸,pKa=3.4,其在胃液(pH=1.4)和血浆中(pH=7.4)的解离率分别是多少?⑵某弱酸性药物的pKa=3.5,它在pH=7.5的肠液中可吸收多少?⑶某弱酸性药物在pH=7.0的溶液中90%解离,其pKa值约为多少?2.生物利用度的含义?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公式和用途?什么是首关消除?有何意义?3.零级消除动力学的定义及特点?如何计算按零级消除动力学代谢的药物的t1/2? 4.药物按一级消除动力学代谢有何特点?如何计算药物的t1/2?5.用公式表达血浆清除率、消除速率、表观分布容积、给药速度。
6.连续恒速给药,根据需要怎样调整给药速度?7.在病情危重时需立即达到有效血浓时,怎样计算负荷剂量?8.拟给家兔静脉注射酚红,酚红在体内以一级消除动力学方式代谢,可通过测定酚红的血浆浓度,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半衰期(t1/2)、表观分布容积(Vd)等。
请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并分析可能出现得实验结果(如结果偏大或偏小)。
若实验结果不理想,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4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的原则【目的要求】1.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
2.了解影响药物效应的各种因素。
【讨论题】1.何谓安慰剂及安慰剂效应?2.合理用药原则有哪些?第二篇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第5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讨论题】1. 传出神经系统释放的主要递质有哪些?介导哪些生理功能?按递质作用的受体,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可以分哪几类?请列举各类代表药物。
第6章~第9章胆碱受体激动药和阻断药【讨论题】1. M-R 分布在哪些效应器,介导哪些生理功能?2.比较拟胆碱药pilocarpine和neostigmine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M受体阻断药atropine,scopolamine,anisodamine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异同点。
4. N-R 分布在哪些效应器,介导哪些生理功能?5.比较两种Nm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
【病例】患者,韦某,男性,76岁。
主诉近来视力下降。
门诊处理:眼部滴用1%阿托品滴眼液扩瞳,并做了眼底检查。
当天晚上,患者感觉眼痛、头痛,并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遂急来医院检查,被医生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立即住院,应用药物进行控制眼压治疗。
思考题:1. 患者阿托品扩瞳后为何出现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用阿托品扩瞳应注意哪些事项?2. 阿托品除扩瞳外,还有哪些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3. 治疗青光眼的药物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上有何区别?第10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第11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讨论题】1.α-R 分布在哪些效应器,介导哪些生理功能?α受体阻断药有何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β-R 分布在哪些效应器,介导哪些生理功能?β受体阻断药有何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比较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如何设计实验鉴别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异丙肾上腺素?4.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治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物有哪些,请分类归纳。
5.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哪些,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哪些?第三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第13章局部麻醉药【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局麻药的特点、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掌握局麻药的作用机制,熟悉局麻药的吸收作用与表现。
了解局部麻醉方法。
【讨论题】1.局麻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2.局麻药的局麻作用机制。
3.试述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4.局麻药有哪些药物及麻醉方式?第15章镇静催眠药【讨论题】1. 比较地西泮与巴比妥类药物作用的异同点(从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比较)。
2. 过量服用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物致急性中毒时应如何抢救?第16章抗惊厥药和抗癫痫药【讨论题】1. 苯妥英钠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有哪些?2. 应用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病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3. 常用的抗癫痫药有哪些?各适用于何种类型的癫痫?第17章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讨论题】1. 抗帕金森病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哪几类?列举其代表药。
2. 简述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原理、主要的不良反应及减少方法。
为什么不可用左旋多巴治疗由氯丙嗪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第18章抗精神失常药【病例】患者:男,18岁,学生主诉:行为、思维异常一年余现病史:一年前患者因高考落榜,受家人埋怨,出现明显行为和思维异常。
怀疑有人在其饭菜中投毒而拒绝进食。
曾企图跳楼、触电,未遂。
入院前半年,自语、自笑、喊女孩姓名。
诉说常听到不熟悉的人的语声,命令他投井。
偶感到脑内有声音,与其思想一致,并称多次在家中闻到死尸气味。
病人坚信有某种“波折器”控制他的思维行为。
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对今后无打算。
性本能活动增强。
否认有病。
入院体检:躯体,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表见。
血、尿、粪常规,ECG,EEG均正常。
记忆,智能未见明显缺陷。
症状学诊断:幻觉妄想状态疾病学诊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治疗:入院后给予氯丙嗪300mg 口服bid,治疗两月后患者精神症状有所好转,但出现肌张力增高,动作迟缓,手抖,流涎,坐立不安,反复徘徊等表现。
思考题:1.氯丙嗪治疗精神病的机制是什么?氯丙嗪除抗精神病作用外还有哪些药理作用?2.本病例给予氯丙嗪两月后为何会出现肌张力增高,坐立不安等表现?可以采取何种措施对抗?如果这些表现持续存在,可考虑换用哪些药物治疗?第19章阿片类镇痛药【讨论题】1.吗啡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应用是什么?为什么可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而禁用于支气管哮喘?2.哌替啶与吗啡在作用、应用上有何异同?第四篇影响自体活性物质与免疫功能的药物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讨论题】1.试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服用阿司匹林可致哪些不良反应?如何预防?2.比较吗啡、非甾体类抗炎药及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在镇痛作用上的不同之处。
3.比较氯丙嗪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解热作用上的异同点。
第21章抗变态反应药【讨论题】1、组胺H1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是什么?2、常见的5-HT受体激动药和拮抗药有哪些?第五篇作用于心脏和血管系统的药物第23章利尿药及脱水药【目的要求】1. 掌握常用利尿药的分类、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掌握甘露醇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 熟悉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及脱水药的共同作用特点。
【讨论题】1.比较高效利尿药、中效利尿药、低效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与机制。
2.呋塞米和噻嗪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各是什么?3.脱水药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临床用途和禁忌症?第24章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目的要求】1. 掌握ACE抑制药和AT1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
2. 熟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功能。
【讨论题】1.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有哪几类?2.比较ACE抑制药和AT1受体阻断药在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异同点。
第25章抗心律失常药【目的要求】1.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学机制;掌握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代表药及每类药的电生理作用特点;掌握各代表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2. 熟悉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
3. 了解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讨论题】1.列举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
2.胺碘酮的临床应用是什么?其不良反应有哪些?3.如何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第26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目的要求】1. 掌握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及其代表药;掌握各类代表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
2. 熟悉钙拮抗药、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物治疗心衰的作用及其评价。
3. 了解影响心功能的因素;了解CHF时心肌的功能和结构变化、神经内分泌变化以及心肌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的变化。
【病例】患者,男,72岁。
主诉:因反复心前区绞痛11年,心悸、气促4年,加重10天入院。
既往史:既往曾2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5年前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并高脂血症,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
曾多次行心脏彩超,左心射血分数在18%-26%内。
入院体格检查:T:36℃,P96次/分,R15次/分,BP15/11kpa,重病容,口唇、甲床轻度紫绀,双肺底部可闻散在小水泡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向左下方移位,心律齐,无杂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余未见异常。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⑴血TC 6.23mmol/L,LPL-C 4.49mmol/L,血生化、血糖、血电解质指标正常;⑵X线胸片显示心胸比率为0.61;⑶ECG提示左心房增大,陈旧性下壁心梗,偶发房早;⑷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径68.1mm,容积240ml,左心室收缩末径62.6mm,容积198.3ml,每搏出量41.7ml,射血分数17%。
诊断: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三度(心功能IV级)处理原则:⑴去除或限制基本病因;⑵减轻心脏负荷;⑶增加心输出量。
思考题:⑴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可分为哪几类?各类的代表药物有哪些?⑵可以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有哪些?⑶强心苷类药物可否用于该病例?应用该类药物时要注意什么?⑷β受体阻断药可否用于该病例?目前β受体阻断药应用心衰方面的进展如何?⑸心衰病人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吗?如果需要,可选用那些抗生素?第27章抗心肌缺血药【目的要求】1. 掌握心肌缺血的治疗原则;掌握硝酸酯类药物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及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掌握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掌握β受体阻断药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