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肺癌30例X线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7.63 KB
- 文档页数:1
浅析肺结核与肺癌并存患者X线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如何提高对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X线诊断准确率。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6例肺结核与肺癌并存者,将其临床X线检查及CT,痰菌,细胞学或组织活检及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肺结核与肺癌并存者均为中老年人,结核病灶与癌瘤病灶关系密切,肺癌的存在形式有,与结核病灶位同一部位的10例,两种病变独立存在的6例,其中周围型11例,中央型5类。
结论:肺结核与肺癌有类似的X线表现,临床及X线容易误诊,如能细致观察其演变,及时进行痰菌、痰细胞检查、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活检,常能作出诊断。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X线摄片检查;诊断[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how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X-ray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lung cancer. 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16 case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lung cancer. The clinical X-ray examination,CT,sputum cytology,tissue biopsy and surgical patholog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lung cancer and tuberculosis are elderly,tuberculosis and cancer lesions are closely related,there is a form of lung cancer and tuberculosis,10 cases of same position,6 cases with two lesions exist independently,including 11 cases of peripheral type,central type 5. Conclusion: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lung cancer have similar X-ray manifestations,X-ray and clinical easily misdiagnosed as careful observation of its evolution,timely sputum,sputum cytology,CT and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examination or biopsy,often can make a diagnosis.Pulmonary tuberculosis;lung cancer;X-ray examination;diagnosis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以在肺内形成不同类型的结核病变[1]。
肺结核合并肺癌X线分析为提高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特对我院近年来住院治疗的几例典型的病例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肺结核并存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两者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存在相似之处,特别是两者的肺部病灶影相重叠或紧邻,增加了X线影像诊断的困难,极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本文选取2000~2005年我院收治经组织学、细菌学证实的3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20例,女10例;年龄45~82岁,其中大于60岁21例;有吸烟史22例;肺结核病程6个月~10年8例,10年以上22例;痰涂片结核菌阴性25例,结核菌阳性5例;稳定期肺结核合并肺癌21例;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9例,其中空洞型肺结核并发肺癌4例。
1.2 临床特点咳嗽21例,其中痰中带血9例;胸痛12例;声嘶5例;乏力及盗汗9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3例。
30例经单纯抗结核治疗,5例部分症状可缓解,但消瘦、咳嗽加重;25例全部症状逐渐加重。
1.3 X线检查 30例均有多次胸部正侧位照片及CT扫描照片,其中17例进行4次CT扫描。
2 结果2.1 首次X线诊断为肺结核合并肺癌12例;提出二者并存可能者10例;单诊为肺结核5例,肺癌者3例。
均由组织学及痰细菌学证实。
本组30例中,中心型肺癌13例,周围型肺癌15例,肺泡细胞癌2例。
2.2 肺癌发生于稳定期肺结核所在肺叶或肺段12例,非所在肺叶或肺段9例;并发于活动性肺结核所在肺叶或肺段5例,非所在肺叶4例。
2.3 稳定期肺结核21例主要X线表现为斑片、小片、条索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其中7例CT扫描见斑点状钙化。
癌变时新增小片状影8例;出现偏心性空洞2例,其中1例伴液平; 出现纵膈增宽或肺内肿块影7例,其中分叶带毛刺的肿块4例,3例伴胸积液;多个结节肿块4例,其中2例伴支气管狭窄及纵膈淋巴结肿大;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胸部X线平片和CT片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浸润阴影合并肿块状影6例,其中2例伴肺门及纵膈淋巴肿大;肺门块状影伴不张3例,其中1例伴胸积液及胸膜线。
【关键词】肺结肺结核球为一种干酪性病变被纤维组织包绕而形成的球形病灶,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也可由阻塞性空洞充满干酪物质所形成,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笔者收集了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经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的肺结核球病例30例。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9岁。
确诊22例,误诊8例。
1.2 临床表现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体检中发现肺部结核者20例,肿块位于右肺18例,左肺12例,病灶多单发,多见于锁骨下区,直径在2cm左右,一般小于5cm,仅1例位于右下肺,约8cm×10cm大小,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侧位偏后,部分与脊柱重叠。
2 结果本组术前X线诊断为肺结核球22例,误诊8例。
3 讨论3.1 临床特点本病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偶尔查体时发现,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多小于40岁,多有结核感染史和接触史。
3.2 影像学特点【1】(1)、部位:多见于锁骨下区,即肺上叶尖后段多见,下叶背段次之;(2)、形态:圆形、椭圆形多见,不规则形次之,密度高而不均匀,球形轮廓清楚整齐,偶尔见较浅分叶,有的也可伴有空洞,空洞形态不一,常为厚壁,有的空洞为偏心形,多偏向肺门侧,毛刺较少见。
钙化对结核球的诊断有实际意义,可有以下几种钙化:沿包膜下产生局限性弧形钙化,成层状的环形钙化或弥漫的斑点状钙化影。
结核球附近的肺野内的增殖性或纤维化病灶即所谓的卫星灶,对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与肺门之间有时可见索条状阴影,可与肺癌相鉴别。
3.3 病理解剖学特点结核球或称结核瘤,在病理上是一个被纤维膜包围的干酪病灶,直径2cm左右,其形成原因有4种:(1)由干酪性肺炎局限纤维化而形成;(2)由结核肉芽组织发生干酪性坏死形成,往往由几个小病灶融合组成;(3)由阻塞性空洞充满干酪物质形成;(4)由靠近肺门的较大支气管结核向外发展形成。
其中以第一种最多见。
其分叶是由多个结核球融合所致,空洞是肿块内干酪液化坏死物质沿支气管咯出肺外形成。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
李轶伦
【期刊名称】《医疗装备》
【年(卷),期】2018(031)015
【摘要】目的研究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为临床医师对其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确诊的3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3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CT检查,观察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表现.结果两组临床表现类似,出现反复咳嗽、痰中带血、低热等症状;试验组CT影像主要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洞、小结节影、胸膜凹陷、棘状凸起、血管束聚集征等;试验组中分叶征、毛刺征、小叶结影、空洞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影像学资料可以展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医师对其诊断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李轶伦
【作者单位】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3003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R521
【相关文献】
1.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分析 [J], 李艳静; 刘贵林; 常占平
2.陈旧性肺结核并发周围型肺癌胸片及MS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J],
牟江; 万雄
3.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J], 赵长生;张全海;张康
4.陈旧性肺结核并发周围型肺癌胸片及MS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J], 李志强
5.陈旧性肺结核并发周围型肺癌胸片及MS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J], 李志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X线及CT诊断效果【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X线及CT诊断结果。
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5年8月放射科行X线、CT检查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40例作为对象,统计检查结果后的误诊率。
结果:40例患者经由X线、CT检查后,误诊15例,占比37.5%,包括:6例右肺结核,7例左肺结核,2例两肺结核。
其中,11例活动性结核,4例陈旧性结核;10例癌肿发生于同侧肺内,5例发生于不同侧肺;12例单发,3例多发。
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较为常见,临床诊断中易出现误诊现象,这就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疾病史、年龄、影像学表现等情况,对于提高疾病诊断率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X线;CT;诊断效果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发的感染性病症,咳嗽、咳痰、咯血等为主要症状,危害生命健康。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生活环境的变化,肺结核病发率持续增加,甚至发展成为临床最为主要的危险性病症。
报告显示,由于抗结核类药物的广泛使用,使该病症发生系列变化,甚至为肺癌病症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1]。
故而,临床需加强该合并症的诊断、治疗,以制定有效方案,提高生存质量。
下面,将我院患者的资料汇总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将我院2011年3月-2015年8月放射科行X线、CT检查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40例作为对象,其中,12例为女性患者,28例为男性患者,年龄段35-80岁,平均(54.6±2.6)岁,40例患者伴有程度不同的高烧、胸水、呛咳等症状。
1.2方法40例患者均先行基础化的胸部正侧位片的检查,然后再行CT平扫、增强扫描处理。
临床检查期间,需将层厚、间隔调整为10.0mm以内,部分病灶可适当增加薄层扫描,层厚、间隔调整为3.0mm以内。
2结果40例患者经由X线、CT检查后,出现15例误诊,占比37.5%,包括:6例右肺结核,7例左肺结核,2例两肺结核。
其中,11例活动性结核,4例陈旧性结核;10例癌肿发生于同侧肺内,5例发生于不同侧肺;12例单发,3例多发。
肺结核合并肺癌30例X线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28T17:03:39.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2期供稿作者:李仕琳(广西北海市结核病防治院广西北海 536000)[导读] 我国肺结核并存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两者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存在相似之处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126-02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 X线诊断 CT诊断
目前,我国肺结核并存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两者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存在相似之处,特别是两者的肺部病灶影相重叠或紧邻,增加了X线影像诊断的困难,极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本文选取2000~2005年我院收治经组织学、细菌学证实的3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0例,女10例;年龄45~82岁,其中大于60岁21例;有吸烟史22例;肺结核病程6个月~10年8例,10年以上22例;痰涂片结核菌阴性25例,结核菌阳性5例;稳定期肺结核合并肺癌21例;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9例,其中空洞型肺结核并发肺癌4例。
1.2 临床特点咳嗽21例,其中痰中带血9例;胸痛12例;声嘶5例;乏力及盗汗9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3例。
30例经单纯抗结核治疗,5例部分症状可缓解,但消瘦、咳嗽加重;25例全部症状逐渐加重。
1.3 X线检查 30例均有多次胸部正侧位照片及CT扫描照片,其中17例进行4次CT扫描。
2 结果
2.1 首次X线诊断为肺结核合并肺癌12例;提出二者并存可能者10例;单诊为肺结核5例,肺癌者3例。
均由组织学及痰细菌学证实。
本组30例中,中心型肺癌13例,周围型肺癌15例,肺泡细胞癌2例。
2.2 肺癌发生于稳定期肺结核所在肺叶或肺段12例,非所在肺叶或肺段9例;并发于活动性肺结核所在肺叶或肺段5例,非所在肺叶4例。
2.3 稳定期肺结核21例主要X线表现为斑片、小片、条索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其中7例CT扫描见斑点状钙化。
癌变时新增小片状影8例;出现偏心性空洞2例,其中1例伴液平; 出现纵膈增宽或肺内肿块影7例,其中分叶带毛刺的肿块4例,3例伴胸积液;多个结节肿块4例,其中2例伴支气管狭窄及纵膈淋巴结肿大;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胸部X线平片和CT片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浸润阴影合并肿块状影6例,其中2例伴肺门及纵膈淋巴肿大;肺门块状影伴不张3例,其中1例伴胸积液及胸膜线。
3 讨论
肺结核与肺癌的紧密关系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及放射科医师的重视。
有资料表明:结核病的慢性损伤和纤维瘢痕形成、吸烟、异烟肼、利福平已成为了潜在致癌因素。
据文献报道118例结核合并肺癌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7.55%,其中稳定期肺结核合并肺癌为66%,钙化并存肺癌者占30%。
两者并存的胸部X线平片或CT片表现与单一肺结核或肺癌相似,常互相掩盖或造成误诊。
本组7例平片示上肺叶片状或肿块状影,增加CT扫描才发现灶周有钙化。
另外,本文发现,肺癌与肺结核发生于同一肺叶的占57%,其中9例同发生于右上肺,8例同发生于左上肺。
据文献报道同部位肺结核患肺癌的危险度增加50%。
本组2例涂阳患者不规则抗结核治疗,共照片25张,漏诊5年之久后经胸液找到癌细胞才确诊。
尽管肺结核合并肺癌的X线表现与单一的肺癌或肺结核的X线影像部分相同,容易被放射科医师忽略,但合并肺癌或肺结核癌变时胸部X线照片或CT片等影像学表现具有动态特点:①在联合足量的抗结核药作用下,病灶范围扩大或增多。
②结核灶内出现内壁凹凸不平的偏心性空洞,而反复痰菌检查为阴性。
③陈旧性肺结核,纵膈两侧出现增宽或肺内出现肿块影。
④抗痨过程中出现肺叶、肺段或全肺不张,配合抗炎治无效。
⑤原有胸水在抗结核治疗期间,胸水量增加。
⑥抗结核治疗下,大部分病灶吸收而某一病灶阴影反而增大或出现新病灶影等,往往提示肺结核并发肺癌或肺结核癌变。
只要放射医师作诊断报告时能密切结合临床、纤支镜检查、痰菌检查或病理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并不难。
因此,对于稳定性肺结核及活动性的肺结核,出现新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加重,胸部影像学异常变化,应高度怀疑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以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 阮军忠,王子彤,李世业等.肺结核合并肺癌89例临床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8,30(5):448-451.
[2] 朱贵卿主编.呼吸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87-488.
[3] 刘晓红,潘克权,吴段.等.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06,28(2):81-83.
[4] 陈涛.肺结核合并肺癌50例病因及临床病理分析[J].重庆医学,2005,34(7):1076-1077.
[5] 高宝鉴,彭靖,郑苇,等.关于肺癌与肺结核联合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肿瘤,1995,15(3):271-273.
[6] 杨松,张耀亭.2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7):67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