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02 KB
- 文档页数:2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
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
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黄泰岩。
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在其后发展中,先后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学校现有24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3个,省部交叉重点学科1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分支。
它着重解决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一般不接触语言的历史状态,也不大介入一般理论上的争辩。
可以说,它是鉴定各种理论的实验场。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6语言学、文学概论④830现代汉语、作文招生9人复试时间地点复试内容(1)综合面试每位考生面试考试时间为20分钟,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基础、专业兴趣、科研素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等。
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院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民族间的交流,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也日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院校。
一、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考研的主要机构之一。
该校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高校之一。
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包括藏学、蒙古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等方向。
中央民族大学的语言文学学科排名一直名列全国前茅。
二、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是中国另一所重要的少数民族高校之一。
其在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方面拥有较高的声誉,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包括藏学、蒙古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等方向。
三、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是藏区高校中的佼佼者,其藏学专业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该校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包括藏学、蒙古学等方向,其中藏学专业是该校的王牌专业。
四、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所重要的少数民族高校,该校的藏语言文学专业和哈尼语言文学专业在国内拥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五、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高校之一,其在蒙古语言文学和满语言文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该校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包括蒙古学、满语言文学等方向。
六、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是新疆地区重要的高校之一,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包括突厥学、塔吉克语言文学等方向。
该校在突厥学以及塔吉克语言文学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以上是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院校的一些介绍,这些高校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为研究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是指在中国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专业方向之一。
该专业着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研究能力,以及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民俗等内容的了解和研究能力。
在中国,有众多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和文学传统。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具备深入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历史的能力,能够进行深入的研究、解读和传承。
专业课程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包括对少数民族文学经典作品、口头文学传统以及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
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一门或多门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人才,具备较高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毕业生可以从事相关的研究机构、高校或文化管理部门的工作,从事翻译、教学、出版等工作,也可以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交流与管理工作。
总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研究人才,为保护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
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
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黄泰岩。
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在其后发展中,先后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学校现有24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3个,省部交叉重点学科1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4(朝)文学理论④838朝鲜语语法招生7人复试时间地点复试内容综合面试,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基础以及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等等。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设立于1953年,是国内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的发祥地,50余年来教学科研水平始终居国内一流,是国内哈萨克语言文学领域层次人才培养中心。
1978年在全国率先招收该方向硕士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审批,我校获得了突厥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学科专业调整后,突厥语族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改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
1990年成为本专业全国首批博士学位点。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自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国家与民族、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蓬勃向上,学风严谨,具有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学习要求:掌握哈萨克语言文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内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以及承担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
就业目标:科研、教学单位的基本业务工作人员,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的骨干工作人员,党政机关中较高层次的工作人员,更高层次的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合格培养对象。
三、授予学位:文学硕士四、研究方向1. 哈萨克语言学2. 哈萨克文学3. 突厥语文学(现代突厥诸语言及古代文献)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1、导师指导与导师组培养相结合。
导师组对学生的培养负总责。
新生入学一年之内不分专业方向,不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集中攻读必修学位课,导师组指定临时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新生第一年的思想政治、专业学习等事宜。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 主要研究方向有: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已成为国内外规模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研究中心。
1981年国务院第一批硕士、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审批中,我校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壮侗语族语言文学、苗瑶语族语言文学专业、蒙古语族语言文学、突厥语族语言文学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983年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1986年获得了其他语族语言文学(朝鲜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各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
1995年该专业被确立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2001年设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该专业被评为"重点学科"。
本专业研究领域涉及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等五大语系的80多种语言和30多种文字, 50多个民族的文学和文献学, 具有多民族、多语种、多学科的特有学术平台和综合比较研究及群体优势和鲜明的民族学科特色。
本专业方向于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方向注重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文学方向)的综合与比较研究,注重培养民族文学综合与比较研究方面的人才,将55个民族的文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不是单一民族文学的研究。
本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比较文学研究等。
作为重点学科,民族文学越来越受到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重视。
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民族文学专业,并设置了民族文学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一些地方社会科学院均设有民族文学研究所,专门从事民族文学研究工作。
民族文学研究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比较短缺。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
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
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黄泰岩。
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在其后发展中,先后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学校现有24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3个,省部交叉重点学科1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6语言学、文学概论④830现代汉语、作文招生9人复试时间地点复试内容(1)综合面试每位考生面试考试时间为20分钟,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基础、专业兴趣、科研素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等。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
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
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黄泰岩。
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在其后发展中,先后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学校现有24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3个,省部交叉重点学科1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2(维)语言学概论/文学理论④836维吾尔语言文学招生7人复试时间地点复试时间:2017年3月29日下午 14:00-18:00复试地点:维吾尔语言文学系会议室(文西1440)复试内容综合面试:面试考试时间20-30分钟/考生,百分制,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专业兴趣、科研素养、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等等。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 主要研究方向有: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已成为国内外规模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研究中心。
1981年国务院第一批硕士、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审批中,我校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壮侗语族语言文学、苗瑶语族语言文学专业、蒙古语族语言文学、突厥语族语言文学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983年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1986年获得了其他语族语言文学(朝鲜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各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
1995年该专业被确立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2001年设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该专业被评为"重点学科"。
本专业研究领域涉及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等五大语系的80多种语言和30多种文字, 50多个民族的文学和文献学, 具有多民族、多语种、多学科的特有学术平台和综合比较研究及群体优势和鲜明的民族学科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始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初,是我校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审批,我校获得了蒙古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开始招收蒙古族民间文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1997年学科专业调整后,蒙古语族语言文学和其他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改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
我专业是中央民族大学的优势、特色学科之一,名师云集、人材辈出。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
为满足社会尤其是学校、新闻出版机构、政府机关、公务机关、文艺团体以及基础教育的需要,本专业注重培养硕士生分析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使之既掌握本专业特有的研究方法,又了解相关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并能够灵活地加以运用。
毕业生应该具有独立承担少数民族文学专业课题、独立从事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的能力,或成为基础教育中具有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硕士生除了专业学习外,还须注重其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熟练地运用电脑,并且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具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基本面貌及其本质特征,研习有关文献典籍,熟悉相关民族历史、哲学、文化及文学史、文学批评史、美学史等,注重对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最新态势、少数民族文学与其它民族文学的关系研究,注重融会贯通,注重考证和思辨能力培养。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具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基本面貌及其本质特征,研习有关文献典籍,熟悉相关民族历史、哲学、文化及文学史、文学批评史、美学史等,注重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与其它民族文学的关系研究,注重融会贯通,注重考证和思辨能力培养。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学制为3年。
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者,经学校批准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年。
本专业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时间)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1.指导教师负责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完成学位论文等工作。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由我国藏学奠基人、已故藏学家于道泉教授于1951年创办,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苦心经营,现已形成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强劲的学科优势,其研究水平在全国居于位置。
其藏族历史、藏语言文学、藏族文化史、藏传佛教思想史、敦煌学等学科,历史悠久,力量雄厚,成果卓著,影响广泛。
其间所形成的藏学教学科研体制、方法、思路、内容体系等,对全国藏学教学科研产生了重大的辐射作用,奠定了中国藏学的现代学术规范。
我校自1978年起考试招收藏学方向的研究生。
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在民族学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藏学博士学位授权专业,同时相应获得了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
本专业特色在于以藏语言文字为基础,依靠藏、汉文文献及其他文字的资料,以史学理论、文化学理论和宗教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不同时期藏族的历史发展、文化现象和宗教特点,尤其是西藏地方和历代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史;加强对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的研究,结合全球化背景下,藏区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的社会实际,突出研究当前藏族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要求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和宗教观。
专业学习要求:能掌握坚实的藏学基础知识和系统的理论知识,熟悉了解前人藏学研究成果,学习探讨和研究当今国内外藏学研究的方法,具有独立从事藏学专业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科研道德。
能够培养奉献于藏学事业和藏区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就业目标:够独立从事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三、授予学位:文学硕士四、研究方向1. 藏文文法2. 藏文修辞学3. 藏文传记文学4. 格萨尔学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对2024年中央民族大学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方向考研进行解析。
主要有以下板块: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专业简介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与专业有关的新闻、历史、哲学、艺术、计算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行政管理学、文书学、逻辑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有关民族文献资料的查询方法,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01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2蒙古语言文学03维吾尔语言文学04哈萨克语言文学05朝鲜语言文学06藏语言文学07民族语文翻译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攻读博士学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文化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企业。
二、专业目录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术学位)研究方向:01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招生年份:2023年所属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所属门类名称:文学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01]中国语言文学拟招生人数:9学习形式:全日制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1语言学概论与文学理论④830现代汉语、作文三、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31 科目名称:语言学概论与文学理论I. 考察目标本大纲考试内容涵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语言学概论”课程与“文学概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语言学概论与文学概论均为上述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语言学考试内容涉及语言的本质、功能、演变和发展、接触、语言的结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文字、语用等,初步涉及语言研究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体系中的地位等。
文学理论考试内容涵盖文学理论性质与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活动、文学创造、文学作品、文学消费与接受等学科基础内容。
文学院(07)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代码:050107)一、学科概况文学院现设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
其前身为2001年开设的民族文学方向,注重文学的多学科和多角度研究,注重少数民族汉语文学,同时兼顾少数民族母语创作。
现有3名教授,其中博士2人。
经过长期的积累、融合,已经形成了一支实力较强的研究队伍和一些颇具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
该学科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社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其他2项。
近年来出版专著7部,其中国家A类出版社5部。
在重要期刊发表文章20多篇。
本研究方向成员年富力强,方向明确,学术潜力较大,注重强化研究的多民族文化地域特色。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机构、政府机关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学、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科研作风,有敬业、合作、创新和奉献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三、研究方向1.古代少数民族汉文学研究2.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及现当代汉文学研究四、学习年限本专业标准学制为3年。
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者,经审核达到学校对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的要求并有条件提前完成学位论文的,可申请提前一年毕业。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满34学分。
必修课(包括公共学位课6学分和专业学位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10学分)、公共选修课(3学分)、前沿专题讲座(1学分)和实践环节2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课程计划见附表)六、实践环节和科研能力研究生在学期间均须进行实践锻炼。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 , 主要研究方向有 :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 已成为国内外规模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研究中心。
1981 年国务院第一批硕士、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审批中,我校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壮侗语族语言文学、苗瑶语族语言文学专业、蒙古语族语言文学、突厥语族语言文学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1983 年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 1986 年获得了其他语族语言文学(朝鲜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1997 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各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
1995 年该专业被确立为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
2001 年设立了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2 年该专业被评为 "重点学科 "。
本专业研究领域涉及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等五大语系的 80 多种语言和 30 多种文字 , 50 多个民族的文学和文献学 , 具有多民族、多语种、多学科的特有学术平台和综合比较研究及群体优势和鲜明的民族学科特色。
本专业方向于 1984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方向注重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文学方向)的综合与比较研究,注重培养民族文学综合与比较研究方面的人才,将 55 个民族的文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不是单一民族文学的研究。
本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比较文学研究等。
作为重点学科,民族文学越来越受到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重视。
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民族文学专业,并设置了民族文学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一些地方社会科学院均设有民族文学研究所,专门从事民族文学研究工作。
民族文学研究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比较短缺。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均留京工作,有的在新华社、《中国日报》及广电部门工作,有的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专业学习要求:着力培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文学研究方向)的高级人才。
具有扎实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熟悉我国的国情和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现状,有较高的理论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地使用一门外国语来阅读及翻译国外相关专业的书籍和资料。
就业目标:从事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胜任相关文化出版部门的编辑、记者等工作。
三、授予学位:文学硕士
四、研究方向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 36 学分, 其中:必修课不少于 25学分(公共必修课 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 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 10 学分、实践调查 1 学分。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业务实习、社会调查和论文写作。
2、按教学大纲进行专业课的教学,编写适合研究生教学的教材。
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国内外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成果。
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实效,重点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
3、鼓励和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本学科的有关学术会议或有关问题的研讨会和报告会,加本学科科研课题的调查研究和科研论文写作。
鼓励学生积极撰写专题论文,并向有关的专业刊物投稿,发表研究成果。
对学年论文要求要严格,并力争使其同学位论文的选题有一定的联系。
七、论文撰写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一般为 3-5 万字。
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