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制度为何产生在英国
- 格式:docx
- 大小:10.27 KB
- 文档页数:1
英国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公务员英国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发祥地。
英国建立公务员制度,目的是要革除封建君主的“恩赐官职制”和早期资本主义的“政党分肥制”的弊病,选贤任能,反对任人唯亲,体现机会均等,提高政府效率。
1855年英国成立了公务员事务委员会,开始改革公务员制度,1870年确立了以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的制度,“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成为其公务员选拔的特点。
这一竞争机制为英国建立起一支精干、稳定和高水平的公务员队伍,保持了行政系统的高效率和连续性,使英国得以成为世界最为发达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后,英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公务员制度,确立了以考任制为核心的任用制度和以工作实绩为基础的考核制度。
英国选用公务员,首先,坚持机会平等的原则,即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无论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民族种类,只要具备了任职所需要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
其次,“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公务员的任用要经过公开考试(包括笔试和口试),按考试成绩,并参考个人资历、学历、品行和健康情况,鉴别优劣,择优录用。
英国是最早采用功绩制的国家,即重视公务员的工作成绩和实践能力,把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作为公务员升降的主要依据,大多数公务员依据自身的工作能力、知识和技能得到录用和提拔。
英国考试及选用公务员由考试委员会主持,它由公务员委员会和有关部门各派一名代表共同组成,前者任主席。
它负责审查报考者资格,主持考试,评定考试结果。
公务员考试包括文书级、执行级和行政级考试,后者的报考条件和考试方法最为严格,也最受重视。
据介绍,行政级考试分两种。
一是副科长级和科长级的考试,报考者须大学毕业且成绩在乙等以上,或成绩在丙等以上但获有更高学位。
二是副司长级的考试,以口试为主。
考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撰写论文的资格考试。
合格者可进入第二阶段考试,考官由主席一人、心理学家一人及观察者一人组成。
测试项目包括七个方面:第一为鉴识,考生阅读有关问题的文件,在150分钟之内拿出至少四个解决办法及其优劣分析,并提出采取最好办法的建议和理由。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西方公务员制度是西方国家在行政管理领域长期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它的建立实现了全体公民进入政府工作和担任官职的权利;它的成功运作开辟了行政管理法治化的新时代,并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共同财富。
现代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
公务员制度是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直接产物:政党轮流执政的结果,造成政府所有工作人员“与政党共进退”,使政府工作经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支独立于党派之争的稳定的业务类公务员队伍。
由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产生有其相似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并且各国相互吸收和效仿,因此,各国公务员制度尽管有许多细微差别,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特色,体现了现代西方宪政的理念和行政管理的法治要求。
实行分类管理。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普遍实行“两官分途”,即将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与业务类公务员。
政务类公务员实行任期制,由民选产生或由政府首脑任命,负责政党政策在政府工作中的贯彻执行;业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多数通过考试录用,主要负责执行政府的日常业务。
两者不得相互转任。
政务类公务员的产生和管理办法与业务类公务员不同,两者或者各自独立适用不同的法律,或者在同一部法律中分别独立规定。
保持政治中立。
西方国家既要坚持“政党轮流执政”,又要避免“政党分赃”的腐败现象,因而特别强调业务类公务员得保持政治中立:必须忠于政府,不得带有党派倾向和其他政治倾向,不得参与党派活动,同时其管理也不受政党干预。
英国在公务员的内部纪律中规定,公务员“不得参加政党和担任政党机构的官员,或为政党从事政治活动”,“不得发表政治言论,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不得发表批评政府的政策和措施的意见”等。
美国在1883年施行的文官制度法(亦称《彭德尔顿法》)中规定:“文官在政治上必须采取中立态度,禁止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禁止进行金钱授受”,“文官须忠实于政府,对现行政体和政治组织,不得产生怀疑”。
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不得为政党和政治目的谋求接受捐款及其他利益,或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参与这些行为”,“公务员不得作政党或政治团体的负责人、政治顾问或有同等作用的成员”。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产生西方国家通常把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称为公务员。
以公务员为管理对象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产物。
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了一个地位相当于副大臣的常务次官,主持日常工作,不参加政党活动,不随政党更迭而更迭,文官制度也因此而奠定雏形。
1853年从东印度公司开始的通过公开考试来录用职员的办法逐步在政府各部推广,建立了官职考试补缺制度。
这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基本成形。
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枢密院令,确定了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
英国公务员制度因此而正式诞生。
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吏治制度有重要影响。
美、法、日等国都借鉴于英国公务员制度而建立了各具特点的国家公务员制度。
经过长期的沿革演变,西方国家对公务员的职位分类、考试、录用、培训、考核、奖惩、职务任免升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完整的、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管理。
所谓国家公务员制度即是这些法律和制度的总和。
(二)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征尽管各国国情不同,法规条款差异明显,但从总体上来说都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即绝大多数文官都必须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政府任何一级文官职位,都要向成绩优秀者开放。
西方各国几乎都用立法的形式把考试的内容、方式、条件、机构等方面固定下来,形成制度,例如日本法律规定,所有公务员都必须经过考试才能进入国家机关,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轻者罚款10万日元以上,重者处以一年徒刑。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制度地有效贯彻,对于建立一支精干、稳定和高水平的文官队伍,保持行政系统的连续性和高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严格考核,晋升唯功。
考核是文官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中心环节。
西方各国都非常重视对文官的考核工作,一般都坚持以下3个原则,即职责一致的原则、奖惩结合的原则、公平对待的原则;考核内容详细、全面,例如英国对文官的考核包括工作知识、人格性情、判断力、责任心、创造力、可靠性、机敏适应性、监督能力、热心情形、行为道德等10个方面,每项按5等打分,再以5等总评。
国外公务员制度国外公务员制度\一、外国公务员制度概况现代公务员制度发源于英国,后来在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得到了新的发展。
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肥制”。
在英国,在两党制下,执政党的更迭和内阁的变动比较频繁,本着战利品归胜利者所有的观念,每当一个政党执政并组成内阁,便相应地任命大批本党成员担任政府公职。
撤换一批官员。
从而造成了政府行政人员中经常性的大换班,造成了肥缺分赃、营私舞弊的恶风,埋没了真正的人才,使政府管理效率低下。
为了建立一个廉洁、稳定、高效的政府,保护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随后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形成了国家公务员制度。
外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两个重要标志是:“考试录用制度”以及“政务官与事务官分离,事务官职务常任制”。
外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考任制为核心的任用制度”和“以工作实绩为基础的考核制度”。
考任制是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标志。
英美两个国家的官吏制度改革,是以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为开端的,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建立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也是从实行公务员录用考试开始的。
公务员管理可以归纳为入口管理、在职管理和出口管理。
把好入口关后,主要是通过绩效考核来决定奖励和惩罚、职务的任免和升降等。
工作实绩为基础的考核制度是在职管理的中心内容。
二、英美法等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英国文官制度起源于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离。
(1)实行官职考试补缺制度是英国文官制度的标志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推行考试录用制度。
在两党轮流执政的情况下。
执政党往往把政府的官职,作为“战利品”,公开进行“肥缺分赃”。
这种“政党分肥”的选官制度,一方面随着执政党的变换,造成政府官员大换班,不利于政局的稳定和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使官场营私舞弊、腐败成风。
为克服这些弊端,英国政府从1833年开始,对各部门实行官职考试补缺制度,规定每有职位空缺时,需要有四人以上参加考试,通过竞争择优录用。
公务员为什么起源于英国
总的来说,英国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推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产物。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制度逐渐代替封建主义制度,而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则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但是,英国的官员制度却阻碍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当时英国政府官员制度由带有封建色彩的“恩赐官职制”转为带有资产阶级烙印的“政党分肥制”。
政府将官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由于在政府事务官员的选拔上任人唯亲、重党派关系而轻管理才能等弊端严重存在,很多经济部门对英国显贵来说是个“肥缺”,结果使得经济部门内部日益腐败,严重影响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这样的官员显然不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具有高效率、保护与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廉洁政府。
东印度公司换届和克里米亚战争失利就是这个时期的两个明显事件。
1855年2月,克里米亚战争结束,新上台的内阁为平息国内怨气,迎合舆论,于5月颁发枢密院令,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办理各级公务员的选拔考试事宜,从而为英国最终形成公务员制度奠定基础。
1870年6月,英国政府以法令形式正式确立了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加上已有的一整套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志着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产生。
公务员制度为何产生在英国?
总的来说,英国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推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产物。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制度逐渐代替封建主义制度,而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则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但是,英国的官员制度却阻碍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当时英国政府官员制度由带有封建色彩的“恩赐官职制”转为带有资产阶级烙印的“政党分肥制”。
政府将官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由于在政府事务官员的选拔上任人唯亲、重党派关系而轻管理才能等弊端严重存在,很多经济部门对英国显贵来说是个“肥缺”,结果使得经济部门内部日益腐败,严重影响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这样的官员显然不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具有高效率、保护与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廉洁政府。
东印度公司换届和克里米亚战争失利就是这个时期的两个明显事件。
1855年2月,克里米亚战争结束,新上台的内阁为平息国内怨气,迎合舆论,于5月颁发枢密院令,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办理各级公务员的选拔考试事宜,从而为英国最终形成公务员制度奠定基础。
1870年6月,英国政府以法令形式正式确立了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加上已有的一整套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志着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产生。
公务员制度为何产生在英国?
总的来说,英国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推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产物。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制度逐渐代替封建主义制度,而18世纪60
年代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则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但是,英国的官员制度却阻碍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当时英国政府官员制度由带有封建色彩的“恩赐官职制”
转为带有资产阶级烙印的“政党分肥制”。
政府将官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由于在政府事务官员的选拔上任人唯亲、重党派关系而轻管理才能等弊端严重存在,很多经济部门对英国显贵来说是个“肥缺”,结果使得经济部门内部日益腐败,严重影响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这样的官员显然不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具有高效率、保护与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廉洁政府。
东印度公司换届和克里米亚战争失利就是这个时期的两个明显事件。
1855年2月,克里米亚战争结束,新上台的内阁为平息国内怨气,迎合舆论,于5月颁发枢密院令,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办理各级公务员的选拔考试事宜,从而为英国最终形成公务员制度奠定基础。
1870年6月,英国政府以法令形式正式确立了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加上已有的一整套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志着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