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物质成瘾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27
揭开阿片类药物成瘾之谜作者:暂无来源:《世界科学》 2019年第11期要解决阿片类药物泛滥,研究者必须理解其产生极强依赖性的原因。
编译传植最新版本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仅仅认定了两类成瘾问题:赌博和物质使用障碍。
将成瘾性物质归为一类无疑是暗示它们会影响脑中相同的神经通路。
但这一看法正确吗?手册中列出了物质使用障碍的11种不同的诊断准则,包括对物质的强烈渴望、难以停止或减少物质使用量等,而只需要准则中两三条就能做出一个诊断。
“成瘾的方式相当多,”英国布赖顿萨塞克斯大学的成瘾研究员艾度·巴蒂亚尼(Aldo Badiani)说,“不能说这些复杂的方式都涉及共同的机制。
”药物成瘾的一元论认为所有物质使用障碍有相同的脑环路,但过去几十年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一点,而是指出酒精同尼古丁的成瘾机制不应该混为一谈,而尼古丁又不同于大麻或可卡因。
更重要的是,以上这些都不能与最为致命的阿片类药物一视同仁。
科学家若是想解救阿片类药物控制下的人脑和身体,就需要理解其独特机制。
阿片生理学与其他一些成瘾性物质很相似,阿片类药物能够劫持脑中的奖赏通路,并损伤人的决策能力。
而不同之处在于,阿片类药物,譬如吗啡能够特异性结合其独有的细胞表面受体。
这些μ-阿片受体主要存在于脑和脊髓中,也出现在肠道中,因此阿片类药物可能引起便秘。
阿片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显著差异之一在于其导致强烈躯体依赖性的能力。
“撤药反应相当严重,让人感觉非常糟糕,于是会去继续用药。
”药物学家埃伦·温特瓦顿(Ellen Unterwald)说,她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天普大学路易斯·卡茨医学院研究物质滥用。
仅仅使用几周阿片类药物后,撤药症状就会在停药8小时出现——这一现象在药物中是相当少见的。
“对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性会让使用者一天几次用药,而这样做只是为了维持一个正常状态。
什么是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也很多人服用过,但是问到你什么是阿片类药物很多人都答不上来,那么什么是阿片类药物你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什么是阿片类药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阿片类药物的定义阿片类物质是从阿片(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及体内外的衍生物,与中枢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能缓解疼痛,产生幸福感。
大剂量可导致木僵、昏迷和呼吸抑制。
阿片类药物通常包括阿片、可待因、吗啡、罂粟碱等。
主要对镇痛、止咳、止泻、麻醉、解痉等有效。
如吗啡在一定情况下用于重症急性心梗、急性肺水肿常常能起到挽救病人生命的作用。
阿片的主要成分为吗啡(约10%)。
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先有兴奋,后有抑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以抑制为主。
吗啡的中毒量为0.06g,可待因中毒剂量为0.2g.长期应用吗啡能引起欣快症和成瘾性,一旦流入社会,则会成为吸毒、贩毒等危害健康,危害社会的极其严重的毒品犯罪问题。
所以我国对该类药物,在医院内做为药品有严格的管理和应用制度。
阿片类药物的疗效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中到重度疼痛治疗,例如癌痛。
癌痛治疗的临床经验表明,对一种阿片药发生耐受时,换用另一种药物可能在较低剂量时即达到理想的止痛作用,而副作用较小。
阿片类镇痛药主要包括可待因、双氢可待因、氢吗啡酮、羟考酮、.美沙酮、吗啡、芬太尼和哌替啶(度冷丁)等。
反复使用阿片类物质将引起机体耐受成瘾,阿片类物质的成瘾的症状包括渴求、焦虑、心境恶劣、打哈欠、出汗、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恶心或呕吐、腹泻、痛性痉挛、肌肉疼痛、发热和失眠等。
使用吗啡类物质(如静脉使用)有许多躯体后果,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和肺脓肿、血栓性静脉炎及横纹肌溶解,同时心理和社会损害也很明显。
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恶心和呕吐阿片类止痛药直接兴奋位于延髓的呕吐化学感受器而引起恶心和呕吐,这种作用可因前庭的兴奋而增强。
由于阿片类止痛药可以提高前庭的敏感性,所以临床有效的μ受体激动剂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恶心和呕吐。
关于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介绍为适应我国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需要,按照党和国家领导的要求,从2003年起,卫生部、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部分省市开展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试点工作,经过两年多的试点证明,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在降低毒品危害,防治艾滋病,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是指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选用合适的药物,对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进行长期维持治疗,以减轻他们对阿片类物质的依赖,减少由于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引起的疾病、死亡和引发的违法犯罪,使阿片类物资成瘾者回归社会。
药物维持治疗的具体措施是:使用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的美沙酮代替毒品海洛因,让患者长期服用。
我区作为中英艾滋病防治项目区,根据国家艾滋病防治规划安排,于2006年底开始着手筹备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按照政府领导,卫生、公安、药监多部门密切合作、共同组织实施的工作原则,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医疗机构、社区管理资源,经综合评定,省市逐级审批,卫生部办公厅于2007年4月13日,正式批准成华区第四人民医院开设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
为保障门诊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包括卫生、公安、药监多部门在内的成华区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组,由成华区疾控中心负责进行技术指导。
按照国家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建设要求,门诊配备了13名工作人员,选址成都市八里庄路119号,交通便利,就医方便,同时远离政府机关、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
门诊建设面积380平方米,设置了诊断室、抢救室、资料录入室、服药室、心理咨询室、VCT咨询室、健康教育室、检验室、保安室、资料室等功能区,购置了必要的设施设备、办公用品,并印制了相关宣传资料。
项目经费投入共52万余元,其中相应的配套资金和设备由国家对门诊建设配备,同时中英艾滋病项目经费也有相应的经费支持。
8月23日区工作组对门诊进行了初步验收,24日市工作组进行了验收,28日通过了省级专家及工作组的验收,区政府张斌副区长也到门诊进行了视察。
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原理和危害发表时间:2019-03-13T13:40:10.1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作者:梁涛[导读] 指导受治者应对不良生活事件,做好帮扶教育工作,以期能更有效的减少复吸,减少依赖,构建和谐社会。
(铜陵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徽省铜陵市 244000)【摘要】药物成瘾是严重的社会问题,阿片类药物占我国药物成瘾的比例很高,但其原理尚不明确,本文从受体系统,递质系统等方面综述了阿片类成瘾的原理,并对其危害和治疗进行阐述。
【关键词】阿片;成瘾;原理;危害【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321-02 药物成瘾导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公共卫生和法律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吸毒人数逐年增长,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295.5万,其中阿片类吸毒人数已达145.8万,占总吸毒人数的49.4%,其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1],且有低龄化的趋势,有数据发现,使用最多的为二醋吗啡(海洛因)和冰毒。
阿片类药物主要包括吗啡,杜冷丁,哌替啶,二醋吗啡(海洛因),芬太尼,美沙酮等以及其粗制剂阿片(鸦片)等。
阿片类药物成瘾是因为机体和阿片类药物反复接触后所引起的慢性、复发性脑病,其最主要特征为冲动和强迫性觅药行为,持续性渴求和高复发率。
阿片类药物成瘾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健康,加重社会,家庭的负担,导致违法犯罪活动增加,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2]。
1、发生原理1.1阿片受体系统作用从人脑脊液中提取出一种肽类物质,产生类似吗啡的效应称之为吗啡样因子或内源性吗啡受体激动剂,在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上发现了对吗啡类药物有特殊亲和力的吗啡(阿片)受体,吗啡,海洛因等阿片类药物可直接与其结合而发挥作用。
研究表明药物依赖的迅速形成与外源性吗啡类药物与吗啡受体的亲和力有关,吗啡受体被阻断后,造成耐药性显著升高[3,4]。
卫生部关于下达“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的通知正文:---------------------------------------------------------------------------------------------------------------------------------------------------- 卫生部关于下达“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的通知(卫药发[1993]第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局,公安部、外交部、民政部、司法部、海关总署:阿片类成瘾是麻醉品滥用的主要问题之一。
阿片类药物成瘾性强,戒断症状严重,戒毒后复吸率高,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
阿片类成瘾的治疗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境外毒品渗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滥用阿片或海洛因问题,为此,许多地方开展了对吸毒者的戒毒治疗工作。
为了确保对吸毒者实施有效的治疗与康复,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以不简称《指导原则》),并经我部麻醉品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现将贯彻执行该指导原则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迅速将本通知及《指导原则》发给开展戒毒治疗的医疗单位或有关戒毒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毒品滥用情况组织培训班,按照我部颁发的《指导原则》开展人员培训工作。
三、各地戒毒机构应将所需戒毒药品报当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报我部药政局,经组织有关专家审核后,并指定药厂直接供应。
四、《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一书,现已出版。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区需要组织订购。
具体订购办法另行通知。
卫生部一九九三年八月四日——结束——。
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阿片类药物,但是不一定都知道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1. 便秘: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和排便次数减少,即使癌症晚期病人的常见症状,也是阿片类药物长期的副作用,口服阿片止疼剂的患者,都需要预防便秘,如体质虚弱的患者改变排便条件,增加膳食纤维和液体摄入量等。
2. 恶心、呕吐:是止痛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在接受放、化疗等肿瘤治疗时更常见,心理和精神因素也会导致呕吐,对有恶心、呕吐倾向的患者提前给予药物治疗,病人一旦出现先兆,尽早按时使用药物。
3. 谵妄:阿片类药物所致谵妄的发生率小于5%,10%的瞻望不能明确病因,疾病和药物是两大主因。
若因药物所致,立即减药或停药。
4. 尿潴留:阿片类药物增加内脏平滑肌张力,使膀胱括约肌张力增加而导致尿潴留,其发生率低于5%,治疗尿潴留首先尝试物理治疗,诱导患者自行排尿,上述治疗无效可考虑短期导尿。
5. 嗜睡和过度镇静:止痛药物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多伴注意力分散、表情淡漠,一般在给药一周后减轻。
6. 瘙痒:发生率低于1%,给予适当皮肤护理即可。
瘙痒严重者可适量用药。
7. 眩晕:发生率为6%,主要发生于用药初期,数日后可自行缓解,如过重酌情减量。
8. 精神错乱及中枢毒性反应:甚为罕见,主要出现于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治疗合用辅助性药物以减低阿片类药物的剂量。
9. 阿片类药物过量或中毒:疼痛本身是阿片类药物的天然拮抗剂,然而当用药剂量不当,尤其合并肾功能不全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抑制。
立即通常呼吸道;呼吸复苏;使用阿片拮抗剂;10. 滥用或成瘾问题:人们在担心阿片类药物广泛用于疼痛治疗的同时可能阿片滥用也随之增加,事实上,在阿片类药物医疗消耗的同时,并未增加药物滥用的危险,综上所述,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除便秘外,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一般出现在用药后最初几天,数日后症状可自行消失,便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多饮水以及缓泻药等方法预防,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进食粗纤维食物,润肠通便瓜果蔬菜,如:香蕉、火龙果等,癌痛并不可怕,合理的治疗与预防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痛,每个人都应该对癌痛患者增强信心,为他们创造美好幸福的明天!阿片类药物的疗效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中到重度疼痛治疗,例如癌痛。
阿片类药物成瘾机制的研究一、引言阿片类药物是一类常见的镇痛药,例如吗啡、海洛因、芬太尼等。
这些药物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长期的使用却会导致成瘾。
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机制一直以来都备受研究者关注。
本文将就阿片类药物成瘾机制的研究进行讨论。
二、分子机制吗啡与海洛因等阿片类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得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减弱。
这些药物通过与μ型阿片受体相互作用,抑制脑内突触间隙中的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
同时,它们也促进了脑内多巴胺的释放,并阻碍了其再回收到神经元内。
通过这些作用,阿片瘾需要抑制的神经元兴奋和迫切的渴求产生。
三、神经环路阿片类药物的成瘾还涉及到神经环路的变化。
在神经环路中,迷走神经与颈动脉体斑块中的化学受体通过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网络的作用,从而影响前额叶和杏仁体的功能。
与此同时,海马的功能和对海马周围结构的决策性控制也容易受到影响。
四、遗传学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成瘾有一定的遗传性。
这一遗传性涉及了多个基因,例如β-内啡肽前体(POMC)、δ-阿片受体和μ-阿片受体等基因。
大量的证据表明,基因变异和环境因素对于药物成瘾风险的影响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
五、治疗目前,各种药理学和心理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治疗。
例如,美沙酮与丙吡格林等药物可用于替代性治疗,以减轻戒断症状并预防复发。
现代的康复方法强调全面的治疗和支持,而不仅仅是药物治疗或行为治疗。
六、结论阿片类药物成瘾机制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问题,在不同维度上都可以发现其重要性。
深入研究阿片类药物成瘾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成瘾问题,同时也为开发和改进相关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北京市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根据卫生部、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北京市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进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减少阿片类物质非法使用,萎缩毒品市场,降低艾滋病传播相关危险行为,恢复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的社会功能,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北京市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应坚持公共事务政府主导的原则,加强卫生、公安和药品监督管理三部门的密切合作,遵循严格管理、不营利的原则,充分体现对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的人文关怀,利用现有医疗资源、药品生产与供应资源及社区管理资源。
第三条本办法中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是指,在批准开办药物成瘾社区维持治疗的医疗机构中,选用合适的药物,对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进行长期维持治疗,以减轻他们对阿片类物质的依赖、减少由于阿片类物质成瘾引起的疾病、死亡和引发的违法犯罪,为阿片类物质成瘾者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条本市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以下简称维持治疗)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北京市成立由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组成的市级维持治疗工作组,根据全市的吸毒人员情况和卫生资源情况,确定维持治疗机构的数目和布局。
市级维持治疗工作组下设秘书处。
秘书处设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市维持治疗工作的协调及日常管理。
开展维持治疗工作的机构所在区县,成立由区县卫生局、公安分县局、药监分局组成的区县级维持治疗工作组,组织实施维持治疗工作,下设秘书处。
秘书处设在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内维持治疗工作的协调及日常管理。
第五条北京市卫生局负责组织维持治疗工作的业务人员治疗(包括咨询、麻醉药品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监督、指导治疗工作,定期开展工作效果评估。
区县卫生局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的审核认定工作,以及审核维持治疗工作人员执业注册情况,监督管理维持治疗机构内维持治疗药物的使用和有关医疗活动。
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诊断标准
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的诊断标准通常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或国际疾病分类(ICD-10)等医学诊断标准来确定。
以下是DSM-5中关于阿片类物质成瘾障碍的诊断标准要点:
1. 戒断症状:阿片类物质成瘾者在停止使用或减少使用阿片类物质后出现戒断症状(如身体不适、焦虑、情绪波动等)。
2. 耐受性:对阿片类物质的耐受性增加,需要更高剂量才能产生相同的效果。
3. 过度使用:长时间内频繁或大量使用阿片类物质,超过了原定计划,并且难以控制或停止使用。
4. 时间投入:大部分时间用于获取、使用或康复于阿片类物质的影响之下。
5. 放弃重要活动:为了使用阿片类物质而放弃重要的社交、职业或娱乐活动。
6. 持续使用:在面临健康或心理问题,或在社交、工作或家庭关系受到损害的情况下,仍然持续使用阿片类物质。
7. 减少重要活动:减少或放弃重要的社交、职业或娱乐活动,因为使用阿片类物质。
以上标准适用于阿片类物质(如海洛因、吗啡等)成瘾障碍的诊断,但只有在这些症状对个体造成明显的功能损害或痛苦时,才能被诊断为成瘾障碍。
因此,诊断通常需要由专业医疗保健人员进行,他们会根据病史、临床评估和诊断标准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1。
阿片类毒品是从罂粟中提炼不属于阿片类毒品的是
阿片类毒品作为一种成瘾性物质,除了通过大麻、海洛因和罂粟等特定植物提炼而来的毒品外,其余的药物也属于阿片类毒品。
由罂粟提炼的阿片类毒品主要有吗啡和可待因,他们有着一定的治疗剂量,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而使用他们过量或滥用时,就会对人体构成较大的危害,会产生迷幻作用,并会陷入药物成瘾的状态。
除此之外,还有不属于阿片类毒品的药物,比如羟考酮、氯胺酮和咖啡因等,它们是人们常用的药物,比如羟考酮有着抗癫痫和抗精神病的作用;氯胺酮不仅可以治疗焦虑症,而且有抗过敏的功效;咖啡因特别是也是非常常见的兴奋剂,不少西方国家的人类每天都会摄入不少量的咖啡因来提神和放松神经。
总之,不属于阿片类毒品的药物有很多,在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普通药物的时候,可以对人体带来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若以违法的目的使用阿片类毒品,则会对人体带来其它普通药物无法等价替代的恶劣影响。
因此,理应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树立起严格的纪律道德,以防止青少年滥用阿片类毒品。
卫生部、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安部,卫生部(已撤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6.07.04•【文号】卫疾控发[2006]256号•【施行日期】2006.07.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卫生部、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的通知(卫疾控发〔2006〕256号)关于印发《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管(药品监管)厅(局):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试点工作开展二年多来,各试点地区根据《卫生部公安部国家药品监管局关于印发〈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试点工作暂行方案〉的通知》(卫疾控发〔2003〕37号,以下简称《暂行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根据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为推动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暂行方案》做出修订和补充,并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制订了《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卫生部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六年七月四日附件: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一、定义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是指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选用合适的药物,对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进行长期维持治疗,以减轻他们对阿片类物质的依赖,减少由于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引起的疾病、死亡和引发的违法犯罪,使阿片类物质成瘾者回归社会。
二、目标(一)规范对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进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二)减少阿片类物质滥用,减少艾滋病传播相关危险行为,减少违法犯罪,恢复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