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阿片类药物
- 格式:docx
- 大小:25.72 KB
- 文档页数:2
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阿片类药物依赖是全世界药物依赖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规范阿片类药物依赖的诊断治疗工作,卫生部于1993年发布《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规范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戒毒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指导原则》已不能满足戒毒医疗工作需要。
为进一步规范阿片类药物依赖的诊断治疗工作,卫生部组织专家对原《指导原则》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侧重于生理脱毒阶段的诊断治疗,兼顾其他治疗措施,包括防复吸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等。
阿片类药物包括天然类如鸦片、吗啡(阿片中的生物碱)、海洛因(吗啡的衍生物)以及人工合成类如美沙酮、度冷丁等。
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止咳、止泻、麻醉等药理作用,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和耐受性,滥用后易产生依赖。
一、临床表现(一)戒断症状。
滥用阿片类药物的种类、剂量、时间、途径、停药速度不同,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不一致。
短效药物如吗啡、海洛因一般在停药后8-12小时开始出现戒断症状,48-7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7-10天。
长效药物如美沙酮一般在停药后1-3天出现戒断症状,可持续2周左右。
典型的戒断症状分为两大类:1.客观体征。
如血压升高、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立毛肌收缩、瞳孔扩大、流涕、震颤、腹泻、呕吐、失眠等。
2.主观症状。
如肌肉骨骼疼痛、腹痛、食欲差、无力、疲乏、不安、喷嚏、发冷、发热、渴求药物等。
(二)急性中毒症状。
在大剂量滥用阿片类药物后,出现精神运动性抑制,言语不清、昏睡甚至昏迷;体征有针尖样瞳孔(深昏迷时也可能由于缺氧瞳孔扩大)、呼吸抑制、肺水肿、心率减慢、心律失常等。
(三)其他症状。
可出现精神障碍如人格障碍、情绪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等。
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表现为工作学习困难、逃学、不负责任和不履行家庭责任等。
二、诊断诊断参照ICD-10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一)对阿片类药物有强烈的渴求及强迫性觅药行为。
阿片类镇痛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阿片类镇痛药无极量限制:晚期癌症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的耐受程度决定用药剂量,但应注意监控不良反应。
WHO推荐:使用控(缓)释制剂,可同时使用即释麻醉药品,以缓解病人的爆发痛。
口服给药、按时、按阶梯、剂量个体化、注意具体细节。
◆阿片类药物首次剂量滴定原则◆阿片类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换算◆阿片类药物维持使用的原则◆阿片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原则--NSAIDs、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双膦酸盐等癌痛治疗不推荐使用度冷丁度冷丁的止痛强度仅为吗啡的1/10。
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清除半衰期长,且毒性作用较原形更强。
主要采用注射途径给药,这种给药途径使药物较快在脑内达到高浓度,比较容易逾越镇痛浓度直达引起欣快感浓度,增加用药上瘾的危险性。
用于术后或爆发痛的治疗,对于慢性疼痛不推荐。
病历要求◆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处方管理法》21条◆要求长期使用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处方管理法》27条◆医师开具麻醉、一精药品处方时在病历中记录。
-《管理规定》第18条◆除需长期使用麻醉和一精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处方管理办法22条。
癌痛药物治疗规范二——阿片类药物初始剂量滴定和维持用药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癌痛治疗的短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即释片,长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对于慢性癌痛治疗,推荐选择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
长期用药阿片类止痛药时,首选口服给药途径,有明确指征时可选用透皮吸收途径给药,也可临时皮下注射用药,必要时可自控镇痛给药。
①初始剂量滴定。
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
对于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按照如下原则进行滴定:使用吗啡即释片进行治疗;根据疼痛程度,拟定初始固定剂量5-15mg,Q4h;用药后疼痛不缓解或缓解不满意,应于1小时后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滴定剂量(见表1),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
第一天治疗结束后,计算第二天药物剂量:次日总固定量=前24小时总固定量+前日总滴定量。
第二天治疗时,将计算所得次日总固定量分6次口服,次日滴定量为前24小时总固定量的10%-20%。
依法逐日调整剂量,直到疼痛评分稳定在0-3分。
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不良反应,疼痛强度﹤4,应该考虑将滴定剂量下调25%,并重新评价病情。
对于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推荐初始用药选择短效制剂,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当用药剂量调整到理想止痛及安全的剂量水平时,可考虑换用等效剂量的长效阿片类止痛药。
对于已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患者,根据患者疼痛强度,按照表1要求进行滴定。
对疼痛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控释剂作为背景给药,在此基础上备用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治疗爆发性疼痛。
②维持用药。
我国常用的长效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在应用长效阿片类药物期间,应当备用短效阿片类止痛药。
当患者因病情变化,长效止痛药物剂量不足时,或发生爆发性疼痛时,立即给予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解救治疗及剂量滴定。
口服阿片类药物注意事项口服阿片类药物是一类强效止痛药物,包括吗啡、可待因、曲马多等。
这些药物对于缓解严重疼痛非常有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注意。
以下是关于口服阿片类药物的一些注意事项:1. 使用时应遵医嘱:口服阿片类药物是处方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剂量和使用频率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频率。
2. 了解不良反应:口服阿片类药物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等。
使用者应了解这些不良反应,并咨询医生如何应对。
3. 避免酒精和其他药物:口服阿片类药物与酒精和某些其他药物存在严重的相互作用风险。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期间,应避免酒精和其他镇静药物的使用,以免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效应。
4. 避免长期使用:口服阿片类药物的滥用和长期使用会增加依赖性和耐受性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遵循医生的处方和用药周期。
5. 逐渐减量停药:当不再需要口服阿片类药物时,应逐渐减量停药。
突然停药会导致戒断症状,包括焦虑、失眠、肌肉疼痛等。
减量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避免不适的戒断症状。
6. 非医药目的禁用:阿片类药物具有精神活性,容易引起滥用和成瘾。
在没有医疗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禁止非医药目的的使用。
过度滥用阿片类药物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7. 谨防过量:过量服用阿片类药物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呼吸抑制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要遵守医生的建议,严格控制剂量,不可随意增加药量。
8. 不宜驾驶和操作机器:口服阿片类药物会产生镇静和嗜睡的作用,会影响驾驶和操作机器的安全性。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期间,应避免驾驶或从事需要高度警觉性的工作。
总之,口服阿片类药物是一类强效止痛药物,在使用时需要谨慎,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了解和遵守注意事项可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芬太尼的使用流程概述芬太尼(Fentanyl)是一种强效的合成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镇痛和麻醉。
由于其剧烈的药效,芬太尼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规范的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使用流程1.预备工作–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准备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如注射器、输液器、麻醉监测设备等。
2.评估患者状况–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和镇痛需求。
–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特别是对芬太尼类药物的过敏反应。
3.确定剂量–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体重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芬太尼剂量。
–参考临床指导,计算出具体的药物剂量,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4.注射芬太尼–根据医嘱,在安全环境下准备芬太尼注射液。
–使用无菌技术,将芬太尼缓慢注射到患者的静脉或肌肉中。
–注意注射速度和注射部位,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5.监测效果–注射芬太尼后,持续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血压等。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芬太尼的剂量和频率,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6.注意事项–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药物,易导致呼吸抑制和意识丧失,使用时需格外谨慎。
–严禁将芬太尼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免发生不可预知的药物相互作用。
–在使用芬太尼的过程中,随时监测患者的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7.紧急情况处理–若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心脏骤停等紧急状况,应立即停止使用芬太尼。
–及时呼叫急救人员,配合实施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治措施。
结论芬太尼的使用流程需要严格遵守,包括预备工作、评估患者状况、确定剂量、注射芬太尼、监测效果和注意事项等。
在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循规范,并随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
只有在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流程和应急处理措施后,才能确保芬太尼的安全和有效应用。
阿片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细则(2023)癌症疼痛(CanCerPain)是指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或是特殊治疗带来的疼痛。
约55%接受积极治疗的肿瘤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而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的发生率超过66%o 阿片类药物是癌症疼痛管理的基础用药,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癌症相关疼痛。
1、强阿片类药物的代表药物和作用受体代表药物有: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美沙酮、哌替哽等。
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从作用受体分析,羟考酮对内脏痛、神经病理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吗啡。
吗啡羟考酮+++ ++ + 芬太尼+++ + + 美沙酮+++ - +++ 哌替咤+ - - 2、阿片受体的作用特点(1)通过对阿片受体配体结合的实验研究,目前共发现五种阿片受体,分别是U 受体、8受体、K 受体、。
受体和£受体;受体 作用 特点μ1μ2 脊髓以上镇痛、镇静、催乳素分滂 呼吸抑制、欣快感、瘙痒、缩瞳、抑制肠挑动、恶心呕吐 镇痛强呼吸抑制、易成瘾 K 脊髓镇痛、呼吸抑制(较P 轻)、缩曜(较μ轻)、镇静 外周镇痛作用,不产生欣快感δ 镇痛、血压下降、欣快感、缩瞳、调控μ受体活性参与吗啡的镇痛 σ 镇痛作用不确定、呼吸兴奋、烦燥不安、幻觉及焦虑 幻觉、烦躁(2)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可分为四种:口、6、K、0。
其中口、3及。
型各又可分为1、2两种亚型,K型可分为3种亚型。
(3)与其他阿片类药物相比,羟考酮对阿片受体的作用特点是:除与吗啡一样对U受体有非常强的作用之外,与其他常用阿片药相比,羟考酮对K受体的亲和力更强,而K受体与内脏痛密切相关。
(4)芬太尼为抑制性神经递质Y-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α2-3亚基蛋白,减少钙离子内流,减少谷氨酸盐、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3、阿片类药物之间的剂量换算吗啡IOmg30mg非胃肠道:口服=1:3可待因200mg 非胃肠道:口服=1:1.2吗啡(口服):可待因(口服)=1:6.5曲马多150mg吗啡(口服):曲马多(口服)=1:5羟考酮15*20mg吗啡(口服):羟考酮(口服)=1.5~2:1芬太尼透皮贴剂25μg∕h(透皮吸收)60mg芬太尼贴:吗啡(口服)=4.2mgQ72h:30mgQ12h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口服):羟考酮(口服)=200:1(1)需要注意NCCN已经取消曲马多和吗啡之间的换算比例,旨在限制弱阿片药物曲马多在癌痛治疗的使用。
正确使用阿片类药物
一、癌痛的治疗应该满足什么样的要求?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对于癌痛首先应该明确的是:缓解疼痛是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其次,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是达到无痛睡眠,是真正意义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要求。
止痛治疗应达到:无痛睡眠、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类似“刮骨疗毒”的故事有意无意地把忍受疼痛作为正面的导向去鼓励,在不否认其培养坚强意志的同时,如果也类比于癌痛治疗,在缺医少药的古代也许尚可理解,而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倘若还做如此想,只能谓之大谬不然了。
无论是药物还是用药技术的发展,都可以让人类去祛除癌痛的肆虐了。
二、使用阿片药肯定会成瘾吗?
在当今的癌痛治疗中,阿片类药物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
阿片一词广义是指与鸦片有关的所有化合物,希腊语中是汁的意思,是指从鸦片罂粟的汁中提取出的药物,包括天然产物吗啡、可待因,二甲基吗啡和从中提取的许多半合成的同类物质。
鸦片中含有20多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最多(9%~17%),而吗啡正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阿片类镇痛药物。
对于很多人来讲,恐惧阿片类药物“成瘾”具有普遍性意义,其历史渊源,是来自鸦片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这也是阿片类药物在疼痛治疗中的主要障碍。
而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阶梯止痛方案》以来的20多年中,国际上大力提倡在慢性疼痛中使用吗啡和其他阿片类止痛剂的口服控缓释剂型(以美施康定、奥施康定为代表),这类制剂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使药物在胃肠道缓慢释放、吸收,血药浓度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止痛浓度,不会造成血药浓度迅速上升,达不到成瘾的浓度,因而是安全的。
所谓成瘾特征是持续地、不择手段地渴求使用阿片类药物,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欣快感”。
这种对药物的渴求行为导致药物的滥用。
虽然近年来癌痛治疗阿片类止痛药用量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然而滥用阿片类药物的人数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证明阿片类止痛药物医疗用药并未增加阿片类药物滥用的危险。
因此,对剂量需求的增加并不是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信号,随着疾病的缓解,疼痛减轻,阿片类药物剂量是可以逐步减少的。
另外成瘾性的发生率与药物的给药方式有关。
静脉注射大量止痛药物,使血内药物浓度突然增高,脑内浓度也明显增高,超过所需要的止痛药浓度,易成瘾。
在慢性疼痛中采用阿片类药物的控缓释制剂,药物在胃肠道缓慢释放,使血内药物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成瘾的现象及其罕见。
在临床中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包括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吗啡片,美沙酮片,盐酸丁丙诺非注射剂,盐酸二氢埃托啡舌下含片,吗啡栓剂等。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以止痛治疗为目的,阿片类药物在常规剂量规范化使用情况下,疼痛患者出现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长期服用吗啡和其他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中,成瘾的患者只占0.029%和0.033%,也就是说成瘾性非常罕见的。
三、怎样正确使用阿片药?
临床中常见的其他的止痛药应用方式有口服、透皮贴剂、针剂、舌下、直肠等等;透
皮贴剂使用于不能口服阿片类药物或者耐受的患者。
由于其起效时间慢,影响因素多,不建议使用于开始剂量的滴定。
而针剂一般用于急性疼痛或术后疼痛的患者。
实际上,阿片类药物口服途径比注射途径给药更少产生依赖性。
具体不同给药方法的适应症大致如下:
1.口服给药:慢性疼痛患者首选,能口服的尽量口服,仅在能严重恶心、呕吐,不
能吞咽等况下的患者考虑其他给药途径。
2.经皮给药: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或对其他药物耐受的患者。
3.肌注:用于急性发作的患者。
4.静脉给药:其他给药方式不佳或副作用大的患者。
比较为人熟知的是肌注杜冷丁。
而在使用杜冷丁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止痛作用弱,其强度仅为吗啡的1/10;2.作用持续时间短,约2~4小时。
此外,杜冷丁肌注给药本身会产生疼痛,长期反复使用产生神经毒性,容易“成瘾”,因此不宜用于癌痛等慢性疼痛治疗。
故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杜冷丁列为癌症疼痛治疗不予推荐使用的药物。
事实上,癌症疼痛病因控制及疼痛消失后,也可以逐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其中,吗啡日用药剂量在30~60mg时,突然停药不会发生意外;而长期大剂量用药者,突然停药可能出现戒断综合症,应逐渐减量停药,最初两天减量25~50%,继后每2天减量25%,直至日用量减至30~60mg时停药。
四、癌症患者应该如何配合癌痛治疗?
对于癌痛患者来说,在配合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准确告诉医生、护士您的疼痛程度,不要忍痛;
2.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3.止痛药应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如每隔12小时一次),无论给药当时病人是否
发作疼痛,都应定时服药;
4.不要疼痛发作时才服药,而应定时服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
5.不要因为不痛而自己减少药量或不服药,增加血药浓度的不稳定性,影响疗效,增
加副作用和成瘾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原则应灵活掌握,如正确评价疼痛程度尽可能口服药;首次使用阿片类药物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首次用阿片类药物或明显加量时,注意观察镇静程度;按控/缓释制剂应整片吞服,不得嚼碎等等。
通过医生的详细介绍,李先生总算对阿片药的应用有了初步认识:“治疗疼痛使用阿片类药物是安全的,不必顾虑药物耐受和成瘾性”。
而对于其他疼痛患者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应该让自己在无痛中享受生活,提高个人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