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定稿
- 格式:ppt
- 大小:359.00 KB
- 文档页数:20
第2课时 复分解反应创设情境1.教师演示: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2.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活动1.分组实验:按要求完成“实验11-1”及“实验11-2”,记录实验现象。
2.集体交流: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创新尝试仿照示例: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试着书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2↑。
③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NaHCO 3+HCl===NaCl +H 2O +CO 2↑。
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Na 2CO 3+Ca(OH)2===2NaOH +CaCO 3↓。
4.观察与思考(一)(1)观察:反应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点?(2)讨论:由此你发现了什么?(3)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鉴定方法。
(4)5.观察与思考(二)(1)观察:反应④有什么特点?(2)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3)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
6.回忆与反思:根据你掌握的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列举几个酸与碱、盐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
为什么?7.讨论与归纳(1)讨论:你所做实验中的复分解反应与你所列举的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2)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问题拓展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1)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它们?(2)原理是什么?(3)怎样操作?(4)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倾听意见,发现问题与典型)。
2.交流讨论情况(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发现的问题与典型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自我反思1.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查漏补缺。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3. 通过实验验证复分解反应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复分解反应,又称双置换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沉淀、气体或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1. 反应物必须在水溶液中。
2. 反应物必须能互相交换成分。
3. 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气体或水。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铁圈、漏斗、滤纸。
2. 试剂:NaCl溶液、BaCl2溶液、K2SO4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CuSO4溶液、Na2CO3溶液。
四、实验步骤1. NaCl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和BaCl2溶液。
(2)将NaCl溶液滴入BaCl2溶液中,观察现象。
(3)重复步骤(2),观察现象。
2. K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K2SO4溶液和BaCl2溶液。
(2)将K2SO4溶液滴入BaCl2溶液中,观察现象。
(3)重复步骤(2),观察现象。
3. HCl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HCl溶液和NaOH溶液。
(2)将HCl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观察现象。
(3)重复步骤(2),观察现象。
4. 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和Na2CO3溶液。
(2)将CuSO4溶液滴入Na2CO3溶液中,观察现象。
(3)重复步骤(2),观察现象。
五、实验现象与分析1. NaCl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
2. K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3. HCl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
复分解反应教案教案标题:复分解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 能够分析和解释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4. 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与倾向性。
教学重点: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 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
教学难点:1. 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2.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倾向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和试剂:氯化铜、氯化铁、氯化钠、氯化铵;2. 实验装置: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棒等;3. 教学资料:复分解反应的相关知识点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复分解反应的概念(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为何称之为复分解反应。
2. 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氯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复分解反应,解释反应过程和产物的生成。
Step 2: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15分钟)1. 通过示例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提醒学生注意平衡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符号的添加。
Step 3:实验演示与实验操作(30分钟)1. 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实验现象和过程。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Step 4: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15分钟)1.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复分解反应的倾向性和平衡问题,与Le Chatelier原理的关系。
Step 5: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反应机理的理解。
2.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复分解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验的设计与探究,进一步巩固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2.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了解更多关于复分解反应的实例和应用。
《复分解反应》说课稿周至七中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基本类型。
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条件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但由于教材中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只是从生成物方面作了说明,而没有涉及反应发生时对反应物的要求,致使多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只是一味去“交换成分”,出现连自己都不清楚错在什么地方的错误。
本文以初中化学知识范围,对复分解反应的教学谈一些认识。
一、总结类型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其实质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互换反应,即同时互换阳离子或同时互换阴离子。
当学习酸的通性、碱的通性及盐的化学性质之后,有关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可总结为以下五种:(1)酸+碱=盐+水(2)酸+盐=新酸+新盐(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4)碱+盐=新碱+新盐(5)盐+另一种盐=另外两种新盐是不是酸、碱、盐及碱性氧化物都可以按以上类型发生复分解反应呢?回答是否定的。
二、总结条件复分解反应要发生,且能够进行到底,一般应考虑两方面的条件。
一是需考虑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对反应物要求的条件)。
如果某一反应连最基本的条件都满足不了,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反应,也就无法谈及生成什么物质了。
二是需要考虑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对生成物的条件要求)。
反应物同时满足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还不能肯定反应就一定能够进行(如KNO3+NaCl),此时还需考虑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即:生成物中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产生、要么有水生成,这三个条件至少需具备一个,反应才能进行到底。
两方面条件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1.酸+碱=盐+水条件:(1)酸和碱至少有一种可溶;(2)若酸是常见的三种强酸,无论碱是否可溶,反应均可进行。
如:HCl+NaOH=NaCl+H2OH2SO4+Cu(OH)2(不溶)=CuSO4+2H2O3HNO3+Fe(OH)3(不溶)=Fe(NO3)3+3H2O2.酸+盐=新酸+新盐条件:(1)盐除过BaSO4和AgCl外,是否可溶均可;(2)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创设情境1.教师演示: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2.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学生活动1.分组实验:按要求完成“实验11-1”及“实验11-2”,记录实验现象。
2.集体交流: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创新尝试仿照示例: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试着书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Na2CO3+Ca(OH)2===2NaOH+CaCO3↓。
4.观察与思考(一)(1)观察:反应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点?(2)讨论:由此你发现了什么?(3)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鉴定方法。
(4)5.观察与思考(二)(1)观察:反应④有什么特点?(2)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3)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
6.回忆与反思:根据你掌握的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列举几个酸与碱、盐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
为什么?7.讨论与归纳(1)讨论:你所做实验中的复分解反应与你所列举的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2)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问题拓展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1)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它们?(2)原理是什么?(3)怎样操作?(4)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倾听意见,发现问题与典型)。
2.交流讨论情况(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发现的问题与典型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自我反思1.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查漏补缺。
2.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又有哪些新发现?你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满意、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呢?教师小结(重点在于评价、知识归纳、给予学习方法)课后活动1.作业:P78第1、3题。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条件。
2.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
3. 观察复分解反应的现象,并分析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其一般形式为:AB + CD → AD + CB。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可溶的。
2. 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难溶的(沉淀)、气体或水。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1. 烧杯2. 玻璃棒3. 试管4. 滴管5. 烧瓶6. 粗滤纸7. 精密天平试剂:1. 硫酸钠溶液2. 氢氧化钡溶液3. 硝酸银溶液4. 氯化钠溶液5. 硫酸铜溶液6. 碳酸钠溶液7. 氢氧化钠溶液8. 稀盐酸9. 氢氧化钙溶液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硫酸钠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 1.1 在烧杯中加入5mL硫酸钠溶液。
1.2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2. 实验二:硝酸银与氯化钠溶液的反应2.1 在烧杯中加入5mL硝酸银溶液。
2.2 滴加氯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3. 实验三:硫酸铜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3.1 在烧杯中加入5mL硫酸铜溶液。
3.2 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4. 实验四: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反应4.1 在烧杯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
4.2 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5. 实验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 5.1 在烧杯中加入5mL氢氧化钙溶液。
5.2 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五、实验现象1. 实验一: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2. 实验二: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3. 实验三: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和二氧化碳气泡。
4. 实验四:观察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5. 实验五: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六、实验结果分析1. 实验一:硫酸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方程式:Na2SO4 + Ba(OH)2 → BaSO4↓ + 2NaOH2. 实验二:硝酸银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溶液。
酸碱盐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复习一.酸的化学性质:1.酸能与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酚酞变色)2.酸+活泼金属-----盐+水如HCl +Fe---3.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如HCl +Fe2O34. 酸+碱----- 盐+碱如HCl +NaOH5酸+盐----- 盐+酸如HCl +Na2CO3二.碱的化学性质:1碱能与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能使酚酞变红色)2.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如NaOH +CO23. 碱+酸---- 盐+水如NaOH + HCl4. 碱+盐-----碱+盐如NaOH + CuSO4三.盐的化学性质:1盐+活泼金属-----盐+金属CuSO4 +Fe---2 盐+酸---- 盐+酸CaCO3+ HCl --3 盐+碱-----碱+盐如Na2CO3 + Ca( OH )2 -----4盐+盐-----盐+盐如AgNO3 + NaCl三.复分解反应共有5种: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一般有水或气体或沉淀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2. 酸+碱----- 盐+水(1.2 一般都能发生反应)3. 酸+盐----- 新盐+新酸(碳酸盐和酸生成盐和水,一般都能发生反应)4. 可溶碱+ 可溶盐-----新碱+新盐(4 、5反应时反应物一般能溶于水,生成物一般有沉淀生成)5. 可溶盐+可溶盐-----新盐+新盐四.常见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口诀:酸类一般溶、碱类只有钾钠铵钡溶钙微溶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氯化物)只有氯化银不溶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溶碳酸盐只有钾钠铵溶镁微溶化学符号1、请你按要求写出下列元素符号氧氢氮氟氯,氦氖氩,碳硫磷硅碘,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铜汞银金钡锰氢氧根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根高锰酸根锰酸根铵根2、化学符号周围数字与符号的意义。
3、初中阶段要记的部分化学用语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根)、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 Cl-(氯离子)、OH-(氢氧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4、按要求请写出下列符号或化学式2个氢原子3个氯分子,4个铝离子含有6个氢原子的若干个硫酸分子氨气分子尿素,小苏打纯碱火碱氢氧化铝硫酸铁氯化铜氧化锌中锌元素显+2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