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通分

小学数学-通分

小学数学-通分
小学数学-通分

通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时。

二教学内容分析

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在具体问题中的一种实际应用,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是这节课最重要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必须熟之又熟,要做到灵活掌握。除此之外,分数的意义作为分数的根基,必须牢牢植根于分数的每一部分知识教学之中,通分当然也不例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剖析出通分的本质和学习它的价值。

另外,由于知识的内部联系,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和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和通分之间也有着很深的联系,也是本节课很重要的知识基础。通分中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对比用最小公倍数和不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通分的区别,从而认识到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更为简便,应该选用。但一定向学生说明:选用不是最小公倍数的公倍数做公分母也是通分,只不过因为数字大计算不方便而不选用。

三学情分析

由于刚刚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且做了大量变式联系,所以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很好,不存在问题。分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之初就非常重视,做了大量练习让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所以这部分知识学生也不存在问题。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和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是三年级学过的知识,由于已经过了两年,学生会有些遗忘,所以在课前应该带领学生做适当的复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通分的规律,并理解其中的算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探究,合作,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中,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通分,掌握通分的方法和格式。

2 .难点:应用通分的规律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PPT展示这样一个情景题:同学们,“奔跑吧兄弟”这次的活动是抢礼包,现在知道大黑牛李晨抢了3/10的礼包,邓超抢了7/10的礼包,同学们,你们知道李晨和邓超谁抢的更多些吗?

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有可能回答正确,接着继续提问:同学们,现在郑凯又抢了一些礼包给李晨,现在李晨有了7/9的礼包,而邓超还是7/10的礼包,请问你们知道谁的礼包更多些吗?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汽车博览会的情境引出数学信息,让学生觉得熟悉,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能应用于生活。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在上一个情境中已经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经过自主思考,有的同学可能会发现7/9和7/10的个、分子相同,分母不同,这时引导学生归纳出:

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所以得出7/9>7/10。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各种形式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更具有创造性。同时,再展示一个书上的情镜题:同学们,我们知道豆类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有益于人体健康,现在黄豆中含有的蛋白质大约占2/5,蚕豆中含有的蛋白质大约占1/4.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更高些吗?

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一起寻找答案。有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可以把他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来比较,还有的同学发现可以用两个分母的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最后得出:2/5 > 1/4

并且得出: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分数相同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设计意图:旧知识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从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知识,还能感受出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3,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展示一个情境题:同学们,熊大和熊二在过生日的时候得到了一罐蜂蜜,熊大吃了1/3,熊二吃了2/7。请问,你们知道谁吃的更多些吗?

设计意图:思维的又一次发散。学习的过程不应是一条直线,不应是我教教,你练练;应该是从原点散发出多条线,有直线,有曲线,有的会互相碰撞,有的会互相交叉。虽然有些线可能走不到终点,但只有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才真正能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4,板书

5,课堂小结

在课程的最后几分钟,学生自主总结,归纳这节课的内容,分小组派代表回答,小组之间互相补充,最后得出所学内容。

6,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分约分专项练习30大题(有答案)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3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 = = = == 2.通分 和和和和和. 和和和.和和 和和 3.把下面的分数约分. .

19.把分数、和通分,并比较大小. 20.约分. = = = 21.约分: = = = = = 23.把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1)和 和 (2) 和 (3) (4)、和. 24.约分: . 25.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再比较大小. ①2和②和③和.

26.把下面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27.把下列每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和和和. 28.通分.(把下列各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1)和(2)和(3)和(4)和.29.把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和和和和. 30.和和、和.

通分约分专项练习30题参考答案: 1. ; ; ; ; ; 2.=; = =; =; 3.① =, =; ② =, =, =. 4., , ; , , ; , , ; , , ; 5.(1)==; ==; 所以>; (2)==; ==; 所以<; (3)==; ==; 所以< 6.和, , ; , , ; , , ; 7.; ; ; ; ; ; =3; ; ; 8.(1); =; (2), ; (3), ; (4), 9.=; ; ; =3; ;

10.= =; ==; ==; == 11.(1)和 ==; ==;所以)<;(2)和 ==; >, 所以)>;(3)和 ==; 所以< 12. =; ==; == 13.= =; ==; ==; == 14.= =, ==, ==, ==. 15.; =1; ; ; ; =2; =; . 16.==; ==; ==; ==5 17.(1); ; ; (2)=2; =3; =5. 18.==; ==; ==; ==; ==; == 19.==1; =; ==2; ==2; ==1; =; 20.==; ==; ==; >>, 所以>> 21.==; ==; == 22. (1)==; (2)==; (3)==; (4)==; (5)== 23.(1)和 , ==, ==; (2)和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移》教案

《平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熟记掌握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学会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平移变换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平移的探究,培养对图形运动的认知能力,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找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答案: 2.画出下面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答案: 二、新课导入 1.思考:圆形的运动除了轴对称还有什么呢? 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2. 观察上面两幅图,能得到平移的什么性质? 答案:图形平移前后形状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只有位置发生变化。 偶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平移是由方向和距离决定的。 三、例题讲解 例一: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再数一数,填一填。

答案: 例二:下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解析:通过平移变换求图形面积。 答案:24 变式练习 1.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填空。 答案: 2.想一想如何计算下面这个火箭的面积? 解析:将右侧的三角形平移到图形左侧,形成长方形,通过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从而求出火箭的面积。 四、课堂小结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多次连续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这种将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位置移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为平移。 平移的条件:确定一个平移运动的条件是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五、拓展延伸 1.涂色部分占图形的几分之几? ( ) ( ) ( ) ( ) ( ) ( ) 答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约分和通分 精品

4、约分和通分 课题一:约分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教学重点 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用具 例1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说出下面哪些数有约数2?哪些数有约数3?哪些数有约数5? 16 20 36 45 27 2、教材第110页复习题第(1)、(2)题。 二、揭示课题 前面同学们认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些分数化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约分”。(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1。 (1)用投影片依次显示课本长111页三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图中的涂色部分。 (2)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三幅图重合,进一 步证实 2418=129=4 3 。 (3)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2去除分子、 分母,得:2418=224218÷÷=129,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3去除,得:129=31239÷÷=4 3 。 (4)师生共同概括最简分数的意义。 板书: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告诉学生:像这样把分数2418化成129,再化成4 3,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什么叫做约分呢?(让一名学生口述)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6)想一想: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2.练习:教材第111页上面的“做一做”。 3.教学例2 (1)指名学生说说把30 12 约分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掌握逐次约分法。 先观察分子、分母有什么特征,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30和12有公约数2和3,先用2除12和30,再用公约数3去除6和15。通常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以上过程板书如下:

小学数学-通分教案

通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时。 二教学内容分析 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在具体问题中的一种实际应用,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是这节课最重要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必须熟之又熟,要做到灵活掌握。除此之外,分数的意义作为分数的根基,必须牢牢植根于分数的每一部分知识教学之中,通分当然也不例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剖析出通分的本质和学习它的价值。 另外,由于知识的内部联系,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和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和通分之间也有着很深的联系,也是本节课很重要的知识基础。通分中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对比用最小公倍数和不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通分的区别,从而认识到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更为简便,应该选用。但一定向学生说明:选用不是最小公倍数的公倍数做公分母也是通分,只不过因为数字大计算不方便而不选用。

三学情分析 由于刚刚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且做了大量变式联系,所以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很好,不存在问题。分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之初就非常重视,做了大量练习让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所以这部分知识学生也不存在问题。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和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是三年级学过的知识,由于已经过了两年,学生会有些遗忘,所以在课前应该带领学生做适当的复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通分的规律,并理解其中的算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探究,合作,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中,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通分,掌握通分的方法和格式。 2 .难点:应用通分的规律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数学分数约分和通分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检查学生前期知识的掌握程度 2、分数的约分以及质数与和合数的复习 教学重难点: 1、分数的约分以及通分。 2、求一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 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基本概念: 一、因数:把一个整数写成两个整数积的形式,如C=A×B,我们把A,B叫做C的因数。 例1、写出30所有的因数。 30=1×30 30=2×15 30=3×10 30=5×6 根据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1,30,2,25,3,10,5,6都是30的因数。 把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2,3,5,6,10,15,30 练一练1: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 18的因数 25的因数 51的因数 58的因数 想一想: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还是无限的?因数的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多少?最大的呢? 二、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例2、写出15和25的公因数 由公因数的定义,我们知道15和25的公因数有1,5, 练一练2:写出下面各组数的公因数 9和18 12和36 14、28和32 想一想: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公因数的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几个数最小的公因数是多少?最大的呢? 三、最大公因数:几个数的公因数中,最大的那个公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例3、找出练一练2中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短除法求一求练一练2中,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四、质数(素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本身外,那么这个自然数叫做质数。 合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就叫做合数。 思考:根据上面的定义,你能找出最小的质数、最大的质数、最小的合数与最大的合数吗? 五、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约分和通分 专项练习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和通分专项练习 班级 姓名: 1、把下面的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和 和 和 3、先约分,再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4、先通分,再比较每组中个分数的大小。 5、把下列分数从大到小排列 6、有甲、乙、丙三个射击运动员练习射击,三人各自射击了30、40、50发子弹,分别打中了靶子25、36、40次,请问谁的命中率比较高一些? 7、.在下图中画出阴影表示下面的分数 ,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2 8 10 15 6 9 8 10 14 21 18 30 70 105 66 88 1 4 5 6 7 9 2 3 9 10 5 6 24 32 3 12 30 70 18 48 7 15 9 20 7 18 5 12 5 9 8 15 4 5 11 13 3 5 7 10 3 4 5 6 13 15 5 8 3 4 2 3 5 6 1 8 7 12

23 ○ 4 6 ○ 8 12 21 ○ 42 8、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在Λ??里填上适当的数。 2520=52520O ??÷Λ=????K K 52=??O ??O K Λ52=??K 8 8016=??O ??O K Λ8016=??K 1 21=6??Λ=??K 8 =2÷??K 9、把下列分数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52 21 3012 204 5015 120108 10.填空 (1)约分的依据是( ),约分的结果通常要得到( )分数。 (2)在63、47、82、411、213、95 中,( )是最简真分数。 (3)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有( ),分子是6 的最简假分数有( )。( )。 11、把下列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1812 2718 204 6513 328 82 12、把下列小数化成最简分数。 0.75= 4.8= 1.25= 0.36= 3.2= 5.4= 13、在( )里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 80厘米=( )米 700千克=( )吨 35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时45分=( )时 14、填一填。 (1)把( )分数化成和原来相等的( )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2)通分的依据是( )。 (3)32 的分母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平移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平移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3)初步向学生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 (1)向学生渗透爱家乡,共建优美家园的思想。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之间的结合协作、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大家特别喜欢的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瞧,他们来了!(课件出示蓝猫和淘气)那么蓝猫要给小 朋友们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蓝猫:这些运动现象你们见过吗?) 提问:(课件分别出示运动中的缆车、轮船、风车、电梯、电风扇动态画面)这是什么?它是怎么运动的呢?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引导观察它们运动的线路) 提问:看完这些运动现象,它们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时的样子分分类?你是怎么分的?你为什么要把他们分在一起?

讲述: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把像轮船航行、电梯上下这样从一个位置(贴图)沿着直线运动(贴图)到另一个位置(贴图)的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出示课题和板书课件动态演示) 教师:知道了什么叫平移,平移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见,小朋友回忆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也是平移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教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就和蓝猫、淘气一起去智慧岛研究平移。瞧!这就是智慧岛,我们的船从港口出发了!(课件演示) 提问:我们的船在做什么运动?朝哪个方向平移?那怎样才能知道船平移了多远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出示格子图)那你们就数一数我们的船从出发向左平移了多少格子。虚线代表到达的位置,实线代表出发的位置。你数的是几格?还有没有不一样的?那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船重合了没有?能不能只数他们中间的格数?5、6、7答对了!我们的船向左平移了7格。 讲述:就在我们到达智慧岛的时候,我们的两位朋友发生了争论,我们听听看到底怎么回事?(蓝猫说:我站在船头,经过的路长一点。淘气说:不对,不对,我停在船尾,我经过的路长一点。)同学们,你们评评理,究竟谁说的对?谁经过的路长一些? 提问:用什么办法就知道谁说的对了?我们请1、2两组数蓝猫,3、4两组数淘气。(课件和学生数的过程同步)你们数的是几格?你们呢?都是7格,他们向左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 提问:老师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蓝猫和淘气站在船上的其他位置,平移的距离又是谁长一点呢?(课件展示蓝猫和淘气换了一个位置) 任务:我们请1、2两组数淘气,3、4两组数蓝猫。你们数的是几格?你们呢?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平移》教案

平移 教学内容 平移。(教材第1、第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2.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3.在探索图形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能判断图形的平移。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抽屉的推拉运动,电梯的升降运动、火车前行运动) 生:都是沿着直线移动。 师:像这样沿着直线移动的现象,我们称为平移。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图形的平移。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平移”,为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师: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题) 生: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平移运动。 师: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但是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师:先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在数小船图向右平移几格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小船图上的一条线段。如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在数小船图向右平移几格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小船图上的一个点。如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师: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先数一数,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汇报交流,明确:金鱼图向右平移了7格。 2.教学“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页,看“试一试”,你能试着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吗?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画图结果,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给予画图正确的学生以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在认识平移现象的基础上,学习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了平移现象,学会了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和通分及答案(一).doc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和通分及答案(一) 一、填空 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 一个最简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积是24,这个分数是()或() 3. 分母是 8 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4. 一个最简分数,把它的分子扩大 3 倍,分母缩小 2 倍,是4 1 ),它 ,原分数是( 2 的分数单位是()。 5. 24 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是(),约成最简分数是()。 30 6. 通分时选用的公分母一般是原来几个分母的()。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 分子、分母都是偶数的分数,一定不是最简分数。() 2. 分子、分母都是奇数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 3. 约分时,每个分数越约越小;通分时,每个分数的值越来越大。() 4.异分母分数不容易直接比较大小,是因为它们的分母不同,分数单位不统一的缘故。() 5. 约分是每个分数单独进行的,通分是在几个分数中进行的。() 6. 带分数通分时,要先化成假分数。() 三、选择题 1. 分子和分母都是合数的分数,()最简分数。 ①一定是②一定不是③不一定是 2. 分母是 5 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欢迎下载

①2② 1 4 ③1 ④ 2 1 5 5 3. 两个分数通分后的新分母是原来两个分母的乘积。原来的两个分母一定()。 ①都是质数③是相邻的自然数③是互质数 4.小于 7 而大于 7 的分数()。1113 ①有 1 个②有2个③有无数个 5. 通分的作用在于使()。 ①分母统一,规格相同,不容易写错。 ②分母统一,分数单位相同,便于比较和计算。 ③分子和分母有公约数,便于约分 6. 分母分别是15 和 20,比较它们的最简真分数的个数的结果为() ①分母是 15 的最简真分数的个数多。 ②分母是 20 的最简真分数的个数多。 ③它们的最简真分数的个数一样多。 7. 把30 化成分数部分是最简真分数的带分数的方法应该是()8 ①先约简再化成带分数。 ②先化成带分数再把分数部分约简。 ③都可以,结果一样。 8.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 15,这样的分数一共有()①1个 ②2个③3个④4个 参考答案 欢迎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约分和通分 专项练习

8 10 18 70 30 105 9 3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和通分专项练习 1、把下面的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 2 6 8 9 班级 姓名: 10 15 14 66 21 88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1 和 5 和 7 2 和 9 5 4 6 10 6 3、先约分,再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24 3 30 18 32 12 70 48 4、先通分,再比较每组中个分数的大小。 7 9 15 20 5 8 9 15 7 5 18 12 4 11 5 13 3 7 13 3 5 5 5 10 15 4 6 8 5、把下列分数从大到小排列 3 4 2 5 1 3 6 8 7 12 6、有甲、乙、丙三个射击运动员练习射击,三人各自射击了 30、40、50 发子弹,分别打中了靶子 25、36、40 次,请问谁的命中率比较高一些? 7、.在下图中画出阴影表示下面的分数 ,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3 ○ 4 6 ○ 8 25 = 25 O 5 ?K ? 5 = 5 O ?K ? ?K ? 80 = 80 O ? K ? ?K ? 2 = 6 ?K ? =2÷ ?K 1 1 3 5 2 12 1 2 2 ○ 4 ○8、在 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在 ?Λ ? 里填上适当的数。 20 20 ÷ ?Λ ? ?K ? 2 2 O ?Λ ? 8 = = 16 16 O ? Λ ? 1 1 ?Λ ? 8 = = ? 9、把下列分数化成分母是 10 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 1 12 4 15 108 5 2 30 20 50 120 10.填空 (1)约分的依据是( ),约分的结果通常要得到( )分数。 3 7 2 (2)在 6 、 4 、 8 、 4 、 21 、 9 中,( )是最简真分数。 (3)分母是 8 的最简真分数有( ),分子是 6 的最简假分数有( ( )。 11、把下列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12 18 4 13 8 2 18 27 20 65 32 8 12、把下列小数化成最简分数。 0.75= 4.8= 1.25= 0.36= 3.2= 5.4= 13、在( )里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 80 厘米=( )米 700 千克=( )吨 350 平方分米=( )平方米 4 时 4 5 分=( )时 14、填一填。 (1)把( )分数化成和原来相等的( )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2)通分的依据是( )。 2 (3) 3 的分母增加 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 )。 )。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1、4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上个周末我和聪聪、明明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学生说分类方法)在游乐园里,像(点击出现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定格画

面)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点击出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现定格画面)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齐读课题) 二、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明明想问问你们:(课件出现明明及声音。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生说怎么做的) 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听!聪聪在邀请我们呢!(聪聪:小朋友,快来移移看!) 2、移移看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约分和通分第讲

教师寄语: 数学题型主要分为70%基础、20%难点、10%探究题,所以学好数学,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熟练一道题,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学好数学这门简单易懂的学科! 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一、考点、热点回顾 分数知识图解: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分数与除法: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值(商)。 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带分数(整数部分和真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整数(分子除以分母,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不变。 通分、通分子: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通分) 最大公因数 约分求最大公因数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最简真分数、最简假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分求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大小(通分、通分子、化成小数)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取近似值

二、典型例题 1、把下面的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和和和 3、先约分,再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4、先通分,再比较每组中分数的大小。 5、把下列分数从大到小排列 6、有甲、乙、丙三个射击运动员练习射击,三人各自射击了30、40、50发子弹,分别打中了靶子25、36、40次,请问谁的命中率比较高一些? 7、.在下图中画出阴影表示下面的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2 3○ 4 6 ○ 8 12 2 1 ○4 2 2 8 10 15 6 9 8 10 14 2118 30 70 105 66 88 1 45 6 7 9 2 3 9 10 5 6 24 32 3 12 30 70 18 48 7 15 9 20 7 18 5 12 5 9 8 15 4 5 11 13 3 5 7 10 3 4 5 6 13 15 5 8 3 42 3 5 6 1 8 7 12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约分及其通分练习题86217

分数的习题训练 1、填空. (1)9的因数:;18的因数: 9和18的公因数:;9和18的最大公因数: (2)15的因数:;50的因数: 15和50的公因数:;15和50个最大公因数: (3)13的因数:;11的因数: 13和11的公因数:;11和13的最大公因数: 2、出示集合圈,请学生将15和18的公因数分别填入集合圈内,并说一说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找出下列各数的最大公因数 5和13 6和7 5和8 6和12 24和16 25和10 4和68 14和16 30和10 15和9 21和28 45和30 4.现有足球112个,篮球70个,排球42个。平均分成若干堆,每堆中这三种球的数量分别相等。最多可以分几堆?每堆中足球、篮球、排球各有多少个? 5、有三根木料分别是8米、12米、6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木料,不能有剩余,每段截成的木料最长是多少米? 约分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最简分数 不是的请化成最简分数. 2.判断: (1)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最简分数,叫做约分。() (2)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3.下面各分数变化后,能说是约分吗? 化为;化为;化为;化为 4.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 5.单位换算 8米=()分米 2时=()分 1200厘米=()米 360秒=()分 6分米=()米 40厘米=()米 15秒=()分 25分=()时 6.一个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是,原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90 ,原分数是多少? 1、把下面的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和和 2 8 10 15 6 9 8 10 14 21 18 30 70 105 66 88 1 4 5 6 7 9 2 3 9 10 5 6

小学三年级数学旋转与平移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微格课教案(西师版) 《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判断、举例等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并会直观地区分这两种现象。 2、通过观察推断、操作验证等,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 和距离,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 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的几何特征。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及动手实践、发挥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学具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可以动的图片,你们想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二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1.情景观察,初步感知. 观察老师给的8张可以动的图片(小汽车.红旗.飞碟.缆车.纸风车.小火车.风车.风扇)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注意在看图片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边看边用手比划一下. 2.合理分类,再次感知 (1).老师引导给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分类. 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请同学们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把这些物体分成两类. (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进行分类 (3)分小组汇报怎样分类的以及分类的理由 学生1:我把小汽车.红旗.缆车.小火车分成一类,把风车.飞碟.电扇.纸风车分成一类. 学生2:因为小汽车.红旗.缆车.小火车它们的运动路线都是直直的,而风车.飞碟.电扇.纸风车它们的运动路线都是在不停的转圈. (4)认识什么叫旋转?什么叫平移?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案 一教学内容 通分(一) 教材第93页的内容及第95页练习十八的第1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并学会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算理。 四教具准备 每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世界地图一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与,哪个大,为什么?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出示世界地图)你知道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学生观察图进行判断) 再出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

2.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条件比较。学生互相交流方法、结果及理由。 3.小结:要比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谁大,就是要比较和的大小。因为表示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l",把单位“l”平均分成10份,陆地面积是这样的3份,海洋面积是这样的7份,所以海洋面积大 于陆地面积。也可以这样想:是3个,是7个,7个大于3个,所 以大于。 4.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 学生独立完成,口答结果。 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同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 小?(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5.再出示:○○○ 学生尝试比较上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6.请学生汇报自己比较的结果及理由。 以和为例,学生可以用分数单位的大小推出:因为<所以3个小 于3个。 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进行比较或画图来比较。 7.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子相同的分数如何比 较大小?(学生试着归纳) 小结: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比较大。 8.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八的第1题。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约分和通分专项练习

五年级上册约分和通分专项练习 1、把下面的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和 和 和 3、先约分,再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4、先通分,再比较每组中个分数的大小。 5、把下列分数从大到小排列 6、有甲、乙、丙三个射击运动员练习射击,三人各自射击了30、40、50发子弹,分别打中了靶子25、36、40次,请问谁的命中率比较高一些? 2 8 10 15 6 9 8 10 14 21 18 30 70 105 66 88 1 4 5 6 7 9 2 3 9 10 5 6 24 32 3 12 30 70 18 48 7 15 9 20 7 18 5 12 5 9 8 15 4 5 11 13 3 5 7 10 3 4 5 6 13 15 5 8 3 4 2 3 5 6 1 8 7 12

7、.在下图中画出阴影表示下面的分数 ,再比较它 们的大小。 23 ○ 46 ○ 8 12 21 ○ 42 8、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在Λ??里填上适当的数。 2520=5 2520O ??÷Λ=????K K 52=??O ? ?O K Λ52=??K 8 8016=? ?O ??O K Λ8016=??K 1 21=6? ?Λ=??K 8=2÷??K 9、把下列分数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52 21 3012 204 5015 120108 10.填空 (1)约分的依据是( ),约分的结果通常要得到( )分数。 (2)在63、47、82、411 、213、95 中,( )是最简真分数。 (3)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有( ),分子是 6 的最简假分数有( )。( )。 11、把下列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1812 2718 204 6513 328 82 12、把下列小数化成最简分数。 0.75= 4.8= 1.25= 0.36= 3.2= 5.4=

小学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平移和旋转》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Pan and Rotat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直观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使学生体会物体经过平移、旋转后,物体本身未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渗透“运动”“联系”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感受物体平移、旋转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物体平移、旋转的特点。 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今天老师带来两样玩具,汽车和风车 1、谁会玩?指名演示其他同学观察运动方式 2、它们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像小汽车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刚才我们在玩具中找到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下面老师带你们到游乐场去看一看,找一找。 出示课间:游乐场图片 2、图上都有哪些游乐项目?指名说 它们分别在做什么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指说 3、除了游乐园和我们的玩具世界中有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平移和旋转现象吗?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升国旗、拉抽屉、滚筒 判断一下 4、除了这些,请你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吗? 指名说举例(风扇、跳绳、飞机、钟表、呼拉圈……) 5、请你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怎样的运动就是平移?怎样的 运动就是旋转? 谁能做一个动作,用以无声的语言告诉大家。指做全体做

小学五年级数学:通分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通分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General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通分教案 第一课时通分(一) 一教学内容 通分(一) 教材第93 页的内容及第95 页练习十八的第1 题。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并学会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算理。 四教具准备

每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世界地图一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与,哪个大,为什么?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3 。(出示世界地图)你知道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学生观察图进行判断) 再出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 2 .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条件比较。学生互相交流方法、结果及理由。 3 . 小结:要比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谁大,就是要比较和的大小。因为表示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l " ,把单位“l ”平均分成10份,陆地面积是这样的3 份,海洋面积是这样的7 份,所以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也可以这样想:是 3 个,是7 个,7 个大于3 个,所以大于。 4 .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 ○ ○ 学生独立完成,口答结果。 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同分母分数如何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约分及其通分练习题

梦翔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老师:_____学生:______科目:____时间:____年__月__日第___次 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 1、填空. (1)9的因数:;18的因数: 9和18的公因数:;9和18的最大公因数: (2)15的因数:;50的因数: 15和50的公因数:;15和50个最大公因数: (3)13的因数:;11的因数: 13和11的公因数:;11和13的最大公因数: 2、出示集合圈,请学生将15和18的公因数分别填入集合圈内,并说一说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找出下列各数的最大公因数 5和136和75和86和1224和1625和10 4和6814和1630和1015和921和2845和30 4.现有足球112个,篮球70个,排球42个。平均分成若干堆,每堆中这三种球的数量分别相等。最多可以分几堆?每堆中足球、篮球、排球各有多少个? 5、有三根木料分别是8米、12米、6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木料,不能有剩余,每段截成的木料最长是多少米?

8 10 约分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最简分数 不是的请化成最简分数. 2.判断: (1)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最简分数,叫做约分。( ) (2)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3.下面各分数变化后,能说是约分吗? 化为 ; 化为 ; 化为 ; 化为 4.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 ; ;○ 5.单位换算 8 米=( )分米 2 时=( )分 1200 厘米=( )米 360 秒=( )分 6 分米=( )米 40 厘米=( )米 15 秒=( )分 25 分=( )时 6.一个分数约成最简分数是 ,原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 90 ,原分数是多少? 1、把下面的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 2 6 8 9 10 15 14 21 18 30 70 105 66 88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1 和 5 和 7 2 和 9 5 4 6 9 3 10 6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移》教案

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四(下)P1-2 例1 、试一试、练一练及P7 练习一1、2。 共几课时 4 课型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 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过生活中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进行平移。生活中学生也遇到过平移,可能还做过平移的游戏,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知识与经验基础。 教材分析:例1教学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包括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要素,比较而言,学生在距离时往往容易出错。为此,教材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确定平移的距离上。例题以方格图的形式,呈现了沿水平方向平移的小船图和金鱼图,让学生思考,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和交流中,初步认识到图形的平移与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预习设计【导学单】 1.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运动过程吗?()图向()平移了()格。 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反思 一、初步观察,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1.出示图1。 学生观察思考图形的运动. 2.认定目标。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5分钟)(一)自主学习。 【导学单】 1.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运动过程吗? ()图向()平移了()格。 (二)交流。 1.学生汇报自主学习单中的两个问题。 学生发现:都是向右平移的,但平移的格子 不同。 (小船)图向(右)平移了(9)格。 (金鱼)图向(右)平移了(7)格。→师:观察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移”。 →师出示自主学习单。 教师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谁来说说它们运动的共同点是什么? →师:你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运动过程吗?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它平移的格子数的? 突出:抓住图形的某一点及它的对应点来数格子或者抓住某一条线段来数格子。

小学数学平移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平移》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1页“平移”及练习+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平移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在纸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 3.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用具】:挂图、箱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移动课本和文具盒(创设感知情景)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移到自己的左边,把文具盒移到自己的右边,使自己面前的桌面空一块位置来。 2、推窗户(创设感知情景) 师:教室里需要通风,请同学们把窗户推开。 师:如果教室很冷,我们得把窗户怎么样呢? 生:推上 师:对,请同学们把窗户推上。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像这样需要移动的工作。 3、移动纸盒(创设感知情景) 师:同学们,这有一个大纸箱,现在要把它放到另一边,你们有什么办法?(学生操作,用 不同的方法把纸箱放到中一边) 师:刚才,同学们有的用推、有的用拖、有的用搬,用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把箱子移 到另一边去。生活中像我们移动箱子这样的例子也是太多了。 4、出示生活场景挂图(创设感知情景) 师:(出示:(1)建筑工地升降机图。(2)观光缆车图,启发学生思考)它们是怎样移动的?它们移动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师:(在学生回答之后进行总结)像把课本和文具盒移动、窗子推开和关上、纸箱移到另一 边、升降机升降、缆车开动等等现象。这些物体都沿着直线方向移动,移动的过程只是位置变了,其他什么都没变,这样的现象就叫做“平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平移”的知识,好吗?(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认识平移的特点: 1、小组讨论(巩固对平移的初步认识)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那么多的平移现象,现在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们各自见过的平移现象。(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出一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他们小组的讨论情况。 师:(在学生说出诸如:电梯上下、国旗升降、抽屉拉动等现象后,进行总结)同学们列举 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说的很好。我们的数学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还有很多平移的现象,相信大家只要勤于观察和思考,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2、交换座位(导出平移方向和距离的内涵) 师:(请第4排的“甲”同学与第2排的“乙”同学交换座位。请第3组的“丙”同学与第6组的“丁”同学交换座位后,再问)甲、乙、丙、丁4位同学是不是发生了位置的平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