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态势及其对策思考

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态势及其对策思考

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态势及其对策思考
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态势及其对策思考

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态势及其对策思考

刘中民[1]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对中日钓鱼岛和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的态势进行了总结归纳,指出中日海洋权益争端呈现出进一步复杂化的发展态势,并对日本海洋扩张战略凸显的深层背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三点应对之策:中国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急需成立由国家高层领导负责的跨部门的专门机构,对中日海洋权益争端进行战略应对,对钓鱼岛问题进行适度但不示弱的反应;切实加强对解决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的法律研究;继续进行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理性原则为指导的和平努力,探索和平解决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新途径。

关键词钓鱼岛问题东海海洋划界争端对策思考

中日海洋权益争端主要包括钓鱼岛争端和东海海洋划界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由来已久,争端的核心问题无疑是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及与之相关的海洋权益的分割,这也是近年来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日关系中最敏感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的根源在于日本提出的专属经济区等距离中间线划分的无理主张,并伴随日本对中国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无端指责呈愈演愈烈之态势。钓鱼岛争端和东海海洋划界争端事关中国的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并随中日关系的恶化而日趋复杂。本文仅就钓鱼岛争端和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的发展态势以及对策谈若干管见。

一、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形势日趋严峻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由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开发利用和最早将其列入海防范围的。从国际法的原始发现、行政管辖、经济活动、自然延伸等原则来看,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是符合国际法原则的。钓鱼岛问题首先起源于近代以来日本实行的海上扩张政策和对我国领土的非法吞并,即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1900年日本根据英国《水陆军志》中“尖礁群岛”的称谓,将钓鱼岛称为“尖阁列岛”。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的规定,钓鱼岛应归还中国。但是,战后美国对钓鱼岛进行强行托管,使钓鱼

岛没有与台湾一起归还中国。1971年日美达成《冲绳归还协定》,美国将占领和托管下的琉球群岛归还日本,并把钓鱼岛划入“归还区域”,连同琉球群岛一起交给日本。美国对钓鱼岛的“托管”并“交还”日本的行为给中日关系留下了钓鱼岛争端问题。中日建交后,有关钓鱼岛的争端,是被中日双方搁置的问题。1978年1O月,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去日本参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交换仪式,就解决钓鱼岛问题提出了“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思想。正是中国处理钓鱼岛问题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务实的正确立场以及中日领导人的谅解与共识,使钓鱼岛争端得到缓解,中日关系得到继续发展。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环境和日本国内政治的发展,日本对钓鱼岛的政策发生了变化。日本在中日原有共识与默契的基础上发生严重倒退,甚至否认中日领导人有过搁置争议的共识。日本领导人多次公开表示,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甚至说中日之间已不存在领土问题,“对日本来说,领土问题仅指北方领土问题和竹岛问题。”[2]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采取强硬姿态,表现出不肯妥协的立场,致使钓鱼岛问题复杂化。从长远看,日本企图通过制造所谓的“先占”依据,为将来永远霸占钓鱼岛造成既成事实;从近期看,是为将来在同中国划定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时,使日本处于有利地位。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严重倒退并酿成中日关系不断紧张的行为主要表现为:

(一)不断制造事端并强化对钓鱼岛的控制

2O世纪7O年代末以后,日本不断有右翼团体和个人登上钓鱼岛活动,显示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企图造成日本占领的既成事实,迫使中国接受日本的主权要求。1979年5、6月间日本在钓鱼岛修建临时直升机场;1981年7月日本派出调查团和测量船对钓鱼岛周围渔场进行调查;1988年8月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到钓鱼岛设立了灯塔。冷战结束后日本右翼挑衅活动增加。1996年7月14日和9月9日,“日本青年社”两次登上钓鱼岛设置灯塔,并试图让灯塔列于海图;1996年8月日本另一右翼团体“尖阁列岛防卫协会”悍然在岛上竖起一块长3米、宽2米画有太阳旗的木制牌子,以显示钓鱼岛为日本所有;1998年5月日本众议员西村真悟悍然窜到岛上,进行所谓“行政考察”和“慰灵祭”活动;1999年9月5日,3名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更换灯塔电池;2000年4月20日右翼分子在钓鱼岛上建了一座神社;2003年8月又有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3]

日本政府对右翼组织和个人在钓鱼岛的活动采取默许、纵容甚至包庇的态度,对中国政府的抗议以各种借口予以搪塞和敷衍。日本前防卫厅长官木尾山静六称,(右翼的活动)“不违反国内法律,故难以在法律上和政治上对他们采取措施”,“政府不具有必须阻止民间在自己所占地方行动的权限和职能。”[4]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狡辩说:“法治国家有其法令上的规范,有能够作的,也有不能作的,这一点希望中国能够理解”。[5]

(二)阻挠中国在钓鱼岛海域的科学考察和中国民间保钓活动

日本不允许中国渔船和科学考察船在钓鱼岛附近水域正常作业,对中国民间保钓活动更是加以阻拦。中国船只只要越过东海海域的中间线即遭到日本的严密跟踪和监视。据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的P3C巡逻机在密切监视中国在东海海域的石油开采和海洋调查船的活动。 1996年8月20日,日本政府宣布实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公然把中国领土钓鱼岛包括进去。1996年9月6日日本外务省向中国提出要求:“中国在日本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开展调查活动,有必要征得日本的同意”。[6]桥本龙太郎首相曾向海上保安厅、警察厅发出“指示”,让它们对“不测事态”进行研究,并作好准备。日本决定,要加强钓鱼岛附近海域的警戒,如果有人强行接近和登上钓鱼岛,日方就“用实力去排除”。[7]1996

年9月一艘香港保钓船接近钓鱼岛,日本出动70艘舰船阻截,导致保钓人员陈毓祥落水身亡。

2004年3月中国保钓人员登上钓鱼岛后,日方同样使用强力将中方7人扣押并送至冲绳,随后日本海上保安厅出动大批船舶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逻,并扩大封锁圈,日本巡逻船甚至出现在我国台湾外海距离彭佳屿23海里处。2004年3月30日,日本众议院安全保障委员会通过“有关保全日本领土”决议案,要求政府加强对钓鱼岛的警备,从而进一步强化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2004年2月12日,中国海洋调查船“向阳红”2号在钓鱼岛久场岛附近进行海洋调查时,日本海上保安厅以非日本船只不得在日本领海内从事观测活动为由,迫使“向阳红”2号离开该水域。

(三)借钓鱼岛问题向中国施加政治经济压力

1992年2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声明“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为中国领土,日本对此反应强烈。日本首相宫泽喜一要求中国“在领海法中删除有关钓鱼岛的条文”。对于日本的无理要求中国理所当然地予以拒绝。2003年3月开始,以《产经新闻》为首的

日本舆论界掀起一股非难、攻击中国海洋调查船在钓鱼岛周围海域活动的浪潮。时任自民党外交部会长的盐崎恭久还带头发难,以中国海洋调查船进入日本近海活动为由,强行搁置日本政府预定向中国提供的172亿日元特别贷款,在对华经济援助中再度实施了附加政治条件的做法。

(四)试图在钓鱼岛问题上与美国联手对付中国

美国曾经表示20世纪70年代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冲绳行政权的移交,并不表明美国支持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认为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应由中日两国谈判解决,而且美国一直坚持美日安保条约的范围不包括钓鱼岛。1996年10月3日美国驻日大使蒙代尔还对记者说: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不适用于尖阁群岛(钓鱼岛)。[8]但是日本却极力将美国拉入钓鱼岛问题中来。特别是1996年《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发表和1997年《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制定以后,日本要求美国将防卫承诺扩大到钓鱼岛,并以此检验美国防卫承诺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政策至少在口头上发生了变化。2001年12月12日美国助理国务卿福特表示:“钓鱼岛一旦受到攻击,美国有可能对日本提供支持”。[9]由于美国在东亚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需要日本的合作,日本便把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支持日本与日本参加导弹防御系统相挂钩。2004年3月23日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艾利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尖阁群岛”。[10]如果美国公开介入钓鱼岛问题,并形成美日联手对我之势,钓鱼岛问题势必更趋复杂化。

二、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加剧

早在1982年日本驻华使馆就向中国交通部递交了一份地图,提出中日之间海域应当按所谓“中间线”的方法划分,从而为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埋下了伏笔。2003年8月1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荷壳牌公司、美国优尼科公司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东海5个合同区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合同,合同四方将按照中海油30%、中石化30%、壳牌公司20%、优尼科公司20%的比例投资并享受收益。这一合同的签署,标志着我国拉开了大规模开发东海大陆架资源的序幕。2004年6月以来,围绕东海“春晓”油气田资源开发,中日两国间的摩擦不断升温,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日益突出,并和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一起成为中日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中日两国围绕东海的石油天然气开采问题纠纷不断,矛盾日益加深,其实质是海洋权益之争。从上世纪60年代东海发现蕴藏油气资源以来,该海域的能源开发就逐渐成为有关方面关注的焦点之一。2004年中国东海“春晓”油气田资源开发启动,这一在东海大

陆架自然延伸区域进行油气开采的活动,完全符合国际法相关规程。但日本媒体和官方却对此以单方面设定的“中间线”为依据,指责“中国向东海扩张”,日本还以此为由,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派出调查船逼近中国“春晓”油田进行所谓“勘探调查”,同时,日本还斥巨资加强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启动的大陆架调查计划,其勘测范围包括中国钓鱼岛、日韩有争议的独岛等海域,并拟议向联合国提出大陆架申请,进而导致中日、韩日摩擦加剧。

东海大陆架最大宽度不足400海里,最小宽度仅为167海里。因此,中日两国对东海专属经济区的要求必然会产生重叠。当前中日双方的根本分歧在于:中国方面认为,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东海海底的地形地貌结构决定了中国大陆领土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沟。该海沟是中国大陆自然延伸的陆架与日本琉球群岛的岛架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所以在冲绳海沟中国一侧应该属于中国所管辖的专属经济区。日方主张按等距离中间线的原则与中国分割东海大陆架,不承认冲绳海槽是由中国大陆延伸的东海大陆架的边缘。中方的主张已经为国际上多起解决大陆架划分争端的案例所证明是公正合理的,并愿意通过磋商和谈判妥善解决两国之间的这一悬案,在没有解决之前则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进行开发的“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南188海里处,西离中国有关领海基点约150海里,东离冲绳海槽中心线约175海里,显然处于中国大陆架范围内,甚至距日方提出的所谓“中间线”也有一定的距离。

2004年6月以来,围绕东海春晓油气田资源开发,中日两国间的摩擦不断升温,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产经新闻》、《每日新闻》、《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日本有影响的媒体都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它们无一例外地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指责中国;甚至把东海争端上升到两国根本利益冲突的层次,要求政府捍卫日本权益,其中就包括提议把争端提交国际法庭。随后,东海海洋划界争端开始提升到官方层面。6月9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和中日韩能源部长会议”上,对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提出,要求中国方面尽快提供东海专属经济区调查和开采石油天然气的相关数据。对这一无理要求,中方予以坚决拒绝。6月l1日,日本政府决定设立一个由首相小泉亲自领导的委员会——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这个机构的责任是制定综合性海洋权益保护措施,尽早在“中间线”的日本一侧展开海洋资源调查,并指导民间企业在这一海域开采天然气等资源。6月21日,在青岛出席亚洲合作对话会议的

日本外相川口顺子与中国外长李肇星会谈时,拒绝了中方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7月7日,日方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派出调查船逼近中国“春晓”油田进行为期3个月的所谓“勘探调查”。[11]中国外交部对此事件立刻做出反应,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方提出了严正交涉,希望日本慎重行事。而日本媒体则为这次日本政府到“春晓”油田的行动叫好。8月7日,日本制定了“为确保蕴藏着矿物资源的大陆架的权益而尽早划定大陆架”的基本方针。[12]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已经有计划、有预谋地将触角伸向了我国的东海大陆架,并且在积极扭转它目前所处的被动局面。中日东海大陆架的实质性争夺正式开始。

2004年10月和2005年3月和5月,中日双方就东海问题进行磋商,但都由于日本的强硬立场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期间,日本于2005年4月13日,启动允许民间企业在东海海域资源试掘权的程序,准备授予日本石油资源开发、帝国石油能源资源采掘公司在东海有争议海域从事海洋矿业采掘的试开采权。日本宣称“此属国内作业,当然要按照日程进行”,强调允许企业开采东海为日本政府合法权益。[13]在2005年5月3O—31日的谈判前,日方虽然表示可以参加中国提议的联合开发,但先决条件是把整个东海海域作为对象海域,中方必须停止在东海海域的钻探行为,并提供所有天然气田的相关资料。显然日本在继续顽固坚持“中间线”原则,把原本没有争议的中国海域扩大为争议海域。由此可见,日本在东海问题上的挑衅在步步升级,从阻挠我方合法的海洋调查到无理责难中国的油气开发,再到谋求从事非法石油开发。

三、日本海洋扩张战略日益凸显的深层背景

日本是一个被大海环抱的岛国,由3000多个岛屿组成。日本列岛向北延伸与千岛群岛相接,向南依次排列着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犹如一条由岛屿组成的链条,横亘在亚洲大陆东侧,将亚洲与太平洋隔开,这就是地理上常说的“第一岛链”,这种岛链把大陆与大洋隔开的地理形势在全球独一无二。若以台湾岛为中心,日本诸岛处在“第一岛链”的北半段,恰好将东亚大陆环绕。在“第一岛链”以东是“第二岛链”,日本对构成第二岛链的硫黄列岛和小笠原群岛拥有主权。由于日本列岛位于中国、俄罗斯、美国三个大国的结合地带,这种地理形势使日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自身拥有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岛屿恰似两道大门,扼守着中国东进太平洋和美国西向进入东亚的通道,同时其“第一岛链”北端的千岛群岛还是警戒、阻滞俄罗斯舰队南下的前哨阵地。这种天生的地理优势,使日本能通过它掌握的岛屿来控制国际航道,实现

对大国行为的影响,并攫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在日本的国土观念中,核心是对岛屿的拥有权。有了岛屿就有了广阔的海洋;有了海洋就有了海洋中巨大的资源宝藏和岛屿本身的战略价值;有了资源宝藏和战略价值也就有了日本的战略地位。这样的海洋国土观注定了日本对岛屿和海洋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日本在东海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与近年来日本推行的海洋扩张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是传统的海洋大国。1982年日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因为不满于海底采矿制度的规定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为了利用海洋法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1996年9月,日本第136届国会批准了该公约。日本领土面积仅37万平方公里,但根据海洋法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日本可获得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十余倍,居世界第7位。但是,日本并不以此为满足。日本试图将自己的大陆架扩大到350海里。2003年11月,日本政府有关方面已经同日本石油矿物联盟、日本石油开发公司、日本钢铁联盟、日本土木工业协会等1O个与海洋开发事业有关的团体组成了日本大陆架调查公司,对日本大陆架的地形、地质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以便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详细数据以获得其批准。据日本报纸报道,日本大陆架调查的范围包括日本东部、东南部太平洋上的小笠原诸岛、南鸟岛、冲之鸟岛(日本称呼)以及中国领土钓鱼岛、日本与韩国有争议的竹岛(独岛)周围4个海域,这几个海域面积为65万平方公里。对此,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说:“进行大陆架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大陆架,增加矿物资源的宝库。日本提出的大陆架主张如果被联合国承认,就等于增加了1.7倍的领土,就能够成为资源大国,给未来的日本留下梦寐以求的财产。”日本政府决定,各部门要协调一致支持海上保安厅的大陆架调查工作,从2004年度开始用6年时间、投入1000亿日元进行大陆架勘探工作,其中2004年度将投入104亿日元,除继续使用海上保安厅的调查船外,还将大量投入文部科学省的海洋调查船及民间船舶,争取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联合国大陆架界定委员会提出报告。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强调:“进行大陆架调查是百年大计,一定要搞好。”[14]

在日本海洋产业研究会编写的《迈向海洋开发利用新世纪》一书中,公然将一些有主权争议和地理位置重要的岛屿作为“对扩大与前苏联、朝鲜、韩国、中国等邻国海洋经济区间的边界线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所在。该书还提出,如果日本不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日本海洋经济区只限于四个主岛海岸200海

里水域内”,日本将减少2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经济区,仅拥有25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这一意识在1996年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得到生动的体现。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的北小岛非法设置灯塔,目的在于让灯塔列入海图,以便诱使国际社会承认钓鱼岛是日本领土。[15]日本外务省承认,如果日本占有该岛,则可与中国划分东海大陆架,多得2O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并可夺得中国东海油气资源的一半。日本除了首先考虑经济利益因素外,岛屿的军事价值也是它考虑的重要因素。仍以钓鱼岛为例,该岛处在台湾岛东北,直接与琉球群岛相对,与我国大陆和日本冲绳东西各距200海里,位于二者中心。钓鱼岛的前沿位置不仅对台湾岛的军事防御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东南沿海的安全也影响重大。如日本占领该岛,则可对大陆和台湾海峡进行监视,甚至对我国利用海峡进行军事行动实施干扰,不利于我东南沿海安全。日本占领了钓鱼岛还可将防卫范围从冲绳向西推远300多公里,这正符合日本一些人推行海上扩张政策的政治意图。占领有争议岛屿来达到发展自己、削弱别国的目的,这就是日本一贯推行的具有扩张色彩的海洋国土政策。

近年来,“海洋日本论”在日本日益发展成为一种政治化思潮。例如,日本《诸君》杂志2000年发表的《新“南洋”战略》认为:通过构筑同南洋各国的关系,能够抵消同朝鲜和中国正面相对时的心理压力,从冲绳、台湾蜿蜒到南洋的海上通道是日本国际战略上的新的“生命线”。台湾就是昔日称为南洋的地方,因此“对南洋定位的意图中包含着保持台湾的现状”,即为台湾保持独立的政治主体地位作强有力的理论准备。[16]此外,在日本学术界也出现了一股把海洋日本论作为确立日本本位文化的政治思潮。其标志是日本民间国际问题和外交政策的智囊机构——财团法人日本国际讨论会(The Japan Forum On International Rations),在1998年开始成立了“海洋国家研究小组”来推进海洋日本论的政治化研究。该研究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年度)是“日本的认同:既不是西洋也不是东洋的日本”;第二阶段(1999年度)是“日本的战略:从岛国到海洋国家”;第三阶段(2000年度)是“日本的战略:海洋国家日本的构想”;第四阶段(2001年度)是“海洋国家日本:其文明和战略”。随着海洋国家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成员的著书和论文的发表,海洋日本论政治化思潮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17]

四、中国应对钓鱼岛问题和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的若干对策思考

(一)中国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急需成立由国家高层领导负责的跨部门的专门机构,对中日海洋权益争端进行战略应对

正如前文所述,中日关系中的钓鱼岛问题和东海海洋划界争端构成了目前中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日本之所以在钓鱼岛问题和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等问题上表现出日益咄咄逼人的态势,除受钓鱼岛问题和东海海洋划界争端本身的复杂性影响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近年来对海洋战略的高度重视。因此,鉴于中日关系的持续紧张以及钓鱼岛问题、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中国迫待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中国对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处理尚显被动,仍处于对日激进行为进行局部应对的被动态势,缺乏对处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顶层战略设计,缺乏对日方战略及其措施的系统研究和预判。因此,目前仅凭外交部门进行局部应对已经无法应对中日海洋权益争端日益严峻的态势,本文建议国家应该成立由外交、国防、海洋管理、安全等部门共同参与,广泛吸收各领域专家学者,由中央高层领导负责的专门机构,全面研究处理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战略对策,并就日方可能采取的措施提供可供选择的预案。

目前,日本在中日海洋权益争端中的战略图谋和行为表现日趋激进,并不断挑起事端,对此,中国应在审慎研究的基础上,做出适度但不示弱的反应,尤其是在钓鱼岛问题上,迫待形成如何针对日方行为做出有针对性反应的战略思路。针对日本日趋激进且不断升级的行为,中国应该采取针对日方行为进行同步升级的适度反应,扭转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的被动态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中国可考虑发表关于钓鱼岛问题的政府性文件,全面阐述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

(二)切实加强对解决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的法律研究

对于中日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目前中国掌握着较大的主动权,但应该做好日方可能将该问题提交国际法院的思想准备,全面加强对中日海洋划界争端的法律研究。在此过程中,有三个原则性的问题需要引起中国的高度重视:1.日方提出的等距离中间线原则有悖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公平原则,中国对中日渔业协定的负面效应要高度重视。日本提出的中间线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以中间线分割东海专属经济区,二是以中间线与我国共享东海大陆架。它既违背海洋划界的“公平原则”,也违背现在国际上通行的“海岸线长度与海域成比例原则”。根据此原则,海域面积应该与海岸线长度成比例,即海岸线越长,所

包围的海域面积应该越大,海岸线越短,与之对应的海域面积也应该相应减少,否则就会导致不公平。中日两国,特别是在相向的南部海域,以等距离方法划界对中国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因为中国的大陆海岸线远远长于相向的日本列岛海岸线。在此问题上,中国应该高度重视中日渔业协定产生的负面效应。中日渔业协定界线设计是从双方的基线起各向东西52海里。双方在不足400海里宽度的海域中面积各占一半,其实就是“中间线”的翻版。由于我方忽视了我国浙江和福建的海岸线大大长于相向的日本琉球群岛的海岸线的地理优势,导致有利于日本的“中间线”主张,并会对将来中日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应当加强对渔业协定的研究,尽快寻求解决的方案和对策。

2.要加强研究岛屿和岛礁在海洋划界中的不同作用,并搜集详实的科学数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自身的经济生活的岛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岛礁在海洋划界中仅享有12海里领海及12海里邻接区,不应再享有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在各国缔结的大陆架协定中,那些位于中间线附近的岛礁,仅在划定领海时才给予适当考虑。此问题尤其关涉到钓鱼岛问题,不论未来钓鱼岛主权问题如何解决,中日任何一方都不能利用钓鱼岛作为划分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的依据。引发日中争执的“冲之鸟”问题同样涉及此问题。

3.中国不应主动将东海海洋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诉诸法律解决,但要对日方可能采取的法律解决进行充分的准备。在国际上,大部分的海洋划界纠纷是通过国际法院解决的,也有的海权争议是通过国际仲裁法庭裁决的,在现阶段,“东海案”若提交国际法院裁决,中国就会在维护利益的轨道上失控。中日之间存在的敌对情绪,使建立类似英法大陆架仲裁案的仲裁庭也不现实。但日本在积极从事东海海域相关数据的调查,并有提交国际法院诉诸法律解决的可能性,针对日本方面的举动,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和证据,为将来解决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的划界纠纷作充分的准备。

(三)继续进行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理性原则为指导的和平努力,探索和平解决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新途径

东海海洋划界涉及国家主权和国家根本利益,同时又会影响到两国关系及双方民族感情,是一个十分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双方都应坚持积极稳妥、慎重行事的原则。我们既应当坚持对国家民族负责的精神,又要着眼地区稳定、共同发展的大局。现阶段解决中日海洋权益之争的选择有三:一是提交国际仲裁机构;二

是诉诸武力,最终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广泛协商,互谅互让,谈判解决。显然,第三种方式是最可取的。解决中日海洋权益之争,应坚持公平原则,坚持“利益共享,谋求双赢”的精神。因此,“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解决东海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其根据在于:首先,东海海域划界问题已经有关于海洋权益的国际法、国际条约做依据,中日双方完全可以依据有关国际法、国际条约,遵循以公平原则为首的各项国际原则进行平等的磋商,寻求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其次,在东海问题上,中日双方除通过谈判协商,实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对中日两个大国来说,用非和平的方式解决东海问题不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也不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在当前中日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的情况下,为解决中日海洋权益纠纷,双方应作以下努力:

(1)在双方政府间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就东海能源问题保持沟通,进行合作谈判,使双方的争端保持在可控状态,并探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具体途径。

(2)充分发挥中日两国民间部门的积极性,很好地利用研究机构、学者的智慧,集思广益,并可成立一些民间团体或半官、半民机构,从不同侧面、以不同方式研究探讨解决分歧的途径。

胡锦涛主席在亚非峰会上就发展中日关系提出了五点原则主张,对于中日间的分歧,胡锦涛指出,“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的办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扰和冲击。要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往来,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这对于中日妥善解决东海海洋划界争端,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太平洋学报》,2006年第3期)

[1]刘中民,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海洋问题研究。

[2]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中国钓鱼岛资料选辑》,海洋出版社,2000年版,第188页。

[3]石家铸:《钓鱼岛问题的现状与中日关系》,载《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第31页。

[4]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中国钓鱼岛资料选辑》,海洋出版社,2000年版,第307页。

[5]《日本首相与中国副外长会谈》,载《台湾联合报》,1996年1O月30日。

[6]《日本产经新闻》,1996年9月7日。

[7]《日本的挑衅事件》,载《人民日报》,1996年8月30日。

[8]《日本产经新闻》,1996年1O月4日。

[9]《中日钓鱼岛主权纷争中的美国情结》,载《香港信报》,2004年2月10日。

[10]《日本产经新闻》,2004年3月24日。

[11]《日本媒体恶炒我开发东海,批评政府反应迟钝》,

http//https://www.doczj.com/doc/8215588203.html,/2004/6/30/200463084548.htm。

[12]陈尚君:《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评析》,载《中国海洋报》,2005年1月14日。

https://www.doczj.com/doc/8215588203.html,/oceannews/2005/hybl376/32.htm.

[13]《日允许民企开发东海资源,真正意图在牵制中国》,http//https://www.doczj.com/doc/8215588203.html,/05415/346/2ayfc-1.html.

[14]《日本执意争夺东海大陆架》,https://www.doczj.com/doc/8215588203.html,/news/news-display.asp?id=3809

[15]何锋:《日本的海洋国土观》,https://www.doczj.com/doc/8215588203.html,/artide/sjzs200307/1689.html.

[16]周伟嘉:《海洋日本论的政治化思潮及其评析》,载《日本学刊》,2001年第2期,第41页。

[17]周伟嘉:《海洋日本论的政治化思潮及其评析》,载《日本学刊》,2001年第2期,第45页。

中国海洋争端(形势与政策)学习课件.docx

专业课件 1 我国海洋现状:我们领海周边有八个国家,分别是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在黄海海域,由于中国曾帮助朝鲜打败美韩联军的原因,朝鲜与我们国家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虽然存在争端,但他们也没有什么过激行为。而对于韩国,它不是一个友好的国家,凭借和美国的关系,搞所谓的军事演习,耀武扬威。在南海海域,菲律宾慢慢地强大起来以后,不甘心海洋的面积太小,置“国际海洋法”于不顾,在南海抢夺我岛屿!致使在南海引发了一波抢夺我岛屿的“热潮”。越南更是狂的没边,抢占了我国20多个岛屿。总体局势在我国积极的努力下还算平静,但岛屿的归还工作依然会继续坚持下去。目前,最令我们头疼的和日本在钓鱼岛上的争端。由于东海大陆架存在大量的资源,而日本急缺各种资源,日本不打算放弃这些资源,从而多次挑起事端。 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基本策略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如何解决海洋争端,有效地维护海洋权益,开拓国家发展的利益空间和安全空间对我国的和平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遵循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我国一直坚持通过平等协商,按照公平原则划定各自的管辖权界限。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已与越南就北部湾划界问题进行了协商与谈判(二)、尊重历史的原则。目前我国被其他国家侵占的岛礁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历史上早就属于中国,只是由于发现了丰富的资源或战略位置日益突出,而使周边国家顿生凯觑之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承认沿海国享有“ 历史性所有权”,我国在南中国海享有的历史性权利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我国在南中国海标注的九段断续国界线为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周边国家所认可,在很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上也标示了这九段国界并注明属于中国。(三)、自然延伸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大陆架的定义是“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大到大陆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这充分说明自然延伸原则是大陆架制度的主导原则。我国是宽大陆架国家,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七,我国历来主张大陆架是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大陆架的划分也应该依据自然延伸原则,这一原则不仅是国际法中划分大陆架的主导原则,也是我国捍卫海洋权益的有力武器(四)、公平合理原则。海洋权益和海域边界的划分还必须兼顾公平合理的原则,要全面考虑岸线比例、人口的规模和密度等因素。(五)、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搁置争议并不是对邻国侵占我国领土和海洋权益的认可, 而是在双方认识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主动回避,以求国家关系的大局不受局部争端影响的一种暂时性的措施。搁置争议也不意味着消极等待,而是要通过保持克制,避免摩擦,缓解紧张的矛盾,然后通过在一定年限内的共同开发,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为未来解决争端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我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战略的实施,我国能够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邻国间的海洋权益争端,为我国的和平崛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鉴于周边的环境,我国政府的态度及应当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一)、作好战略性长远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更好地防止周边国家侵害我海洋权益,保护我海洋资源,针对有关国家所采取的手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从战略高度作好我国海洋产业、海军发展的规划。(二)、建立高效协调机构。维护海洋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管理或是各个部门各管一摊,力量太薄弱。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联系协调有关海洋权益维护的工作。使我国外交、海洋机构、海军、科调、民间力量有机地协调起来,互为补充,平时作好预案,一旦有事便能快速反应。(三)、加快联合性调查开发。 (四)、加强持续性实际控制。(五)、实施决定性力量建设。

浅议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 (2015届大学本科) 题目: 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9月

目录 摘要 (2) 前言 (2) 1.我国的海洋权益现状……………………………………………………………… 1.1 全面理解海洋权益内涵………………………………………………………… 1.2 正确认识海洋维权形势………………………………………………………… 1.3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 2 3 4 2. 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5) 2.1政治利益 (5) 2.2经济利益 (5) 2.3安全利益………………………………………………………………………… 3.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对策………………………………………………………… 3.1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6 6 6 3.2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7) 3.3加强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建设 (7) 3.4建立综合的海上安全保障体系 (7) 4.结语 (8) 谢辞 (9) 参考文献 (9)

浅议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历史不止一次的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海洋兴则国家盛、海洋衰则国家败”的道理。事实证明,享有海洋权益并不等于控制了海洋,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权益是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加以捍卫的。同时,对于如何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不能简单的认为单凭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手段就能对海洋的资源来加以控制和利用,说到底,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有效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海洋权益;争端;中国;资源;经济;策略 前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012年年初以来,我国周边海域热点频发,维护海洋权益形势严峻,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海洋权益,如何看待我国的维权形势,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有哪些,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深化理解,提高认识,并为之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1 我国的海洋权益现状 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在东海,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中国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16万平方公里、韩国与中国有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此外,我在东海作业的渔船、海洋科学考察船经常遭到日本海上自卫队和海保厅的舰机骚扰、跟踪和监视,严重影响了我船的正常作业。在南海,海洋权益受到侵犯更加严重。一是岛屿被侵占。二是海洋资源被掠夺。此外,中国自1999年开始,每年宣布南海实行夏季休渔期。但受到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严重挑战,越、菲两国不但说中国“无权宣布休渔”,而且我休他不休,乘我渔民不出海之机大肆捕捞。 1.1 全面理解海洋权益内涵 何谓海洋权益?一般的理解是国家在认识和利用海洋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利益。例如,毗连区管制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在他国管辖海域的航行权利、行使公海六大自由的权利以及分享国际海底区域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利益等。严格来说,海洋岛屿主权及领海主权在性质上高于一般的海洋权益。但依据“陆地统领海洋”的原则,海洋岛屿主权是主张岛屿领海等管辖海域及其相关权利的基础。因此,维护岛屿主权一般也被视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任务。

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及解决方案

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及解决方案 关于海洋权益的定义,不同的国家都有其各自的理解和定义,不同的书籍和文件也有些各自不同的描述。如在郁志荣《浅谈对海洋权益》中的定义中所叙述的一种海洋权益的定义是:海洋权益是一个法律概念,指国家在海洋上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主要包括领土主权、司法管辖权、海洋资源开发权、海洋空间利用权、海洋污染管辖权以及海洋科学研究权。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所属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左右。但是,在这些海域内,不少区域和海上邻国存在矛盾和争议,我国的海洋权益正受到严峻的挑战。一般地说,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一是海洋政治权益,如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二是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三是海上安全利益。四是海洋科学利益。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主要集中在海洋政治权益与海洋经济权益这两方面。海洋经济权益是伴随海洋政治权益而产生的,因此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主要集中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分问题,以及岛屿归属问题方面。 在南海和我国的周边海域,有些国家已经非法在开发和开采利用那里的资源了,而由于我们国家的政治及军事等一系列原因,或是综合考虑,一直还没有采取实质性的动作。尤其是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小国,更是猖獗异常。透过日本、南海周边国家对我国所属海域大肆开发、旅游的表面景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核心还是为了攫取各种各样的利益。而国家海洋权益是综合利益,其中最重要的有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三个方面,周边国家行动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这三种利益。 下面按照我国的海域分别阐述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 1、黄海,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韩国去年开始在远离朝鲜半岛西部海岸大陆架勘探石油,勘探地点越过两国等距线50千米。可以看出韩国在与中国争夺海洋资源咄咄逼人的态势。在大陆架划分问题上,韩国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它在处理与日本的海底底土时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而在处理与中国的海底底土问题时就“忘记”了这一原则。韩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中国大陆边缘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延伸到距朝鲜半岛较近的地方,以大陆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对其不利。 此外,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59′E至124°26′E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0.6,且黄海沉积物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 2、东海,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它是中、日、韩三国陆地领土环绕的一个半封闭的海域。东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韩国和日本都提出以等距离原则为根据提出对东海大陆架进行划分,而我国坚持自然延伸原则和公平原

《我国的海洋权益》同步练习

我国的海洋权益》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对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没有影响 B.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利于增加资源保有量 C.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 D. 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解析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因此A项错误。 答案A 2.下列有关我国大陆架权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黄海、东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 B. 《大陆架公约》是保护我国大陆架权益的法律依据 C. 渤海是我国大陆架面积最大的海区 D. 南海是深海盆,没有大陆架 解析大陆架权益的确立是以《大陆架公约》为依据的,所以《大陆架公约》是沿海国保护其大陆架权益的法律依据。 答案B 3. 下列国家中与我国无海权之争的国家是( ) 。 A. 印度 B .日本C .越南D .菲律宾 解析除印度外,日本、越南、菲律宾都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都与我 国存在海权纠纷。 答案A 4. 我国专属经济区面积最大的是( ) 。 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 解析南海的面积为350 多万平方千米,其专属经济区面积最大。 答案D 2006 年1 月22 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经过300 天、43 230 海里的环球航行后顺利返回青岛。这次环球大洋科考,我国科学家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 5 个区域进行深海探测,

采集样品,对周边生态现象等进行综合研究。下图为这次考察路线示意图。读图, 回答5?6题。 5 ?有关图中①?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联系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 B. ②所在大洲是人口增长最快的洲 C. ③所在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D. ④附近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6. 2005年12月,考察船从②启航回国,其中在②?③海区航行时()。 A. 一直顺水航行 B. 以逆水航行为主 C. 顺水航行里程长于逆水航行里程 D. 先逆水后顺水解析第5题,①为巴拿马运河,联系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②为非洲,人 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增长最快;③所在地区为印度半岛,以热带季风气 候为主;④为东南亚,附近没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第6题,12月北半球为 冬季,北印度洋海区风向为东北季风,船自西向东航行时以逆水航行为主。 答案 5.B 6.B 7 .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A.日本海B .渤海C .黄海D .东海 解析日本与我国隔东海相望。 答案D &对浙江发展滩涂养殖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海啸B .寒潮 C .台风 D .洪涝解析该渔场位于我国东南沿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面临的巨大威胁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面临巨大威胁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中国目前和今后将长期受到这方面的巨大威胁。 一:中国是尚未完成统一的大国。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联合国《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指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 台湾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统一,也是中国安全面临的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台湾问题核心是美国问题。美国长期以来干预台湾问题,保持两岸维持“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将其作为遏制中国的“筹码”和围堵中国的前沿阵地。中美建交三十多年来,美国政府和国会仍然不断通过向台湾提供所谓防御性武器等做法,阻挠中国统一台湾的进程。 尽管形势不容乐观,但住过统一大业是不容妥协的。因为台湾已不是简单的中国内政问题,也不只是又关乎中华民族荣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所以统一祖国主权势在必行,而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到: 第一,稳定国内政局及周边环境,做好随时武力收台的准备。在国内,大力加强军队建设,快速提升军事实力。只有当中国的军事实力强大到足以制服台独时,态度才有可能避免。必要时我们只好武力解决政权了。 第二: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能台独势力纵横下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反对台独势力,两岸和平发展才会渐行渐好。总之,我们支持一切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的事,坚决反对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的事。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将台湾从中国领土中分出去。 二.中国与周边相关国家存在边界领土争议与海洋权益争端 目前,我国与周边相关国家在陆海边境仍存在着诸多争议,部分领土及海洋权益还被多方非法侵占和掠夺。

浅谈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历史不止一次的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海洋兴则国家盛、海洋衰则国家败”的道理。事实证明,享有海洋权益并不等于控制了海洋,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权益是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加以捍卫的。同时,对于如何维护国家 的海洋权益,不能简单的认为单凭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手段就能对海洋的资源来加以控制和利用,说到底,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来有效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 美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A.T.马汉曾指出:“自有史以来,海权都是统治世界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国家要称霸世界,并在国内达到最大限度的繁荣与安全,控制海权为首要之务。”世界近现代史更是用史实说明了“海洋兴则国家盛、海洋衰则国家败”的这样一个道理。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围绕海权发生过大小无数次战争的原因。 就当今世界而言,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题,但是竞争与争端也仍然存在,特别是陆地资源的枯竭,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于是,海洋就成为了国家间领土的控制和资源争夺的“热点”地带。作为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我国,在海洋权益纷争不断、海洋资源被严重掠夺的情况下,应该如何主动应对,才能确保海洋国土的安全?这将是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主要问题 纵观历史,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全球性地位,都是随着这个国家海权的兴衰而变化的。一个国家对海权控制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真实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海洋安全问题主要有:岛屿主权的、海域化解和海洋权益的维护。 第一:由岛屿主权的归属问题而产生的争端 在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的问题上,如果没有涉及到实际的军事占领和开发,其争端也就多表现为口头或书面上的争执。同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问题相比,岛屿主权的归属则是最敏感,同时也是最容易引发局部冲突的问题,因为解决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争端的最终结果是随着岛屿归属的最终确定解决的。 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就有6500多个,其中,近大陆岛屿占90%,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我国拥有领海海域38万平方公里,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万平方公里,在这片海域中,这些岛屿分布广泛、相互毗邻,形成了近50多个列岛、群岛,是天然的海上屏障,对我国国防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以来,在我国海域内出现了岛礁被他国侵占、海域被分割、所属海域内海洋资源被掠夺等等极其严重的形势,而这种局势在我国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的争端中表现的最为激烈。以南海诸岛为例,南海诸岛地区分布着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等众多岛礁,而且自古以来就是属于中国的“历史性水域”。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只有极少数的个别国家对南沙群岛提出过非法的主权要求,但最终都没有得逞,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南海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被源源不断的勘测出来,其周边的一些国家纷纷抢占南海诸岛岛礁,对其进行军事占领,其最终目的就是想获取南海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目前,除西沙群岛有我国海军驻守、东沙群岛由台湾军队驻守、中沙群岛位于水面以下之外,南沙群岛有近40多个岛礁被他国非法侵占,仅越南就侵占了29个岛屿。 第二,由海洋资源而引发的争端 南海海域除了拥有种类众多的鱼类资源以外,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南海海域面积宽广,其海底盆地面积大,沉积厚,具有多层产油等特点,是亚洲大陆架上的最大的储油区之一,同时还是与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齐名的世界四大海洋油气区。目前南海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30~30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8~10万亿立方米。以我国2008年共

中国海洋争端形势与政策

我国海洋现状:我们领海周边有八个国家,分别是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在黄海海域,由于中国曾帮助朝鲜打败美韩联军的原因,朝鲜与我们国家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虽然存在争端,但他们也没有什么过激行为。而对于韩国,它不是一个友好的国家,凭借和美国的关系,搞所谓的军事演习,耀武扬威。在南海海域,菲律宾慢慢地强大起来以后,不甘心海洋的面积太小,置“国际海洋法”于不顾,在南海抢夺我岛屿!致使在南海引发了一波抢夺我岛屿的“热潮”。越南更是狂的没边,抢占了我国20多个岛屿。总体局势在我国积极的努力下还算平静,但岛屿的归还工作依然会继续坚持下去。目前,最令我们头疼的和日本在钓鱼岛上的争端。由于东海大陆架存在大量的资源,而日本急缺各种资源,日本不打算放弃这些资源,从而多次挑起事端。 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基本策略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如何解决海洋争端,有效地维护海洋权益,开拓国家发展的利益空间和安全空间对我国的和平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遵循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我国一直坚持通过平等协商,按照公平原则划定各自的管辖权界限。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已与越南就北部湾划界问题进行了协商与谈判(二)、尊重历史的原则。目前我国被其他国家侵占的岛礁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历史上早就属于中国,只是由于发现了丰富的资源或战略位置日益突出,而使周边国家顿生凯觑之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承认沿海国享有“历史性所有权”,我国在南中国海享有的历史性权利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我国在南中国海标注的九段断续国界线为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周边国家所认可,在很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上也标示了这九段国界并注明属于中国。(三)、自然延伸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大陆架的定义是“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大到大陆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这充分说明自然延伸原则是大陆架制度的主导原则。我国是宽大陆架国家,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七,我国历来主张大陆架是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大陆架的划分也应该依据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策略思考

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1/3/21 何传添 得海权者兴,失海权者亡;得海洋者盛,失海洋者衰。这是历史揭示的一个鲜明的真理。1994年11 月16 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生效后,海洋自然再度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自1996 年7 月6 日正式加入《公约》,就有了国际法基础上拥有的300 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然而,与中国海上相邻的8 个国家,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都与中国有海洋权益之纠纷,中国至今尚未与任何一个海上邻国达成海上划界协议。人类已进入21 世纪,中国既要保卫自己的海洋国土、捍卫自身的海洋权益,又要和周边国家一起把和平和稳定带入新的世纪。这是一个既崭新又敏感、既对现实又对未来有深刻影响的课题。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从1958 年起,联合国陆续召开了3 次国际海洋公约会议。1958 年2 月至4 月,第一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就拟定海洋法草案进行了讨论,最后制定了四个公约。1960 年3月,第二次由联合国主持的海洋会议同样在日内瓦召开,专门讨论海洋宽度问题。今天的《公约》是历时9 年(1973 年12 月至1982 年12 月) 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制定的。1982年12月,经过160 多个国家的协商、妥协和斗争,终于通过了一部国际立法史上最广泛、最全面的海洋法典,即《公约》,并决定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筹备委员会"。1984年12 月,共有155个国家和4 个实体在《公约》上签了字。9 年后,即1993 年11 月16 日,《公约》得到了第60 个国家的批准,一年后,即1994 年11 月16 日,《公约》正式生效。 1、《公约》规定:《公约》涉及海洋法几乎所有方面的问题,由1 个序言和17 部分组成,共320条,另有9 个附件。其主要内容包括:领海和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领海、群岛国、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利和过境自由、"区域"、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争端的解决等。《公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所谓"一揽子"协议[1 ] 。 《公约》有了许多新的规定。主要有:一、首先规定了沿海国有权建立12 海里领海和24 海里毗连区,并规定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对毗连区行使必要的管制权,拥有海关、财税、移民和卫生等管辖权;二、规定沿海国可建立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在此区域内沿海国对生物及非生物资源拥有主权权利,对环保、科研、人工岛屿等有管辖权;三、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享有主权权利。这一权利是专属的,即:如果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自然资源,任何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而且,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也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性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四、规定公海自由,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五、规定占世界65 %以上的深海海洋底乃底土"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的继承财产,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管理权。

中国东海之争

从国际法角度论中日东海争端 近年来,中日东海问题作为中日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争端,时时泛起波澜,威胁着两国间的关系。中日两国世代为邻,出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两国的双边关系一直阴晴不定,而现今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又为中日关系增添了新的变数。2004年起日本对中国开发"春晓气田"突然发难,指责中国在主权范围内正常的海洋资源勘探,侵犯了日本的海洋权益。尽管中国方面一贯认为中日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应该在冲绳海槽,但考虑到存在争议,为维护两国关系,中国方面一直没有在争议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鉴于东海划界问题的争议不仅涉及两国各自的国家主权,而且牵涉到重大的经济利益,因而我国对于这一问题,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解决东海问题的正确选择。截至目前,中日之间已举行了七轮东海问题磋商,双方确认了把东海作为"合作之海"的方针,明确了维护东海局势稳定的重要性,也就各自共同开发的方案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尽管两国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双方仍表示今后将继续保持磋商的进程。 一、中日东海争端的由来及双方立场 (一)东海的地理情况 东海是我国东部的一个边缘海,北起中国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南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线同南海为界,东至日本琉球群岛,海域东西宽约300至500公里,南北长约1300公里,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东海的海底地形比较复杂,基本上可以分为两部分:西部为宽阔的大陆架,成为东海大陆架,占东海总面积的66.7%;东部为大陆坡。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阔的大陆架之一,北宽南窄,平均水深72米,但是大部分海域的水深为60到140米,陆架外缘在水深120到200米处。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大陆在海水下的自然延伸,直至冲绳海槽。 (二)中日东海争端的起因 中日东海争端的起因源于日本自2004年5月起对中国开发"春晓气田"的反应逐步升级后导致的结果。2004年5月27日,日本《东京新闻》记者和杏林大学教授平松茂雄乘坐飞机对我国东海天然气开采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第二天起,此二人就开始在《东京新闻》上连日刊登《中国在日中边界海域建设天然气开采设施》、《日中两国间新的悬案》等报道和述评。⑴《东京新闻》对我国开发东海天然气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大肆渲染我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在日本引起不小的风波。随后日本各大媒体纷纷介入,政府方面也成立了"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鼓动日本企业同中国争夺海洋能源。日本政府不仅提出了所谓的"吸管效应",认为如果中国在中日海域中间线附近开采油气,就不可避免地会像吸管一样"吸"走本属于日本的资源,并要求中方向日本提供相关的采掘数据;而且还在"卢沟桥事变"纪念日那天,从挪威花巨资租借了先进的海洋调查船,在数艘先导船的引导下来到距离"春晓气田"约50公里处的海域进行海底资源调查。日益恶化的事态不仅使美国表示关注,而且还给我国海上对外油气开发合作带来了消极影响。2004年9月28日,"春晓气田"项目的外方合作伙伴--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和优尼科石油公司宣布退出。之后,中日两国围绕东海油气开发等问题的摩擦迅速升温。 (三)引发中日东海争端的原因 一般认为引发中日东海争端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1.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地质史学家的研究考证,东海在古时代曾经露出陆地,与我国大陆连成一片,形成沿海广阔的平原,在随后的地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由于受地球内力和

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及解决机制

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及解决机制 内容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维护海洋权益是21世纪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方向。如何利用国际法和与海洋权益相关的条约、公约来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是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开始分析,参考国际解决争端的范例,提出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解决机制关键词:海洋权益、争端、解决机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正文: 引言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国家,我国古代对海洋的重视程度远没有陆地高。自郑和下西洋后,明清两代闭关锁国长达400年,而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却享受着拥有海洋带来的财富。中国不是没人注意海洋,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闭关锁国的结果就是自1840年起中华民族所遭受的一个多世纪的外辱。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但是当我们终于开始关注海洋的时候,我们的邻居早就开始有计划的争夺我国的合法海洋权益,因此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频频产生。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海洋,为了不让祖先留下的蓝色国土在我们手中丧失,我们有必要从法律的途径来寻求解决的方式。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及产生原因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所属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左右。但是,在这些海域内,不少区域和海上邻国存在矛盾和争议,我国的海洋权益正受到严峻的挑战。一般地说,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一是海洋政治权益,如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二是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三是海上安全利益;四是海洋科学利益。

我国海洋安全形势及问题

我国海洋安全形势及问题 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从这三方面来看,中国海洋国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岸线总长1.8万千米,拥有漫长的海岸和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共计300余万平方千米。但其中有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 目前,关于海洋国土划分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韩黄海划界问题,在这一带,中韩之间存在约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 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海域最主要的是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及其涉及海域和大陆架的争议。 南沙群岛问题,南海海域诸岛及其相关海域面临着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等国的侵占。 岛链封锁,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的两条岛链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韩黄海苏岩礁、中日东海钓鱼岛、中国与东盟的南沙群岛主权之争,使我国岛礁和领海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最近的东京都捐款购买钓鱼岛事件,韩国重判我渔民事件,以及近来持续一个多月的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充分说明我国的海洋周边安全环境已经十分紧张。 近年来,尽管南海周边邻国虽一再表示“不采取使问题复杂化”的行动,但从未停止对中国南海诸岛领土主权和南沙海洋权益的侵犯,日本更是牢牢盯着东海资源,并加速发展海洋资源勘探开采等技术。总体而言,中国的海岛及海洋权益正遭受严重威胁,中国的海上安全正面临着严峻形势。

东海问题历史背景

东海是中国大陆东岸与太平洋之间的一个半封闭海,西接中国、东邻日本的九州和琉球群岛、北濒黄海和韩国的济州岛,南经台湾海峡与南海相通,总面积约为75万平方公里。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处东海海域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日本称“尖阁列岛”)周边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太平洋上油气最丰美的“宝地”之一。从此使中日两国间关于东海的海底资源以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争端浮出水面。中日两国间在东海问题上的争端主要包括东海海底油气资源、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以及东海海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之争。这些争端之间虽然盘根错节、互相制约,但并非无解决良策。 一、中日东海争端全景 早在1968年,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就指出,中日之间的东海是另外一个波斯湾,这个海域拥有着众多被埋藏的宝藏,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然而,中日两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还很少利用这近在咫尺的财富,两个国家的所需石油大部分都来自波斯湾和东南亚。 东海之所以被称为“第二个中东”,在于它惊人的油气储备。据日本方面的数据称,东海油气储量约达72亿吨,其中石油大约1000亿桶,天然气约2000亿立方米,“够中国未来用80年,日本用100年”。美国伍德罗.威尔逊研究中心的东海问题专家哈里森则认为,中国宣称拥有开发权利的大陆架上的天然气储量大概在5万亿立方米,至少是沙特阿拉伯发现天然气储量的8倍,是美国天然气储量的1.5倍。而这一大陆架的原油储量则大概为1000亿桶,与之相比,沙特的原油储量大概是2671亿桶,美国的原油储量则只有220亿桶。在这其中,近来成为热点的春晓气田的天然气储量就达到了510亿立方米,因此备受关注。据了解,春晓气田每年可以生产大概19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而到2010年,产量则将达到99亿立方米。在它西北部的平湖气田,据信储备量在107亿立方米,目前已经开始通过管道向上海地区供气。 事实上,东海最为富裕的油气产地应该位于冲绳海沟,在中国大陆架延伸的最东端,拥有一个沉积许多个世纪的矿床。另外一个油气聚宝盆则位于一直存在争议的钓鱼岛附近。据哈里森分析,它的南边和西北边的海床里,蕴藏着945亿桶左右的原油。 中国勘测东海石油,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中国地质学界泰斗李四光生前预言,中国油气资源的未来在东海。随后,中国在浙江以东海域的东海大陆架盆地中部发现了“西湖凹陷”。自1980年在东海首次钻探成功龙井一号井以来,中国已在西湖凹陷钻井30口,其中20口获高产工业油气流。经过最近20多年的勘探,中国目前已在西湖凹陷,开发出了平湖、春晓、天外天、断桥、残雪、宝云亭、武云亭和孔雀亭等8个油气田。此外,还发现了玉泉、龙井、孤山等若干大型含油气构造。 在中国开发春晓油田前,日本方面并没有过多地干预或者表示不满,有专家分析说,由于日本自身在历史问题上的包袱,所以一直没有任何表示。 但是这种情况仅仅持续到2004年。这一年,中国的“春晓”气井采掘成功,并宣布将向浙江、江苏一带提供天然气,日本人眼看着着急了起来。虽然春晓气田距离日方划定的“中间线”还有5公里,但是日方仍然抛出了所谓“吸管效应”问题,称中国在这边开采,日本那边的油被吸过去了,并将中方命名的“春晓”油气田更名为“白桦”、“楠”和“桔梗”。对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日本问题专家梁云祥副教授反驳说,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他说,第一,在90年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时候就是这个理论,我们说已经在国际社会站不住脚了。第二,大陆架是西高东低,油作为液体,即使流动,也是从中国这边往日本那边流,不可能倒着流。 今年以来,日本更是因中国正在东海勘探的三个天然气田中,有两个位处日本声称拥有的专属经济海域而大动肝火。今年1月,中方派遣解放军导弹驱逐舰现身春晓天然气田附近保护勘探工作,而日本则声言要派军舰去驱逐中国的勘探队伍,指责中国政府准备独占东海资源,对日本造成了“冲击”。日本也批准民间企业,前往东海开采石油。并要求中国停止所有气田

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1、什么是海洋权益 海洋权益这个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上世纪90年代,我国颁布两部海洋法规,将海洋权益概念引进国家的法律中。此后,海洋权益作为一个崭新的法律概念,开始为人们所关注。 首先,海洋权益属于国家的主权范畴,它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利。或者说,国家在海洋上获得的属于领土主权性质的权利,以及由此延伸或衍生的部分权利。国家在领海区域享有完全排他性的主权权利,这和陆地领土主权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在毗连区享有的权利,也属于排他性的,主要有安全、海关、财政、卫生等管辖权。这个权利是由领海主权延伸或衍生过来的权利。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享有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这是属于专属权利,也可以理解为仅次于主权的“准主权”。另外,还拥有对海洋污染、海洋科学研究、海上人工设施建设的管理权。这可以说是上述“准主权”的再延伸,因为沿海国家是首先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拥有专属权利之后,才会拥有这些管辖权。 其次,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所获得的利益,或者可以通俗地说是“好处”。当然,利益或“好处”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一般地说,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一是海洋政治权益,如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_。二是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三是海上安全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国家安全的国防屏障,通过外交、军事等手段,防止发生海上军事冲突。四是海洋科学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科学实验的基地,以获得对海洋自然规律的认识等。此外,还有海洋文化利益,如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等。显然,海洋权益这一概念,不仅有着深刻的法理意义,而且还有极强的实践性, 中国政府捍卫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决心是坚定的。 2、中国的领海 由北往南,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海岸线长达 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中国主张12海里领海权,即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十二海里,12海里外就不是中国领海。我国内海、领海共有37万平方千米,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中国的海洋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3、中国海洋争端原因 1、历史原因:二战后形成的波茨坦-雅尔塔体系是现今世界政治关系的基础,也是东亚大多数国家领土及领海边界的划定依据。我国与周边国家疆界的划定也是以这个体系中的一系列公告作为法律依据的。根据波茨坦公告中国应当收回自1895年后所有被日本侵占的领土。因此东海的台湾以及钓鱼岛群岛,南海的西沙、南沙都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出于封锁,围堵共产主义中国的需要,长期霸占钓鱼岛,后转让给日本,埋下今日的东海争端的伏笔。而后又鼓动东南亚国家敌视中国,促使其侵占中国在南海的岛礁。而日本则希望通过继续占领二战时所掠取的中国领土-钓鱼岛来突破雅尔塔体系,摆脱战败国阴影。 2、周边国家对资源的觊觎:中国的近海大陆架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必然会被周边国家觊觎。而南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鸟粪石以及石油天然气资源,同时是战略要道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周边国家借国际海洋法规的名义,瓜分我国大陆架以及经济区,甚至公然岛屿也就不足为奇了。 3、我国长期以来对海洋权益的漠视也是现阶段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白热化的原因。由

中日海洋权益之争分析理解

中日海洋权益之争分析理解 摘要:中日东海问题一直是两国政府和民众争论的焦点,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是海域的划分。我国一贯主张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自然延伸”来解决两国领海争端,而日方坚持主张“中间线”原则划分。这样的分歧与两国的利益关系密不可分,初期双方虽达成过“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共识。但随着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日方不断挑起事端,试图取得对自方最有利的领海划分,其做法无疑是有悖国际法准则的,因而我们只要树立当代海洋观,充分利用国际法赋予的权利,就能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关键词:东海之争;中日关系;海洋权益 中日两国自甲午时期就在海洋权益上存在矛盾,其原因多由于日本国土狭小,陆上资源匮乏,石油、煤炭、天然气储量都极少,其中仅石油一项就有99.7%需要依赖进口才能够满足国民需求。因而日本也比其它国家更早、更有系统地开始对海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把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在这样的形势下,日本与邻近国家如我国和朝鲜(即现在的韩国及朝鲜)发生的海权争端问题就时时发生。本文就东海海洋划界争端和未来中日两国关系作分析。 (一)日本对海洋开发的重视程度及行动举措 在分析东海海洋划界争端之前,首先列举一下日本对海洋问题的看法和方针。如之前所述,日本众多资源都依赖海洋,是一个没有海洋就不能长足发展的国家。早在1974年日本教授西村朝日太郎就在《海洋民族学》一书中总结了日本的海洋文化观,提出海洋对日本发展的重要性。在此之后又先后出现了一些海洋理论促使日本政府逐渐开始重视并制定海洋发展战略。在2001年的日本内阁会议中,海洋开发就被列入了优先开拓的项目,“海洋国家”成为日本政府内政外交的重要指针。日本还积极筹建了“西太平洋海岛诸国家会议”,把周边各国都囊括其中。同时还在2000年的“太平洋??岛国首脑会议”上提出“太平洋新天地外交”的方针。所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日本对于海洋扩展的急迫心里和重视程度,从而与领近国家的海洋权力争端也不可避免的增多。 (二)中日两国东海海洋划界争端缘由及过程 中日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争执主要表现在对划分原则适用的不同和认定冲绳海槽性质两个方面。中国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法”和“海岸线长度比例法”;而日本则主张“200海里原则法”和“中间线法”。两种主张的两相比较,若单纯地应用前者中国可以获得东海75%以上的面积,即使考虑到“海岸线长度比例法”,中国也可获得东海65%左右的面积,而如果适用“中间线法”,中国只能获得东海面积的40%左右。而在冲绳海槽问题上,经过科学勘测,海槽最深点超过了2500米,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2500米是衡量大陆地壳向大洋地壳过渡的一个法律尺度,理应为两国大陆架的分界线。而日本确认为冲绳海槽只是海底褶皱,不能作为划界依据。在中日海洋权益争端中的一个热点就是钓鱼岛。作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钓鱼岛是由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开发利用和最早将其列入海防范围的。而在东海划界争端当中,日本通过提过对钓鱼岛的主权要求,企图为“共架说”寻找证据。并且近年来不断制造事端并强化对钓鱼岛的控制,阻挠中国在钓鱼岛海域的科学考察和中国民间的保钓运动,还借钓鱼岛问题向中国施加政治经济压力,甚至试图在钓鱼岛问题上与美国联手对付中国,严重影响了中国的主权行使。 日方片面的海洋发展观缺乏合作和共赢的意识,违背了《国际海洋公约》中提出的公平原则,是中日海域划界的主要障碍,使得原本复杂的海域划界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

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

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 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久有时日,绝非偶然,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 第一,东海大陆架发现石油资源是划界问题的主要诱因。20世纪末,随着中日两国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迫切需求,使双方关于东海海底资源的主权问题互不相让,这直接诱发了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 第二,国际海洋法制度的确立使中日双方的权利主张能够“各取所需”。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与二战后国际海洋法制度的确立有密切联系 第三,日本外交政策的右倾化。特别是小泉纯一郎上台后,任命右翼政治家中川昭一任经济产业大臣,东海问题属其管辖范围。中川大臣在东海海域划界及钓鱼岛主权归属等问题上摆出了欲以实力对抗、好勇斗狠的架势,只追求本国利益的最大化,无视邻国的正当利益;只追求本国安全的绝对化,不惜将自身的安全建立在对方不安全之上。 第四,东亚地区战略格局的变化使东海海域划界问题复杂化。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战略格局的变化,特别是美国调整东亚地区战略给日本“撑了腰”,日本也借机加强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监视与实际控制,加大对东海大陆架的调查力度,以期在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中捞取最大的实际利益。日本在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上的态度日趋强硬,也增加了中日两国解决争端的复杂性。 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上的分歧主要有两点:第一,双方的划界原则不同。日本主张适用所谓的等距离“中间线”以及距离标准,中国则主张适用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第二,在是否拥有共同大陆架问题上存在争议。中国认为,东海大陆架与冲绳海槽是两个不同的单元。大陆架属于稳定的大陆地壳,而海槽则属于大陆架地壳向海洋地壳过渡的构造带,这样,冲绳海槽就构成中国大陆领土自然延伸的陆架和日本琉球群岛岛架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日本认为,日中两国处于共同大陆架,中国大陆的大陆架终止于琉球海沟,琉球群岛是大陆架外缘的岛链,冲绳海槽仅仅是大陆架上的一个褶皱、凹陷,在划界时并非决定因素。 为有利于解决东海海域划界问题,可以考虑采取暂时给予钓鱼岛“零效力”的办法,即在划界中暂时忽略钓鱼岛效力的办法。这不仅有利于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的顺利解决,也有利于解决钓鱼岛本身的主权争议 实际上,日方始终没有明确地拒绝过中方的共同开发的提议。在政治上,共同开发也有助于维护东海地区的稳定,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只要以两国关系大局为重,将共同开发作为一个议题,通过对话协商,是可以达成临时安排协定的。 总之,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只有通过和平谈判才能得到妥善解决,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最实际可行的双赢之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