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有关燃烧的知识

1、刀耕火耨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燃烧后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3.5%,它是一种高效肥料,还可降低土壤酸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肥料。

2、火树银花火树就是指焰火,俗称烟花。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装有类似火药的发射药剂,上部装填燃烧剂、助燃剂、发光剂及发色剂,发色剂内含各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在燃烧时显示各种各样的颜色,化学上称之为焰色反应。

3、炉火纯青人们很早就知道根据燃烧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的变化:炉火温度在1200℃时,火焰发亮,逐渐变白;继续升到接近3000℃后,呈白热化;如果超过3000℃,火焰由白转蓝,这就是“炉火纯青”了,它是燃烧时可达到的最高温度。

4、石破天惊只有火药爆炸才能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基本成份为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三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热后,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光和热。

5、水火不容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由燃烧引起的火灾,一般情况下,用水扑救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因为水是不会燃烧的液体,可以隔断空气,吸收热量,降低温度,这就是“水火不容”的道理。

6、抱薪求火(火上浇油、杯水车薪、釜底抽薪)这些讲的都是可燃物与燃烧现象的关系:抱着柴火去救火,肯定适得其反;往火上浇油,只能使火烧得更旺;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产生的火焰,是多么微不足道啊;移走柴火,还是釜底抽薪解决问题嘛!

7、百炼成钢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

成语中涉及的物质性质

8、水滴石穿一般认为,“石穿”是由于水滴经过长年累月冲击石面而产生的,孰不知,这里面还拌随化学反应: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部分溶在雨水中,使雨水略呈酸性,滴在主要由碳酸钙组成的岩石上,碳酸钙与酸起反应,溶解在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累积,地壳或岩石可演变成奇峰异洞、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等。

9、沙里淘金金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5%左右,与沙一起沉积成矿床,通常每吨沙中约含金3~10克。很早,人类都是采用“沙里淘金”的方法开采黄金,即用重力选矿法,利用黄金与沙子的密度差异,用水反复淘洗,沙里淘得的黄金甚少。

10、青出于蓝“取蓝”是世界上最早的印染化工,“取蓝”的原材料——蓝草是一种木兰属一年生草木植物,叶子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无色的吲哚酚,染在纺织物上,经日晒氧化成了青蓝色的靛蓝化合物。

11、灵丹妙药丹剂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人们用各种矿物原料精心烧炼“灵丹妙药”,以满足贵族长生不老的愿望。古时的丹药是一些矿物质,经过高温下化学反应主要生成氧化汞、氯化汞等一些无机化合物,外用对疮痛、皮炎等有些疗效,“灵、妙”是如何也谈不上的。

12、信口雌黄雌黄,即三硫化二砷,颜色金黄鲜艳,是一种很早就被发现的重要的含砷化合物,是古代进行书写及绘画的一种原料。

成语中生活饮食知识

13、争风吃醋醋是6~10%的乙酸水溶液,故乙酸又称醋酸,醋是烹饪的常用调味品,能丰富食物的色、香、味,而且能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醒胃防病。因此,“争风”固然不好,但适量“吃醋”对身体有益。

14、甘之如饴饴就是麦芽糖,是一种使用较早的糖类化合物,它可通过风干的麦芽或谷物发酵酿造得到。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来源于糖类化合物氧化产生的热能,糖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因其独特的甜味,“甘之如饴”就不奇怪了。

15、水乳交融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并不溶于水,但通过乳酪素为乳化剂可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洗洁精、洗发精去污的原理与此相似:让不溶于水的油脂乳化分散到水中——水乳交融而除去。

16、涂脂抹粉实践证明,适当使用脂粉能使人的皮肤光滑、洁白、富有美感。涂脂抹粉所用的胭脂,古时是用红蓝花或苏木,加入牛髓、猪胰素等压制成分块,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日用化工产品。今天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妆用品,也仍由颜料、粘合料、香精、色素等构成。

17、饮鸩止渴“鸩(zhèn)”是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是一种剧毒品。砒霜虽毒,但少量服用,可以医治关节炎、梅毒、牙疼等病症,可真是以毒攻毒,另外,砒霜在古代还是一种有效的农药,可以灭绝鼠害,砒霜还可防蛀、防腐。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砒霜对某些癌症有疗效。

18、如胶似漆三千多年前,人们就用动物皮、角、骨来熬制骨胶、牛皮胶等,用来粘合各种物件,这是最早的化学粘合剂。相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也是用石灰、糯米糊等混合调配的粘合剂把无数的石块粘接起来而建成的(这种无机─有机混合胶,强度高、防腐、经久不坏)。生漆是我国的特产,是由天然漆树分泌出来的粘性液体,是最早的化学涂料。如胶粘,似漆连,关系自然很亲密。

诗词、成语素材性资源在化学中考命题中的应用

诗词、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一种结构比较稳固的短语,它结构紧密,文字简练,是汉语言中的精品。笔者发现诗词、成语这种传统语文考试题材近年来已出现在许多省市的中考化学试题中,诗词、成语这种源于生活素材性资源出现在化学试题中,使得试题情景亲切,语言生动活泼,加上具有实用性并与个人生活有关的化学叙述方式,能很好地体现了公众素养中对知识面选取的原则,这种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古代诗词、成语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许多经典的诗词、成语中包含的对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原子、分子的性质等有关和化学知识。本文就近年来中考试题中的化学诗词、成语素材性资源应用于中考命题中作一个赏析。

一、诗词、成语素材性资源应用于对物质的变化的考查

【例1】(2005年佛山市)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

化的是()

A.铁杵磨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解析:此题在知识载体的选择及试题表述的设计上避免了枯燥、干巴的单纯学科设问形式,追求一种生动的优美情景,令师生回味无穷,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答案:B

【例2】(2004年南昌市)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

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解析: 此题目的是让学生在诗句所体现的意境中回味物质发生变化的特征来回

答问题。A、野火烧不尽也就是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它是化学变化;B、蜡烛成灰也就是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它是化学变化;C、铁杵磨成针,原来铁变化后,仍然是铁,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D、爆竹一般是用硫磺等物质制成的,引燃后发生爆炸,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等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答案:C

【例3】(2005年佛山市)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该诗体现了诗人的崇高情操和献身精神。诗中

A .CaCO 32↑

B .CaO +H 2O =Ca(OH)2

C .Ca(OH)2+CO 2=CaCO 3↓+H 2O

D .CaO +2HCl =CaCl 2+H 2O

解析: 于谦的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崇高情操,它所包含的物质也非常丰富多彩。它体现了人作用于自然环境,体现自然环境陶冶了人美好情操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归纳了碳酸钙及与之相关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描写了烧石灰的工人,先将深山中的石灰石(含碳酸钙)经过千锤万凿地将石灰石敲碎,然后放在石灰窑里烧制成白色的生石灰(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雪白的碳酸钙,这样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即CaCO3 → CaO → Ca(OH)2 → CaCO3 ,思维方式别具一格,具有创新思维。答案:D

二、诗词、成语素材性资源应用于对物质的性质的考查

【例4】(2005年泉州市)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 B.百炼方能成钢

C.纸里包不住火 D.玉不琢不成器

解析: 略 答案:D

【例5】(2005年烟台市)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素有“沙里淘金”、“真金不怕火炼”之说。这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__形式存在,也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在自然条件下非常________。

[解析] 略 答案:单质;稳定。

三、诗词、成语素材性资源应用于对分子、原子性质的考查

【例6】(2005年天津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

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 分子很小

B. 分子是可分的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解析:此题将原子、分子的知识与王安石的古诗联系起来考查,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答案:D

【例7】(2003年南京市)在2400多年前,古代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

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了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请你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物质不灭,

答案:此题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基础上分析,原因是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到粒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本身不改变,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质量都不改变。所以物质不灭。

四、考查学生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诗词和成语的秘密

由于这类试题取材与叙述中大量结合了文化底蕴,这就使学生对化学学习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化学学科的神秘性和畏惧感,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对问题理解的各种基础,为以后遇到类似对象和情景时,能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科学意识的培养。

【例8】(2004年南京市)下列两个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你任选一个,简

述其中的化学原理。

A.百炼成钢(将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钢)

B.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指柴火)

你选择的成语是其中的化学原理:。解析:此题是过程开放性试题,涉及到生活、生产知识,可以任选一个进行解答。

A、百炼成钢就是锤打烧红的生铁时,生铁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含碳量降低到2%以下,转变成钢。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 B、燃烧需要可燃物,减少可燃物不利于燃烧。从而使燃烧停止。

【例9】(2004大连市)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

变成黄金。现代比喻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头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解析:此题让学生在童话的意境中,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化学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是不可能变成黄金的。

诗词、成语素材性资源在化学中考命题中的应用,以涉及人文内容的化学知识作为设问的载体,符合公众科学素养在化学知识面选取上的要求,这类试题在今后中考中将越加显现,它对我们的化学教学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到以培养学生与发展科学素养为中心,必须正确理解科学素养构成要素,并落实在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新的视角切入点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既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又要注重对他们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完整版)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有关燃烧的知识 1、刀耕火耨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燃烧后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3.5%,它是一种高效肥料,还可降低土壤酸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肥料。 2、火树银花火树就是指焰火,俗称烟花。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装有类似火药的发射药剂,上部装填燃烧剂、助燃剂、发光剂及发色剂,发色剂内含各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在燃烧时显示各种各样的颜色,化学上称之为焰色反应。 3、炉火纯青人们很早就知道根据燃烧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的变化:炉火温度在1200℃时,火焰发亮,逐渐变白;继续升到接近3000℃后,呈白热化;如果超过3000℃,火焰由白转蓝,这就是“炉火纯青”了,它是燃烧时可达到的最高温度。 4、石破天惊只有火药爆炸才能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基本成份为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三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热后,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光和热。 5、水火不容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由燃烧引起的火灾,一般情况下,用水扑救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因为水是不会燃烧的液体,可以隔断空气,吸收热量,降低温度,这就是“水火不容”的道理。 6、抱薪求火(火上浇油、杯水车薪、釜底抽薪)这些讲的都是可燃物与燃烧现象的关系:抱着柴火去救火,肯定适得其反;往火上浇油,只能使火烧得更旺;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产生的火焰,是多么微不足道啊;移走柴火,还是釜底抽薪解决问题嘛! 7、百炼成钢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 成语中涉及的物质性质 8、水滴石穿一般认为,“石穿”是由于水滴经过长年累月冲击石面而产生的,孰不知,这里面还拌随化学反应: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部分溶在雨水中,使雨水略呈酸性,滴在主要由碳酸钙组成的岩石上,碳酸钙与酸起反应,溶解在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累积,地壳或岩石可演变成奇峰异洞、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等。 9、沙里淘金金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5%左右,与沙一起沉积成矿床,通常每吨沙中约含金3~10克。很早,人类都是采用“沙里淘金”的方法开采黄金,即用重力选矿法,利用黄金与沙子的密度差异,用水反复淘洗,沙里淘得的黄金甚少。 10、青出于蓝“取蓝”是世界上最早的印染化工,“取蓝”的原材料——蓝草是一种木兰属一年生草木植物,叶子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无色的吲哚酚,染在纺织物上,经日晒氧化成了青蓝色的靛蓝化合物。 11、灵丹妙药丹剂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人们用各种矿物原料精心烧炼“灵丹妙药”,以满足贵族长生不老的愿望。古时的丹药是一些矿物质,经过高温下化学反应主要生成氧化汞、氯化汞等一些无机化合物,外用对疮痛、皮炎等有些疗效,“灵、妙”是如何也谈不上的。 12、信口雌黄雌黄,即三硫化二砷,颜色金黄鲜艳,是一种很早就被发现的重要的含砷化合物,是古代进行书写及绘画的一种原料。

成语中的文言知识例析

成语中的文言知识例析 一、古今异义 1.短兵相接——古义:兵器;今义:战士。 2.破涕为笑——古义:泪;今义:鼻涕。 3.走马观花——古义:跑;今义:行走。 4.赴汤蹈火——古义: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5.身体力行——古义:亲身经验;今义:人体。 6.形容枯槁——古义:身体和面容;今义:描述。 7.大家闺秀——古义:富贵人家:今义:所有的人;著名的专家。 8.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9.学而不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0.爱莫能助——古义:同情;怜惜。今义:喜爱热爱。 11.不假思索——古义:凭借、依靠;今义:与“真”相对。 12.不速之客——古义:招致,引伸为邀请;今义:迅速。 1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14.赴汤蹈火——古义:热水、开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液。15.吊民伐罪——古义:慰问;今义:悬挂。 二、通假字 1.被发文身被通披 2.厉兵袜马厉通砺 3.一暴十寒暴通曝 4.拨乱反正反通返 5.厝火积薪厝通措 6.一唱百和唱通倡 7.春华秋实华通花 8.信口开河河通合 9.图穷匕见见通现 10.排沙简金简通拣 13.受益匪浅匪通非

三、虚词用法 1.“之”的用法。 (1)无稽之谈:助词,的。 (2)等闲视之:代词,它。 (3)之死靡它:动词,到。 (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助词,无意义。(5)不此之图: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以”的用法。 (1)以貌取人:介词,凭。 (2)拭目以待:连词,而。 (3)自以为是:动词,认为。 (4)物以类聚:介词,按照。 (5)以理服人:介词,用。 (6)以辞害意:介词,因为。 3.“而”的用法。(1)向隅而泣:连词,表承接。 (2)侃侃而谈:助词,地。 (3)鼎足而立:连词,表修饰。 (4)乐而忘返:连词,表原因。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连词,如果,表假设。 (6)博而不精:连词,却,表转折。 (7)述而不作:连词,表并列。 四、文言句式 固定句式 1.其奈我何:奈……何,对……怎么样。 2.不知所措:处置的办法。 3.所向披靡:(力量)达到的地方。 用成语复习古汉语句式 1.宾语前置:夜以继日、时不我待、唯才是举、一言以蔽之。

成语分类汇总大全

一、描写人的品质: 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大义凛然 临危不俱 光明磊落 不屈不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二、描写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 三、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四、描写人物神情、情绪: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垂头丧气 无动于衷 勃然大怒 五、描写人的口才: 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六、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七、描写人物动作: 小学一至六年级成语大全 成语大全(一)

走马观花欢呼雀跃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前俯后仰奔走相告跋山涉水前赴后继张牙舞爪八、描写人间情谊: 恩重如山深情厚谊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血浓于水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赤诚相待肝胆相照生死相依九、说明知事晓理方面: 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温故知新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滴水穿石发奋图强开卷有益十、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买椟还珠十一、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 无懈可击锐不可当雷厉风行震耳欲聋惊心动魄铺天盖地势如破竹气贯长虹万马奔腾如履平地十二、形容四季特点: 春寒料峭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满园春色春华秋实春风化雨骄阳似火暑气蒸人烈日炎炎秋风送爽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寒冬腊月十三、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济济一堂热火朝天门庭若市万人空巷座无虚席高朋满座如火如荼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川流不息十四、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蔚为壮观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玉宇琼楼美妙绝伦巧夺天工锦上添花粉妆玉砌别有洞天十五、描写山水美景: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 标点符号的用法:句号,分号,逗号,省略号,破折号、 字词: 生字词、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 词语搭配:保持警惕,坚持真理,主持公道,操持家务 多义词:朦胧、纵横、丰厚、慷慨、澎湃、寂寞、企图、应付、沉淀、威胁、凄凉、玲珑、迷惑 区分词的感情色彩(贬义或褒义):骄傲、狡黠 区别相近词词义:居然、竟然。浏览、阅览。观赏、欣赏 带数字的成语:一来二去、三年五载、九牛一毛 带近义词的成语:奇花异草、咬文嚼字、旁敲侧击 带反义词的成语:幕天席地、争先恐后、翻来覆去、扬长避短 不~不~式成语:不慌不忙、不伦不类、不折不扣、不卑不亢、不仁不义、不屈不挠 自~自~式成语:自作自受、自言自语、自暴自弃、自生自灭、自吹自擂、自怨自艾 无~无~式成语:无影无踪、无忧无虑、无时无刻、无缘无故、无声无息 成语接龙:置之不理—理直气壮—壮志凌云—云开见日—日积月累—累卵之危—危言耸听无与伦比—比翼双飞—飞蛾扑火—火海刀山—山高水长—长生不死—死里逃生形容像真的一样的词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形容有才智的成语:雄才大略、才华横溢、足智多谋、智勇双全 形容高兴的成语:喜出望外、喜上眉梢、喜气洋洋 若字开头的成语:若无其事、若有所失、若即若离、若隐若现、若出一辙 形容行为谨慎的成语:小心翼翼、一丝不苟、谨小慎微、谨言慎行、小心谨慎 形容意志坚强的成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坚定不移、坚不可摧、坚持不懈、坚强不屈形容很多人知道的成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众所周知、尽人皆知、闻名遐迩、声名鹊起形容形势紧迫的成语:刻不容缓、千钧一发、十万火急、迫在眉睫、危如累卵 形容事物或事情消失的成语:烟消云散、荡然无存、灰飞烟灭、无影无踪、杳无踪迹 与说有关的AABC式词语:连连夸奖、娓娓道来、喋喋不休、夸夸其谈、头头是道 AABC式成语:奄奄一息、摇摇欲坠、岌岌可危、闪闪发光、芸芸众生 ABCC式成语:白发苍苍、大腹便便、大名鼎鼎、饥肠辘辘、威风凛凛 AABB式成语:郁郁葱葱、风风雨雨、浩浩荡荡、马马虎虎、吞吞吐吐 ABCC式成语:忠心耿耿、小心翼翼、忧心忡忡、怒气冲冲、文质彬彬 词语归类:地名、水果、职业、花名 填写量词 乱此排序 句子: 反问句改陈述句: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词(难道、怎么、怎能等)去掉。 3.将句末的语气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公务员考试常见化学知识汇总(一)——诗词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 蜡炬成灰泪始干——烃类地不完全燃烧 . 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炸产生二氧化硫 . 日照香炉生紫烟——多环芳香烃地升华 . 洪炉照破夜沉沉——燃烧释放二氧化碳 解析:.“日照香炉生紫烟”是香炉峰瀑布地水汽在日光照耀下产生地折射现象,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也考,如年(乙级)第题:爱国诗人于谦地《石灰吟》中,只含有化学变化地诗句是(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千锤万凿出深山 .要留清自在人间 .粉身碎骨浑不怕 .烈火焚烧若等闲 解析:.燃烧是化学反应,石灰石地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而“千锤万凿”和“粉身碎骨”都是物理变化.其实这道题来源于中学化学常考地一道习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中学化学原题】明代爱国将领于谦地《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该诗体现了诗人地崇高情操和献身精神.诗中蕴含着石灰地来源、生产、性质、用途等化学事实.下列化学变化中与诗意无关地是(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 () ()↓ 解析:.于谦地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地崇高情操,它所包含地物质也非常丰富多彩.它体现了人作用于自然环境,体现自然环境陶冶了人美好情操地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归纳了碳酸钙及与之相关地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描写了烧石灰地工人,先将深山中地石灰石(含碳酸钙)经过千锤万凿地将石灰石敲碎,然后放在石灰窑里烧制成白色地生石灰(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白色地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地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雪白地碳酸钙,这样一系列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即→ → ()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成语这种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言约意丰,表现力强,是语言园地中的长青树,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深受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利用成语去掌握文言,既积累了成语,又熟悉了文言,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试一试 一、找出下面成语中的通假字 拨乱反正()图穷匕见()一暴十寒()再接再厉()景从云集()被发文身()列土分疆()流言蜚语()疾恶如仇()毋庸讳言()焚林而田()胆战心惊()善贾而沽() 二、古今异义 1、看似一个双音节词而实为两个单音节词,这种情况成语中也有保留。如:

曾经沧海() 言过其实() 身体力行() 十年树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虽是双音节词,但古今意义大不相同。如: 奉行故事() 便宜行事() 贻笑大方() 三.、成语中也有兼词。如: 付诸东流() 居心叵测() 心不在焉() 四、.文言句式 (一)成语中也保留了文言的部分省略形式。 (1)省略。如: 引以为戒述而不作 (2)省略。如: 一字千金一言九鼎 再衰三竭

(3)省略介词。如: 运筹()帷幄付之()一炬置之()度外祸起()萧墙防患()未然鹤立()鸡群(二)、成语中也有倒装句式。 1.、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何”做宾语时放到了谓语动词之前,构成了宾语前置句式。 如:“何去何从”“何患无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等。 2)还有一种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情况,如: 时不我待、人莫予毒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a、必须是否定句, 一般句中有“不”“未”“毋”“莫” 等否定词; b、必须是代词做宾语。 3)另外,还有用“之”“是”将宾语提到动词之前,以加重语气。如:“唯才是举”、唯利是图、“马首是瞻” 等。这里的“之”“是”只是宾语前

儿童成语大全(分类汇总,更适合学前教育)

儿童成语大全 一、描写人的品质: 平易近人宽宏大度冰清玉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废寝忘食大义凛然临危不俱光明磊落不屈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描写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融会贯通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博大精深集思广益举一反三 三、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憨态可掬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相貌堂堂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威风凛凛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四、描写人物神情、情绪: 悠然自得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神采奕奕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喜出望外垂头丧气无动于衷勃然大怒 五、描写人的口才: 能说会道巧舌如簧能言善辩滔滔不绝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语惊四座娓娓而谈妙语连珠口若悬河 六、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铁杵成针望梅止渴完璧归赵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精忠报国手不释卷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七、描写人物动作: 走马观花欢呼雀跃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 前俯后仰奔走相告跋山涉水前赴后继张牙舞爪 八、描写人间情谊: 恩重如山深情厚谊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血浓于水 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赤诚相待肝胆相照生死相依 九、说明知事晓理方面: 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温故知新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滴水穿石发奋图强开卷有益 十、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买椟还珠 十一、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 无懈可击锐不可当雷厉风行震耳欲聋惊心动魄 铺天盖地势如破竹气贯长虹万马奔腾如履平地 十二、形容四季特点: 春寒料峭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满园春色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骄阳似火暑气蒸人烈日炎炎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寒冬腊月 十三、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济济一堂热火朝天门庭若市万人空巷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如火如荼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川流不息 十四、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蔚为壮观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玉宇琼楼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成语部分

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 成语 为了突出成语的重要,特将成语单独作为一部分。成语是汉语中的精粹,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汉语中的成语常常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许多成语都有一个生动有趣、富含哲理的故事,如:杯弓蛇影、天衣无缝、一鸣惊人等。因此,学习成语不仅能积累词汇,而且能增强阅读、理解水平,了解历史,拓宽知识面,另外如果能恰当地使用它,会使语言更精练,更形象生动,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成语分类】 1、形容春天的成语: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春意盎然 2、描写夏天的成语: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烈日炎炎、暑气蒸人、热浪炙人、烈日当空 3、形容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红叶似火、金风送爽、秋风习习、硕果累累 4、形容冬天的成语: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白雪皑皑、鹅毛大雪、寒冬腊月

5、描写山的成语:重峦叠嶂、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连绵起伏、峰峦雄伟、危峰兀立 6、描写水的成语: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浊浪排空、波峰浪谷 7、描写山水的成语: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8、含有云的成语:腾云驾雾、壮志凌云、云雾迷蒙、风卷残云、彤云密布 9、描写建筑物的成语:亭台楼阁、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别有洞天、鳞次栉比 10、描写花的成语: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红柳绿 11、形容长江的成语: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峰浪谷、浊浪排空、波澜壮阔、风急浪高 12、描写颜色的成语: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翠色欲流、古色古香 13、描写雨大的成语: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滂沱大雨、暴雨如注、倾盆大雨 14、描写雪景的成语:鹅毛大雪、粉妆玉砌、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大雪初霁、雪虐风饕 15、描写天空景色的成语:万里无云、碧空如洗、湛蓝如洗、天高云淡、乌云密布、晴空万里

十则成语与化学

十则成语蕴含的化学原理 百炼成钢 公元前600年中国已掌握冶铁技术,早期的炼铁是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炼炉中,在650-1000℃和上焙烧利用木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使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冷却后,取出铁块。这种炼铁方法叫块炼铁,用这种方法炼得铁质地疏松,还夹杂着许多杂质,不坚韧,并无多大实用价值。后来经过不断的实践,人们发现把这种铁,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经这反复锻打,就可把夹杂的氧化物挤出去,此时铁的机械性能就得到了改善。在反复锻打铁块的基础上,古人又得出块炼铁渗碳成钢的经验,这是最早的钢。西汉时,为提高钢的质量,人们又增加了锻打的次数,由十次,三十次,五十次增至近百次从而得到所谓的"百炼钢"。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但取粗铁煅之百余火,每煅称之,一煅一轻,至累煅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这就是"百炼成钢"。 语源:晋?刘琨《重赠卢谌》:"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现意:比喻人经过多次刻苦的锻炼,非常坚强,或成为优秀的人物。 此地无银三百两 银,是一种白色柔软的金属元素,熔点961℃,是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金属,有很好的延展性。银在自然界的储藏量稀少,但比黄金多近四十倍。银的化学稳定性好,不易被氧化,但与空气中的硫化合而变黑。 银一般与铝矿共生,在冶炼铝时,银被还原出来。大约在公元前二千多年,人们就已采用这种"吹灰法"提取银,数千年来,银与金一样,应用价值都不大,除了用作货币、装饰品外,几乎没有其他用途。直到现在,白银才在工业上发掘出大量的用途,如,人们发现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可以用于计算机、导弹等精密电路上;银的反射性能高,可镀在玻璃上制造镜子及在保温瓶内胆防止热量的散失;银的杀菌性能也很好,是氯化物的十倍,可用于医疗上的收敛及消炎;银的溴化物遇光即分解,具有非常灵敏的感光性,可以用于照相底片及X光片生产,这是银的最大用量的用途。 语源:民间传说:"有人把三百两银子埋在地下,上书'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王二偷去,回书'隔壁王二不曾偷'。 现意:比喻要想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愈加暴露,弄巧反拙。也作"此地无银"。刀耕火耨 火耨(nòu)者,用火烧去草。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火烧后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3.5%,是一种高效钾肥,除了供给土壤钾磷等多种元素外,还可降低土壤酸性,对小麦、油菜、红薯、烟草等农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别小看"刀耕火耨"这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它可是最早的化学肥料的应用。 宋?许观《东斋记事?刀耕火种》记载了这种耕作技术:"每欲布种时,则先代其林木纵火焚之,俟(sì)其成灰,即布种于其间,如是所收必倍,盖史书所言刀耕

出自文言文,42个考试常考成语汇总!

出自文言文,42个考试常考成语汇总!你一定要知道! 成语无处不在,不仅在基础知识中考,同时用在作文中,其实,文言文中也有成语,你们有注意到吗?今天,就给大家汇总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3、【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4、【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5、【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6、【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7、【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8、【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9、【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10、【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11、【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12、【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13、【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14、【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高考易错成语集锦(分类整理版)

高考易错成语集锦 1、容易误释的成语(下面解释均正确)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火:火星。 日长一线:指冬至后白昼渐长。 木人石心:比喻人不受诱惑,不动心。 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经:通常的道理。 长治久安:指国家长期太平、安定。治:太平。 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一派的就攻击。党:偏袒。 高屋建瓴:在高屋顶上倒翻瓶子里的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倒水,泼水。 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爽:差错,失误。 积毁销骨:众人不断的毁谤,可以置人于死地。销:熔化。 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假:借。 劳燕分飞:比喻人离别。劳:伯劳鸟。 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优秀的人才。钟:凝聚,集中。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体:体验,实行。 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韬:隐藏。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远意义。微:精微。 文过饰非:用假话掩饰自己的过失、错误。文:掩饰。 一傅众咻:一个人教,许多人扰乱。咻:教。 旷日持久:荒废时日,拖延很久。旷:荒废。 人浮于事:人员数量多于工作所需,人多事少。浮:超过。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避免发生火灾;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突:烟囱。 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受恩惠一样。不能理解为“共鸣”。 雅俗共赏:指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不能理解为“作品的雅俗”。 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苛求完美。不能理解为“对人的责备”。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 对簿公堂:指公堂上受审。不能理解为“告上法庭”。 目光如炬:形容见识远大。不能理解为“目光炯炯有神”。 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的音讯或事物。不能理解为“传播声音(空谷传声)。 登堂入室: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不能理解为“步入屋室”。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置之度外)”。 炊沙作饭:并非形容生活艰难,而是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穿凿附会:指将毫无关联的事物生拉硬扯在一起强作解释,并非‘凿穿它使之符合规格” 毫发不爽:意为“一点不差”,并非“一点儿也不爽快”。 怙恶不悛: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并非“保护恶人使之不悔改”。 苦心孤诣:指费尽心血,刻苦钻研,在学问技艺上达到别人不及的境界。并非“苦心去发明创造”。 门可罗雀:意为“门庭冷落”,并非“门庭若市”。 米珠薪桂:形容物价昂贵,并非“把珍珠当米粒,把桂木当柴薪,比喻挥霍无度”。 杀人越货:意为“杀害人命并抢劫财物”,并非“杀了人却(越过)不要财物”。 虚与委蛇:形容对人假意应酬敷衍,并非“假意给人一条蛇”。 纵横捭阖:意为“在政治上,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争取”,并非“往来奔驰”。 闪烁其辞:意为“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并非“说大话”,“说过头话”,“闪光语言”。 付之一笑:形容对事情不过分计较,不要误解为对人和气。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文言文中成语汇总

初中1-6册古诗文中的成语总汇 七年级上册 1、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童趣》) 2、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童趣》) 3、怡然自得:(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童趣》) 4、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5、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7、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则》) 8、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9、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10、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11、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论语〉十则》) 12、老骥伏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13、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14、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15、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塞翁失马》) 16、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17、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七年级下册 18、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 不易看清底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19、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21、夸父追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夸父逐日》) 八年级上册 22、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23、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24、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成语分类积累二--精心整理

成语分类积累二 1、描写人物的品质: 平易近人宽宏大度豁达大度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废寝忘食大义凛然临危不俱光明磊落不屈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坚强不屈赤胆忠心不屈不挠忠贞不渝忠心耿耿冰清玉洁誓死不二威武不屈舍死忘生克己奉公一丝不苟两袖清风永垂不朽顶天立地兢兢业业卖国求荣恬不知耻贪生怕死厚颜无耻见利忘义畏首畏尾 2、描写人的智慧,才干: 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融会贯通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博大精深集思广益举一反三真才实学精明强干济世之才雄才大略高深莫测高瞻远瞩神机妙算神通广大3、描写英雄人物: 一身正气临危不惧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大智大勇力挽狂澜急中生智仰不愧天镇定自若化险为夷4、描写人物仪表、外貌、神情: 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相貌堂堂神采奕奕神采飞扬落落大方美如冠玉意气风发容光焕发珠辉玉映亭亭玉立如花似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出水芙蓉明眸皓齿倾国倾城国色天香冰清玉洁雍容华贵温文尔雅眉清目秀盈盈秋水弱不禁风鹤发童颜老态龙钟和蔼可亲心慈面善其貌不扬憨态可掬斗志昂扬威风凛凛虎背熊腰骨瘦如柴面黄肌瘦愁眉苦脸蓬头垢面未老先衰五大三粗五短身材铜筋铁骨大腹便便张牙舞爪精疲力竭精神焕发神情恍惚贼眉鼠眼獐头鼠目举止不凡高视阔步器宇轩昂昂首挺胸炯炯有神心旷神怡目不转睛嬉皮笑脸挤眉弄眼漫不经心没精打采呆若木鸡萎靡不振无动于衷惊猿脱兔勃然大怒神情自若奄奄一息形如槁木形销骨立笑里藏刀胁肩谄笑 5、描写人的心理活动、情绪: 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定心猿意马心慌意乱心烦意乱七上八下心急如焚悲喜交集悲愤填膺魂飞魄散豁然开朗豁然省悟心如刀绞心神恍惚心神不定心旌摇摇心灰意懒心怀鬼胎心潮澎湃心荡神摇心潮澎湃悠然自得心平气和心急如焚销魂夺魄耿耿于怀6、描写生气,发怒: 横眉冷对大发雷霆火冒三丈怒火中烧怒气冲天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愤愤不平暴跳如雷横眉怒目勃然大怒大发雷霆愤愤不平 7、描写高兴,笑: 喜上眉梢喜气洋洋喜笑颜开喜形于色喜出望外眉飞色舞惊喜若狂欣喜若狂开怀大笑哄堂大笑捧腹大笑前仰后合怡然自得容光焕发神采飞扬满面红光精神焕发兴高采烈兴致勃勃笑容可掬笑逐言开心花怒放乐不可言乐不可支大喜过望 8、描写烦恼、忧愁、痛苦、悲伤: 心神不安心慌意乱心有余悸七上八下心烦意乱心乱如麻心如刀割愁肠百结愁眉不展愁眉苦脸愁眉紧锁垂头丧气椎心泣血悲不自胜悲痛欲绝心如刀绞泪如雨下泪如泉涌潸然泪下饮泣吞声油煎火燎离情别绪 9、描写惊慌、害怕: 胆小如鼠胆战心惊心胆俱裂目瞪口呆惊慌失色惊惶不安惊惶失措大惊失色惊恐万状心慌意乱心寒胆战心惊肉跳心乱如麻心有余悸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惊恐万状魂飞魄散惊心动魄 10、描写思考: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中的化学 一.与燃烧相关的成语 1.刀耕火耨(nòu): 解释: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成语“刀耕火种”、“刀耕火耘”意思同样。) 2.炉火纯青 解释:原指古代道士炼丹,在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成功了,(燃烧,火焰的颜色能间接反映出炉内的的温度,温度超过3000℃,火焰就会变成蓝色,这是燃烧的温度最高阶段,即“炉火纯青”) 3.石破天惊 化学解释:真正能产生“石破天惊”效果的只有炸药爆炸。 4.百炼成钢 化学解释:一种说法是,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 致纯的过程。生铁中的含碳量为2%-4.3%,钢的碳含量0.03%-2%,生铁更高,经 过高温,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铁中的含碳量, 就成了钢。 5.水火不容 6.恨铁不成钢 7.火中取栗 8.釜底抽薪 9.灯尽油干10.火上浇油11、杯水车薪12、抱薪救火13、风烛残年14.钻木取火15.煽风点火16.火树银花(涉及的燃烧是化学变化,烟花的五颜六色是焰色反应是物理过程) 二.成语中的变化 1.水滴石穿:化学变化CaCO3+CO2+H20==Ca(HCO3)2 与此相反的是溶洞中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溶解有Ca(HCO3)2水溶液,当压强减少或温度升高时,发生分解反应:Ca(HCO3)2====CaCO3↓+CO2↑+H2O产生的碳酸钙沉积起来,经过千百万年的积累就形成了钟乳石和石笋。 2.饮鸩止渴:鸩是一种毒鸟,也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俗称。(对应变化是化学变化,砒霜使人体蛋白质变性) 3.坚如盘石:描述硬度的,物理性质。 类似的:削铁如泥反映出铸成刀的合金的硬度特别大 4.沙里淘金:物理过程。金很重。1立方米的沙子只重2吨左右,而同体积的金却达19.3吨重!很早人们就利用金与沙比重的悬殊,用水冲洗含金的砂,这就是所谓的“沙里淘金”。 5.月桂飘香:分子的运动,物理过程。 6.铁杵磨针:物理过程。 7.水乳交融: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并不溶于水,但通过乳酪素为乳化剂可分散在水 中形成乳液。洗洁精、洗发精去污的原理与此相似:让不溶于水的油脂乳化分散到水 中——水乳交融而除去(是一物理过程)。 三.成语中所涉及到的化学物质 1.信口雌黄:雌黄: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颜色金黄鲜艳,是一种很早就被发现的重要的含砷化合物,是古代进行书写及绘画的一种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与“口中雌黄”相同。与此类似的有一种物质叫雄黄,化学成分为α-As4S4,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了解即可,不用背)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得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意丰富得固定词组.多为四字格.如“知己知彼”、“南辕北辙”、“防微杜渐” 等;不是四字得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在成语中蕴藏着古文学与文言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成语教学. 一、了解成语得来源,学习古文学知识 成语大都有一定得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 “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基本上古代得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基本上历史上得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得文句用为四字成语得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采纳古人文章成句得也为数非常多.如“星罗棋布”原作“星罗云布”,语出班固《两都赋》, “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等. 在人们口里常讲得一些四字习用语也能够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得结构相同. 在成语中也有些是同意外来文化而出现得.如“竭斯底里”“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等基本上.wcOm 二、学习成语语法结构,掌握文言知识 除了以上成语故事来源我们能够理解其意思外,剩下得大部分成语基本上abab得构词结构,我们甚至能够“望文生义”. 例如:人情世故、惹是生非等,为abab格式,两个a意义相近,两个b意义也非常相似.如此得成语非常多.例如还有“洞幽烛微”,“日积月累”,“星罗棋布”等,前一个ab是什么格式得短语,后边一个ab同样也应该是什么格式得短语.我们只需要理解其中一个ab,另外一个ab得意思也就能够“望文生义”了.例如“仗义执言”,我们明白“仗义”得意思,也明白它是动宾短语,那么我们也就能够推断“执言”也是一个动宾短语,也能大体推测出其意义(公正主持言论)来. 再如:嬉笑怒骂、神出鬼没,依然abab构词法,唯一不同是两个a意义相对,两个b意义相对,然而两个ab得结构依旧是一样得,因此,我们也能非常快推测出其意义. 如此得方法不仅能够“望文生义”,了解我们不熟识成语得意义,也能方便我们做字形辨析和文言文阅读. 三、辨析成语词类活用,提高学习文言文得能力 成语大多是文言词汇,如含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等得成语,我们要灵活得运用已有得文言文知识去辨析了解成语. 1名词活用做一论文联盟wwwl论文联盟整理wlm整理般动词 例如,成语“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中”得“鼓”是动词而非做乐器解释得名词.再如出自《荀子》得成语“兵不血刃”中得“血”放在否定词“不”得后面必须做动词“沾上血”.来解释.成语中得名词活用做动词得还有非常多,如:不衫不履、

小学生词语分类大全超强总结

小学生词语分类大全默认分类 1.表示“看”的字词:瞥、瞅、望、瞄、瞪、盯、观察、凝视、注视、看望、探望、瞻仰、扫视、环视、仰望、俯视、鸟瞰、俯瞰、远望、眺望、了望 2.表示“说”的字词:讲、曰、讨论、议论、谈论、交流、交谈 3.表示“叫”的字词:嚷、吼、嚎、啼、鸣、嘶、嘶叫、嚎叫、叫嚷4.表示“第一”的字词:首、元、甲、子、首先、冠军、魁首、首屈一指、名列前茅 5.象声词(表示声音的):吱呀、喀嚓、扑哧、哗啦、沙沙、咕咚、叮当、咕噜、嗖嗖、唧唧喳喳、叽叽喳喳、轰轰隆隆、叮叮当当、叮叮咚咚、哗哗啦啦 6.表示春的成语: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风轻拂、春光明媚 7.表示夏的成语:烈日当空、 暑气逼人、大汗淋漓、挥汗如雨、乌云翻滚、热不可耐 8.表示秋的成语:秋高气爽、 五谷丰登、万花凋谢、天高云淡、落叶沙沙、中秋月圆 9.表示冬的成语:三九严寒、 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寒冬腊月、千里冰封、滴水成冰 10.带有人体器官或部位名称的词语:头重脚轻、指手画脚、 愁眉苦脸、心明眼亮、目瞪口呆、张口结舌、交头接耳、面黄肌瘦、眼明手快、眼高手低、昂首挺胸、心灵手巧、摩拳擦掌、摩肩接踵 11.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与虎谋皮、亡羊补牢、雄狮猛虎、鹤立鸡群、狗急跳墙、叶公好龙、声名狼籍、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九牛一毛、鸡犬不宁、一箭双雕、惊弓之鸟、胆小如鼠、打草惊蛇、鸡飞蛋打、指鹿为马、顺手牵羊、对牛弹琴、鸟语花香、虎背熊腰、杀鸡儆猴、莺歌燕舞、鸦雀无声、鱼目混珠、鱼龙混杂、龙争虎斗、出生牛犊、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狗尾续貂、爱屋及乌、螳臂当车、蛛丝马迹、投鼠忌器、门口罗雀、管中窥豹 (带有“马”的词语: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龙马精神、马失前蹄、指鹿为马、一马当先) (带有“鸡”的词语:闻鸡起舞、雄鸡报晓、鹤立鸡群、杀鸡取卵、鸡犬不宁、鸡飞蛋打、鸡毛蒜皮) (带有“牛”的成语:小试牛刀、九牛一毛、牛头马面、牛鬼蛇神、牛马不如、牛角挂书、牛毛细雨、如牛负重、风马牛不相及、 初生牛犊不怕虎、九牛二虎之力) 12.数字开头的成语:一诺千金、一鸣惊人、一马当先、一触即发、一气呵成、一丝不苟、一言九鼎、一日三秋、一落千丈、一字千金、 一本万利、一手遮天、一文不值、一贫如洗、一身是胆、一毛不拔二三其德、两面三刀、两肋插刀、两败俱伤、两情相悦、两袖清风、 两全其美、三生有幸、三思而行、三令五申、三头六臂、三更半夜、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四面八方、四海为家、四通八达、四平八稳、 四分五裂、五大三粗、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五体投地、五谷丰登、五彩缤纷、五湖四海、六神无主、六根清净、六道轮回、六亲不认、 七零八落、七嘴八舌、七高八低、七窍生烟、七上八下、七折八扣、七拼八凑、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九霄云外、

小学语文重要知识点汇总

1、成语、歇后语。 2、量词和“的、地、得”的用法。能够准确填出数词与名词之间所适合的量词的、地、得用法: ①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②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③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地”后面跟动词,比如大声地唱;“的”后面跟名词,比如我的钢笔;“得”后面跟形容词,比如跑得快。 3、近义词、反义词的词语归类。能够熟练填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4、词语的仿写。仿照所给例子,能写出相同形式的词语。如:AABB式(高高兴兴)、ABB式(绿油油)、ABCC式(神采奕奕)、AABC式(津津有味)、ABAB式(商量商量) 5、常用的八种关联词。 二、句子 1、扩句、缩句、整理句子顺序。 2、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夸张、对比。能准确说出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出其作用。) 3、四种句式的互换:a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b肯定句与否定句;c陈述句与反问句;d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换。 4、八种病句的类型:a、成份残缺;b、词序颠倒;c、用词不当;d、前后矛盾;e、搭配不当;f、意思重复;g、分类不当;h、指代不明。 5、格言、经典诗句以及小升初必备古诗80首的背诵及默写。

11种标点符号:句号、逗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分号。(能正确填出句子中所缺少的标点符号,并能够说出省略号、破折号在句中的作用) 四、阅读 1、朗读、默读和背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分辨实写与联想的语句。了解联想与比喻的异同点。 4、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5、体会文章详略的方法及作用。 6、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7、人物描写的外貌描写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五种描写方法。 五、作文 (一)应用文请假条(借条、收条和领条)、日记、留言条、通知、启事、信件(书信、感谢信)、写板报稿。(二)大作文。 1、侧重叙事的记叙文。 ①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②记叙的顺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记叙五种。顺叙: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转换。 2、侧重记人的记叙文。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1、滴水穿石:比喻虽然力量很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难以办到的事情。 水滴的力量是如此微小,它为什么能够把石头滴穿呢?通常人们认为,这是由于水滴长年累月地冲击石头的结果。殊不知,这里面还伴随着化学反应,因为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雨水中溶有二氧化碳,使得雨水略呈酸性。碳酸钙与水及二氧化碳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随水流走。久而久之,滴水的地方就形成了凹陷,甚至是穿孔。 屋檐下的青石板就常有这种情况发生,其化学方程式是:CaCO3 + CO2 + H2OCa(HCO3)2 风景区的石笋和钟乳石,就是由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长期冲刷而成。 2、如胶似漆: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 三千多年前,人们就用动物皮、角、骨来熬制骨胶、牛皮胶等,用来粘合各种物件,这是最早的粘合剂。相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也是用石灰、糯米胡等混合调配的粘合剂,把无数的石块粘结起来而建成的。生漆是我国的特产,是由天然漆树分泌出来的粘性液体,是最早的化学涂料。 3、甘之如饴: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饴就是麦芽糖,是一种使用较早的糖类化合物,它可以通过风干的麦芽或谷物发酵酿造得到。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来自于糖类化合物氧化产生的热量,糖类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4、水乳交融: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 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并不溶于水,但通过乳酪素为乳化剂,可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洗洁精、洗发精去污的原理与此相似,让不溶于水的油脂乳化分散到水中,因“水乳交融”而除去。 5、炉火纯青:比喻一个人的技术或学问达到了最高境界。 一般的火焰都是红色的,这是因为一般的燃料都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在供氧不足时燃烧不完全,部分没有燃烧的碳粒,在高温下灼热发出红光。比如,过去使用的小煤油灯,其火焰就是红色的,如果在煤油灯火焰的上方放一张白纸,过一会儿白纸就会被熏黑,这种黑灰就是没有燃烧的碳。如果供氧充足,燃烧完全,火焰的颜色是青的,这时温度达到了最高(达到了最高境界)。例如,煤气灶的火焰。 很早的时候,人们就知道根据燃烧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的变化:炉火温度在1200℃时,火焰发亮,逐渐变白;继续升高到3000℃后,呈白热化;如果超过3000℃,火焰则会由白变蓝,这就是“炉火纯青”了。这也是燃烧时可达到的最高温度。 6、灵丹妙药:比喻能解决一切疑难问题的好办法。 丹剂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人们用各种矿物原料精心炼制“灵丹妙药”,以满足贵族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