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务员考试常见化学知识汇总(一)——诗词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公务员考试常见化学知识汇总(一)——诗词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公务员考试常见化学知识汇总(一)——诗词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公务员考试常见化学知识汇总(一)——诗词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在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这个模块中,化学知识是这几年经常考察的。其中一种形式就是结合诗词成语来考查。如2015年国考第17题:对下列诗词蕴含的化学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

A. 蜡炬成灰泪始干——烃类的不完全燃烧

B. 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炸产生二氧化硫

C. 日照香炉生紫烟——多环芳香烃的升华

D. 洪炉照破夜沉沉——燃烧释放二氧化碳

解析:C。“日照香炉生紫烟”是香炉峰瀑布的水汽在日光照耀下产生的折射现象,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也考,如2015年(乙级)第14题:爱国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只含有化学变化的诗句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要留清自在人间

C.粉身碎骨浑不怕

D.烈火焚烧若等闲

解析:D。燃烧是化学反应,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而“千锤万凿”和“粉身碎骨”都是物理变化。其实这道题来源于中学化学常考的一道习题:

【中学化学原题】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该诗体现了诗人的崇高情操和献身精神。诗中蕴含着石灰的来源、生产、性质、用途等化学事实。下列化学变化中与诗意无关的是( )

A.CaCO3=====CaO+CO2↑

B.CaO+H2O=Ca(OH)2

C.Ca(OH)2+CO2=CaCO3↓+H2O

D.CaO+2HCl=CaCl2+H2O

解析:D。于谦的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崇高情操,它所包含的物质也非常丰富多彩。它体现了人作用于自然环境,体现自然环境陶冶了人美好情操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归纳了碳酸钙及与之相关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描写了烧石灰的工人,先将深山中的石灰石(含碳酸钙)经过千锤万凿地将石灰石敲碎,然后放在石灰窑里烧制成白色的生石灰(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雪白的碳酸钙,这样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即CaCO3 → CaO → Ca(OH)2 → CaCO3 。

下面汇总一下各种常考的化学知识:

一、含有化学知识的成语:

1、刀耕火耨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燃烧后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3.5%,它是一种高效肥料,还可降低土壤酸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肥料。

2、火树银花火树就是指焰火,俗称烟花。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装有类似火药的发射药剂,上部装填燃烧剂、助燃剂、发光剂及发色剂,发色剂内含各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在燃烧时显示各种各样的颜色,化学上称之为焰色反应。

3、炉火纯青人们很早就知道根据燃烧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的变化:炉火温度在1200℃时,火焰发亮,逐渐变白;继续升到接近3000℃后,呈白热化;如果超过3000℃,火焰由白转蓝,这就是“炉火纯青”了,它是燃烧时可达到的最高温度。

4、石破天惊只有火药爆炸才能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基本成份为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三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热后,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光和热。

5、水火不容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由燃烧引起的火灾,一般情况下,用水扑救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因为水是不会燃烧的液体,可以隔断空气,吸收热量,降低温度,这就是“水火不容”的道理。

6、抱薪求火(火上浇油、杯水车薪、釜底抽薪) 这些讲的都是可燃物与燃烧现象的关系:抱着柴火去救火,肯定适得其反;往火上浇油,只能使火烧得更旺;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产生的火焰,是多么微不足道啊;移走柴火,还是釜底抽薪解决问题嘛!

7、百炼成钢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

8、水滴石穿一般认为,“石穿”是由于水滴经过长年累月冲击石面而产生的,孰不知,这里面还拌随化学反应: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部分溶在雨水中,使雨水略呈酸性,滴在主要由碳酸钙组成的岩石上,碳酸钙与酸起反应,溶解在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累积,地壳或岩石可演变成奇峰异洞、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等。

9、沙里淘金金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5%左右,与沙一起沉积成矿床,通常每吨沙中约含金3~10克。很早,人类都是采用“沙里淘金”

的方法开采黄金,即用重力选矿法,利用黄金与沙子的密度差异,用水反复淘洗,沙里淘得的黄金甚少。

10、青出于蓝“取蓝”是世界上最早的印染化工,“取蓝”的原材料——蓝草是一种木兰属一年生草木植物,叶子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无色的吲哚酚,染在纺织物上,经日晒氧化成了青蓝色的靛蓝化合物。

11、灵丹妙药丹剂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人们用各种矿物原料精心烧炼“灵丹妙药”,以满足贵族长生不老的愿望。古时的丹药是一些矿物质,经过高温下化学反应主要生成氧化汞、氯化汞等一些无机化合物,外用对疮痛、皮炎等有些疗效,“灵、妙”是如何也谈不上的。#p#副标题#e#

12、信口雌黄雌黄,即三硫化二砷,颜色金黄鲜艳,是一种很早就被发现的重要的含砷化合物,是古代进行书写及绘画的一种原料。

13、争风吃醋醋是6~10%的乙酸水溶液,故乙酸又称醋酸,醋是烹饪的常用调味品,能丰富食物的色、香、味,而且能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醒胃防病。因此,“争风”固然不好,但适量“吃醋”对身体有益。

14、甘之如饴饴就是麦芽糖,是一种使用较早的糖类化合物,它可通过风干的麦芽或谷物发酵酿造得到。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来源于糖类化合物氧化产生的热能,糖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因其独特的甜味,“甘之如饴”就不奇怪了。

15、水乳交融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并不溶于水,但通过乳酪素为乳化剂可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洗洁精、洗发精去污的原理与此相似:让不溶于水的油脂乳化分散到水中——水乳交融而除去。

16、涂脂抹粉实践证明,适当使用脂粉能使人的皮肤光滑、洁白、富有美感。涂脂抹粉所用的胭脂,古时是用红蓝花或苏木,加入牛髓、猪胰素等压制成分块,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日用化工产品。今天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妆用品,也仍由颜料、粘合料、香精、色素等构成。

17、饮鸩止渴“鸩(zhèn)”是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是一种剧毒品。砒霜虽毒,但少量服用,可以医治关节炎、梅毒、牙疼等病症,可真是以毒攻毒,另外,砒霜在古代还是一种有效的农药,可以灭绝鼠害,砒霜还可防蛀、防腐。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砒霜对某些癌症有疗效。

18、如胶似漆三千多年前,人们就用动物皮、角、骨来熬制骨胶、牛皮胶等,用来粘合各种物件,这是最早的化学粘合剂。相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也是用石灰、糯米糊等混合调配的粘合剂把无数的石块粘接起来而建成的(这种无机─有机混合胶,强度高、防腐、经久不坏)。生漆是我国的特产,是由天然漆树分泌出来的粘性液体,是最早的化学涂料。如胶粘,似漆连,关系自然很亲密。

二、含有化学知识的诗词:

化学变化在于有新物质产生,涉及燃烧的古诗词都有化学变化。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过程有新物质的生成,为化学变化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为化学变化。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炮竹爆炸是硫磺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5.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

介绍完之后,我们看几道题:

【例1】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

化的是( )

A.铁杵磨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解析:B。此题在知识载体的选择及试题表述的设计上避免了枯燥、干巴的单纯学科设问形式,追求一种生动的优美情景,令师生回味无穷,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

【例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解析:C。此题目的是让学生在诗句所体现的意境中回味物质发生变化的特征来回答问题。野火烧不尽也就是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它是化学变化;B、蜡烛成灰也就是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它是化学变化;铁杵磨成针,原来铁变化后,仍然是铁,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爆竹一般是用硫磺等物质制成的,引燃后发生爆炸,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等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

【例3】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做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C。只有燃烧产生了新物质,其他三项都是物理变化。

(完整版)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有关燃烧的知识 1、刀耕火耨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燃烧后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3.5%,它是一种高效肥料,还可降低土壤酸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肥料。 2、火树银花火树就是指焰火,俗称烟花。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装有类似火药的发射药剂,上部装填燃烧剂、助燃剂、发光剂及发色剂,发色剂内含各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在燃烧时显示各种各样的颜色,化学上称之为焰色反应。 3、炉火纯青人们很早就知道根据燃烧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的变化:炉火温度在1200℃时,火焰发亮,逐渐变白;继续升到接近3000℃后,呈白热化;如果超过3000℃,火焰由白转蓝,这就是“炉火纯青”了,它是燃烧时可达到的最高温度。 4、石破天惊只有火药爆炸才能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基本成份为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三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热后,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光和热。 5、水火不容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由燃烧引起的火灾,一般情况下,用水扑救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因为水是不会燃烧的液体,可以隔断空气,吸收热量,降低温度,这就是“水火不容”的道理。 6、抱薪求火(火上浇油、杯水车薪、釜底抽薪)这些讲的都是可燃物与燃烧现象的关系:抱着柴火去救火,肯定适得其反;往火上浇油,只能使火烧得更旺;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产生的火焰,是多么微不足道啊;移走柴火,还是釜底抽薪解决问题嘛! 7、百炼成钢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 成语中涉及的物质性质 8、水滴石穿一般认为,“石穿”是由于水滴经过长年累月冲击石面而产生的,孰不知,这里面还拌随化学反应: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部分溶在雨水中,使雨水略呈酸性,滴在主要由碳酸钙组成的岩石上,碳酸钙与酸起反应,溶解在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累积,地壳或岩石可演变成奇峰异洞、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等。 9、沙里淘金金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5%左右,与沙一起沉积成矿床,通常每吨沙中约含金3~10克。很早,人类都是采用“沙里淘金”的方法开采黄金,即用重力选矿法,利用黄金与沙子的密度差异,用水反复淘洗,沙里淘得的黄金甚少。 10、青出于蓝“取蓝”是世界上最早的印染化工,“取蓝”的原材料——蓝草是一种木兰属一年生草木植物,叶子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无色的吲哚酚,染在纺织物上,经日晒氧化成了青蓝色的靛蓝化合物。 11、灵丹妙药丹剂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人们用各种矿物原料精心烧炼“灵丹妙药”,以满足贵族长生不老的愿望。古时的丹药是一些矿物质,经过高温下化学反应主要生成氧化汞、氯化汞等一些无机化合物,外用对疮痛、皮炎等有些疗效,“灵、妙”是如何也谈不上的。 12、信口雌黄雌黄,即三硫化二砷,颜色金黄鲜艳,是一种很早就被发现的重要的含砷化合物,是古代进行书写及绘画的一种原料。

公务员考试言语成语、实词汇总

望洋兴叹:字面意思为望着海洋,叹其浩渺无际,引申义为形容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 望而却步:远远望见了就吓得直后退。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尘,尘土;莫,不;及,赶上。现在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有目共睹:形容事物非常明显。 相去甚远:互相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和距离。 背道而驰: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或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方向走。 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 针锋相对:比喻双方策略、观点及行动等尖锐对立。也比喻在争辩或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论点或行为有力的回击 今非昔比:指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且多指好的变化。 今不如昔:指今天不如过去。 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 烟消云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 独善其身:也喻只顾自身而不管他人。 明哲保身: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素养:是指修习涵养或平时养成的良好习惯。 修养:是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是人的综合素质。 格调: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捷足先登: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超脱尘俗:是超越常规的礼法习惯。“ 升堂入室、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顺水推舟: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洞若观火:形容对事物观察得清楚明白。 方针:是针对性的原则和指引。方略:是计划、策略。战略:是统筹全局的方略。原则:是指言行所依据的准则。 规划:意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 指示:是指明、示意,多用于领导与下属之间。指令:是指示,命令,多用作科学术语。 反应:是身体某些部分发生的相应刺激的变化,包括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意向:可以理解为有方向的意识,有明

公务员考试 行测常用成语300条

A 1.【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原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雅,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于不及之处。 2.【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农民。比喻残酷统治下到处都是中吟不悲号的农民。 3.【爱屋及乌】:因为爱过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屋上的乌鸦。比喻因为喜爱一个人而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4.【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5.【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6.【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7.【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 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这是儒家提倡的态度。 8.【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9.【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素,平常。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顾意。 10.【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门类、秩序、:就,归于。原来指写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词合乎规范。现在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有时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 11.【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12.【暗渡陈仓】:指称作战时在正面迷惑敌人,在侧面突然袭击的策略;还用以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多指男女不正常行径)。 13.【黯然销魂】: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心情沮丧得好象失去灵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愁苦。 14.【嗷嗽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养。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天灾人祸人民群众受饿的惨状。 B 15.【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16.【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17.【不稂不莠】:粮,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袭义。 18.【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9.【不孚众望】:不使大家信服。不能理解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 20.【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 21.【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22.【不逞之徒】:不退,不如意,欲望没能满足。以后就称犯法或捣乱闹事的人为不逞之徒。 23.【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不经,不合道理。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成语

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成语 、震耳欲聋。 2、掩耳盗铃。 3、闻鸡起舞。 4、窃窃私语。 5、一唱一和。 6、夫唱妇随。 7、充耳不闻。 8、电闪雷鸣。 9、曲高和寡。 10、五光十色。 11、立竿见影。 12、坐井观天。 13、镜花水月。 14、海市蜃楼。 15、杯弓蛇影。 16、形影不离。 17、隔岸观火。 18、绿树成荫。

20、惊弓之鸟。 21、海底捞月。 22、滴水成冰。 23、扬汤止沸。 24、釜底抽薪。 25、屡教不改。 26、一往无前。 27、勇往直前。 28、一日千里。 29、旭日东升。 30、刻舟求剑。 31、孤掌难鸣。 32、愚公移山。 33、势均力敌。 34、同心协力。 35、朝发夕至。 36、脚底抹油。 37、咬牙切齿。 38、一刀两断。 39、一无所有。 40、迎刃而解。

42、引而不发。 43、芳香四溢、 俗语、诗词中也有物理知识,你会解释吗? 1、潭清疑水浅。 2、破镜难重圆。 3、闻其声,知其人。 4、霜前冷,雨后寒。 5、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6、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7、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8、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9、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0、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2、八月秋高风怒号。 13、大树底下好乘凉。 14、身正不怕影子斜。 15、下雪不冷化雪冷。 16、真金不怕火来炼。

叮叮小文库 17、小小秤砣压千斤。 18、酒香不怕巷子深。 19、墙里开花墙外香。 20、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2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7、冬天麦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2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学习初中物理的部分口诀 (一)知识类 1、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口诀 确定对象先隔离, 绕其一周找施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 依此顺序来分析。

公务员考试常见化学知识汇总(一)——诗词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 蜡炬成灰泪始干——烃类地不完全燃烧 . 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炸产生二氧化硫 . 日照香炉生紫烟——多环芳香烃地升华 . 洪炉照破夜沉沉——燃烧释放二氧化碳 解析:.“日照香炉生紫烟”是香炉峰瀑布地水汽在日光照耀下产生地折射现象,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也考,如年(乙级)第题:爱国诗人于谦地《石灰吟》中,只含有化学变化地诗句是(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千锤万凿出深山 .要留清自在人间 .粉身碎骨浑不怕 .烈火焚烧若等闲 解析:.燃烧是化学反应,石灰石地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而“千锤万凿”和“粉身碎骨”都是物理变化.其实这道题来源于中学化学常考地一道习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中学化学原题】明代爱国将领于谦地《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该诗体现了诗人地崇高情操和献身精神.诗中蕴含着石灰地来源、生产、性质、用途等化学事实.下列化学变化中与诗意无关地是(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 () ()↓ 解析:.于谦地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地崇高情操,它所包含地物质也非常丰富多彩.它体现了人作用于自然环境,体现自然环境陶冶了人美好情操地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归纳了碳酸钙及与之相关地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描写了烧石灰地工人,先将深山中地石灰石(含碳酸钙)经过千锤万凿地将石灰石敲碎,然后放在石灰窑里烧制成白色地生石灰(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白色地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地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雪白地碳酸钙,这样一系列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即→ → () →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公务员考试成语大全

1、类比记忆:利用意义上的延伸性进行记忆。 不以为意不在意,差强人意还满意;屡试不爽都不错,无可厚非本有错;扬汤止沸不彻底,釜底抽薪才彻底;石破天惊文议奇,匪夷所思思想奇;讳莫如深瞒得深,微言大义意义深;曲突徙薪先预防,邯郸学步乱模仿。 2、联想记忆:利用意义上的相近性或相反性进行记忆。 始作俑者是首恶,朋比为奸干坏事;怙恶不悛恶难改,罪不容诛死有余;蝇营狗苟鲜廉耻,尸位素餐白吃饭;狗尾续貂坏接好,良莠不齐藏好坏;无所不至坏事多,无微不至关怀多;日薄西山情势危,旭日东升气象新。 3、压韵记忆:利用韵脚的和谐造成朗朗上口的效果。 筚路蓝缕创业艰,附庸风雅装门面;否极泰来好运至,忍俊不禁笑不止;色厉内荏纸老虎;空穴来风有根据;形单影只太孤单,开门揖盗招祸患;瓜田李下受嫌疑,投鼠忌器有顾忌;一衣带水地临近,间不容发形势急;人微言轻不重视,危言危行言行直;未雨绸缪先准备,尾大不掉难指挥;功败垂成未成功,不以为然不赞同;火中取栗被利用,罚不当罪处罚重;含英咀华赏诗文,数典望祖忘根本;三人成虎谎变真,如履薄冰心谨慎。 颐指气使态度傲,改弦易辙态度变;不绝如缕声细长,屡试不爽都不错知微见著小见大,扬汤止沸不彻底;未雨绸缪先准备,出奇制胜不带宾文不加点一气成,无可厚非本有错;不刊之论删不得,明日黄花今日凋改弦更张制度变,评头品足挑毛病;敬谢不敏婉推辞,耸人听闻多夸大釜底抽薪才彻底,汗牛充栋藏书多;罄竹难书罪恶多,休戚与共同祸福师心自用太自负,狗尾续貂坏接好;左右逢源事圆滑,不容置喙没机会不绝如缕情势急,风声鹤唳太惊恐;振振有词强夺理,浅尝辄止重表面同舟共济共患难,骇人听闻真正怕;鳞次栉比屋多齐,沆瀣一气是小人粉墨登场坏人上,十室九空人口少;噤若寒蝉不敢声,目无全牛技艺熟;天马行空诗书文,执迷不悟不省悟;殚精竭虑要学习,苦心孤诣勤钻研;处心积虑带贬义,差强人意还满意;浩如烟海资料多,三人成虎谎变真;罚不当罪处罚重,无所不至坏事多;不负众望不辜负,不瘟不火恰到好;不可理喻太蛮横,如沐春风受教化;胸无城府无心机,空穴来风有根据;韦编三绝太刻苦,庆父不死制动乱;倚马可待文思敏,万人空巷真热闹;首当其冲遭头炮,不名一文是贫穷;以邻为壑嫁祸人,望其项背可赶上;

公务员考试常见成语

常见成语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d o)待哺(b U):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 i)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 d 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ei )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 mg)不莠(y*):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 1 ):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 □)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我国灿烂优秀的文化中,有不少言简意赅的成语,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富于哲理。选择其中一些常用的成语引入政治课教学,对于活跃思维、明理导行、提升综合素质等,都极为有益。在最近几年的政治高考中,用一些常用成语设计的题型也屡屡出现。因此,在哲学常识的学习中注意一些常用成语的收集和整理,把握其中的哲理,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扼要浅析150条成语,供同学们学习哲学常识时参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张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十则成语与化学

十则成语蕴含的化学原理 百炼成钢 公元前600年中国已掌握冶铁技术,早期的炼铁是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炼炉中,在650-1000℃和上焙烧利用木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使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冷却后,取出铁块。这种炼铁方法叫块炼铁,用这种方法炼得铁质地疏松,还夹杂着许多杂质,不坚韧,并无多大实用价值。后来经过不断的实践,人们发现把这种铁,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经这反复锻打,就可把夹杂的氧化物挤出去,此时铁的机械性能就得到了改善。在反复锻打铁块的基础上,古人又得出块炼铁渗碳成钢的经验,这是最早的钢。西汉时,为提高钢的质量,人们又增加了锻打的次数,由十次,三十次,五十次增至近百次从而得到所谓的"百炼钢"。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但取粗铁煅之百余火,每煅称之,一煅一轻,至累煅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这就是"百炼成钢"。 语源:晋?刘琨《重赠卢谌》:"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现意:比喻人经过多次刻苦的锻炼,非常坚强,或成为优秀的人物。 此地无银三百两 银,是一种白色柔软的金属元素,熔点961℃,是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金属,有很好的延展性。银在自然界的储藏量稀少,但比黄金多近四十倍。银的化学稳定性好,不易被氧化,但与空气中的硫化合而变黑。 银一般与铝矿共生,在冶炼铝时,银被还原出来。大约在公元前二千多年,人们就已采用这种"吹灰法"提取银,数千年来,银与金一样,应用价值都不大,除了用作货币、装饰品外,几乎没有其他用途。直到现在,白银才在工业上发掘出大量的用途,如,人们发现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可以用于计算机、导弹等精密电路上;银的反射性能高,可镀在玻璃上制造镜子及在保温瓶内胆防止热量的散失;银的杀菌性能也很好,是氯化物的十倍,可用于医疗上的收敛及消炎;银的溴化物遇光即分解,具有非常灵敏的感光性,可以用于照相底片及X光片生产,这是银的最大用量的用途。 语源:民间传说:"有人把三百两银子埋在地下,上书'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王二偷去,回书'隔壁王二不曾偷'。 现意:比喻要想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愈加暴露,弄巧反拙。也作"此地无银"。刀耕火耨 火耨(nòu)者,用火烧去草。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火烧后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3.5%,是一种高效钾肥,除了供给土壤钾磷等多种元素外,还可降低土壤酸性,对小麦、油菜、红薯、烟草等农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别小看"刀耕火耨"这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它可是最早的化学肥料的应用。 宋?许观《东斋记事?刀耕火种》记载了这种耕作技术:"每欲布种时,则先代其林木纵火焚之,俟(sì)其成灰,即布种于其间,如是所收必倍,盖史书所言刀耕

高中物理 谚语,古诗词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素材

谚语,古诗词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 很多的谚语和古诗词中都包含了物理知识,这里我们总结了一些,增强同学们的课外知识 1.缸穿裙大雨淋。(缸为什么穿裙子呢?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缸的外表面上。同时也暗示着降温即有大雨到来。) 2.霜后暖,雪后寒。(霜是由水蒸汽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又因为凝华属于放热过程所以霜后暖;大雪过后要融化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要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所以雪后寒。) 3.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动颁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小地震的振动颁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 4.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 5.软也是水,硬也是水。(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又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后斥力难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当花朵分泌芳香分了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9.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地球有吸引力而产生的重力方向是坚直向下所以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10.爬得高,跌得重。(因为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并且举的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11.玉不琢,不发光。(玉被打磨后非常的光滑,是镜面反射,反射光比较强,所以说玉不琢,不发光。) 12.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说船到江心很难停下。) 13.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14.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1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6.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遇到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 17.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光在同一种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公务员考试高频易混成语汇总

.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 2.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亦作“趁火抢劫”。 ☆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心满意足:心愿满足。亦作“心满愿足”。 ☆称心如意:完全合乎心意。亦作“趁心如意”。 .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引出。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亦作“承先启后” 。☆承上启下: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 .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地瞎想。亦作“胡思乱量”。 ☆痴心妄想:入迷的心思,荒唐的想法。形容一味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 .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亦作“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积久考虑。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多含贬义。 .粗心大意:做事不细心,马虎。 ☆粗枝大叶:指文字或话语简略概括,也指做事不认真,不细心,马虎大意。 .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

☆雷厉风行:厉,猛烈。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政事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比喻行事声势威猛,动作迅速。 .当仁不让:当仁,指面临仁义之事。《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义不容辞:指顾全道义而不推辞。 .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威严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严肃。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多含讥讽之意。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 ☆等量齐观:等,同等。齐,一样。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指物。 .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形容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颠,跌。扑,敲。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死灰复燃:死灰,烧余的灰烬。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亦作“东山复起”。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亦作“了若指掌”。 .标新立异:原谓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自听到和看到的。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词语搭配

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词语搭配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词语搭配是常考题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常考习惯搭配词语汇总 例题1:中华民族一直以其强烈的责任意识享誉世界,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尤其需要人们的责任意识,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呼唤。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增强要求 B.提高结果 C.加强需要 D.提升途径 解析:此题答案为A。“提高”、“提升”与“意识”搭配不当,可排除B、D;根据“既……也……”引导的并列句可知,第二空必与“呼唤”相对应,故应选“要求”,正确答案为A 项。 二、常考专业术语的固定搭配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选词填空当中,考生经常遇到一些专业术语的固定搭配,难度较大,容易混淆,考生平时要加强对这些专业术语的积累。 (一)法律专业术语 法律专业术语是专门用来表示法律领域特有的事物、现象的专业用语,具有规范、严谨的特点。政法干警考试中与法律相关的逻辑填空材料,常以法律专业术语的固定搭配为考查重点,考生在平时应注意此类词语的积累。 例题2: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对此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复议诉讼裁决 B.复议控告判决 C.仲裁复议仲裁 D.仲裁诉讼复议 解析:此题答案为A。“仲裁”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官方身份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第一

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成语中的化学

成语中的化学 一.与燃烧相关的成语 1.刀耕火耨(nòu): 解释: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成语“刀耕火种”、“刀耕火耘”意思同样。) 2.炉火纯青 解释:原指古代道士炼丹,在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成功了,(燃烧,火焰的颜色能间接反映出炉内的的温度,温度超过3000℃,火焰就会变成蓝色,这是燃烧的温度最高阶段,即“炉火纯青”) 3.石破天惊 化学解释:真正能产生“石破天惊”效果的只有炸药爆炸。 4.百炼成钢 化学解释:一种说法是,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 致纯的过程。生铁中的含碳量为2%-4.3%,钢的碳含量0.03%-2%,生铁更高,经 过高温,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铁中的含碳量, 就成了钢。 5.水火不容 6.恨铁不成钢 7.火中取栗 8.釜底抽薪 9.灯尽油干10.火上浇油11、杯水车薪12、抱薪救火13、风烛残年14.钻木取火15.煽风点火16.火树银花(涉及的燃烧是化学变化,烟花的五颜六色是焰色反应是物理过程) 二.成语中的变化 1.水滴石穿:化学变化CaCO3+CO2+H20==Ca(HCO3)2 与此相反的是溶洞中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溶解有Ca(HCO3)2水溶液,当压强减少或温度升高时,发生分解反应:Ca(HCO3)2====CaCO3↓+CO2↑+H2O产生的碳酸钙沉积起来,经过千百万年的积累就形成了钟乳石和石笋。 2.饮鸩止渴:鸩是一种毒鸟,也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俗称。(对应变化是化学变化,砒霜使人体蛋白质变性) 3.坚如盘石:描述硬度的,物理性质。 类似的:削铁如泥反映出铸成刀的合金的硬度特别大 4.沙里淘金:物理过程。金很重。1立方米的沙子只重2吨左右,而同体积的金却达19.3吨重!很早人们就利用金与沙比重的悬殊,用水冲洗含金的砂,这就是所谓的“沙里淘金”。 5.月桂飘香:分子的运动,物理过程。 6.铁杵磨针:物理过程。 7.水乳交融: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并不溶于水,但通过乳酪素为乳化剂可分散在水 中形成乳液。洗洁精、洗发精去污的原理与此相似:让不溶于水的油脂乳化分散到水 中——水乳交融而除去(是一物理过程)。 三.成语中所涉及到的化学物质 1.信口雌黄:雌黄: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颜色金黄鲜艳,是一种很早就被发现的重要的含砷化合物,是古代进行书写及绘画的一种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与“口中雌黄”相同。与此类似的有一种物质叫雄黄,化学成分为α-As4S4,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了解即可,不用背)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词汇汇总

公务员行测:常考词语汇总 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浩如烟海,难以计数,但据统计,常用词语也只有56008个。掌握好了这56008个词语,日常的阅读理解与表达完全没有问题。同理,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填空所考查的词语看似数不胜数,难以预测,其实也有它的“常用词语”。为了使大家更方便、更有针对性地掌握逻辑填空的“常用词语”,中公教育专家将历年真题中的常考词语列出一些,讲解常见易混淆词义的词语,总结各领域常见的词语搭配。 1.表范围的词语 (1)领域:国家主权所及的整个区域;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适用对象多为学术研究、思想意识或社会活动范围。 例:老舍能写反映北京底层市民生活的《骆驼祥子》,恐怕写不了表现上海工商界生活的《子夜》。大师熟悉的领域也会是有限的,谁也不是全能的。 (2)范围:周围的界限。适用对象可具体,可抽象。 例:数字图书馆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发展的产物,有着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征,其服务的范围大大超出图书馆的围墙。 (3)范畴: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联系的基本概念;类型。仅用于理论、概念等抽象事物。 例:只要属于国家财富管理范畴,都应纳入财税改革框架。 2.表态度的词语 (1)客观:不带个人偏见的;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实际上。 例:温总理在今年两会上做的工作报告既客观总结政府工作成绩,又不回避矛盾和问题;既在“求真”上下功夫,更在“务实”上做文章,做到了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2)主观:不依赖客观实际情况,而单凭自己的愿望出发的;属于人的意识、精神方面的东西。 例:脱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或超越经济发展水平,单纯或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或通过计划规划,只凭主观愿望加速城市化进程或提高城市化率,都是不现实的,而且是有害的。 (3)主动:自发的或自觉的;形容局面对己方有利、可以实现自己意愿的。 1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词语

公务员考试常用词语 A 1 [哀怜/爱怜/爱恋]三者读音大致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华民族有哀怜弱者的传统”。“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如“爱怜子女”。“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如“二十多年来,他俩一直相互爱恋着”。 2 [爱护爱惜]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镀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前者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后者则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时间”。 3 [安闲安适]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4 [安置安顿安排]“安置”重在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着重在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5 [按语/暗语]相同点:二者都与语言有关。不同点:“按语”也写作“案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如“这个文段,编者特地加了按语”;“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如“这些话纯是暗语,别人根本听不懂”。 6 [暗淡/黯淡]二者都指不明朗。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7 [翱翔/遨游]二者都与游动有关,但游动的方式有所不同。“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遨游”指漫游,游历。如“自由翱翔”,“遨游太空”。 8 [懊悔懊恼]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己”;懊恼重在“恼”——烦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B 9 [把持操纵]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10 [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11 [包括包罗包含包涵]“包括”可指具体事物,又可指抽象事物,如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等思想观点。“包罗”指广大范围,众多事物,常说包罗万象。“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12 [包藏/饱藏]“包藏”指包含,隐藏,如“包藏祸心”。“饱藏”指深深地隐藏着,如“他那双贼圆的眸子里饱藏着杀机”。 13 [包含/饱含/包涵]三者都有含有的意思,但含有的浓度或对象不同。“包含”仅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饱含”指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如“饱含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包涵”指客套话,请人原谅,如“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14 [保障保证]“保障”指有效地保护人民财产、劳动、科研成果等使人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着重于用事实或行动担保做到。 15 [报复/抱负;包袱]“报复”指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贬义,如“他善于对提意见的人打击报复”。“抱负”指远大的志向,褒义,如“青年人应该有理想,有抱负”。“包袱”比喻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如“思想包袱”。 16 [报到/报道]“报到”,动词,指向组织报告自己已经来到,如“新生入学报到处”。“报道”也写作“报导”,名词,指新闻稿,如“他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动词,通过媒体把新闻告诉群众,如“报道消息”。 17 [暴戾/暴力]“暴戾”,形容词,指粗暴乖张,残酷凶恶,如“这个老板真是暴戾,动辄对工人进行打骂”。“暴力”,名词,①强制的力量,武力,如“暴力革命”;②特指国家的强制力,如“军队对于敌对阶级是一种暴力”。 18 [暴病/抱病]二者都与疾病有关,但词性和词义不同。“暴病”指突然发作来势很凶的病,名词,如“一场暴病,整得他意志完全消沉了”。“抱病”指有病在身,动词,如“自此以后,他一直抱病在家,不再露面”。

汉语成语里的物理原理

汉语成语里的物理原理 仔细研究某些汉语成语可以发现,有些汉语成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在物理和语文课堂教学中相互渗透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大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突破学科本位,淡化学科界限,强化知识渗透。下面就从物理学的角度例析有关的汉语成语。 1.关于力现象的汉语成语 1.1 刻舟求剑 《汉语成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据说从前楚国有一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沿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记号,等船停下后,他便从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没有找到(见《吕氏春秋·察今》)。比喻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此人错选了参照物。因船相对剑是运动的,则船和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则确定剑的位置应选择与剑的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如岸上的石头、树木、花草等。 1.2 一泻千里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泻:水急速往下流。本指江河水势汹涌,奔腾直下,后比喻文笔流畅,气势奔放。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当相对高度越高时,水落到低处转化为的动能越多,动能越多,则速度越大。所以“江河水势汹涌、奔腾直下”的解释突出了江水的流速大。 1.3 沉李浮瓜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三国·魏·曹丕《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指暑天把瓜、李等放在冷水中浸凉后食用。也指暑天在冷水中浸凉后食用的瓜果。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不说“沉瓜浮李”呢?因为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规律。大家知道,一般瓜类如东瓜、南瓜等内部都有空心部分,正因如此,其重比同体积的水要轻,全部浸没在水中时,F浮>G瓜,即瓜类均要上浮。而李子、桃子等果实内均有核仁,因此把它们放入水中时F浮<G瓜,会下沉于水底。因此古人说:“瓜浮李沉”而不说“瓜沉李浮”。 1.4 一发千钧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钧:古代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吊着千钧重物,比喻形式十分危急。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根头发所承受的最大平均拉力只不过1.72牛顿。而1钧(即三十斤)的力相当于150牛顿,1千钧即1.5×10^5牛顿。很显然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这种情况怎么能不危急呢? 1.5 随波逐流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1、滴水穿石:比喻虽然力量很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难以办到的事情。 水滴的力量是如此微小,它为什么能够把石头滴穿呢?通常人们认为,这是由于水滴长年累月地冲击石头的结果。殊不知,这里面还伴随着化学反应,因为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雨水中溶有二氧化碳,使得雨水略呈酸性。碳酸钙与水及二氧化碳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随水流走。久而久之,滴水的地方就形成了凹陷,甚至是穿孔。 屋檐下的青石板就常有这种情况发生,其化学方程式是:CaCO3 + CO2 + H2OCa(HCO3)2 风景区的石笋和钟乳石,就是由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长期冲刷而成。 2、如胶似漆: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 三千多年前,人们就用动物皮、角、骨来熬制骨胶、牛皮胶等,用来粘合各种物件,这是最早的粘合剂。相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也是用石灰、糯米胡等混合调配的粘合剂,把无数的石块粘结起来而建成的。生漆是我国的特产,是由天然漆树分泌出来的粘性液体,是最早的化学涂料。 3、甘之如饴: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饴就是麦芽糖,是一种使用较早的糖类化合物,它可以通过风干的麦芽或谷物发酵酿造得到。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来自于糖类化合物氧化产生的热量,糖类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4、水乳交融: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 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并不溶于水,但通过乳酪素为乳化剂,可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洗洁精、洗发精去污的原理与此相似,让不溶于水的油脂乳化分散到水中,因“水乳交融”而除去。 5、炉火纯青:比喻一个人的技术或学问达到了最高境界。 一般的火焰都是红色的,这是因为一般的燃料都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在供氧不足时燃烧不完全,部分没有燃烧的碳粒,在高温下灼热发出红光。比如,过去使用的小煤油灯,其火焰就是红色的,如果在煤油灯火焰的上方放一张白纸,过一会儿白纸就会被熏黑,这种黑灰就是没有燃烧的碳。如果供氧充足,燃烧完全,火焰的颜色是青的,这时温度达到了最高(达到了最高境界)。例如,煤气灶的火焰。 很早的时候,人们就知道根据燃烧火焰的颜色判断温度的变化:炉火温度在1200℃时,火焰发亮,逐渐变白;继续升高到3000℃后,呈白热化;如果超过3000℃,火焰则会由白变蓝,这就是“炉火纯青”了。这也是燃烧时可达到的最高温度。 6、灵丹妙药:比喻能解决一切疑难问题的好办法。 丹剂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人们用各种矿物原料精心炼制“灵丹妙药”,以满足贵族长

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现象

中国的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此我们共同了解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以加深对光现象的理解。 一、光沿直线传播 1.坐井观天 解析: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很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2.立竿见影 解析: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正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竹竿挡住光线才形成影子。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解析: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运用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出自晚唐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 解析: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而“楼台倒影”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5.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出自宋代苏轼的《游蒋山》) 解析:“峰多巧障日”为什么太阳光会被山峰挡住,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6.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泊樟镇》) 解析:诗句大意是,为什么要推开山腰的浮云,才能看到峰顶,阳光只能从云缝中穿出照亮江面。都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 1.镜花水月 解析: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都是虚像,因此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2.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3.玉不琢不成器 解析: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 解析:“举杯邀明月”说明月亮在酒杯中形成一个虚像,涉及平面镜成像。 5.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出自汉代秦嘉的《赠妇》) 解析:“宝钗好耀首”说明通过珠宝首饰的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中,显得格外耀眼;“明镜可鉴形”利用了 平面镜成像知识。 6.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出自《春山夜月》) 解析:“掬水月在手”水中为什么会有月亮,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平面镜成像。 7.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解析:“皓月”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月亮本身不发光;“浮光跃金”指太阳光被水面反射了,看上去湖面泛 起金光;“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解析;“江清月近人”是指月亮在水中形成一个虚像,作者感觉与月亮虚像的距离很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