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 格式:ppt
- 大小:785.50 KB
- 文档页数:14
§ 3.2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课时安排1课时从容说课本节依次要讲述函数y =C (常量函数),y =x n (n ∈Q ),y =sin x ,y =cos x 的导数公式,这些公式都是由导数的定义导出的,所以要强调导数定义在解题中的作用.(1)关于公式(x n )′=nx n -1(n ∈Q ),这个公式的证明比较复杂,教科书中只给了n ∈N *情况下的证明.实际上,这个公式对于n ∈R 都成立.在n ∈N *的情况下证明公式,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特别是xx x x x x f x x f nn ∆-∆+=∆-∆+)()()(要运用二项式定理展开后再证明,化为12211)(---∆++∆⋅+n n n n n n n x C x x C x C ,当Δx →0时,其极限为11-n n x C 即nx n -1.在讲完这个公式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利用定义或这个公式求y =(x -a)n 的导数,学生一定会模仿上述方法用定义求解,这是十分可贵的.也有的学生要利用二项式定理先将(x -a)n 展开,然后求导,即利用(x n )′=nx n -1求导.y =(x -a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C a x C a x C x C )1(222110-⋅+-+-=-- ,1112110)1()1(------++-⋅-='n n n n n n n n a C a x n C x nC y ,利用11--=k n k n nC kC 将其合并成二项式定理的形式.当然有这种解法的,应该提出表场,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也要提出这要运用导数的和差运算法则,并告诉学生这是2003年高考题.(2)运用定义证明公式(sin x )′=cos x ,(cos x )′=-sin x ,要用到极限1sin lim0=→∆xx x ,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补充证明.第五课时课 题§ 3.2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公式1 C ′=0(C 为常数)2.公式2 (x n )′=nx n -1(n ∈Q )3.公式3 (sin x )′=cos x4.公式4 (cos x )′=-sin x5.变化率二、能力训练要求1.掌握四个公式,理解公式的证明过程.2.学会利用公式,求一些函数的导数.3.理解变化率的概念,解决一些物理上的简单问题.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四种常见函数的导数:C ′=0(C 为常数),(x n )′=nx n -1(x ∈Q ),(sin x )′=cos x ,(cos x )′=-sin x .教学难点四种常见函数的导数的内容,以及证明的过程,这些公式是由导数定义导出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式让学生自己根据导数的定义来推导公式1、公式2、公式3、公式4,公式2中先证n ∈N *的情况.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我们是用极限来定义函数的导数的,我们这节课来求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以后可以把它们当作直接的结论来用.Ⅱ.讲授新课[师]请几位同学上来用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1.y =C (C 是常数),求y ′.[学生板演]解:y =f (x )=C ,∴Δy =f (x +Δx )-f (x )=C -C =0,xy ∆∆=0. y ′=C ′=xy x ∆∆→∆0lim =0,∴y ′=0. 2.y =x n (n ∈N *),求y ′.[学生板演]解:y =f (x )=x n ,∴Δy =f (x +Δx )-f (x )=(x +Δx )n -x nn n n n n n n n n x x C x x C x x C x -∆⋅++∆+∆+=--)()(22211n n n n n n n x C x x C x x C )()(22211∆⋅++∆+∆=--12211)(---∆++∆+=∆∆n n n n n n n x C x x C x C xy ∴y ′=(x n )′1111221100)(lim lim -----→∆→∆==∆++∆+=∆∆=n n n n n n n n n n x x nx x C x C x x C x C x y . ∴y ′=nx n -1.3.y =x -n (n ∈N *),求y ′.[学生板演]解:Δy =(x +Δx )-n -x -nn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n nn nn x x x x C x x C x C x y x x x x C x x C x C x x x x x x x x x )()()()()()()(1)(11221122211∆+∆++∆+-=∆∆∆+∆++∆+-=∆+∆+-=-∆+=----- ∴xy y x ∆∆='→∆0lim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x x x xC xx x x C x x C x C ⋅-=∆+∆++∆+-=----→∆11122110])()([lim=-nx -n -1.∴y ′=-nx -n -1.※4.y =sin x ,求y ′.(叫两位同学做)[学生板演][生甲]解:Δy =sin(x +Δx )-sin x=sin x cos Δx +cos x sin Δx -sin x ,xx x x x x x y ∆-∆+∆=∆∆sin sin cos cos sin , ∴xy y x ∆∆='→∆0lim x x x x x xx x x x x xx x x x xxx x x x x x x x x cos 4)2(2sin )sin 2(lim sin cos lim )2sin 2(sin lim sin cos )1(cos sin lim sin sin cos cos sin lim22002000+∆⋅∆∆⋅-=∆∆+∆∆-=∆∆+-∆=∆-∆+∆=→∆→∆→∆→∆→∆ =-2sin x ·1·0+cos x =cos x .∴y ′=cos x .[生乙]Δy =sin(x +Δx )-sin x=2cos(x +2x ∆)sin 2x ∆,xx y ∆=∆∆22, ∴xy y x ∆∆='→∆0lim 22sin lim )2cos(lim 22sin )2cos(lim 2sin )2cos(2lim 0000xx x x xx x x xx x x x x x x ∆∆∆+=∆∆∆+=∆∆∆+=→∆→∆→∆→∆ =cos x .∴y ′=cos x .(如果叫两位同学上去做没有得到两种方法,老师可把另一种方法介绍一下)※5.y =cos x ,求y ′.(也叫两位同学一起做)[生甲]解:Δy =cos(x +Δx )-cos x=cos x cos Δx -sin x sin Δx -cos x ,x x x x x x x yy x x ∆-∆-∆=∆∆='→∆→∆cos sin sin cos cos lim lim00 1sin 4)2(2sin )cos 2(lim sin sin lim )2sin 2(cos lim sin sin )1(cos cos lim2200200⋅-∆⋅∆∆-=∆∆-∆∆-=∆∆--∆=→∆→∆→∆→∆x x x x x xx x x x x xxx x x x x x x =-2cos x ·1·0-sin x =-sin x ,∴y ′=-sin x .[生乙]解:x x x x x ∆-∆+→∆cos )cos(lim22sin )2sin(lim 22lim 00xx x x xx x ∆∆∆+-=∆=→∆→∆ =-sin x ,∴y ′=-sin x .[师]由4、5两道题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所以求三角函数的极限时,选择哪一种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转化,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选择好的公式,可以简化计算过程.上面的第2题和第3题中,只证明了n ∈N *的情况,实际上它对于全体实数都成立.我们把上面四种函数的导数作为四个公式,以后可以直接用.[板书](一)公式1 C ′=0(C 是常数)公式2 (x n )′=nx n -1(n ∈R)公式3 (sin x )′=cos x公式4 (cos x )′=-sin x(二)课本例题[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函数的导数,运用公式求:(1)(x 3)′;(2)(21x )′;(3)(x )′. [学生板演](1)解:(x 3)′=3x 3-1=3x 2.(2)解:3122222)()1(----=-='='x x x x. (3)解:xx x x x 212121)()(2112121==='='--. (还可以叫两个同学同做一道题,一个用极限即定义来求,一个用公式来求,比较一下)(三)变化率举例[师]我们知道在物理上求瞬时速度时,可以用求导的方法来求.知道运动方程s=s(t ),瞬时速度v =s′(t ).[板书]物体按s=s(t )作直线运动,则物体在时刻t 0的瞬时速度v 0=s′(t 0).v 0=s′(t 0)叫做位移s 在时刻t 0对时间t 的变化率.[师]我们引入了变化率的概念,函数f (x )在点x 0的导数也可以叫做函数f (x )在点x 0对自变量x 的变化率.很多物理量都是用变化率定义的,除了瞬时速度外,还有什么?[板书]函数y =f (x )在点x 0的导数叫做函数f (x )在点x 0对自变量x 的变化率.[生]例如角速度、电流等.[师]它们是分别对哪些量的变化率呢?[生]角速度是角度(作为时间的函数)对时间的变化率;电流是电量(作为时间的函数)对时间的变化率.[师]下面来看两道例题.[例1]已知物质所吸收的热量Q =Q (T )(热量Q 的单位是J ,绝对温度T 的单位是K),求热量对温度的变化率C (即热容量).[学生分析]由变化率的含义,热量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热量对温度的变化率就是热量函数Q (T )对T 求导.解:C =Q ′(T ),即热容量为Q ′(T )J/K.[师]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叫做比热容,那么上例中,如果物质的质量是v kg,那么比热容怎么表示?[生]比热容是v1Q ′(T ) J/(kg·K).图3-9[例2]如图3-9,质点P 在半径为10 cm 的圆上逆时针作匀角速运动,角速度为1 rad/s ,设A 为起始点,求时刻t 时,点P 在y 轴上的射影点M 的速度.[学生分析]要求时刻t 时M 点的速度,首先要求出在y 轴的运动方程,是关于t 的函数,再对t 求导,就能得到M 点的速度了.解:时刻t 时,∵角速度为1 rad/s,∴∠POA=1·t =t rad.∴∠MPO =∠POA =t rad.∴OM =OP ·sin ∠MPO =10·sin t .∴点M 的运动方程为y =10sin t .∴v =y ′=(10sin t )′=10cos t ,即时刻t 时,点P 在y 轴上的射影点M 的速度为10cos t cm/s.[师]我们学习了有关导数的知识,对于一些物理问题,就可以利用导数知识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求导时,系数可提出来.Ⅲ.课堂练习1.(口答)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x 5;(2)y =x 6;(3)x =sin t ;(4)u =cos φ. [生](1)y ′=(x 5)′=5x 4.[生](2)y ′=(x 6)′=6x 5.[生](3)x ′=(sin t )′=cos t .[生](4)u ′=(cos φ)′=-sin φ.2.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31xy =;(2)3x y =. (1)解:y ′=(31x )′=(x -3)′=-3x -3-1=-3x -4. (2)解:321313133131)()(--==''='x x x x y . 3.质点的运动方程是s=t 3(s 单位:m ,t 单位:s),求质点在t =3时的速度.解:v =s′=(t 3)′=3t 3-1=3t 2,当t =3时,v =3×32=27(m/s),∴质点在t =3时的速度为27 m/s.4.物体自由落体的运动方程是s =s (t )=221gt (s 单位:m ,t 单位:s,g =9.8 m/s 2),求t =3时的速度.解:gt t g gt t s v =⋅==='=-122221)21()(, 当t =3时,v =g·3=9.8×3=29.4(m/s),∴t =3时的速度为29.4 m/s.[师]该题也用到求导时系数可提出来,根据[Cf (x )]′=Cf ′(x )(C 是常数).这由极限的知识可以证得.xx f x x f C x x Cf x x Cf x Cf x x ∆-∆+=∆-∆+='→∆→∆)()(lim )()(lim ])([00=Cf ′(x ). 5.求曲线y =x 4在点P (2,16)处的切线方程.解:y ′=(x 4)′=4x 4-1=4x 3.∴y ′|x =2=4×23=32.∴点P (2,16)处的切线方程为y -16=32(x -2),即32x -y -48=0.Ⅳ.课时小结[学生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四个公式(①C ′=0(C 是常数),②(x n )′=nx n -1(n ∈R),③(sin x )′=cos x ,④(cos x )′=-sin x )以及变化率的概念:v 0=s ′(t 0)叫做位移s 在时刻t 0对时间t 的变化率,函数y =f (x )在点x 0的导数f ′(x 0)叫做函数f (x )在点x 0对自变量x 的变化率.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 116习题3.2 2,4,5.(二)1.预习内容:课本P 118~119和(或差)、积的导数.2.预习提纲:(1)和(或差)的导数公式、证明过程.(2)积的导数 公式、证明过程.(3)预习例1、例2、例3,如何运用法则1、法则2.板书设计§ 3.2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1C ′=0(C 为常数)公式2(x n )′=nx n -1(n ∈R)公式3(sin x )′=cos x公式4(cos x )′=-sin xv 0=s ′(t 0)是位移s 在t 0对时间t 的变化率.函数y =f (x )在点x 0的导数叫做函数f (x )在点x 0对自变量x 的变化率.1.y =C (C 是常数),求y ′.2.y =x n (n ∈N *),求y ′.3.y =x -n (n ∈N *),求y ′.4.y =sin x ,求y ′.(两种方法)5.y =cos x ,求y ′.(两种方法) 课本例题(1)(x 3)′;(2)(21x)′;(3)(x )′. 例1.已知物质所吸收的热量Q =Q (T )(Q 单位:J ,T 单位:K),求热量对温度的变化率C (热容量).例2.质点P 在半径为10 cm 的圆上逆时针作匀角速运动,角速度为1 rad/s ,设A 为起始点,求时刻t 时,点P 在y 轴上的射影点M 的速度.课堂练习1.(口答)(1)(x 5)′;(2)(x 6)′;(3)(sin t )′;(4)(cos φ)′.2.(1) )1(3'x;(2)(3x )′. 3.质点运动方程是s=t 3,求t =3时的速度.4.221gt s =,求t =3时的速度. 5.求曲线y =x 4在P (2,16)处的切线方程.课后作业。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意义。
2. 掌握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求导法则。
3. 能够熟练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导数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意义。
2.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3. 导数的求导法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导数的基本概念、物理意义,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导数的求导法则。
2. 教学难点:导数的求导法则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意义。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实际问题引入导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导数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意义,让学生理解导数的本质。
4. 讲解导数的求导法则,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求导法则求解导数。
5.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导数基本概念和物理意义的理解,以及对几种常见函数导数的掌握情况。
2. 评价方式: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课后访谈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导数概念,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并能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等。
2. 反思方式:教师自我反思、学生反馈、同行评价等。
3. 改进措施: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活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八、教学拓展1. 拓展内容:导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经济学等。
2. 拓展方式:查阅相关资料、邀请专家讲座、小组讨论等。
3. 拓展目标:让学生了解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个常见函数的导数制作人:徐凯精讲部分:年级:高三科目:数学类型:同步难易程度:易建议用时:20-25min一.知识点:知识点一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知识点二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二.典例分析:题型一 利用导数公式求出函数的导数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sin π3;(2)y =5x ;(3)y =1x 3;(4)y =4x 3;(5)y =log 3x ;(6)y =1-2sin 2x 2.解 (1)y ′=0;(2)y ′=(5x )′=5x ln 5;(3)y ′=⎝⎛⎭⎫1x 3′=(x -3)′=-3x -4; (4)y ′=(4x 3)′=(x 34)′=1434x -=344x;(5)y ′=(log 3x )′=1x ln 3;(6)y =1-2sin 2x2=cos x ,y ′=(cos x )′=-sin x .反思与感悟 若给出函数解析式不符合导数公式,需通过恒等变换对解析式进行化简或变形后求导,如根式化指数幂的形式求导. 题型二 利用导数公式解决切线有关问题例2 (1)已知P ,Q 为抛物线y =12x 2上两点,点P ,Q 横坐标分别为4,-2,过P ,Q 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两切线交于点A ,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 (1,-4)解析 y ′=x ,k P A =y ′|x =4=4,k QA =y ′|x =-2=-2. ∵P (4,8),Q (-2,2),∴P A 的直线方程为y -8=4(x -4),即y =4x -8,QA 的直线方程为y -2=-2(x +2),即y =-2x -2,联立方程组⎩⎪⎨⎪⎧ y =4x -8,y =-2x -2,得⎩⎪⎨⎪⎧x =1,y =-4.∴A (1,-4).(2)已知两条曲线y =sin x ,y =cos x ,是否存在这两条曲线的一个公共点,使在这一点处两条曲线的切线互相垂直?并说明理由.解 设存在一个公共点(x 0,y 0)使两曲线的切线垂直,则在点(x 0,y 0)处的切线斜率分别为k 1=y ′|0x x ==cos x 0,k 2=y ′|0x x ==-sin x 0, 要使两切线垂直,必须k 1k 2=cos x 0(-sin x 0)=-1, 即sin 2x 0=2,这是不可能的.∴两条曲线不存在公共点,使在这一点处的两条切线互相垂直. 反思与感悟 1.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解决切线问题的两种情况 (1)若已知点是切点,则在该点处的切线斜率就是该点处的导数.(2)如果已知点不是切点,则应先设出切点,再借助两点连线的斜率公式进行求解. 2.求过点P 与曲线相切的直线方程的三个步骤题型三 利用导数公式求最值问题例3 求抛物线y =x 2上的点到直线x -y -2=0的最短距离.解 设切点坐标为(x 0,x 20),依题意知与直线x -y -2=0平行的抛物线y =x 2的切线的切点到直线x -y -2=0的距离最短.∵y ′=(x 2)′=2x ,∴2x 0=1,∴x 0=12,∴切点坐标为(12,14),∴所求的最短距离d =|12-14-2|2=728.反思与感悟 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可求其图象在某一点P (x 0,y 0)处的切线方程,可以解决一些与距离、面积相关的几何的最值问题,一般都与函数图象的切线有关.解题时可先利用图象分析取最值时的位置情况,再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准确计算. 三.课堂小结:1.利用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可以比较简捷地求出函数的导数,其关键是牢记和运用好导数公式.解题时,能认真观察函数的结构特征,积极地进行联想化归. 2.有些函数可先化简再应用公式求导.如求y =1-2sin 2x 2的导数.因为y =1-2sin 2x2=cos x ,所以y ′=(cos x )′=-sin x .3.对于正弦、余弦函数的导数,一是注意函数名称的变化,二是注意函数符号的变化.精练部分:年级:高三 科目:数学 类型:同步难易程度:易 建议用时:随堂练习10-15min 课后作业30min四.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x 7)′=7x 6;②(x -1)′=x -2;③(1x)′=-12x -32;④(5x 2)′=25x -35;⑤(cos x )′=-sinx ;⑥(cos 2)′=-sin 2.A .3B .4C .5D .6 答案 B2.已知过曲线y =1x上一点P 的切线的斜率为-4,则点P 的坐标为( )A.⎝⎛⎭⎫12,2B.⎝⎛⎭⎫12,2或⎝⎛⎭⎫-12,-2C.⎝⎛⎭⎫-12,-2D.⎝⎛⎭⎫12,-2 答案 B解析 y ′=⎝⎛⎭⎫1x ′=-1x 2=-4,x =±12,故选B. 3.已知f (x )=x a ,若f ′(-1)=-4,则a 的值等于( ) A .4 B .-4 C .5 D .-5 答案 A解析 f ′(x )=ax a -1,f ′(-1)=a (-1)a -1=-4,a =4.4.已知曲线y =x 3在点(2,8)处的切线方程为y =kx +b ,则k -b 等于( ) A .4 B .-4 C .28 D .-28 答案 C解析 ∵点(2,8)在切线上,∴2k +b =8,①又y ′|x =2=3×22=12=k ,② 由①②可得:k =12,b =-16,∴k -b =28.5.已知f (x )=1x ,g (x )=mx ,且g ′(2)=1f ′(2),则m =________.答案 -4解析 f ′(x )=-1x 2,g ′(x )=m .∵g ′(2)=1f ′(2),∴m =-4.6.设曲线y =e x 在点(0,1)处的切线与曲线y =1x (x >0)上点P 处的切线垂直,则P 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 (1,1) 五. 课后作业:1.若f (x )=sin x ,f ′(α)=12,则下列α的值中满足条件的是( )A.π3B.π6C.2π3D.5π6答案 A解析 ∵f ′(x )=cos x ,∴f ′(α)=cos α=12,∵α=π3时,cos α=12,故选A.2.若曲线y =x 4的一条切线l 与直线x +4y -8=0垂直,则l 的方程为( ) A .4x -y -3=0 B .x +4y -5=0 C .4x -y +3=0 D .x +4y +3=0答案 A解析 设切点(x 0,y 0),l 的斜率k =y ′|x =x 0=4x 30=4,x 0=1, ∴切点(1,1),∴l 的方程为y -1=4(x -1), 即4x -y -3=0.3.已知直线y =kx 是曲线y =e x 的切线,则实数k 的值为( ) A.1e B .-1e C .-e D .e 答案 D解析 y ′=e x ,设切点为(x 0,y 0),则⎩⎪⎨⎪⎧y 0=kx 0, ①y 0=e x 0, ②k =e x 0, ③∴e x 0=e x 0·x 0,∴x 0=1,∴k =e.4.曲线y =x 3+3x 2+6x -10的切线中,斜率最小的切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x -y -11=0解析 ∵y ′=3x 2+6x +6=3(x 2+2x +2)=3(x +1)2+3≥3, ∴当x =-1时,斜率最小,切点为(-1,-14),∴切线方程为y +14=3(x +1),即3x -y -11=0.5.若曲线y =x -12在点(a ,a -12)处的切线与两个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8,则a =________. 答案 64解析 ∵y =x -12,∴y ′=-12x -32,∴曲线在点(a ,a -12)处的切线斜率k =-12a -32,∴切线方程为y -a -12=-12a -32(x -a ).令x =0得y =32a -12;令y =0得x =3a .∵该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S =12·3a ·32a -12=94a 12=18,∴a =64. 6.已知A 、B 、C 三点在曲线y =x 上,其横坐标依次为1、m 、4(1<m <4),当△ABC 的面积最大时,m 的值等于________. 答案 94解析 如图,在△ABC 中,边AC 是确定的,要使△ABC 的面积最大,则点B 到直线AC 的距离应最大,可以将直线AC 作平行移动,显然当直线与曲线相切时,距离达到最大,即当过B 点的切线平行于直线AC 时,△ABC 的面积最大.f ′(m )=12m ,A 点坐标为(1,1),C 点坐标为(4,2),∴k AC =2-14-1=13,∴12m =13,∴m =94.7.已知曲线f (x )=x 3-3x ,过点A (0,16)作曲线f (x )的切线,求曲线的切线方程.解设切点为(x0,y0),则由导数定义得切线的斜率k=f′(x0)=3x20-3,∴切线方程为y=(3x20-3)x+16,又切点(x0,y0)在切线上,∴y0=3(x20-1)x0+16,即x30-3x0=3(x20-1)x0+16,解得x0=-2,∴切线方程为9x-y+16=0.。
1.2.1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一、教学目标:熟记公式(C )'=0 (C 为常数), (x )'=1, ( x 2 )'=2x ,2'11x x -=⎪⎭⎫ ⎝⎛.x x 21)'(=二、教学重点:牢固、准确地记住五种常见函数的导数,为求导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五种常见函数的导数.三、教学过程:(一)公式1:(C )'=0 (C 为常数).证明:y =f (x )=C , Δy =f (x +Δx )-f (x )=C -C =0,,0=∆∆x y .0lim ')('0=∆∆==∴→∆x y C x f x 也就是说,常数函数的导数等于0.公式2: 函数x x f y==)(的导数 证明:(略)公式3: 函数2)(x x f y==的导数 公式4: 函数x x f y1)(==的导数 公式5: 函数x x f y==)(的导数 (二)举例分析例1.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⑴3x ⑵21x ⑶x 解:⑴=')(3x 133-x 23x = ⑵='⎪⎭⎫ ⎝⎛21x )(2'-x 32--=x 32x -= ⑶=')(x )(21'x 12121-=x 2121-=x .21x =练习求下列函数的导数:⑴ y =x 5; ⑵ y =x 6; (3);13xy = (4).3x y = (5)x x y 2= 例2.求曲线xy 1=和2x y =在它们交点处的两条切线与x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例3.已知曲线2x y=上有两点A (1,1),B (2,2)。
求:(1)割线AB 的斜率; (2)在[1,1+△x ]内的平均变化率;(3)点A 处的切线的斜率; (4)点A 处的切线方程例4.求抛物线y =x 2上的点到直线x -y -2=0 的最短距离.(三)课堂小结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C )'=0 (C 为常数), (x )'=1, ( x 2 )'=2x ,2'11x x -=⎪⎭⎫ ⎝⎛.x x 21)'(=(四)课后作业《习案》作业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