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控制单元的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87 MB
- 文档页数:82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作业1、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说明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2、什么是主机?什么是CPU?什么是存储器?简述它们的功能。
3、计算机的硬件指标有哪些?4、解释英文缩写的含义:MIPS、CPI、FLOPS。
5、什么是机器字长、指令字长、存储字长?第3章系统总线1、解释下列概念(1)总线(2)系统总线(3)通信总线(4)总线主设备(5)总线从设备(6)总线仲裁2、什么是总线通信控制?为什么需要总线通信控制?3、什么是总线标准?为什么要制定总线标准?4、在高档PC机中,流行使用三总线(系统总线、PCI总线、ISA总线)结构。
说明这三种总线的连接关系,并举例说明每组总线上所连接的部件。
5、某总线在一个总线周期中可并行传送8个字节数据。
假设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时钟周期,总线的时钟周期频率为66MHz,求总线的带宽。
第4章存储器1、试比较主存、辅存、缓存、控存、虚存。
2、试比较RAM和ROM。
3、试比较静态RAM和动态RAM。
4、名词解释:存取周期、存取时间、存储容量。
5、什么是存储密度?什么是数据传输率?6、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如何衡量存储器的性能?为什么要把存储系统分成若干不同的层次?主要有哪些层次?每层由什么存储介质实现?7、什么是刷新?刷新有几种方式?简要说明之。
8、简述主存的读/写过程。
9、提高存储器的速度可采取哪些措施?简要说明之。
10、设有16个固定磁头的磁盘,每磁道存储容量为62500B,磁盘驱动器转速为2400rpm,试求最大数据传输率。
11、什么是“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存储系统中哪一级采用了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12、试比较Cache管理中各种地址映像的方法。
13、在Cache管理中,当新的主存块需要调入Cache时,有几种替换算法?各有何特点?哪种算法平均命中率高?14、设CPU共有16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并用MREQ作为访存控制信号(低电平有效),用WR作为读/写控制信号(高电平为读,低电平为写)。
第10单元课:液压控制元件概述、方向控制阀引入新课一、复习和成果展示1.知识点回顾(1)液压缸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2)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
(3)液压马达按结构形式不同的分类。
(4)液压执行元件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成果展示由21-25号学生展示第9单元课的理实作业,老师点评,纠正错误点。
二、项目情境小王去液压元件店购买了普通单向阀、液控单向阀和各类的换向阀,但小王对其内部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不太清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帮助小王解决这个问题。
三、教学要求1.教学目标(1)掌握液压控制元件的基本要求和液压控制元件的分类。
(2)掌握方向控制阀的分类。
(3)掌握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和三位阀的中位机能。
(4)了解换向阀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重点和难点(1)液压控制元件的基本要求和液压控制元件的分类。
(2)方向控制阀的分类。
(3)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和三位阀的中位机能。
(4)换向阀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教学设计任务1:液压控制元件概述一、相关知识液压控制阀是液压系统的控制元件,其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液压系统中液体流动的方向、压力的高低和流量的大小,以满足执行元件的工作要求。
1.对液压控制元件的基本要求(1)动作灵敏、使用可靠,工作时冲击和振动小,使用寿命长。
(2)油液通过液压控制阀时的压力损失小。
(3)密封性能好,内泄漏少,无外泄漏。
(4)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
(5)安装、维护、调整方便,通用性好。
2.液压控制元件的分类(1)按用途分液压控制阀可分为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
这三类阀还可根据需要互相组合成为组合阀,以使结构紧凑,连接简单,并可提高效率。
(2)按控制原理分液压控制阀可分为开关阀、比例阀、伺服阀和数字阀。
开关阀调定后只能在调定状态下工作,本章将重点介绍这一使用最为普遍的液压控制阀。
比例阀和伺服阀能根据输入信号连续地或按比例地控制系统的参数。
数字阀则用数字信息直接控制阀的动作。
《控制和设计》的教案设计《控制和设计》的教案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控制和设计》的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控制和设计》的教案设计1教学重点: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噪声定义和危害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噪声的控制采用学生自主演示实验并讨论教具和媒体:录音机、磁带、闹钟、泡沫塑料、塑料包装盒、耳塞、废旧磁带、口琴、短笛、棉花、大屏幕投影室、有关噪声来源的录像带、有关噪声危害的录像带、有关控制噪声的录像带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启发式教学,播放录像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一段轻音乐,创设情景。
一、噪声1、引入课题:播放一段有所损坏的'磁带,发出吱吱声,并歌声严重走调,由此说明:此声是一种噪声。
2、让两位学生分别吹口琴、短笛,发出刺耳的高低不平的尖叫。
3、组织学生说出以上活动的共同特征并加以讨论:什么是噪声?教师总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4、噪声的来源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引举。
(分组讨论,看哪个小组说出最多,主要从环保角度考虑。
)5、观看部分录像,了解噪声的来源。
教师归纳为以下几点:a、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b、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c、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声等。
d、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等。
进一步提出:教室里有无噪声?主要来自哪里?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大家刚才都说到噪声以及它的主要来源,现在听一段录音,(播放一段有所损坏的磁带)调节不同的响度,大家听起来有什么感受?进而提出:噪声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表示大小。
控制元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控制元件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控制元件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控制元件的基本概念、类型、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元件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控制元件领域的兴趣,树立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控制元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
2.控制元件的工作原理:电磁原理、气动原理、液压原理等。
3.控制元件的性能参数:动态特性、静态特性、可靠性等。
4.控制元件的应用案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等。
5.控制元件的发展趋势:新技术、新工艺、新应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控制元件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控制元件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控制元件在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控制元件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推荐相关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室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20%。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控制单元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控制单元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控制单元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如温度控制、灯光控制等;3. 学生能了解控制单元与传感器、执行器的关系,理解整个控制系统的构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控制单元电路;2. 学生能通过编程,实现对控制单元的控制;3. 学生能分析控制单元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控制单元及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认识到控制单元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控制单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控制单元基础理论:- 控制单元的定义与功能;- 控制单元的分类及特点;- 控制单元的基本工作原理。
2. 控制单元的硬件组成:-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执行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控制单元与传感器、执行器的连接方式。
3. 控制单元的软件设计:- 控制算法的基本概念;- 编程语言及编程环境介绍;- 控制单元编程实例分析。
4. 控制单元的应用案例:-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灯光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其他常见控制单元应用案例分析。
5. 控制单元的故障分析与维护:- 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 故障排查方法;- 控制单元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以教材相关章节为基础,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控制单元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