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29.18 KB
- 文档页数:4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治疗,相较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同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也引起国内外护理界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现状调查显示,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如能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则能早期活动,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但25%~75%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后4~12个月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不能恢复到骨折前水平[1]。
有研究者[2]采用自制问卷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术后防脱位知识的知晓率为62%,正确掌握功能锻炼方法者仅为56%,能做到主动功能锻炼者仅为26%。
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不理想与术后康复锻炼效果不佳密切相关。
2 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因素2.1年龄老年人记忆力下降,领悟能力差,且文化水平较低,对疾病知识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均较差。
加之身体系统功能退化,全身各脏器机能下降,这些均对术后康复造成影响。
有研究者[3]调查了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的手术疗效,发现年龄较轻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快。
2.2手术方式目前临床多主张手术治疗,而近年来伴随着内固定物和置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为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
国内研究[4]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上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使患者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术,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目前大多数医师认为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促进作用[5]。
2.3基础疾病有研究者[6]统计了321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基础疾病的数量、病种和分布,分析并发症与健康状况、功能康复、生命留存的关系。
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研究进展髋部骨折是临床多发的骨折之一,好发于高龄群体,尤其是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高龄群体尤为多发,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也导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与日俱增。
临床治疗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过后,容易引起关节僵硬、骨密度下降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影响较大。
因此,临床治疗本病,除了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还需积极地配合护理干预。
关键词:髋部骨折;护理;研究进展老年髋部骨折指的是: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发生的股骨颈或股骨转子间骨折,是目前诱发高龄群体行动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渐加重,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据研究预测2050年,全球约会有625万左右的髋部骨折患者,其中亚洲患者占据50%以上。
同时,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髋部骨折手术后恢复时间普遍较长,所以无法长期住院,需居家完成大部分康复锻炼,然而老年患者及家属对髋部骨折认知程度较低,康复护理专业水平较低,难以有效恢复到骨折前水平。
因此,临床上越发重视髋部骨折的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一、髋部骨折诱因(一)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诱发老年髋部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骨量下降,骨组织微结构受损,导致骨脆性增高,骨折风险明显提升,同时因老年群体活动少,髋部骨折受应力轻,因此即便是受到轻度外伤,也容易诱发骨折,由此可见,老年患者发生髋部骨折,也可视为老年骨质疏松的预警指标。
1.内分泌内分泌紊乱是诱发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男性群体的雄激素水平和女性群体的雌激素水平自然下降,同时甲状旁腺素激素增多、降钙素水平下降等,均可导致骨矿含量下降,骨密度减少,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1.生理特点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各项器官功能日益下降,多由关节活动减少、视力障碍、步态不稳和平衡能力下降等情况,身体的协调机能下降,容易出现意外跌倒或摔伤。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康复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另外,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在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情况。
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结果显示,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后,患者在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和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康复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髋部骨折;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恢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代谢水平逐渐出现负平衡,即钙吸收的少,排泄多。
这时骨骼中的矿物质和骨基质都会有明显减少,造成骨骼的密度和韧性下降,其结构发生松散性变化。
此外,加之老年人消化系统退化,吸收功能下降,造成钙的主动吸收减少,而逐渐形成骨质疏松,使骨头的结构变得脆弱,承受外力的能力差,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容易造成髋部骨折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可采用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而调查显示,许多老年患者由于在术后护理不当造成肢体残疾以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
为此改善这种情况,我院选取了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康复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临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髋部骨折是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是严重危害老人身心健康和活动能力的危险因素。
1990年,全世界将近半数的髋部断裂病例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而到2050年,由于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的老龄化,髋部骨折的患者数量将会占到全世界的大多数。
中国现有的60多岁老年人约为1.2亿,2050年将增至4.5亿,而且髋部骨折发病率还将继续增加。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能早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但有文献报导,根据Braithwaite报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在手术4个多个月至1个月内无法完全康复,并且在康复期内无法达到正常的生活质量,平均寿命会缩短2.6年。
因此,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除了围手术期护理外,术后康复护理也已引起国内外护理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现状Cooper报道,经外科手术后一年,40%的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无法独立行走,60%的患者至少有一种生活不能自理(如穿衣、沐浴、购物等),术后住院的患者占27%。
Magaziner对674名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1年内,20.3%的患者无法自己穿裤子,89.9%的患者无法自己上5级台阶。
Magaziner通过对594名65岁以上髋关节骨折患者和年龄、性别和行走能力相匹配的老年人进行了队列研究,发现髋部骨折对老年人的功能状况的影响很大。
二、老年髋部骨折肢体功能恢复影响因素(一)年龄Koval等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338名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进行了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术后3、6、12个月的生活功能的复原较慢,8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术后1年内无法充分恢复生活功能。
(二)骨折前活动能力多个实验结果显示,患者在进行骨折之前步行及每日的运动可以对其康复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Kagaya对63名超过5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进行了一项调查,患者术前活动能力可预测其出院时及6个月后的独立行走能力,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其回归系数分别是2.11和3.78。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
方法:于2017年08月--2018年08月,对本院收治的老年髋骨骨折手术患者92例进行观察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46例。
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开展康复护理。
结果:研究组Harris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康复护理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肢体功能,而且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借鉴、应用。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康复护理髋部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病,临床治疗通常以手术为主,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基础功能薄弱,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故而加强术后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而言,意义重大[1]。
鉴于此,本文对92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了观察,特此分析了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现做如下报道: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92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7年08月--2018年08月,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46例。
研究组中男性研究对象26例,女性研究对象20例,年龄61-88岁,平均(73.1±1.3)岁;常规组中男性研究对象27例,女性研究对象19例,年龄60-88岁,平均(73.3±1.5)岁。
两组资料客观对比,P值>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
1.2方法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告知患者围术期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充分准备;为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简单的健康宣教;加强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情况有变,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开展康复护理,具体为(1)术前:与患者交流,掌握患者基本情况,并予以全面评估。
65094 临床医学论文老年髋部骨折护理及康复分析髋部骨折是一种在老年患者当中比较常见的骨折疾病,并且引发这一疾病的相关因素较多,在日常生活当中,由于外力、内因或偶发因素等都可能会导致老年人的髋部发生骨折情况。
这类疾病一般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是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够恢复,并难以恢复到与患病前相同的水平,因此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具有着较大的影响[1]。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分析的对象是从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来我院进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出的81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31例,患者的年龄从62岁至8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5.16±11.62)岁。
患者中出现股骨颈骨折的共有35例,发生粗隆下骨折的患者共有16例,发生粗隆骨折的患者有30例。
另外,患者中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共有31例,患有慢性冠心病的有38例,患有高血压的有45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共有16例。
在对研究的患者病历进行筛选的过程中,排除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排除患者骨折为陈旧性的患者,同时排除患有严重性心脏、肾脏、肝脏以及内分泌失调等疾病的患者。
本次分析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回顾性分析方式,对81例患者的病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患者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论述,了解8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情况。
1.2.1常规治疗方法在本次分析的8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均进行了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共有33例患者进行了髋部全关节置换手术,共有5例患者进行了髋部部分关节置换手术,共有43例患者进行了DHS内固定手术。
1.2.2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其它年龄段的患者不同,尤其是对于骨折的老年患者,其会产生极大的疼痛感,并且会由于疼痛感引发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与功能恢复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尤其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髋部骨折,不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一、老年骨质疏松及髋部骨折的危害老年骨质疏松是髋部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下降,骨密度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一旦发生髋部骨折,老年人往往由于骨折部位的疼痛、功能障碍等原因无法自主行走,甚至出现生活自理困难的情况。
另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常伴随有其他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慢性病的存在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康复难度。
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和功能恢复工作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以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二、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1. 术后早期护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手术后需要进行早期的护理工作。
首先要注意患者体温的监测,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其次要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定期更换敷料,以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同时还要帮助患者进行 pass ive 动作,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此外,要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2. 康复锻炼康复锻炼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康复锻炼,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骨骼和肌肉功能,提升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常见的康复锻炼包括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平衡训练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
3. 饮食调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的摄入量。
特别是要注重蛋白质的摄入,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肌肉的恢复。
此外,还要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预防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是康复护理的最终目标。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应该注重患者的自主性训练和功能锻炼,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综述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最新研究成果并探求其在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
结果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有助于减少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减少平均住院时间,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结论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是一项具备很高临床价值的专业医疗措施。
【关键词】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髋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群。
中国目前60岁以上老人有一亿两千万,到2050年将达到四亿五千万,髋部骨折发生率可能也会呈现进一步增长趋势[1]。
研究认为,髋部骨折病变的治疗应当是包括手术治疗(主要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及术后康复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案[2]。
髋部骨折术后制动引起的并发症是髋部骨折患者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3]。
因此,规范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是髋部手术治疗的重要补充。
有效的康复治疗是髋部骨折病变患者行髋部手术治疗直至重新恢复劳动力的桥梁,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康复护理作为髋部手术术后康复治疗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分析康复护理相关的研究进展情况对于提高对康复护理的认识,以及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健康教育髋部术后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群,手术创伤以及复杂的病情多让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
此外,这类人群往往合并有一种甚至多种内科系统慢性基础疾病,需要更加严密的看护和监测。
髋部手术以人工全髋/半髋置换术最为多见,这样大型手术,术后康复作为手术本身的重要补充,相关医学健康教育是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4]。
1.1 髋部手术术后常见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以下注意事项(必要时做出相应动作,以方便患者以及家属理解):患者在活动时髋关节屈伸不能超过90°,尽量避免相关区域负重。
不坐低于膝关节的矮凳,不做下蹲动作。
不可过度内旋或外旋下肢,不侧身睡眠;上楼时,健侧肢体先上,患侧肢体杵拐随后,再已具备良好恢复情况下可同时跟进。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
观察两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好,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老年髋部骨折肢体功能恢复【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030-02髋部骨折指的是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外科疾病,也是影响老年人行动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
老年人骨质疏松脆弱,极易骨折,并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当今医学界倾向于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尽早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早日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但是有50%左右的患者在术后4-12个月内髋部关节功能及日常的活动能力无法恢复到骨折之前的水平[2],术后整体功能障碍除了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此,我院对部分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达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0.5±2.1)岁,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股骨颈骨折4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股骨颈骨折主要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或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粗隆间骨折和粗隆下骨折主要采用^y钉内固定术或者加压滑动鹅头钉。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手术治疗后的康复护理对于恢复患者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就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在介绍了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现状。
在详细探讨了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类型与术后康复护理、关键环节、常见问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效果评估。
最后在结论部分强调了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康复护理、研究进展、重要性、现状、手术类型、关键环节、常见问题、新技术、应用、效果评估、必要性、展望1. 引言1.1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的重要性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术后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术后康复护理需要结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人术后功能恢复缓慢,需要专门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技术支持,以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往往存在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问题,综合性康复护理能够全面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促进康复过程的顺利进行。
1.2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研究现状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生理机能下降等因素,一旦发生髋部骨折,往往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而髋部骨折手术的出现,为老年骨折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术后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家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浅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
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老年人由于自身身体素质原因,常见骨质疏松、身体机能较差等问题。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逐步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患者人数逐年上升。
且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的因素恢复效果和恢复的速度都不够理想。
老年髋部
骨折需要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
手术完成之后的护理也是康复的关键。
循序渐进
的开展相关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加快康复。
本文就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
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老年人;髋部骨折;康复护理
引言老年髋部骨折主要指的是股骨颈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死亡率较高,因
此要重视其治疗和护理。
现阶段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1]。
手
术完成之为了尽快的消除患者的症状,尽可能的让患者进行活动,加快伤口的愈合。
根据有关机构数据统计显示[2],多数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在手术1年内无法恢
复到术前状态,不仅生活上带来不便,心理上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1.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老年髋部骨折已经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来治疗,且治疗效果良好。
但想要老人恢复到术前的身体状态还需要长达1年的康复
护理[3],这就导致术后老人的生活受到了影响。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因素较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因
年纪较大导致的身体技能下降。
因此老年患者在手术的时候要根据身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手术方式[,4]。
一些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对手术之后的饮食、运动、药
物等具有一定的要求。
1.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测评指标
上述可知,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因素较多。
科学、合理的护理
是有效的保障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
通过相关测评指标来对患者的肢体功能
的恢复情况进行测评,不仅可以只管的感知护理效果,还可以为后续的护理计划
提供依据[5]。
髋关节的组要功能就是负重和行走,现阶段我国常用的测评方法是Harris髋关节测评法。
这种测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关节、
畸形以及活动度来进行综合评分,从而实现测评。
1.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措施
3.1康复护理模式
在完成手术之后,为了保障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在术后一天内开展功能锻炼
为最佳。
通常情况下将患者送往康复护理机构或护理员进行护理,以保障护理措
施全面合理[6]。
髋部骨折的患者在康复训练方面要落实肌力训练、步态训练、关
节活动训练等。
3.2康复护理的内容
由于髋部骨折手术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就
可以开始进行功能性训练。
在护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家属
主动学习正确的护理方式,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医护人员要适当的和老人进
行沟通,做好其心理护理工作。
积极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疑问并为他们耐心解答,使老人充分得到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由于老年人自身年龄较大,再加上心态很
容易受到影响[7]。
良好的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老人心理上的压力,避免老人出现
不安紧张的情绪,确保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康复,降低其应激反应。
术后6周内要适当的给予患者股四头肌渐进性训练、阻抗训练以提升患肢和
健肌伸力的作用。
在训练的时候如果需要让患者采用卧位姿势进行屈髋训练的时候,让患者的锻炼从被动逐渐走向主动。
让患者在视觉引导情况下保障屈髋、伸
膝活动至相关角度,然后在蒙眼在无视觉引导的情况下凭借自身感觉来实现屈髋、伸膝活动训练。
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自身的平衡能力、站立能力等[8]。
虽然早期康复训练中不鼓励患者进行负重训练,但依据患者康复情况需将负重训练纳入到提高患者躯体功能的训练中,先指导患者在无负重条件下进行坐立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单脚负重训练及负重步行锻炼等,随后可逐渐增加负重开展各项训练内容,一般2周后便可明显增强患者肌力、步态、平衡及躯体移动功能。
而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则需逐渐开展高强度功能训练,如利用康复仪进行动力训练、心功能训练、平衡训练、单车训练等,利于术后康复的同时,可有效增强股四头肌肌力、行走能力、平衡能力等。
但部分患者可能因为训练强度过大而无法坚持。
除此之外,患者的日常饮食要遵循相关医嘱,在结合患者自身的口味,进行营养于热量的合理搭配。
患者需要摄入蛋白质、维生素、钙质含量丰富的食物,还要保障患者可以有效的吸收,避免出现便秘的情况。
如蔬菜水果等,常见的蔬菜要以青菜类为主,如菜花、豆瓣菜、甘蓝、花椰菜,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桔子、猕猴桃、苹果、草莓、大枣等。
如果患者患有其他的基础疾病,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的搭配饮食,例如:高血压患者要尽量低盐低油,糖尿病患者则要低脂、低糖。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髋部[j1]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患者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问题仍需要得到重视。
术后护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久需要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也需要循序渐进。
现阶段我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后多接受以家庭或康复护理所为主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霍妍,彭贵凌,贾云洋,等. 住院老年人生活项目干预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J]. 护理学杂志,2021,36(4):76-78,81.
[2] 王园,李勇,崔爱武,等. 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及认知损伤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
志,2021,41(4):790-793.
[3] 张瑜玲,陈璐莹,姜梦婷,等. 超声辅助定位在老年脊柱侧弯髋部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3):277-281.
[4] 沈洋,陈亮.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镇痛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1,31(4):37-42.
[5] 赵改,谢杰,刘飞,等. 术前血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
版),2021,40(1):103-107.
[6] 苏保童,王翰宇,许忆浪,等. 基于医院病历资料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Nomogram预测模型[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24):3844-3849.
[7] 陈旭娟,朱晓萍,田梅梅,等.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肺部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J].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5):659-666.
[8] 彭江南,王昊晨,张亮,等. 老年髋部骨折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预测效能[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6(2):142-148.
[j1]隔着?不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