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认识网络新朋友教案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7
三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全册教案课题:第1课认识网络新朋友教材分析:本课既是本单元的开始,又是对新软件的第一次接触。
依据认知规律,本课知识内容主要有:IE扫瞄器的运行方法,IE扫瞄器的界面组成;输入网址,翻开相应的网页进行扫瞄等。
本课操作的技能要求和学习内容较简单,但在实际使用中相当重要,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如何把握这节课内容的生动有趣性,使学生乐意学习,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特网知识,对上网充满了奇妙和好奇。
因此,老师在让学生接触网络,利用网络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正面引导,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年少网络文明公约》,培养学生从小就要做一个合格的信息社会的小公民。
本课是通过扫瞄中国科普博览网,掌握在自然灾害如地震来临时,学习如何抓住有利时机逃生的知识。
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掌握因特网有关知识,如IE扫瞄器、网页、网址、超链接等根本概念,也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IE扫瞄器、网页、网址、超链接等概念。
2、掌握翻开IE扫瞄器、输入网址、关闭网页等操作。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体验通过网址翻开网页和使用超链翻开因特网的不同。
2、让学生体会到IE扫瞄器和其他软件一样,都有按钮和菜单栏等。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自学遵守《全国青年少网络文明公约》。
2、培养学生从小就要做一个合格的信息社会的小公民,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网页、网址、超链接等概念。
2、让学生掌握输入网址、翻开网页、关闭网页等操作。
教学难点:1、网址的输入。
2、网页、网址、超链接等概念的理解。
课前打算:本课的教学地点必须在能上网的网络机房进行。
学生通过边操作边体验因特网带来的乐趣。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因特网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它能援助我们做很多事。
通过它,我们不仅可以听音乐、看电视、玩游戏等,还可以利用它学习到许多新知识,认识许多新新朋友呢?现在好多人家里都买了电脑,而且已上了因特网,信任许多同学在父母的引导下也都上网体验过网络世界的奇异,那么到底怎么操作才能领会到网络世界的精彩内容呢?今天我们就将一起去上网漫游。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畅游网络大世界》第一课时的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网络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影响,让学生体会网络的便捷与奥妙,介绍了上网的一些基本步骤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而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很好的打开学生认识网络的大门,揭开因特网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都能对网络有自己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待事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与认识但还不够完善,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体会网络的便捷并且合理利用网络,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是这节课重要的内容。
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对网络给学习带来的便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体验网页浏览的步骤。
最后在层层胜任的点拨学生如何合理的使用网络。
要规范自己的言行,浏览健康有益的网站,真正让英特网成为大家学习的好帮手。
所以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任务驱动法等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带来的便捷。
②了解常见的网络浏览器。
③能掌握互联网的使用技巧。
④能了解网址,超链接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自主探究,能掌握网络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捷。
②通过小组合作,掌握互联网的使用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互联网的魅力。
②体验网络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捷。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浏览器的相关操作。
2.教学难点网页、网址和超链接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机房,局域网,投影仪,极域软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认识网络新朋友》 一、走进网络十、作业布置课后登录班级论坛了解浏览器的其他操作方法。
十一、教学反思网络生活 网络学习 网络娱乐网络工作 二、体验网络。
认识网络新朋友教案教案标题:认识网络新朋友班级:三年级主题:社会与人际关系课时:一节课(40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明确网络友谊的定义并能自我判断朋友是否真实可信。
2. 学生能掌握网络交友准则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 认识网络新朋友的方法2. 学会自我保护,在网络上识别虚伪信息。
教学难点:如何辨别真伪网络友谊。
教学准备:1. 视频:《如何在网络上认识新朋友》2. 图片:网络社交平台的截图、网络虚拟好友的图片、真实好友的照片3. 教学实例:网络交友谈心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讲师与学生打招呼,温馨的课堂氛围。
2. 导入问题:你们有没有在网络上交过新朋友?视频展示《如何在网络上认识新朋友》完成简单的交互互动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网络友谊的定义和种类。
2. 辨别真伪网络好友的方法。
3. 网络交友的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4. 通过截图介绍网络交友应用。
三、讲解实例(10分钟)1. 以网络交友谈心为例,教学具体应用。
2. 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交流技能。
四、知识梳理(5分钟)1. 总结学生所学的知识。
2. 交互互动测试学生对网络新朋友的认识和掌握。
五、课后作业 (5分钟)1. 学生到家中请求父母为自己开一些真实的好友群。
2. 学生使用网络交友应用试用,并编写交友日记。
教学反思:此次课程有效传达了正确的网络交友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获得了实际掌握的训练,为未来的社交友谊奠定了基础。
在课程的设计中增加了互动性,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学会了更好的交流方式,提高了他们的社交能力,课堂效果确实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课题认识网络新朋友教学内容打开、浏览和关闭网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网址、浏览器、超链接等概念。
2、掌握打开ie浏览器、输入网址、关闭网页等操作。
过程与方法:1、感受互联网的魅力。
2、认识ie浏览器界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意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网页、网址和超链接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打开ie浏览器、输入网址、关闭网页等操作。
教学难点对网页、网址、超链接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机安装电子教室演示管理软件,学生机安装IE浏览器,机房能上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最近老师听说你们的英语和数学作业有时候是在网上完成的?说一说你对网上作业和书面作业的看法。
生1:我更喜欢网上的作业,因为它有精彩的画面。
生2:我喜欢网上的作业,每次写网上的作业我都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2、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出网络的重要性。
它不仅可以给我们的学习增加趣味性,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知识,还能交流信息、玩游戏、听音乐购物等等。
3、引入新课:网络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是多么好的一个资源啊!如果想真正利用好这个好资源,那么我们首先要去认识它,学会操作它。
二、新知学习:【认识浏览器】1、师简述浏览器概念:浏览器是通往因特网的一个窗口,使用它可以显示因特网上的网页内容。
通过浏览器,可以浏览大量的网页信息,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精彩的世界。
2、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浏览器,演示如何启动浏览器。
学生快速打开浏览器。
3、认识浏览器及窗口:通常我们访问网站时,第一个出现的页面叫做主页。
那么一般网站页面都由哪些区域组成呢?(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网页兰、状态栏、垂直滚动条、水平滚动条、超链接)4、输入网址:1)Ie浏览器打开之后,我们需要输入相应网址才能进行浏览。
2)教师演示:在ie地址栏中输入“中国科普博览”网址,按回车键进入网站。
3)学生操作,小组互助。
三年级信息技术《认识电脑新朋友》教案(全文5篇)第一篇:三年级信息技术《认识电脑新朋友》教案三年级信息技术《认识电脑新朋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电脑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2、认识电脑的基本组成,了解桌面的组成。
3、明确地知道在机房上课应该遵守的机房规则。
【技能目标】、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了解电脑的各种应用。
2、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知道哪些是使用电脑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明确地知道上信息技术课应遵守的纪律,做到负责地使用电脑。
2、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电脑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电脑在娱乐、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
2、明确地知道在机房上课应该遵守的机房规则。
3、培养良好的上机习惯。
教学难点:、良好习惯的养成。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多了门新课,你知道信息课主要学习什么吗?我来说个谜语,小朋友们猜猜?课题出示谜语。
方方正正两个盒,小老鼠在旁边卧。
每天摸摸又点点,比尔盖茨乐呵呵。
(出示谜底)师:电脑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有许许多多神奇的作用,你想了解它并和它成为好朋友吗?板书揭题:认识电脑交朋友。
二、探寻电脑应用、出示问题:电脑能做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回答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表扬学生观察真仔细。
2、出示:自学教材,找一找自己以前不知道的功能让学生自学教材:探寻电脑应用环节。
出示:(1)休闲娱乐(2)轻松生活(3)快乐学习(4)创意设计(5)尖端科技师:找出你以前不知道的电脑的作用了吗?谁来说说。
3、出示: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想想电脑还能为我们带来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畅想。
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电脑知识和操作技能,让电脑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初识电脑组成、(出示)电脑组成各部件的图片,师讲解。
2、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3、游戏激趣:展示“电脑拼图”游戏,让学生操作。
黔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新网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新网络》是黔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网络的基本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网络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网络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对网络的原理和内部结构了解不多。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2.让学生掌握网络的基本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3.网络的基本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任务驱动法: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认识新网络》。
2.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每人一台计算机,连接互联网。
3.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4.教学资源:网络发展历程的图片、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互联网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网络的发展。
教师简要介绍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网络的基本应用,如电子邮件、网络购物、在线学习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案例,总结网络的基本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网络新朋友教案课题:认识网络新朋友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了解网络与人们生活的联系;3. 学会通过网络结识新朋友并与他们保持合理的交往。
教学重点:1. 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学习网络交往的基本礼仪;3. 培养正确的网络社交态度。
教学难点:1. 如何安全地使用网络认识新朋友;2. 如何对网络中的陌生人保持适当的警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PowerPoint演示文稿;3. 课堂小组讨论的准备材料;4. 家庭作业的准备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包含各种网络应用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网络的兴趣与好奇心;2.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平时使用的网络应用和体验。
二、网络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简单介绍网络的定义和作用;2. 通过举例,向学生展示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购物、搜索信息等;3. 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理解网络交往的基本礼仪(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网络交往中应该遵循的规则和礼仪;2. 指导学生总结出合理的网络交往规范,例如尊重他人、不传播他人隐私等。
四、培养正确的网络社交态度(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网络交友的利与弊;2. 提醒学生要保持良好的网络社交态度,不信谣、不传谣,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3. 引导学生恰当使用网络交友应用,如游戏、社交平台等。
五、安全地使用网络认识新朋友(10分钟)1. 讲解如何安全地使用网络认识新的朋友,例如不泄露个人信息、避免与陌生人分享敏感信息等;2. 告诉学生如果在网络中遇到陌生人询问个人信息,应该立即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信任的成人寻求帮助。
六、实践任务(20分钟)1. 分发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与亲友进行在线交流,通过网络结识新朋友;2. 引导学生与新朋友保持合理的交往,例如分享兴趣爱好、讨论学习问题等;3. 鼓励学生记录交流的内容和感想。
第1课认识网络新朋友
砀山县实验小学王雷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因特网上长见识”这个网络单元模块学习的导入部分。
主要是让学生认识IE浏览器,并掌握上浏览的基本操作方法。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考虑到“专递课堂”的特殊性,对新的知识点,特别是重难点部分,主要还以教师先讲解演示,让学生理解后再操作练习。
二、学情分析
由于面对的是农村学生,很少接触过电脑,大部分只是懂得一些简单操作,而且不是很熟练。
但是他们对计算机这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一般都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多采取情境设置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反复练习,尽量让学生多上机操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IE浏览器、网址、网页、超链接等概念。
(2)掌握打开IE浏览器方法。
(3)掌握输入网址、关闭网页等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启动IE浏览器。
(2)学会浏览网上信息。
(3)了解如何避震逃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会启动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网页、关闭网页等操作。
(2)让学生理解网页、网址、超链接等概念。
2.教学难点
(1)网址的输入
1
(2)网页、网址、超链接等概念的理解
五、设计思想
在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因特网及认识网络在生活中的作用后,就可以介绍浏览网页所需的专门软件——IE浏览器。
通过介绍IE窗口引入“网址”概念,和生活中的地址比较,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通过浏览“中国科普博览网”首页,先让学生尝试打开其它网页,再通过老师演示,让学生注意观察鼠标指针的变化,从而引入超链接及其作用。
接着出示任务让学生在“地震模拟展馆”网页中查找所需信息,即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地震逃生知识。
然后通过学生比较喜爱的科学游戏,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最后提醒学生应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健康上网,安全上网,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做一个合格的信息社会公民。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应会基本的鼠标操作。
(2)学生电脑能上因特网。
(3)学生机安装IE浏览器6.0。
七、教学过程
2
3
4
5
6
7
十、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