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音乐故事广陵散教案1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音乐欣赏广陵散教案教学过程教案标题:音乐欣赏《广陵散》教案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广陵散》的起源和特点;2. 听辨并欣赏《广陵散》的音乐特色;3. 学习基本的音乐术语,并能用它们描述和分析《广陵散》的音乐元素;4.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审美品味。
教学准备:1. 《广陵散》的音乐录音或视频;2. 教学投影仪或电视;3. 黑板、粉笔;4. 学生练习乐器(如古筝、钢琴等)(可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广陵散》的背景和起源,引发学生对这首音乐作品的兴趣。
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广陵散》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静心聆听。
2.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简单描述这首音乐的特点和感受。
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广陵散》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教师解释并示范一些基本的音乐术语,如旋律、节奏、和声等,让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术语描述和分析音乐。
3.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试着用音乐术语描述和分析《广陵散》的音乐元素。
互动探究(15分钟):1. 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和理解,互相交流并提出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澄清疑惑,加深理解。
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一种乐器(如古筝、钢琴等),尝试演奏《广陵散》的部分乐段,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
2. 学生们也可以尝试创作一段类似于《广陵散》的音乐,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总结(5分钟):1.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和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意义。
延伸活动:1. 学生们可以继续学习和欣赏其他古典音乐作品,拓宽音乐欣赏的范围。
2. 学生们可以选择其他古典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撰写音乐评论或小论文。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欣赏和分析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2. 学生们可以通过书面作业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个人评估,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广陵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广陵散的起源和发展。
2.掌握广陵散的基本表演技巧和演奏要领。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广陵散的起源和发展简介:广陵散,又叫广陵止息,是一种源于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乐曲,起源于广陵琴派,因此得名广陵散。
广陵散的琴谱流传较少,主要以演奏者的口传手授方式传承。
在唐代达到了巅峰,被誉为琴学的典范。
广陵散在唐代被称为“天人之乐”,现今仍然是古琴演奏的重要曲目之一。
教学要点:•广陵散的起源和流传。
•广陵琴派的发展历程。
•广陵散与古琴音乐的关系。
2. 广陵散的表演技巧和演奏要领简介:广陵散的表演技巧和演奏要领对于掌握广陵散的特色十分重要。
学习广陵散的演奏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琴技水平,培养音乐表现力。
教学要点:•弹奏广陵散的基本姿势和手法。
•发声技巧和节奏掌控。
•前奏、中奏和尾声的演奏技巧。
•音乐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步骤1.导入:向学生介绍广陵散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广陵散的基本表演技巧和演奏要领,通过示范和解说来帮助学生掌握。
3.实践演奏:请学生跟随指导老师的演奏示范进行实践演奏,逐步熟悉广陵散的演奏要领和表达技巧。
4.创作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广陵散的创作,并组织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
5.总结:总结广陵散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6.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和创作任务,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广陵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广陵散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这种古琴曲目表演的兴趣较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演奏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广陵散的表演技巧和演奏要领。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进行广陵散的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在教学结束后,我收到了很多学生的创作作品,他们在音乐表达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
然而,我也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有些学生在稍微复杂的演奏技巧上还存在困难,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耐心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施秉县第三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主备教师小组教师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课题第一单元 1.欣赏《流水》2.音乐故事《广陵散》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感受古琴曲《流水》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古琴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关注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古琴文化、分段聆听、分析乐曲的内涵等方式来感受古琴曲《流水》所描绘的“流水”形象。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琴的悠久历史遗迹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2.初步了解古琴的演奏技法,并感受古琴的音色之美。
教学重点了解古琴的悠久历史遗迹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
教学难点:1.了解古琴的悠久历史遗迹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2.初步了解古琴的演奏技法,并感受古琴的音色之美。
教学方法及措施:乐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订、增减新课导入导入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而歌”的视频片段1.老师提问:表演中击打的是什么乐曲?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古代乐器?2.老师播放《流水》音乐片段,并提问:这段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它的历史有多久?3.师生共同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说明“知音”典故的来历以及引申的意义。
课堂发展一、欣赏古琴曲《流水》1.出示听琴图,提示学生听琴时要“凝神静气”。
2.播放古琴曲《流水》录音,老师提问:这首乐曲经历了梁芹多年无数古琴艺术家的传承,到今天我们还能听到它,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仔细体会,音乐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你有哪些感受?3.了解中国古典音乐“静--动--静”的特点。
二、音乐故事《广陵散》1.教师简介《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乐曲以战国时期聂政刺汉王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一种愤懑情怀。
魏晋时期,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权而遭迫害,行刑前从容抚琴,弹奏此曲,以托豪情。
2.聆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等。
3.分组讨论:这首古琴曲是如何讲述聂政刺韩王故事的?三、集体总结《广陵散》与《流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古琴演奏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广陵散》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探究,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的概况和古琴的相关知识,如:古琴的历史、古琴谱、古琴的传说故事等相关内容。
2、聆听古琴曲《广陵散》,了解关于广陵散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鉴别古琴与、古筝的音色及音色特点。
聆听古琴曲《广陵散》,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古筝、录音机。
教学过程:1、导入。
同学们,大家应该都看到过古筝表演,大家是不是觉得古筝是一种很美,声音很动听的乐器呀?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古筝音乐《广陵散》,关于这个传世佳作可是有一段很动人的故事呢,下面让我们来慢慢的欣赏它并学习它的故事。
2、聆听音乐。
认真聆听音乐,大家仔细认真的分析下古筝的声音有哪些特点?同学们可以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学习广陵散的故事。
说到广陵散不得不提的一个历史人物就是嵇康。
《广陵散》这首曲子乃一位老者所授予嵇康,此曲贸协的是勇士聂政刺杀韩国奸相侠累的故事。
得到老人的指点,嵇康将这首古曲弹得极为出色,名闻全国。
司马昭要嵇康做官(嵇康为“竹林七贤”之一)司马氏集团势力在当时很强大到处铲除异己,嵇康不从,便遭到迫害。
于是历史上上演了一个千古流传的一幕:嵇康在刑场上弹奏一曲《广陵散》。
嵇康仰天长叹“吾死不足惜,只恨《广陵散》要失传了。
”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嵇康一死,《广陵散》就此绝矣!所幸的是,嵇康死后《广陵散》仍然悄悄辗转与琴师们的手口之间,历经900余年后,又被一位有心的音乐家纪录在《神奇秘谱》一书中,成为今日得见的最长的古曲之一。
古曲虽在,可像嵇康那样以生命去拨动琴弦奏出的琴音却以绝响。
4、认真学习关于古筝的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要求老师为大家展示下古筝现场弹奏,有学过的同学也可以上台为大家展示一下,或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一小段古筝弹奏,以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5、小结,结束本课。
《音乐故事广陵散》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广陵散》这首古典音乐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包括其历史背景、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等方面。
2. 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相关文献:学生需要阅读关于《广陵散》的背景资料、历史故事、音乐分析等,加深对这首古典音乐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广陵散》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以及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每个小组需要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3. 创作音乐小故事:学生根据自己对《广陵散》的理解,创作一个小故事,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发挥想象,讲述一个与《广陵散》相关的故事。
4. 完成课后习题:教师会在教材中提供一些与《广陵散》相关的课后习题,学生需要认真完成这些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要独立完成,不能抄袭或请他人代写。
2. 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都需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创作音乐小故事时,需要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理解,不能随意编造。
4. 课后需要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内容要符合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字数是否达到标准等都会进行评价。
2. 作业质量:学生的作业质量是评价的重要标准,包括学生对《广陵散》的理解程度、创作的小故事是否真实感人等方面。
3. 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时的参与度和分享的内容也会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会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3. 教师和学生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和认识《广陵散》这首古典音乐,通过阅读、讨论、创作和习题等形式,全面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广陵散-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广陵散的基本节奏和旋律;2.理解广陵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3.发扬广陵散的艺术特点,体验其美妙的音乐之旅;4.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及表演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修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学习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广陵散的相关知识和表演技能。
具体内容如下:1.广陵散的概念和来源;2.广陵散旋律特点和基本节奏学习;3.广陵散表演的基本技巧;4.广陵散的演奏要求和表演心得总结。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老师用乐器演示广陵散基本节奏和旋律;2.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广陵散的来源、历史和特点;3.听示法:播放广陵散演奏录音,为学生展示广陵散音乐的艺术魅力;4.分组表演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编排广陵散,并进行表演。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广陵散1.宣传广陵散的文化价值和演奏特点;2.讲解广陵散的历史背景和来源。
第二步:学习广陵散基本节奏和旋律1.老师演示广陵散最基本的节奏和旋律;2.学生模仿老师演奏。
第三步:学习广陵散表演技巧1.老师讲解广陵散如何正确演奏;2.学生仿照老师练习表演。
第四步:小组编排广陵散表演1.学生分成小组,为广陵散编排舞蹈;2.小组进行演奏表演。
第五步:总结心得1.学生汇报表演心得;2.老师总结课程内容,提出感受和反思。
五、评估方式1.学生表演成果评估;2.完成课后习题的正确率;3.课堂上的课堂互动和听从情况。
六、教学素材1.广陵散音乐乐谱;2.教学视频和音频素材;3.教学用的乐器和设备(如古琴、笙等)。
七、教学建议1.学生可事先听几遍广陵散曲目,了解其旋律和基本节奏;2.教师可结合课程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体验广陵散演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3.小组合作方式可增加参与度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陶冶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八、课堂反思本节课程主要围绕广陵散的演奏技巧和文化背景展开,通过老师的演示和学生的模仿练习,让学生逐渐熟悉广陵散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广陵散-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材分析《广陵散》是一首古代民族乐曲,是中国古代琴曲中最早的乐曲之一。
广陵散又称《广陵止息》,盛行于南北朝时期。
其中的“广陵”指的是今江苏扬州市的东南部,因此又称广陵琴曲。
本首音乐作品在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材中,属于第二章“韵律的力量——韵律节奏”中的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章内容,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加深他们对于音乐节奏的理解,还可以帮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增强他们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够理解并理解“广陵散”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价值;2.能够掌握“广陵散”的节奏特征和演奏技法;3.能够比较和评价不同演奏版本的差异,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让学生了解“广陵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让学生掌握“广陵散”的演奏技法和节奏特点;3.让学生比较不同演奏版本的差异,增强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广陵散”代表的历史文化;2.让学生掌握“广陵散”演奏的复杂技法和节奏规律;3.让学生能够对不同演奏版本进行比较和评价,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广陵散”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演奏技巧;2.演示法:老师现场演奏“广陵散”,让学生对音乐的节奏和技法有更直观的认识;3.听说结合法:让学生听不同版本的“广陵散”,并对其进行表演和演奏,帮助他们掌握音乐的节奏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广陵散》的历史文化背景,讲述琴艺大师吕不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广陵散”及其文化传承的兴趣。
二、讲解乐曲节奏特征和演奏技法(20分钟)1.老师对《广陵散》的演奏技法和节奏特征进行讲解,着重介绍“左手拨,右手按”的奏法,以及“双音轮曲”、“流水”、“扇形”等技法。
2.教师向学生演示“广陵散”的演奏方法和调弦方式,让学生对音乐表现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广陵散》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的概况和古琴的相关知识,如:古琴的历史、古琴谱、古琴的传说故事等相关内容。
2、聆听古琴曲《广陵散》,再次感受古琴曲的古老韵味。
教学重点难点:
记忆泛音旋律及特殊技法泛音这种以特殊音色而创设的情景交融场景,追忆古老的文人情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很多古代的乐器,其中古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古琴作品。
二、教师简介《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1、从故事的背景到表达的愤怒的情怀进行简介。
2、聆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
3、分组讨论,这首古琴曲是如何讲述聂政刺韩王的故事的。
三、集体总结。
《广陵散》在艺术上的表现手法,古琴演奏技法上与《杏花天影》有什么不同?
四、教师课后总结:
古琴艺术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情致,体现出中国古代音乐的高原境界,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古琴艺术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1。